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猜想与验证

合集下载

中班科学教案猜想验证

中班科学教案猜想验证

中班科学教案猜想验证【第一部分:引言】本教案旨在为中班幼儿开展一次有关科学的猜想验证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和解决问题。

通过亲身参与,幼儿不仅能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

【第二部分:背景知识】为了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本次活动的背景知识,我们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科学。

科学是探索自然规律、解释现象的一门学问。

科学家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来发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

在科学活动中,猜想是首要的动力,而验证则是获取真实答案的关键。

【第三部分: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培养幼儿们的观察力、思辨力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并让他们亲身体验科学探索的乐趣。

【第四部分: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在班级里向幼儿们提问,比如:“为什么我们的身体会感觉到轻重?”、“为什么物体会下落到地面上?”等。

鼓励幼儿们提出自己的猜想和问题。

2. 引导幼儿进行猜想:让幼儿们思考并写下自己的猜想,比如:“我们的身体感觉到轻重是因为有力量在作用。

”、“物体下落到地上是因为地球的吸引力。

”等。

3. 设计实验:根据幼儿们的猜想和问题,设计适合幼儿的实验活动,比如让幼儿利用秤量自己的体重,或者用不同重量的物体放在同一个高度,观察它们下落的速度等。

4. 实施实验:让幼儿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5. 分析结果:根据实验结果,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问题,对比猜想和观察结果的异同。

6. 总结与分享: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和感受,让其他幼儿也能从中受到启发和启发。

7. 拓展活动:根据幼儿的兴趣和能力,可以进一步扩展科学实验活动的话题,比如浮力、气候等。

【第五部分:启发和拓展】通过这个活动,幼儿将学到很多有关科学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这个活动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幼儿将更加主动地去探索、猜想和验证问题,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中班猜想验证式的科学教案

中班猜想验证式的科学教案

中班猜想验证式的科学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生了解什么是猜想和验证式,并能够运用猜想和验证式解决问题。

2. 培养学生对于实验的观察和记录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科学思维。

教学准备:
1. 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球、可倾斜低的桌面
2. 实验步骤和表格
教学过程:
1. 引入:老师介绍“猜想”和“验证式”的概念,用平时的生活中的例子,如推着自行车比骑自行车快等。

学生依照老师的提示进行跟随猜想。

2. 教学正文:教师将实验对象和实验步骤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球的特性进行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这个猜想的正确性。

3. 实验过程:实验前,提出猜想: “两个一样大小的球滚下一个倾斜的板子,哪个球先到底?”
4. 实验过程:先让同学进行观察,大家都认为这两个小球会一起落地。

这是猜想。

5. 实验过程:老师贴心的为同学们准备了实验:首先将两个一样大小的球都放在板子的起点,然后让每位同学轮流轻轻地碰一下球,让它们滚下板子。

老师在此过程中及时记录数据。

6. 归纳总结: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对比两个球的轨迹、速度、时间等数据,同学们发现,离开起点的球先落地。

这就是验证式,同学们发现猜想是对的。

7. 整合应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编写通过猜想和验证式解决问题的篇章。

8. 课堂反思: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梳理思考更好地掌握。

同时,回顾本节课课堂表现,明确学习目标,从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后面学习作引导。

教学提示:实验中,如果两个球大小不同,难以得出结论,让同学们误以为猜想是错误的,这样会使同学们丧失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所以,一定要注意小球的大小的一致性。

初中数学猜想与验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猜想与验证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猜想与验证》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为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设计的综合实践课。

2、内容解析观察、猜想、验证是研究数学以及自然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学)的基本方法。

小学阶段学生初步尝试通过观察实验获取知识。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从本章开始进入初中几何推理的学习,学生开始接触平面几何的演绎推理。

本节课通过大量猜想与验证的活动,让学生理解验证的必要性,了解验证的基本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几何,以及生物、物理、化学等其他自然科学做好方法论方向的铺垫。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理解验证的必要性,了解验证的基本方法;(2)经历观察、猜想、验证过程,积累基本活动经验;(3)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

2、目标解析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先有直觉感知,后有逻辑推理,直觉指明方向,逻辑完善过程。

但很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直觉感知在学生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甚至是否定了直觉猜想的必要性。

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注重对学生注意力、直觉思维、想象力的培养。

让学生在仔细观察、大胆猜想、合理验证的同时,发展几何直观,体会验证的必要性,积累基本活动经验。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学生认知基础: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学生,他们参与意识强,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对于真实情境以及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具有极大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已经具备了与平行线相关的基本演绎推理能力。

