(2015)中国催乳素型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

合集下载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

中国高催乳素血症诊疗专家共识由于女性催乳素(PRL)血症首先累及卵巢功能,是妇科生殖内分泌临床的常见病,女性高PRL血症患者的诊断治疗有其特点,为此,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内分泌学组对2009年共识进行更新,形成了此《女性高催乳素血症诊治共识》,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高PRL血症的定义各种原因引起的外周血PRL水平持续增高的状态称为高PRL血症。

正常育龄期妇女血清PRL水平一般低于30 ng/ml(即1.36 nmol/L)。

规范化地采集血标本和稳定准确的实验室测定对判断高PRL血症至关重要。

各实验室应根据本实验室的数据界定血清PRL水平的正常范围。

高PRL血症的发生原因高PRL血症是1种临床病理生理状态,而不是1种疾病。

高PRL 血症可由多种生理、药理、病理情况引起。

1生理性2药理性通过拮抗下丘脑多巴胺或增强PRF刺激而引起高PRL血症的药物有多种。

见表1。

3病理性包括下丘脑或邻近部位疾病,垂体疾病(如垂体腺瘤、空泡蝶鞍症等),原发性甲状腺功能低减,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肝性脑病,异位PRL分泌,胸壁疾病或乳腺慢性刺激,多发性内分泌瘤病Ⅰ型等。

4特发性指血PRL水平轻度增高并伴有症状,但未发现任何使血PRL水平升高的原因。

可能为PRL分泌细胞弥漫性增生所致。

有报道,本症随诊6年后20%自然痊愈,10%~15%发展为微腺瘤,发展为大腺瘤者罕见。

高PRL血症的临床特征1临床表现(1)月经紊乱及不孕,(2)异常泌乳,(3)肿瘤压迫症状等。

20实验室检查育龄期妇女出现月经紊乱时应常规行血清LH、FSH、PRL、雌二醇、睾酮、孕酮测定。

测定血PRL水平时,采血有严格的要求:早晨空腹或进食纯碳水化合物早餐,于上午9~11时到达,先清醒静坐半小时,然后取血,力求'一针见血',尽量减少应激。

解读结果须结合临床。

同时测定其他5项生殖激素有助于鉴别月经紊乱的其他病因。

高PRL血症患者血LH、FSH水平正常或偏低,血雌二醇水平相当或低于早卵泡期水平,睾酮水平不高。

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

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
儿童 身材矮小 、 生殖器提前 发育 , 成人手指脚 趾肥大 、 面容 膨胀 , 生育期 男性 阳痿 、 不育 . 女性 闭经 、 过肥……在这些症 状的
另外 , 垂体瘤 治疗方法不能 固定 模式 , 应 因人 而异 。临床上 看到不 少垂 体瘤病 人被错 切 , 非 常
惋惜 。事实上 , 多数 儿童 、 青 少年病 人的垂体瘤很 小, 不需 开刀 。盲 目切 除有可 能影 响相关 激素 的 正 常分泌 , 进而影 响生长发育 , 且有 出现并发症 的
风 险。
背后 , 很可 能隐藏 着一个以“ 温和” 面 目示人 的肿瘤 : 垂体瘤 。
垂体瘤过去报告 的发病率 不高 , 但 现在据 估算 , 正常人 群的 垂体 瘤发病 率约 1 0 %。这是 由于医学 界对 垂体瘤认 识的加深 , 检查手段 的进步 , 使得更 多的垂体瘤病人被 发现。 垂体瘤是颅 内最常 见的肿瘤之一 , 属于 良性肿瘤 , 由于肿瘤 位 于颅 脑深部 及内分泌 中枢 , 对周 围产生压迫 和对 内分泌 的影 响, 常 给患者 的生 长 、 发育 、 生育功能及 生活劳动能 力等造成严 重损害 。它的危害 主要在于可能 引发生长激素 、 促性腺激素 、 泌 乳 素等内分泌激素过度分泌或分泌不 足, 表现 为儿童 巨人症 、 性 早熟 , 成人 肢端 肥大症 等 多种疾病 。此 外 . 由于受 到垂体 瘤压 迫, 患者还会出现头痛 、 视 力下降 、 视物模糊 、 复视等症状 。
据 中国垂 体腺 瘤协 作组 透露 , 为研究 催乳 素腺瘤 药物 治疗 敏感 性相 关 的新 靶点 。最近 , 又有 专 家团 队
发现, P R K A C A基 因上 L 2 0 5 R热 点 突变 与 肾上 腺 皮 质腺瘤 发生 密切相 关 , 从 而为 药物研 发提供 一

