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林业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
基于自然特征的湖北省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

基于自然特征的湖北省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胡卫华;高涛【摘要】[目的]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分析对合理规划农村建设用地,布局农村居住点,指导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湖北省自然环境特征,从市域和县域尺度,采用平均最邻近比率、平均分布密度和乡村聚落平均人数系统分析该省乡村聚落格局分布特征.[结果](1)湖北省乡村聚落整体呈集聚分布,集中分布于中东部地区,交通便利,水域条件优越,气候温和的地区集聚,总体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2)中东部地区主要分布在孝感市和黄冈市,孝感市云梦县、应城市、孝昌县,黄冈市团风县和浠水县的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高于其他各县.其中云梦县最高,为0.447个/km2.西部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明显低于东部地区,其中老河口市分布密度最高,为0.21个/km2.(3)各省级直管地区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乡村聚落的规模各异.其中孝感市的分布密度最高为0.328个/km2,其次是天门市,平均分布密度为0.289个/km2,但聚落规模较小.神农架林区以发展林业为主,乡村聚落分布密度仅为0.021个/km2.[结论]基于湖北省自然地理特征,中东部地区乡村聚落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逐步向农业产业化迈进.针对乡村聚落规模比较小的地区,向中心村集聚,提高资源利用率.【期刊名称】《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年(卷),期】2018(039)010【总页数】6页(P143-148)【关键词】乡村聚落;自然特征;空间格局;湖北;资源利用率【作者】胡卫华;高涛【作者单位】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武汉 430205;南京工业大学, 江苏南京 21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928.5;K901.80 引言建设美丽乡村,是党中央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以及“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美丽乡村建设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

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密度特征王晓荣;张家来;庞宏东;郑兰英;崔鸿侠【摘要】基于2009年湖北省林业资源连续调查第六次复查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采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推荐的森林碳储量估算方法,研究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和组分特征.结果表明: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总碳储量710.01 Tg·C,其中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土壤层分别占其总碳储量的15.74%、2.89%、2.11%和80.56%,天然林和人工林碳储量分别为420.43 Tg·C 和151.59 Tg·C.湖北省森林生态系统平均碳密度为111.51 t·hm-2,表现为土壤层>乔木层>灌木层>枯落物层,不同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差异较大,介于88.32~177.79 t·hm-2之间.森林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碳密度介于7.63~55.7 t·hm2,灌木层碳密度介于0.25~12.49 t·hm2,枯落物层碳密度1.14~3.53 t·hm2之间,土壤层碳密度介于73.25~136.87 t·hm-2之间,主要集中在30 cm的土层厚度,呈现明显的表聚特征,土壤碳储量平均为植被层的3.88倍.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表现为针阔混交林>阔叶林>针叶林,近成过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湖北省森林主要以中幼林为主,林业碳汇潜力巨大,合理的经营方式,可以提高森林结构质量水平,有效增加森林的碳汇功能.【期刊名称】《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10【总页数】8页(P93-100)【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碳密度;湖北省【作者】王晓荣;张家来;庞宏东;郑兰英;崔鸿侠【作者单位】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5;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湖北武汉43007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718.55+6以全球变暖为主要表现的全球气候急剧变化及其与不断增加的大气温室气体的关系已经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1]。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201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林业厅•【公布日期】2013.04.18•【字号】鄂林办天[2013]30号•【施行日期】2013.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会计正文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关于修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的通知(鄂林办天〔2013〕30号)各市、州、县林业局,厅直各单位: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进一步提高我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制度的科学性和廉洁性,按照省制度廉洁性评估专家组评估意见,省林业厅对《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鄂林天〔2010〕176号)进行了修改,现将修改后的《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北省林业厅办公室2013年4月18日湖北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省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生态公益林所有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生态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生态状况脆弱,对国土生态安全、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提供公益性、社会性产品或者服务为主要利用方向和目的,并按照有关规定划定为生态公益林的森林、林木和林地,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本省行政区域内的生态公益林,分为国家级公益林、省级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
第三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生态公益林建设、保护、经营和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生态公益林的建设、保护和管理应遵循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严格保护、科学经营、合理利用、分级保护的原则。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应设立公益林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内的公益林日常管理工作。
湖北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2017修正)

