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学案(公开课)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_公开课一等奖_学案
![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_公开课一等奖_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6a1c978c71fe910ef12df886.png)
课题: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一节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几种重要的天气系统)年级:高一课型:新授主备人:审核人:班级:高一(9)班授课人【课标要求】运用简易天气图,简要分析锋面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学习目标】1、能分别说出气团和锋的主要类型。
2、通过观察冷锋与暖锋的示意图,掌握冷锋与暖锋的区别。
3、结合我国常见的的天气系统说明其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重点】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特征。
【难点】1、气团的概念。
2、冷锋、暖锋与天气的关系【学前准备】要求:预习课本,根据以下知识提纲在课本上用红笔标出关键词并默记,然后默写完成填空,并结合预习目标用红笔标出重难点作重点记忆。
一、气团和锋(阅读教材P42-43。
)1、气团: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相似的___________。
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暖的下垫面移动3、根据气团的温度特征划分为(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____气团:气团向比它冷的下垫面移动(由____纬度流向____纬度,使到达地区_______)_________气团:湿润4、根据气团的湿度特征划分为 _________气团:干燥5、冷暖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它们之间的过渡带称为______。
6、锋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7、冷锋与天气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出现、、大风、雷雨等天气;过境后,天气会变,气温会降低。
8、暖锋与天气①概念:主动向移动形成的锋面。
②天气现象:过境时可能会连续几天或有雾;过境后,天气变得、湿润。
9、准静止锋概念:移动缓慢的锋或冷、暖气团,锋面成准静止状态的锋。
【合作探究】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由学科组长组织讨论,最后,选出发言人代表本组展示探究成果,组长做好点评准备活动一:画出下列天气系统的简单示意图(冷锋)2010年高考题(暖锋)活动二: 锋面 类型 冷暖气团运动特点 暖气团上升状况 雨区位置 天 气 特 征 过境前 过境时 过境后冷 锋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气温_____ 气压_____ 天气_____气温_____ 气压_____ 天气_____暖 锋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气温_____气压_____ 天气_____气温_____ 气压_____ 天气_____【课堂练习】1、冷锋与暖锋的共同点是( ) A. 都形成连续性降水B. 降水都降在锋前C. 都是冷气团在下,暖气团在上D. 都属于气候系统2、关于暖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锋面向暖气团方向移动B. 降水多发生在锋后C. 暖锋过境时多形成连续性降水D. 锋面从高纬方向移来 3.下列有关锋面的说法错误的是( )A.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暖锋;B.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C.我国冬季暴发的寒潮是冷锋南下形成的;D.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的差别。
气候公开课——学案
![气候公开课——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fe0136a783e0912a2162ad2.png)
大气环流影响下的气候【专题要点】1、以北半球为例绘制气候分布图。
2、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Ⅰ、气候资料图:以温定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Ⅱ、气候地理位置:Ⅲ、气候特征:Ⅳ、气候成因:3、气温、降水的影响因素:【考纲要求】1.识记气候的分布及气候特征。
2.掌握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3.分析气候要素的影响因素课前思考:大气如何运动会带来降水?一、分析某地气候成因的思路二、用综合思维方法看气候类型模式图(亚欧非大陆为基础)三、自主整理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四、判别气候类型的方法1、根据最高月和最低月气温来判读该气候类型所在地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
最热月出现在7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峰形,该地点位于北半球;最热月出现在1月或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呈谷形,该地点位于南半球。
2、根据气温的高低(特别是最低气温)来判断该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15°C属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四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0℃~15℃之间,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三种类型之一;最冷月均温在<0°C,属温带,(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最热月均温<10℃为亚寒带和寒带。
3、根据降水的季节分配(冬雨型、夏雨型、年雨型、少雨型)以及年降水总量确定气候类型五、气候资源的评价及综合利用。
气候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人类目前可利用的气候资源主要是太阳辐射、热量、降水和风等。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兴修水利。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解决灌溉,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气候——降水有余、热量不足,不利于农作物成长,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乳肉畜牧业。