这些都为本节课的成功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学生可能面临的问题分析:七年级学生思维能力处于发展阶段,动手能力较强,语言归纳能力有待提高。

由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根据不同的问题情境,选择合理方法验证猜想。

本节课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设计成活动串,引导学生从“最近发展区”入手解决问题,让学生自主、积极思维的同时,运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归纳,感受教学间的联系。

并在课堂中采取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手段,最终引导学生顺利突破这个难点。

“猜想-验证”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猜想-验证”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实践与反思

#*
幼教视点
以相关的生活经验为依托& 属于$凭空猜想%* 因 全把他们吸引住了& 幼儿乐此不疲地进行实验& 场
为& 生鸡蛋的悬浮与水的密度有关& 盐水的相对密 面热烈* 可仔细观察& 却发现很多幼儿仅仅是热衷
度比鸡蛋大& 因而鸡蛋出现悬浮* 水的密度对于幼 于玩& 刚开始实验蜡烛" 棉花" 吸管三种材料时&
指向明确& 才能使教师设计的探究活动具有指向 蜡烛" 吸管" 塑料盘子" 橡皮泥& 避免了幼儿在
性& 引导幼儿逐步探究& 最终获得关键经验* $猜 实验活动过程中因为实验材料多而形成的慌乱*
想$验证% 式科学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实验材料丰富 活动目标的瘦身& 不仅为教师在筹备活动材料这
甚至繁琐* 教师常为了准备一次$小实验%& 要收 一环节上减轻了负担& 还更有利于幼儿的有效猜
述幼儿教师如何从活动内容的选择 活动目标的制定 活动材料的准备 记录方式的调整四方面来开
展猜想$验证 式科学探究活动
关键词 猜想$验证 式 科学探究活动 幼儿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Z!!
"!!
[ZZ_ $#`^% YZ[\ [Z $LZ^` $Z#
置& 要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 合理引导幼儿猜想而 标制定细化* 如& 在$ 它们放在水里会怎样0%
不是$瞎想%*
活动中& 教师调整教育目标& 将初步理解物体在
水中的三种状态& 调整为其中两种! 沉" 浮* 而
二 为教育目标瘦身

猜想验证幼儿园教案

猜想验证幼儿园教案

猜想验证幼儿园教案前言幼儿园教育是孩子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非常重视幼儿教育。

这意味着,幼儿园教育需要做出相关的改变,以适应家长的需求。

猜想验证教学方案是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可以确保幼儿园教学质量。

猜想验证法猜想验证法是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对假说的测试来查找研究对象的真实性。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实验方法,可以确保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

猜想验证教学方案猜想验证教学方案是一种新的幼儿园教学方法,它将猜想验证法应用在幼儿园里的教育。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学习状况,从而为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猜想验证教学方案的设计第一步:准备阶段在准备阶段,老师需要观察孩子的学习行为,了解孩子的需求和兴趣。

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或观察孩子玩耍的方式来完成。

第二步:猜想阶段在猜想阶段,老师需要提出一个假说,并与其他老师和家长讨论。

老师还需要确定研究的目标和怎样衡量研究的结果。

第三步:实验阶段在实验阶段,老师需要设计一些教学活动,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达到预定的目标。

这些活动必须能够验证老师的假说,并且能够测量孩子的学习成果。

第四步:结果分析在结果分析阶段,老师需要定期评估孩子的学习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学方案。

这使得教师能够一直保持教学方案的更新和实用性。

猜想验证教学方案的优点个性化教育猜想验证教学方案的一个主要优点是能够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教育。

通过观察和评估孩子的需求和兴趣,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制定教学计划,从而更好地满足孩子的需要。

教育质量猜想验证教学方案还可以提高教育质量。

老师可以通过猜想验证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课程结构,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教师教学研究一种好的教学方案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改进,这需要教师有互相交流并进行教学研究。

猜想验证教学方案可以帮助教师探讨教育理念和方法,并促进新的教学思想的诞生。

结论猜想验证教学方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园教育来说。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小班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小班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小班教案标题: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小班)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猜想和验证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资源:1. 实验材料:透明杯、水、糖、搅拌棒、各种果汁(例如橙汁、苹果汁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糖的溶解过程和果汁的颜色变化等。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科学实验的概念,并解释猜想和验证的意义。

2. 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在水中加入糖,会发生什么?”探究:1. 将透明杯中加满水,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水的状态。

2. 向学生提供一勺糖,并鼓励他们猜想加入糖后会发生什么。

3. 让学生依次将糖加入水中,并使用搅拌棒搅拌。

4.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糖的变化以及水的变化。

5. 提醒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讨论与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帮助他们总结糖在水中的变化。

