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合集

合集下载

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教案)北师大版(2024)数学七年级上册

1.2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第1课时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1.通过充分的实践,使学生能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充分经历实践、探索、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重点掌握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难点识别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确定相对面展开的位置.一、导入新课我们小学学过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问题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问题2:你能得到图中的展开图吗?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二、探究新知探究一: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例1.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能展成一个平面图形吗?你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分组比赛.(要求:展开后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他面相连)第一类:四个一行中排列,上下各一任意放,共六种.(记忆口诀:141型)第二类:一在三下任意放,二在三上露一端,共三种.(记忆口诀:132型)第三类:两两三行排有序,恰似登天上云梯,仅一种.(记忆口诀:222型)第四类:三个三个排两行,中间一“日”放光芒,仅一种.(记忆口诀:33型)重难点精讲一线不过四.()()田凹应放弃.()()()()探究二:正方体的相对面例2.下列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形状的盒子.折好以后,与1相邻的数是________,相对的数是________,先想一想,再具体折一折,看看你的想法是否正确.解:2,5,4,6;3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合作探究:正方体相对两个面在其展开图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①相对两面不相连,上下隔一行,左右隔一列;②相间、“Z”端是对面;③间二、拐角邻面知.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9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小红制作了一个如下左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对面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可能是( A )A B C D3.如果“你”在前面,那么什么在后面?如果“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利”在哪里?【答案】3.“你”在前,“棒”在后,“坚”在下,“就”在后,那么“胜”在上,“利”在前四、课堂小结1.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有哪些?相对的两个面在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4,8,10,11题.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有很多种,本节课在老师的操作引导下认识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通过多次的“展开——围成”活动建立清晰的表象,借助“想象——验证”的学习方式,培养空间想象力和必要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思维有序提升;对于学生从平面展开图折叠成立体图形的思维过程,由于受到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动手是更为有效的呈现方式.第2课时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与折叠1.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认识几何体展开前后各面之间的关系;2.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学会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重点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表面展开图.难点判断一个平面图形是否是一个立体图形的展开图.一、导入新课问题1: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问题2:如果有若干个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四棱柱.棱柱的特点:(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完全相同且互相平行的多边形.(2)棱柱的侧面都是平行四边形.(3)棱柱的侧棱长都相等.二、探究新知1.棱柱的表面展开图将图1-12中的棱柱沿某些棱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展开图?教师:把从正方体学到的展开折叠知识,引用到棱柱中,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想一想:以下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如果不能,适当修改使所得图形能围成一个棱柱.(1)棱柱的底面边数=侧面数;(2)棱柱的两个底面要分别在侧面展开图的两端;(3)四棱柱的平面展开图中只有5条相连的棱;(4)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5 cm,4 cm,3 cm,请画出它的展开图.2.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教师:圆柱与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又会是怎么样的呢?学生动手实验,并给出答案,教师点评.想一想:下面几个图形是一些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你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体的名字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1页“随堂练习”第1,2题.2.下面是一个几何体的展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如果A在几何体的下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2)如果F在前面,B在左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3)如果C在右面,D在后面,哪个字母会在上面?【答案】2.(1)F(2)C(3)A四、课堂小结1.能折成棱柱的平面图形的特征有哪些?2.圆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什么?五、课后作业1.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1,5,12题.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围绕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熟悉理解棱柱和圆柱、圆锥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对应关系.教学难点和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而突破这一难点必须建立在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的基础上.所以教学时我通过演示包装盒的拆、合,使学生获取“平面展开图”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自行探究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实验活动提供了基础,同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活动,努力想象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是如何转换的.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引导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理性归纳一般过程,探究的方法从已知到未知,由特殊到一般,先感性再理性,使学生活动贯穿始终,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从不同图形的展开延伸到折叠,先易后难,学生思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第3课时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变化,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丰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2.理解截面的概念,能够识别一些几何体截面的形状.重点引导学生参与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的教学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难点同一几何体不同角度切截所得截面的不同形状的想象与截法,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一、导入新课教师课件演示切截西瓜的过程,引导学生观察截面的产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出的面叫作截面.学生通过观察切西瓜的过程感知几何体与截面的关系.二、探究新知1.截正方体(1)教师: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会是什么形状呢?学生分组讨论、合作交流,猜测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形状可能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鼓励学生积极发言.(2)教师:请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来截手中的正方体模型,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在学生操作活动中巡视指导,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与交流中,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全班实物切截活动结束后,教师鼓励各个小组请代表发言.选取一些小组让他们进行演示说明,并积极肯定他们的做法.教师课件演示截正方体的几种方式:(3)教师:通过刚才的课件动态演示,你能得到什么规律吗?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得到的结果.若与三个面相交得三条交线,由这三条交线构成的截面图形是三角形;若与四个面相交,则截面是四边形……各小组请代表发言,说出他们所观察到的截面的各种形状产生、变化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说明产生不同形状的截面的原因,积极肯定学生的正确推理.2.截圆柱与圆锥教师:用圆柱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图形?学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同桌交流,猜测可能的图形,然后画出图形,最后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与圆锥的截面情况.(1)圆柱的截面:(2)圆锥的截面:利用课件演示截圆柱、圆锥的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的结论,深化学生对截一个几何体所产生截面形状的直观感受.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2页“随堂练习”第1,2题.2.如图,用一个平面分别去截下列几何体,所得截面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D )A BC D四、课堂小结1.什么叫截面?2.正方体的截面形状有哪些?圆柱、圆锥和球呢?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2,6,7题.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经历了图形的展开与折叠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截的过程中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充分想象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所得的截面是什么形状,再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验证想象的结果与实际结果是否一致.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丰富了几何直觉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同时,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第4课时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2.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能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重点会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难点根据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块的数量,画出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图.一、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庐山风景图,使学生切身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物体是不同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苏东坡的诗表现了观察庐山的几种方式:横看、侧看、远看、近看、身处山中看.从不同方向观察庐山可看成“峰”,也可看成“岭”.那么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又能看到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二、探究新知1.观察实物教师在讲台上摆放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教师:讲台上有乒乓球、热水瓶、玻璃杯三样物品,现在请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它们.这三样物品从不同的方向看到的图形会一样吗?三位学生分别站在讲台的左面、右面和正面观察,其余学生想象可能看到的图形.然后让三位学生分别叙述自己所看到的图形.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2.观察几何体课件出示教材第14页图1-21,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别画出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学生完成后举手展示所画的形状图,教师点评,并进一步讲解: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1)先确定几列(几列就横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2)再确定每列最高有几层(几层就竖排连续画几个正方形).3.根据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还原几何体一个几何体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从上面和从左面看到的这个几何体的形状图如图1-23所示,请搭出满足条件的几何体.你搭的几何体由几个小立方块构成?三、课堂练习1.教材第15页“随堂练习”.2.如图,请画出下列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四、课堂小结1.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图形一样吗?2.画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图的方法是什么?五、课后作业教材第15页习题1.2第3,8,9题.本节课的内容是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实物模型、教具或多媒体课件演示给学生看,使学生直观、具体、形象地感知图形.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几何体,并得到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图的画法,能识别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得到的图形.组织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积极思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一、第1章:数的认识1.1 整数教学目标:(1)理解整数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 整数的定义及性质;2. 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整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1.2 分数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内容:1. 分数的定义及性质;2. 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