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解决灌溉,有利于优质农产品生产(温带水果、棉花等)——灌溉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上册 第三章 3.1 温度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f1d61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1b.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 3.1 温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计量单位;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正确的温度计测量温度的能力;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和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师版教材、课件、实验材料(温度计、水杯、冷热水)、黑板、粉笔;2.学生准备:学生版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温度这个词,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2.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温度的概念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表现,是量化描述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教师通过图示和实例解释温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理解。
3.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确保他们理解了温度的概念。
步骤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
2.教师展示温度计的种类和使用方法。
3.学生观察并讨论不同类型的温度计,了解其原理和使用场景。
步骤四:温度计的单位1.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计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2.教师解释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和转换公式。
3.学生进行比较和举例,加深对温度计单位的理解。
步骤五:温度计的使用及误差分析1.教师通过实验演示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方法。
2.学生按照教师的演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杯中的水的温度。
3.学生分组讨论实验中可能存在的误差和影响因素,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本上。
步骤六:实验总结和讨论1.学生汇报不同组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误差情况。
2.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有关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注意事项和误差预防措施。
3.学生思考温度计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2f88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9.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2.能够运用温度计来检测温度的高低;3.能够将温度用度数表示。
二、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2.温度计的使用;3.温度的表示。
三、教学难点1.理解温度用度数表示的概念;2.能够准确地使用温度计。
四、教学过程4.1、导入新课程(5分钟)在教室里向学生展示一张包含不同温度的图片。
问学生这些图片之间有什么区别。
游戏过程的中心思想是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
4.2、引入新知识(10分钟)让学生看一本书,介绍如何使用温度计检测温度。
教师应告诉学生使用温度计的基本方法,例如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温度读数,并比较室内和室外温度。
4.3、讲授新知识(20分钟)让学生看一份温度表格,该温度表格展示了以华氏度或摄氏度为单位的不同温度,让学生理解不同的温度标准和温度变化的概念。
4.4、练习巩固(15分钟)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有关地球周围温度变化的简单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变化,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多个问题来提供不同类型的练习,例如:1.你是否曾经感觉到东北风和南风有什么不同?2.夏天你是否曾经活在没有冷风机的屋子里?3.你是否记得有多少次你出现过汗水和口渴的情况?4.5、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应以练习温度计读数为主,例如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中使用温度计,并将其写入笔记本。
五、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温度的概念;2.学生能否熟练地使用温度计;3.学生能否将温度用度数表示。
六、教学心得此次教学主要是帮助学生搞清楚温度的意义和使用温度计来检测温度,并且以度数形式表示温度。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一些互动的游戏形式,让学生感到轻松,同时也要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
【公开课】《中国的气温》【学案】
![【公开课】《中国的气温》【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392c52cb1711cc7931b716e9.png)
《气候》第一课时——《中国的气温》导学案班级姓名座号一、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我国1月、7月等温线分布图,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
2、知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二、重点、难点1、掌握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
2、学会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三、学习过程(一)等值线图判读方法(以“我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为例)三步骤:一看二看三看注:(1)若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若等温线大致与等高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若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说明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是(2)在温差一样的情况下,等温线越密集说明温差越,等温线越稀疏说明温差越。
(二)中国的气温1、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特点:我国冬季南北_____ ______,越往北气温越。
原因:①纬度越高,气温越——因素(主要因素)。
②冬季风影响:北方离冬季风源地,深受冬季风影响,更加剧北方的寒冷,越往南去,距冬季风源地,加之受山岭的重重阻挡,势力和频度都大为减弱,使南北温差增大。
2、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我国7月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是,黑龙江省7月平均气温大部分是℃,海南省7月平均气温大约是℃,东部南北温差约℃。
特点:除_______ ____外,全国。
原因:青藏高原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气温,是因为海拔越高,气温越——因素。
四、练习阅读“中国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思考下列问题:(1)1月0℃等温线大致通过——一线。
从图中看出:辽宁省1月平均气温 0℃(大于或小于),福建省1月平均气温 0℃(大于或小于)。
