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农业植物病理学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农业植物病理学

完整版农业植物病理学

1.病菌通常以菌丝和分生抱子在病稻草和稻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2.小麦赤霉病后期病部出现的蓝黑色小颗粒病征是子囊壳.4. 一般而言,不同水稻类型〔指制!、粳、糯三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强弱次序:糯稻 > 粳稻 > 粕稻.5.棉花黄萎病在成株期常见病症有两类:普通型与青枯型 ,最近几年在江苏还发生一种落叶形 .6.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以厚垣抱子和子囊抱子在贮藏窖、苗床及大田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种苗或种薯内潜伏越冬.7.防治柑桔溃疡病建立无病菌苗圃要设在无病区或远离柑桔园2 3 km,砧木种子采自无病果实 ,接穗采自无病区或无病果园.8.柑桔溃疡病菌通常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的主要原因是因最初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后期多数气孔处于老熟型,中隙极少或闭和,病菌侵入困难.菌的无性世代现用的拉丁学名A .A、Pyricularia griseaB、Pyricularia oryzaeC、Piricularia oryzaeD、Magnaporthe grisea2.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从水稻D 0A、水孔B、气孔C、水孔和气孔D、水孔和伤口3.白菜型油菜上病毒病的病症为D.A、枯斑B、条斑C、轮斑D、花叶4.小麦赤霉病的病部前期长有—B.A、白色霉状物B、淡红色霉状物C、灰色霉状物D、黑色颗粒状物5.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小麦的A讲行侵染的.A、抽穗期B、齐穗期C、开花期D、灌浆期6.棉属抗枯萎病最强为B.A、陆地棉B、中棉C、海岛棉D、木棉7.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最好的药剂为—B.A、多菌灵B、井冈霉素C、链霉素D、托布津8.玉米大斑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的__C.A、长蠕抱属B、德氏霉属C、突脐蠕抱属D、梨抱属9.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病部的霉层区别在于B 0A、前者粉红色,后者白色B、前者白色,后者粉红色C、前者无,后者有D、前者有,后者无10.在以下药剂中,防治作物疫病效果最好药剂为A .A、甲霜灵钮锌B、多菌灵C、托布津D、百菌满11.药剂防治柑桔疮痂病应在新梢D 喷药.A、完全抽出B、抽出1/3C、抽出1/4D、芽长1 2mm12.药剂防治稻曲病第一次最正确施药时期为D 0A、孕穗期B、抽穗期C、扬花期D、抽穗前3〜10天13.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形成最适温度为C .A、10〜15CB、12〜18 cC、15 〜20 cD、20〜25 c14.作物的疫病菌和和炭疽病菌可产生D 0A、分生抱子B、抱子囊C、前者产生分生抱子,后者产生抱子囊D、后者产生分生抱子,前者产生抱子囊15.引起作物锈病的病原菌为A 真菌.A、担子菌B、子囊菌C、半知菌D、接合菌1的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是有差异的.〔 V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从叶外表直接侵入.〔x 〕3.稻纹枯病病斑在高湿下可形成白色粉末状物.〔V 〕4.小麦散黑穗病属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可以有屡次侵染.〔x 〕5.玉米小斑病菌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产生毒素.〔V 〕6.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只有核酸,没有衣壳蛋白.〔,〕7.玉米霜霉病不是国内检疫对象.〔x 〕8.凡有利于油菜财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就有利于油菜病毒病的发生.〔V 〕9.棉花细菌性角斑病主要是在棉籽上越冬,以种皮上的带菌率最高.〔x 〕10.烟草普通花叶病主要是靠是靠财虫〔烟财、棉财〕,其次是机械传播.〔x〕11.金柑最抗溃疡病、橙类次之、桔类最感病.〔x 〕12.水月中病与蒂腐病是柑桔在贮藏期的生理病害.〔x 〕13.作物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焉、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x 〕14.作物炭疽病的典型病症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x 〕15.作物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x 〕明综合治理水稻纹枯病.答:以肥水治理为中央,限制病害开展,适时药剂防治.〔1分〕⑴打捞菌核,带出田间烧毁;〔1分〕⑵选用抗耐病品种;〔1分〕⑶ 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灌水做到“前浅、中晒、后湿润〞,施肥做到施足基肥, 合理追肥,切记中后期生长大量施用氮肥;〔1分〕⑷药剂防治.防治指标正常的丰产田:分英末期丛发病率1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20%,生长偏旺的肥水田防治指标降低5%左右.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200ml 〔10%水剂100ml升〕加水60L粗喷雾.其他有效药剂亦可.〔2分〕 2.为什么稻瘟病菌的致病力易发生变异答:由于稻瘟病菌遗传和生理的特殊性,有以下主要因素易引起稻瘟病菌致病力变异.〔以下每项1分〕⑴突变⑵异核现象⑶准性生殖⑷有性重组⑸染色体数目不等⑹类似转座子元件的存在1.水稻叶瘟褐点型与水稻胡麻斑病褐点型病症的主要区别是:胡麻斑病褐点型病症边缘模糊,与褐色叶枯病的区别是褐色叶枯为有时中央可见一黑点、淡褐色点、边缘黄晕较宽而明显.2.