湖北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2017修正)【发文字号】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25号【发布部门】湖北省人大(含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11.29【实施日期】2017.11.29【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湖北省森林采伐管理办法(1995年11月30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根据1997年12月3日湖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修订我省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7月30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1年12月1日湖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中行政强制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正根据2014年9月25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四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29日湖北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关于集中修改、废止部分省本级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五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采伐限额管理第三章采伐许可证管理第四章采伐监督管理第五章罚则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森林采伐管理,有效地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凡在本省境内从事森林、林木采伐的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和实施森林限额采伐制度,严格执行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木材经营、加工许可证制度,实行森林资源采伐消耗全额管理,严格控制森林、林木采伐。
第四条建立行政领导干部森林资源消长目标管理责任制。
第五条建立举报奖励制度,由人民政府或林业主管部门奖励举报违法采伐森林、林木的有功单位和个人。
恩施林业产业发展状况调查

恩施林业产业发展状况调查[摘要] 恩施市森林覆盖率广,有“鄂西林海”、“天然氧吧”之称,近年来,其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文在了解我市林业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认识到林业发展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针对影响其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 林业产业恩施市林业管理恩施市地处湖北省西南腹地,位于长江之南清江中游,东瞰江汉,西接渝蜀,南控潇湘,北通豫陕,是镶嵌在鄂西南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因拥有举世罕见的硒资源而被誉为中国“硒都”。
全市国土面积3967平方公里,辖10个乡、3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72个行政村、34个居委会。
总人口78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侗族等少数民族占38%。
有香獐、猴面鹰、红腹锦鸡等省级以上保护动物40多种。
有各种药用植物2000多种,享有“天然植物园”、“华中药库”美称,其中板党、窑归、紫油厚朴等名贵中药材为世界独有。
这里是“鄂西林海”、“天然氧吧”,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5%,人均林地面积近5亩。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市林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速生用材林、经济林、苗木花卉、林下种养等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木材加工业、经济林产品加工业和森林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
我市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通过各种措施,强化了林业产业建设,使林业产业建设有了良种的起步,取得一定成效。
(一)商品林建设步伐加快。
近几年来,借助林业重点工程的带动,全市新增人工商品林20万亩,累计达到40万亩。
(二)干鲜果产业初见成效。
全市干果类面积17.88万亩,其中:板栗15万亩、银杏1.5万亩、核桃1.38万亩;其它经济林漆树3.6万亩。
(三)药业产业渐成气候。
截止2008年12月年底,全市中药材留存面积达25.5万亩,其中木本17.7万亩,草本7.8万亩。
全市各类型的药业企业及经营户达50个,其中圣峰药业和弘翔药业被评为省级林(药)业产业龙头企业。
2008年全市主导药材品种当年产量14130吨左右,实现中药材原料药产值13872万元。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固碳潜力研究