(2)从图中看出:冬季我国气温自南向北,南北温差,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我国冬季最低气温出现在黑龙江的;而夏季最低气温出现在。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温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c480996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71.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1 温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使学生掌握摄氏度的计量方法,能正确读取温度计。
3.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2. 摄氏度的计量方法3. 温度计的使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计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
2. 教学难点:摄氏度的换算、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热水和冰水的冷热程度,引出温度的概念。
2. 讲解温度的概念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常用单位是摄氏度(℃)。
3. 讲解摄氏度的计量方法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标准,将温度分为100等份,每份为1摄氏度。
4. 讲解温度计的使用(1)观察温度计的刻度,了解其量程和分度值。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避免碰到容器底部或侧壁。
(3)等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读取温度。
(4)使用完毕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用酒精擦拭干净。
5. 拓展练习(1)让学生用温度计测量室内的温度,并记录下来。
(2)让学生了解我国各地气温的差异,了解气温对生活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温度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举例说明温度的应用。
2. 摄氏度的换算。
让学生掌握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方法,并进行换算练习。
3.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让学生结合实际操作,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讲解,让学生掌握了温度的概念、摄氏度的计量方法和温度计的使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要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在以上提供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细节需要特别关注,即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是本节课的难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环节上投入更多的精力,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物理课温度教案高中
![物理课温度教案高中](https://img.taocdn.com/s3/m/ed5afd70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dd.png)
物理课温度教案高中课题:温度教学内容分析: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分子热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也是物体冷热程度的一种表示方式。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学习温度的定义、测量方法以及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转换关系。
教学目标:1. 知道温度的定义和单位,了解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转换关系;2. 能够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温度测量;3. 能够解决与温度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1.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 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转换。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不同温度下物体的状态变化,引出温度的概念。
二、温度的定义和单位1. 温度的定义: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分子热运动的有关物理量。
2.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开尔文(K),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演示区分两种温度单位。
三、温度测量1. 温度计的原理: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热膨胀性原理制作的,通过热膨胀或热传导实现温度测量。
2. 温度计的种类:水银温度计、电子温度计等,讲解不同温度计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四、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转换1. 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关系:C = K - 273.15;2. 通过实例讲解摄氏温度和开尔文温度的相互转换。
五、综合练习分发练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作业布置布置作业:完成练习题和实验报告,复习温度的定义、测量和转换方法。
七、课堂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温度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温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实例,让学生轻松理解了温度的概念、单位和转换关系。
同时,通过练习和作业,巩固了学生对温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https://img.taocdn.com/s3/m/71f7ce9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0374c63.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温度-北师大版(2012)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含义,掌握温度计及读数方法;2.理解冷热的概念,培养学生用“冷”“热”等词语描述温度的意识;3.能正确认识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掌握基本天气图及其用途。
二、教学重点1.明确温度与天气的关系,学会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理解温度单位的大小关系,掌握温度计的读数方法;3.了解基本天气图的意义,学会进行相关天气预报。
