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束管监测技术要求

百贯沟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技术条件设计:钟麟项目负责人:王海涛煤矿设计研究院二0一三年二月二十日一、总则1、本技术条件的使用围仅限于百贯沟煤矿煤矿新主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
2、本技术条件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作出规定,也未充分引述有关标准和规的条文。
供方应保证提供符合本技术条件和工业标准的优质产品。
3、如果供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本技术条件的条文提出异议,则认为供方可以提供完全满足技术条件的产品。
4、本技术条件作为定货合同的附件。
二、设备运行环境条件1、安装地点:煤矿地面、井下2、海拔高度:3、环境温度:-22℃~+35℃4、地震设防烈度:7度5、安装环境:潮湿多尘,空气中含爆炸性气体(甲烷)和煤尘三、设备应满足的规程、规及相关标准1、《煤矿安全规程》2、《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3、《煤炭工业矿井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配置标准》4、《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其它有关的现行标准。
以上标准应执行最新版本。
四、设备应满足的技术性能及配置要求1、火灾束管监测机房位于生产指挥管理综合楼。
为了保护办公楼环境,降低设备的噪音,气样采集控制柜应含无油真空泵、泵冷却系统、微机控制自动清洗管路,另外火灾束管系统不单独设置抽气泵房。
2、束管监测系统主要性能要求:采样控制柜监测管路:16路;运行时间:24小时连续监测或人工设定;分析气体成分:CO、CH4、CO2、C2H4、C2H6、C2H2、O2、N2等;井下管路采样距离≤30km;色谱仪检测限≤0.1ppm;系统精度≤1%;分析速度:一次进样完成矿井瓦斯爆炸气体常量O2、N2、CH4、CO、CO2、C2H4、C2H6等和火灾气体微量CO、CO2、CH4、C2H4、C2H6、C2H2等组分的分析。
8分钟,一次进样完成瓦斯爆炸气体全组分分析和爆炸危险程度判别;井下用气体传感器示值达到气样的稳定示值90%的时间应不超过60s。
多点集中监测中使用的自动巡回采样装置每路运行最短时间为2min,最长时间20min。
JSG4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2014-7-25

是统,通这用种测技定术方条法件测》定4的.气1.体3条种(类有系限统,气精体度测不定高,范测围定与范
围测受定限(原如理:规瓦定斯)只中能测规到定0-甲4%烷)、,测一定氧容化易碳受、到环二境氧的化影 响碳(应空间采、用温红度外)吸,收探头原处理于,井氧下气恶劣应环采境用中电,化易受学损或坏热, 采磁空原区无理法。监测,灾变时期无法使用。
Copyright 2011. .
总体结构
Copyright 2011. .
1. 井下部分
• JSG4系统井下设备由JSG4-F矿用隔爆兼本安火灾束管监测分站、矿用 本安型数据光端机、隔爆兼本安型不间断电源箱、煤矿用阻燃通信光 缆、煤矿用单芯束管、井下束管分路箱、束管滤尘器、束管滤水器、 束管专用接头组成。井下设备清单见下表:
4)束管+色谱分析:该方法通过设置在井上的抽气装置,通
• 该系统主要引用的标准为《MT/T 757-1997 煤矿
过铺设取样管路抽取井下固定地点的气体,然后在井上使用
气自体然分析发仪火器束进管行分监析测,系从统而实通现用对技井术下固条定件地》点气和体《的AQ检 测6。20这1-种2方00法6煤主矿要使安用全气监相控色系谱统分析通仪用进技行术。要主求要》的缺等点。是: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煤层时, 必须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制度。 并定期检查、分析,发现异常立处理。
•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在井下火区的封闭、管理、启封 中,都必须分析相关区域内的气体成分,为采取措施提 供依据。
• 在井下救灾过程中,应检测风流和有害气体浓度,包括 :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其他有害气体和风向、风量 的变化,防止瓦斯、煤尘爆炸和人员中毒。
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一、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用途:为确保矿井安全生产,需设一套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重点区域的气体成份进行分析、判断、预测,为提前的干预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该系统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各类煤矿自然火灾预报和防治工作。
对井下重点区域的CO、CO2、CH4、O2等气体浓度通过红外分析仪进行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分析,C2H6、C2H4、C2H2、H2、N2等气体的浓度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采样分析,经过对自燃火灾标志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为煤矿自然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组成:本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1)气体采样子系统:主要完成井下气体的采集和气体样本地面输送的自动控制。
包括:井下束管系统、真空泵机组、采样泵、分路控制箱、采样控制箱等。
2)气体分析子系统:主要完成气体样本组分的精确测量。
包括:连续在线红外分析仪、气相色谱仪、顺磁氧分析仪及相关配套装置等。
3)数据处理和共享子系统:主要完成测定数据的获取、存储、分析;束管采样控制、管路维护控制等的软件系统;专业化的测量数据辅助分析和数据Web共享所需的软件系统。
包括:系统控制工控机、数据库服务器、Web服务器、打印机、工作站、系统软件等。
