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一五”学科建设与发展规划纲要

二〇〇六年三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学科建设的现状 (2)

一、学科整合、重组成效明显 (2)

二、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2)

三、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3)

四、学科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3)

五、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并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4)

六、存在的问题 (5)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及主要任务 (6)

一、指导思想 (6)

二、发展目标 (8)

三、主要任务 (9)

第三章主要举措 (10)

一、调整学科结构 (11)

二、建设学科基地 (11)

三、加强学位点建设与申报 (12)

四、加强原创性科学研究 (12)

五、加强学科学术队伍建设 (12)

六、积极探索学科群建设模式 (13)

七、建立和健全学科管理制度 (13)

八、加强对学科建设工作的研究 (13)

第四章保障措施 (14)

一、组织保障 (14)

二、经费保障 (14)

三、制度保障 (15)

前言

学科建设是一个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的主要体现。一所大学能否培养一流质量的人才,产生原创性和标志性的科研成果并有效服务于社会,学科建设是最为关键的一环。学科建设在大学的各项工作中处于龙头地位,学校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及专业机构设置等都应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进行规划与安排。

“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又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世界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创新型国家和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为学科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基础雄厚的高校出现从教学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过渡的趋势,个别高校甚至步入教学、研究与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快速发展通道。高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学科水平与实力的竞争。

云南大学是一所具有八十余年办学历史的综合性大学。长期的学科积累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十一五”期间,如何抓住机遇,推进学科建设,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任务。为确保学校学科建设在“九五”、“十五”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第一章学科建设的现状

经过“九五”、“十五”学科的建设和不断积累,云南大学以“211工程”、省部共建和新校区建设为契机,以重点学科建设为核心,整合了原有的学科资源,在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取得长足的进步。学校整体实力上了一个新台阶,为把云南大学建设成为国内先进水平的地方综合性高水平大学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学科整合、重组成效明显

经过充分论证,学校对原有的学科和院系设置进行了合并、重组。按照学科发展的趋势和内在要求,学校把原有的24个教学科研单位整合为15个学院、7个研究院和3个公共教学部,奠定了文、理传统基础优势学科为主体,管理学、经济学、法学、艺术学和工学为两翼的学科发展格局。以学科发展为导向的机构调整,为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成长搭建了更加广阔的平台,为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创新人才创造了条件。

二、重点学科和学科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不断建设,目前学校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7个云南省级重点学科,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一批科研亮点。现已建成1个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4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历史学、生物学、数理、生命科学与技

术),1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2个省级高新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工程);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云南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开放实验室(教育部自然资源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工业微生物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这些重点学科和研究中心、基地、实验室的建成,为学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搭建了较高的平台,为“十一五”学校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学位点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学位授权的发展是学科建设长期积累的结果,直接反映一个学校学科建设的水平。目前,我校拥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23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5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含9个自主设置博士学位授权),15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含9个自主设置硕士学位授权),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1个企业工作站,拥有法律硕士、工商管理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工程硕士等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校现有的学位授权覆盖了12个学科门类中的文学、历史、哲学、理学、工学、经济、管理、法学

和教育学等9大学科门类,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学位授权体系。

四、学科队伍建设初见成效

“十五”期间,学校继续推进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改革,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工作力度。同时,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建设计划”及“教师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计划”等,师资队伍结构和整体素质较“九五”有显著改善。结构上,教学科研人员由965人增加到1381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比例由42.2%提高到62.3%,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由7.5%提高到19.8%;整体素质上,学术队伍在国内和省内的影响力明显增强。在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人员中,有14人分别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和“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等优秀人才培养支持计划,34人获得云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26人入选云南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和“技术创新人才”培养计划,1个团队成为云南省首批4个创新团队之一。

五、科研条件明显改善并取得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

“九五”、“十五”期间,学校建成各类实验室79个,实验室用房面积达59182.78平方米;建成总面积达5.7万平方米的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