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语文”观念下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
小学语文“大阅读”教学的认识及实施策略作者:张生魁来源:《汉字文化(教学卷)》2016年第08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课程设计思路提出:“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
”总目标提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
能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
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和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
”因此,要全面实现新课标规定的课程目标,就必须树立与时代发展相协调的“大阅读”教学观,即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利用教材做好课堂阅读教学,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课外阅读,培养学生的终身阅读意识,实现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大阅读”教学观下的教学理念,应该以语文新课标中对语文性质的定位为标准,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是真正更新阅读教学观念、全面推进阅读教学改革的前提。
“大阅读”教学观下的阅读教学目标,应当包括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大阅读”教学观指导下的教学过程,是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的过程,而不是单纯的教师分析文本的过程。
“大阅读”教学观主张向课外延伸,向生活开放,要引导学生在自然、社会的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要持续地开展课外阅读,在自主的、大量的阅读中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量,提高独立阅读能力。
确立了这样的观念,在以阅读为本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注重阅读教学的整体感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营造“大阅读”的氛围良好的阅读环境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学生会由被动的阅读走向主动的阅读。
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教学中,所以语文课堂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很大,语文教师应该带动全班同学通力合作,为创设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而努力。
如:教师要带动学生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力求语言表达“咬文嚼字”等,让学生在不断进步中获得成就感,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和阅读的兴趣。
大语文观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
大语文观下的小学数学阅读教学【摘要】重视数学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这种现代教育思想的体现,未来科学越来越数学化,要想读懂“自然界这本用数学语言写成的伟大的书”,就必须有良好的数学阅读这一基本功。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从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巧妙引导,掌握阅读方法;及时反馈,促进数学交流;重视阅读,培养数学阅读能力这四个方面出发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持续地发展。
【关键词】数学阅读;阅读方法【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9-0-01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1、创设“兴趣情境”在课堂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激发思维的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从而激活思维,激起学生求知欲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依据教材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置适宜的障碍,去引起学生的求索,对疑难问题进行积极思维。
2、创设“挑战”情境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成功者、胜利者。
创设有挑战性的竞争情境,更能提供大面积学生参与的空间。
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新奇的,具有神秘色彩的情境,能有效地激趣、导疑、质疑、解疑,给学生提供一个能充分展现个性、激励创新的空间。
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阅读学习,收效非常好。
3创设”操作”情境”《新课标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
数学知识本身又是枯燥、抽象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就必须符合儿童自身的特点。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操作情景,让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真切、可信的知识,而且印象特别深刻,学习兴趣也就油然而生。
这样,激发学生获得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去阅读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探求问题的答案,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巧妙引导,掌握阅读方法1、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理解引导学生学会“读”数学课本,教师要有意识地对每一个术语、每个数学符号、每个公式、定义、定理或证明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以及每句话、每个例题的解题思路和步骤,都要理解清楚。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学习、成长和未来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富有意义的任务。
以下是我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这一目标。
1、推荐适合学生年龄和阅读水平的优秀书籍。
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段和心理特点,推荐富有吸引力的书籍,如童话故事、冒险小说、科普读物等。
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推荐书籍。
2、创设丰富多彩的阅读情境。
在课堂上,可以通过故事讲述、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方式,将书中的内容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3、开展阅读活动。
组织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图书漂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交流阅读心得,体验阅读的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习惯:1、制定阅读计划。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阅读能力,制定合理的阅读计划,明确每天或每周的阅读量和阅读时间,养成定期阅读的习惯。
2、学会做读书笔记。