三、教学内容1.知识点1.认识温度的含义2.温度计的读数方法3.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4.基本天气图的意义2.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回想自己经历的一些冷热天气,并简单介绍温度与天气的关系。
2.温度计和读数方法教师讲解温度计的性质和用途,介绍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概念及其转换公式。
然后让学生分组使用温度计,相互测量体温、水温等,进行读数练习,加深对温度计的认识和使用方法。
3.天气变化与温度的关系通过分析不同天气的温度变化规律,让学生理解温度与天气的关系,强化学习重点。
4.基本天气图的意义向学生介绍基本天气图的含义和主要气象符号,讲解图例的使用方法。
然后让学生结合实际天气情况,进行天气符号的练习和理解。
5.练习与评价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以“今天的天气”为题目,用所学温度和气象符号进行描述和预报。
教师在讨论后给予反馈和评价,巩固学生对温度和天气的认识。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情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教学中。
五、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的温度计读数能力和理解程度;2.通过对学生讨论的评价,考察学生对天气符号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在学期末进行课程的总结与回顾,进行测试和评估,评估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设计相关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和交流,培养学生的能动性和创新性思维,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趣味性。
同时,教师应该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更新教学思路和方法,让教学更加科学、规范和有效。
温度(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温度(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8e2c47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70.png)
温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学会在实际生活中使用温度计度量温度。
3.学会将温度转换成不同的计量单位。
二、教学内容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温度的换算。
4.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四、教学难点1.温度的换算。
2.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换算以及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等知识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实验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具体过程,并指导学生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案例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温度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温度计,让学生猜测它的作用,并引导学生说出自己使用温度计的经历,帮助学生对温度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二)讲授1.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计量单位,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温度计刻度的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温度的计量单位。
2.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温度计,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技能。
3.温度的换算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温度的换算方法,并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直到掌握为止。
4.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教师可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温度计在不同场合的应用,并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三)总结和作业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问答的形式,向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后测试、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实际操作的技能水平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八、教学资源1.温度计。
2.实验器具(如水、冰块等)。
3.展示工具(如幻灯片、黑板等)。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7ad99b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03.png)
四年级科学温度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能够通过观察和测量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测量、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 温度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 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出示一个冰块和一杯温水,请学生用手触摸一下,询问哪个更冷,哪个更热,引出温度的概念。
2. 概念讲解。
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温度计,讲解温度计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向学生介绍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表示,温度计是用来测量温度的工具。
3. 实验操作。
(1)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温度的测量。
(2)实验材料,温度计、水、冰块、热水、杯子。
(3)实验步骤:a. 将温度计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b. 将冰块放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c. 将热水倒入杯子中,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d. 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
4. 总结。
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温度下温度计的读数不同,温度的高低可以用温度计来表示。
5. 练习。
让学生进行温度计读数的练习,例如给出一些温度计的读数让学生判断是冷还是热,或者给出一些温度让学生用温度计来测量。
