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1. 防止褥疮
每2小时翻身一次并按摩受压出皮肤,持床单
○ 位平整、清洁、干燥。
2. 防止便秘
指导病人多吃水果、蔬菜及富含粗纤维的食物
● 顺时针按摩腹部以促进肠蠕动。
3. 预防坠机性肺炎,年长者长期卧床容易发生坠机性肺炎,为患者翻身时给予叩背 并指导患者做深呼吸、有效咳嗽。痰液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
Thank You!
二.冬季应注意患肢保暖,可用棉被覆盖防止受凉。 三.为病人做好生活护理及心理护理。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有发生血液循环障碍的可能
0
1 随时观察指端血液循环。观察肢端皮肤颜色、温
有牵引不正确的可能 0
度、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情况、 指(趾)活动情况及病人的叙述,及时查明原因
1.牵引时患肢放置应符合要求,如股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骨科 ***
目录
01
一般护理
02
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03
预防并发症
一般护理
一.对牵引病人应交接班,每班应严密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及肢体 活动情况,维持牵引于正常状态。病人活动不便,生活不能完 全自理,因此应主动帮助病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病情 许可,可教会病人在床上借助拉手,利用便盆大小便等。
2
骨颈骨折、粗隆间骨折时患肢应保持外
展中立位,防止患肢外旋。
。 并及时处理
2.股骨上段骨折行骨牵引时,患肢应尽 量外展,病人保持半卧位,以利于骨折 对位。胫骨中下段骨折跟骨牵引时,可 将牵引绳系在牵引弓的外角,使踝关节 轻度内翻,以利于骨折复位。 3.牵引的重量应根据病情需调节,当病 人叙述患处疼痛时,应认真分析原因。
4.告知病人及其家属,不能擅自改变 体位,不能自己增减重量。
股骨颈骨折术后护理常规PPT
使用气垫床
使用气垫床可以减轻患者身体的压迫,预防褥疮发生。
04
功能锻炼与康复指导
早期功能锻炼
总结词
预防血栓形成,促进关节活动
总结词
减轻疼痛,促进伤口愈合
详细描述
在术后早期,患者应进行轻度关节活动以预防血 栓形成。这包括足趾的屈伸、踝关节的背伸和跖 屈等。这些活动有助于改善血液循环,预防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监测呼吸
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和深 度,确保呼吸通畅,如有 异常及时处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
鼓励患者深呼吸和咳嗽,有助于排出 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吸氧
如有需要,给予患者吸氧,以改善缺 氧状况。
定期为患者翻身拍背
通过翻身拍背的方式帮助患者排痰, 预防肺部感染。
维持体液平衡
记录出入量
03
预防并发症护理
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术后早期进行下肢被动活动,如踝关节的屈伸、旋转等,以促进 下肢血液循环。
定期检查
术后定期进行下肢血管超声检查,以便及时发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 成。
药物治疗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等,以降低下肢深静 脉血栓形成的风险。
预防肺部感染
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包括尿液、汗液等,以便 及时发现并处理体液失衡 问题。
监测电解质平衡
定期监测患者的电解质水 平,如血钾、血钠等,确 保电解质平衡。
补充营养和水分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水 分损失情况,给予适当的 营养补充和水分摄入。
02
疼痛护理
疼痛评估
疼痛评估量表
使用标准的疼痛评估量表对患者 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包括视觉 模拟评分(VAS)和数字评分量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定义】原指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绝大多数因骨折线均在关节囊内,故又称为股骨颈囊内骨折。
【护理评估】1、评估骨折的类型及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2、局部表现:疼痛、畸形、被动体位。
3、牵引位置是否为有效牵引。
4、患肢肌肉有无萎缩。
5、手术后有无切口感染。
【护理诊断】1、自理缺陷与骨折后活动受限有关。
2、疼痛与骨折,创伤。
手术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及实效的可能与病人不合作和缺乏相关知识有关。
4、潜在股骨头坏死的可能与骨折类型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为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6、有费用综合症的危险与活动减少导致肌肉萎缩有关。
7、潜在并发症肺部及泌尿系感染。
【护理措施】(一)常规护理1、心理护理:向病人讲解有关疾病的转归情况,使病人配合治疗和护理。
2、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营养饮食,多食粗纤维食物、防止便秘。
3活动指导:术后尽量早活动,2—3周后可指导病人下地,但不负重。
恢复期,不盘腿,不坐矮凳,以预防髋关节脱位。