教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记录好词好句、心得体会、疑问等,这有助于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为写作积累素材。
3、培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鼓励学生在阅读时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三、教授有效的阅读方法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教师要向学生传授以下几种常见的阅读方法:1、精读法。
对于经典的文学作品、重要的课文等,要求学生逐字逐句地仔细阅读,理解文章的内容、结构、语言特点等。
2、略读法。
对于一般性的文章或资料,让学生快速浏览,抓住关键信息,了解文章的大意。
3、跳读法。
在阅读时,根据需要跳过一些无关紧要的内容,直接获取有用的信息。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习惯的培养
·中学教学·90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读”、“写”习惯的培养新疆喀什巴楚县第二中学 包倩梅中学语文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算是一门工具型的基础学科。
学生的“读”、“写”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写”习惯,不仅对于学好语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还对学好其他学科起着重要的帮助。
因此,语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和“读”、“写”兴趣。
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读”、“写”习惯和兴趣呢?根据我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经验,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是“读”的培养。
这里是指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的培养。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出了阅读对于理解的重要作用;唐代诗圣杜甫也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指出了阅读对于写作的重要意义。
而这些都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
“读”包括课文阅读和课外阅读。
课文阅读。
每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都要求学生要提前预习。
预习,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能意识到,这里不比赘述。
教师应该在教学时充分发挥“读”的效果,它包括录音范读、学生领读和齐读、以及分角色朗读等形式。
录音范读。
在现行的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中学语文课文朗读”教学磁带上都有,因为是专业朗读,所以发音准确、吐词清楚,也是学生练习普通话的最好资料。
从我利用录音范读的情况来看,学生都听到很认真,效果很好。
教师示读。
有些阅读课文,课后作业中的短文、作业训练中的例文等,在教学磁带上是没有的,就需要教师给学生示读,起一个示范的作用,同时让学生跟着默读。
这样的阅读,效果也很好。
学生领读、齐读。
这在教学中是常用的方式之一,一篇课文,教师先分成几个部分,或抽学生领读,训练学生的领读能力;或让全班同学齐读,培养学生整体配合朗读的能力。
读完以后,教师对学生朗读中语气的停顿、读音的准确、声音的整齐和洪亮等方面进行简单的评价,让学生觉得怎样的朗读才是更好的,以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初中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
浅谈初中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要素的融汇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授人以渔,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不段积累、增加的过程,要让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所获,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做语文学习的有心人,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是如下做的:一、熟读成诵,培养做笔记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记诵是有效的积累方法。
如朱自清的《春》,优美如诗的语言把春天的新、美、力写得活灵活现;再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作者对济南的山山水水一往情深,冬天的济南一切都是美的,一切都是可爱的,美好的画面,深情的笔触,让人不能不想去放声的朗读,深情的去朗读,更不能不去背诵。
自然,通过记诵大量古今中外名篇美文,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授课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的串联,比如在学习《钱塘湖春行》时,我让学生先把写春天的诗句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到了“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那么写春的诗句还有哪些呢?”我紧接着问。
此时,同学们纷纷举手,个个都想一显伸手。
同学甲: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迟日江水丽,春风花草香。
同学乙:有时三点两点雨,到处十枝五枝花;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同学丙: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整个课堂成了众言堂,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了,大家积极参与,热情高涨,同时对旧知也进行了一个系统的复习。
另外,平时的作业摘抄我也要让学生进行有意识的分类,如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古代哲理名句,最常用的精彩语句之优秀题记,百部世界名著中最经典的一句话,分类的目的是便于学生更好的去积累,去记诵。
在不断的摘抄过程中你会慢慢品味出中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渐渐喜欢上写作,深深爱上语文这个学科。
“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语文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单位:星子县三小姓名:殷绍兵邮编:332800 邮箱:1171325363@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我们语文教师要尽可能拓宽学生阅读的范围,适当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语言积累,提高写作能力,更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语文教师要有语文阅读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无声的最好老师。
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1、利用读本,调动学生的情感.人人都爱听故事,尤其是好奇心极强的小学生。
,他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坐姿端正,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特别是一些经典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读物资源优势,尝试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木偶奇遇记》、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
