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https://img.taocdn.com/s3/m/303e3ef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5.png)
最苦与最乐说课稿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苦与最乐》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早上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最苦与最乐》。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情学法、教学环节、板书设计等几方面进行说课,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最苦与最乐》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篇文章。
这一单元所选的文章,从不同角度展现了中华美德以及时代对这些美德的呼唤。
希望学生通过阅读这些文章,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追求道德修养的更高境界。
《最苦与最乐》是一篇论证严密的议论文,作者梁启超先生从责任之尽与未尽,谈人生的最苦与最乐,鼓励人们勇于负责,学习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
针对以上分析,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知识与能力】初步了解议论文的一般特点,学会分析观点和材料。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方法,在精读研讨的基础上进行迁移训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析总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紧扣中心论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观点和材料。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说教法教无定法,教必有法。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因此我准备采用问题讨论法、整体感知法、精读示范法、迁移训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获得启迪。
三、说学情学法以我校七(1)班学生实际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学习议论文存在畏难情绪,认为议论文深奥难学,或者论证思路难以把握,但本文议论特点比较突出,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准备引导学生采用重点勾画法、合作讨论法和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展开学习四、说教学环节本课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以下六大部分:1、问题讨论、导入新课2、整体感知、精读示范3、模仿自学、能力迁移4、总结推进、拓展讨论5、课堂检测、巩固提高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下面我就以此为纲进行具体说明。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冊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冊初中语文说课稿全套](https://img.taocdn.com/s3/m/125b3de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a0.png)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冊初中語文说课稿全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号考生,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主要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与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几个步骤向大家详细地讲解我对这节课的安排。
一、教材分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是作者少年时代生活恋歌。
它反映了清末私塾教育的状况,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制度、教育方法表示不满。
学习本课,要让学生能理解作者的这一思想感情,从而珍惜今天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从知识、能力二个方面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
知识方面:学习作者在描写时以准确的词语来表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能力方面: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及描写的方法。
写作能力:指导习作《美丽的邢中校园》,进一步理解观察和描写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最好的素材。
这篇课文,不像镜子那样,只是原封不动的把原物照下来,而是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先让学生学习习作《这里有我的欢乐》,而后与20年代作者的欢乐比较。
在今昔的对比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同时学习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精练、隽永。
古人云:“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因此,学习作者的语言的同时还要教学生如何观察。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引导学生观察,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的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开车”》在本课中,课前,我先让学生自己写生活感受《这里有我的欢乐》,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把握教学重点。
一则学习作者的语言,二则传授观察方法,三则练习所学的新知,让学生在练中学,在学中练,以便巩固。
三、说教学程序(一)、本课教学的整堂安排根据课文内容和讲练结合的原则,我设计了两个教学环节。
即:第一环节:讲授新知,大约用30分钟;第二环节:练习巩固,大约用15分钟。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说课稿
![最新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说课稿)》精品获奖完美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cc96da3cc850ad02de8041ab.png)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说课稿(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号考生。
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人教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5.最苦与最乐》。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向各位老师阐述我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本课内容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教师才能抓住知识的要点与关键。
)梁启超《最苦与最乐》选自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文是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梁先生对人生的思考,对责任的精辟认识。
本单元是议论文,目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议论文的要素和特点。
