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高考必背
人教版高考语文必背篇目75篇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一、《论语》(共十则)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孔子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7.《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还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二、《孟子·鱼我所欲也》1.《鱼我所欲也》文中与“嗟来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鱼我所欲也》文中全篇的中心论点的句子是:舍生而取义者也。
3.《鱼我所欲也》文中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鱼我所欲也》文中作者说人人都有向善之心而贤者能做到坚持不懈的句子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三、《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总结全文,归纳中心论点的句子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说明人才必须经过艰苦磨炼的作用的句子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四、《左传·曹刿论战》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高考必背论语十二则知识点现今,高考已成为考生们人生道路中的重要一步。
为了应对这场考试的挑战,学生们需要全面掌握各科目的知识。
而在语文考试中,论语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广大考生必须熟悉的重要内容。
下面是高考必背的论语十二则知识点。
一、克己复礼:《论语·八佾》:“口说不信,邦无道;不诵五经,邦无宪法;不兴礼乐,邦无乐德;不作乐德,邦则破。
”这一章节强调了克己复礼的重要性。
它提醒我们要言行一致,做到自己要求他人做到的事情。
二、教育功臣:《论语·为政》:“致一则不易,学一则不费”的观点,告诉我们只要真心投入,就能取得学习的成果。
在备考中,我们要以刻苦学习为前提,将自己的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礼貌为先:《论语·公冶长》:“不教而杀谓之虐,教而杀谓之傲。
”这段名言表明了礼貌的重要性。
在高考考试中,我们要懂得尊重他人,待人有礼,这样才能获得他人的认可与尊重。
四、知行合一:《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告诉我们,光有知识还不够,我们要将知识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取得快乐与满足。
五、尊重他人:《论语·里仁》:“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是看重道义,而不是只追求私利。
在备考中,我们要像君子一样,尊重他人,不为个人利益损害他人。
六、责任感与角色:《论语·述而》:“君子贞而不窕,小人窕而不贞。
”这句话意味着,一个君子要有责任感,坚守自己的本职工作。
在备考中,我们也要明确自己的角色和责任,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
七、勤奋刻苦:《论语·学如不及》:“死而后已。
”这句话告诉我们,学习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事业,我们必须坚持不懈,不畏惧困难,直到取得最终的成功。
八、忍让宽容:《论语·颜渊》:“吾日三省吾身。
”这一章节让我们明白要反思自己,改变自己的弱点与不足。
在考试中,我们要宽容他人的错误,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并随时进行自我反省。
论语必考知识点总结 论语高中必背原文翻译
论语必考知识点总结论语高中必背原文翻译1.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注释】①焉:是兼词“于之、于此”的意思,这可理解为“在其中”。
②三:文言文中泛指多人。
③其:代“他们”。
④善者:好的方面,优点。
⑤从:追随、跟从。
【译文】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值得我学习的老师。
选择他们好的地方学习,看到别人缺点,反省自身有没有同样的缺点,如果有,加以改正。
”【解读】孔子这句极为著名的话,已经成为历代有志之士、好学之士的座右铭。
凡有一点特长的人,他都认为有可资借鉴取法之处。
就是有错误的人,他也认为可以作为反面教材,观照自己的言行有无同样的不足。
他喜欢以别人为师,总觉得自己的知识不够。
这句话的道理很简单,就是为学者要谦虚好学,可是做起来非常不容易。
因为人往往自以为是,免不了虚荣和傲慢。
孔子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离不开这种谦虚好学的精神。
能够虚心向别人学习,这种精神已经十分可贵,更可贵的是,不仅要师人之善,还要以别人的缺点为借鉴,这是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对于指导我们处世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2.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译文】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治。
孔子回答说:“国君要像国君,臣子要像臣子,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
”【解读】此章说明了孔子理想中的社会礼法制度。
摆正人与人之间名分关系,这对维护社会秩序来说是很重要的。
春秋时期,社会结构发生变动,西周时君臣父子的等级名分已经遭到了破坏,多有“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之事发生。
齐景公作为一国之君对此感受亦深,所以他十分赞赏孔子的“正名”主张,但他终究没有任用孔子,不立太子,导致继嗣不定,引发了陈氏弑君之祸。
3.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高考论语必背部分
目录高考论语必备高考论语常考☆高考论语必背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高考论语常考【求学篇】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讲解】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埋怨,不也是君子吗!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讲解】有道德有学问的人不贪图饮食的满足、居室的舒适(不把精力放在吃住上),而求做事勤快、说话谨慎,向有道德有学问的人请教,这样做,就可以说是一个好学的人了。
每日成长背诵高考语文必背篇目:《论语》(十则)
每日成长背诵高考语文必背篇目:《论语》(十则)01《论语》(共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译参考1.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5.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6.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7.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8.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
高考必考论语知识点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是高考必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总结和归纳一些高考必考的论语知识点。
一、仁爱之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论语中所强调的一种道德准则,即要善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喜欢的事情。
这一思想与现代社会的尊重他人、互助友爱的价值观相契合。
高考中常考寻找与这一思想相关的论述。
二、教育思想论语中有许多关于教育的论述,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强调了持续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的重要性。
高考中经常考察这些论述的含义和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论语中有关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政治理念和道德准则。
这些思想常常被作为议论文或政治哲学题材的考点。
四、君子品德君子品德是论语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如"君子不器"、"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反映了儒家思想对人格修养和价值追求的要求。
这一部分的考点常常涉及到如何通过个人努力成为有道德高尚的人。
五、孔子弟子的学问与品行孔子的弟子们也是论语中的重要人物,他们不仅仅在学问上有所成就,也在道德行为上树立了典范。
他们的名言和行为常常成为一些考题的内容,需要考生对他们的言行有深入的了解。
六、家庭伦理论语中探讨了家庭伦理和家庭观念的问题,如"君子爱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等,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的家庭观念和亲情伦理。
这些内容常常作为综合素质评价类题目的考点。
总结起来,高考中论语作为重要的文化知识点,涵盖了道德伦理、教育、政治理念、个人修养等方面的内容。
高考古诗文背诵六十四篇目
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64篇)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必背《论语》60首