从精彩内容上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阅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在播放《西游记》、《水浒传》等电视剧的同时,可推荐原著进行阅读;在教学课文的相关生字时,可推荐学生去查阅《字谜》一书;在组织学生旅游之前,鼓励他们查找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生活是一本最大的书籍,充分利用学习生活的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学习的良好习惯及培养方法《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新课程教学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教育学生在学校期间如何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
一、语文学习应着力培养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对即将学习的课程进行预习: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思考内容重点,发现学习难点,做好听讲的准备。
预习可以有学期预习、周预习、日预习。
2.质疑发问的习惯。
向老师质疑、发问。
没有弄懂问题时,不要得过且过、羞于开口,要善于发问、大胆地问。
如果学生平时有不敢问、不善问的缺点,就鼓励他去问,一旦有些问题是通过问询教师、同学得来的答案,我们要给予鼓励。
3.勤于动笔的习惯。
平时读自己的课外书时,让学生拿一支笔,摆开一个本子,让学生边读边动笔。
4.细心观察的习惯。
观察习惯的培养,首先生活中处处留心,“处处留心皆学问”。
遇到新奇的事物,比如去动物园看动物、出去旅游看风景等,大人在学生欢呼兴奋、情绪盎然的时候,恰到好处提醒、引导他,仔细地观察细部、审视细节,不要只笼统地看大概。
引导学生与相邻的或者相似的事物进行对比,比如看到鸭,就让他同鹅进行对比。
吃杏时,让学生说说杏与桃子有何异同。
其次,课堂中的学习中同样需要细心观察。
观察可以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
5.勤查工具书的习惯。
学生在读课外书时,遇到不懂的字词,能自觉地查一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让学生经常带好《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
给学生做榜样,遇到生字、生词,请教不会说话的老师,还可以跟学生进行查字典、词典比赛。
设法调动学生对工具书的兴趣。
比如,讨论一些让学生特别感兴趣的问题,得不出答案时,不必去请教老师,到相关的工具书里查找出来,学生就会对工具书的巨大威力感兴趣。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小学生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连江二实小缪晓芬《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因此教师要拓宽阅读的范围,不光是学习哪篇课文就阅读与之相关的一些书籍,还要给学生推荐一些适合阅读的书籍。
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但能提高阅读能力,而且能丰富积累自己的语言,提高写作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陶冶情操。
”做为一名语文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而习惯的养成并非朝夕所获,而是长期培养,有效引导的结果。
一、激发情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情”是一切“行”的源动力,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应诱发其内因,从调动学生的情感入手:1、利用读物本身调动学生的情感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
特别是一些经典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
因此,可利用读物本身优势,坚持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产生阅读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可逐步放手,向学生推荐一些书籍,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成语故事》、《百科全书》《木偶奇遇记》、等,或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目,读他们感兴趣的书,了解最想知道的事。
从内容上吸引学生,鼓励学生进行阅读。
其次,教师还要善于抓住时机,组织学生拓展乐读,进行“相似激活”调动起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如学习赞美祖国美丽山河的课文时,可向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的文章《长城》、《秦始皇兵马俑》等;在播放《西游记》、《水浒传》等电视剧的同时,可推荐原著进行阅读;在教学课文的相关生字时,可推荐学生去查阅《字谜》一书;在组织学生旅游之前,鼓励他们查找有关名胜古迹的资料……充分利用生活的大背景,创设良好的阅读习惯,调动起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
2、利用教师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小学生爱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摘要:近年来,我国教育部门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强调学生在阅读中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能够促进他们多方面综合涵养的优化。
学生在语文教学当中,要主动培养自己的阅读习惯,这样能够使自己的认知也更加成熟,丰富自己的三观,进而提升自身的语文成绩。
如果阅读习惯不好,语文成绩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随着教育的深化改革,教育工作者们越发重视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基于此,本文简要分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意义,并分别从阅读习惯的培养、思考习惯的培养、预习与复习习惯的培养等方面,提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方法。
关键词:阅读习惯:初中;语文教学:重要性前言:当前,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许多的语文老师都是受传统的教育影响,学生大多都是受到应试教育的考试命题限制,学生的理解阅读训练越来越少,教师对于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也都是走马观花模式。
教师自己对于阅读文章的理解也都是一知半解模式,现在更是由于教材书的发布,教师直接浏览一遍阅读内容,然后按照教材书上的参考答案进行讲解,没有一个查找,分析,探索的过程。
这样的教学方法就导致了学生的阅读都是死记硬背答案,不是在进行阅读习惯的养成,而是不断的记住标准答案的过程。
这样持续下去,学生的一些基本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就会被影响,他们又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据此,本文就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进行以下探讨。
1.现阶段我国初中生阅读的现状现在初中生的阅读大多都是为了应付形式进行的,教师也不过多的进行干涉管理。
尤其是在当下应试教育的模式下,教师只注重有关书面考试的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不过多管理。
最多就是教师积累一些自己的好词好句,在课堂上讲述给学生,然后让学生进行抄写背诵,这也都是为了写作文使用。
这样不仅限制了初中生的思想空间和阅读能力,还会给初中生的阅读习惯带来不好的影响。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
青 者很好地融合起来. 把具体的知识掌握提高到能 上 下 段 来 理 解 。 其 中 的 “ 下 字 ” 上 可解 决 字 音 、 义 、 形 , 括 字 字 包
蓑
系
一、 在教学方面: 夯实基础、 狠抓落实、 广泛联
语 文学 科 要 求 学 生① 会 读 ( 高 考 字 音 、 与 字 形 、 语联系 )② 会写 ( 词 , 与高考默写 、 文 、 作 语言
具 体 可 操作 的方 法 相 信 每 位 教 师 都 会 按 各 自特 点 去 实 施 .
