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并网逆变器一个有效的反孤岛解决方案
光伏发电防孤岛保护配置方案分析
技术平台光伏发电防孤岛保护配置方案分析刘春潇1,王子恒2(1.绥化电力设计院;2 国网绥化供电公司,黑龙江 绥化 152000)摘 要:发电站并网需要特殊防止发生的重要环节就是孤岛效应,他可能造成系统电压、频率等重要参数的变化间接影响用户的安全用电。
本文提出在光伏发电采用主动扰动抗干扰的方法防范孤岛效应的发生,并提出方案和模型。
关键词:光伏发电;孤岛效应光伏发电是一个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源的过程,通过升压与一定的保护措施后进行与系统电网并网,由于光伏发电的特殊性,保护措施有防功率器过流、防止欠压、滤波等保障措施,但是多少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都相对较小,很难独立支撑一个区域的电力供应并且保证电能质量的安全,所以在电网故障状态时要考虑光伏电站的孤岛运行,即防孤岛效应。
0 引言孤岛效应的提出最早是美国Sandia实验室,它们论述在电力公司网络故障或因检修而停止电力供应的情况下,小型发电站脱离区域网络,形成自发自供并负载大面积供电的情况,如火力发电、水利发电、风力发电都会存在这种独立供电的情况,而这种情况下运行在配电系统负荷变化快、不稳定的条件下,会拉低发电机出力,造成电压不稳、频率不稳等电能质量问题,从而造成用电设备的损坏等不利影响,所以为了防止这种小型发电站并网后脱离系统网络独自承载供电的情况发生,便要设立防孤岛效应的措施以解决安全隐患问题。
1 孤岛保护的方式类型那么对防孤岛保护的要求有哪些呢?首先来讲防孤岛保护应具备主动式和被动式。
主动式包括频率偏高、有功和无功功率变动等。
被动式包括电压相位跳动、频率变化等。
孤岛保护跳闸出口一般接在并网断路器上,当出现孤岛现象时切断并网断路器。
因此防孤岛保护装置须具备精确检并网点的电压、频率,然后当电压、频率出现波动且大于定制时跳闸出口动作,断开并网开关。
2 孤岛过程的分析孤岛发生多数是电网断电后,发电站未能及时脱离系统,而短时间内继续发电并网的情况。
所以对于电网断电的判读速度和准确性对于孤岛现象的避免极为重要。
光伏逆变器并网稳定控制与防孤岛保护技术研究
光伏逆变器并网稳定控制与防孤岛保护技术研究随着光伏发电的规模化应用,大量逆变器接入电网,由于电网阻抗的存在,使得逆变器与逆变器之间、逆变器与电网之间发生交互影响,产生了诸如公共耦合点谐波增大、逆变器脱网、非计划性孤岛运行等问题,对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为保证光伏逆变器安全可靠、灵活高效接入电网,本文在863课题的支持下,针对逆变器谐振脱网、传统锁相技术对异常电网电压适应性差、多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失效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
揭示了数字控制时间延迟对逆变器稳定性影响的机理,得出了逆变器稳定运行的约束条件。
首先分别建立了逆变器侧电流反馈单环控制和网侧电流反馈单环控制下的逆变器模型,然后在不同数字控制时间延迟条件下,定量分析了控制频率和滤波器谐振频率之间的约束关系。
同时,得出了逆变器稳定时对电流控制器比例增益的约束关系。
揭示了逆变器与电网谐振的机理,提出重塑逆变器输出导纳抑制谐振的新方法。
首先在建立单/多逆变器与电网模型的基础上,发现逆变器等效输出导纳与电网导纳之比的频率特性不满足Nyquist稳定判据,这是引起逆变器-电网谐振的原因。
然后通过数学分析的方法确定了逆变器侧电流反馈单环控制和网侧电流反馈单环控制下的逆变器输出导纳负实部所在的频率区间,得到了改变逆变器的控制频率和电流控制器控制参数均不能彻底消除逆变器输出导纳负实部的结论。
最后提出了基于数字控制和无源阻尼相结合的输出导纳重塑方法,使逆变器等效输出导纳与电网导纳之比满足Nyquist稳定判据。
经仿真验证,所提方法有效抑制了逆变器与电网间相互作用所产生的谐振,提高了逆变器稳定性和对电网的适应性。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孤岛检测新方法。
首先对现有孤岛检测方法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指出基于频率正反馈孤岛检测方法适合用来进行多逆变器并网系统孤岛检测。
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力线载波通讯的Sandia频率偏移法,通过合理设计正反馈增益,实现孤岛检测性能与逆变器输出功率解耦,提高了多逆变器并网系统的孤岛检测能力,并且不受逆变器的频率测量误差和线路阻抗的影响。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及检测措施
SMS
2 f fg m Sin( ) 360 2 fm f 位为°) ; fm ——产生该相角时的频率。 自动移相法是在滑动移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加快了在电网断电后的相位 偏移量,但是算法稍复杂,系统参数较多。 依据AFDPF的工作原理,滑动移相法同样可以采用线性的频率正反馈加以简化 ( IM2SMS) 如式(6),同时引入初始附加相角以出发频率正反馈的有效动作。 (6) M SMS n( f f g ) F ( f f g ) 0 式中 n ——反馈增益; 0 ——常数。 当 f f g 0 时, F ( f f g ) 为1;当 f f g 0 时, F ( f f g ) 为-1[4]。 此检测方法实际是通过移相达到移频, 与主动频率偏移法AFD一样有实现简单、 无需额外硬件、孤岛检测可靠性高等优点,也有类似的弱点,即随着负载品质因数 增加,孤岛检测失败的可能性变大。 3)周期电流干扰检测法(ACD) 周期电流扰动法(Alternate CurrentDisturbances,ACD)是一种主动式孤岛检测 法。对于电流源控制型的逆变器来说,每隔一定周期, 减小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 则改变其输出有功功率。当逆变器并网运行时, 其输出电压恒定为电网电压;当电 网断电时, 逆变器输出电压由负载决定。每每到达电流扰动时刻,输出电流幅值改变, 则负载上电压随之变化,当电压达到欠电压范围即可检测到孤岛发生。 4)频率突变检测法(FJ) 频率突变检测法是对AFD的修改,与阻抗测量法相类似。FJ检测在输出电流波 形(不是每个周期)中加入死区,频率按照预先设置的模式振动。例如,在第四个周 期加入死区,正常情况下,逆变器电流引起频率突变,但是电网阻止其波动。孤岛 形成后,FJ通过对频率加入偏差,检测逆变器输出电压频率的振动模式是否符合预 先设定的振动模式来检测孤岛现象是否发生。这种检测方法的优点是:如果振动模 式足够成熟,使用单台逆变器工作时,FJ防止孤岛现象的发生是有效的,但是在多
孤岛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策略
