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传统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传统课程
摘要:信息技术对大学教学影响深刻,用现代信息技术工具改造传统课程是新世纪教学发展的一项重大要求。通过分析“运作管理”课程信息化改造的背景,设计了课程改造方案,提出基于企业真实环境的研究性教学理念,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教学体系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通过16所院校的推广实践和调查反馈,改造项目达到了良好的效果,有力地克服了原有课程遇到的难题。本课程的实践可为类似课程从需求分析,系统设计与资源建设到项目推广等关键环节的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改造,信息技术,运作管理,教学改革
信息技术对大学教育影响深刻,大学课程教学受信息技术影响更为巨大,表现为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显著加强,师生之间的信息获取途径逐渐对等。
刘儒德把计算机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归纳为三类,首先是作为专门课程开设,包括作为工具软件进行学习,其次是作为实现教学目标的辅助手段,最后是教学与行政运营管理系统。纵观我国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应用的20余年,工科领域作为专门课程或工具软件应用较为成功,大量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初步具备了在工作中独立使用商用软件的能力。但对传统基础课程,信息技术工具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还十分落后,与发达国家仍然存在差距。
课堂仍然是大学教育的主阵地,发达国家已经在传统基础课程中越来越广泛的引入成熟的信息工具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为此教育部高教司2008年设立“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传统课程”项目,并对国内19门基础课程进行探索研究。
本文以教育部项目“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运作管理’”的建设和实施为例,介绍了使用信息技术工具改造课程的基本思路、体系设计、建设与实施方式以及存在的关键问题,为同类课程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参考。
二、“运作管理”课程改造背景
1.课程特点
从课程性质来看,“运作管理”是工商管理专业基础核心课程,国外商科学生必修课,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延展性。课程内容作为指导企业运营的理论精华,对企业管理决策至关重要。
随着企业全球化运作的到来,企业间的边界开始模糊,供应链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新的管理理念不断涌现,这也使得“运作管理”课程教学内容和方式出现重要转变,从单纯的生产运作扩展到采供销以及服务运作的一体化,造成教学难度加大。同时由于课程内容范围延伸以及学校学生数量多、时间和经费紧张,导致了组织学生现场参观困难。
2.学生面对的主要障碍
从当前的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学习“运作管理”普遍存在4方面障碍:(1)学生缺少对企业运营实际的接触可能导致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生搬硬套;(2)课程涉及的模块多,而且内容前后衔接性差,学生要不断调整思维,导致很多学生难以适应;(3)数学模型和工程技术相关内容多,缺乏教学互动,让学生感觉枯燥;(4)学校普遍难以实施大规模的现场参观和实习来增加学生感性认识。
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得老师的教学往往以讲述为主,教学方式单一,学生参与性差,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三、“运作管理”课程改造方案
1.课程改造需要解决的难点
从“运作管理”课程实施的实践过程来看,改善教学必须让学生克服三个难点,即:认识企业、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一:认识企业。“运作管理”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传统教学范式下,课程教学往往容易从课程内容和知识点出发,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这使得并不熟知企业运营的学生难以接受。合理的学习方式应是学生先认识企业,只有对企业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使从企业需求出发,理解教学内容,但由于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如何使学生认识企业是一个难点。
难点二:应用知识。一旦明白了企业的需求,课程知识的讲授和理解并不困难,很多知识讲授基本可以做到水到渠成。然而要应用所学知识一方面需要提供符合现实的问题设计,另一方面又要解决求解过程的复杂性,这是又一难点。
难点三:解决实际问题。简单的应用知识、对单一问题求解既不能吻合企业实际,也不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深刻领悟企业运营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当面对于较为复杂的企业运营决策中的现实问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受到限制。