教学步骤:(1)引入分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的运算方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二、第2章:几何基础2.1 线段与射线教学目标:(1)理解线段、射线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线段、射线的画法。

教学内容:1. 线段的定义及性质;2. 射线的定义及性质;3. 线段、射线的画法。

教学步骤:(1)引入线段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引入射线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3)讲解线段、射线的画法,并通过例题演示;(4)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2.2 三角形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

(2)掌握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2. 三角形的基本画法。

教学步骤:(1)引入三角形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例讲解;(2)讲解三角形的基本画法,并通过例题演示;(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课时安排:2课时六、第6章:代数初步6.1 一元一次方程教学目标:1. 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内容:1. 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3. 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新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案[最新精编版]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全部教案第一课时§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观察、摸索、讨论中直观认识立体图形,了解球体、柱体、锥体的特征;2、过程与方法:(1)、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及探索发现能力。

(2)、过程中,建立一种互相了解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直觉增进学生的理解力,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2)、激发学生对丰富的图形世界的兴趣,好奇心,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规则的立体图形,正确区分各类立体图形。

难点:1、找出各个立体图形的个性特征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而掌握对图形认知、归纳的方法。

2、研究正多面体的顶点数、棱数和面数之间的关系,得出欧拉公式。

三、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四、教具准备:一辆玩具小公交车、一架玩具小飞车、笔筒五、教学过程Ⅰ、创设现实情景,引入新课今天,我准备了“一架直升机”,带领同学们插上想像的翅膀去飞行,我们飞向了祖国的蓝天,飞呀、飞呀,我们飞到了一座现代化大城市的上空,翻开课本看第一章的第1页的彩图,这个城市多漂亮啊,我们在欣赏这个城市的美景时,不妨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也是我们数学世界——丰富的图形世界,你能从中发现哪些熟悉的图形?大家先看这辆车是由哪些立体图形组成的?Ⅱ、根据现实情景,讲授新课1、从生活中发现熟悉的几何体。

[议一议](1)图中有茶杯,笛子,笔筒中的笔杆是圆柱形状,提球的网把球放进去上面一部分是圆锥的形状,书架上的小帽子是圆锥的形状。

(2)圆柱和圆锥的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的,不同点是圆柱有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圆的,而圆锥只有下底面,最上面只是一个顶点。

(3)笔筒的形状我们把它叫棱柱,老师,对不对?(4)地球是一个球体,与它形状类似的有足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数学内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立体图形的认识: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立体图形的特点,掌握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等基本立体图形。
2.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学会识别和绘制简单立体图形的展开图。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分类、展开图以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立体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这一知识点。首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感受到立体图形无处不在,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以下几点:
1.学生在认识立体图形时,空间想象力不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供了模型和实物,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和操作立体图形。
2.在讲解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时,我发现部分学生难以理解立体图形与展开图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个问题,我让学生动手操作,剪裁和拼贴立体图形的展开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展开图的概念。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立体图形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制作立体图形的展开图或计算某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数学第一课:数学的世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广泛应用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内容:1. 数学故事分享:学生分享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故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价格,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学等。

2. 数学猜谜游戏:设计一些数学谜题,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数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数学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的数学故事,鼓励他们思考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数学猜谜游戏:分发谜题,学生分组讨论解答,公布答案并解释解题思路。

第二单元:有理数第二课:有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进行运算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有理数卡片游戏:设计有理数卡片,让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有理数的分类和性质。

2. 有理数运算竞赛:学生分组进行有理数运算比赛,提高他们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有理数的概念和分类。

2. 有理数卡片游戏:分发卡片,学生通过游戏学习有理数的性质。

3. 有理数运算竞赛:分组进行运算比赛,评选出运算速度最快和最准确的小组。

第三单元:整式的加减第三课:整式的加减运算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整式加减运算的能力。

活动内容:1. 整式加减运算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实际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实际应用题目,让学生运用整式加减运算解决。

活动过程:1. 开场介绍:简要介绍整式加减运算的规则和方法。

2. 整式加减运算讲解:通过具体例子讲解运算规则,确保学生理解。

3. 实际应用练习:分发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进行解答和讨论。

第四单元:几何图形初步第四课: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几何图形的能力。

活动内容:1. 几何图形观察:学生观察不同的几何图形,描述它们的特征和性质。

1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2)

1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教案 (2)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导学案第一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学习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形象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

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

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学习重难点】重点:认识常见的几何体的基本元素,了解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及其某些特性。

难点:用语言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及对几何体的分类。

【学习过程】模块一预习反馈一、学习准备1.在小学学习了的立体图形有2.长方体有____个面,每一个面都是_______,正方体有____个面,每一个面都是__________ 长方体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长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体的表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方体的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阅读教材:p2—p6第1节《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并完成随堂练习和习题二、教材精读4.写出下列几何体的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棱柱的有关概念及其重要特点:(1)棱柱的有关概念: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

(2)棱柱的三个特征:一是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二是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都是形;三是侧面都是形。