孤岛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策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和对可再生能源的追求,光伏发电技术成为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作为光伏发电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电能的高质量反馈和电网之间的有效交互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孤岛现象是光伏发电系统中一个棘手的问题。
当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断开连接时,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可能会出现孤岛现象,导致电能不能有效地注入电网,甚至对逆变器系统造成损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控制策略,其中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策略成为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策略的核心思想是利用模糊逻辑和反步控制相结合,使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能够在孤岛情况下及时检测到电网的失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具体来说,控制策略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首先,采用模糊逻辑控制,根据光伏发电系统的输入和输出特征,构建模糊推理系统,实现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电压和频率的控制。
通过建立模糊规则库和隶属函数,系统可以根据输入信号的大小和变化趋势进行模糊推理,从而得出相应的控制动作。
其次,采用反步控制策略,通过对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状态进行建模和分析,构建逆向步内嵌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以实现对系统状态变化的跟踪,并通过自适应调整控制参数来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与传统的控制方法相比,反步控制策略具有更强的鲁棒性和自适应性,在孤岛情况下能够更加稳定地控制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输出。
最后,将模糊逻辑控制和反步控制相结合,设计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器。
该控制器可以根据孤岛情况下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实时状态,及时切换控制模式,并采取相应的反步控制策略。
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控制器可以使系统迅速适应环境变化,并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总结来说,固定时间模糊反步控制策略为解决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孤岛问题提供了有效途径。
这种策略结合了模糊逻辑和反步控制的优点,并通过实时监测和调整,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孤岛情况,保证光伏并联逆变器系统的高效运行。
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
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
光伏逆变器是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设备,用于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以供家庭或工业用电。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光伏逆变器可能会遭遇孤岛效应。
孤岛效应是指在一个电网中,由于某些原因,一部分区域的电力系统与其他区域隔绝,形成了一个“孤岛”。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光伏逆变器仍在继续向孤岛供电,那么这些电力设备将无法确保电力质量和电力安全。
因为在孤岛效应的情况下,电压和频率可能会变化,这会影响到供电质量和设备安全,甚至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
为了避免孤岛效应,光伏逆变器需要具备逆变器控制功能,以便在发生孤岛效应时及时停止向孤岛供电。
同时,电力系统也需要具备相应的保护措施,如自动分闸系统和保护继电器等,以确保电力系统在孤岛效应发生时能够迅速地与其他电网断开连接,避免电力质量和设备安全问题。
总之,孤岛效应是光伏逆变器运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
只有在逆变器控制和电力系统保护措施完备的情况下,才能确保光伏逆变器的正常运行和电力安全。
- 1 -。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反孤岛研究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反孤岛研究与离网光伏发电系统相比较,并网太阳能发电系统具有更高的电能利用率,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光伏阵列发出的电能经逆变器逆变后输送到电网1,并网时需满足以下条件:发电系统的电压频率经逆变器逆变后与并网电压频率相同、系统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与电网电压最大值相同、经逆变后的电压与电网电压的相角差为零2。
光伏并网发电技术作为快速进展的新能源技术之一,带来的孤岛效应问题也亟待解决。
根据现有的技术,孤岛解决方案分为主动方案和被动方案两种。
当并网断开时,发电系统逆变器输出端的电气参数会因为断开电网而变化,以检测电压、频率、相位变化为依据的是被动式方案,被动式方案在负载所需功率和太阳能发电系统输出功率相等时,频率的变化很小,从而无法检测到孤岛故障。
与被动式不同的是向电网注入扰动来检测孤岛效应的方法则是主动式反孤岛策略,该方法更容易实现,克服了被动式无法检测到频率变化的缺陷。
本文的正反馈主动式频率偏移法的提出加快了检测孤岛故障的速度。
1孤岛效应的发生与检测1.1孤岛效应的发生此处以测试原理图来解释孤岛故障,如图1所示。
从孤岛测试原理图中能够看出,太阳能发电系统经逆变后,经过电气设备与电网连接。