垂体瘤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ppt课件

垂体瘤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ppt课件
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 (2015年)
·
2020/11/13
1
一、垂体腺瘤概论
• 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2位,约占颅内肿瘤的15%,人口 发病率为8.2%~14.7%,尸体解剖的发现率为20%~30%[1,2,3]。
• 1.分类:
(1)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 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及 混合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不能行经蝶窦入路手术者;鼻腔感染患者。
(3)联合入路手术:肿瘤主体位于鞍内、鞍上、鞍旁发展,呈"哑铃"形。
2020/11/13
18
2.禁忌证:
(1)经鼻蝶入路手术:垂体激素病理性分泌亢进导致系统功能 严重障患者的全身状况后手术。①活动性颅内 或者鼻腔、蝶窦感染,可待感染控制后再手术。②全身状况 差不能耐受手术。病变主要位于鞍上或呈"哑铃形"。③残余 或复发肿瘤无明显症状且手术难以全部切除者。 (2)开颅垂体腺瘤切除手术:①垂体微腺瘤;②有明显的垂体 功能低下者,需先纠正再行手术治疗。
2020/11/13 [3]AnnegersJF, CoulamCB, AbboudCF, et al. Pituitary adenoma in Olmstead Country, Minnesota, 1935–1977. A report of an increasing incidence of diagnosis in women of children age[J]. Mayo Clin Proc, 1978, 53(10):641–643.
2020/11/13

泌乳素型垂体瘤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泌乳素型垂体瘤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

泌乳素型垂体瘤中西医认识及治疗进展摘要】垂体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在颅内肿瘤中类型中,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肿瘤发生率中占10%-20%,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是激素分泌过多、局部压迫。

而在垂体瘤中,泌乳素型垂体瘤发病率占垂体瘤的40%-60%,在临床表现上,能够导致女性发生闭经溢乳,男性发生性欲减退和阳痿的情况。

在治疗上,目前缺乏统一的方案,本文从泌乳素型垂体瘤中西医的认识与治疗角度进行了阐述,希望对临床的治疗提供思路。

【关键词】泌乳素型;垂体瘤;中西医认识及治疗【中图分类号】R73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1-0023-02Prolactin type of progress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and the treatment of pituitary adenoma Sun Ningyang zhang Qiujuan (corresponding author). Yueyang Combin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unan Province, Yueyang 200437, China【Abstract】 Of pituitary adenoma is a benign tumor,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mainly hormone hypersecretion, local oppression. Prolactin pituitary adenoma typecan happen amenorrhoea spilled milk in women, male libido and impotence. In treatment, lack of unified plan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ngle of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pe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Prolactin type; Pituitary adenoma; Understanding and treatmentof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泌乳素型垂体腺瘤(PRL-secereting Pituitary Adenoma,PRL-PA)是肿瘤中的一种,占垂体瘤发病率的一半以上,在临床上常见的表现为闭经-溢乳综合征[1]。

垂体瘤的诊治指南【共36张PPT】

垂体瘤的诊治指南【共36张PPT】
嗜酸干细胞腺瘤及多激素分泌细胞腺瘤
实验室检查
血清GH水平的测定 血清GH的水平波动极大, 在0.01~2.82 nmol /L之间。
正常人的血清GH水平可被高血糖抑制。 病情活动期的肢大患者血清GH水平持续升高且不被高血糖所抑制。
OGTT GH抑制试验
是肢端肥大症的诊断依据和活动性判断指标
缩小肿瘤体积
42%的患者肿瘤缩小;
超过97%患者的肿瘤生长得到控制。
控制血清GH和IGF - 1水平
改善临床症状
GH受体拮抗剂
GH受体拮抗剂:
培维索孟(pegvisomant) 是相对较新的一类药物, 可与天然GH竞争 性结合GH受体, 直接阻断GH的作用, 导致IGF - 1的合成减少。
垂体功能减低的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肢端肥大症规范诊疗流程
最常用于术后病情缓解不全以及残留肿瘤的辅助治疗。 有严重的肢大全身表现(包括心肌病、重度高血压和未能控制的糖尿病等) 的患者。
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的头痛、视觉功能障碍, 颅内压增高、腺垂体功能减低和垂体卒中
接受治疗的患者都应长期监测随访: 肢端肥大症规范诊疗流程
SEE YOU NEXT TIME
关于疗效:
国内:70%GH和IGF-1水平恢复至正常, 5%无效, 25%GH显著降低,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
国际: 42%的患者肿瘤缩小。
超过97%患者的肿瘤生长得到控制。
生长抑素类似物
人类生长抑素( SST) 是由下丘脑分泌的14个氨基酸组成的环状多肽。
天然的SST其血浆半衰期不足3 min, 合成的SST类似物(奥曲 肽,奥曲肽长效缓释剂LAR, 兰瑞肽) 可以模拟SST的生理作用、 抑制GH过度分泌。
呼吸系统受累: 舌肥大、语音低沉、通气障碍、喘鸣、打鼾和睡眠呼 吸暂停、呼吸道感染;