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固碳潜力研究作者:罗雷王晓荣陈臻徐立张涛王亮谢文曹祖荣刘少峰来源:《湖北林业科技》2022年第04期摘要:利用大规模植树造林和植被恢复来提升森林固碳能力,已成为减缓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之一。
明确特定林分固碳能力变化,合理估算森林固碳潜力,对于开展区域森林增汇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以湖北省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林龄设置74个固定样地,采用林地角规调查的方法,动态监测了不同林龄杨树生长规律,构建了杨树生长模型,探讨了杨树林人工林固碳潜力。
结果表明:江汉平原杨树人工林林龄与平均胸径呈正相关关系,与林分密度呈负相关关系。
林龄25 a的成熟杨树林碳密度为97.13 t C/hm2,最大的植被碳密度为167.50 t C/hm2,理论平均固碳潜力达到1 474.73万t。
建议以持续发挥杨树林地碳汇功能为目的开展经营,延长森林经营周期,加强经营管理,合理配置树种,营造混交林,减少林木生物量损失,从而进一步提升江汉平原地区杨树人工林碳汇功能。
关键词:杨树人工林;碳密度;固碳潜力;江汉平原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編号:1004-3020(2022)04-0001-05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Poplar Plantation in Jianghan PlainLuo Lei(1)Wang Xiaorong(2,3)Chen Zhen(1)Xu Li(1) Zhang Tao(4)Wang Liang(5)Xie Wen(5)Cao Zurong(5)Liu Shaofeng(6)(1.Forestry Investigation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Hubei ProvinceWuhan430079;2.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Wuhan430075;3.Hubei provincial Fastgrowing and Highgielding Forest Engineering Research CenterWuhan430075;4.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Enshi44500;5.Zigui County Forestry BureauYichang443600;6.Shishou Pop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Hubei Academy of ForestryJingzhou434400)Abstract: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That Improving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forests by afforestation and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t is great significance for regional forest sink management to estimate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by defining the change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capacity of specific stands. In this paper, 74 fixed plots were set up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of poplar plantations in Jianghan Plain in Hubei Province. The growth pattern of poplar plantations was monitored continuously and dynamically by using the method of forest traffic regulation investigation. Then we constructed a growth model of poplar plantation to study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of poplar plantat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ge of artificial stand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average DBH, and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tand density in Jianghan Plain. The carbon density of mature poplar forest with 25 years of stand age is 97.13 t C/hm2, the maximum vegetation carbon density is 167.50 t C/hm2, and the theoretical average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is 1 474.73 millon t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function of poplar plantation in Jianghan Plain, it is suggested that poplar forest should be managed continuously to play the carbon sink function, prolong the forest management cycle,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and management, rationally allocate tree species, build mixed forest and reduce the biomass loss of forest.Key words:Poplar plantation; carbon density; carbon sequestration potential; Jianghan Plain楊树是杨柳科杨属树种,易于繁殖、速生、经济效益显著,被称作世界速生树种之王[1],也是中国平原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之一。
探讨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以荆门市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2017年,荆门市被国家林业局确定为松材线虫病疫区。
近年来,该区域对马尾松林分退化严重的地块采取人工干预措施,进行枯死木清理、打孔注药、林相改造、悬挂诱捕器等措施综合防治松材线虫病,取得了明显成效。
切实减少以马尾松为主的松树纯林比重,降低因松材线虫病造成松林大面积死亡的风险,优化林分树种结构,构建健康、稳定、高效的森林生态系统。
现就对千佛洞森林公园目前现状和问题、改造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和主要模式、成效及建议进行阐述。
1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森林公园的基本情况湖北省荆门市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属二类公益林,地处荆门市城区。
地理坐标为:东经112°9′12″~112°13′50″、北纬30°58′38"~31°2′41"。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阳光充足,无霜期长,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冷的特征,年平均气温15~16℃,主要土类为黄棕壤。
经营总面积993.42hm2,包括东宝山分园和西宝山分园。
其海拔最高处422.5m,是荆门城区最高点。
森林自然植被覆盖率达85.3%,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主要树种有马尾松林、柏木林、水杉林等;平均蓄积量6.8万m3,有“城中森林”之称。
其交通便捷,信息畅通,是目前城区市民运动、休闲、娱乐的天然氧吧。
千佛洞国家森林公园是由20世纪50~60年代人工造成的森林群落,植被错综复杂,平均郁闭度达0.8,主要由针阔叶混交、杂灌木和地被植物组成。
有林地面积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66%,其中马尾松林面积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25%;柏木林面积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5.76%;池杉、水杉林面积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1.8%;软阔叶树化香、枫香、白杨纯林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2.03%;以刺槐和栎类为主的次生林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5.45%;山胡椒、葛藤、铁线莲、油麻藤灌木等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5.7%;其他占整个园区林地面积21.3%。
建设现代林业为鄂州跨越发展提供绿色支撑的思考