当太阳能发电系统正常工作时,用电感、电阻、电容的并联电路来表示发电系统的负载,太阳能发电系统的输出功率用P+jQ表示。
1.2孤岛效应的检测图2所示为太阳能并网发电结构图。
光伏阵列发出的电经IGBT逆变传送到电网,L1、C2组成滤波器能够同意特定的频率通过,用电容C、电阻R、电感L并联来表示负载。
C1充电后表示直流电源。
光伏阵列发出的电经过逆变器逆变后,能够与电网电压同频同相3,这样才能并网。
在图3所示的示意图中,若开关断开后,就会产生孤岛效应问题,开关断开后,发电系统的电压和频率无法操纵,对本地负载会造成危害,当开关重新闭合时,也会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
局部反孤岛策略如图4所示,反孤岛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两种:被动式方案是在电网发生断电时,以检测电路中的相关参数为依据的,这种方法检测不到电压频率的变化,造成漏检;主动式是向逆变器输出电流注入扰动引起电压频率变化来推断是否发生了孤岛现象4,对于负载来说,若电容过大或电感过大时会有检测盲区,无法检测到故障。
光伏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原理
光伏逆变器防孤岛保护原理
光伏逆变器防孤岛保护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当主电网发生故障或停电时,逆变器能够及时检测到,并主动切断与主电网的连接,以防止光伏逆变器形成孤岛运行。
光伏逆变器防孤岛保护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电流监测和频率监测。
1. 电流监测:当主电网故障或停电时,光伏逆变器通过感知电网电流的变化来判断是否发生了故障。
如果光伏逆变器检测到电网电流下降到一定程度或消失,则说明发生了故障或停电。
2. 频率监测:主电网的频率通常是恒定的,当发生故障或停电时,主电网的频率会发生变化。
光伏逆变器通过频率监测来检测主电网频率的变化情况。
如果光伏逆变器检测到主电网频率超出一定范围或变化较大,则说明发生了故障或停电。
当光伏逆变器同时检测到电流异常和频率异常时,会主动切断与主电网的连接,以避免形成孤岛运行。
切断连接后,光伏逆变器将停止向主电网注入电能,确保安全运行。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逆变器防孤岛保护的实现还需要符合相关的国家和地区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以确保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光伏并网逆变器一个有效的反孤岛解决方案
反孤岛解决方案1. 孤岛效应所谓孤岛效应,是指当电力公司因故障或停电维修而停止供电时,用户端的并网逆变器系统仍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并网逆变器和周围的负载形成了电力公司无法控制的自供电网络。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1)电网无法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若电压和频率超出允许的范围,可能对用户的设备造成的损坏;(2)若负载容量大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光伏发电系统过载运行,易被烧毁;(3)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的电路仍会带电,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降低电网的安全性;(4)对孤岛进行重合闸操作时会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还有可能损坏光伏发电系统和其他设备。
因此,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孤岛检测和反孤岛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2. 孤岛检测检测孤岛效应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种:被动检测和主动检测。
被动检测就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检测与电网连接处的电网电压或频率的异常来检测孤岛效应。
主动检测是有意的引入一些扰动信号,来监控系统中的电压、频率和阻抗的相应变化,以确定电网的存在与否。
比较被动检测和主动检测的区别,被动检测的软件实现比较简单,但是检测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并网发电系统反孤岛保护安全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用主动检测的方法;而主动检测可以使孤岛检测的盲区尽可能的小,孤岛检测比较有效,但是软件实现比较复杂,并且会使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有所降低。
国际上对反孤岛检测方案和响应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 IEEE Std.929[2]和IEEE Std.1547[3]根据孤岛效应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推荐了不同的孤岛效应检测时间。
表1为IEEE Std.1547[3]允许的孤岛效应检测时间。
n n n f 指电网电压的频率值。
对于中国的单相市电,n f 为50Hz 。
经研究讨论,根据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我们选择了两种的孤岛检测的方法,滑膜频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 SMS )和主动电流扰动法。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孤岛效应及反孤岛策略近年来,随着能源的过度消耗,传统能源对环境带来的影响日益加重,人们逐渐意识到清洁能源的使用可以改善现有能源紧缺的状况,也可以改善能源使用对环境所带来的影响。
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环保型的能源不仅无污染、可持续性强而且使用便捷,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这种新型能源。
随着使用范围的扩大,它已经从补充型能源向替代型能源逐渐过渡。
孤岛效应是光伏发电中独有的故障,为了能够让清洁能源得到更好的利用,我们必须要制定对应的策略来改善孤岛效应带来的损害。