2023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心推荐

2023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心推荐

2023垂体学会国际共识:泌乳素瘤的诊断和治疗-核心推荐背景流行病学泌乳素微腺瘤很少增殖,对腺瘤的长期持续生长顾虑较低(强)。

泌乳素大腺瘤,尤其是男性泌乳素大腺瘤,与微腺瘤的临床预后不同,需要更密切的随访(强)。

分子发病机制有垂体腺瘤家族史的患者和年龄<30岁的大腺瘤(弱)患者可考虑进行MEN1种系突变筛查(弱\不应常规进行体细胞突变筛查(强)。

临床表现高泌乳素血症和性腺功能减退影像学检查发现鞍区肿块,需要评估高泌乳素血症(强)。

除已知的生理原因(例如,孕妇或哺乳期妇女)(强)外,溢乳应触发高泌乳素血症检查。

重要的是,无溢乳并不排除高泌乳素血症(强)。

女性性欲减退和/或不孕、新发月经紊乱或闭经,男性勃起功能障碍和/或性腺功能减退性性腺功能减退,应触发高泌乳素血症检查(强)。

泌乳素分泌腺瘤与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可能性增加有关(弱)。

治疗前后其他垂体激素缺乏症泌乳素大腺瘤和较少见的泌乳素微腺瘤可导致生长激素(GH)、促甲状腺激素(TS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轴缺陷。

应评估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检测垂体激素缺乏,并根据标准指南进行适当治疗(强)。

手术切除泌乳素瘤可能解决垂体功能减退,但也可能导致新发缺陷。

推荐进行术后重新检测(强)。

初步评估高泌乳素血症但血清泌乳素水平低于正常上限(U1N)5倍的患者应重复进行泌乳素检测(强)。

如果怀疑应激的影响(很大),则推荐进行空心导管泌乳素采样。

一般而言,垂体腺瘤的大小与血清泌乳素水平相关;差异应引发对其他可能原因的考虑(强)。

应严格审查用药情况,以排除药物诱导的高泌乳素血症(BoX1)(强)。

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不全和肝功能衰竭应被视为轻度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强)。

不应忽视妊娠是高泌乳素血症的原因之一(强)。

多巴胺从下丘脑穿过垂体门静脉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在那里与多巴胺2受体(D2R)结合并阻断泌乳素分泌。

涉及垂体柄部的鞍上和漏斗部病变以及在D2R具有拮抗剂活性的药剂可导致泌乳素分泌增加。

最新垂体瘤-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最新垂体瘤-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鞍区增强磁共振或动态磁共振扫描:鞍区发现明确腺瘤。部分库欣病患者 MRI可能阴性。
[6]KatznelsonL, LawsER, MelmedS, et al. Acrome_gl_y:_a_n e_n_do_c_rin_e_so_c_ie_ty_cl_in_ica_l _pr_ac_tic_e_g_ui_de_lin_e_[J]. 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4, 99(11):3933–395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诊断 :
•(1)相应的临床表现; •(2)内分泌学检查: 催乳素腺瘤:催乳素>150 μ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血清 催乳素<150 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
生长激素腺瘤:不建议用单纯随机生长激素水平诊断,应行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 试验。如果负荷后血清生长激素谷值< 1.0 μg/L,可以排除垂体生长激素腺瘤。 同时需要测定血清类胰岛素因子(IGF)–1。当患者血清IGF–1水平高于与年龄和 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值范围时,判断为异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垂体腺瘤手术治疗指征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 PPT

中国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 PPT
其中氯丙嗪、胃复安作用最强。
诊断及鉴别诊断
3.病理性高泌乳素血症
影响多巴胺生成或阻断垂体门脉系统致多巴胺不能到达垂 体:其下他丘脑-垂体肿瘤、浸润性或炎症性疾病、结节病、 肉芽肿及外伤、放射性损伤等;
PRL释放因子增多:原发性甲减、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硬 化
治疗
药物
手 术(泌 乳素腺瘤)
放疗
高泌乳素血症
手术
未控制
控制
DA 控制 随访
随访
谢谢!
欢迎大家
临床表现
2.肿瘤局部压迫症状:
1)主见于大腺瘤 2)头痛、视野缺失(双颞侧偏盲) 3)影响III IV VI 脑神经时,会引起眼睑下垂、瞳孔对光反 射消失、复视、眼球运动障碍等 4) 脑脊液漏 5)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临床表现
3.多激素混合腺瘤或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症状
肢端肥大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库欣综合征等 还可是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的表现之一,注意 有无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的表现,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症
治 疗 –外科
手术适应症:
1)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3-6个月无效或效果欠佳者; 2)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 3)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路压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血 催乳素及缩小肿瘤体积;或经药物治疗3-12月后,血催乳素 水平降至正常,但肿瘤体积仍没有变化,需考虑垂体无功能 腺瘤的可能;
治 疗 –外科
治 疗 –放疗
疗效评价:
单纯控制肿瘤生长可达到89%-100%;高泌乳素水平正常 化仅约30%;
垂体功能低下、视神经损伤、远期脑血管病、神经认知 障碍
治疗
多巴胺激动剂DA
控制
未控制,耐药或者不能耐受
诱发急性卒中、脑脊液漏