6. 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温度是什么?温度计的作用是什么?如何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初步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温度测量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还需要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温度的概念,确保教学效果的达到。
《温度》教学反思15篇
![《温度》教学反思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845416dc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18.png)
《温度》教学反思《温度》教学反思15篇《温度》教学反思1一、认识情绪温度计。
今天的活动,有创新,孩子们也比较喜欢。
在平时生活中,温度计我们接触得不多,当我出示温度计的时候,有些孩子不认识,因此我和孩子一起认识了温度计,知道了温度计上有刻度和水银柱,零度以上,温度越往上越暖和;零度以下,温度越往下越寒冷。
孩子认识了温度计之后,我以趣味性的口吻告诉孩子,“我们人的情绪也能通过温度计来测量呢”,一下子激发了孩子的兴趣,那我们怎么样来测量呢?我指着刻度提问:“温度高表示什么意思?温度低表示什么意思?”大多数孩子能说出温度越高就表示越开心,温度越低表示越不开心。
同时我还提出了,人的情绪与冷暖色调有关系时,开心的时候觉得用色彩鲜艳的`暖色调表示,伤心忧愁的时候又可以用色彩暗淡的冷色调表示。
二、调控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
在活动中,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感受讲述了自己的情绪,有喜有悲,让我很感触。
我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开心与不开心的时候,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情绪,温度计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心,冷的时候温度下降,热的时候,急剧上升。
但是不管怎样,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持开心的心态,调节自己的情绪。
我给孩子看了一些情绪图片,教孩子学会情绪管理的方法。
让孩子认同自己,有情绪空间,能自由、开放地感受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使某些园本正常的情绪感受不因压抑而变质。
我和孩子一起看图片学习怎样适当宣泄自己的情绪,如:在愤怒的时候,不妨跑跑步、打球来释放;在悲伤时,不妨大哭一场等。
只有驾驭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健康的孩子。
《温度》教学反思21、刚上完《测量水的温度》这课,自我感觉很是不好。
最明显的一点表现在时间的把握上,超时大约七八分钟。
我分析了一下原因,主要是在做两个测量水温的实验时浪费的时间多了些。
其实在课堂内容的分配上,也不够明细,使得课堂上的秩序有点欠佳,似乎有点头大脚轻的感觉,最终使我的课的最后部分未能圆满完成。
2、在掌握了方法后,学生测量水的温度时,学生们都能比较规范,但出现一些小组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小组合作。
高中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教案
![高中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cffc3d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2d00c67.png)
高中物理温度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高中物理,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教学目标:1. 理解温度是什么,温度的概念和单位;2. 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温度计;3. 知道不同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温度的概念和单位、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常用的温度计。
难点:理解温度计的原理和不同种类的温度计的特点。
教具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2. 温度计等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并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二、讲解温度的概念和单位(15分钟)1. 首先讲解温度的概念,即物体的热度高低;2. 然后介绍温度的单位,包括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等。
三、温度的测量方法(15分钟)1. 简单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包括接触式测量和非接触式测量;2. 着重介绍温度计的原理和种类,如水银温度计、汽压温度计和红外线温度计等。
四、实验(2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温度的实验,使用不同种类的温度计测量同一物体的温度;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比较不同种类温度计的特点和应用。
五、小结与评价(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
六、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内容,理解温度的概念和常用的温度计;2. 完成温度相关的习题练习,加深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实验操作和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使学生在动手实验中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在实验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第七单元《温度》(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温度》(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224ae4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9.png)
第七单元《温度》(导学案)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温度的基本概念;
2.能够用摄氏度衡量温度;
3.能够根据温度的变化描述天气情况。
二、学习重点
1.温度的基本概念;
2.摄氏度的概念;
3.天气情况的描述。
三、学习内容
1. 温度的基本概念
温度是物体温热程度的一种度量,常用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等。
2. 摄氏度的概念
摄氏度是衡量温度的一种单位,用符号℃表示。
摄氏度的定义是:0℃为水的
冰点,100℃为水的沸点,两者之差为100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温度计的常见单位就是摄氏度。
3. 天气情况的描述
温度是影响天气情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来说,温度较高的时候天气较暖和,温度较低的时候天气较寒冷。
在天气预报中,我们会看到一些文字描述,比如“今天天气晴朗,温度为20℃左右”,就是在描述当天的天气情况。
当我们了解了温度的变化规律,就能更好地理解这些描述。
四、学习方法
1.观察天气情况,注意温度变化;
2.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并加深对摄氏度的理解;
3.借助天气预报等工具,了解温度与天气情况的关系。
五、学习反馈
1.你对温度与天气情况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吗?
2.你使用温度计测量过温度吗?如果有,你如何使用的?