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组成图(1张)三、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主要功能特点:第一:实现了对井下自燃标志气体的连续、在线分析。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对矿山各重点区域的CO、CO2、CH4、O2浓度通过红外分析仪进行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分析,C2H6、C2H4、C2H2、H2、N2等气体的浓度通过气相色谱仪进行采样分析,并将监测结果和采样气体组分存入数据库中,以报表、曲线、爆炸三角形、爆炸趋势四方图等形式在网上实时发布。
第二:系统采用适合煤矿使用的矿井气体在线式红外分析仪为核心的矿山气体在线监测系统。
1. 红外分析仪的检测器均从德国进口。
矿压监测与束管监测系统要求

一、矿压监测系统要求(一)系统实现功能1.井上计算机动态模拟显示监测参数、报警监测服务器和客户端可实时显示监测点的数据和直方图,当监测数据超限时能自动声音报警并记录报警事件。
2.井下现场显示数据和报警井下的压力监测分站、离层传感器、锚杆应力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数据,能根据设定报警参数报警指示,通讯分站可实时显示每个测点的数据并有报警状态指示。
3.监测数据自动记录存储井上监测服务器能根据设置记录周期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数据采用动态存储技术,数据库采用SQL海量数据库。
4. 分站及接收系统后备存储功能,当通讯线路或计算机出现故障时自动启动后备存储,可用”U”盘取出数据导入计算机5.连续监测曲线显示、分析软件支持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历史曲线和测线加权数据分析。
6.历史数据查询及报表输出历史数据时间区间查询,历史曲线查询和输出,统计分析,输出标准综合分析报表。
7.公司、矿顶板动态监测网络功能软件采用C/S +B/S结构,支持局域网、广域网客户端监测模式和Web用户浏览器模式数据共享。
(二)技术参数1)系统分站容量 1——128(监测分站)2)系统监测点数 < 10003)系统通讯距离 <20km(电话线)<20km ( 单模光纤)4)系统巡测周期≤20S5)传输接口 RDS-100 串行异步NPORT 以太网接口MWF485 单模光纤接口6)通讯速率 2400—57600BPS(出厂设置9600)7)运行环境环境温度: 0℃~40℃(井下)平均相对湿度:不大于75%(井上);不大于95%(井下)大气压力:80kPa~106kPa8)供电电源a.地面设备交流电源额定电压:220V,允许偏差:-10%~+10%;谐波:不大于5%;频率:50Hz;允许偏差±5%。
b.井下设备交流电源额定电压:127V,允许偏差: -25%~+10%;谐波:不大于10%;频率:50Hz;允许偏差±5%。
束管监测系统简介

JSG-8井下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一、系统简介JSG-8型束管监测系统是利用抽气泵和一束多芯的塑料管缆远距离的抽取监测地点的气样,利用专用气相色谱仪进行全自动进样分析,实时测定各测点的气体组分浓度,同时可以对监测地点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浓度超值时发出警报的成套装置。
主要由地面气体分析中心和井下束管取样系统组成。
JSG-8型矿井火灾多参数色谱监测系统示意图1应用1.1早期预测预报煤层自然发火,连续监测煤自燃过程中标志气体组分、浓度变化规律,防止自然发火和瓦斯爆炸。
1.2 判断密闭火区的发展情况和火区熄灭程度,为启封火区提供科学数据。
1.3 在采用惰气防灭火作业中,跟踪了解作业区惰化情况,为灭火措施提供保障。
2 特点2.1 气体分析中心主要设置在地面,井下无电气设备,安全可靠,便于维护。
2.2 特别对采空区和密闭区内采取气样,安全容易。
2.3 一套系统服务于井下多点采样和气样的多组分分析。
2.4 可实现较长距离地点的采样、监控。
二、主要技术参数1 气体分析中心1.1 抽气泵:进口无油抽气泵直接安放在控制柜内,将各监测取样点的气体抽至气体分析中心。
1.2 气体取样控制部件:内置设定程序,自动控制,巡回取样。
1.3 专用气相色谱分析仪①单柱箱、专用六通阀、甲烷转化装置。
②专用色谱柱,满足煤矿气体常量、微量组分和无机、有机组分全分析的特定需要。
实现煤矿气体全组分的分析,含矿井空气、火灾气体、瓦斯爆炸气体的常量(%浓度)及微量(ppm浓度)组分的分析。
常量:O2、N2、CH4、CO、CO2、C2H6、C2H4、C2H2。
微量:CH4、CO、CO2、C2H4、C2H6、C2H2。
③多种检测器互换,结构紧凑,灵敏度高。
④自动控制,手动(球胆取样)进样,检测点可设置8路,各监控点连续、巡回采样监测。
⑤专用色谱数据处理工作站,实现自动控制采样、结果数据存储、报表打印等。
⑥分析速度快:◆4~15分钟内完成矿井瓦斯爆炸气体常量O2、N2、CH4、CO、CO2、C2H6、C2H4、C2H2等和火灾气体微量CH4、CO、CO2、C2H4、C2H6、C2H2等组分的分析。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监测方法——束管监测系统

煤矿井下煤炭自燃监测方法——束管监测系统我国的煤炭占据了一次性能源的大部分比例,达到将近70%,是国民经济能够稳定、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经济保障。
但与此同时煤矿工业也是最危险的行业之一,由于煤矿的安全问题往往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每年因此死亡的人数占到工业生产事故死亡人数的60%。
其中煤矿火灾是一大突出灾害,特别是由于煤炭阴燃引起的自燃火灾更是防不慎防。
更加需要重视的是,煤炭自燃还会引起瓦斯的爆炸,这种情况下,不仅井下工人的生命安全得不到有效的保证,还造成不可估计的资源损失。
煤矿自燃发火的地点,往往是那些工作人员难以到达的区域,如采空区、浅层区、不同程度变形的巷道围岩的内部区域以及煤炭大量堆积的煤炭贮存地等氧气不充足的场所。
因此,我们很难用很直接的观察手段在火灾的初期就能及时的发现到。
等到火灾发展的时候已经为时已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必须要详细的了解自燃火灾在初期的状态变化,特别是气体的组成成分分、各类气体的浓度的变化等。