(3)棱柱的分类:根据底面多边形的将棱柱分为、、、……;它们的底面分别是、、……。

(4)棱柱中的元素之间的关系:底面多边形的边数n,可确定该棱柱是棱柱,它有个顶点,条棱,其中有条侧棱,有个面,个侧面实践练习:请你按适当的标准对下列几何体进行分类。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4章基本平面图形(教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定义及性质:这是基础几何概念,需要学生熟练掌握,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例如,理解线段的两个端点、射线的起点和延伸方向、直线的无限延伸等特性。
-角的分类及性质:重点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角,并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质。如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的定义及特征。
-三角形的分类:强调三角形按角的大小分类,以及各类三角形的性质和特点。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些空间想象能力较弱的学生,理解图形的旋转、翻折等变换是难点,需要通过实物模型或多媒体辅助教学来帮助理解。
本章节的教学难点与重点紧密联系课本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这些核心知识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实例分析、图形操作、逻辑推理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难点,掌握重点,提高几何学科素养。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线段、射线与直线的基本概念。线段是有限长度的,有两个端点;射线有一个起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直线则是无限制地延伸。它们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础。这些基本图形在建筑、设计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一个简单的房屋设计图,我们可以看到线段、射线和直线是如何被用来表示墙壁和屋顶的。
-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掌握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方法,如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
-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掌握矩形、菱形、平行四边形的定义及性质,如对边平行、对角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等。
-图形的全等:理解全等图形的概念,掌握SSS、SAS、ASA、AAS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2.教学难点
-平行线的判定:对于初中生来说,理解并熟练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是一个难点,特别是同位角、内错角等概念的运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请学生从围成这个棱柱的各个面(底面、侧面)以及棱的角度看看棱柱有哪些特点
棱柱顶点棱数面数
三棱柱
四棱柱
五棱柱
六棱柱
【例1】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面A、面B、面C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1.经过折叠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图形是( )
2.小新准备用如图所示的纸片做一个礼品盒,为了美观,他想在六个正方形纸片上画上图案,使做成后三组对面的图案相同,那么画上的图案后正确的是( )
3.
师: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同学们认真观察后
生: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截面是由这个平面与正方体的若干个面相交
(1)提出问题.
师:用圆柱体的木料能否做出如下形状的平面材料?
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
3.教师课件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截面情况.
(1)圆柱体的截面
(2)圆锥体的截面
例1图例2图
例3图教师指导
1.如图,桌上放着一个圆锥和圆柱,下面三个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2.如图所示是由几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搭成的几何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则搭成这个几何体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是.
3.由几个小正方体所搭成的几何体从上面看如图所示.小正方形中的数字表示该位置的小正方体的个数.请你画出这个几何体从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状.
第2题图。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1,掌握相反数的概念,进一步理解数轴上的点与数的对应关系;2,通过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所表示的点的特征,培养归纳能力;3,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教学难点归纳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的点的特征知识重点相反数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问题1:请将下列4个数分成两类,并说出为什么要这样分类4,-2,-5,+2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分法,只要能说出道理,都要难予鼓励,但教师要做适当的引导,逐渐得出5和-5,+2和-2分别归类是具有较特征的分法。

(引导学生观察与原点的距离)思考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思考再换2个类似的数试一试。

归纳结论:教科书第13页的归纳。

以开放的形式创设情境,以学生进行讨论,并培养分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归纳能力,渗透数形思想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掌握有理数的概念,会对有理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培养分类能力;2,了解分类的标准与分类结果的相关性,初步了解“集合”的含义;3,体验分类是数学上的常用处理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分类的标准和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知识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_,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套教案

启法引导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 一、 情境引入
板书 设计
二、 生活观察室:考察你的观察能力 三、 画一画、说一说:训练你的表达能力
四、引导归纳 五、 小结及作业
步骤
教学流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情境 教师展示几何模型(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
球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主动寻求这些几

8、会根据俯视图及其相应位置的立方体的数量,画出其主视图与左视图。

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图形。

单能
1、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

体之间的关系。

2、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


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教学用 具准备 教学 方法
难点:认识点、线、面、体,感受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课件
观赛分析归纳总结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2) 一、情境激趣,适时点题
板书 设计
二、对比观察,理解相关性质 三、动手实践,直观感知 四、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五、随堂练习,巩固质疑
步骤
六、师生交流,归纳小结
教学流程
三棱柱
6
9
5
四棱柱
8
12
6
五棱柱
10
15
7
三、合作 学习,探 索什么 样的图 形能围 成棱柱
六棱柱
12
18
8
在学生经历了折叠棱柱的过程后,给出几个图形让学生想一想是 否能折成棱柱,使学生经历平面图到立体图的变化过程,培养空 间概念,是对学生空间想像能力的更高要求。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带教学反思(全册)