一、关于孤岛效应(一)概念它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整个电力网络由于故障原因或是停电而出现跳闸断电的情况。
而此时各个分布式发电系统并没有检测出对应的故障问题,进而没有及时将光伏发电系统与电力网络断开,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分布式发电系统以及其他负载组件共同形成的发电孤岛。
(二)危害1.一旦这种发电孤岛形成就会给系统内的电压和频率造成非常直接的影响,甚至会对相应的装置设备造成损害[1]。
2.而当故障解除之后,光伏发电系统在重新接入电力网络时又可能会出现电压不同步的情况,继而出现电流突变的情况,导致电力设备和其他器件受到损害。
3.断电之后的孤岛效应会造成接地故障无法彻底清除,给电力系统造成影响。
4.孤岛效应很容易给工作人员带来认知偏差,认为是电力网络断电,进而做出错误的判断,给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带来威胁。
为了避免孤岛效应给设备和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就必须要在出现此类情况时具备一定的防御保护能力,进而确保设备完好、人员安全。
二、关于孤岛效应危害的解决策略触发孤岛效应出现的必要条件就是光伏系统内的输出功率与其负载功率相互匹配。
依据孤岛效应的检测规定,当发电系统中所输出的有功功率和负载有功功率之间出现5%的误差且持续时间长达2s以上,便可以确定光伏发电的孤岛效应已经产生。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孤岛效应的出现与功率数值是否匹配以及其所能够持续的时间有紧密的联系。
光伏孤岛装置的作用、光伏电站反孤岛保护装置的作用
光伏孤岛装置的作用、光伏电站反孤岛保护装置的作用
国家电网针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就是根据光伏的安装容量大小和变压器的自身容量,加装反孤岛装置。
若不加装反孤岛,接入的光伏容量最多只能为变压器的25%,若加装反孤岛装置,可以增加到变压器的80%。
由此看来,加装反孤岛装置对于分布式光伏电站是非常重要的,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来说,反孤岛装置是一个柜子的形式出现,它不同于防孤岛装置。
防孤岛保护装置一般安装在并网柜中,当电网出现异常时候,跳开并网开关因此在防孤岛概念中有主动式防孤岛和被动式防孤岛之分。
反孤岛装置是一个配电柜。
里面的核心元件为扰动电阻,控制元件,反孤岛开关等。
其主要作用为当电网失电的情况下,如果400V母线依然有电,这时候启动反孤岛装置。
通过投入反孤岛来扰动400V母线电压,从而迫使逆变器停止运行。
保证检修人员的安全。
国家电网的典型设计规范如下图所示:
一般来讲,国家电网使用的JP柜都是三路馈线,这样一来,需要反孤岛装置配有三组开关来配合使用。
一般都是用于低压400V的电压等级。
如果是10KV或者更高的电压等级,使用的应该是防孤岛保护装置了。
如今集中式光伏电站逐渐减少。
屋顶式光伏电站逐渐增多。
而且对于大多数的扶贫项目来说,都是安装容量比较小的而且安装比较分散,使用的多为公变。
这样一来即时电网停电了。
逆变器也极大可能处于发电状态,这种孤网运行是不允许存在的,因此在检修前如电网有此现象,立即投入反孤岛。
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
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光伏逆变器是将太阳能电池板所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的装置。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光伏逆变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孤岛效应的问题。
什么是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呢?简单来说,孤岛效应是指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当电网停电或发生故障时,逆变器仍然继续运行,形成一个孤立的电能源,与电网隔离成为“孤岛”。
这种情况下,光伏逆变器会将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不幸的是,这些交流电可能会对电网和维修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孤岛效应的发生主要是由于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和电网的状态之间存在差异所致。
光伏逆变器通常会使用电网的频率和电压作为参考,来控制其输出的交流电。
然而,当电网停电或发生故障时,逆变器无法检测到电网状态的改变,仍然以原来的策略进行运行。
为了解决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带来的安全隐患,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1. 增加电网监测功能:光伏逆变器可以安装电网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电网状态。
当电网停电或发生故障时,逆变器能够及时停止运行,避免形成孤岛。
2. 设置电网保护装置:在光伏发电系统中,可以设置电网保护装置,当电网停电或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切断逆变器与电网的连接,避免孤岛效应的发生。
3. 遵循相关规范标准:光伏逆变器的设计和制造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确保其在工作过程中能够正确响应电网状态的改变。
需要注意的是,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的解决方案并非一刀切,不同的光伏发电系统可能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
因此,在设计和安装光伏发电系统时,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是光伏发电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通过增加电网监测功能、设置电网保护装置以及遵循相关规范标准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光伏逆变器孤岛效应带来的安全隐患,确保光伏发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反孤岛