(二)疾病护理1、病人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
2、定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
3、注意保持牵引位置。
4、术后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健康宣教】(一)心理指导:下肢骨折给患者造成诸多不便,使活动受到限制,自理能力甚至丧失。
在骨折早期,意外的创伤及治疗护理所致的疼痛,使患者情绪剧变,表现为恐惧、焦虑、烦躁、易激惹;骨折后期,患者因长期卧床,可产生多疑、不安,对治疗丧失信心的心理反应。
当肢体功能障碍或残疾时,患者会悲观、绝望、厌世甚至轻生。
面对情绪多变的骨折患者,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通过沟通和交流,鼓励患者表述思想情绪的变化,有效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二)相关知识的介绍:1、讲解患者骨折的类型及治疗方法2、讲解可能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可能性。
3、告诉病人及家属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4、根据患者骨折的类型指导患者的合适体位。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以髋部疼痛,腹股沟中点附近有压痛和纵轴叩击痛为主要表现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骨折。
1、护理评估1.1 受伤史,暴力性质。
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1.3 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1.4 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1.5 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2、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2.1.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1.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2.2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3 给药护理2.3.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4 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2.5 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2.6 辩证施护2.6.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6.2股骨颈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2.6.3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3、健康指导3.1 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3.2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发生。
3.3 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4 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3.5 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3.6 定期到医院复查。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术后的康复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入院方式、生命体征情况。
2、评估患者疼痛、功能障碍情况。
3、评估患者心理状况和用药情况。
二、护理措施1、体位:术后卧床休息,平卧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搬动时应将整个髋关节抬起。
当健侧卧位时,两腿之间必须用软的大枕头相隔,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45度-60度。
2、饮食:宜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多饮水,防止便秘。
3、皮肤护理:保持床单位干燥、平整,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骨突部位不受压,视病情协助翻身、抬臀。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有效咳嗽。
5、根据病情指导患者早日功能锻炼。
6、观察肢端血运情况,皮肤温度、湿度及肿胀情况。
7、并发症的观察。
8、心理护理。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骨折后的康复过程及功能锻炼的必要性。
2、告知有关家庭护理的知识。
3、鼓励、教会或协助患者合理利用辅助器完成日常生活自理,包括如何移动、如厕等。
四、注意事项1、告知患者早期功能锻炼伤后1-2周作股四头肌收缩锻炼,每天被动活动髋关节6-8次,伤后3-4周可在床上坐起,6周后扶拐下地活动,但患肢不负重。
2、告知患者股骨颈愈合需要4-8个月,为预防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不能过早负重,患肢屈曲不可超过90度等。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骨折类型,常见于老年人和骨质疏松的人。