八年级学生初次在课本上接触到议论文的体裁,大部分学生都只在平时的阅读中粗略了解过,对于它的的写作特点并未真正了解;要引导学生通过本文学会思考,做出判断,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知识,学会读写议论文;感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这也将为下来学习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开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要求:“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基于教材与学情的特点,根据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我拟定教学目标如下:1. 培养学生多样性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 掌握议论文的一般特点。
3.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人生价值责任的思考。
根据文本(内容和形式)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情感特点。
(祥细)。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第五单元17课《紫藤萝瀑布》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第五单元17课《紫藤萝瀑布》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19ff3e97e21af45b207a85f.png)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紫藤萝瀑布》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紫藤萝瀑布》。
教材分析:《紫藤萝瀑布》主要记录了作者在看到一大棵盛开的紫藤萝花后,内心有焦虑悲痛化为宁静喜悦并感悟到生命真谛的事。
语言优美、意味隽永是本文最大的特色。
本文的写作背景也较为特殊,是十年文革期间的故事,特殊的背景造成了时空上和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理解有较大距离,所以基于以上考虑,我把这篇文章定位在“写景的美文”“励志的散文”两点上,围绕这两点就把整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成了三个部分“读-赏-悟”。
结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如下:教学目标1、分析文章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曼妙笔法,感受紫藤萝瀑布之美。
2、品味文章生动形象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理解散文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生命真谛。
重点难点1、重点:描写紫藤萝瀑布的方法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2、难点:对生命真谛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环节展开。
一、导语设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东坡达观的人生哲学启示我们:花开花谢、潮起潮落,乃自然常理;生活有悲欢、人生有起伏,在所难免。
同学们,当挫折和不幸与我们不期而遇时,我们该如何面对?现在让我们跟着现代女作家宗璞走近“紫藤萝瀑布”。
(教师鼓励一名学生上黑板板书课题,养成学生端端正正写字的好习惯)导入后,接着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
本文生字词较多,有些句子含义深刻,为了达到最佳的朗读效果,所以第一遍朗读是教师范读,提醒学生注意断句、语气。
教师范读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一遍、齐读一遍,进一步熟悉文本。
在反复朗读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文中划出他们认为最美的描写紫藤萝花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并说说看自己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词、句、段,此举旨在引导学生发现文中的“美点”,也就是为了凸显“写景的美文”这一教学指导思想。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说课稿全集
![人教版初一下语文说课稿全集](https://img.taocdn.com/s3/m/b3f1f060a98271fe900ef901.png)
鼎新乡长丰小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说教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童年往事的叙事散文,选自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本文是作者在1926年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
一曲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乐章。
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为人们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文章状物、叙事、写人都栩栩如生,是鲁迅散文中的精品。
“景是儿童心理的景,情是儿童心理的情。
”文章共写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处的童年生活。
课文由“我的乐园”领起百草园,写了百草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物和美女蛇的传说。
写三味书屋时,作者选取几个片段,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私塾教育的若干侧面和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刻画了一位严厉而又可敬、可亲、有趣的老师。
本课所在单元的教学重点放在整体把握主要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味文中的情感,注意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将本文《从百草园道三味书屋》放在第一篇有其目的性与示范性。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文章中语言表现的生动活泼、趣味盎然。
了解与掌握课文的表达与写作技巧,同时通过学习文章中无忧无虑,天真烂漫时光的描摹,激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体会作者丰富的情感,更加关注自己的生活,引导学生健康的成长。
二、说目标⑴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⑵能力目标:学会小组自主合作探究,学会分析散文与语段、语言的方法。
⑶情感目标:体会童年生活的情趣,关注自身的生活与成长,同时增加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1)熟读课文,通过有节奏、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2)掌握文章通过描写(以景物描写、动作描写为主)增强语句表现力、文章感染力。
(3)理解文章写作顺序的特点和利用对比方法突出中心的方法。
2、教学难点(1)学习如何运用多种手法使文章生动富有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四、说教法1、情景引导法。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10课《老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8f67f3c6783e0912a2162af5.png)
《老王》说课稿近日参加了市里的说课比赛||,我选择了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老王》||。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赛后整理了自己的说课稿||,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穷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便突出地写了他的“不幸”和“善良”||。
老王的不幸(穷苦)可以从“三独”、“三破”这两个侧面进行分析||。
“三独”即为“独干”;“独眼”;“独居”||。
一“破”即他用“破旧”的三轮支撑生活||,写出了维持生计的艰辛||。
二“破”即他用“残破”的身体出力干活||,写出了生活的痛苦||,三“破”即他居住在“塌败”的小屋苦度光阴||,写出了生活的艰苦||。