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反孤岛引言: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发展,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已经成为了光伏发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电网故障等原因,光伏逆变器可能会出现孤岛现象,导致电网安全隐患。
因此,如何有效地解决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反孤岛问题,成为了当前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一、孤岛现象的危害孤岛现象是指在电网故障等情况下,光伏逆变器仍然继续向电网供电,形成一个孤立的电网系统。
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就会对电网的安全稳定造成严重威胁。
具体表现为:1. 电网质量下降:孤岛现象会导致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失控,从而影响电网的质量。
2. 安全隐患增加:孤岛现象会导致电网与光伏逆变器之间的电压差增大,从而增加电器设备的损坏风险。
3. 经济损失加大:孤岛现象会导致电网停电,从而给企业和居民带来经济损失。
二、反孤岛技术的发展为了解决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反孤岛问题,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系列技术方案,包括:1. 电网监测技术:通过对电网电压、频率等参数的监测,及时发现孤岛现象,并采取措施解决。
2. 逆变器控制技术:通过逆变器的控制,使其在检测到电网故障时自动停止向电网供电,从而避免孤岛现象的发生。
3. 电网接口技术:通过改进光伏逆变器与电网之间的接口,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电网故障等情况,从而避免孤岛现象的发生。
三、反孤岛技术的应用目前,反孤岛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某些地区,政府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要求所有的分布式光伏逆变器必须具备反孤岛功能。
同时,一些光伏逆变器生产厂家也在不断研发新的反孤岛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
四、结论分布式光伏逆变器的反孤岛问题是当前光伏发电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通过电网监测技术、逆变器控制技术和电网接口技术等手段,可以有效地解决反孤岛问题。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反孤岛技术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为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光伏并网柜的防孤岛保护
什么是"孤岛效应"?-光伏并网柜的防孤岛保护装置防孤岛保护是对分布式光伏电站有着重要保护作用的。
即当电网出现电压高、电压低、频率高、频率低故障时,光伏并网开关及时跳闸。
当电网恢复供电并且电压和频率达到允许值时,并网开关要自动合闸。
这样的目的是在为了国家电网不受太大影响的情况下,尽可能保证光伏的发电效率。
什么是“孤岛效应”当光伏电站出现孤岛效应时,即当电网由于某种故障原因造成失压时,应具备快速监测孤岛并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局部电网出现孤岛会影响到供电质量和维修人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在光伏电站中必需要配备防孤岛保护装置。
而光伏防孤岛保护装置就是为了解决“孤岛效应”的。
防孤岛保护装置能够精确检定并网点的电压、频率,然后当电压、频率出现波动且大于定值时跳闸出口动作,断开并网开关。
1、防孤岛保护·存在的意义据了解,在能源转型的目标下,各省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标都在相应提高,加上最近光伏成本下降潜力可期,各省的初步规划对于光伏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推动,尤其是光照资源优渥的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各省份年均新增规模高达1GW至5GW。
回望刚过去的五年,是中国光伏电站建设快速发展的一段历程,现在光伏行业正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征程。
根据光伏电站电压等级不同,配置防孤岛保护的要求也不一样。
0.4kV~10kV电压等级分布式光伏电站,只需逆变器具备快速监测孤岛并立即断开与电网连接的能力。
而对于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光伏电站,主电网继电保护装置必须保证主电网故障时切除光伏电站,此时应配备孤岛保护装置。
防孤岛保护:根据《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技术规定》GB/T19964-2012第12.3.3条的规定:“光伏发电站应配置独立的防孤岛保护装置,动作时间应不大于2s。
”以及《光伏发电站接入电力系统设计规范》GB/T50866-2013第6.3.2条的规定:“光伏发电站需要配置独立的防孤岛保护装置,保证电网故障及检修时的安全”。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效应保护原理介绍(甘电投金塔)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孤岛效应保护原理介绍
所谓“孤岛效应”是指当电网的部分线路因故障或维修而停电时,停电线路由所连的并网发电装置继续供电,并连同周围负载构成一个自给供电的孤岛的现象。
一般来说,孤岛效应可能对整个配电系统设备及用户端的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主要包括:
电力公司输电线路维修人员的安全危害;
影响配电系统上的保护开关动作程序;
电力孤岛区域所发生的供电电压与频率的不稳定现象;
当电力公司供电恢复时所造成的相位不同步问题;
太阳能供电系统因单相供电而造成系统三相负载的欠相供电问题。
防止孤岛效应的基本点和关键点是电网断电的检测,为了能快速检测到电网断电,通常需要采用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孤岛效应”检测方法,一旦确认电网失电,均会在几个周期内将逆变器与电网断开并停止逆变器的运行。
我司并网逆变器采用了主动式与被动式相结合的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被动式孤岛效应检测方法:实时检测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当电网失电时,会在电网电压的幅值、频率和相位参数上,产生跳变信号,通过检测跳变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