重 视 计 划 的 目 的性 、 明确 性 、 合 检 测 性 , 馈 的及 时 性 、 力 适 反 能 提 高 的可 把 握 性 等
语 文 教 学 中 , 音 、 、 , 语 . 结 归 纳 的 办 法 , 词 欣 字 形 义 词 总 诗 赏. 现代 文 的提 炼 , 言 阅 读 中 具 体 的 实 词 虚 词 等 . 有 知 识 都 文 所
课 本 是 很 好 的 学 习 的 例 子 . 体 的 单 元 章 节 都 有 具 内容 的 侧 重 方 面 . 与高 考 联 系 . 狠 抓落 实 。 师要 仔 细 研 究 教 要 教
材 . 到 对 内 容 了然 于胸 . 首 先 落 实 到 自己脑 中 每一 个 学 生 做 即 都 有 不 同 特 点 和 掌 握 知 识 的 情 况 . 师 也 要 经 过 分 析 这 样 以 教 上 两 方 面 的 落 实 结 合 起 来 . 适 合 学 生 的方 式 . 授 他 们 必 须 用 传 掌 握 的知 识 , 就轻 而 易举 地 有 了可 操 作 性 。 操 作 的 过 程 中 。 在 要
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
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初看题目可能有点老调重谈,但是在如今的社会,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的能力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多实践多总结。
如何提高大语文环境下的语文阅读水平,也是我们高中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学习模块,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有很多自成一体的书籍,比如《现代散文阅读》《唐宋八大家散文》《唐诗宋词》《史记》等,可见语文阅读的重要性。
不仅这样,高考语文试卷二卷文字题的增加不正好也反映了现代文明更加注重文本的阅读吗?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含蓄蕴藉,非你我一言两语就能表达清楚,比如曹雪芹的《红楼梦》就衍变出很多的红学研究,正所谓“见仁见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针对现在语文教学中更多注重解题技巧的教学方式,个人有些不同的看法,希望能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明确阅读的内容现在这个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言论自由,网络自由,交往自由,所以形形色色的阅读内容被搬到了我们的面前,我们必须擦亮自己的眼睛,学会正确辨析判断,寻找到积极乐观、思想进步、引人深思的阅读内容。
从阅读的文体上而言,有诗歌、文言文、散文、小说、实用类文本、论述类文本。
从内容上而言,都是对自然与环境、社会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人生的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
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常会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比如,古代诗词默写没有题目也没有作者;作文一篇到头都写完了却还没有拟好题目,更甚者已经忘了创作题目。
在学生的观念里题目代表的仅仅是一个形式,占据着那么一个位置,却殊不知题目往往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一篇文章的精华所在,一篇文章的浓缩本。
比如,李商隐的诗歌《夜雨寄北》传达给我们时间、意象、诗歌类别、环境这样几个讯息;安福学的散文《羊皮筏子划过的岁月》传达给我们写作的对象“划过的岁月”,暗示一种传统文化、以小见大这样一些讯息。
“窥一斑而知全豹”,题目在语文阅读中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较于题目而言,阅读内容的文本本身是更加不可忽视的,但是在学生的实际操作中,更多的是看中解题技巧,还没有仔细阅读文本内容就人手一本笔记本,查阅相关的文本解题技巧,不从文本本身内容入手,这就应了一个成语“舍本逐末”。
兴趣为导,自主先行——论学生语文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了学生 作 为主 体 的地 位 。即使 很 多 的教 师 在 课外 的 阅读 量 布置 并下 达 到小 学 生 的任 务 了具 体 的任 务 量 , 然 而对 待 “ 大语文” 这 教 育观 时他 们 还 只是将 任 务 的完 成指 标 处 于 一种 硬性 的规定 上 ,没 能从 小 学 生 的 兴 趣 爱 好 出发 进 而 对 其 进 行 针 对 性 的培 养 ,这 就 导致 了较 多 的小 学 生 因为 迫 于老 师 与父 母 的 双 重 压 力 从 而 就 选 择 了去 读 书 ,有 些 学生 不是 真 正 的心 不 甘情 这 也就 使 得 部分 学 生心 理 滋生 了对 阅 读 的厌读 情 绪 ,所 以学校 教 师布 置下 的任 务不 仅 是质 还 是量 的要 求都 没有 达到预 期 的 目标 。 ( 二) 阅 读 的 内容 出现 偏 差 , 指 导 方 法 较 少 甚 至缺 失 。首先 一 些教 师 因 为历 经 硬 性 的 阅读 任 务 得 到 的 效 果 不好 的情 况 , 就 开始 寻 求可 另 一种 极端 ,把课 外 的 阅读 全 权都 直 接 给 了家长 和学 生 本人 , 任 其 自由 。 部分 家 长 可能 因为 知识 的积 累较 为有 限或 者 是工 作 较忙 碌 的原 因 ,给学 生 阅 读 的指 导 就理 所 当然 的少 了 ,所 以很 多的 家长 就 根 据 书店 所推 荐 的相 关 书籍 ,所 以挑选 到 的 内容 就 会超 出了学 生 的个 性需 求 以及 自 身 的能力 水平 ,这样 子 就会 使 学生 对课 外 的 阅读产 生恐 惧 感 。就类 似 小 学一 到 二年 级 学 生 他 们 的形 象 思 维 能力 相 对 比较 发 达 ,所 以就偏 爱 一些 图 文并 茂 类 型 的动 漫 书籍 , 然 而很 多 家长 对 这点 关 注较 少 , 就 贸
浅谈“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浅谈“大阅读”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作者:刘锟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6年第02期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2-0109-01“大阅读”主张持续推进中小学生阅读,倡导中小学生养成终生阅读习惯为己任,即“大量阅读”、“生活中阅读”、“自主阅读”,旨在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量汲取中外优秀文化营养,形成阅读习惯、能力与品质,打下人生底色,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核心动能。
1 精心规划,确立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任何一项工作,如果没有精心的规划与设计,那么在推进过程中就会出现进程慢、阻力大等一些诸如此类的现象,从而最终导致效果不够显明。