建设现代林业为鄂州跨越发展提供绿色支撑的思考作者:周翔李振文廖贵斌张国干梁玉洁来源:《绿色科技》2013年第04期摘要:简述了林业的重要性和现代林业的内涵,从7个方面论述了建设现代林业的途径、与鄂州跨越发展的关系,以及对鄂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与作用,为鄂州跨越发展的政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关键词:现代林业;生态环境;绿色;发展;鄂州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040039031引言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飞速发展时代,生态失衡、环境污染、能源枯竭、人口膨胀、土地荒漠化、酸雨增多、森林退化、粮食短缺、温室效应、物种灭绝等生态问题也接踵而来,使人类面临前所未有的生态安全问题[1]。
面对这样的困境,公众形成了一个新的共识:林业不再只是一个社会生产部门[2],而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态建设和经济生产的双重重任,是农民脱贫致富的一条途径,是人类社会健康和谐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3],是人类长久生存与发展的关键。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认为在世界最高级会议要解决的问题中,没有任何问题比林业更重要了[4]。
2009年6月22日,温家宝总理在会见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代表时把林业提高到空前重要的地位,他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5]。
林业对整个人类至关重要,它关系到人类存在,关系到地球消亡,关系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主义。
然而,随着林业的发展,以木材生产经营为主的传统林业已经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和经营模式进行了反思,逐步形成以转变林业经营思想、调整林业经营目标和转变林业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的现代林业建设思想[6]。
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7]。
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

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二〇〇九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 (1)第二条调查范围、内容 (1)第三条调查会议制度 (2)第四条调查方法 (2)第五条调查精度 (2)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六条土地类型(地类) (4)第七条有林地 (4)第八条疏林地 (5)第九条灌木林地 (6)第十条未成林地 (6)第十一条苗圃地 (6)第十二条无立木林地 (7)第十三条宜林地 (7)第十四条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7)第十五条非林地 (8)第十六条森林(林地)类别 (8)第十七条林种分类 (9)第十八条防护林 (10)第十九条特种用途林 (11)第二十条用材林 (12)第二十一条薪炭林 (12)第二十二条经济林 (12)第二十三条林种优先级 (12)第二十四条树种(组)与树种组成 (13)第二十五条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 (13)第二十六条立地因子 (15)第二十七条湿地类型 (16)第二十八条土地退化 (17)第二十九条森林质量 (19)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 (23)第三十一条其它标准 (24)第三章森林经营区划 (28)第三十二条区划系统 (28)第三十三条区划原则 (28)第四章准备工作 (29)第三十四条资料收集 (29)第三十五条调查用图准备 (29)第三十六条技术培训 (29)第三十八条建立目视判读标志 (31)第五章小班调查 (32)第三十九条小班划分 (32)第四十条小班调查内容 (34)第四十一条小班调查因子记载 (36)第四十二条小班测树因子调查 (38)第六章抽样控制 (42)第四十三条蓄积量控制总体 (42)第四十四条抽样方法 (42)第四十五条样本单元计算 (42)第四十六条样点布设 (43)第四十七条样点定位 (43)第四十八条样点调查 (44)第四十九条角规样地调查 (45)第五十条平原湖区林带调查 (45)第五十一条四旁树木抽样调查 (45)第五十二条样地蓄积量计算 (45)第五十三条山区抽样计算 (45)第五十四条平原湖区抽样调查计算 (46)第五十五条四旁树抽样调查计算 (47)第五十六条调查总体计算 (47)第七章内业统计 (48)第五十七条内业要求 (48)第五十八条小班电算码 (49)第五十九条图面资料检查 (49)第六十条外业卡片资料检查 (49)第六十一条数据录入 (49)第八章生长量调查 (49)第六十二条生长量调查 (49)第九章质量检查验收 (50)第六十三条外业质量检查 (50)第六十四条样地检查内容 (50)第六十五条小班检查内容 (51)第六十六条外业调查质量评定 (51)第六十七条内业质量检查 (52)第六十八条质量等级评定 (52)第十章成果编制 (53)第六十九条抽样调查内业计算 (53)第七十条森林资源统计表编制 (53)第七十一条调查记录表 (54)第七十二条图面资料编制 (55)第七十三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编写 (56)第七十四条调查成果 (56)第十一章附件 (58)附件一湖北省林业土壤特征及分布情况表 (58)附件二角规绕测单位断面积蓄积公式 (59)附件三一元材积表公式 (59)附件四湖北省主要河流(河长100公里以上)一览表 (61)附件五湖北境内长江一级支流名称表 (62)附件六湖北境内长江二级支流名称表 (63)附件七湖北境内汉江一级支流名称表 (64)附件八湖北境内汉江二级支流名称表 (64)附件九湖北境内淮河一级支流名称表 (64)附件十县级以上行政区代码 (65)附件十一调查因子代码表 (67)附件十二树种(组)代码表 (70)附件十三湖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名录 (73)附件十四1980西安坐标系图幅理论面积 (75)附件十五湖北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表 (76)附件十六各县市1999年土地面积表 (85)附件十七各树种一元形高表公式 (86)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精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参照国家林业局2004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湖北省第六次复查操作细则》和我省1999年制订的《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分类经营调查技术规定》,特制定本操作细则。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