《论语》精选60则一、学而篇 10则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lè)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1.1)[译文]孔子说:“学习了,而能按时去实践,不也高兴吗?有朋友自远方来,(切磋学理),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我并不抱怨,不也是君子吗?”2. 有子曰:“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1.2)[译文]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说:“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根本。
”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 (1.3)[译文]孔子说:“满口是讨人喜欢的花言巧语,装出和善的面孔。
这种人,心里是很少有仁德的。
(这种人不会有真正的爱人之心)4.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1.4)[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从多个方面检查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尽到自己心力了吗?与朋与交往有不真诚的地方吗?老师传给我的学业还有没有熟悉的吗?”5.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1.6)[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面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对待友人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尊重友爱,说话谨慎,守信用;对众人又广泛的爱,亲近有仁德的人。
这些应该做的事情都做好了,还有余力,就去学习经典文化,不断提高自己。
”6.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
过则勿惮改。
”(1.8)[译文]孔子说:“君子如果不自重,就没有威严,(别人也不会尊重你),即使读书,也不会扎实。
做人重要的是讲求忠诚,守信用。
不结交不如自己的人做朋友。
犯了错误就不要怕改正。
”7.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
”(1.12)[译文]有子说:“人际间礼的应用,以做到和谐为可贵。
……小事大事都依着这个原则去办。
”8.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高考必背 《论语》82则(含译文)
高考必背《论语》82则(附译文)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0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0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否信实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否复习了呢?”0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05、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译文】子贡说:贫穷时不谄媚,富有时也不骄纵,这种表现如何?孔子说:还可以,可是比起能做到贫穷而仍能长保其乐,富有而能崇尚礼仪的人,就还差一点了。
06、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译文】子贡说:“诗经上说处理骨角玉石时,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是否正是老师现在的意思呢?”07、子曰:“不患人之不己之,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 “不要怕别人不知道自己,怕的是自己不知道别人。
”08、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思无邪’( 思想纯正)。
”09、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学成自立,四十岁能不再迷惑,五十岁能领悟天命,六十岁能听到忠言逆言都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却都不会越出规矩。
高考语文古诗文必背_64篇
1.《论语》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高三必背古诗文76首(全)
高三必背古诗文76首(全)高考语文必备古诗文76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XXX问曰:“XXX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鱼我所欲也》(XXX)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XXX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XXX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XXX;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XXX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XXX!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虑,死于XXX(XXX)XXX发于畎亩之中,XXX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XXX吾举于士,XXX举于海,XXX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没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内乱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虑而死于XXX也。
4.XXX论战《左传》十年春,XXX伐我。
论语高考必背
论语高考必背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一》,意味着一个人应该先修养自己的品德,然后建立一个和谐的家庭,再为国家做出贡献,最终实现天下安宁。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二》,强调知识无法与实际行动相比。
纯粹的理论知识远不如善于实践、真正懂得行动之人的价值。
3.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第四》,以“己所不欲”为出发点,强调每个人应该用同样的标准待人处事,让彼此都能够得到尊重和善待。
4. 子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这句话出自《论语·子罕第十三》,强调了君子与小人之间的区别。
君子在实现一定成就时能保持谦逊,而小人在小成功后却骄傲自满。
5.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六》,意味着只有合理利用工具并提高技能,才能做好一件事情,取得良好的效果。
6.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十七》,强调知识、仁慈和勇敢所带来的智慧、安宁和勇气。
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出自《论语·学而第十三》,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同时强调了不断练习与实践的必要性。
8. 不患失之不以己,患不知人也这句话出自《论语·为政第二十》,意味着一个人应该担心自己无法正确判断他人的品德和能力,而不是担心失去某物。
9.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句话出自《论语·公冶长第十二》,强调君子胸怀开阔、心胸豁达;而小人则因短视和私利而苦恼。
10.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这句话出自《论语·颜渊第二十一》,意思是没有规则和原则,事物就无法组织和达成完善的状态。
11.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这句话出自《论语·阳货第二十三》,强调君子通过文化修养与人交流,通过友情与人共同追求仁德。
12. 学而优则仕,乐以事人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二十一》,意味着通过学习、修养和提升,一个人才能够在社会中展示自己的才华,为人民做出积极的贡献。
论语高考考点重点句子
论语高考考点重点句子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和道德观念,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在高考中,论语常常作为考点出现,考察学生对于其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下面列举了十个常见的论语高考考点重点句子:1.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卫灵公》)这句话强调了一个人在治理国家时应以德行为重要准则,好比北极星固定不动,其他星辰都围绕它而转。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解释。
2.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泰伯》)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
君子坦荡荡,心胸开阔;小人长戚戚,心胸狭窄。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3.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子路》)这句话强调了人的诚信的重要性,没有信用的人是不可信任的。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4.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和思考的相互关系,只有学习并思考才能够避免错误和困难。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解释。