指南共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15)

指南共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15)

指南共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2015)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垂体腺瘤的发现率逐年增高。

由于垂体腺瘤不仅具有肿瘤的各种特性,又可以引起内分泌功能的异常(包括不孕、不育),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很大的不良影响。

垂体腺瘤是良性肿瘤,近年来发现率逐年增高,由于医疗水平参差不齐,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和处理亦存在很大差异,严重影响了垂体腺瘤患者的预后。

为了提高垂体腺瘤外科治疗水平,中国垂体腺瘤协作组组织各位垂体腺瘤相关专家和学者撰写了《中国垂体腺瘤外科治疗专家共识》希望通过共识,提高对垂体腺瘤外科治疗的认识,规范垂体外科治疗的行为,为中国垂体外科的发展做出贡献。

一、垂体腺瘤概论垂体腺瘤发病率在颅内肿瘤中排第 2 位,约占颅内肿瘤的 15%,人口发病率为 8.2%-14. 7%,尸体解剖的发现率为 20% - 30%。

1.分类:(1) 根据激素分泌类型分为:功能性垂体腺瘤(包括催乳素腺瘤、生长激素腺瘤、促甲状腺激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促性腺激素腺瘤及混合性垂体腺瘤)和无功能性垂体腺瘤。

(2) 根据肿瘤大小分为:微腺瘤(直径<25px)、大腺瘤(直径1-75px)和巨大腺瘤(直径 >75px)。

(3) 结合影像学分类、术中所见和病理学分为侵袭性垂体腺瘤和非侵袭性垂体腺瘤。

不典型垂体腺瘤:Ki-67>3%、P53 染色广泛阳性、细胞核异型性,临床上以上 3 点有 2 点符合可诊断为不典型垂体腺瘤。

2.主要临床表现:(1) 头痛;(2) 视力视野障碍;(3) 肿瘤压迫邻近组织引起的其他相应症状;(4) 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相应症状体征。

3.诊断:(1) 相应的临床表现;(2) 内分泌学检查:催乳素腺瘤:催乳素> 150 μg/L 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

血清催乳素< 150μ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

生长激素腺瘤:不建议用单纯随机生长激素水平诊断,应行葡萄糖生长激素抑制试验。

中国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

中国垂体促甲状腺激素腺瘤诊治专家共识(最全版)垂体促甲状腺激素(TSH)腺瘤是功能性垂体腺瘤的一种,是导致中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的主要原因。

以血清游离甲状腺激素(FT4、FT3)水平增高、血清TSH水平不被抑制并伴有不同程度甲状腺毒症表现和甲状腺肿为临床特征。

TSH腺瘤罕见,发病不足1·百万人-1·年-1[1],占垂体腺瘤的0.5%~3.0%[2],目前国内、外文献报道的较少[3,4,5,6]。

近年来,随着TSH检测技术敏感性不断提高、磁共振(MRI)等影像技术的普遍使用,TSH腺瘤的发现和诊断率明显增加[7]。

TSH腺瘤常常被误诊为原发性甲亢,特别是误诊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Graves 病),并被误治,给予甲状腺大部切除术或放射碘治疗,这样反而促使TSH 腺瘤增大。

因此,针对TSH腺瘤的诊断和治疗进行指导和规范非常必要。

本共识参考了欧洲甲状腺学会2013年颁布的《2013年欧洲甲状腺学会促甲状腺激素分泌瘤诊断和治疗指南》,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和经验进行了编纂。

一、TSH腺瘤的临床表现TSH腺瘤好发于中年以上人群,男女发病相当,但也有儿童TSH腺瘤的报道。

多数隐匿起病,慢性病程。

临床表现主要包括3个方面:(1) TSH 分泌过多引发甲状腺毒症及甲状腺肿大的相关临床表现:TSH分泌过多致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加,引发患者临床上出现不同程度甲状腺毒症表现,包括心悸、多汗、大便次数增加、体质量下降、易激惹、失眠及甲状腺不同程度肿大并伴有结节等。