小港管理区(农场)概况小港管理区位于洪湖市中南部,西以老闸河与滨湖办事处隔水相望,东南依蔡家河与乌林镇分治,北托四湖总干渠与汊河镇划界为邻。
管理区驻地港南镇。
全区共有国土面积25.52平方公里,人口12632人。
1987年时,小港管理区名为“湖北省国营小港农场”,行政、业务分属洪湖市和荆州行署农垦局领导。
1990年11月,小港农场隶属荆州行署直接管辖。
1997年4月,成立“荆州市小港管理区”,与“湖北省国营小港农场”共两块牌子,一套领导班子。
次年4月,管理区建臵取消。
2002年8月,恢复“荆州市小港管理区”。
2004年7月,小港管理区划归洪湖市管辖。
2007年,管理区辖1镇(2个社区)、5个农业大队(19个自然村)。
1987年以来,小港管理区(农场)坚持以改革为动力,实施经济发展战略,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2007年,全管理区工农业总产值由1987年的2074万元,增加到13132万元;财政收入由1987年的60.9万元,增加到145万元;人平年纯收入由1987年的432元,增加到4625元。
20年间,小港管理区(农场)先后被省农业厅、环保局授予“全省生态农业先进单位”、被省政府授予“选林灭荒先进单位”,被荆州市政府授予“造林绿化先进单位”。
经济建设1987年后,小港管理区(农场)经济建设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1987年至1991年为以工业为主、农业为辅的发展时期。
其工、农业产值分别为1350万元、724万元;1642万元、808万元;1476万元、907万元;1227万元、1010万元;1201万元、1098万元。
1992年至2004年调整产业结构,优先发展农业,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1992年,农业产值达到1455万元,首次超过工业产值61.6万元,以后逐年成倍递增。
至2004年,农业产值已达到5896万元,比工业产值多4616万元。
2005年至2007年,工农业生产步入协调发展阶段,至2007年,工农业产值分别为5375万元和7757万元。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绩效评价及分析

湖北省生态公益林建设绩效评价及分析∗刘朝学;唐华;涂名一;黄光体;袁传武【摘要】According to the collected information of ecological forest construction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in 1 7 cities (pre-fectures)and 85 counties (cities,districts)of Hubei province,based on the research of ecological forest construction field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rea andnon-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area),the Hubei ecological forest construction of 2015 wer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The results showed that,through the implementation of Hubei ecological forest projects,reac-hing double the forest area and growing stock growth,the forest resources were effectively protected,the forest owners has been duly compensated,and the forest ecosystems were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health and stability,ecological and social benefits were significantly enhanced,it played an extremely important role in Hubei ecological construction.%根据收集整理的全省17个市(州)85个县(市、区)生态公益林建设和资金管理资料,在对生态公益林重点建设林区(天保区和非天保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湖北省2015年生态公益林建设项目进行了绩效评价和分析。
湖北省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固碳释氧效益初探