3.你能够用摄氏度描述当前的温度吗?。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 )](https://img.taocdn.com/s3/m/75a7eef3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fc.png)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3.1 温度(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掌握温度的测量和转换方法;3.了解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二、学习内容1.温度的定义;2.温标及其转换;3.温度的测量方法;4.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三、学习重点1.温度的定义和单位;2.温度的测量和转换方法。
四、学习难点1.温度的测量方法;2.温度的影响和应用。
五、学习过程1. 温度的定义和单位温度是物体冷热程度的度量,用于描述物体内部分子运动的活跃程度。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2. 温标及其转换常用的温标有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开氏温标。
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下:•摄氏度与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 (℉ - 32) × 5/9;•摄氏度与开氏度的转换公式:℃ = K - 273.15。
3. 温度的测量方法常见的温度测量方法有以下几种:•温度计: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通过测量物质体积的变化来判断温度;•红外测温仪:利用物体的红外辐射能量来测量温度;•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材料形成的热电偶,在温度变化下产生电势差,从而测量温度。
4. 温度的影响和应用温度对物体的性质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例如:•温度升高,物体的分子热运动加剧,导致物体体积膨胀;•温度升高,物体的电阻也会随之增大;•温度升高,许多物质会发生热膨胀现象;•温度变化还会引起物体的相变。
温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温度测量在气象、医学、工程等领域中起着重要作用;•温度控制在工业生产和家用电器中非常重要,可以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六、学习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定义和单位,了解了常见的温标及其转换关系。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温度的测量方法和温度对物体的影响和应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温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且了解了温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练习1.现在气温是18℃,请问摄氏温标下对应的华氏温度是多少?2.将20℃转换为开氏温度。
物理公开课温度教案设计
![物理公开课温度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62494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9a.png)
物理公开课温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温度的概念,掌握温度的测量方法和单位,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温度和热量的关系。
2. 教学难点,温度与热量的关系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内容。
1. 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微观粒子的平均动能的度量,是衡量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2. 温度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学生通过实验学习温度的测量方法。
3. 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华氏度和开尔文度是常用的温度单位,学生要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4. 温度与热量的关系,温度是物体热状态的一种体现,热量是物体内能的一种表现,二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引出温度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向学生介绍温度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让学生了解温度的基本知识。
3. 实验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温度测量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测量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4. 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 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思路,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点。
五、教学方法。
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不同温度下的物体,引出温度的概念,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温度的概念。
2.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温度的测量过程,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3. 讨论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温度与热量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温度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知识点。
八上物理实验_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初中物理教案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
![八上物理实验_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初中物理教案学案公开课教案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087a92d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df.png)
实验用温度计测水的温度教学要求: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课前准备:检查学生实验用的温度计(凡有破损或毛细管内液柱断裂等情形者,均不能用)。
准备好几暖瓶刚烧开的水。
将杯子和温度计按实验小组摆好。
温度计挂图。
教学过程:按实验小组坐好,告诉学生先不要做实验,以免损坏仪器。
一、实验前的复习(6分钟)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回答,教师补充,纠正。
问:我们学过哪几种温度计?(实验用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问:在使用刻度尺前,应先观察什么?谁还记得?(量程,零点,最小刻度值)教师:这一节我们练习使用温度计。
温度计上也有刻度,请看你们桌上的温度计,先观察它的量程,最高温度刻度是多少?最低呢?(学生回答)教师:温度计上刻的是摄氏温度。
找到0℃的刻度了吗?好。
再看最小分度是多少?(学生回答)二、正确使用温度计(4分钟)挂出温度计挂图。
教师:我来告诉同学们怎样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
利用挂图来讲(在没有挂图的情况下,可以边示范边讲解)。
1.玻璃泡全部没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器底或器壁。