5. 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曾子》)这句话强调了仁爱的真实和纯粹,巧言令色的人很少是真正仁爱的。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6. 君子不器。
(《论语·子路》)这句话表达了君子不注重外在的器物,而注重内在的品德和修养。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7.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论语·子路》)这句话强调了君子的宽容和大度,不与人攀比;小人则相反,总是和别人攀比。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解释。
8.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子张》)这句话强调了君子言语谨慎,行动敏捷。
在高考中常常考察学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和运用。
9.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高考语文必背篇《论语》
1.孔子语录《论语》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第十则为对话体。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通假字,音yuè,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6)乐: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
转折。
(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yì):同样、也是。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论语高中必背原文
论语高中必背原文
论语是语文高考中的重要知识点,高考论语必背篇目如下。
1、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2、朝闻道,夕死可矣、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5、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曹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6、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
7、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8、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
9、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论语高考必背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和为贵。
(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
(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是与他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他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高考论语诗经名句必背
高考论语必背83则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巧言令色,鲜矣仁!3..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4. 礼之用,和为贵。
5.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6.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8.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9.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0.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11.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1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16.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
17.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18.关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19.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20.朝闻道,夕死可矣!21.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2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2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4.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25.德不孤,必有邻。
26.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
2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28.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9.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0.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3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3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33.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5.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6.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8.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39.《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4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4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1.《论语》十六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鱼我所欲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2、礼之用,与为贵。
(礼的应用,以与谐为贵。
)3、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就是好学了。
)4、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说:“贫穷而能不谄媚,富有而能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这也算可以了。
但就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裕而又好礼之人。
”)5、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 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7、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8、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
( 知道的就就是知道,不知道就就是不知道,这就就是智慧啊!)9、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 一个人不讲信用,就是根本不可以的。
)《论语》简介10、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 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
)11、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就是好的。
(如果您选择的住处不就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您就是明智的呢?)12、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 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
)13、人之过也,各于其党。
观过,斯知仁矣。
(人们的错误,总就是与她那个集团的人所犯错误性质就是一样的。
所以,考察一个人所犯的错误,就可以知道她没有仁德了。
)14、朝闻道,夕死可矣。
(早晨得知了道,就就是当天晚上死去也心甘。
)15、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有志于(学习与实行圣人的)道理,但又以自己吃穿得不好为耻辱,对这种人,就是不值得与她谈论道的。
)16、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不怕没有官位,就怕自己没有学到赖以站得住脚的东西。
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成为有真才实学值得为人们知道的人。