对于患者的康复很重要。
以下是股骨颈骨折护理的一些常规:
饮食护理
适当的营养对于股骨颈骨折患者十分重要。
患者应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等营养素的摄入。
此外,还应遵循医嘱,补充钙和维生素D,促进骨折愈合。
体位护理
患者通常需要长时间卧床休息,此时应进行定时翻身,促进血液循环,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注意合理的体位,减少骨折部位的压迫,方便伤口愈合。
心理护理
对于患者来说,股骨颈骨折通常是一次较为严重的创伤,可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压力。
护士应该通过耐心的沟通,让患者了解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进程和康复方案,给予患者安全感和信心,以促进康复。
运动护理
骨折部位的伤口不能移动,但是患者需要进行一些康复运动,如手脚活动、俯卧起坐等,以维持身体机能和防止肌肉萎缩。
以上是股骨颈骨折护理的一些常规。
骨折治疗是一个长期、繁琐的过程,患者和家人应该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和护理,从而获得良好的康复效果。
股骨颈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股骨颈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股骨颈骨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股骨颈骨折比较常见,多发生于老年人,其治疗按骨折分型而异。
护理上依老年人特点和不同治疗方式(牵引、手术)施护、常见护理问题包括:(1)自理缺陷;(2)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3)有体位不当的可能;(4)有发生意外的可能;(5)潜在并发症--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便秘、肌肉萎缩等。
一、自理缺陷相关因素:1 骨折。
2 医疗限制:牵引、石膏固定等。
3 瘫痪。
4 卧床治疗。
5 体力或耐力下降。
6 意识障碍,如合并有脑外伤。
主要表现:不能独立饮食、洗漱、沐浴和入厕。
护理目标:1 病人卧床期间生活需要能得到满足。
2 病人能恢复或部分恢复到原来的自理能力。
1/ 153 病人能达到病情允许下的最佳自理水平,如截瘫病人能坐轮椅进行洗漱、进食等。
护理措施:1 备呼叫器,常用物品置病人床旁易取到的地方。
2 及时提供便器,协助做好便后清洁卫生。
3 协助洗漱、更衣、床上擦浴、洗头等。
4 提供合适的就餐体位与床上餐桌板。
5 保证食物温度在38℃左右,软硬适中,适合吞咽和咀嚼能力。
6 指导病人及家属制定并实施切实可行的康复计划(参照各疾病护理措施的相关内容。
) 7 协助病人使用拐杖、助行器、轮椅等,使其能进行力所能及的自理活动。
8 及时鼓励病人逐步完成病情允许下的部分或全部自理活动。
重点评价:1 病人的生活需要(卫生、进食、排泄等)是否得以满足。
2 病人自理能力是否逐步在恢复或部分恢复。
二、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 A [相关因素] 缺乏维持牵引有效效能的知识。
病人意识障碍或不配合。
[主要表现] 牵引装置松散、倚床、落地。
牵引肢体受压、扭曲。
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等关节挛缩病人牵引后肢体疼痛仍未减轻。
[护理目标] 病人牵引效能良好,达到了预期目标,表现为:骨折复位。
脱位纠正。
化脓性关节炎、关节结核等关节挛缩病人牵引后肢体疼痛减轻。
起到了固定肢体的作用。
病人及其家属能配合维持牵引有效效期。
股骨颈骨折护理规范
股骨颈骨折护理规范1. 护理评估1.1 受伤史、暴力性质1.2 其他脏器有无损伤及损伤程度1.3 患处疼痛、移位、肿胀的性质程度1.4 患者的体质、自理能力、心理、社会状况2. 护理要点2.1 一般护理2.1.1 按中医骨科护理常规进行2.1.2 患肢制动,取外展中立位,穿矫正鞋固定,两腿间放一枕头,行牵引时用沙袋固定.2.1.3 尽量避免搬运患者,必须搬运时托起整个髂关节。
2.1.4 行牵引者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2.1.5 手术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2.2 病情观察2.2.1 观察生命体征2.2.2 观察皮肤完整性、色泽、温度、感觉等2.2.3 观察切口敷料参血,引流情况。
2.3 给药护理:2.3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32、遵医嘱局部敷药,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2.33解释药物的作用,副作用,用法等。
2.4 饮食护理:根据骨折三期进食含钙丰富、高蛋白、含纤维素食物,如牛奶、豆腐、鱼类、水果、蜂蜜等以利骨折愈合和防便秘。
2.5 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2.6临证(症)护理2.61保持患股外展中主位,防外旋内收,于屈膝15度,足背伸90度,穿丁字鞋,双膝间放枕头了隔开2.62指导常扩胸,深呼吸咳嗽及时添加衣服保持口腔卫生2.63指导多饮水每日2000毫升以上,保持会阴清洁,每天抹洗1-2次2.6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床单清洁干燥、平紧,正确使用便器。
2.65行换股骨头或换髋术者,特别注意防感染护理,防脱位护理3.健康指导3.1注意安全,防发生意外骨折3.2饮食多样化,3.3坚持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3.4遵医嘱定期到医院复查。