灌溉中,漫灌、用灌、深水灌溉均有利于水稻白叶枯菌的传播与侵入.3.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秆〔茎、基〕腐与穗腐〔枯〕等病症,但在南方各省主要是穗腐〔枯〕.4.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绣、秆绣三种.5.甘蓝型油菜病毒病有两类病症:黄斑型与枯斑型 .6.瓜类疫病病症共同特点引起根和茎基部水渍状腐烂,上部枝叶变黄萎篇枯死,维管束不变色,病部常有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与抱子囊 .7.棉花枯萎病主要是从根鞘直接侵入为小,也可从伤口侵入.1.水稻苗期最易感叶瘟主要发生在C.A、1-2叶期B、2-3叶期C、3-4叶期D、5叶期2稻瘟菌菌株对鉴别品种珍龙13致病的属B.A、中A群小种B、中B群小种C、中C群小种D、中D群小种3.水稻黑粉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C .A、UstilagoB、NoevossiaC、TilletiaD、Entyloma4.防治稻曲病第一次施药应在D为最适官.A、孕穗期B、抽穗期C、扬花期D、抽穗前3〜10天5.小麦锈病是典型的A传播病害.A、气流B、雨水C、昆虫D、种子6.小麦赤霉病菌主要以B 越冬.A、子囊壳B、菌丝C、分生抱子D、厚壁抱子7.玉米小斑病的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长出C .A、白霉B、黑霉C、灰黑霉D、红霉8.甘薯茎线虫的食道为.A.滑刃型B.垫刃型C.矛线型D.以上都不是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是C—.A. PhythiumB. CeratocystisC. PhytophthoraD. Alternaria10.油菜菌核病菌的毒素为D 0A、有机酸B、糖蛋白C、乙醇酸D、草酸11.棉花枯萎病菌主要是从棉花的B侵入的.A. 叶片B.根部C.花器D. 水孔12.柑桔类中最感溃疡病的是B 0A、金柑B、甜橙C、桔类D、柑类13.梨锈病菌没有 C 阶段.A.冬抱子B.担抱子C.更抱子D.性抱子14.防治作物的霜霉病,可用A.A、托布津B、甲霜灵钮锌C、多菌灵D、链霉素15.作物青枯病属_A病害.A、高温高湿B、低温高湿C、高温低湿D、低温低湿1.稻白叶枯菌可在一些杂草根围越冬.〔V 〕2.稻瘟菌毒素对水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作用.〔V 〕3.稻纹枯病病斑在高温高湿下可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V 〕4.麦类白粉病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产生大量霉层,干旱时那么不产生霉层.〔x〕5.玉米小斑病菌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产生毒素.〔V 〕6.油菜菌核菌不产生分生抱子.〔,〕07.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茎线虫病均为国内检疫对象.〔X〕8.油菜的病毒病在我国由5种病毒引起的,以TMV最多.〔X 〕9.棉花细菌性角斑病主要是在棉籽上越冬,以种皮上的带菌率最高.〔V10.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是靠汁液擦伤传病,其次是靠财虫〔烟财、棉财〕传播〔X 〕11.金柑最抗溃疡病、橙类次之、桔类最感病.〔X 〕12.水月中病与褐斑病是柑桔在贮藏期的生理病害.〔V 〕13.作物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焉、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x 〕14.作物炭疽病的典型病症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V 〕15.作物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X 〕1.简述暴风雨与洪水之后易发生白叶枯病原因.答案要点:〔1〕风雨造成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2〕风雨造成水稻叶片的相互摩擦,形成伤口,利于病菌的侵入.〔3〕暴风雨水稻植株的生长,抗性下降.2.简述水稻纹枯病开展出现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原因.答案要点:由于病菌的致病性、品种抗病性与气候条件,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开展,形成了两个较明显的水平扩展〔分英盛期至孕穗期,株、丛间横向扩展〕和垂直扩展阶段〔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从稻株下部向上扩展〕.5.简述柑桔对溃疡病的抗性机制.柑桔溃疡病菌一般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 由于很幼嫩的组织的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化,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柑桔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的差异很大,-般是橙类、沙田柚、柠檬最易感,柑类的蕉柑、温州蜜柑等感病较轻,桔类如年桔、朱红桔、四会桔较抗病.金柑、南丰密桔最抗病.研究发现主要是柑桔不同品种的气孔数目、大小及孔口结构有较大差异.感病的品种,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多,孔口通过开张较大;抗病品种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孔口通过开张较小.。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二、教学目标及任务《农业植物病理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理论上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主要农作物病害的发病规律,提出相应的防病控病措施;实践上要求学生能正确识别主要农作物病害的症状,辨别常见病原物的形态特征,掌握鉴定植物病害的常用技术与方法,提高实际诊断植物病害的能力。