有些患者并发甲亢周期麻痹[4]、甲亢心脏病和甲亢危象[8]。

一般不伴有突眼、黏液性水肿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相关表现。

而有些患者甲亢表现甚轻,易被忽视。

(2)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增多表现:TSH腺瘤可以同时分泌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并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

最常见的是生长激素(GH)分泌过多,引发肢端肥大症或巨人症,也有合并泌乳素分泌过多,引发闭经泌乳综合征。

催乳素瘤(PRL)诊疗共识(中国

催乳素瘤(PRL)诊疗共识(中国
2)泌乳 30-80%(女性) 3)体重增加 病因不明 2、肿瘤局部压迫症状:头痛、视野缺损 3、多激素混合腺瘤: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 合征、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 4、垂体卒中:剧烈头痛、呕心、呕吐,严重者急性视力下降, 甚至昏迷
NO.2
诊断
典型临床表现+高催乳素血症+鞍区影像 1、高催乳素血症:正常进食早餐(以碳水化合为主), 上午10:30~11:00,休息0.5h后采血 PRL>100~200ug/L,排除其他原因 PRL<100ug/L,谨慎诊断 2、鞍区影像检查:鞍区MRI增强 动态鞍区MRI增强有助于微腺瘤诊断
催乳素(PRL)瘤诊疗共识(中国 2014)
南华附二 刘小飞
目录 CONTENT
NO.1 临床表现 NO.2 诊断 NO.3 鉴别诊断
NO.4 治疗
NO.1
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 性腺功能减退及其继发症状、局部压迫症状、
内分泌腺瘤改变
1、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1)性腺功能减退 闭经、不孕,
睾丸不发育 、性功能减退等
NO.4
治疗
1、药物治疗 2、外科治疗 3、放疗 4、妊娠期相关处理 5、哺乳期用药 6、不孕不育的相关治疗
1、药物治疗
目的:使PRL在正常水平,保留性腺功 能、促使肿瘤体积缩小甚至消失
1、适应症:不孕不育、肿瘤引起的神经系统症状(视力缺损)、泌乳、 性腺功能低下、骨质疏松、青春期发育改变 2、药物选择:多巴胺激动剂(首选),如溴隐亭、卡麦角林、培高利特、 喹高利特等 剂量(BRC):初始0.625~1.25mg/d,晚上睡前服用 每周增加1.25mg,到5~7.5mg/d(有效治 疗剂量) 最大剂量不超过15mg/d 3、PRL微腺瘤的治疗:控制肿瘤体积不是首要目的 不想生育可以不治疗 停经妇女可雌激素治疗,需动态增强MRI检查 4、催乳素大腺瘤治疗:需控制PRL水平及缩小肿瘤体积 除部分肿瘤卒中患者外,DA为首选 停药:PRL正常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

国际垂体学会垂体催乳素腺瘤诊疗共识更新解读

国际垂体学会垂体催乳素腺瘤诊疗共识更新解读

国际垂体学会垂体催乳素腺瘤诊疗共识更新解读
舒凯;万学焱;雷霆
【期刊名称】《临床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32)1
【摘要】垂体催乳素(prolactin,PRL)腺瘤是颅内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内分泌疾病,通常占垂体病变的50%左右,病人常常表现高PRL血症、月经不调、泌乳、视野缺损,勃起功能障碍等。

有关垂体PRL腺瘤的临床诊治,国际垂体学会2006年在《Clinical Endocrinology》发表了垂体PRL腺瘤的临床指南^([1]),2011年联合内分泌学会在《J Clin Endocrinol Metab》发表了有关高PRL血症的临床诊治指南^([2]).
【总页数】4页(P14-17)
【作者】舒凯;万学焱;雷霆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垂体催乳素腺瘤诊治共识:药物治疗是首选
2.国际垂体协会《库欣病的诊断和管理共识(更新版)》解读——诊断篇
3.国际垂体协会《库欣病的诊断和管理共识(更新版)》解读——药物篇
4.垂体催乳素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更新--基于《2022版ICCE/AME垂体催乳素瘤临床实践共识》解读
5.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规范化诊疗——垂体协会2023版国际共识解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催乳素型垂体腺瘤