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一、定义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主要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常出现骨折不愈合(15%)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等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1、骨折初期;伤后1—2周以内,患肢疼痛,肿胀明显,皮下可有瘀斑,肢体畸形和活动受限。
2、骨折中期:伤后3-6周,患肢疼痛,肿胀减轻。
3、骨折后期:伤后7周以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肢体畸形和活动受限改善。
三、护理诊断1、疼痛:与骨折有关.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的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四、观察要点1、术前(1)观察患者的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养状况、大小便等变化情况。
(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是否合适有效:①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无过敏或水泡形成。
②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出处皮肤有无压迫。
③观察各种针、钳经皮处有无渗血、渗液等。
(4)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是否障碍.(5)观察患肢的肿胀情况。
2、术后(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3)观察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4)观察手术后有无感染征象.五、护理措施1、术前护理:(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2)生活护理:勤巡视病房,给予病人生活上的照顾,满足其基本的生活需要,如协助饮水、进食及大小便等;对长期卧床者,定期协助翻身、按摩、洗头、剪指甲、更衣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和床单位整洁、空气新鲜,增加病人舒适感。
(3)采取合适的体位: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骨折移位。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神志、面容、表情、生命体征及局部情况。
2、患肢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皮肤完整性。
二、护理措施1、保守治疗(1)保守治疗的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要预防肺部、皮肤、泌尿系等并发症。
一般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牵拉固定,限制外旋。
(2)骨牵引时,定时让患者活动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皮牵引时应定时打开,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及足跟部皮肤,最好在牵引带内垫一些软布,以保护皮肤。
(4)保守治疗3-4周,可去掉牵引,让患者在床上练习抬腿,5周左右可扶拐行走。
3个月左右去拐行走。
2、术前护理:(1)骨科手术前准备。
(2)完善术前辅助检查。
(3)训练床上使用便器。
(4)指导患者有效咳嗽、戒烟。
(5)备皮。
(6)术前牵引5-7日,目的是制动、止痛,以使局部的肌肉放松,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作准备。
3、术后护理:(1)同骨科术后护理。
(2)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感觉、运动、肌力、温度、末梢血液循环等情况,如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疼痛时给予镇痛剂。
(5)观察皮肤受压情况,定时局部减压,预防压疮发生。
(6)指导患者行功能锻炼,以主动为主,被动为辅为原则。
指导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趾的活动及髌骨被动活动。
(7)患肢制动,保持功能位,并将患肢抬高,以利减轻肿胀。
(8)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物颜色、性质、量,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记录引流量。
(9)观察伤口渗血情况,如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10)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两腿之间夹一软枕,为保持肢体的位置可行皮牵引或穿“丁”字鞋。
三、健康指导要点1、加强患肢功能训练,指导进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足趾的活动及髋骨被动活动。
2、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3、出院指导:(1)同骨科出院指导。
(2)不屈曲超过90度,如屈身拣物、坐沙发等。
(3)不内收。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一、概述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约占全身所有骨折的5%左右。