2. 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猜想和验证结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

拓展活动:1. 提供不同种类的果汁,让学生猜想并验证果汁的颜色是否会改变。

2. 鼓励学生尝试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糖的溶解实验,并观察结果。

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记录和总结,评估他们对猜想和验证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尝试更多的猜想验证式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在其他科学领域中运用猜想验证式活动,例如观察植物的生长、探究物体的浮沉等。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能够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其他需要,请随时告诉我。

《8 从猜想到验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

《8 从猜想到验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苏教版(2024)
八、总结归纳(设计意图: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化学生的认识。)
1.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呢?”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结合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8 从猜想到验证》,我们了解了从猜想到验证的基本步骤,学会了设计实验来验证猜想,还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善于观察,敢于猜想,勇于验证,成为一名小小的科学家。”
2. 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结论。
3. 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总结。
七、拓展延伸(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1. 教师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猜想和验证。例如:“为什么冰会融化?”“为什么铁会生锈?” 等。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进行科学探究,尝试用从猜想到验证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具准备
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一些简单的实验材料(如气球、塑料棒、纸屑等)、实验记录表。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笔记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有趣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一个摩擦起电的实验,用塑料棒摩擦头发后,能吸引纸屑。
2.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们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板书设计
8 从猜想到验证
一、猜想与验证的概念
二、案例分析
三、设计实验
四、进行实验
五、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通过案例分析、设计实验、实际操作等活动,让学生深入理解了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探究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了较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能够大胆提出猜想,并尝试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在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时,部分学生的思路不够清晰,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个别学生的操作不够规范,需要教师加强指导。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同时,我也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在科学学习中获得更多的乐趣和成长。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

猜想验证式活动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什么是猜想和验证式的概念。

2. 掌握验证猜想的方法,以及将猜想转化为准确命题的能力。

3. 培养能够独立设计猜想验证式的能力。

4. 启发学生关于科学实验的绝对准确性和相对准确性的思考,以及对科学实验不可替代性的认识。

二、教学内容与过程1. 知识导入(10分钟)教师先讲解什么是猜想和验证式,告诉学生猜想是建立在自己的推测上面,验证式则是要经过实验证明正确性。

然后教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自行提出一种猜想和相应的验证方法。

2. 实验设计(3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和设计自己的猜想验证式。

教师可以给予少量指导,引导学生确定好实验流程和所需要的材料等。

3. 实验操作(50分钟)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和操作步骤,并督促学生按要求,完成实验。

4. 实验结果分析(30分钟)学生讨论和比较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与自己之前的猜想进行比对和验证。

5. 总结(10分钟)教师让学生自行总结整个实验过程,深入探究科学研究的相对准确性和不确定性。

三、实验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1. 实验中的安全要求非常重要,学生应该严格遵守实验室内的安全规定。

2. 在设计实验前,学生应该对研究对象进行充分了解,以保证实验的科学性和理性。

3.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该自觉抵制抄袭和抄袭的行为,体现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创造性。

4. 在实验中,学生应该学会尊重他人的个人隐私,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

四、教学方法1. 实践探究法2. 点拨教学法3. 合作探究法五、教学手段1. 教师提供实验设备和材料。

2. 使用投影仪或黑板/白板进行演示和讲解。

3. 学生可以使用笔记本电脑或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以便在实验过程中进行记录。

六、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的实验报告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检测学生对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研究的认识和掌握情况。

2. 对学生展示的猜想验证式和实验结果进行评估,鼓励学生在科学探究中实现自己的创新和创造性。

小学数学新课标猜想验证

小学数学新课标猜想验证

小学数学新课标猜想验证
小学数学新课标猜想验证是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猜想验证通常采用以下步骤:
1. 观察现象:学生通过观察数学问题或数学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或特点。

2. 提出猜想:基于观察到的现象,学生提出可能的数学规律或公式。

3. 制定计划:为了验证猜想,学生需要设计实验或寻找证据,制定验证猜想的计划。

4. 实施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实验或收集数据,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5. 分析结果:对实验结果或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判断猜想是否成立。

6. 得出结论:根据分析结果,得出猜想是否正确的结论。

例如,在教授小学数学中的几何图形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图形,然后提出关于图形面积或周长的猜想。

学生可以通过测量和计算来验证这些猜想,从而加深对几何图形特性的理解。

在进行猜想验证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同时,教师也应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猜想验证,从而有效地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从猜想到验证》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从猜想到验证》教案

一年级苏教版科学《从猜想到验证》教案一、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理解猜想和验证的概念。