因此,在研究课题确定后,我们在广泛征求实验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就实验内容和推进策略进行了充分而细致的讨论,形成了一套既科学又实用的整体联动的实施战略。
1.1落实责任,为推进“大阅读”开设“绿色通道”为确保读书活动有效、规范、深入、有序地开展,我校根据活动方案,层层落实任务,形成了“一体双轨制”的管理模式:“一体”是以实验主持人为组长的校级领导班子领导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工作,通过行政的力量保证课题研究能顺利进行。
“双轨并行”是指以教导处和少先大队为两条主线,主要负责课题研究的策划、设计和指导,如一年一度读书节的安排,教师读书会的组织等。
两条主线分别是:以教导处——图书室管理员——班级图书管理员——全体学生的图书管理主线;以少先大队——关工委——中队辅导员——全体队员的开展活动主线。
由语文学科骨干教师组成的课题研究核心成员,这部分老师来自教学一线,具体负责实验的实施等研究。
整个管理网络既上下贯通又各有侧重,真正做到了举全校之力强势推进课题研究工作。
1.2制定方案,为推进“大阅读”拟定“理想蓝图”“大阅读”与课内课内语文教学关系等研究课题工作的推进,首先要有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要有一个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否则就会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状态,一切努力将付之东流。
浅析“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浅析“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摘要】“大语文”教育观的提出由来已久,基于此的语文教学改革层出不穷。
但社会的发展带给教育无尽的难题隐患,教学也应该随即而动。
本文试从语文课程利用开发、课外阅读积累、作业丰富优化、多学科融合几个方面,探析“大语文”教育观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的途径。
【关键词】“大语文”教育观语文教学优化课堂“大语文”教育观认为“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便揭示出语文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
“联系生活”是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指导思想,它要求我们摒弃拘泥于语文课堂、语文课本,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而要把课内外、校内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开发并利用无限的教学资源,突破教材的有限性,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以下是本人对基于“大语文”教育观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尝试运用的几种方法的粗略认识。
1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拓展学习空间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科书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养成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的一种“凭借”。
他说:“知识不能凭空得到,习惯不能凭空养成,必须有所凭借。
那凭借就是国文教本。
”因此借助教材的学习提升能力素养是学习的必要途径。
而大语文教育观下的语文教学更要重视创设语文学习的环境,拓宽学习渠道,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
首先,立足教材,适度拓展。
“联系生活”是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人教版”每册教材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如“搜集春联,书写春联”、“选编自己的作文”等。
这些活动设计也不再着眼于语文基础的某一个训练点,而是让教师利用教材提供的思路,结合训练内容,指导学生观察自然,了解社会,运用学习的语文知识表达自己所看、所想、所感。
在指导学生进行这项活动时,我注意激发兴趣,激励信心;关注个体差异,个别辅导;展出和评议相结合。
由于指导充分,所以效果出人意料。
学生们给自己的作文选设计了漂亮的封面,起了响亮的名字,如“一路风景”、“月亮船”、“艺海拾贝”等。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
阔的知识背景上 ,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把 写作材料积累得广博些 。3 . 鼓 励学生拥抱大 自然,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 鉴于此 , 我们 要学习前人 的思想语言 , 我们要学习也要引导学生读好 “ 自然社会 ” 这本 书,用心体验生活,积累情感 , 读书属于 自己的真实感受 ,不然一番轰轰烈烈之后 ,学生 的作文仍摆脱不 了材 料堆砌的困境。 三、藏培学生的闷读 方法,使学生龛读书 著名教育 家叶圣陶 曾说过: “ 为养成阅读 的习惯,非多读 不可;同时 为 充实 自己的生活,也非多读不可。 ”也就是说,反复历练是培养学生 阅读 习惯 的 良方。 ( 一)有声诵读 。有声 朗读可 以培养学生 的语感。教育家 一致认为大声 朗读 有助于强化 语感,培养语感 语感能力是听说读写能力的核心,语感能力 的提 高是 听说读写能力提高的关键 , 因而语感能力在语文素质中是至关重要的。 要提 高中学生的阅读能力,诵读是阅读的基础。中学生阅读文章时,要扫清阅 读 障碍 。借 助工 具书,解决生字生词,读准 生字,理解其意思,在此基础上才 能诵读 。诵读 能充分 发挥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中学生主动学,并提高学习 效率 ,在不 知不觉 中感悟 到作 品的真 谛,不 经意之间对语 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 语音 、错落有致的节奏拥有深切的体验。 ( 二 )默读回味 。默读 就是不 出声 的读,是把书面语 言转化为 内在 的 口 头语言 默读是普遍 的阅读方式 ,默读前提 出要求 或思考题 ;默读中要学生就 重要的词 、旬、段落划下标记 ;默读后要学生 复述课 文并回答 思考题。默读有 助于提高思想 ,扩大知识领域 ,培养语文能力 。在默读 中要求 学生学会 回味, 运用回味 的方式 ,既有助于加深对文章 思想 内容 的理解 ,又 能进 行艺术 品味, 提高文化素养。在阅读 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 围,让 学生不知 不觉地、逐渐 地 进入到课文的意境 中来 。教师需要诱导学生用心默读文章 ,由表及 里,由浅入 深去品味,重点是对词、句的品味 。开启中学生情感 的闸门,让在文章蕴涵 的 感情潮水在诵读中奔 涌出来。 古人云 : “ 书 读百遍,其义 自见。”