三、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第一章水稻病害(4学时)第一节稻瘟病(1学时)第二节水稻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水稻白叶枯病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1学时)第四节水稻条纹叶枯病、水稻恶苗病和稻曲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水稻纹枯病和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水稻重要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植物病害症状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三者互作的结果。

本章教学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水稻病害的总体发生情况和分布危害情况。

理解植物病害症状的类型和发病严重程度是寄主、病原物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为植物病害综合治理提供理论基础。

重点掌握水稻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发病规律和综合防治措施。

第二章麦类作物病害(4学时)第一节小麦赤霉病(1学时)第二节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1学时)第三节小麦锈病(1学时)第四节小麦黑穗病和小麦全蚀病(1学时)本章重点、难点:小麦三大病害小麦赤霉病、小麦白粉病和小麦纹枯病,以及小麦锈病的症状特点,病原物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小麦赤霉病和三种锈病的侵染循环特点及药剂防治适期。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小麦病害总体发生情况,及小麦一般病害的典型症状和病原物。

理解小麦三大病害防治关键技术的理论基础。

掌握小麦三大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第三章杂粮病害(2学时)第一节玉米大斑病和玉米小斑病(0.5学时)第二节玉米瘤黑粉病和玉米丝黑穗病(0.5学时)第三节甘薯黑斑病(0.5学时)第四节甘薯茎线虫病和甘薯病毒病(0.5学时)本章重点和难点: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以及甘薯黑斑病等重要病害的症状特点、病原生物学特征、病害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措施。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2002一、名词解释(5×3=15分)真菌的营养体病原生物内含体营养体亲和性垂直抗病性二、问答题(4×10=40分)1.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按照原理有哪些?每一类列举2~3种具体的办法。

2. 当前在农作物抗病品种选育和使用方面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采取哪些改进措施?3. 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基本因素各有什么不同?4. 何谓病害循环?为什么说它是制订防治措施的重要依据?三、写出下列拉丁学名的中文含义,并编制它们的分类检索表。

(15分)Uncinula Phyllactinia Pseudoperonospora Plasmopara Peronospora Puccinia Uromyces Fusarium Exserohilum Macrophoma四、选择填空(10分)1. 植物病毒的核酸类型主要为()。

A . +ssRNA B. -ssRNA C. dsRNA D. dsDNA2.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A. 叶蝉B.飞虱C. 蚜虫D 线虫3.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A. TMVB. CMVC. PVYD.SBMV4.()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A. 真菌B.病毒C. 线虫D.细菌5. 下列()属于真菌的营养体。