不仅如此||,老王其实也时时在遭受着精神上的苦痛||,因为眼瞎||,有人说他是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从心灵上摧残他||,打击他||。
所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我们都可以读出老王的凄苦与艰难||。
他是这么的不幸||,可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
他的善良我们可以从“三送”体会到:“一送”送冰;“二送”送钱钟书;“三送”送鸡蛋香油||。
老王的命苦与心善通过这“三破”、“三送”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老王的平平淡淡的交往||,用“我”的慧眼来看老王||,他的不幸之至与善良之至就得以体现||。
不仅如此||,从“我”的眼里看老王还可以看出“我”及其家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该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主要由“殉道者之歌”、“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这三个板块组成||,可见||,这个专题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不同人的人生精神及追求的||。
而《老王》正是“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散文||。
同时结合《老王》一文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说课稿(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c0f90f58fb770bf78a55bc.png)
《邓稼先》说课稿一、说教材《邓稼先》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大多是记载、评述中外名人生平事迹的传记类文章。
要求指导学生学习名人的崇高品格和奉献精神,学习课文的语言文字、篇章结构、人文内涵。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包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元勋、奠基、选聘”等17个词语的读音、字形、词义,并学会运用。
⑵了解杨振宁、邓稼先两位科学家的有关情况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材料,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⑶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情感。
2、能力目标:⑴掌握本文以小标题连缀,自成一体、相对独立而又彼此关联的行文特征,逐步提高写作能力。
⑵了解本文语言句式多变,情感真挚的特点,体会课文恰当的运用语言技巧表达思想感情的写法,积累语言,增强语感。
3、德育目标:学习邓稼先把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不计个人名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三、说重难点1、教学重点⑴理解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加以描写、评论及精选横断面表现人物的作用更典型更集中地突出人物不平凡的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
⑵揣摩语言,把握句式特征,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行间的深情,理解文章在记叙、议论基础上抒情的好处。
四、说学情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为课堂上有表情朗读酝酿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2、文献法3、一词经纬法:以文中引用的《中国男儿》中的关键词“奇丈夫”的“奇”字为线索进行教学设计,纵横连贯全课的教学内容,带动全篇课文的重点段落的阅读品析。
4、妙点寻踪法四、说教学过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导语(播放背景音乐《歌唱祖国》)同学们: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毛泽东同志说过:“落后就要挨打。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第2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第2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e4e88de804d2b160b4ec0e2.png)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最后一课》说课稿教材分析《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写的一篇短篇小说。
这篇小说是以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通过小弗朗士的所见所闻所感展开故事情节的,表现一了小弗朗士从幼稚到悔悟再到懂事的思想变化过程。
同时,小说通过不同角度的对比,表现了“最后一课”与往常上课的不同,展现了一场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全过程。
这篇小说选材巧妙,以小见大,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以及法国人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这篇文章在对人物进行心理描写的同时,成功地把景物描写、细节描写、人物行动描写结合起来塑造人物,而且还运用了烘托、对比的手法,把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细腻地表现出来了。
以本文为范例,主要是学习人物心理描写的特点及其对刻画人物性格的作用,以提高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目标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认为:“科学地确立学习目标是教学的首要环节。
”并强调“有效地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因此,根据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现行教育《大纲》的要求,以及教材重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发展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在向学生传播新知识的同时,应考虑到教学对象原有的知识基础,有针对性确立重难点。
对刚上初一的学生来说,整体感悟一篇较长的文章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这个情况,我确立以下的教学的重点、难点。
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大全五篇)
![2023年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大全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352a48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05.png)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部编版篇一知识目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1.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根据注释理解课文大意,掌握课文注释中的重点词句;3.复述文章内容,疏理故事情节,把握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提起狼这种动物,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它是我们人类最狡猾、凶残的敌人之一、当然,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1.学生自读课文,朗读时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2.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粗通文意。
▲重点实词(1)缀行甚远(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2)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旧,原来)(3)屠大窘(困窘,处境危急)(4)弛担持刀:放松,这里指卸下。