“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催乳素型垂体腺瘤

“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催乳素型垂体腺瘤丁陈禹;肖德勇;李军;王守森;赵琳;黄银兴【期刊名称】《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年(卷),期】2014(13)6【摘要】目的提出“催乳素与腺瘤直径比”的概念,探讨其在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腺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4月期间所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腺瘤,收集术前垂体激素水平及MRI 资料,对比催乳素值与“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共有213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非功能型腺瘤160例,催乳素为0.65 (0.04~6.06) nmol/L,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催乳素/肿瘤最大直径)为0.03 (0.00~0.23) nmol/(Lomm);催乳素型腺瘤53例,催乳素为18.56 (0.99 ~ 439.73) nmol/L,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为1.35 (0.11~10.60) nmol/(Lomm).以催乳素水平鉴别时灵敏度为96.2%,特异度为88.1%;以“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鉴别时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98.1%.两者鉴别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01).结论“催乳素与肿瘤直径比”可用于催乳素型与非功能型垂体大腺瘤的鉴别诊断,比单纯的催乳素值更准确.【总页数】4页(P527-530)【作者】丁陈禹;肖德勇;李军;王守森;赵琳;黄银兴【作者单位】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福建福州35002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15【相关文献】1.催乳素型垂体腺瘤合并葡萄胎1例并文献复习 [J], 马金凤;魏礼玲2.垂体腺瘤的催乳素水平检测及临床解析 [J], 丁陈禹;王守森3.催乳素垂体腺瘤经蝶显微外科治疗 [J], 章翔;费舟;顾建文;傅洛安;易声禹;张剑宁;张志文;宋少军;梁景文4.不同剂量溴隐亭对催乳素瘤临床疗效、血清催乳素水平及肿瘤体积的影响 [J], 王雯;姚伟峰5.疏肝补肾法对高催乳素血症肝郁肾虚型月经不调患者基础体温及催乳素的影响[J], 贾维宁; 高丽娟; 陈体辉; 罗玉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中国催乳素型垂体腺瘤诊治专家共识催乳素(PRL) 腺瘤是最常见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约占成人垂体功能性腺瘤的40%-45%,以20 -50 岁的女性患者多见,成人患者男女比例约1:10。

规范化的诊断和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对恢复和维持正常腺垂体功能、预防肿瘤复发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临床表现垂体催乳素腺瘤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性腺功能减退及其继发症状,可因发病年龄、性别、持续时间及催乳素增高程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还可有垂体占位产生的局部压迫症状;垂体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患者,还可出现其他激素水平增高相应的临床表现。

1.高催乳素血症临床表现:(1) 性腺功能减退:青春期前起病的患者可表现为原发性性腺功能减退,即女孩原发性闭经,男孩无青春发育,睾丸容积小。

育龄期女性多有月经周期的改变,出现不同程度的月经稀少甚至闭经,通常影响排卵,引起不孕。

血清雌激素水平低落可引起乳腺萎缩,阴毛脱落,外阴萎缩、阴道分泌物减少、骨质疏松等症状。

男性患者雄激素水平下降可导致性欲减退、阳萎、射精量及精子数目减少、不育及骨质疏松等。

因男性患者症状隐匿且特异性低,常被忽视导致就诊时间晚。

(2) 泌乳:女性高催乳素血症患者中30% - 80% 发生自发或触发泌乳,出现性功能低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低下,泌乳的发生率也降低。

男性患者可有轻度乳腺发育,少数患者也可出现泌乳。

(3) 体重增加:具体病因不清,可能与钠水储留、脂肪分化异常、性功能低下及下丘脑功能异常等有关。

2.肿瘤局部压迫症状:多见于垂体催乳素大腺瘤。

最常见的局部压迫症状是头痛、视野缺损(最常见为双颞侧偏盲)。

若肿瘤向两侧生长,可包绕海绵窦,影响第Ⅲ、Ⅳ、Ⅵ对脑神经及第Ⅴ对脑神经眼支功能,引起眼睑下垂、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复视、眼球运动障碍、面部疼痛等。

若肿瘤破坏蝶窦或筛窦骨质还可出现脑脊液漏。

大腺瘤压迫正常垂体组织还可引起其他垂体前叶功能受损表现,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

3.多激素混合腺瘤或多发内分泌腺瘤病症状:合并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的催乳素混合腺瘤可伴有其他垂体前叶激素分泌过多表现,如肢端肥大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库欣综合征等。

此外,垂体瘤还可是多发内分泌腺瘤病(MEN),特别是MEN-I 型的表现之一,故要注意有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其他内分泌腺体功能异常表现。

4.垂体卒中:垂体催乳素腺瘤可能发生垂体卒中,一般发生于大腺瘤。

急性垂体卒中可表现为剧烈头痛,常伴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有急性视神经障碍、眼睑下垂及其他颅神经症状,甚至昏迷。

但也有许多为无症状的垂体卒中。

二、诊断典型临床表现结合高催乳素血症的实验室检查与鞍区影像学检查,可作出催乳素腺瘤诊断。

1.高催乳素血症:对疑诊垂体催乳素腺瘤的患者,静脉取血测催乳素的要求是:正常进食早餐(种类为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蛋白质和脂肪类食物),于上午10:30 -11:00 休息0.5 h 后静脉穿刺取血。