自燃火灾的发生发展是一个慢性的过程,时间往往比其他灾种的时间长,因此,我们可以根据自燃火灾的早期的迹象来提前发现,提前采取预防控制措施。
自燃发生的时候,会产生诸多的复杂化学变化,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比如O2的减少,CO2的增多,并伴有少量的CO、烯类及烷类气体。
煤炭自燃的发生,在煤质一定的时候,产生的气体的组成成分与氧化程度之间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因此可以通过检测由于煤的自燃而产生的气体,来判定煤的氧化程度以及可能的自燃发生区域。
目前煤矿井下煤自燃标志性气体检测手段存在很多缺点,例如,地面束管系统抽气管路长,气样纯度无法保证,束管采样点与人工采样点无法准确对应,人工取样检测又无法实时监控。
针对上述缺点,徐州吉安矿业科技自主研制了ZQC3/6井下束管气体采样装置及监测系统。
主要由井下气体采样装置、数据传输系统和数据处理显示系统三部分组成。
该产品实现了在井下近距离采样、即时显著特点分析、实时监测、准确预警的功能,为煤自燃的早期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KSS200C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简介教案资料

K S S200C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简介(1)用途该系统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各类煤矿自然火灾预报和防治工作。
对井下任意地点的O2、N2、CO、CH4、CO2、C2H4、C2H6、C2H2等气体含量实现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经过对自然火灾标志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为煤矿自然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组成主要有粉尘过滤器、单管、束管、分路箱、抽气泵、气体采样控制柜、监控微机、束管专用色谱仪、打印输出设备、网卡、系统软件等组成。
(3)主要功能1)束管负压采样、色谱分析,无需任何电化学传感器;2)自然火灾预报功能:通过对气体的分析,及时准确的预测火源温度变化情况;3)系统自动控制24小时在线监测;4)输出功能齐全:产生正常分析、束管分析、趋势分析报表及趋势图等11种图表;5)具有气体含量超限自动报警功能;6)数据库记录个数无限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7)具有联网功能:实现分析数据共享,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并可实现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联网。
8)色谱仪自编程功能。
9)火灾瓦斯爆炸危险程度的判别。
10)井下管路最大采样距离30公里。
(4)主要技术参数1)控制束管监测路束:12-30路(可扩充);2)运行时间:24小时连续监测或人工设定;3)分析气体成分:CO、CH4、CO2、C2H4、C2H6、C2H2、O2、N2等。
4)色谱仪检测限≤1ppm;5)系统误差≤1.5%;(5)运行环境1)电源:220V±5%,380V±10% 50Hz交流电;2)总功率:≤2.5KW(不含抽气泵);3)温度:10-35℃;4)相对温度≤90%;5)微机:P4以上原装机或工控机。
KSS-200系统的特点和技术优势一)特点:1)该系统设计合理、技术先进,是在微机自动控制、色谱仪高精度分析、束管负压采样等三项高新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新产品。
具有精度高、准确可靠。
自燃及自然倾向煤层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的简单介绍

自燃及自然倾向煤层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的简单介绍自燃及自然倾向煤层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的简单介绍1、矿山气体分析系统概况⑴煤矿生产中最重要的危险源—矿山气体煤矿井下采掘作业除一般工业具有的机械、电气等伤害外,两类特殊的危险源来自于维护工作空间的支护和煤层及生产中涌出的矿山气体。
矿山气体—来源于煤层自身、生产过程、氧化燃烧等。
矿山气体—反映大气质量、危险状况、灾害状况。
⑵煤矿安全的保障—矿山气体的监测控制法律法规的要求:–《煤矿安全规程》对有害气体浓度的限制;–自燃发火防治工作对矿山气体监测的要求。
矿山安全管理实践的要求–是监测井下环境安全状况的根本;–是制定灾害防治措施和检验措施效果的依据;–掌握井下有害气体生产、积聚规律的手段。
⑶矿山安全管理对气体分析的要求所有矿井都必须具备。
建立有效可靠的监测系统—实施连续自动或附加人工监测的日常监测—对监测数据的专业化统计分析和预警。
为此必须进行的工作包括:–正常生产和井下灾害时期可能产生的气体分析;–主要监测气体的种类和监测方法;–井下主要监测地点以及监测浓度、监测频度的要求;–监测气体指标限制和需要分析参数的确定;–监测报表设计;–灾害预警或重点调查立项;–灾害控制或应急措施。
⑷煤矿气体分析现状当前煤矿井下的气体分析主要采用的四种方法及其优缺点:A、人工测量或取样由测量人员直接在测定现场测量,或取样后送至地面进行分析。
测定地点灵活,但频度低,且只能测定正常气样,危险环境测点无法测量。
B、井下实时监控系统能够实现对选定测点的连续可靠测量,但测量的气体种类和范围、精度均受限制,系统的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改善,传感器易受环境影响,维护工作量大,且灾变时期无法使用。
C、第一代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当前多数采用束管取样+色谱分析系统。
布点方便、测定不受环境影响,测定范围、精度不受限制。
但实际运行中存在如下缺点:1)气样分析时间过长。
从进气到出结果需十几分钟,不能适应连续检测的要求。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说明书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特点
1、束管负压采样、色谱分析,无需任何电化学传感器; 2、自燃火灾预防功能,通过对检测数据趋势分析及时准确预测自
燃发火程度. 3、系统自动控制24小时在线监测,实现无人职守; 4、输出功能齐全:产生正常分析、束管分析、趋势分析报表及