在中学教 学中,我们 教师要在培养 学生爱读书、会读书方面下足工夫,努力提高学生 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 良好 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学不应只是 “ 教师讲、学生听 ”的模式 ,我们一定要营造 个 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一个学生可以 自由发挥主动性 的课堂 ,为培养学 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做好基本工作 。这样才能有效实施我们 的 素质教育 。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教育界一直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因为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呢?本文将从提供优质书籍、创设良好阅读环境和引导有效阅读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一、提供优质书籍提供优质书籍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习惯的重要基础。
学校和家长应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图书资源。
学校图书馆应定期更新图书,确保学生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的书籍。
此外,家长也要关注孩子的阅读需求,提供各类优秀文学作品,并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购买相应类别的书籍。
二、创设良好阅读环境良好的阅读环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阅读习惯。
学校和家庭应共同努力,创建良好的阅读氛围。
学校可以组织各类阅读活动,如朗读比赛、诗歌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学校和家庭都要提供安静、舒适的阅读场所,为学生创造一个专心读书的空间。
三、引导有效阅读除了提供书籍和良好阅读环境外,引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同样重要。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阅读引导方法:1.制定阅读计划:学生可以制定每天的阅读计划,确定阅读时间和阅读目标。
这有助于学生养成坚持读书的习惯,提高阅读效率。
2.阅读交流:鼓励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阅读分享等活动。
通过分享阅读心得和观点,学生可以相互借鉴,拓展思维,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提问导读:老师和家长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内容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这不仅有助于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多元化阅读材料:除了课内教材,学生还应接触到各类非虚构、虚构文本。
这样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5.榜样示范:学校可以邀请作家、学者等阅读榜样给学生进行讲座或交流活动,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向往,提供学习的榜样。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然而,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习惯需要长期的坚持和重视。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浅谈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内容摘要】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可以开阔视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文化素养。
在中小学阶段,读书是获取精神和智力成长的主要营养源,这个阶段如果注重阅读,将为孩子的一生打下好基底。
温儒敏教授曾言“语文课最基本的内容目标,是培养读书的兴趣和习惯。
”那么,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呢?本文从营造阅读氛围,增加读书情趣;巧妙推荐适宜读物,激发阅读兴趣;授之以渔,教给读书方法;开展多样化的读书活动,展示读书成果四方面展开讨论。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能力是人持续发展的重要工具性能力之一,而小学阶段的阅读是孩子成为成功阅读者的基础和终身学习者的开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
”现行的统编教材十分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养成,《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的新课程理念。
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对此谈谈初浅的看法。
一、营造阅读氛围,增加读书情趣热爱读书需要一种氛围,在学校,读书的氛围要靠我们老师去营造,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读书热情,就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的阅读氛围,让学生以书为友,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班级是学生在学校生活的一个大家庭,营造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学生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首先要营造学习场所的文化氛围。
教师可以和孩子们一起精心布置教室,室内可挂贴有关读书的名言条幅。
如:“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等等。
还可以组织班委定期出版关于读书的墙报或黑板报,在班级文化环境中布置以读书为主题的“书香园地”,张贴“好书推荐”“名人名言”“读书心得”等。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阅读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语文水平有着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认知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呢?