如果血清催乳素> 100 - 200 ug/L,并排除其他特殊原因引起的高催乳素血症,则支持催乳素腺瘤的诊断。

如血清催乳素<100 ug/L,须结合具体情况谨慎诊断。

2.鞍区影像学检查:鞍区MRI 增强影像有助于垂体腺瘤的发现,动态增强成像有助于垂体微腺瘤的发现。

三、鉴别诊断1.病理性高催乳素血症:多见于下丘脑·垂体疾病,以垂体催乳素腺瘤最为多见。

此外,其他下丘脑,垂体肿瘤、浸润性或炎症性疾病、结节病、肉芽肿以及外伤、放射性损伤等均是由于下丘脑多巴胺生成障碍或阻断垂体门脉血流致使多巴胺等PIF 不能到达腺垂体所致。

由于PRL 释放因子(PRF) 增多引起高PRL 血症的情况见于原发性甲减、应激刺激。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由于肾小球滤过清除催乳素障碍而导致高催乳素血症。

肝硬化患者由于雌激素及催乳素在肝脏的灭活障碍致血催乳素升高。

2.生理性高催乳素血症:主要发生于妊娠、乳头刺激或应激的时候。

在妊娠期间,催乳素的水平呈逐步升高趋势,至分娩时达高峰,但升高的幅度因人而异,其升高原因与孕期的高雌激素水平有关。

3.药物性高催乳素血症:很多常用药物可引起催乳素水平升高,如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含雌激素的口服避孕药、某些抗高血压药、阿片制剂及H2 受体阻滞剂等。

其中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是一些具有安定、镇静或镇吐作用以及抗抑郁、抗精神病类药物,在常用剂量时催乳素水平一般不超过100 ug/L;氯丙嗪和甲氧氯普胺(胃复安)的作用最强,25 mg 氯丙嗪可使正常人血清催乳素水平增加5-7 倍。

长期应用胃复安治疗时,催乳素水平可升高15 倍以上。

四、垂体催乳素腺瘤的药物治疗1.药物治疗适应证:对不同大小的垂体催乳素腺瘤,其治疗的目的是不一样的。

对催乳素微腺瘤患者,治疗的目的是控制PRL 水平,保留性腺功能和性功能;对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了控制PRL 水平、保留垂体功能之外,还要控制和缩小肿瘤体积,改善临床症状,防止复发。

垂体催乳素腺瘤首选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治疗,推荐的治疗方案见图1。

药物治疗的适应证包括:不孕不育,肿瘤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视力缺失),烦人的泌乳,长期的性腺功能低下,青春期发育改变,预防妇女由于性腺功能低下引起的骨质疏松。

轻度的高催乳素血症,月经规则,想怀孕的妇女需要治疗。

2.药物选择:多巴胺激动剂(DA),为PRL 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目前主要有溴隐亭(BRC) 和卡麦角林(CAB),其他还有培高利特(pergolide) 和喹高利特(quinagolide)。

药物能使绝大多数病人PRL 水平正常和肿瘤体积显著缩小,而且药物治疗适用于各种大小的肿瘤。

由于培高利特和喹高利特较少使用,因此本共识不作推荐。

(1) 溴隐亭:服用方法:溴隐亭(2.5 mg/ 片)治疗的初始剂量为0.625 -1. 25 mg/d,建议晚上睡前跟点心口服。

每周间隔增加1. 25 mg 直至达到2 片/d 或3 片/d。

通过缓慢加量计划和睡前跟点心同服的方法来减少上胃肠道不适和直立性低血压的不良反应。

7.5 mg/d 为有效治疗剂量,如果肿瘤体积和PRL 控制不理想,则可以逐步加量至15 mg/d。

继续加量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

因此,不建议15 mg 以上的大剂量,而是建议改为卡麦角林治疗。

由于溴隐亭已经证实其安全有效,且价格相对便宜,在我国大部分医疗部门可以提供,因此溴隐亭为我国推荐治疗催乳素腺瘤的首选药物。

(2) 卡麦角林:服用方法:0.5 mg/ 片的初始治疗剂量为,每周0. 25-0.5 mg,剂量每月增加0. 25-0.5 mg 直到PRL 正常,很少需要剂量超过每周3 mg。

对比溴隐亭,卡麦角林服用更方便,患者的耐受性更好,对溴隐亭耐药的患者可选用卡麦角林治疗。

(3) 药物不良反应:溴隐亭的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消化性溃疡等消化道症状,鼻腔充血,便秘,体位性低血压,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休克表现;乏力、焦虑、抑郁、酒精不能耐受;药物诱发垂体瘤卒中。