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
(一)病因骨质疏松是引起股骨颈骨折的重要因素,由于老年人多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而女性由于生理代谢的原因骨质疏松发生较早,活动相对较男性少,故既便创伤较轻微受伤不重,也会发生骨折。
骨质疏松的程度对于骨折的粉碎情况(特别是股骨颈后外侧粉碎)及内固定的牢固与否有直接影响。
年轻人股骨颈骨折多为严重创伤所致,造成股骨骨折的暴力多较大,暴力延股骨干直接向上传导,常伴软组织损伤,骨折也常发生粉碎。
(二)骨折分型1.根据骨折发生机制分型(1)外展型骨折股骨颈外展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外展及内收肌的牵引下发生的。
股骨头多在外展位。
骨折线自内下斜向外上。
骨折多比较稳定,是无移位的线状骨折或移位很少的嵌插骨折。
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少,愈合率较高,预后较好。
(2)内收型骨折股骨颈内收型骨折是在股骨干急骤内收及外展肌群(臀中肌、臀小肌)牵引下发生的。
股骨头呈内收,或先内收以后因远骨折端向上移位时牵拉而外展。
骨折线自内上斜向外下。
骨折断端极少嵌插。
骨折远段因外展肌群收缩牵引多向上移位,因下肢重量而外旋,故关节囊血运破坏较大。
因而愈合率比外展型骨折低,股骨头坏死率较高。
2.按骨折移位程度分型(1)不完全骨折股骨颈有部分骨质连续,骨折线没有穿过整个股骨颈,骨折无移位,骨折近端血供好,骨折容易愈合。
(2)无移位完全骨折股骨颈虽完全断裂,但对位良好,骨折近端血供较好,骨折仍易愈合。
(3)部分移位骨折骨折近端血供破坏较严重,骨折愈合较困难。
(4)完全移位骨折骨折近端血供严重破坏,容易发生迟延愈合、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三)临床表现患者有跌倒病史。
伤后患侧髋部疼痛。
外展骨折伤后尚可行走,但伴有因疼痛而造成的跛行。
内收骨折者的髋痛明显,不能站立,患肢呈典型的短缩、外展、外旋畸形,大转子上移超过 Nelaton线, Bryant三角底边缩短。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相关知识)股骨颈骨折是指股骨头与股骨粗隆间线之间的一段骨发生骨折。
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
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颈骨折可能发生在股骨头下、股骨颈中部或股骨基底部。
在股骨颈发生骨折时,骨折线以上的骨组织的血液供给就会大受影响,甚至发生缺血性坏死,影响骨折的愈合连接。
(医治原则)一、非手术医治1.牵引复位可采纳皮牵引、骨牵引、穿防旋鞋到达复位和固定作用。
外展中立位牵引6-8周2.手法复位先作皮牵引或骨牵引,并尽早在X线透视下手法复位二、手术医治1.闭合复位内固定2.切开复位内固定3.人工股骨头或全髋关节置换术(护理)一、术前护理〔一〕术前评估1.健康史和相关因素〔1〕年龄、身高、体重、营养状况等〔2〕既往史、近期手术史、目前用药情况〔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呼吸道疾病等〕〔3〕受伤史;受伤时间、原因、地点等〔4〕全身皮肤黏膜情况、活动能力2.专科疾病病症体征:〔1〕畸形患肢外旋、短缩等畸形。
〔2〕髋部疼痛肿胀和纵向叩击痛。
〔3〕患肢的感觉、运动、温度、色泽、血液循环情况、3.辅助检查:各项化验检查,X线、CT、MR检查结果4.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二〕术前护理措施1.按骨科术前护理常规2.饮食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为主,多吃新奇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3.患肢行皮牵引或骨牵引制动,护理按相应护理常规4.疼痛护理正确搬运病人,搬运病人必须将身体与髋关节和患肢整个托5.指导功能锻炼指导上肢及健侧下肢全范围活动,患肢行股四头肌、小腿肌肉等长收缩,髌骨被动活动和踝关节屈伸及足部活动6.心理护理保持良好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7.协作床上大小便,保持大小便通畅8.加强平安防护9.做好术前打算和术前指导二、术后护理(一)术后评估1.手术情况2.神志、面色、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疼痛、尿量,必要时心电监护3.营养状况:有无贫血、低蛋白血症及患者的进食情况4.心理状况:有无焦虑、失眠、情绪异常等5.切口无出血、伤口引流管是否通畅及引流量、颜色、性质情况6.患肢肢端血供、感觉、活动及肢体肿胀情况,有无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7.各留置导管的位置、固定是否适宜及通畅情况8.活动能力,对活动的本卷须知了解程度及配合情况9.实验室检查及辅助检查10.用药情况,药物的疗效及副作用。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1、术前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前护理常规(2)介绍股骨颈骨折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有关知识,交代体位护理的重要性,取得患者配合。
(3)尽量避免搬运或移动患者。
搬运时将髋关节与患者整个托起,防止关节脱位或骨折端移位造成新的损伤。
(4)卧床期间及翻身过程中始终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脚尖向上或穿“丁”字鞋。
不可使患肢内收或外旋;指导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踝关节和足趾屈伸旋转运动,非睡眠时每小时练习1次,每次5~20分钟。