主动式孤岛效应检测方法:指对电网参数产生小干扰信号,通过检测反馈信号来判断电网是否失电。
我司并网逆变器采用的是主动频移反孤岛策略,通过对输出电流在并网点的频率进行小的扰动,当电网有电时,该扰动对电网电压的频
率没有任何影响,当电网失电时,该扰动将会引起电网电压频率发生较大变化,从而判断电网是否失电。
当并网逆变器检测到电网失电后,在0.2秒内停止运行并与电网断开。
当电网恢复供电时,并网逆变器并不会立即投入运行,而是需要持续检测电网信号在一段时间内完全正常(默认时间5分钟),才重新投入并网运行。
并网逆变器孤岛效应保护流程简图。
单相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及反孤制岛控策略研究
单相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及反孤制岛控策略研究调研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自步入21世纪以来,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国,制约各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难题。
为有效改善生存环境,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实现现代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正越来越被人类所重视。
太阳能因其可再生、无污染而被公认为未来理想的替代能源之一。
近年来,光伏并网发电作为太阳能的一种直接利用方式而备受关注,其中,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相关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
作为无污染的绿色能源,太阳能正逐渐取代传统化石能源。
而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光伏并网发电必将得到迅猛发展。
分布式发电是21世纪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随着电网中分布式发电系统数量的日益增多,尤其是基于可再生能源的并网发电装置在分布式发电系统中应用的日益广泛,分布式发电系统发生孤岛效应的可能性增大,孤岛效应发生造成的危险已不容忽视。
对孤岛效应的研究已经进行了二十余年,但大多数都是针对并网逆变器系统的反孤岛保护和测试展开,而没有对分布式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进行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二、课题研究意义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虽然在太阳能电池产量和太阳能资源方面有着十分巨大的优势,但光伏并网发电技术却十分落后。
目前,我国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出口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实际安装量不到5%,而且光伏发电的核心技术却主要依赖进口,光伏产业和光伏发电之间的发展严重失衡。
近两年,我国传统的光伏产业发展方式也面临着技术的制约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考验,2011年10月,欧美对我国光伏产业进行的“双反”调查就证明了这一点。
因此,为了促进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增强光伏领域的核心竞争力、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深入开展光伏并网逆变技术的相关研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工程应用前景。
三、光伏并网逆变器概述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一般由太阳能光伏阵列、并网逆变器、控制器、储能装置以及本地负载等构成。
逆变器孤岛效解决方案
所谓孤岛效应就是当电力公司的供电系统,因故障事故或停电维修等原因而停止工作时,安装在各个用户端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未能即时检测出停电状态而迅速将自身切离市电网络,因而形成了一个由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向周围负载供电的一个电力公司无法掌握的自给供电孤岛现象。
其具体实现思想就是:系统通过软硬件电路周期性地检测出相邻两次电网电压过零点的时刻,计算出电网电压的频率f,然后在此频率f的基础上引入偏移量△f,最后将频率(f士△f)作为输出并网电流的给定频率,并且在电网电压每次过零时使输出并网电流复位。
那么,当电网无故障时,负载上的电压频率即为电网电压频率,因此DSP每次检测到的电网电压频率基本不变;而当市电脱网时,光伏阵列的输出并网电流单独作用于负载上,由于输出并网电流频率的逐周期偏移,所以,DSP每次检测到的负载电压频率就会相应地改变,这样,就形成了给定输出并网电流频率的正反馈,使得负载电压的频率很快就会超过频率保护的上、下限值,从而使系统有效检测出市电脱网,因此,主动频率偏移法使系统具有了良好的反孤岛效应功能。
并网逆变器反孤岛效应策略
课程:新能源发电技术论文题目: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反孤岛效应研究姓名:............学号:............班级: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反孤岛效应研究摘要:能源匮乏与环境恶化是各个国家将来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如今人类文明和科技快速发展,将会需要更多能源来维持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
如今使用的一次性能源也正在一天天面临枯竭,所以必须找到新能源代替。
光伏发电系统应运而生,其可以将取之不尽的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不仅解决了能源问题而且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