)18、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君子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9、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贤人,就应该向她学习、瞧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自己有没有与她相类似的错误)。
)20、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再犯错误的人就少了。
)21、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捷。
)22、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就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她相处。
)2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朴,就流于虚伪、浮夸。
只有质朴与文采配合恰当,才就是个君子。
)2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5、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
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26、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27、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至于仁人,就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
)28、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她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她;不到她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她。
教给她一个方面的东西,她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她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她了。
)29、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就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30、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31、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不?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3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33、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自己有才能却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自己知识多却向知识少的人请教,有学问却像没学问一样;知识很充实却好像很空虚;被人侵犯却也不计较。
)3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35、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年轻人就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36、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一国军队,可以夺去它的主帅;但一个男子汉,她的志向就是不能强迫改变的。
)37、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就是最后凋谢的。
)38、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39、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就是。
(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40、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君子以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帮助自己培养仁德。
)4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自身正了,即使不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会去干,自身不正,即使发布命令,老百姓也不会服从。
)42、君子与而不同,小人同而不与。
(君子讲求与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43、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贫穷而能够没有怨恨就是很难做到的,富裕而不骄傲就是容易做到的。
)44、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志士仁人,没有贪生怕死而损害仁的,只有牺牲自己的性命来成全仁的。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做工的人想把活儿做好,必须首先使她的工具锋利。
)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47、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君子求之于自己,小人求之于别人。
)48、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君子不凭一个人说的话来举荐她,也不因为一个人不好而不采纳她的好话。
)49、巧言乱德。
小不忍则乱大谋。
(花言巧语就败坏人的德行,小事情不忍耐,就会败坏大事情。
)50、当仁,不让于师。
(面对着仁德,就就是老师,也不同她谦让。
)51、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一样:有过错时,人人都瞧得见;改正的时候,人人都仰望着、”)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论语·八佾》(尽善尽美)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就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里仁》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
——《论语·卫灵公》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19、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0、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21、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子罕》22、古之学者为己(所谓为己之学),今之学者为人。
——《论语·宪问》23、见义不为,无勇也。
——《论语·为政》24、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25、孝弟(tì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2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为政》(温故知新)27、朝闻道,夕死可矣。
——《论语·里仁》28、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29、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论语·子路》30、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论语·为政》31、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宪问》3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33、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3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3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距。
——《论语·为政》36、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37、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举一反三)3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雍也》39、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论语·季氏》40、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论语·卫灵公》41、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42、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4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4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就是知也。
——《论语·为政》45、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4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4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