(5)保持有效牵引,重量不要随意增减;观察局部皮肤及患肢端血运情况;预防感染;指导功能锻炼。
预防并发症。
(6)术前训练患者三点支撑抬臀法,指导深呼吸、有效咳嗽,训练床上大小便,以及肌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足背伸、跖屈运动等。
(7)非手术治疗一般8周后复查X线,可去除牵引在床上坐起;3个月后骨折基本愈合,可逐渐换单拐部分负重活动;6个月复查X线检查骨折愈合牢固后,可完全负重行走。
2、术后护理(1)执行外科手术后护理常规。
(2)体位:术后卧床期间搬运患者时应采取整体搬动的方法,翻身时应轴向翻身,两腿间夹“T型枕”保持患肢外展,放置便盆时从健侧置入。
(3)患肢的观察:患肢足趾的感觉和血运能够反映患肢血管和神经有无受损。
1)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血液循环情况。
2)观察伤口渗血、渗液及引流情况,渗血较多时及时更换,引流每小时大于100ml 时及时通知医生。
(4)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1)下肢深静脉血栓:指导患者踝、膝关节的早期、被动屈伸活动,术后6小时予抗凝药物预防,监测凝血功能,鼓励多饮水,遵医嘱补充液体,术后第一天患肢行气压治疗。
观察肢体肿胀、感觉、疼痛、肤色等情况,怀疑有下肢深静脉血栓时肢体应制动。
2)假体脱位:正确搬运及更换体位,患肢外展中立位,避免过度内收内旋,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康复计划,不宜过早进行直腿抬高活动,以免引起脱位和疼痛,注意观察患肢活动情况,有无畸形、疼痛、肿胀、肢体缩短等情况,一旦发生假体脱位需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的护理常规股骨颈骨折是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
它主要是松质骨,易发于老年人,以女性多见。
骨折不易愈合,易引起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
手术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髋关节置换术。
1护理评估1.1病史:询问年龄、受伤时间、受伤经过、既往史等。
1.2症状:伤侧髋部疼痛和压痛、移动时患肢疼痛加重、叩击足跟髋部疼痛、下肢呈短缩、外旋畸形。
1.3心理社会反应:发病突然、疼痛明显、活动障碍,缺乏对疾病认识,易出现焦虑消极的心理。
1.4辅助检查:X线、CT、MRI等结果。
2护理问题2.1疼痛2.2畸形2.3躯体活动障碍2.4恐惧与焦虑2.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3护理措施3.1保守治疗3.1.1保守治疗的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要预防肺部、皮肤、泌尿系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教会病人利用牵引床的拉手进行身体活动。
一般采用皮牵引或骨牵引牵拉固定,限制外旋。
3.1.2骨牵引是应按骨牵引护理,定时让病人活动踝关节,锻炼股四头肌,预防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3.1.3皮牵引时应定时打开,检查牵引部位的皮肤及足跟底部皮肤,最好在牵引带内垫一些棉垫,能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
牵引重量为体重的—左右。
3.1.4保守治疗3-4周,可去掉牵引,让病人在床上练习抬腿,5周左右可扶拐行走。
3个月左右去拐行走。
3.2术前护理3.2.1同外科和骨科术前护理。
3.2.2术前做牵引5-7日以上,目的是制动、止痛、以使局部的巨肉放松,防止加重血管损伤,为手术做准备。
3.3术后护理3.3.1同骨科、外科术后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3.3.2行内固定病人,患肢抬高,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内收内旋。
避免内固定松动。
3.3.3术后功能锻炼,早期在床上活动.练习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加强股四头肌的锻炼,术后1周可扶病人坐起,并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下地活动。
术后3-4周扶拐下地,患肢不负重,6周去拐行走3.3.4需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人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
股骨颈骨折病人的护理【观察要点】1、观察患者意识状态、生命征。
2、评估疼痛性质与程度、有无麻木、活动障碍。
3、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4、评估功能锻炼掌握程度。
5、观察有无并发症及既往史。
【护理措施】1、心理护理:股骨颈骨折患者大多为老年人,需卧床时间长,担心子女不愿照顾及给子女经济、工作带来负担,而产生焦虑。
2、予患肢制动,有行牵引患者按牵引护理常规。
3、预防并发症护理:年老、卧床时间长、因疼痛不敢活动等因素易引起肺炎、泌尿系感染、褥疮及下肢静脉血栓等合并症。
因此,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拍背、多饮水,定时解除局部受压及按摩,必要时采取睡气垫、海棉垫等措施,指导患者主动功能锻炼及被动活动。
4、鼓励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食物,适当床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保持心情舒畅,增进食欲。
合并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应正确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根据病情调理饮食。