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3.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初步感受点、线、面之间的关系.4.在对图形进行观察、操作等活动中,积累处理图形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一、情境导入我们生活在多姿多彩的图形世界中,许多美丽的图形装点着我们的生活,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识别立体图形【类型一】识别立体图形如图,在给出的实物图中,(1)哪些是你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2)请你从图中找出与圆锥、圆柱类似的几何体;(3)你还能发现哪些物体的形状与我们学过的几何体相同或相近?解:(1)物体a,d,h,i,n易使人联想起长方体;物体b,p易使人联想起正方体;(2)物体g,m类似于圆柱;物体l类似于圆锥;(3)物体e类似于棱锥;物体f,k类似于球.方法总结:考查了对现实生活中立体图形的初步认识,结合所学几何体的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类型二】立体图形构成的元素观察图形,回答下列问题:(1)图①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2)图②是由几个面组成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3)图①中共有多少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吗?图②呢?(4)图①和图②中各有几个顶点?解析:(1)根据长方体的面的特点解答;(2)根据圆锥的面的特点解答;(3)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线的特点解答;(4)根据长方体和圆锥的顶点情况解答.解:(1)图①是由6个面组成的,这些面都是平的面;(2)图②是由2个面组成的,1个平的面和1个曲的面;(3)图①中共有12条线,这些线都是直的;图②中有1条线,是曲线;(4)图①中有8个顶点,图②中只有1个顶点.方法总结:解答此类问题要联系实物的形状与面的形状作对比,然后作出判断,平面与平面相交成直线,曲面与平面相交成曲线.【类型三】几何体的分类将如图所示的几何体分类:解析:此题作为一道开放型题,分类的方法非常多,只要能说明分类的理由即可.但要注意:按某一标准分类时,要做到不重不漏,分类标准不同时,分类的结果也就不尽相同.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2)(3)(5)和(6)都是柱体,(4)(7)是锥体,(1)是球体.方法总结:生活中常见几何体有两种分类:一种按柱体、锥体、球体分类;一种按平面和曲面分类.探究点二:几何体的形成笔尖画线可以理解为点动成线.使用数学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1)流星划破夜空,留下美丽的弧线;(2)一条拉直的细线切开了一块豆腐;(3)把一枚硬币立在桌面上用力一转,形成一个球.解析:解释现象关键是看其属于什么运动.解:(1)点动成线;(2)线动成面;(3)面动成体.方法总结: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可以用数学知识来解释,关键是要找到生活实例与数学知识的连接点,如第(1)题可将流星看作一个点,则“点动成线”.如图所示,将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得到的几何体是()解析:半圆绕其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得到的图形是球.故选A.方法总结: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以运动的观点观察静止的点、线、面,就能得到千姿百态的几何图形.解答此题可动手操作,也可以空间想象.三、板书设计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几何体⎩⎪⎨⎪⎧柱体⎩⎪⎨⎪⎧圆柱棱柱锥体⎩⎪⎨⎪⎧圆锥棱锥球体图形的构成元素⎩⎪⎨⎪⎧点:点动成线线:线动成面面:面动成体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改变以往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数学学习活动中,应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了生动的学习活动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妙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点、线、面、体的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在学习中注重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观察感受,亲身经历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感悟知识的形成、变化、发展,激发学生的联想与再创造能力.1.2 展开与折叠1.通过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棱柱、圆锥和圆柱,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一、情境导入喜羊羊现有涂色方式完全相同的四个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涂上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喜羊羊把这四个正方体拼成如图所示的长方体,并让美羊羊判断红、黄、白三种颜色的对面分别涂着哪一种颜色.你能帮助美羊羊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展开与折叠【类型一】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长春中考)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解析:选项A是“田”字型,选项B是“凹”字型,选项D是“L”型,它们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只有选项C是“一四一”型,符合正方体的展开图形式,故选C.方法总结:方法1:根据正方体的11种表面展开图逐个进行选项核对;方法2:由于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不包括“L”型、“田”字型和“凹”字型,故可采用排除法进行判断.过正方体中有公共顶点的三条棱的中点切出一个平面,形成如图几何体,其正确展开图为()解析:选项A、C、D折叠后都不符合题意,只有选项B折叠后两个剪去的三角形与另一个剪去的三角形交于一个顶点.故选B.方法总结:考查几何体的展开图.解决此类问题,要充分考虑带有各种符号的面的特点及位置.【类型二】正方体的相对面杭州市将举办2016年G20峰会,为了迎接这一盛会,小威特意制作了一个正方体广告牌,并在各个表面上书写了汉字或符号,其表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则原正方体中的“州”字所在面的对面所标的是________.解析:将正方体展开图折叠后可知:“杭”与“您”相对,“州”与“迎”相对,“欢”与“!”相对.故填“迎”.方法总结:将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找到相对的面,再判断相应面上应填的字.【类型三】由展开图判断几何体下面的展开图能拼成如图立体图形的是()解析:立体图形是三棱柱,展开图应该是:三个长方形,两个三角形,两个三角形位于三个长方形两侧;A答案折叠后两个长方形重合,故排除;C、D折叠后三角形都在一侧,故排除.故选B.方法总结:此题主要考查了展开图折叠成几何体.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相互转化,理解和掌握几何体的展开图,要注意多从实物出发,然后再从给定的图形中辨认它们能否折叠成给定的立体图形.探究点二:求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如图是一张铁皮.(1)计算该铁皮的面积.(2)它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若能,画出它的几何图形,并计算它的体积;若不能,请说明理由.解:(1)该铁皮的面积为(1×3)×2+(2×3)×2+(1×2)×2=22(平方米);(2)能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如图所示.它的体积为3×1×2=6(立方米).方法总结:能否做成一个长方体盒子,就看相对的面的形状是否相同,大小是否相等.三、板书设计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棱柱的展开图圆柱的展开图圆锥的展开图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观察、操作、抽象、感受、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发展空间观念,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3 截一个几何体1.经历切截几何体的活动过程,体会几何体在切截过程中的变化,在面与体的转换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丰富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能力.一、情境导入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或接触到被加工过的物体,这种加工一般要对物体进行切割,通过切割得到不同的截面,从而使得几何体在面与体之间转换.为了探究正方体的截面形状,小颖从豆腐店买了一块正方体形状的豆腐(如图①),回家后她用刀去切这块豆腐,试问切面形状不可能为图②中的哪种形状?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截正方体问题如图,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形状和大小相同的是( )A .①与③,④与②B .③与④C .①与③④D .①与②,③与④解析:根据图形可知图①②的截面都与正方体的面平行,图③④的截面形状都是长为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对角线的长,宽为正方体的棱长的长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五边形、六边形等.探究点二:截圆柱问题如图所示的圆柱被一个平面所截,其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解析:当截面与轴截面平行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为长方形;当截面与轴截面斜交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椭圆;当截面与轴截面垂直时,得到的截面的形状是圆,所以截面的形状不可能是三角形.故选A.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柱时,常见的截面有圆、椭圆、长方形、类似于梯形、类似于拱形等.探究点三:截圆锥问题一竖直平面经过圆锥的顶点截圆锥,所得到的截面形状与下图中相同的是()解析:经过圆锥顶点的平面与圆锥的侧面和底面截得的都是一条线.如图,由图可知得到的截面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故选B.方法总结:用平面去截圆锥,截面的形状可能是三角形、圆、椭圆等.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操作、抽象、归纳、积累等思维过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4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形状.3.能识别从三个方向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会画立方体及简单组合体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并能根据看到的形状描述基本几何体或实物原型.一、情境导入观察图中不同方向拍摄的庐山美景.你能从苏东坡《题西林壁》诗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体验出其中的意境吗?你能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数学道理吗?让我们一起探索新知吧!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由一些小正方体组合而成的,从上面看到的平面图形是()解析:这个几何体从上面看,共有2行,第一行能看到3个小正方形,第二行能看到2个小正方形.故选D.方法总结:从不同方向看小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的形状时,关键要看清每个方向有几列,每列有几层,然后画出符合实际的图形.沿圆柱体上底面直径截去一部分后的物体如图所示,它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解析:从上面看可得到两个半圆的组合图形.故选D.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从特定的方向观察物体.在解题时要注意,看不见的线画成虚线,看得见的线画成实线.探究点二:画出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几何体的形状画出如图中的几何体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到的形状图.解析:(1)从正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2.(2)从左面看有两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为2、1.(3)从上面看有三列,每列正方形的个数分别是1、2、1.解:如图所示:方法总结:画从不同的方向看立体图形的技巧:(1)从正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前向后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2)从左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左向右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竖直的平面内;(3)从上面看立体图形时,可以想象为将几何体从上向下压缩,使看到的面全部落在同一水平的平面内.探究点三: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判断几何体如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这个几何体的形状是()A.圆锥B.圆柱C.圆台D.长方体解析:由几何体从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状图均为等腰三角形,可知该几何体是锥体,又由从上面看到的形状图是带圆心的圆可知该几何体是圆锥.故选A.方法总结:由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描述几何体的一般步骤:(1)确定形状:根据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形状想象从各个方向看到的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大致形状,初步确定该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形状;(2)确定大小:确定轮廓线的位置及各个方向的具体尺寸;(3)综合成型:综合上述两步得到的形状与大小,最后得出几何体(或实物原型)的名称.下图是一个立体图形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请写出这个立体图形的名称,并计算这个立体图形的体积.