趋势图等11种图表; 5、具有气体含量超限自动报警功能; 6、数据库记录个数无限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
zmxx004
C 目录 ONTENTS
1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是 3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特点
2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组成 4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指标
公司简介
"信誉是生命、质量求生存."这是中煤集团全体员工秉承的原则, 也是为之奋斗向前的目标.凝神聚力铸企魂,创新发展谱华章.在新 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前,中煤集团人信心满怀,有责任和能力为国 内外新老客户创造出更好更优质的产品,提供一流的服务.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介绍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专业用于各类煤矿火灾预报和防治工作. 对井下任意地点的CO、CH4、C2H4、C2H6、C2H2、CO2、 O2、N2等气体含量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根据气体变化趋势判断 自燃发火程度,为综合防治煤矿自燃火灾确保安全生产提供科学 依据.系统在地面设监测、分析中心,利用微机控制,通过抽气泵将 井下工作面、密闭、采空区的气体经束管抽至地面监测室进行监 测分析.可以指导采空区的配风、抽放瓦斯、调压、注浆等工作; 通过敷设束管还便于对一些工作人员无法到达或危险大的盲巷等 地方的瓦斯等气体成份浓度进行分析.
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图片
THANK YOU
矿井火~60路. 2、分析周期:一次进样分析时间≤15min. 3、数据库记录个数:无限制. 4、束管取气最远距离:30Km. 400-068-0537 5、检测气体成分及范围:O2:0~25%, N2: O~98%, C02 、
束管监测系统说说明

第一节束管监测系统现状矿井安装一套JSG-7型煤矿自燃发火束管监测系统,是由邹城市南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新一代监测预报井下自然火灾的新产品。
系统在微机控制下可将井下监测地点的气体,通过束管连续不断的抽至井上气体分析仪中进行快速、精确的分析,实现对C0、C02、CH4、C2H4、C2H6、C2H2、02、等气体含量的在线监测,其分析结果用实时监测报告、分析日报表两种方式提供给有关人员的同时,自动存入数据库中,以便今后对某种气体含量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预报煤炭自燃的趋势和高温或发火点的温度变化趋势。
该系统具有红外线气体分析和气相色谱分析两种方法,可同步或单独运行,是目前井下自然火灾监测设备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
矿井束管监测监控系统设备目前安装在副井井口棚,管路延副井筒布设,井下共计布置测点4个,配备专人定期进行气体采样分析并统计整理报表数据,做到实时、有效的井下自燃发火得监测监控。
详见束管监测系统布置图。
第二节束管监测系统设计一、矿井概述为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和职工人身安全,防止煤矿事故。
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及《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关于加强煤矿防灭火工作的通知》(安监总煤行〔2008〕161号)的规定,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必须编制相应的防灭火设计。
顺通煤矿位于吉木萨尔县城西南约23km处,距水溪沟的距离约2km。
建设性质为改扩建,设计规模为30万t/a。
井田面积3.28km,可采资源量2244.8万t。
为防止煤矿自然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选用一套束管监测系统对井下的CO,CO2,CH4,O2,C2H4,C2H6,C2H2,N2等气体含量实现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并将数据上传至监控中心,为矿井的管理层提供科学的依据。
因此,顺通煤矿设计安装一套束管防灭火自动监测系统是本矿防灭火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二、系统概述系统通过束管采集井下采空区、采煤工作面及回风巷等监测点的气体,用抽气泵抽到地面监测分析中心进行成分分析,实现对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C2H4(乙烯)、C2H2(乙炔)、C2H6(乙烷)、O2(氧气)、N2(氮气)等气体浓度的24小时在线连续监测。
束管

山西朔州平鲁区茂华东易煤业有限公司束管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二零一一年九月八日东易煤矿通风科报请公司领导审批副总经理:技术顾问:物资部:生产部:东易煤矿总工程师:机电矿长:计划经营科:通风科:ASZ-2型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技术规范书根据矿井初步设计的安全专篇要求,结合矿井实际需要,须配备ASZ-2型矿井火灾预报束管监测系统一套,对煤矿井下气体进行取样分析,连续监测采区回风道、采掘工作面及密闭区域的各种气体浓度变化,为自燃发火早期预报提供科学依据。
一、束管监测系统的用途:主要对井下任意地点的CO、CO2、CH4、C2H4、C2H6、C2H2、O2、N2等气体含量实现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经过对自燃火灾标志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发生气压、温度变化,为煤矿井下自燃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束管监测系统的组成:束管专用色谱仪部分、气体采样控制部分、数据采集处理部分、输气管路部分、滤尘滤水部分。
