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友人论师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友人论师书》阅读附答案解析及译文

日者,足下枉过仆,仆以事他出,未得见。顷遇某舍人云,足下欲以仆为师,仆弗敢闻也。

师道之废久矣,古之所谓师者,曰经师,曰人师;令之所谓师者,曰童子之师,曰乡会试之师,曰投拜之师。人生五六岁,始能识字。稍长则习业之文,父兄皆延师教之。父兄曰:“汝师之。”吾从而师之。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童子之师,犹巫医百工之师,称之曰师可也。乡会试主司同考之于士子,朝廷何尝许其为师,而相沿师之者,三百余年。然甲令①又有外官、官小者躲避之例,则固明予以师之称矣。汉人于主有为之制服者,而门生之名,唐宋以来有之。语其辈行,则先达也;语其交谊,则知己也。因其一日之知,而奉之以先生长者之号,称之曰师,亦可也。今之最无谓者,其投拜之师乎!外雅而内俗,名公而实私。师之所求于弟子者,利也,传道解惑无有也,束修之问,朝至而夕忘之矣;弟子之所藉于师者,势也,质疑难难无有也,本日得志,而明日背其师矣。是故一命以上,皆可抗颜而为师,而横目二足贩脂卖浆之子,皆引而为弟子。士习由此而偷,官方由此而隳,师道由此而坏。

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古之好为师也以名,今之好为师也以利。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足下于仆,非有一日之好,而遽欲师之。仆自量文章道德,不足以为足下师,而势力又不足以引拔足下。若欲藉仆以纳交一二巨公,俾少为援手,则仆之硁硁②自守,不干人以私,友朋所共知。仆固不欲自误,而亦何忍以误足下乎?如以仆粗通经史,可

备刍荛之询,他日以平交往还足矣。直谅多闻,谓之三益。不识仆之戅直,得附足下益友之一否?惟足下裁察。

注:①甲令:法令。②硁硁:执拗。

6.对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父兄皆延师教之延:约请

B.弟子之所藉于师者藉:借助

C.士习由此而偷偷:懒惰

D.直谅多闻,谓之三益谅:谅解

6.D(谅:诚信。)

7.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友人前来造访钱大昕,但愿拜他为师,却没有遇到。不久,钱大昕从别人那里据说这件事,因而写信表达谢绝之意。

B.钱大昕认为现在所称的老师与古代所称的老师的性质已发生了变化,提出自己从师的主意,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C.自古以来,都有投师拜师之风,但是不同时期投师者和为师者的念头不尽相同,作者对当时不良的投师之风进行了批评。

D.在信的末尾,作者表明了自己愿意以同等的身份与友人共同探讨学术问题的态度,表达了能成为他益友的欲望。

B(文中没有“明确告诫友人如何择师”。)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非必道德之可师也,巫医百工之人皆有师。(4分)

8.(1)不一定有品德涵养的人可以做老师,巫医百工这些人都有做老师的。

评分建议:“道德”、“师”、“之人”,语句通顺,各1分。

(2)好名之心,仆少时不免,迄今方以为戒,而惟利是视,则仆弗敢出也。(5分)

答:喜好名声的心里,我年青时不免也有,到现在才以此为戒,而只看重利益(的设法),我更不敢发生。

评分建议:“迄”、“惟利是视”、省略句、“出”,语句通顺,各1分。

9.请依据第三段文意,扼要概括作者谢绝做“友人”老师的缘由。(4分)

答.(4分)①自己的才学品德不足为师;②自己的能力不能引荐友人;③自己性情执拗,不愿求人;④不忍心看到友人被世风迷惑。

评分建议:每点1分,意思对便可。

参考译文:

前些日子,您冤屈自己来造访我,我由于事情到其他地方去了,未能相见。不久前我的门客说,您想要以我为老师,我不敢听到这件事。

为师之道废弃良久了。古时候所说的老师,是传授经书的老师,是德行学问为人榜样的老师;现在所说的老师,是教童子试的老师,是教乡试与会试的老师,是接受学生投拜的老师。人长到五六岁,才能识字,慢慢长大,就要学习科举考试的知识,父亲兄长都会请老师来教他们。父兄会说,你要跟他学习。我跟从他以他为师。不一定有品德涵养的人可以当老师。巫医百工之类的人都有当老师的(都有老师?),教童子试的老师犹如巫医百工的老师,称呼他们为老师,是可以的。乡试、会试的主考官、同考官对***,朝廷未曾赞成他们被称为老师,而沿涉至今称呼他们为老师三百余年。但是法令又有“京城外的地方官、官职务低的官员躲避”的惯例,就良久以来明确用老师的称呼他们了。汉朝学子对推荐自己的主考官,有为他服丧的轨制,而门生的名称,唐宋以来就有了。谈论他们的辈份,就称他

们为先辈;谈论他们的交情友情,就称是知己。由于他多一天的见识,就把先生长者的称号献给他,称呼他为老师,也是可以的。现在最没有说道的(最没意思的),是那些投拜之师了。表面文雅而内心俗气,名义为公而实际上为私。老师对学生所求的是利益;传授学问消除纳闷,是没有的。谈到拜师的礼节,凌晨到了黄昏就忘了。学生向老师借助的是势力;提出疑难讨论问题,是没有的;本日得志而明日就背离老师了。所以朝廷统一任命的官员,都可以面色庄严地当起了老师;而普通老百姓、小商小贩的儿子,都招来做学生。***学习从此苟且敷衍,官方风气从此损坏,师道由此而坏从此败坏。

孟子曰:“人的坏错误,在于喜欢当别人的老师。”古时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名声;现在喜欢当老师是为了利益。喜欢名声的设法,我年青时候不免有,到现在就以喜欢名声为戒了;而只是看中利益,就不是我敢生出的设法。您跟我不是一天好朋友,却急于想以我为老师。我自己思量,文章道德不足以成为您的老师,而势力能力又不足以去引荐选拔您。如果想借助我来结交一两个有势力的官臣,我很少能成为援手,由于我浅陋而执拗自保、不用私事去麻烦别人,朋友们都晓得,我原本不想自己出错,又怎样忍心来让您出错呢?如果您认为我粗通经史、可以筹备草野猥琐的意见供您讯问,之后以同等的身份来往相处,就足够了。正派、诚信、见识广博,叫做三种有利的朋友,不晓得迂愚刚直的我能不能攀附您当您的一个益友呢?但愿您裁断审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