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文学作品或者启蒙读物,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通过讲述作品的背景故事、人物形象以及情节发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其次,学校图书馆应该成为学生阅读的天堂。
学校应该加大对图书馆的建设和文学作品的采购力度,丰富图书馆的藏书种类。
同时,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借阅书籍,并且设置一些阅读活动,比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等,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此外,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且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笔记,让学生在阅读中养成记录、总结的习惯。
同时,学校也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而帮助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
最后,家长的参与也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重要因素。
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在家中摆放一些精美的书架,定期给孩子购买适合年龄的好书。
家长还可以陪伴孩子一起阅读,让阅读成为家庭生活的一部分,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导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素质。
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质
进行“大语文教育”,全面提高语文素质邓绍志进行‚大语文‛教育,就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机会,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文活动和语文环境为双翼的新的语文教学体系,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完善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就不择浅陋,谈谈本人对‚大语文教育‛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在语文教育实践中进行‚大语文教育‛的一些不成熟的做法。
一、进行‚大语文教育‛的必要性(一)进行‚大语文教育‛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目前,我国教育界正在轰轰烈烈地推行素质教育。
语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语文教师,实施语文素质教育责无旁贷。
但如何进行语文素质教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我认为,进行‚大语文教育‛是真正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语文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未来生活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质为根本目的,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形成学生的健康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学科教育活动。
但目前的语文教育离真正的素质教育还有很大的距离。
如语文教学多年以来的‚费、慢、差‛,普遍不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应试教育满天飞……再加上学生学习任务重,没有太多的机会去接触现实生活,直接获取各方面的知识,实践更少,因此,必须进行‚大语文教育‛,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扩大他们获取知识的领域,为他们观察和思考提供条件,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二)进行‚大语文教育‛是达到‚语文生活化‛和‚生活语文化‛境界的理想模式。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来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
要使学生真正扎扎实实地掌握并得心应手地运用语文这一人生的工具,就必须打破语文与生活之间的‚厚障壁‛,让语文教学与学生心灵相沟通,让语文课堂与社会天地相接壤,使语文教学突破‚应试语文‛的束缚而成为‚生活语文‛、‚大语文‛。
正如于漪老师所言:‚变语文自我封闭性为开放性,开发语文教育空间,面向生活,面向社会,面向活泼的中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作者:王宗娟来源:《硅谷》2009年第05期[摘要]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营造读书氛围,开辟活动天地,指导阅读方法,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提升阅读水平,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关键词]阅读教学营造氛围指导方法提升水平丰富语言积累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09)0310157-01《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既提出了要扩大阅读面的要求,又具体规定了课外阅读量。
这些都表明,在“大语文”教育观念下阅读教学要立足于课文,但不能禁锢于课本,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树立“拓展”性阅读教学观,要以课本为中心,向课外辐射,从而达到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这样才能迅速有效地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学生的人文底蕴加厚加宽。
如何使孩子们会阅读爱阅读呢?努力做到在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识字能力、阅读能力,实践性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特点;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在认真读书和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中解决问题,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特别强调问题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从本质上讲,问题是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
问题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并贯穿于学习的始终,学生通过问题来学习;同时学习过程也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
这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习不仅仅是主动的语文学习,更是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就不可能激发学生求知的冲动性和思维的活跃性,更不可能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和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以及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的创新实践。
我们课题组经过实验,做了以下尝试,已初见成效。
一、营造读书氛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的向导。
”可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至关重要。
首先,通过引导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名句,营造读书氛围,学生收集名言名句,组织他们交流,并选择有代表性的名言请字写得好的学生写出来,张贴在教室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大语文”观念下的阅读习惯
摘要:大语文,一个念起来气势磅礴,恢弘大气的词,近些年来一直贯穿于语文教育和学习中。
如果说我们学习的语文是“大语文”,那么我们的阅读就是“大语文阅读”。
在教育和学习中提倡“大语文”,就是告诉我们,一是要重视语文的学习,二是要重视语文的作用,在生活中用心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应该是确认了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要让学生认识到的是,当他们养成“大语文观”的阅读习惯后,语言文字就是他们手上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再是问题。
关键词:“大语文”观阅读培养习惯
阅读是吸收,是输入,写作则是倾吐,是输出。
我一直跟学生说,语文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广泛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这不能仅仅成为一项用数据衡量的标准,而是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兴趣,从而让学习的过程变得主动。
一﹑生活处处有语文
提倡了这么多年气势恢弘磅礴的“大语文”,究竟“大语文”的观念是什么呢?