卡麦角林的不良反应同溴隐亭,消化道不良反应比溴隐亭轻,其他包括精神疾病,潜在的心脏瓣膜病。

3.催乳素微腺瘤治疗:临床上治疗PRL 微腺瘤的首要目的是保留性腺功能和生育功能,而药物治疗能显著有效地达到这一目的,即药物能有效得控制PRL 水平,而且经过长期有效的DA 治疗,微腺瘤经常缩小,有时会消失。

由于只有5% - 10% 的微腺瘤进展为大腺瘤,因此,控制肿瘤体积不是药物治疗的首要目的,对于不想生育的妇女可以不接受DA 治疗。

停经的妇女可以接收雌激素治疗,但应该对PRL 水平进行定期评价,包括复查动态强化MRI 以观察肿瘤大小变化。

4.催乳素大腺瘤和巨大腺瘤治疗:治疗催乳素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除控制PRL 水平、保留垂体功能之外,还要缩小肿瘤体积以改善临床症状。

除了急性肿瘤卒中诱发视力急剧下降需要急诊手术减压之外,DA 仍然是绝大多数催乳素大或巨大腺瘤患者的首选治疗。

对于敏感病例,开始药物治疗后1 或2 周内即可以使PRL 水平迅速下降,同时肿瘤明显缩小,视力改善。

DA 治疗通常能有效恢复视觉功能,其效果与外科行视交叉减压手术相当。

所以,视野缺失的大腺瘤患者不再被认为是神经外科急症。

但在一些耐药病例,药物治疗几个月肿瘤体积也不会明显缩小。

肿瘤的持续缩小乃至消失需要几个月或甚至几年的时间。

药物治疗后定期的MRI 复查是需要的,开始治疗后的3 个月1 次,之后半年复查1次,以后可以间隔长一些。

治疗的目的是PRL 水平尽量控制在正常水平,为了能最大程度地缩小肿瘤体积甚至于促使肿瘤消失,最好是降低PRL 水平到可能的最低值。

即便PRL 水平下降到正常范围,仍需服用足量的DA 用以进一步缩小肿瘤体积。

当PRL 水平保持正常至少两年,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才考虑DA 逐步减量,因为在这一阶段,低剂量能维持稳定的PRL 水平和肿瘤大小。

然而,停止治疗可导致肿瘤的增大和高催乳素血症的复发。

基于这一原因,对大或者巨大腺瘤患者药物减量或停用后必需进行严密随访。

五、垂体催乳素腺瘤的外科治疗垂体催乳素腺瘤选择手术治疗需根据以下情况综合判断:肿瘤大小、血催乳素水平、全身情况、药物治疗反应,患者的意愿以及对生育的要求。

微腺瘤占垂体催乳素腺瘤大部分,且绝大多数不会生长,所以手术干预通常不作为首选。

外科治疗目的:(1) 迅速缓解内分泌异常,血催乳素降至正常范围。

(2) 保留正常垂体功能。

(3) 尽可能减少肿瘤复发。

(4) 脑脊液漏修补术。

绝大多数手术可以采用经鼻蝶窦人路,只有少数耐药的侵袭型巨大垂体腺瘤需要开颅手术。

近年来,随着神经导航及内镜等仪器设备的发展及手术微创技术水平的提高,经验丰富的手术团队可以使经蝶窦入路手术更精确、更安全、损伤更小、并发症更少。

因此,经蝶窦入路手术也是垂体催乳素腺瘤患者除药物治疗之外的另一选择。

手术适应证:(1) 垂体微腺瘤经药物治疗3-6 个月无效或效果欠佳者。

(2) 药物治疗反应较大不能耐受者。

(3) 巨大垂体腺瘤伴有明显视路压迫,药物治疗无法控制血催乳素和缩小肿瘤体积。

或经药物治疗3 -12 个月后,血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但肿瘤体积仍没有变化,需考虑垂体无功能腺瘤可能。

(4) 侵袭性垂体腺瘤伴有脑脊液鼻漏,或药物治疗后出现脑脊液鼻漏者。

(5) 带瘤生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足或拒绝长期服用药物治疗者。

(6) 药物治疗或其他原因引致垂体瘤卒中,表现剧烈头痛和急剧视力减退者。

(7) 垂体大腺瘤伴囊变,药物治疗通常无法缩小肿瘤体积。

(8) 经验丰富的术者认为有较高手术全切除预期,且充分考虑到患者手术的意愿。

手术几乎没有绝对禁忌证,相对禁忌证绝大多数与全身状态差及脏器功能障碍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