5、保守治疗护理:主要适于骨折无移位或有明显嵌插者,即外展型股骨颈骨折。
(1)皮牵引或骨牵引按其常规护理,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限制外旋,未牵引者可穿“丁”字鞋,牵引时间一般8—12周。
(2)早期应鼓励患者训练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4—6周后可在床上锻炼患肢活动,练习抬腿,锻炼股四头肌的活动,3—4个月可拄拐行走。
6、内固定术后护理(1)按骨科术后一般护理常规。
(2)根据老年病人疾病特点,应经常与患者交流,注意意识改变。
(3)患肢制动,保持外展15—20°中立位,防止患肢内收、外旋,可在两腿间放一枕头,穿“丁”字鞋,嘱患者不要盘腿。
(4)鼓励病人进食,手术早期供给较清淡的饮食,随时调整,保证摄入。
(5)注意切口渗血情况及患肢末梢血运、皮肤颜色、温度、趾端活动情况、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肿胀程度,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6)尽早鼓励患者坐起,病情允许,疼痛消失后,即可开始髋关节和膝关节的主动活动及双下肢的股四头肌锻炼,患肢向心性肌肉按摩,术后6—8周可扶双拐下地不负重行走,3个月后,参阅X线片,愈合顺利者可稍负重,一般6个月后可完全去拐负重。
股骨颈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颈骨折后,患者可能难以行走或 站立,需要借助拐杖或其他辅助器具 。
诊断方法
X线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股骨颈骨折 的常用方法,可以显示骨 折部位和类型。
CT检查
对于复杂的骨折类型,CT 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图 像信息,有助于确诊。
MRI检查
对于怀疑有软组织损伤或 关节内骨折的患者,MRI 检查有助于进一步评估损 伤情况。
平衡与协调训练
进行平衡训练和协调性训练,以增强身体的平衡感和协调性。
日常生活能力训练
日常生活活动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在日常生活中进行适当的活动,如洗 澡、穿衣、上下楼梯等。
辅助器具的使用
根据需要,指导患者使用适当的辅助器具,如拐杖、轮椅等,以帮 助其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家庭环境改造
对于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家庭环境改造的建议,如调整家具摆放、增 加扶手等,以方便患者的生活。
其他原因
其他可能导致股骨颈骨折的原因包括 骨肿瘤、骨髓炎等骨骼疾病,以及长 期服用激素类药物等。这些原因较为 少见,但也需要引起关注。
对于存在骨骼疾病或长期服用激素类 药物的高危人群,应定期进行骨密度 检测和髋部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和治 疗股骨颈骨折。
03 症状和诊断
疼痛
01
02
03
疼痛部位
股骨颈骨折的疼痛通常出 现在髋关节周围,包括腹 股沟和大腿根部。
疼痛性质
疼痛可能为锐痛或钝痛, 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严重 程度。
疼痛程度
疼痛的严重程度可能因个 体差异而异,但通常较为 剧烈,影响患者的活动和 休息。
肿胀和瘀伤
肿胀
股骨颈骨折后,周围组织可能发 生肿胀,导致局部皮肤紧绷和发 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骨颈骨折病人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以女性为多、主要就是由于间接暴力损伤所致,由于局部血供因素,可导致常出现骨折不愈合(15%)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0%~30%)等并发症。
二、临床表现
1、骨折初期;伤后1-2周以内,患肢疼痛,肿胀明显,皮下可有瘀斑,肢体畸形与活动受限、
2、骨折中期:伤后3-6周,患肢疼痛,肿胀减轻。
3、骨折后期:伤后7周以后,患肢疼痛,肿胀消失,肢体畸形与活动受限改善。
三、护理诊断
1、疼痛:与骨折有关。
2、躯体活动障碍:与骨折、牵引或石膏固定有关、
3、有牵引效能降低或失效得可能:与牵引锤脱落、扩张板阻挡有关。
4、有废用综合征得危险:与长期卧床,缺乏锻炼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得危险:与长期卧床,躯体活动受限有关。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患者得神志、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量、贫血征象,以及情绪、睡眠、饮食营养状况、大小便等变化情况。
(2)手法整复,牵拉时应严密观察患者面色及生命体征变化。
(3)观察牵引、外固定装置就是否合适有效:
①观察皮牵引时皮肤有无过敏或水泡形成。
②观察外固定及身体骨突出处皮肤有无压迫。
③观察各种针、钳经皮处有无渗血、渗液等。
(4)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就是否障碍、
(5)观察患肢得肿胀情况、
2、术后
(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2)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
(3)观察伤口引流管就是否通畅。
(4)观察手术后有无感染征象。
五、护理措施
1、术前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前护理、