三、束管监测系统的功能要求:1、束管负压采样、色谱分析、无需循环的化学传感器;2、自燃火灾预报功能;3、系统自动控制24小时在线监测;4、能产生正常分析、束管分析、趋势分析、报表及趋势图等各种图标;5、具有气体含量超限报警;6、数据库记录个数无限制,对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7、具备与矿井安全监控系统联网功能;8、色谱仪可自编程序;9、能判断火灾瓦斯爆炸危险程度;10、井下管路最大采样距离不小于30公里;11、矿用设备必须有煤安标志、防爆合格证。
四、束管监测系统主要技术参数:1、控制束管监测路数:16-30路(可扩充);2、运行时间:24小时连续监测或人工设定;3、分析气样成分:CO、CO2、CH4、C2H4、C2H6、C2H2、O2、N2等,测定浓度值在0—5000ppm;4、色谱仪检测限≤0.1ppm;5、系统误差≤1.5%;6、电源:220V±5%,380V±10%,50Hz交流电;7、功率:≤25KW(不含抽气泵);8、温度:10—35℃;9、相对湿度≤85%;10、最小监测浓度:FID≤0.5ppm,TCD≤10ppm。
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

贵州松河煤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松河西井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松河西井编制2014年10月10日目录范围 (2)术语和定义 (2)一般要求 (2)设计和安装 (3)设备设置 (3)使用与维护 (5)束管监测系统联网及信息处理 (8)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 (9)气体分析预测预报制度 (10)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管理规范一、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装备、设计和安装、分路箱设置、使用与维护、系统及联网信息处理、管理制度与技术资料等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测定矿井采空区、密闭及巷道空气中气体组份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判断自燃发火程度的束管监测系统。
二、术语和定义1、束管:运载井下气体的管路。
2、控制柜:负责将井下气体抽到井上,并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将气体送入气相色谱仪的装置。
3、色谱仪:将气体进行分析并送入采样接口板的仪器。
4、接口板:采样色谱仪传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处理的装置。
5、测控软件:通过分析将采样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及谱图的软件。
6、数据库:将色谱仪分析数据进行储存。
7、分路箱:井下将主干束管与各个分支束管相连接的装置。
8、过滤器:将粉尘和水汽从采集的气体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9、联网:将监测数据上传,实现网络共享功能。
10、循环监测:按设定的时间、周期对井下指定的检测点进行重复检测的过程。
三、一般要求1、煤矿自燃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数据要保存到服务器,实现网络共享。
2、井下束管要保证较好的气密性,并安排专人定时检查。
3、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证调试、维护和安装方便与可靠。
4、系统中所有管件及连接件、或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5、系统中的按钮应灵活可靠,指示灯和显示装置应清晰。
6、要及时对监测气样进行分析处理。
7、系统分析精度符合产品技术要求。
8、每天至少循检一次,当发现有发火隐患的地点,需要连续循环监测。
9、要在重点工作面或密闭安设监测点。
四、设计和安装1、绘制束管检测系统安装布置图。
2、对安装管路长度进行测量,统计布置监测点数。
SG-2003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安装指导书

SG-2003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安装指导书一.系统原理图二.电气原理图技术要求:1.供电系统三相四线制 AC380V 50Hz 装机功率16KVA,电源进线不小于3X4mm2+1X2.5mm2。
电控箱及电机外壳保护接地,接地电阻≤5欧姆。
2.电控柜外形尺寸:高X宽X厚(500X400X200),挂墙安装。
3.虚线内为真空泵负压端止回电磁阀,与泵同步工作;为双泵并联共用一只电磁阀。
三.气路原理图四.泵房平面示意图技术要求:1.真空泵底座为水泥混凝土结构,留出预埋地脚螺栓位置.(待真空泵到达现场后,预埋地脚螺栓,浇灌混凝土.)2.水池砖混或水泥混凝土结构,容积不小于1立方米.水面最高位置低于真空泵水环最低位置.3.安装位置根据现场情况可酌情变更,要求真空泵周围留出不小于600mm的维护空间.4.电控箱挂墙安装.五.分析室平面示意图技术要求:1.电源:单相220V 50HZ 装机功率 3.5KV A,电源接线合挂墙安装.电源进线不小2X4mm2铜线.设置保护接地进线,接地电阻≤5欧姆.2.采样柜尺寸(高X宽X厚度)1600X600X300mm,周围留出不小于600mm维护空间.3.抽气真空管及井下束管可采用地沟铺设.4.分析主机及工控机安装位置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放置.六.泵房及分析室剖面示意图七.真空泵地脚安装位置示意图1.2BE1 103-1水环真空泵Email:ewch@ --第 11 页 -- .c.n2.地脚安装位置示意图八.采样柜地脚位置示意图1. 采样柜底面位置示意图用户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下部进出管线方式,虚线部分为气路管道地沟.2. 采样柜后部位置示意图用户根据现场情况可选择后部进出管线方式,采样柜后部两个长圆孔进出管线3. 采样柜地脚安装位置图Email:ewch@ --第 13 页 -- .c.n九.真空管道安装示意图技术要求:1.焊接规范按照压力容器管道施工规范施工;三处法兰,仅对称点焊两处,待现场与设备法兰对接时可方便打掉,为调整法兰。