A. 菌核B. 假根C. 双核菌丝D. 菌索6. 有些真菌在完成其生活史的过程中需要两种亲缘关系相距较远的寄主,这种现象称()。

A. 专化型B. 专性寄生C. 单主寄生D. 转主寄生7. 下列担子菌中属于裸果型的是()。

A. 锈菌B. 木耳C. 黑粉菌D. 香菇8. 有些病原物侵入寄主后常具有潜伏侵染特性,这类病原物最可能是()。

A. 弱性寄生物B. 专性寄生物C. 腐生物D. 活体寄生物9. 病原物侵入寄主后产生对寄主有害的代谢产物而致病,一种瘤肿症状可能是由于病原物分泌()所致。

A. 酶B. 生长调节物质C. 植保素D. 毒素10. 发病部位出现的霉状物是()。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PPT课件

水稻胡麻斑病
9
学习方法
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植保专业本科生的重要专业基础课和入门课。主 要讲授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各类植物病原的形态和分类, 为将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也是考研的重要专业 基础课。学习过程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树立明确目标,端正学习态度。 2.重视课堂学习,做好课后总结。 3.掌握正确方法,做到融会贯通。
整理课件ppt
19
(1)真菌
公元1850~1949年,是近代真菌学阶段,真菌学进入全面
发展时期。
• 法国科学家Tulasne兄弟著有《真菌子实体图谱集》,指出了
真菌的多型现象,被誉为真菌学的重建者。
• 德国人狄巴利(de Bary,1831~1888)著有《菌形动物》、
《真菌形态学和生理学》、《黑粉菌》、《地衣》等专著,
版社,1997 6.Agrios, G.N.(陈永萱等译),《植物病理学》(第三版,1988),中国
农业出版社,1995 7.许志刚主编.《普通植物病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 9.E. 高又曼,《真菌发展史及其形态演化》,科学出版社,1979 10.高必达主编.《植物病理学》(农林院校必修课考试辅导丛书),北
病原物的形态及分类---比较法 病原物的鉴定及证明---推理法 病害流行原因分析---演绎法 病害防治技术---归纳法 4.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验调查。
整理课件ppt
10
参考资料
教材:宗兆锋等,《植物病理学原理》,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图书:
1.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原真菌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2.陆家云主编.《植物病害诊断》,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3.方中达主编.《植病研究方法》,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 4.Agrios, G.N.《Plant Pathology》Academic Press,1997(第四版) 5.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大百科全书》(植物病理学卷),中国农业出

普通植物病理学7

普通植物病理学7
PART TWO
植物病害循环
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场所一源自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田间病株 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 病株残体 土壤及粪肥 昆虫介体 温室或贮藏室
1 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包括:寄主植物 杂草 转主寄主等。
1 田间病株 田间病株包括:寄主植物 杂草 转主寄主等。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以休眠体混杂于种子中。
蜜蜂
梨火疫病、螺原体
6 温室或贮藏室 有些病原物能在温室作物或贮藏室的农产品中越冬。
马铃薯干腐病
病原物以休眠体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
病原物还可以腐生的方式在土壤中存活。
病原物可以随着病株的残体混入肥料内,病菌的 休眠体也能单独散落在粪肥中。粪肥如未充分腐 熟,其中的病原物可以长期存活而引起感染。
5 昆虫介体 昆虫是多种病毒、细菌和线虫的传播介体。
灰飞虱、蚜虫 病毒
玉米啮叶甲 细菌性萎蔫病菌越冬
菟丝子
菟丝子的种子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以休眠孢子附着在种子上
小麦腥黑穗病
2 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 病原物可以菌丝的形式侵入而潜伏在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内部。
小麦散黑穗病
3 病株残体
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病株残体中存活,或者以腐 生的方式生活一定的时期。
4 土壤及粪肥 土壤是病原物在植物体外越冬或越夏的主要场所。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