知道科学探究中从猜想到验证的过程。

2.科学探究能够根据现象提出合理的猜想。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

3.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养成尊重事实、勇于尝试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从猜想到验证的科学探究方法。

学会设计简单实验进行验证。

2.难点引导学生提出有依据的猜想。

帮助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演示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个神秘的盒子,让学生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

提问:同学们是怎么得出自己的猜想的呢?引出猜想要有依据的话题。

2.认识猜想和验证讲解猜想的概念: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未知事物进行的推测。

举例说明猜想,如看到天空乌云密布,猜想可能要下雨了。

讲解验证的概念:通过实验、观察等方法来检验猜想是否正确。

举例说明验证,如通过观察天气预报、查看云层变化等方法来验证下雨的猜想。

3.提出猜想展示一个现象,如把一块糖放入水中,糖消失了。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自己的猜想。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猜想和依据。

4.设计实验验证猜想选择一个大家比较感兴趣的猜想,如糖溶解在水中了。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猜想。

讨论实验方案,确定实验步骤和需要的材料。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验材料,如糖、水、杯子、勺子等。

5.进行实验验证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按照实验方案进行操作。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和实验规范。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判断猜想是否正确。

如果猜想正确,总结实验结论;如果猜想错误,分析原因,重新提出猜想并进行验证。

7.拓展与应用展示一些其他的科学现象,让学生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如把一个物体放入水中,观察物体的沉浮情况;把不同的材料放在阳光下,观察它们的温度变化等。

实验——猜想——验证——例说2010年数学中考中的探究题

实验——猜想——验证——例说2010年数学中考中的探究题
— —
上面, 我们探 究 - r同时用 两种 不同的正多边形组合 镶嵌平面的部分晴况 , 仅仅得到了一部分组合方案 , 相信同
学们 用 同样 的方 法 , 会 找到 其他 可 能 的组合 方 案. 一定
.. .. 。. .. . ● 问题 拓 广
个正六边 形的内角.
. .
◇ 致掌犬 -- 世界 尊_ 4
验证 2:
厂T] 形 或 正 六 边 形 镶 嵌 平 面. 右 图 中 , 正 方 如 用

我 们 知 道 , 以单 独 用 正 三 角 形 、 方 可 正
结 论 2 :
形 镶 嵌 平 面 , 以 发 现 在 一 个 顶 点 0周 围 可 围绕 着 4个 正 方 形 的 内 角. 试 想 : 果用 正 六 边 形 来 镶 嵌 平 面 , 一 个 顶 点 周 如 在 围应该围绕着
可 能设 计 出几 种 不 同 的 组 合 方 案 ?
● 问题 解 决
猜 想 1是 否 可 以 同 时 用 正 方 形 、 八 边 形 两 种 正 : 正 多 边 形 组 合 进 行 平 面镶 嵌 ? 分析 : 们 可以将 此问题 转化 为数 学 问题 来解 决. 我
结 论 3 :
可得方程 :
9 0 + 二 xy : 3 0 6


它 呈 现 给 考 生 的有 “ 题 提 出— — 问 题 解 决 — — 问 问
题 拓 广 ” “ 究 — — 归 纳— — 运 用 ” “ 验 论 证 — — 或 探 或 实 归纳猜想 ” 等众 多 形 式 . 究 题 不 仅 能 考 查 考 生 的 阅 读 探 理 解 能 力 、 析 问题 、 决 问题 能力 , 能 引 导 考 生 由感 分 解 还 性 到 理 性 地 经 历 尝 试 到 探 究 的过 程 , 就 对 考 生 的 综 合 这 数 学 素 养 提 出 了 较 高 的 要 求 . 果 同学 们 能 够 掌 握 探 究 如 型问题的主要思维策略“ 实验 — — 猜 想 — — 验 证 ” 解 决 ,

幼儿园中班猜想验证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猜想验证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猜想验证科学教案
幼儿园中班猜想验证科学教案
活动目标:
运用猜想验证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尝试记录实验结果,了解事物的特征。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猜想验证》
实验材料:鸡蛋、玻璃杯、盐、水、记录表。

活动过程:
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出示鸡蛋,告诉幼儿这是一枚神奇的鸡蛋,它会变魔术,你们相信吗?
猜想验证:进行科学实验
(1)教师出示玻璃杯,告诉幼儿魔术开始了,请幼儿观察并猜想结果。

(2)教师将鸡蛋放入玻璃杯中,让幼儿观察现象,并请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

(3)教师提出新问题,请幼儿再次进行猜想和验证。

记录实验结果:了解事物的特征
(1)教师出示记录表,请幼儿用图片或符号记录实验结果。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记录表,了解事物的特征。