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

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标准引言自然发火束管监测技术是现代火力发电厂中的关键环节,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到发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生产效率。
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标准

Q/SL 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企业标准Q/SL 028-2009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技 术 条 件2008-12-01发布 2009-03-01实施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前 言本标准根据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规定进行编写,同时还引用部分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制定的。
本标准由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提出本标准由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起草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森兰科贸有限责任公司本标准起草人:徐林生、吴建斌、郑学召、李新卫、何毅、万雷本标准于2008年12月01日首次发布,于2009年03月01日实施本标准备案号:目 次1、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产品组成与型号 (1)4、技术要求 (2)5、检验规则 (4)6、试验方法 (6)7、标志、包装、使用说明书、运输和贮存 (6)附录A 系统组成 (8)附录B 系统框图 (11)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的产品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说明书、运输及贮存。
本标准适用于JSG-8型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以下简称束管系统)。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
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 3836.1-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 3836.2-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2部分:隔爆型“d”GB 3836.4-2000 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4部分:本质安全型“i”GB 4208-2008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 9969.1-1998 工业产品使用说明书总则GB/T 10111-2008 随机数的产生及其在产品质量抽样检验中的应用程序MT 209-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通用技术要求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T 286-92 煤矿用通信、自动化产品型号编制方法和管理方法MT 558.1-1996 煤矿用聚乙烯管材MT/T 757-1997 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MT/T 772-1998 煤矿监控系统主要性能测试方法AQ 1043-2007 矿用产品安全标志标识3 产品组成与型号3.1 产品组成该束管系统是地面监测型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适用于通过束管取样连续测定矿井采空区、密闭区以及巷道空气中火灾气体成份、浓度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判断监测点发火情况。
JSG8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方案

JSG8矿井火灾束管监测系统方案(神磊煤业)镇江中煤电子有限公司二○一一年八月目录一、用途2二、系统组成 (2)三、主要功能 (2)四、系统主要技术指标 (4)1.检测精度和量程 (4)2.系统检测路数 (4)3.运行环境条件 (4)五、系统特点及技术优势 (4)1.系统特点 (5)2.系统技术优势 (5)六、施工组织设计 (6)1.地面主系统安装 (6)2.束管安装 (6)七、系统设备清单 (8)八、系统配置示意图 (9)一、用途该系统广泛适用于大、中、小各类煤矿自然火灾预报和防治工作。
对井下任意地点的O2、N2、CO、CH4、CO2、C2H4、C2H6、C2H2等气体含量实现24小时连续循环监测,经过对自然火灾标志气体的确定和分析,及时预测预报发火点的温度变化,为煤矿自然火灾和矿井瓦斯事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系统在地面设监测、分析中心,并通过束管采集工作面的气体,用抽气泵抽至地面监测室进行分析。
二、系统组成1.井下束管部分:由粉尘过滤器、单管、分路箱(含滤水器)、束管等组成,其作用是运载井下气体。
2.采样控制部分:由输出控制接口板、电磁阀驱动电路、采样泵等组成,它们各自装在微机和控制柜内。
其作用是按规定的顺序和时间将气体送入分析仪器中。
3.气体预处理部分:由过滤器、冷凝器和流量计等部分组成,其作用是把处理合格的样气送入分析仪器中。
4.气体分析部分:由束管专用气相色谱仪,专用输入输出接口、氮氢空一体机(载气气源)等部分组成。
5.数据采样部分:由数据采样接口板、采样程序组成.用以采集气体分析仪传来的数据,并进行数据预处理。
6.数据分析部分:由测控软件内的数据分析、图形显示、谱图检测、计算结果等部分组成。
通过分析将采样数据形成分析报告及谱图。