(5)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6)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7)意暇甚:这里指神情、态度悠闲。
(8)屠暴起:突然。
(9)狼亦黠矣:狡猾。
▲通假字止有剩骨(“止”通“只”)▲一词多义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止: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停止)止增笑耳(通“只”,只是)意:意暇甚:神情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想要其:积薪其中:代词“它”,指麦场其一犬坐于前:其中之:久之:无义亦毙之:代词,指它前:狼不敢前:上前其一犬坐于前:前面乃:屠乃奔倚其下:就乃悟前狼假寐:才以:投以骨:把以刀劈狼首:用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来▲古今异义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古义:多少;今义:一门学科)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词类活用一狼洞其中: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doc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精品】.doc](https://img.taocdn.com/s3/m/fa1280b9551810a6f5248675.png)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1邓稼先1.通过小标题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各部分的关系,学习邓稼先的思想品格和奉献精神。
2.学习精读方法,抓住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体会作者情感。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感受句式运用服从感情表达需要的特征。
4.学习邓稼先高尚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私奉献精神,争做一个大写的人。
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导语:一百多年前的中国,人民饱受欺凌,经过奋起抗争,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这是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胜利!他们傲骨铮铮,挺起了民族的脊梁:孙中山、毛泽东、钱学森……这些划时代的“巨星”光耀中外。
有一颗“巨星”,也许是被“两弹”的蘑菇云遮没了光辉,也许是“一星”的光亮过于璀璨,他反而鲜为人知,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这节课,让我们跟随杨振宁走近邓稼先,认识邓稼先……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梳理字词,了解背景1.字音字形。
选聘.(pìn)元勋.(xūn)邓稼.先(jià)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aì)无垠.(yín) 奠.基(diàn) 彷徨.(huáng) 鲜.为人知(xiǎn) 锋芒毕露.(lù)2.重点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元勋:立大功的人(多指开创性事业中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了为止。
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当,承当,承受;无愧,不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喻,明白、了解;晓,知道。
截然不同: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界限分明地。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层,重复;穷,穷尽。
3.文体介绍。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文。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老王》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10 《老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b815f66416fc700abb68fc93.png)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0 《老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杨绛的《老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设计、学法指导、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说一说我对本课的教学安排。
一、教材分析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这篇课文是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篇课文,课本中的单元提示明确指出:“这个单元就以‘爱’为主题,几篇课文都在诉说对普通人,尤其是对弱者的关爱。
让我们从课文中感悟到‘爱’这种博大的感情,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
”(二)教学内容《老王》是一篇关注社会底层中小人物生存状态的散文。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他穷苦卑微,生活凄凉艰难,为人老实厚道,有知恩图报的美德。
杨绛高度赞扬了老王的善良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本文叙述语句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三)学情分析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为八年级学生,他们已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和具备初浅的理性分析能力,但对于《老王》这篇人文性和社会性较强的散文来说,学生对文章内容把握的准确程度和主题的深度理解上有待提高,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和感悟。
(四)教学目标新课标中重点提出,要让学生“关注人类,关注身边的人”,并且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重视知识之间、能力之间和情感之间的联系。
1、因此,我确立本文的“知识目标”为:深入理解老王的“苦”与“善”,把握老王的性格特点;2、“能力目标”为: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3、“情感目标”为: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弱者,以平等观念和人道主义精神关注他们的疾苦,来培养学生的爱心、善心、同情心。
(五)教学重点、难点综合考虑课文特点和学生情况设定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是: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不幸者的同情和关爱,激发学生的爱心。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9d2d89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20.png)
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一、内容简述首先我们将从基础知识入手,包括生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普及等。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些基础知识,我会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如识字游戏、语境对话等,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接着我们将一起探讨课本中的经典文学作品,这些作品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佳作,不仅语言优美,而且思想深邃。