(结果保留π)解析:从正面看以及从左面看得到的图形为正方形,而从上面看到的图形为圆形,故可以得出该立体图形为圆柱.由三个视图可知圆柱的半径和高,易求体积.解:该立体图形为圆柱.∵圆柱的底面半径r =5,高h =10,∴圆柱的体积V =πr 2h =π×52×10=250π.答:立体图形的体积为250π.方法总结:本题主要考查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求圆柱体的体积,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探究点四:探究创新题用小立方体搭一个几何体,使得它从正面和上面看到的形状如图所示,搭建这样的几何体只有一种吗?最多需要几个小立方体?最少需要几个小立方体?解析:由于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的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到的该列中的最大数字,所以对于从上面看到的第一列三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第二列两个方格中至少有一个是3,而第三列两个方格中必须全是1,所以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最多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如图所示,3×5+2=17(个),最少需要小立方体的个数为3×2+1×5=11(个).解:这样的几何体不唯一.它最多需要17个小正方体,最少需要11个小正方体.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要抓住从三个方向看物体的形状和特点,即从正面看到的列数与从上面看到的列数相同,从正面看到每列方块数是从上面看该列中的最大数字.三、板书设计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的形状⎩⎪⎨⎪⎧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从左面看到的形状从上面看到的形状本课时先通过创设情景,跨越学科界限,由苏东坡的一首诗《题西林壁》把同学们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再从诗歌中提炼出隐含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由小组合作,让学生参与,探索新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2.1有理数1.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负数、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2.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3.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一、情境导入学校组织足球比赛,猛虎队和蛟龙队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豆豆所在的猛虎队踢进4个球,失3个球,你能用数学的方式帮助豆豆表示他们队的进失球情况吗?学了有理数的有关知识后,问题不难解决.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类型一】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如果某河的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那么水位下降0.5m时水位变化记作()A.0m B.0.5mC.-0.8m D.-0.5m解析:由水位升高0.8m时水位变化记作+0.8m,根据相反意义的量的含义,则水位下降0.5m 时水位变化就记作-0.5m,故选D.方法总结: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时,要抓住基准,比基准量多多少记为“+”的多少,少多少记为“-”的多少.另外通常把“零上、上升、前进、收入、运进、增产”等规定为正,与它们意义相反的量表示为负.【类型二】用正、负数表示误差的范围某饮料公司的一种瓶装饮料外包装上有“500±30(mL)”字样,请问“500±30(mL)”是什么含义?质检部门对该产品抽查5瓶,容量分别为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问抽查的产品是否合格?解析:+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多30mL,-30mL表示比标准容量少30mL.则合格范围是指容量在470~530(mL)之间.解:“500±30(mL)”表示470~530(mL)是合格范围,503mL,511mL,489mL,473mL,527mL 都在合格范围内,故抽查的产品都是合格的.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理解“500±30(mL)”的含义,即500是标准,“+”表示比标准多,“-”表示比标准少.探究点二:有理数的分类 【类型一】 有理数的分类把下列各数填到相应的大括号里. -1,6,-3.14,0,-23,8%,2016.正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非负数集:{…}; 整数集:{…}; 分数集:{…}.解析:根据正、负数的意义可知6,8%,2016都是正有理数;-1,-3.14,-23是负有理数;非负数即0和正数,所以6,0,8%,2016是非负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故-1,6,0,2016是整数;分数有-3.14,-23,8%.解:正有理数集:{6,8%,2016…}; 负有理数集:{-1,-3.14,-23…};非负数集:{6,0,8%,2016…}; 整数集:{-1,6,0,2016…}; 分数集:{-3.14,-23,8%…}.方法总结: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就是正数,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负数,再看它们是整数还是分数.【类型二】 对“0”的理解下列对“0”的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①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②0只表示“什么也没有”;③0可以表示特定的意义,如0℃;④0是正数;⑤0是自然数.A .3个B .4个C .5个D .0个解析:0除了表示“无”的意义,还可以表示其他的意义,所以②不正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所以④不正确;其他的都正确.故选A.方法总结:“0”的意义不要单纯地认为表示“没有”,其实“0”表示的意义非常广泛,比如: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就是0℃,0是正、负数的分界点等.【类型三】 和正、负有关的规律探究问题观察下面依次排列的一列数,请接着写出后面的3个数,你能说出第10个数、第105个数、第2015个数吗?(1)一列数:1,-2,3,-4,5,-6,______,______,______,…;(2)一列数:-1,12,-3,14,-5,16,____,____,____,….解析:(1)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n ;(2)对第n 个数,当n 为奇数时,此数为-n ;当n 为偶数时,此数为1n.解:(1)7,-8,9;第10个数为-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 (2)-7,18,-9;第10个数为110,第105个数是-105,第2015个数是-2015.方法总结:像这样探索规律的问题,应全面分析所给的数据,特别要注意观察符号的变化规律,发现数列的特征.三、板书设计有理数⎩⎪⎨⎪⎧整数⎩⎪⎨⎪⎧正整数零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负数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身边事物,挖掘生活实例,从中获得数学知识与技能,体验教学活动的方法,培养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2.2 数 轴1.明确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会画数轴. 2.能用数轴表示有理数,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能利用数轴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1.欣欣感冒了,医生用体温计测量了她的体温,并说:“37.8度.” 提出问题:医生怎样通过体温计读出任意一个人的体温?2.我们再一起去看看中秋节祖国各地的自然风光和温度情况(电脑分别显示嘉峪关、长白山、颐和园三个旅游景点的自然风光,温度分别为-3℃、0℃、20℃).嘉峪关-3℃ 长白山0℃ 颐和园20℃提出问题:那么要测量气温所需要的温度计的刻度应该如何安排?3.请尝试画出你想像中的温度计,并和其他同学交流,注意交流时要发表自己的见解. 提出问题:请找出温度计从外观上看有哪些不可缺少的特征?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数轴的概念下列图形中是数轴的是( ) A. B. C.D.解析:A 中没有单位长度,错误;B 中没有正方向,错误;C 中满足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正确;D 中没有原点,错误.故选C.方法总结: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数轴,要抓住它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三者缺一不可.探究点二:在数轴上表示数画一条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0,-312,12,-2,2.5,3,-23解析:先画出数轴,再根据数的正、负及它们到原点的距离标出各数. 解:如图:方法总结:设a 是一个正数,则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右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表示数-a 的点在原点的左边,与原点的距离是a 个单位长度.探究点三: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将有理数-2,+1,0,-212,314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用“<”号连接各数.解析:利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相应的数,再利用它们对应点的位置来判断各数的大小. 解:如图:由数轴可知-212<-2<0<+1<314.方法总结:一般地,数轴上多个数的大小比较,可利用“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这一性质进行比较.探究点四:点在数轴上的移动问题点A 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当点A 沿数轴移动4个单位长度到点B 时,点B 所表示的有理数为( )A.2 B.-6C.2或-6 D.以上答案都不对解析:∵点A为数轴上表示-2的动点,①当点A沿数轴向左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6;②当点A沿数轴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时,点B所表示的有理数为2.故选C.方法总结:点A在数轴上移动要注意分两种情况:一个向左,一个向右,不要漏掉其中的一种情况.三、板书设计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桥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现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来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2.3绝对值1.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概念.2.理解绝对值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绝对值.3.会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一、情境导入动物王国举行了一场乌龟和兔子的竞走比赛,所走路线和方向如图所示,在同一时间里,兔子向西走了20m,乌龟向东走了1m,狐狸宣布乌龟获胜,理由是:规定向西为负,向东为正,根据正数大于负数可知+1>-20,表明同一时间里乌龟走的路程大于兔子走的路程.你认为狐狸的说法有道理吗?学完了本节内容,你会知道正确的答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求一个数的相反数2016的相反数是()A.2016 B.-2016C.12016 D .-12016解析:2016的相反数是-2016.故选B.方法总结: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只需在这个数的前面添上“-”号即可. 探究点二:绝对值【类型一】 求一个数的绝对值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________.解析:因为±3的绝对值是3,所以绝对值等于3的数是±3.方法总结:绝对值等于正数的数有两个,它们互为相反数,绝对值等于0的数为0,一个数的绝对值不可能是负数.【类型二】 利用绝对值比较大小比较大小:-23________-34(填“>”、“<”或“=”).解析:因为|-23|=23,|-34|=34,23<34,∴-23>-34.故填“>”号.方法总结:利用绝对值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方法:先分别求出两个负数的绝对值;比较两个绝对值的大小;根据“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进行判断.【类型三】 绝对值的实际应用检测四个足球,把超过标准重量的克数记为正数,不足标准重量的克数记为负数,从轻重的角度看,最接近标准的球是( )解析:因为|+0.9|=0.9,|-2.6|=2.6,|+2.4|=2.4,|-0.8|=0.8,0.8<0.9<2.4<2.6,所以最接近标准的球是D.故选D.方法总结: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数的绝对值越小,离原点越近.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即为与标准质量的差的绝对值越小,越接近标准质量.【类型四】 绝对值的非负性已知|x -3|+|y -2|=0,求x +y 的值.解析:一个数的绝对值总是大于或等于0,即为非负数,若两个非负数的和为0,则这两个数同为0.解:由题意得x -3=0,y -2=0,。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5篇)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1、学问:熟悉简洁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把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力量:通过比较,学会观看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分,并能依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洁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同学乐观参加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育与他人合作沟通的力量。