7.打印输出部分:由打印机及检测软件中的打印控制部分组成。
用以输出所有的分析报告、图表等。
8.抽气泵部分:水环真空泵。
把井下各个测点的气体抽到气体分析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通用技术条件标准号:MT/T757-1997发布单位:煤炭工业部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发布日期:实施日期:前言本标准是在现有企业标准《ASZ—Ⅱ型矿井火灾预报监测系统技术条件》(1989年)、《采空区自然发火六参数实时预报系统(KJF型煤矿安全监测系统)KJFT地面通讯接口装置技术条件、KJF15型监测分站技术条件、SZ型束管取样控制装置技术条件》(1995年)、《KGJ7型甲烷传感器技术条件》《KGA2型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1995年)、《KGQ11型二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1995年)、《KGQ2型氧气传感器技术条件》(1995年)、《KGQ1型乙烯传感器技术条件》(1995年)等标准基础上参照了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制定。
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按气体监测地点可分为地面监测型和井下监测型。
地面监测型系统为监测点气体通过束管取样到地面分析并监测自然发火的系统;井下监测型为监测点气体通过束管取样到附近井下峒室分析、监测后将数据传输到地面进行集中监视自然发火的系统。
本标准适用于上述两种型式的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科技教育司提出。
本标准由煤炭工业部煤矿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尹芳雄、杜鸿。
本标准委托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抚顺分院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分类、基本技术要求、试验方法和检验规则等。
本标准适用于通过束管取样采样测定矿井采空区、密闭区以及巷道空气中气体浓度并根据气体变化趋势而判断自然发火程度的煤矿自然发火束管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191—9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GB/T 2423.1—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A:低温试验方法GB/T 2423.2—89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B:高温试验方法GB/T 2423.4—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交变湿热试验方法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 2423.10一1995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振动(正弦)GB 3836.1—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通用要求GB 3836.2—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隔爆型电气设备“d”GB 3836.3—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增安型电气设备“e”GB 3836.4—83 爆炸性环境用防爆电气设备本质安全型电路和电气设备“i”GB 4208—93 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 6388—86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GB/T 10111—88 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方法GB/* 11166—89 热磁式氧分析器技术条件MT 210—90 煤矿通信、检测、控制用电工电子产品基本试验方法MT 382—1995 矿用烟雾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T 408—1995 煤矿用直流稳压电源MT 443—1995 煤矿井下环境监测用传感器通用技术条件MT 444—1995 煤矿用低浓度载体催化式甲烷传感器技术条件MT 445—1995 煤矿用高浓度热导式甲烷传感器技术条件MT 446—1995 煤矿用电化学式一氧化碳传感器技术条件MT 447—1995 煤矿用电化学式氧气传感器技术条件ZB N52 003—88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技术条件ZB Y324—85 红外线气体分析器试验方法3 分类与组成系统按设置取样控制装置、气体分析装置和数据处理装置的地点可分为:——地面监测型;——井下监测型。
a)地面监测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井下——束管管缆;井上——地面取样控制装置;——气体分析装置;——数据处理装置。
b)井下监测型系统由以下部分组成,井下——束管管缆,——取样控制装置;——气体监测装置;——井下分站;——数据传输装置;井上——地面中心站。
4 技术要求4.1 总体要求4.1.1 工作环境条件:——温度0~40℃;——相对湿度为井下:≤95%(+25℃);井上室内:≤90%(+25℃);——周围无腐蚀性气体;——无显著震动、冲击的场合;——大气压力为80~106kPa。
4.1.2 贮存温度范围为-40~60℃。
4.1.3 系统气体测定范围(体积浓度)与测定原理:a)甲烷低浓度:0~4%,井下主要采用载体催化燃烧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
高浓度;0~100%;井下主要采用热导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
b)一氧化碳0~100×10—6;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