延伸活动:继续探索科学现象
教师鼓励幼儿在家中进行更多的猜想验证实验,探索更多的科学现象。

活动结束。

(2024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8 从猜想到验证PPT课件

(2024新课标)苏教版科学一年级上册-8 从猜想到验证PPT课件

火山
地震
• 证据为王 • 请观看视频
怎样判断盒子里障碍物的位置?
1.晃动盒子,让小球滚动,多试几次。 2.和同学说说你的判断。 3.如果意见不一致,多试试,多交流。
如果大家的意见不一致,没有关系,科学研究中 经常出现这种情过火山、地震等现象研究地球内部的秘密, 猜测地球里面的情况,科学家们也在解暗箱。
玩碰碰球
拉开三个球再松手呢?猜一猜,试一试。
有些猜想可以通过观察或实验来验证。还有一些难以观察到的 事情,就需要搜集其他的证据来验证。
模块3:其他的验证方法
看下图,猜想两只兔 子的逃跑路线,你的依据 是什么?
生活中有许多东西 像这个小山的洞穴 一样不方便打开, 人们只能靠各种信 息猜想里面的情况, 我们把这样的物体 叫做 “暗箱”。

8
模块1:验证的必要性 模块2:观察和实验两种验证 模块3:其他的验证方法
模块1:验证的必要性
猜想可能对,也可能不对。 要想知道猜想对不对,最好的办法就是验证。
模块2: 观察和实验两种验证
两条线一样长吗?
两条紫色的都是直线吗?
玩碰碰球
拉开一个球,松手后的结果是......
玩碰碰球
拉开两个球再松手呢?先猜想,再试试。

“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猜想-验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新校园XinXiaoYuan摘要:“猜想———验证”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法,而且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

本文归纳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猜想—验证”的四个途径,即在问题情境中感知(操作感知、创境感知),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沟通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个例启发),在举例、动手操作中验证,在引导中归纳。

关键词:小学数学;猜想;验证“猜想———验证”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说:“真正的数学家常常凭借数学的直觉思维做出各种猜想,然后加以证实。

”数学猜想并不是胡思乱想,基本思维模式是:问题情景—观察分析—提出猜想—验证结论—归纳总结。

一、在问题情景中感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感知越丰富,建立的表象越清晰,就越能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得知识。

因此,教学中要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能揭示规律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口说、动眼看,使学生在做一做、算一算、想一想、说一说、看一看中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建立清晰的表象,促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猜想。

1.操作感知如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教学中,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24张l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然后用这24张纸片拼成尽可能多的长方形,拼好后逐一按长、宽、面积等数据填在记录表格中。

这样,通过拼、量、填、算、说,学生进一步初步感知了长方形的面积。

至此,猜想长方形的面积已是水到渠成。

2.创境感知在“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大猴上午吃3个桃子,下午吃4个桃子,小猴上午吃4个桃子,下午吃3个桃子。

大猴小猴谁吃得多?学生发现:大猴小猴吃的桃子的总数相等,即3+4=4+3。

学生观察等式左右两边的特点,初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二、在观察分析中猜想波利亚曾说过:“一个孩子一旦表示出某些猜想,他就把自己与该题连在一起,会急切地想知道自己的猜想正确与否。

于是,便主动地关心这道题,关心课堂上的进展。

”因此,在学生大量感知且形成丰富的表象后,教师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知,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由地观察思考、分析推理,逐步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相互交流讨论,形成合理的猜想。

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小学科学实验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科学实验是小学科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验技能,还能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和技巧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推理的方法1. 提出问题:在开展科学实验前,教师可以通过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为什么月亮会出现不同形状?”、“为什么植物需要光照?”等。

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猜想。

2. 收集资料:学生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地观察等方式收集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查找有效的资料来源,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3. 分析和比较:学生需要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和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和相似之处,辨别信息的可靠性,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比较。

4. 做出推断:学生根据已有的资料和分析比较的结果,对问题进行推断,并提出自己的合理解释。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如果……那么……”的逻辑结构来进行推论。

5. 进行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推断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观察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验证的技巧1. 清晰的实验目的:在进行实验前,教师需要明确告诉学生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使学生清楚自己要验证的是什么。

2. 确定变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确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学生需要明确自己要改变的是什么,要观察的是什么,以及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

3. 合理的实验设计:学生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实验材料和实验步骤,并避免混淆变量,保证实验可重复性。