《农业植物病理学》课件
培训检疫人员
农业植物病理学为检疫人员提供理论和实践培训,提高检 疫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植物检疫工作的准确 性和有效性。
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中的作用
有害生物控制
农业植物病理学通过有害生物控制的 理论和实践,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 对环境的污染和对生态平衡的破坏。
生态修复
利用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 恢复生态平衡,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精准诊断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基因测序 、显微观察等,对病害进行精准 诊断,为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综合治理
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 手段,综合施策,降低病害的危 害程度。
抗病品种的选育与利用
抗病育种
通过基因工程、分子标记 等技术手段,选育具有抗 病性的农作物品种。
品种搭配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季节 的病害发生情况,合理搭 配种植不同抗病性的农作 物品种。
在植物检疫中的作用
检测外来病原体
农业植物病理学在植物检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对外来的病 原体进行检测和鉴定,防止外来病原体入侵,保护本国农 业生产和生态安全。
制定检疫标准
根据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制定科学合理的检疫 标准,对外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处理, 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和扩散。
线虫性病害
由植物寄生线虫引起,如花生根 结线虫病。
细菌性病害
由细菌引起,如水稻白叶枯病菌 、柑橘溃疡病菌。
病毒与类病毒病害
由病毒和类病毒引起,如烟草花 叶病毒、马铃薯纺锤块茎病类病 毒。
病害发生规律与传播途径
气候因素
温度、湿度、光照等对病
1
害发生有重要影响,如稻
瘟病在低温高湿条件下易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件

05
植物病理学应用与前景
植物病理学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植物病害防治
通过研究植物病害的病原、发生 规律和防治方法,有效控制病害 的传播和危害,保障农业生产的
高产、优质和高效。
植物检疫
对植物和植物产品进行检验和检 疫,防止危险性植物病原体的传 入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安全。
抗病育种
利用植物病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培育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提高 农作物的抗病能力,减少农药使
生理生化鉴定法
总结词
利用生理生化指标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通过测定病原菌的生理生化特性,如酶活性、代谢产物等,进行病原菌的分类和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鉴定。
详细描述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如DNA指纹图谱、PCR等,对病原菌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比对,进行病原菌的 精确鉴定和分类。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分类
01
根据寄生方式和习性,将寄生性种子植物分为全寄生和半寄生
两种类型。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传播方式
02
主要通过鸟类和其他动物传播。
寄生性种子植物的致病机制
03
它们通常寄生在寄主的根部或茎部,吸取寄主的养分和水分,
导致寄主生长受阻或死亡。
03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防治
植物病害的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的基本要素
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
通过选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提高植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和环境污染。
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
通过加强植物检疫和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止植物病害的传播和扩散,保护农业生产的安全 和稳定。
04
植物病理学研究方法
形态学鉴定法
总结词
基于植物病状的形态特征进行鉴 定。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概况课程名称: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 Plant Pathology)课程代码:231010026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8/4(其中理论48学时,实验20学时)需预修课程:微生物学适用专业:植物保护专业的本科教学课程简介本门课程是植物保护专业本科教学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一门主要讨论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知识、病害发生的普遍规律及病害防治的普遍原理和方法的生物学科。

其开设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病害的现象,发生原因和一般发生发展规律以及防治原理,从而为“农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植物病理学”、“生物防治”等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植物发生病害的病原生物及环境条件,这些因素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机制,病原和寄主之间的相互关系,植物病害的流行和预测,控制病害发生及减轻植物因病害造成损失的各项措施。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实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课程讲授同时还要进行病害研究方法的训练,因此要求学生多观察、多动手完成实验,要求并促使学生养成平时多采集、多观察、多鉴定的习惯。

力争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个环节,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达到以下要求:1.理论、知识目标:掌握植物病理学的基本概念、植物病害的相关基本概念、原理等基础知识:植物病害的本质、病害的诊断原理、病原学原理、病害的侵染循环,病原物与植物互作原理、流行病学原理、病害防治原理等。

2.能力目标:使学生掌握病害诊断、病原鉴定及病害的流行、预测,病害的防治技术综合应用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认识植物病理学的重要意义。

3.达成目标:本课程主要与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的第3和4条相对应。

本课程对应人才培养方案中毕业要求学生具有植物病理学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和科研创新性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