c)二氧化碳0~5%;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红外吸收原理。
d)氧气o~25%;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井上主要采用热磁原理。
e)乙烯0~20×10—6;井下主要采用电化学原理。
除上述测定原理外也可采用其他原理。
4.2 一般要求4.2.1 井下监测型系统中的传感器、分站、传输部分应采用本质安全型或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结构,应符合GB 3836.1、GB 3836.2、GB 3836.3和GB 3836.4的有关规定。
4.2.2 井下监测型系统中取样控制装置应采用隔爆兼本安全型结构,应符合GB 3836.1、GB 3836.2、GB 3836.3和GB 3836.4的有关规定。
4.2.3 系统各部件表面不应有明显的划痕;外壳表面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锈蚀和变形。
4.2.4 系统各组成部分应保证调试、维护和安装方便与可靠。
4.2.5 使用于井下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外壳防护性能应符合GB 4208中IP 54的规定。
4.2.6 使用于井下的系统各组成部分应采用不锈材料或进行防锈处理。
4.2.7 系统中所有管件及连接件、接插件或紧固件连接应牢固、可靠。
4.2.8 系统中所有观察窗玻璃的透光应良好,无油垢、擦痕等缺陷。
4.2.9 系统中的按钮应灵活可靠,指示灯和显示装置应清晰。
4.3 气体传感器或气体分析器4.3.1 系统气体浓度测定基本误差4.3.1.1 甲烷浓度测定误差低浓度时应符合MT 444中4.3.1的规定;高浓度时应符合MT 445中3.1.3的规定。
4.3.1.2 一氧化碳浓度测定误差应符合MT 446中4.3.1的规定。
4.3.1.3 二氧化碳浓度测定误差为±5%F.S。
4.3.1.4 氧气浓度测定误差应符合MT 447中3.13的规定。
4.3.1.5 乙烯浓度的测定误差应符合表1的规定。
4.3.1.6 其他气体浓度的测定误差应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规定。
4.3.2 工作稳定性井下用气体传感器在工作稳定性试验期间其零位漂移量及量程漂移量应不超过4.3.1规定的基本误差。
4.3.3 响应时间井下用气体传感器示值达到气样的稳定示值90%的时间应不超过60s。
4.3.4 井下用传感器工作电压用于井下的气体传感器的电源应符合MT/T 408的规定。
4.3.5 井下用传感器输出信号制用于井下的气体传感器输出信号制应符合MT 443中4.2.5的规定。
4.3.6 环境适应能力4.3.6.1 井下用气体传感器在工作温度范围内的误差,应符合4.2.3要求;使用电化学电池作为敏感元件的产品在每变化10℃时引起的附加误差应符合4.3.1的规定。
4.3.6.2 井下用气体传感器经非工作状态下的高温、低温贮存和运输环境温度试验后,应符合4.3.1的规定。
4.3.6.3 用于井下的气体传感器经冲击试验后,应符合4.3.1的规定。
4.3.6.4 用于井下的气体传感器经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3.1的规定。
4.3.6.5 用于井下的气体传感器经非工作状态下的交变湿热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规定:a)带电回路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b)带电回路与外壳之间应承受频率为50Hz、电压为500V,1min的耐压试验;c)应符合4.3.1的规定。
4.4 气体取样管路4.4.1 抽取气样的聚乙烯塑料管内径应不小于8mm。
4.4.2 对井下监测型系统可达到的最大取样距离应不小于2.0km。
4.4.3 取样管之间的联接应做到阻力小、密封好。
4.4.4 在井下取样点空气入口处和在传感器或分析器气样入口处应设有粉尘过滤器。
4.4.5 在取样控制装置入口处应设有火焰消焰器。
4.4.6 在井下取样的管路中应能及时有效地排除管路中的冷凝水,宜在管路中设贮水器。
4.5 取样控制装置4.5.1 多点集中监测中使用的自动巡回采样装置每路运行最短时间为2min,最长时间20min。
4.5.2 控制装置中的抽气泵应能保证长时连续工作。
并应设备用抽气泵。
4.5.3 控制装置中的取样泵应能保证长时连续工作。
并应设备用取样泵。
4.5.4 正常取样时的负压应不大于0.04MPa。
4.5.5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的供电电压为AC 660,380,127 V;经电压波动试验后,应符合4.5.1~4.5.4规定。
4.5.6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在工作状态下高温、低温环境温度试验时,应符合4.5.1~4.5.4规定。
4.5.7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经非工作状态下的高温、低温贮存运输环境温度试验后,应符合4.5.1~4.5.4规定。
4.5.8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经冲击试验后,应符合4.5.1~4.5.4规定。
4.5.9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经振动试验后,应符合4.5.1~4.5.4规定。
4.5.10 用于井下的取样控制装置经非工作状态下交变湿热试验后,应符合下列规定。
a)电气绝缘电阻应不低于20MΩ;b)能承受频率为50Hz、电压为2 500V,1 min的耐压试验;c)应符合4.5.1~4.5.4规定。
4.6 井下监测分站与信号传输装置4.6.1 主要功能4.6.1.1 分站按照系统中心站送来的测点配置表,自动循环采集各传感器的信息。
4.6.1.2 分站能自动控制取样电控箱中各路取样泵电磁阀的转换与抽气泵的转换。
4.6.1.3 分站的每个输入端可以输入开关量或模拟量。
4.6.2 分站容量输入8路开关量或模拟量,控制输出16路本安输出,容量为DC 5V,50mA。
4.6.3 分站与中心站地面接口距离与参数分站与中心站向最大传输距离为10km,传输线分布参数为:——分布电容:≤0.1μF/km,——分布电感:≤0.5mH/km。
4.6.4 分站与传感器间距离分站与传感器间最大距离为10m。
4.6.5 分站与井下束管取样控制箱之间距离分站与井下束管取样控制箱之间最大距离为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