教学重点:熟悉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学校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同学设疑让同学自己先思索再提问3.老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同学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分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熟悉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老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怀疑或问题(由同学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同学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学问举例说明生活简洁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老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依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北师大版七班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2一、教学目标:通过观看生活中的大量物体,熟悉基本的几何体。

经过比较不同的物体学会观看物体间的不同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与区分。

二、教学过程:1、引入:(1)幻灯投影P2的彩图,利用现实生活的背景让同学说出熟识的几何体(如球体、长方体、正方体等) (2)展出圆柱、圆锥、正方体、棱柱、球的模型,让同学分别说出这几种几何体的名称。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式及其加减 教案(全)

新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整式及其加减 教案(全)

3.1 字母表示数教学目标:1.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形成初步符号感。

2.能用字母和代数式表示以前学生学习过的运算律和计算公式。

3.通过动手、动脑实践,鼓励学生有个性、有创造的思考,同时鼓励学生在前进的道路上努力争取成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及符号感的培养教学难点: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并能正确运用字母和数学符号来表示.教学过程:一.预习1.预习书P77-79页,完成书上的问题,并勾出不懂的地方。

2.完成优化设计上的快乐预习。

3.已知树的高度与树生长的年数有关,测得某棵树的有关数据如下表(树苗原高100厘米):(1)填出第4年树苗可能达到的高度;(2)根据这种长势,10年后这棵树可能达到的高度是______厘米.(3)请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a年后树的高度h=______.4、一个圆的半径为R,另一个圆的半径比R小2,则另一个圆的周长为______.二.引入:唱一唱:1只蛤蟆1张嘴,2只眼睛4条腿,扑通1声跳下水;2只蛤蟆2张嘴,4只眼睛8条腿,扑通2声跳下水;3只蛤蟆3张嘴,6只眼睛12条腿,扑通3声跳下水;…10只蛤蟆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100只蛤蟆张嘴,只眼睛条腿,扑通声跳下水;n只蛤蟆呢?你觉得这首歌唱完了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三.探究:1.根据书上的图3—1,小组讨论后回答下列问题问:(1)搭1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2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10个正方形需要___根小棒。

搭100个正方形需要_ _根小棒。

(2)搭x个正方形需要多少根火柴棒?谈谈你是如何算火柴的根数?2.你能用字母将我们学过的运算律表示出来小结:用字母表示数有时可以给我们研究问题带来很大方便.用字母表示数是代数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数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四.应用例1:填空:1、小明步行上学,速度为v米/秒,亮亮骑自行车上学,速度是小明的3倍, 则亮亮的速度可以表示为_______米/秒.2、一个三位数,个位数字是a, 十位数字是b, 百位数字是c, 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练习:1.计算下列图形的周长、面积或体积a小结:用字母表示数应注意:(1)同一个字母,在不同的问题中可以代表不同的量;在同一个问题中,在不同的量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

2024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下册全年级教案精写一. 教材分析本教案为北师大版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全年级教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深入剖析每个知识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精心的设计和编写。

本教案力求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对数学学科有一定的恐惧心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

同时,七年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方法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指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初中七年级数学上册和下册的知识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教学难点: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解决问题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故事等引入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反馈评价法: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教材、教案、PPT、黑板、粉笔等。

2.教学资源:互联网、教学视频、教学案例等。

3.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或故事,引出本节课的知识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或板书,详细讲解本节课的知识点,重点突出,条理清晰。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

3.操练(15分钟)根据本节课的知识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在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全套】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课件【全套】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
①教科书是长方形;②教科书是长方体,也是
棱柱;③教科书的各个面是长方形.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 教科书是立体图形,属于长方体,
其各个面都是长方形.故选C.
5.下面图形:①三角形;②长方形;③正方体; ④圆;⑤圆锥;⑥圆柱.其中属于立体图形的
(4)棱柱的分类有哪些?
①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 棱柱、六棱柱……它们底面图形的形状分别为三角形、 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②棱柱又分为直棱柱和斜棱柱.
注意:
棱柱有直棱柱和斜棱柱,我们这本书只学 习和讨论直棱柱(简称棱柱)
圆 柱相 和同 圆点 锥 比 较不
同 点
下底面都是圆, 侧面都是曲面。
有三个面, 上、下两底 面是形状完 全相同、平
有两个面, 上底面缩成 了一个点。
行的两个圆。

柱相
和 棱
同 点
都有互相平行、形状完全 相同的上、下两个底面。
柱 比 较
不 同 点
有下圆面三两,。个底侧面面面,都是上是曲、有上面形个多、都,数个下是侧与面两多面底,底边是面
边数相等的
长方形。
知识拓展
1.圆柱、圆锥的异同点: 相同点是底面都是圆,侧
最新华东师大版(HS)七年级数学上册
内含大量动画全真演绎教学内容 打造中学数学高效课堂的首选教学课件
可[北师] 第一章 丰富的图形世界
学习新知
检测反馈
生活观察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探究活动1 常见的几何体 学 习 新 知
(1)在小明的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你在 小学学过的几何体类似?
检测反馈
1.下列立体图形中是圆柱的为 ( A )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全册教案

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进度安排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基本几何体;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能力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情感与价值目标:通过合作交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具体情境中认识圆柱、圆锥、长方体、正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它们的某些性质。

难点: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常见几何体的某些特征。

【教学过程】第一环节:自学感知1.看书思考;P2(回答问题)(1)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长方体、正方形类似?(2)书房中哪些物体的形状与圆柱、圆锥类似?描述一下圆柱与圆锥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请找出图中与笔筒形状类似物体。

像这样与笔筒类似的几何体叫_______.2.看课本:认清常见的几何体。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3.自主思考,p2想一想。