2.温度计放在水中停一会儿,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
要求学生复述。
三、实验过程(30分钟)1.向学生交代实验步骤。
提醒学生:①在做“手指觉得烫”一项时,不要冒冒失失地将手指一下插进热水里。
可先摸摸杯子,如果觉得烫但还能触及,然后再将手指伸进水里试试,以免烫伤手。
②杯内倒入开水后,水温将连续下降,直至室温。
为使水温下降慢些杯内的水应多些。
在测各步骤中的温度时,不可长时间等待,只要温度计示数基本稳定,就可读数,否则,温度要继续下降。
2.学生开始实验①测室温、记录数据。
②每组倒一杯开水,测量其温度,记录数据。
③以下按课本表格内顺序做实验,记录估测温度和实测温度。
学生作实验时,教师巡视指导,检查操作情况和记录数据情况。
四、实验小结。
根据学生实验中存在的问题,重申使用温度计的正确方法。
活动目的:教育学生懂得“水”这一宝贵资源对于我们来说是极为珍贵的,每个人都要保护它,做到节约每一滴水,造福子孙万代。
温度教案新版
![温度教案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fa3f7430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48.png)
温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温度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掌握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
2. 技能目标: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温度的敏感性,增强对环境温度变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 教学难点:温度的转换方法,不同温度计的使用。
三、教学准备
1. 教具准备:温度计,温度转换表格,课件或黑板。
2. 实验材料准备:两个水杯,冷水、温水和热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个温度计,引发学生对温度的思考,提问:“你们知道温度是什么吗?怎么测量温度?”听取学生回答,引出本课的主题。
2. 温度的概念及测量方法(15分钟)
解释温度的概念:“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的程度。
”然后介绍温度的测量方法:使用温度计。
通过温度计的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室内温度,并要求学生体验自己测量室内温度的过程。
3. 温度的单位及转换(20分钟)
介绍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的概念及其单位。
通过示范和讲解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之间的转换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两种温度单位的区别和转换方法。
4. 温度计的使用方法(20分钟)。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温度-北师大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温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a9b6749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7c.png)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7.1 温度-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温度的概念,知道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2. 使学生掌握温度的计量单位,了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温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温度的概念2. 温度的计量单位3. 摄氏度和华氏度的换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
2. 教学难点: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提出问题:温度计上的数字代表什么意思?(2)引导学生回答:温度计上的数字表示当前的温度。
2. 讲授新课(1)温度的概念教师讲解: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量。
物体的温度高,表示物体比较热;物体的温度低,表示物体比较冷。
(2)温度的计量单位教师讲解:温度的计量单位有摄氏度和华氏度。
摄氏度用符号℃表示,华氏度用符号℉表示。
(3)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教师讲解: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公式为:℉=℃×9/5 32;℃=(℉-32)×5/9。
3. 练习巩固(1)让学生计算以下温度的换算:① 30℃等于多少华氏度?② 100℉等于多少摄氏度?(2)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温度计,记录当前的温度,并换算成摄氏度和华氏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
五、作业布置1. 抄写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公式。
2. 完成练习册上关于温度的练习题。
六、板书设计1. 温度的概念2. 温度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华氏度(℉)3. 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9/5 32;℃=(℉-32)×5/9七、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温度的概念、计量单位和摄氏度与华氏度的换算,使学生掌握了温度的基本知识。
在练习环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温度的换算,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一节温度导学
学习目标1、知道生活中常见的温度值
2、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3、知道摄氏温度的规定
4、会正确使用温度计
学习重点正确使用温度计
学习难点温度计工作原理
实验器材实验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小玻璃瓶、带吸管的橡皮塞、两个烧杯、红色液体
学习内容
【活动一】完成课本47页上面图中实验。
回答:两双手的感觉一样吗?
凭感觉判断温度可靠吗?
【活动二】自制温度计
*在小玻璃瓶里装满红色液体,用带有吸管的橡皮塞塞住瓶口。
*先将小玻璃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发现水柱的液面
*再将小玻璃瓶放入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
发现水柱的液面
*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活动三】认识常见温度计
* 观察课本48页图3.1-2,这三种温度计分别是、、
*温度计上面的符号:℃是的单位,读作。
*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0℃
标准大气压下,的温度为100℃
*观察课本图中的各个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活动四】正确使用温度计
*测量前:看、、
*测量时:1、玻璃泡要,不要。
2、读数时等,
留,平。
*练习用实验温度计测量冷水和热水的温度。
热水的温度:冷水的温度:
*右图1温度计示数:
*右图2温度计示数:
【活动五】观察体温计,仔细看它的玻璃泡与玻璃管的连接处有什么特点?
发现:
*知道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吗?
*思考:体温正常的小梦用家里的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体温计的读数居然是40℃。
小梦很纳闷,你能帮小梦解释吗?
学习小结:你有那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问?
能力提升:1、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把看不见的温度转换成看得见的体积变化显示出来,我们把这样的研究方法叫
做。
2、温度计的玻璃管做的很细是为了把很微弱的热胀冷缩现象放大,便于观察研究,我们把这种研究方法叫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