4. 记录准确的观察数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仔细观察,记录准确的实验数据,并尽可能多地进行重复实验,以提高数据的可靠性。

5. 分析和总结实验结果:学生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并将实验结果与原有的猜想和推断进行比较和总结。

“猜想、验证、应用”教学模式课例

“猜想、验证、应用”教学模式课例

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29-30页。

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这部分教学内容是属于小学数学空间与图形的领域.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圆柱体体积教学的基础上实行的,教学时应增强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等活动让学习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水平,从而增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本节课的内容对今后学生学习立体图形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个课时主要安排了二个主要活动。

活动一:提出猜想巧验证有问题才可能引发探究,才会实行猜想。

活动一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之上,通过如何求圆锥的体积这个问题引起学生猜想,开始新知识的学习。

用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或经验,作为探究圆锥体积的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再通过圆锥形容器向圆柱形容器倒沙或水的实验(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等底等高),并使用转化的解题策略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

活动二:使用方法巧解题在活动一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之上,通过让学生解答数学书第30页“试一试”及第30页“练一练”这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摘取学习的“果实”,并亲自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准确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的观察—猜测—操作—逻辑思维水平和良好的合作探究意识。

3、学习将新知识转化为原有知识的方法,向学生渗透知识间"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设计:一、问题导入:前面我们理解了圆锥的特征,你们能互相介绍一下吗?前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圆柱的体积,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课题-圆柱的体积)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叫圆锥的体积吗?二、提出猜想巧验证活动一:下面的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1.估计一下:上图中圆锥的体积是圆柱的几分之几?师强调圆柱和圆锥是等底等高那到底如何计算圆锥的体积呢?我们能够使用转化的方法,把不会的变成会的。

实验猜想验证式教案

实验猜想验证式教案

实验猜想验证式教案教案标题:实验猜想验证式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实验猜想验证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学会运用科学方法进行实验猜想验证。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 实验猜想验证的定义和基本步骤。

2. 实验设计和实施。

3. 数据收集和分析。

教学步骤:引入:1. 引发学生对实验猜想验证的兴趣,例如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或问题。

2. 提出一个简单的实验猜想,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

探究:3. 解释实验猜想验证的概念和步骤,包括制定猜想、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和分析结果。

4. 分组讨论,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

5. 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总结:6. 学生归纳总结实验猜想验证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7.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和数据分析,讨论实验的可靠性和改进之处。

拓展: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一步改进实验设计,提出新的猜想,并进行验证。

9.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实验猜想验证的方法,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评估:10. 设计一个小组实验报告或展示,要求学生描述实验猜想、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分析过程以及结论。

11.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估,包括实验设计的合理性、数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科学性。

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和材料:根据实验设计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器材和材料。

2. 实验记录表和数据分析工具:提供给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整理数据的表格或工具。

3. 实验案例和视频:用于引发学生对实验猜想验证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策略:1.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2. 探究式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猜想和设计实验,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案例分析:通过实验案例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猜想验证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科的学生,可以调整实验的难度和内容,以适应他们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进行更复杂的实验猜想验证,例如设计多组实验、控制变量等。

实验猜想与验证

实验猜想与验证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哪些?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哪些?
例题4: 例题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溶液中Fe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溶液中 3+和 SO32—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下列猜想。 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2: 猜想 : 发生双水解反应 ; 猜想3: 同时发生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 : 同时发生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已知: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反应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猜想一: 猜想一: Mn2+有催化作用 猜想二: 反应放热, 猜想二: 反应放热,加快了反应速率 验证方法:控制变量。 验证方法:控制变量。
二、选择检验试剂: 选择检验试剂:
例题7: 例题 : 溶液 的检验试剂: 10mol/LNaOH溶液 (1)NH4+的检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 )
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 无预期现象: 无预期现象: 更换A或 ,重新反应,看是否产生预期现象。 更换 或B,重新反应,看是否产生预期现象。 有预期现象但又消失 取样后继续滴加A或 ,看现象是否恢复。 取样后继续滴加 或B,看现象是否恢复。
例题6: 例题 : 某同学在草酸( 某同学在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滴加酸性 KMnO4溶液时,发现滴入的 溶液时,发现滴入的KMnO4溶液褪色的速 率总是先慢后快,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猜想: 率总是先慢后快,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猜想:
某同学在fecl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之后又加入了过量的新制氯水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又发现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另有四位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你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会是什么

猜想、验证、总结策略的教案

猜想、验证、总结策略的教案

教案是教师规划与设计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策略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方面,应该在教案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和应用。