(1)六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如下图所示,指出图中其他棱柱的顶点、侧棱、侧面和底面。

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2)棱柱的侧棱、底面、侧面分别有什么特点?(3)长方体、正方体是棱柱吗?第二环节:合作探究1.下列图形中那些是柱体?2.将下列几何体分类,并说明理由。

第三环节:展示点拨1.在棱柱中,相邻两个面的交线叫做(),相邻两个侧面的交线叫做(),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侧面的形状都是()。

认识棱柱:棱柱可以分为()和(),直棱柱的侧面是()。

(注:本书只讨论直棱柱)2:⑴按柱、锥、球分;⑵按组成几何体的面的平曲分;⑶按有没有顶点分3.请找出三棱柱的面数、顶点数、棱的条数;四棱柱的呢?五棱柱的呢?探索n棱柱顶点数、面数、棱数之间的关系。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与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通过感知不同的物体体验现实生活中原来有如此多的几何体,几何体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也学会简单地区别不同的物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2章教案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一)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简单的空间几何棱柱、圆柱、圆锥、球等,掌握其中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能力:通过比较,学会观察物体间的特征,体会几何体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根据几何体的特征,对其进行简单分类。

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一些基本的几何体,并能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描述几何体的特征,对几何体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在小学的时候学习了那些平面图形和几何图形,在生活你还见到那些几何体?2.学生设疑让学生自己先思考再提问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①生活常见的几何体有那些?②这些几何体有什么特征③圆柱体与棱柱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④圆柱体与圆锥体有什么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⑤棱柱的分类⑥几何体的分类4.学生自探(并有简明的自学方法指导)举例说说生活中的物体那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说说它们的区别二.解疑合探1.针对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特征的认识不彻底进行再探2、对这些类似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的分类2.活动原则:学困生回答,中等生补充、优等生评价,教师引领点拨提升总结。

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请结合本节所学的知识举例说明生活简单基本的几何体,并说说其特征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1 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二)教学目标1、知识:认识点、线、面的运动后会产生什么的几何体2、能力:通过点、线、面的运动的认识几何体的产生什么3、情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几何体是什么运动形成的教学难点:对“面动成体”的理解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上节课认识了生活中的基本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形成的呢?2.学生设疑点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线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面动会生成什么几何体?3.教师整理并出示自探题目教师根据学生的設疑情况梳理、归纳、细化得出自探题目(自探要求)4.学生自探(讨论)二.解疑合探举例分析那些几何体由什么运动形成的?那些图形运动可以形成什么几何体?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引导学生自编习题。

2.教师出示运用拓展题。

(要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要试题类型全面且有代表性)3.课堂小结4.作业布置五、教后反思1.2 展开与折叠教学目标:1.通过折叠棱柱,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2.了解棱柱的相关概念,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教学重点:棱柱的特性.教学难点:某些平面图形是否可以折叠成棱柱的思索.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几何体,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它的展开图形是什么样?一个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呢?2.让学生拿出各自制作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通过观察和测量回答:(1)三棱柱的上、下底面都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四棱柱,五棱柱呢?(2)三棱柱有几个侧面?侧面是什么图形?四棱柱,五棱柱呢?(3)这三种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地面多边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4)三棱柱有几条恻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四棱柱,五棱柱呢?结合同学们的回答,共同总结出棱柱的性质:棱柱的所有侧棱都相等;棱柱的上、下底面是相同的图形;侧面都是长方形.3.课堂练习:P111.4.展示正六棱柱模型.(底面边长都是5厘米,侧棱长4厘米)二.解疑合探(1)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是什么形状?那些面的形状、面积完全相同?(2)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展示下列图形:先想一想,再折一折,哪些图形可以围成正方体?哪些图形不能围成正方体?结合以上问题,全班进一步分组讨论:你能否指出具有什么特征的平面图形可以折成正方体?什么样的图形不能?(教师参与小组讨论,并进行适当指导)总结结论:凡符合以上基本图形或变式图形的平面图形都可以折叠成正方体.三.质疑再探:上例中为什么是旋转90度?探索并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可以折叠成棱柱?四.运用拓展:1、课堂练习P11 想一想2、小结①.棱柱的相关概念及特征②.什么样的平面图形叠成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③作业P10 习题1.3每人用纸制作一个完整的正方体以备下节课使用.1.3 截一个几何体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过程,掌握空间图形与截面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2、能力目标:通过学生参与对实物有限次的切截活动和用操作探索型课件进行的无限次的切截活动的过程,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实际操作验证、推理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和分析归纳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大胆猜想、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

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的重点:引导学生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的切截活动,体会截面和几何体的关系,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的难点:从切截活动中发现规律,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

能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

课程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复习面的分类和面面相交的结果.集体回答或发表个人见解.为理解截面的边数作铺垫.2、学生探索由实物引入截(切)面的意义.用教具演示,将一个几何体切开得到截(切)面,让学生观察这两个面的特点.了解到这两个截面完全一样的.自然过渡到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问题的提出:“你注意到了吗?妈妈在将黄瓜切成一片片时,得到的截面是什么样的?…,如果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得到的截面可又将是怎样的呢?分组讨论,比一比那一组的结论多”激发竞争意识.实施“想—做—想”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先想一想,并把猜想的结果记录下来,的猜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分组实践操作:“与同伴交流,看看别人截处的面是什么?他为什么得到与你不同的截面?他是怎样得到的?你还能截得什么样的截面?”比一比那一组讨论的结果与实践一致的多.表扬表现好的.培养集体荣誉感.分组通过实践操作证实小组的讨论的结果,发表、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由于时间关系,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及表达能力和竞争意识.二、解疑合探帮助学生完成由实际体验到空间想象的过渡,提高想象能力.并总结各种截面是如何截出来的,它们有什么规律.观察,想象,思考截面的边那些面相交的来.新问题:“刚才切、截一个正方体就得多个不同的截面,那么如果截一个圆柱体呢?或是截一个其它棱柱体呢?你又会得到一些什么样的截面?”动手操作、探究、交流.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练习、作业布置、解答课堂练习.学生能独立完成课堂练习.1.4 从不同方向看教学目标:1.经历"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的活动过程,发展空间思维,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2.在观察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3.能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重点:识别简单物体的三视图,会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难点:画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创设问题情境,从学生熟悉的古诗入手,引出课题.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哪位同学能说说苏东坡是怎样观察庐山的吗?这首诗隐含着一些数学知识.它教会了我们怎样观察物体,这也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从不同方向看》.在此,我想先请同学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2、观察实物、利用小实验,使学生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一样的结果.水壶、杯子、乒乓球先用布盖好.三名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回答分别看到了什么?思考:为什么三名学生看到的不一样?二、解疑合探1、观察几个简单几何体的组合,讨论得出"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的结论.拿出前两节课自制的模型(三棱柱).看三棱柱的侧面是什么图形?底面呢?是不是同一物体,从不同方向看结果一定不一样呢?由此,我们得到这样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在几何中,我们把从正面看到的图叫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俯视图.2、讨论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通过讨论,让学生能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合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给定一个几何体。