生物量的方法, 然后根据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与固碳释氧之间的关系, 初步估测 了湖北省天然 林资源保护工程 区域林地年均 固碳总量为 35 3 0t年均释氧 总量为 9 61 Ot固碳价 . 9 ×1 , . 2 ×lS, 值量为年均 4. 1 3 14亿元 , 释氧价值量年均 3. 1 亿元, 6 37 从而科学客观地评估 了天然林保护工 程在 固碳 释氧 方 面 的效 益 , 为天 然林 保 护工 程效 益监 测 、 生物 固碳 等 方. 的研 究提 供 基础 数 据 面
2 1. 0 14
湖
北
林
业
科
技
1
湖北省 天 然林保 护工程森林 固碳 释氧 效 益初探
唐 万鹏‘ 史玉虎‘ 潘磊 王晓荣‘ 王珠娜‘
(. 1 湖北省林 业科 学研 究院 武汉 4 0 7 ;. 30 5 2 河南省郑州市林业局 郑州 保 护工 程 1 0a生态 效 益 的监 测 数 据 , 用地 上 活 立 木 蓄积 量 转 换 利
r sa c fc r n f ain. ee rh o ab i to o x
和方 法依 据 。
关键词 : 湖北省; 天然林保护工程; 木材蓄积量 ; 固碳释氧; 效益
Prl ia y Re e r h o n ft fCa b n Fia in a d Ox g n Ree s h ei n r s s c n Be e iso r o x to n y e la ei t e m n
d t n Hu e r v n e n y u i g c n e so t o fg o n v r e t b rv l m e i t i ma s n a a i b i o i c ,a d b sn P o v ri n me h d o r u d l e t e i e o u o b o i m n s ,a d t e c o d n o p o o y t e i m a i g r l to s i t e r a i o h n a c r i g t h t s n h ss k n e a i n h p b we n o g n c c mp u d d c r o i a i n a d e o n s a a b n fx to n n o y e ee s x g n r l a e.p e i n r t d s a re u n t e t t l m o to n u lc r o i a i n 3 5 3 1 rl mi a y s u y Wa c r i d o t h o a o a u f a n a a b n f to . 9 × 0 t n x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8.05•【字号】鄂办文〔2021〕35号•【施行日期】2021.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森林资源正文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的通知鄂办文〔2021〕35号各市、州、县党委和人民政府,省军区党委,省委各部委,省级国家机关各委办厅局,各人民团体:《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已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中共湖北省委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8月5日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做好森林资源保护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北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20〕34号)精神,结合湖北实际,现就全面推行林长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求,在全省全面推行林长制,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坚持绿色发展、生态惠民,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坚持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坚持严格考核、强化监督,进一步明确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构建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为“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提供生态支撑。
到2025年,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42.5%,森林蓄积量达到4.9亿立方米,湿地保护率达到55%,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森林火灾受害率均控制在国家规定范围以内。
到2035年,全省森林质量明显提升,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森林生态功能更加完善、森林生态效益更加显现、生态承载能力显著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全面增强,全省林业治理能力全面提升,“三江四屏千湖一平原”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北基本建成。
社会发展全国各省市区统计数据:10-6 分地区森林资源情况(2018)

174.98 155.99 150.83
15.20 9609.62 7044.48
659.77 604.99 244.65
59.43 31384.86 28114.67
449.33 395.85 232.91
28.65 26145.10 22186.55
924.40 811.58 385.59
66.80 79711.29 72937.63
National Total
Beijing Tianjin Hebei Shanxi Inner Mongolia Liaoning Jilin Heilongjiang Shanghai Jiangsu Zhejiang Anhui Fujian Jiangxi Shandong Henan Hubei Hunan Guangdong Guangxi Hainan Chongqing Sichuan Guizhou Yunnan Tibet Shaanxi Gansu Qinghai Ningxia Xinjiang
43.77 44464.57 39182.90
2599.44 2106.16 507.68
55.04 213244.99 197265.84
1798.19 1490.99
7.84
12.14 230519.15 228254.42
1236.79 886.84 310.53
43.06 51023.42 47866.70
217.50 194.49 140.40
57.36 16347.14 15340.15
421.71 354.97
9.52 1839.77 502.22
38.03 197201.77 186099.00
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