(2)生活护理:勤巡视病房,给予病人生活上得照顾,满足其基本得生活需要,如协助饮水、进食及大小便等;对长期卧床者,定期协助翻身、按摩、洗头、剪指甲、更衣等;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保持病室环境与床单位整洁、空气新鲜,增加病人舒适感。
(3)采取合适得体位:患肢制动,卧床时两腿之间放一枕头,可穿防旋矫正鞋固定,避免患肢内收、外旋或髋部屈曲,保持肢体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因髋关节内收、外旋造成骨折移位、
(4)牵引得护理:同牵引术病人护理。
2、术后护理:
(1)同骨科常规术后护理。
(2)保持正确体位:膝关节处垫薄软枕于轻度屈曲功能位,以减轻肌张力。
侧方切口时,患肢抬高,保持患肢于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造成关节脱位。
后侧方切口时,患肢平放在床上,翻身时为左右45°侧翻,禁止将病人侧身至90°。
如果必须侧卧,两腿之间加一软枕,禁止内收内旋位、为保持肢体外展中立位,可用皮牵引保持其位置或穿“丁字鞋”以防止患肢外旋、
(3)管道护理:观察引流管就是否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性质与量,准确记录引流量。
如引流量>200ml/小时,立即通知主管医生给予处理,并及时更换负压吸引器。
B
(4)尿管护理:观察就是否通畅,避免打折、受压、术后6小时夹闭尿管,3-4小时定时开放,锻炼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
(5)保持切口敷料得干燥,有渗出及时更换,必要时给予加压包扎止血。
(6)术后第一天:可将床头抬高30—50度,取半卧位,指导病人练习踝关节
屈伸运动,股四头肌得舒缩运动、术后第二天:如引流量小于50毫升/24小时,可拔除引流管,拍摄X光片,以判断假体得位置。
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与病人全身情况,在指导下开始康复练习。
术后三天:可扶习步架下床活动、(根据手术及病人恢复情况等因素判断)
(7)预防并发症:
①预防肺部并发症:对长期卧床者,指导患者作扩胸、外展运动及深呼吸,每次5—10分钟,每日1—2次,以增加肺活量,促进换气,定时给予扣背,鼓励患者咳嗽咳痰,
②预防便秘:鼓励患者多饮水,宜多吃粗纤维、易消化食物。
如芹菜、韭菜、香蕉等,以排出糟粕,也可每日按摩腹部2-4次,每次5—10分钟,以促进肠蠕动。
③防止泌尿系感染:指导病人卧床期间多饮水,保持外阴清洁,床单元清洁、干燥。
④预防压疮:骨折后由于长期卧床,并采取被迫体位,再加上局部皮肤长期受压,血运受阻,极易造成压疮,故教会病人抬臀动作,这就是防止压疮发生得关键,骨突处加放气垫、棉垫,或用气垫床,并保持床铺清洁干燥,骶尾部加强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机体抵抗力。
⑤预防下肢静脉炎与血栓形成: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患肢肿胀情况,并指导病人进行床上运动,如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屈伸运动等,应用足底静脉泵,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注意患肢得皮温、小腿得周径、如果病人出现疼痛加重,局部红肿,皮肤发热,且与对侧肢体周径不同,应考虑为静脉血栓得可能,及时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⑥预防脱位:术后髋关节脱位就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见得。
要避免过度得内收屈髋,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指导病人正确翻身,正确取物。
观察双下肢就是否等长。
指导病人自助下床、
六、健康教育
1、心理指导
向病人介绍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得成功病例,并讲解手术前后得相关知识、注意事项,发放髋关节宣传手册,给与健康指导,消除思想顾虑,减轻其心理负担,树
立信心,配合治疗。
2、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合理膳食,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便于消化得食物以提高机体抵抗力;糖尿病病人应严格限制饮食,控制血糖水平。
3、出院指导
(1)同骨科出院指导。
(2)2~3个月后拍片复查,按时复诊,根据骨折愈合情况,确定解除内外固定得时间。
(3)术后注意六不要:术后6月不向患侧卧位,不盘腿,不下蹲,坐在椅子上不要身体前倾,不要弯腰捡地下东西,不要在床上屈膝。
术后6—8周禁止屈髋大于90度、负重、直腿抬高、患肢内收、外旋。
(4)若骨折已骨性愈合,可酌情使用单拐而后弃拐行走、
(5)可从事日常家务劳动集体活动,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及剧烈体育运动、4、健康促进
康复目得就是恢复关节得活动度,同时进一步提高肌力,需注意得就是下面所有特殊康复练习必须在医生得直接指导下进行,结合术前髋关节病变程度,假体类型,手术过程与患者全身情况,有选择性得制定各自得康复计划。
术后7天以后,除进一步提高肌力外,主要还要恢复关节得活动度,卧位可作有限得髋关节屈曲(小于60°)及髋关节外展活动(小于45°),仍然就是每天3 次,每次10个动作;还有下列站立位得练习:①站立位伸展髋关节练习:后伸术侧下肢,健侧髋膝半屈,抬头挺胸,作骨盆前移动作,拉伸髋关节前关节囊与屈髋肌群。
②站立位髋关节外展练习:骨盆左右摇摆,使双侧髋关节交替外展、内收,外展要多练习。
③站立位屈髋练习:抬高患肢,搁在一定高度得踏脚凳上,上身用力前倾,加大髋关节屈曲、通过调节踏脚凳得高度来控制患侧关节得屈曲程度;每天3次,每次10个动作。
④上下楼练习:“好上坏下”,即上楼时健侧先上,下楼时术侧先下、⑤踏车练习:手术3周后可进行,最好在有康复中心、康复器械及康复治疗师指导得情况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