2.课程改造思路与理念
“运作管理”课程改造的基本思路是对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利用信息化改造来提供解决对策。
围绕上述改造思路,针对“运作管理”教学中现场实习不足的现状,课程组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提供丰富的案例和视频资料来弥补现场实习的不足,同时通过提供验证性实验和自主设计实验为学生参与操作,更深刻的认识运营的基础知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具软件简化了计算过程,学生只需要利用所学知识,合理决策就能够得到预期的效果,实践证明,使用信息技术改造课程是行之有效的。
“运作管理”教学必须是基于企业运营环境的教学,因此该课程改造的特色就是利用信息化改造,建立模拟企业实际的教学体系。进一步分析不难发现,课程改造是让“运作管理”的知识回归企业运营实际,由企业运营的实际问题引出基本知识,这本身也蕴含着研究性教学的思想。所以课程改造的特色即“模拟企业实际的信息化改造”与课程改造的核心理念“研究性”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3.课程改造教学体系设计
要实现课程改造的思路,需要设计良好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把案例设计、实验设计都纳入资源库,其目标分别是认识企业运营实际,应用所学知识,
动手解决实际问题。在基于企业实际的研究性教学核心理念下,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并深入领会。预期成果包括实验教材以及开发的软件,在线资源库,教改教材,教师手册和教改文章。
根据国外优秀高校对“运作管理”教学的经验,要成功讲授该门课程,教学安排和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十分重要的。为此,课程组在课程教学体系设计上对教师和学生进行规范化的建设和要求,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严格过程管理,对学生的预习,主动参与和努力程度要进行管理和考核,这也是国外研究性教学得以成功的关键;其次是引导学生加强自主学习,增加学生自学的环节和自学要求,特别是针对认识企业这一环节,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阅读案例和观看视频,并对此进行考核;最后是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为课程改造项目提供全面资源支持,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实现认识企业、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梯度目标设计
通过教学体系设计,使学生深刻认识企业运营中需要解决的若干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企业并深刻领会“运作管理”所覆盖的知识要点,并将其应用于具有实际企业环境的问题求解过程是课程改造的三级梯度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项目组从案例设计、实验设计和资源库建设方面对教学体系进行了设计与建设,其核心是从企业现实出发,进行研究性教学体系设计;在教学实施上则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范式,实现过程掌控。在认识企业方面,在课程改造教学体系设计中,使学生认识企业是通过案例设计和演示性实验来完成的。首先是以传统案例和综合性案例设计让学生认识企业运营中的关键问题。其中,传统案例主要是指简要的应用案例,其作用是针对具体的知识要点,使学生能够通过案例认识企业运营中某一环节的具体需求来理解知识点;综合性案例则是通过设计具体的企业环境,引导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和决策,得到一个有效的,较优的解决方案。在学生对企业运营中的关键问题有所认识后,项目组进一步设计了演示性试验,主要是通过视频设计和课程演示的实验让学生直观认识企业运作中的某些关键要素。同时根据教学进度,安排学生课前课后合理使用上述资源,并以撰写学习报告的形式使学生全程参与学习过程。
通过实验设计与过程控制,使学生能够利用信息化工具、深入理解所学知识的同时应用知识,掌握技能是课程改造的第二层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项目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工具,通过综合应用演示性试验和验证性试验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能够加以较好的应用,从而得到理论最佳解决方案。演示性实验主要展示如何把“运作管理”理论用于企业实际,改善企业经营绩效,以理论讲述和教师演示为主;验证性实验是学生自己动手解决如何决策得到理论结果,并解决相对复杂的应用问题,以教师讲述,学生操作为主。在保证措施上,此阶段主要是通过按授课周期设置题目,要求学生应用本阶段所需知识,按时完成并提交答案来完成。
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课程改造项目的最终目的,在此阶段,项目组采取了自主设计实验的方式来完成,通过模拟较为复杂的企业真实环境,并设定约束条件,由学生分组进行设计,解决模拟企业的具体问题。整个过程中,项目组负责提供丰富的自主设计实验素材,为每一个过程提供完善的实验配套软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