本文旨在探讨一种教学策略,即猜想、验证、总结策略,以及如何将其融入教学教案中。

一、猜想、验证、总结策略猜想、验证、总结策略是一种基于主动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策略,它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一定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该策略的基本步骤如下:1.猜想:学习者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对新的问题或现象进行猜想,提出假设性的答案或解释。

2.验证:学习者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手段,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和信息,并对猜想进行检验和验证,发现其中的错误和不足,不断完善和调猜想。

3.总结:学习者在经过反思和总结后,从经验和规律中提取出可应用的新知识,或进一步发展和改进原有的知识体系。

这种策略的好处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有效性和深度,同时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性实践能力,从而培养出具备探究性、实践性和创造性思维等素质的高级人才。

二、如何融入教案把猜想、验证、总结策略融入到教案中,尤其是在理科和数学科目中,可以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方式和思维习惯,从而使学习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更深刻地体悟科学的本质和方法。

下面以物理学为例,来说明如何将该策略融入教学教案中。

1.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性和探究性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自主地建立起知识体系,并能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设计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动机,可以通过可视化展示、实验演示、图片和视频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或猜想。

要提供足够的实验和研究资源,使学生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和探究体验。

要加强知识的综合和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从而得到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3.设计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中,应该注重学生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讨论和实践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引导和指导的作用,而不是“把知识倒进学生的头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 无预期现象: 无预期现象: 更换A或 ,重新反应,看是否产生预期现象。 更换 或B,重新反应,看是否产生预期现象。 有预期现象但又消失 取样后继续滴加A或 ,看现象是否恢复。 取样后继续滴加 或B,看现象是否恢复。
例题6: 例题 : 某同学在草酸( 某同学在草酸(H2C2O4)溶液中逐滴滴加酸性 KMnO4溶液时,发现滴入的 溶液时,发现滴入的KMnO4溶液褪色的速 率总是先慢后快,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猜想: 率总是先慢后快,试对可能的原因进行猜想:
NaOH NaOH Na2CO3 Na2CO3 Na2CO3 NaHCO3
NaHCO3
小结: 小结:对混合物物组成进行猜想时的 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对混合物组成进行猜想时, 对混合物组成进行猜想时,应注意物质 特别是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 (特别是离子)之间能否大量共存。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哪些? 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情况有哪些?
已知:反应方程式为: 已知:反应方程式为: 2MnO4-+5H2C2O4+6H+=2Mn2++10CO2↑+8H2O
猜想一: 猜想一: Mn2+有催化作用 猜想二: 反应放热, 猜想二: 反应放热,加快了反应速率 验证方法:控制变量。 验证方法:控制变量。
二、选择检验试剂: 选择检验试剂:
例题7: 例题 : 溶液 的检验试剂: 10mol/LNaOH溶液 (1)NH4+的检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 )
二轮专题复习——实验部分 实验部分 二轮专题复习
(一)、实验猜想与验证 )、实验猜想与验证
解题流程: 解题流程: 提出猜 想(或 假设) 假设) 分析混 合物组 成,选 择检验 试剂 确定 检验 顺序 书写 检验 报告
一、提出猜想: 提出猜想:
例题2: 例题 : 2Fe3++ 2I— = 2Fe2++ I2 例题3: 例题 :
限选实验试剂: 酸性溶液、 限选实验试剂:0.1mol/LKMnO4酸性溶液、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0.1mol/LBa(NO3)2溶液、 酸性溶液、 溶液、 0.1mol/LBaCl2溶液、1mol/L HNO3溶液、1mol/L盐酸 溶液、 溶液、
小结: 小结:试剂浓度的选择
选择稀溶液的情况: 选择稀溶液的情况: 需要观察褪色;需要调节 等 需要观察褪色;需要调节pH等。 选择浓溶液的情况: 选择浓溶液的情况: 需要观察产生颜色、沉淀或气体; 需要观察产生颜色、沉淀或气体;不希望溶 液被明显稀释等。 液被明显稀释等。
例题8: 例题 : 某科研小组用MnO2和浓盐酸制备 2时,利用 和浓盐酸制备Cl 某科研小组用 刚吸收过少量SO 刚吸收过少量 2的NaOH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 溶液对其尾气进行吸收 处理。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 处理。吸收尾气一段时间后,吸收液(强碱性)中 肯定存在Cl 请设计实验, 肯定存在 —、OH—和SO42—。请设计实验,探究 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 该吸收液中可能存在的其他阴离子(不考虑空气的 CO2的影响)。 的影响)。 (1)提出合理假设 ) 假设1:只存在SO 假设 :只存在 32—; 假设2:既不存在 也不存在ClO—; 假设 :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 只存在ClO— 假设3:只存在 假设 :_____________。 。
溶液组成的分析
Cl— OH— SO42— SO32—或ClO— 加H2SO4至酸性
Cl— H+ SO42— H2SO3或HClO