我会引导同学们深入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语言特点,让同学们在欣赏美文的同时,提高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此外本教案还将注重培养同学们的语文实践能力,通过写作、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方面的训练,让同学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语文技能,提高语文水平。
1. 介绍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亲爱的同学们,新学期伊始,我们即将开始七年级语文下册的学习之旅。
首先我想和大家聊聊本学期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
大家都知道,语文学习不仅关乎我们读懂课文、理解故事,更是对我们语言运用、思维逻辑和情感表达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那么本学期我们的语文学习要达成哪些目标呢?第一我们要夯实基础,这包括字词的学习、语法知识的积累,以及基本的阅读理解能力。
毕竟只有基础扎实,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
第二我们要提升阅读素养,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我们要学会从中汲取智慧,理解人生哲理,拓宽视野。
同时我们也要学习如何从文本中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第三我们要加强写作训练,写作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写作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逻辑,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本学期我们将进行多种形式的写作训练,包括记叙文、议论文等,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
第四我们要注重口语表达,学习语文不仅要会写,更要会说。
本学期我们将加强口语表达的训练,通过演讲、讨论等形式,提高大家的口语表达能力。
2. 简述本学期教材的特点和重点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本学期七年级语文下册的世界,简要了解一下这本教材的特点和重点。
这本教材真的是我们学习路上的好伙伴,内容那可是既有趣又有深度。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说课稿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 第三单元第10课《老王》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96091d123968011ca300915d.png)
部编版(人教)语文七年级下说课设计《老王》说课稿一、说教材《老王》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课文都是以爱为主题,表现普通人的爱,前三篇课文侧重于体现亲情,感受亲情。
《老王》这篇课文则是由亲情上升到对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关爱和同情,由“小”爱上升到“大”爱。
作者杨绛用平淡如水的语言给我们介绍了老王的身世和她与老王交往的几个生活片断以及老王死后她的愧怍心理,集中刻画了老王这个人物的形象,高度赞扬了老王善良的品质,含蓄的提出了关怀不幸者的社会问题。
叙述语言平淡从容却饱含深情,令人回味无穷。
虽然文章中所记叙的事情琐碎,但老王的苦与善充溢在字里行间,体现了作者对老王这些不幸者的深切同情和关爱,不失一篇培养学生爱心、善心,同情心的佳作。
二、说学情《老王》是一篇人物关系简单,内容单纯的散文,七年级的学生仔细阅读便可理解课文内容并初步了解老王这个人物形象。
但是真正深入人物内心,把握作者感情及文章主题就有些难度。
现今学生生活普遍优越,阅历浅显,又大多是独生子女。
因此,许多同学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感谢“爱”,更别说去回报“爱”了。
像老王这类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者,他们不了解,更别说去关心了。
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更重要的还要让学生体会文中的情感,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应使学生充分理解课文感情,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用善良去体察善良,用爱心去浇灌世界。
三、说教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针对文章的特点以及教师本人和学生的特点,拟定采用如下的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1、品读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反复走进文本,掌握课文内容。
2、合作探究法:小组合作,在碰撞中产生知识的火花。
3、拓展法:由人及己,指导学生领悟平等的观念及人道主义精神。
4、多媒体教学:体现其实效性。
四、说学法1、教学相长,为了更好地教,让学生更好地学。
根据我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教学的要求,我首先让学生充分预习,我认为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习惯非常重要,如果每一课都能把课前预习落实好,课堂效果就会事半功倍,要想达到这个效果,就要把预习要求明确,让学生知道怎样预习。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下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下教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d9003e6ad0d233d4b04e6972.png)
1邓稼先教学目标课前准备教学过程【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第1~9段),在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的背景下引出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第10~18段),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第19~29段),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从成就、个性等方面进行对【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巧立小标题。
作者巧立小标题,运用板块并列的结构,将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杰出贡献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示人物的性格和优秀品质,使人物形象显得悲壮而豪迈,伟大而崇高。
2.感情真挚。
本文可以说是一篇至情文。
至情,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对老朋友的至情。
例如,作者得知“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时,激动得热泪满眶,显示出作者对中华民族、对老朋友的深情。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些语句都饱含着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怜惜。
3.运用对比手法表现人物。
文章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突出表现了邓稼先的个性和品质。
奥本海默是美国一流物理学家,声望很高但锋芒毕露。
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对比,不仅是为了说明邓稼先的贡献可与奥本海默比肩,更重要的是突出邓稼先的人格魅力,从而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方法活用,片段作文】学习文中的写作方法来写自己的童年,用小标题的形式进行描写,只需写出几个小标题即可。
教学板书布置作业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
课后反思《邓稼先》一文的作者也是科学家,与邓稼先有着五十年的友情。
他写邓稼先大气磅礴,始终以一百多年的中国近代史为背景,把邓稼先放在国际大舞台上来写,显示作者博大深远的视野,并且最大限度地凸现了一个立体的光芒四射的邓稼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