但是随着这种系统的运用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产生的孤岛效应对人们财产甚至生命造成威胁,本文主要描述了孤岛效应产生的原因以及会引起的后果和如何抑制孤岛效应。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反孤岛效应策略;1. 孤岛效应孤岛效应产生原因及后果:是指当供电网络因短路故障或其他原因停止供电时,用户端的并网逆变器系统仍处于工作状态,这使得逆变器周围的电网仍然处在供电状态不受发电厂的控制。
并网发电系统处在这种状态时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的危害:(1)发电机无法调控孤岛中的电能指标如频率,电压等,若电压和频率等超过用电装置的额定范围内,严重时可能使用电装置无法正常使用。
(2)如果用电容量超过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容量时,并网发电系统就会超负荷运行,有可能使得发电装置出现故障。
(3)此时和并网发电系统连接的网络仍会带有电流,这会对检修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使得电网的安全性降低。
(4)将孤岛进行闭合操作时会引起该线路再次跳闸,甚至有可能会损坏并网发电系统或其他相关装置。
因此,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孤岛检测和反孤岛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在并网发电系统中,基于并网逆变器的反孤岛策略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称为被动式反孤岛策略,如不正常的电压和皮频率。
第二类称为主动式反孤岛策略,如频率的偏移和输出功率的扰动等2.基于并网逆变器的被动式反孤岛策略1.基于相位跳变的反孤岛策略相位跳变反孤岛方案主要是利用并网逆变器两端电压和输出电流之间的相位差来检测是否产生孤岛效应。
浅述光伏并网防孤岛问题的主动性预防措施
浅述光伏并网防孤岛问题的主动性预防措施摘要:随着环境问题和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都在积极开发新能源,光伏发电设备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孤岛效应发生的概率也增加,由孤岛效应引起的风险已经引起了相关技术人员的广泛关注,解决电网孤岛问题已经成为电网调度运行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孤岛效应危害及预防措施。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效益;措施1 孤岛效应的定义与危害所谓孤岛效应是指当电网因电气故障、自然因素或者误操作而发生停电中断时,各用户端的光伏发电系统没有及时检测出停电状态并脱离市电网络,而是继续保持向电网输送电能,同时与负载形成独立的公共电网无法控制的自给自足的供电孤岛。
孤岛效应不仅给整个电网带来安全隐患,而且降低了整个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效率,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1当维修人员对系统进行维护时,出现孤岛现象,因为并网光伏系统继续维持供电的负荷,会危及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1.2 孤岛效应会导致接地、相间短路等故障,造成电网设备损坏,干扰正常供电系统的自动或手动恢复。
1.3 当孤岛系统与市电网恢复时,一方面,断路器装置的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不同步而破坏,另一方面,恢复并网时,因为电流、电压相位差的影响是非常强的,相关设备会受到损坏。
1.4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可能因孤岛效应而导致三相负载供电,造成三相负载相故障,造成三相负荷设备损坏。
2防止出现孤岛效应的方法一般来说,通过孤岛电网系统对电压幅值和频率、相移指数而进行判断,在检测孤岛过程中,主要有主动检测和被动检测两种方法。
在主动检测方法的使用时,第一步会通过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然后输出功率、输出频率和相位会波动,在电网的实际运行中,电网具有自我平衡的能力,干扰不能被检测到,而在电网工作停止时,逆变器的干扰迅速积累,并超过网络允许范围,触摸电路保护,使用这种方法进行检测,有检测盲区小,检测精度高的优点。
而被动检测方法的使用是在公共电网工作停止后,根据并网逆变器的输出电压、输出频率,判断孤岛,使用此方法具有简单、方便的实现判断的优势,但在当电网的电力系统负荷和输出功率一样时,此方法将失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孤岛解决方案
1. 孤岛效应
所谓孤岛效应,是指当电力公司因故障或停电维修而停止供电时,用户端的并网逆变器系统仍处于工作状态,使得并网逆变器和周围的负载形成了电力公司无法控制的自供电网络。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处于孤岛运行状态时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1)电网无法控制孤岛中的电压和频率,若电压和频率超出允许的范围,可能对用户的设备造成的损坏;
(2)若负载容量大于光伏发电系统的容量,光伏发电系统过载运行,易被烧毁;
(3)与光伏发电系统连接的电路仍会带电,对检修人员造成危险,降低电网的安全性;
(4)对孤岛进行重合闸操作时会导致该线路再次跳闸,还有可能损坏光伏发电系统和其他设备。
因此,光伏并网逆变器具有孤岛检测和反孤岛的功能是很有必要的。
2. 孤岛检测
检测孤岛效应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分为两种:被动检测和主动检测。
被动检测就是光伏并网逆变器检测与电网连接处的电网电压或频率的异常来检测孤岛效应。
主动检测是有意的引入一些扰动信号,来监控系统中的电压、频率和阻抗的相应变化,以确定电网的存在与否。
比较被动检测和主动检测的区别,被动检测的软件实现比较简单,但是检测范围有限,无法满足并网发电系统反孤岛保护安全标准的要求,因此我们选择用主动检测的方法;而主动检测可以使孤岛检测的盲区尽可能的小,孤岛检测比较有效,但是软件实现比较复杂,并且会使并网发电系统的发电效率有所降低。
国际上对反孤岛检测方案和响应时间没有明确的规定, IEEE Std.929[2]和IEEE Std.1547[3]根据孤岛效应发生时的具体情况推荐了不同的孤岛效应检测时间。
表1为IEEE Std.1547[3]允许的孤岛效应检测时间。
n n n f 指电网电压的频率值。
对于中国的单相市电,n f 为50Hz 。
经研究讨论,根据逆变器的控制策略,我们选择了两种的孤岛检测的方法,滑膜频率偏移法(slip-mode frequency shift, SMS )和主动电流扰动法。
3. 滑膜频率偏移法