相应的检验试剂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 H2SO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KI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 淀粉 溶液或紫色石蕊试液 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例题5: 例题 : 某同学在FeCl2溶液中滴入几滴 溶液中滴入几滴KSCN溶液, 溶液, 某同学在 溶液 溶液无明显变化,之后又加入了过量的新制氯水, 溶液无明显变化,之后又加入了过量的新制氯水, 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 发现溶液变为红色,但放置一段时间后,又发现 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 红色褪去,为了探究溶液褪色的原因,另有四位 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 同学进行了下表的猜想,你认为丁同学的猜想会 是什么? 是什么? 丁的猜想:溶液中的+ 价 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丁的猜想:溶液中的+3价Fe被氧化为更高的价态
溶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l—:Ba(NO3)2溶液、稀HNO3、AgNO3溶液 )
注意:当检验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时,应当先 注意:当检验不可避免地存在干扰时, 排除干扰再检验。 排除干扰再检验。 类似例子: 类似例子:① SO42—(SO32—) ② CO32—(HCO32—)
限选实验试剂: 溶液、 限选实验试剂:10mol/LNaOH溶液、1molO42—两种离子中的 )某溶液可能含有SO 一种或两种,请选择相应的检验试剂: 一种或两种,请选择相应的检验试剂: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 SO3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mol/L盐酸、 0.1mol/LBaCl2溶液 盐酸、 SO4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1: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 练习 :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H+、NH4+、 Mg2+、Ba2+、Al3+、I—、NO3—、CO32—、SO42—、AlO2—,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试纸检验, (1)取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可以排除 ) 试纸检验 溶液呈强酸性, CO32— 、AlO2— 的存在。 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的存在。 及数滴新制氯水,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 )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 荡后CCl4呈紫红色,可以排除 NO3— 呈紫红色,可以排除_______的存在。 的存在。 荡后 的存在 溶液, (3)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 )另取出部分溶液逐渐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 溶液 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 渐变为碱性,反应过程中均无沉淀产生,则又可排除 Mg2+ 、Al3+ ______________的存在。 的存在。 的存在 溶液后, (4)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 2CO3溶液后,有白色沉淀 )取出部分上述碱性溶液加Na 2— 生成,证明有______的存在 又可以排除_______的存在。 的存在, 的存在。 生成,证明有 Ba2+ 的存在,又可以排除 SO4 的存在 (5)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确定,该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 )根据上述实验事实可以确定, + H+、I— 、Ba2+ ,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____。 是_____________,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 NH4 。
如果不限制试剂, 如果不限制试剂,还有什么试剂能够用来鉴 别H2SO3和HClO ? 品红溶液
例题9中加入 之后溶液组成的分析: 例题 中加入H2SO4之后溶液组成的分析: 中加入 一定有的微粒: 一定有的微粒: Na+、SO42—、H+、Cl—、Fe3+ 可能有的微粒: 可能有的微粒: Fe2+或 HClO
小结: 小结:此类问题的猜想思路
反应时, 当A与B反应时,没有出现预期现象或出现 与 反应时 预期现象后该现象又消失,一般可以猜想A变质 预期现象后该现象又消失,一般可以猜想 变质 变质或两者结合的产物变质。 或B变质或两者结合的产物变质。 变质或两者结合的产物变质
此类猜想如何验证? 此类猜想如何验证?
相应的检验试剂
0.01mol/LKMnO4酸性溶液 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紫色石蕊试液 HCl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例题10: 例题 : 汕头一模改) (2012汕头一模改)向FeCl3溶液中通入足量 汕头一模改 SO2,填写检验试剂: 填写检验试剂: KSCN溶液、新制氯水(或H2O2) 溶液、 溶液 新制氯水( (1)Fe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溶液中的微粒: 溶液中的微粒:Fe2+、 H+、 Cl—、SO42—、H2SO3 注意:选择检验试剂时, 注意:选择检验试剂时,应重视对混合物组成 的分析, 的分析,优先考虑在题目背景下待检测 物质所特有的性质。 物质所特有的性质。
例题4: 例题 :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溶液中Fe 某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溶液中 3+和 SO32—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下列猜想。 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反应,提出下列猜想。 猜想1: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 :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2: 猜想 : 发生双水解反应 ; 猜想3: 同时发生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猜想 : 同时发生双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