其实非常简单,所谓的“大”指的就是范围大。
大到什么程度了呢?大到了在我们的集体社会中,在我们的个人生活中处处都有体现。
大到学术报告﹑大会发言稿,小到请假条﹑短信息﹑各种安全警示标语﹑甚至一个商品名称。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字之差可以闹出笑话,也可以酿成大祸。
这个“大”还表明了语文的地位高。
何出此言?很简单,试想一个读不懂题目要求的学生,如何能把题解出来?理科的思维也需要用文字的表达。
数学应用题不也是常玩文字游戏么?
在教育和学习中提倡“大语文”,就是告诉我们,一是要重视语文的学习,二是要重视语文的作用,在生活中用心学习,在学习中感悟生活。
因为语文真的是无处不在,哪里有社会﹑生活,哪里就有语文及其应用。
而且我们不难发现这种趋势将随着社会的信息化﹑人文化而日益突出。
因此“大语文”教育观的核心应该是确认了语文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二﹑阅读时刻在发生
(一)名著阅读。
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
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缩影,是这个时代的心声,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社会风俗画和人文风景线,是这个时代的精神和情感的结晶。
文学作品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累积,一种知识的累积,一种智慧的累积,一种感情的累积。
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也能丰富人的感情。
如,阅读《荷马史诗》,就会拥有荷马的部分思想,通过阅读,人们至少可以拥有如但丁,莎士比亚和许多伟大的思想火花和人生经历。
因为一部伟大的书籍就是一份厚礼,能够带我们经历我们不可能经历的人生,游历不可能游历的世界。
一个文明人就是拥有多样人生和多种世界的人。
如果对文学一无所知,而想成为有文化修养的现代文明人,那是不可想象的,有人说,一个从不阅读文学作品的人,纵然他有“硕士”“博士”或者更高的学位,他也只能是一个“高智慧”的野蛮人。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
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这已经成为共识。
然而,名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成为经典来供我们学习,就需要我们花时间来慢慢品味。
鉴于中学生自主支配的时间非常有限并且认知与分析能力有限,因此在选择书目上就需要老师给予合理的引导和推荐。
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在学生熟悉的基础上趁热打铁,例如,初一学了《绿色的蝈蝈》后,可以向学生推荐《昆虫记》,教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可以推荐《朝花夕拾》,学了《出师表》,推荐《三国演义》等等。
给学生可以简单说说推荐的理由,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能让学生节省时间,可以教会学生现阶段哪些适合精读,哪些适合略读。
(二)个性阅读。
在“大语文”的观念下,是提倡扩大课外阅读量的。
但是,现在的课内外衔接,要么放任自流、不作启蒙,要么横加干涉、强行填充,这着实是对学生个性的伤害。
随着改革的深入,现在语文考试的题目和答案都已越来越趋于开放性,所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有问题才能有进步。
课堂上,老师应该是由多说向多听转变。
问题是产生探究动力的源泉。
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会兴趣盎然,在质疑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前进,有所创新。
没有提问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
当然,我们应当承认人是有差异的,有的学生能够独自提出问题,而有的就存在一定的难度。
当学生读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时,印象往往是非常深刻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一个普通初中生的阅历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有些类型的文章是他们不曾接触过的,就更不要谈兴趣了。
初中时期的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往往是比较脆弱的,他们内心非常敏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希望得到关注,得到认可。
也许他们是用优异的成绩来找到自信,也许是用叛逆的作风来得到关注,无论如何,引导他们尽可能的与书为友,可以写一些读后感,写作是阅读的附庸,也是内心的释放。
“大语文”被越来越广泛的接受了,但是真正好习惯的“成活率”有多高,我们
心里都有数。
学生们更多的还是埋头在“小语文”里挣扎,分数还决定着他们的命运。
抛开大小,阅读,是逃不掉的,实际的应用很重要,卷面的分值也是重头。
要让学生认识到的是,当他们养成“大语文观”的阅读习惯后,语言文字就是他们手上解决问题的工具,而不再是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