并网光伏逆变器采用电流控制并网,即控制逆变器的输出电流,使其成为与电网同频的正弦波,而对输出电压却不直接控制,输出电压或受电网钳制(并网工作时),或取决于输出电流和负载(孤岛运行时)。
滑膜频率偏移法在逆变器电流控制的基础上,通过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的相位控制,使公共点频率在电网失压后偏离额定值而检测出孤岛。
3.1 滑膜频率偏移法的工作原理
在不加SMS 算法时,逆变器输出电流和公共点电压PCC v 同频相加;加入SMS 孤岛检测算法后,逆变器电流给定的频率不变,但相位发生偏移(大小由SMS 算法决定),如图1所示。
逆变器的电流控制为:由锁相环(PLL )检测公共点电压上升沿时间,得到公共点(PCC )电压频率,作为下一个周期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电流的频率;下一个周期电流的起始时刻为公共点电压过零上升时刻,其初始相位由SMS 算法决定,通常取
)2sin(g
m g m sms f f f f --⋅=πθθ 其中m θ为滑膜频率偏移算法期望的最大偏移,m f 为产生最大相移时对应的频率,g f 为电网额定频率,f 为公共点频率。
图1 滑膜频率偏移法孤岛检测方法示意图 由逆变器电流控制系统等效模型(参见图2)可知,电流PV i 和电压PCC v 的相位差受SMS 算法和RLC 负载相位角∠G(j ω)的影响,当sms θ+∠G(j ω)>0时,PLL “看到”电流滞后于电压,会增加给定电流的频率;当sms θ+∠G(j ω)<0时,PLL “看到”电流超前于电压,会减小给定电流的频率。
因此,要使电网断开后公共点频率因电
流频率的变化而逐渐远离额定值,必须满足:
sms θ+∠G(j ω)>0, f ≥g f 时;
sms θ+∠G(j ω)<0, f ≤g f 时。
如果上述关系成立,在电网断电后,公共点的电压的相位就会始终超前(或滞后)于电流相位,在锁相坏的作用在频率逐渐推高(或降低),最后超出正常范围,检测出孤岛。
PV 系统电流控制
RLC 负载
图2 PV 系统等效模型
需要说明的是在孤岛运行时,由于只控制电流输出,电压与电流的位置主要受负载的类型所影响,主要分为容性负载和感性负载。
感性负载的特性是电压的相位超前电流,并且总有超前电流的趋势。
图3 感性负载电压/电流相位图
容性负载的特性是电压的相位滞后电流,并且总有滞后电流的趋势。
图4 容性负载电压/电流相位图
滑动频率偏移法是根据负载的类型,计算相位角 ∠G(j ω) 与滑动频率偏移角sms θ人为的造成电流相位一个微小的偏移。
在并网时,由于电网频率钳制电压波形,导致电压相位不会受到电流相位的影响;在孤岛发生时,电流相位的微小偏移会在电压波形的超前/滞后的特性下导致电压的频率不断减小/增大,而电流频率又反过来受到电压频率影响,电流频率不断减小/增大,与额定值的偏移量就会不断增大,因而由SMS 算法得出的每个周期所施加的偏移相位也不断增大,进而再导致频率偏离额定值越来越大,直至超过限定值,从而快速检测出孤岛。
但是,我们可以发现,如果sms θ+∠G(j ω)=0时,即SMS 算法得到的相位偏移量为0,当出现这种情况时,就可能会出现孤岛无法被检测出的情况,即所谓的孤岛检测的盲区,这个盲区是无法的被消除的,只能尽可能去减小盲区,使上面的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尽量小。
从各方面的资料文献上,我们了解到m θ取5°时,能使这个盲区比较小。
我们取m θ为5°,对应的弧度值约为0.0873;g f 取电网频率50.0Hz ;m f 取49.5Hz ,也就是当频率偏移至49.5Hz 时认为孤岛出现。
当前电压频率通过锁相环得到,代入公式后为:
)50
5.49502sin(5--⋅=f sms πθ。
化简后,得到最终公式:
))50sin(5-⋅=f sms (。
πθ
根据计算出的相位差代入程序中电流相位的补偿项AngleIref ,得到了新的电流相位补偿项。
模拟出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5 孤岛出现时频率的变化
3.2 滑膜频率偏移法的程序流程
根据上一节的分析,我们就可以将滑膜频率偏移法编入到程序中,作为电流控制的一部分,每个周期都对电流施加相位偏移,当孤岛发生时,能够快速的检测出。
图6为程序实现框图,图7为程序运行流程图。
是否一次计算
图6 程序实现框图
图7 程序运行流程图
4.主动电流干扰法
4.1 主动电流干扰法工作原理
图8 主动电流扰动法检测孤岛系统图
主动电流扰动法检测孤岛系统如图8所示。
并网逆变器工作在电流控制模式,在不添加电流扰动的情况下,控制逆变器输出电流跟随给定信号g v (一般为电网信号或者与电网同频同相的正弦),此时
L i =g v
在添加干扰信号时,电流的参考信号为正弦信号g v 和干扰信号gi v 的差,则
L i =gd v =g v -gi v
并网情况下,公共点PCC 的电压PCC v 为电网电压,如果逆变器输出和负载消耗的功率相匹配,那么在不添加扰动情况下电网断电时,PCC 点的电压不发生变化,会导致孤岛发生。
而在添加电流扰动的情况下,电网断电时,PCC 点的电压取决于逆变器输出电流和本地负载。
PCC v =L i Z=(g v -gi v )Z
PCC v 在原来的基础上添加了gi v Z 的电压降,超出欠电压保护的阙值范围,即使在功率相匹配的情况下孤岛也可以检测出来。
4.1 主动电流干扰法软软件实现
图9 主动电流扰动法检测孤岛的流程图
主动电流扰动法检测孤岛流程如图9所示。
在这个方法中,要主动给电流幅值施加偏移量,那这个偏移量只能是负的,即减小电流的幅值,因为如果增大电流幅值,就有可能使逆变器过载。
另外,施加的偏移量不能过小,如果过小就有可能电压幅值变化也不够大,没有超出电压的限制,导致检测孤岛失败,所以施加的偏移为给定值的50%是合理的。
主动施加的偏移量比较大,导致逆变器的输出效率会有明显降低,因此不能每个周期都施加电流偏移量,要根据反孤岛检测时间和逆变器的输出效率综合考虑,来确定主动扰动的频率。
我们设定每隔20个周期施加2个周期的电流扰动,numA=20,numB-numA=2,即numB=22。
使用NUM计数周期,NUM初始值为0。
首先检测公共点电压的频率,如超出限制,则判为孤岛,逆变器停止;若频率检测正常,采样公共点电压和电流,若电压超过限制,则判为孤岛;若电压检测正常,NUM计数加一,然后和numA比较,若小于numA,即计数周期还未计满20次,不施加电流扰动,给定正常电流,然后重新开始循环检测;若大于numA,则表示计数周期已有20次,接下来两个周期要施加电流扰动,即NUM计数到第20,21周期时为施加扰动周期,和numB (numB=22)比较,小于numB时,给电流施加扰动,我们给定电流的偏移量为50%,然后开始下一次循环,若计数到了22,即表示电流施加扰动结束,NUM清零,开始下一轮的施加电流扰动的大循环。
从以上分析,主动电流扰动法软件实现不算复杂,单台运行时没有检测盲区,施加的电流扰动不产生谐波,不会污染电网,但是也有几个不足。
首先,施加电流扰动时会明显逆变器的输出效率,减小了发电量;另外,每隔N个周期给电流施加扰动,当发生孤岛是,检测出孤岛的时间可能会大于0.02·N(s),如果N取过大时,检测出孤岛的时间就比较长,如果N去过小,则对逆变器的输出效率有比较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