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二〇〇九年九月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 (1)第二条调查范围、内容 (1)第三条调查会议制度 (2)第四条调查方法 (2)第五条调查精度 (2)第二章技术标准 (4)第六条土地类型(地类) (4)第七条有林地 (4)第八条疏林地 (5)第九条灌木林地 (6)第十条未成林地 (6)第十一条苗圃地 (6)第十二条无立木林地 (7)第十三条宜林地 (7)第十四条林业辅助生产用地 (7)第十五条非林地 (8)第十六条森林(林地)类别 (8)第十七条林种分类 (9)第十八条防护林 (10)第十九条特种用途林 (11)第二十条用材林 (12)第二十一条薪炭林 (12)第二十二条经济林 (12)第二十三条林种优先级 (12)第二十四条树种(组)与树种组成 (13)第二十五条龄级、龄组、生产期与竹度 (13)第二十六条立地因子 (15)第二十七条湿地类型 (16)第二十八条土地退化 (17)第二十九条森林质量 (19)第三十条自然保护区 (23)第三十一条其它标准 (24)第三章森林经营区划 (27)第三十二条区划系统 (27)第三十三条区划原则 (27)第四章准备工作 (28)第三十四条资料收集 (28)第三十五条调查用图准备 (28)第三十六条技术培训 (28)第三十八条建立目视判读标志 (30)第五章小班调查 (31)第三十九条小班划分 (31)第四十条小班调查内容 (33)第四十一条小班调查因子记载 (35)第四十二条小班测树因子调查 (37)第六章抽样控制 (41)第四十三条蓄积量控制总体 (41)第四十四条抽样方法 (41)第四十五条样本单元计算 (41)第四十六条样点布设 (42)第四十七条样点定位 (42)第四十八条样点调查 (43)第四十九条角规样地调查 (44)第五十条平原湖区林带调查 (44)第五十一条四旁树木抽样调查 (44)第五十二条样地蓄积量计算 (44)第五十三条山区抽样计算 (44)第五十四条平原湖区抽样调查计算 (45)第五十五条四旁树抽样调查计算 (46)第五十六条调查总体计算 (46)第七章内业统计 (47)第五十七条内业要求 (47)第五十八条小班电算码 (48)第五十九条图面资料检查 (48)第六十条外业卡片资料检查 (48)第六十一条数据录入 (48)第八章生长量调查 (48)第六十二条生长量调查 (48)第九章质量检查验收 (49)第六十三条外业质量检查 (49)第六十四条样地检查内容 (49)第六十五条小班检查内容 (50)第六十六条外业调查质量评定 (50)第六十七条内业质量检查 (51)第六十八条质量等级评定 (51)第十章成果编制 (52)第六十九条抽样调查内业计算 (52)第七十条森林资源统计表编制 (52)第七十一条调查记录表 (53)第七十二条图面资料编制 (54)第七十三条森林资源调查报告编写 (55)第七十四条调查成果 (55)第十一章附件 (57)附件一湖北省林业土壤特征及分布情况表 (57)附件二角规绕测单位断面积蓄积公式 (58)附件三一元材积表公式 (58)附件四湖北省主要河流(河长100公里以上)一览表 (60)附件五湖北境内长江一级支流名称表 (61)附件六湖北境内长江二级支流名称表 (62)附件七湖北境内汉江一级支流名称表 (63)附件八湖北境内汉江二级支流名称表 (63)附件九湖北境内淮河一级支流名称表 (63)附件十县级以上行政区代码 (64)附件十一调查因子代码表 (66)附件十二树种(组)代码表 (69)附件十三湖北省林业自然保护区名录 (72)附件十四1980西安坐标系图幅理论面积 (74)附件十五湖北省森林立地分类系统表 (75)附件十六各县市1999年土地面积表 (84)附件十七各树种一元形高表公式 (85)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操作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调查目的与任务为了统一全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的技术标准,规范调查范围、内容、程序、方法、精度和成果等技术要求,依据国家林业局2003年颁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参照国家林业局2004颁布的《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技术规定》、《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湖北省第六次复查操作细则》和我省1999年制订的《湖北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和森林分类经营调查技术规定》,特制定本操作细则。
2003-2020年全国各地区森林面积、蓄积量、覆盖率-1页

12.07
460.27
775.64 502.69 263.54 26.78 13737.98
787.25 321.09 167.63
20.5
12923.37
4499.17 2614.85 600.01
22.1 152704.12
735.92 571.83 315.32 39.24 29749.18
904.79 784.87 175.94 41.49 101295.77
中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林业用地面积 (万公顷)
森林面积 (万公 顷)
人工林面积 (万公顷)
森林覆盖率 (%)
森林蓄积量 (万立方米)
32368.55 22044.62 8003.1 22.96 1756022.99
107.1
71.82 43.48
43.77
2437.36
20.39
13.64 12.98
山西省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 北京市 天津市 河北省 山西省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吉林省 黑龙江省 上海市 江苏省 浙江省 安徽省 福建省 江西省 山东省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海南省 重庆市 四川省 贵州省 云南省 西藏自治区 陕西省 甘肃省 青海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