说说你从正面、左面、上面分别看到什么图形?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相对于不同的观察者,其三视图可能不同.假设从右下角往左上角的方向看是从正面看,则从左向看为从左看,站在观察主视图的位置从上往下看为从上面看.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从这三个方向看分别看到什么图形?(1)(2)(3)图(1)是从左边看到的图,即左视图.图(2)是从正面看到的图,即主视图.图(3)是从上面看到的图,即俯视图.刚才我们从不同方向观察了实物、几何体,还学习了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为了巩固这些知识,下面我们来做几道练习.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1.5 生活中的平面图形教学目标:1、经历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平面图形的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2、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某些性质;在活动中感受归纳思想;3、在活动中发展有条理地思考(感受分类思想).重点和难点:感受归纳思想和分类思想;归纳.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我们今天要讨论的内容呢,是“生活中的平面图形”.书上有几幅照片,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哪些平面图形?2.学生设疑刚才我们提到的象三角形、长方形和圆等等图形,和我们前几天讨论过的棱柱、圆锥等图形一样,都是几何图形.只不过长方体等这些图形是立体图形,而我们今天所讨论的这些图形是平面图形.我们只考虑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一些平面图形有些什么性质.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分别画一个三角形、一个四边形、一个五边形、一个六边形.我们把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这些图形都称为多边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多边形都有些什么共同特点?什么叫多边形?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几条线段依次首尾相连而成的封闭图形叫多边形.这些多边形呢,我们还可以给它们取名字.比如说三角形,它有三个顶点,我们把它的三个顶点分别记为A、B、C,那么这个三角形就叫“三角形ABC”.现在,请同学们给你刚才所画的这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依次标上字母A、B、C、D.请注意:字母要大写,要按照顺序依次书写.新增加线段AC,称为这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观察一下,在增加了这条对角线以后,图形有什么变化?看刚才所画的这个五边形,选择其中一个顶点,画出从这个顶点出发的所有对角线.图形有什么变化?我们来看一下:从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1条对角线,把这个四边形分割成2个三角形;从五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2条对角线,把这个五边形分割成3个三角形;从六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有3条对角线,把这个六边形分割成4个三角形.这其中是不是可能存在着某种规律?在四边形中,有1条对角线,2个三角形;五边形中,有2条对角线,3个三角形,等等,现在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就是:是不是对所有的多边形都是这样?还是只对部分多边形才是这样?一个多边形,如果从一个顶点出发的对角线有n条,那么被分割成三角形的个数是不是一定比n多1个,也就是(n+1)个呢?我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内容:从生活中所熟悉的事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然后对这些图形的某些性质进行了探讨.在探索活动中,要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发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结论.如果我们把这些结论本身先放在一边不说,就得到结论的整个过程而言,这个过程本身是不是也非常有意义?二、解疑合探看课本,整个图案都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数数看,共有多少个三角形?怎么数?可以互相交流一下.我们把所有的三角形按大小分成三类:第一类,边长为1个单位的三角形,有几个?第二类,边长为2的三角形,共有3个;第三类,边长为3的三角形,只有1个.那么所有的三角形只要加加起来就行了.书上有什么叫弧、什么叫扇形,自己回去看一看.后面“读一读”里有几种正多面体,每种正多面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正几边形、共有多少个顶点、多少条棱,这些呢,书上的表里面也都列出了.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学生自己编题2、作业丰富的图形世界(第一章)复习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回顾本章内容,梳理本章知识,反思所学,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情感.2、结合本章复习题,进一步认识图形及其性质,把握实物与相应的几何图形,几何体与其展开图和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丰富几何的活动经验和良好的体验,发展空间观念.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梳理本章知识经过一章的学习,同学们体会到我们就生活在一个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现实物体以图形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通过图片这个窗口认识了我们生存的现实空间.下面我们乘坐一列“问题”快车一同来回顾本章的知识,反思所学.(一)生活中有哪些你熟悉的图形?举例说明.(二)你喜欢哪些几何体?举出一个生活中的物体,使它尽可能地包含不同的几何体.(三)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棱柱的特征?(直棱柱)展示六棱柱模型,学生观察交流回答棱柱有以下特征:①棱柱上有上下两个底面,它们形状大小相同;②棱柱的侧面都是长方形;③侧棱的长度都相等;④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边形边数相同.二、解疑合探A、利用棱柱的特征我们可以解决哪些问题?B、能根据下列给出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指出正方体中相对的面吗?(可用相同的字母表示),发现了什么规律?给出若干个具有代表性的正方体平面展开图,如图让学生先想,再动手折叠,填空,分组讨论寻找规律.学生代表回答: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在其平面展开图中有两种位置关系.①两个正方形在同一行或同一列且彼此相隔一个正方形;②两个正方形既不在同一行也不在同一列,其中一个正方形在展开图内部沿如右图路径平移能与另一个正方形重合.指出:事实上我们可以根据正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在其平面展开图中的位置关系判别哪些平面展开图可以折叠成正方体.(四)找出两种几何体,使得分别用一个平面去截它们,可以得到三角形的截面.以正方体为例:A、截下的几何体与剩余几何体分别是什么立体图形?B、每个几何体的顶点数(v),面数(f),棱数(e)分别有什么关系?(f+v–e=2)(五)举出一种几何体,使得它的主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都一样,你能举出几种?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引导:三视图相同,立体物体的形状是否唯一确定?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画出如下三视图:反思:三视图可以尽可能将立体物体的位置展现完整,但有时仅有三视图也不以能完全确定立体物体的形状.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1、学生编题----学生答题;教师编题----学生答题2、作业:1、将一个正三棱柱沿棱剪开,你可以得到哪些平面展开图?2、根据下列三视图建造的建筑物是什么样子?共有几层?一共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2.1数怎么不够用了(1)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2.使学生理解正数与负数的概念,并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3.初步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4.在负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归纳与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负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大家知道,数学与数是分不开的,它是一门研究数的学问.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小学里已经学过哪些类型的数?小学里学过的数可以分为三类:自然数(正整数)、分数和零(小数包括在分数之中),它们都是由于实际需要而产生的.为了表示一个人、两只手、……,我们用到整数1,2,…… 4.87、……为了表示“没有人”、“没有羊”、……,我们要用到0.但在实际生活中,还有许多量不能用上述所说的自然数,零或分数、小数表示.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2、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正负数概念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如果只用小学学过的数,都记作5℃,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它们是具有相反意义的两个量.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相反意义的量还有很多.例如,珠穆朗玛峰高于海平面8848米,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高于”和“低于”其意义是相反的.和“运出”,其意义是相反的.同学们能举例子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提出:怎样区别相反意义的量才好呢?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只要在小学里学过的数前面加上“+”或“-”号,就把两个相反意义的量简明地表示出来了.让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表示出前面例子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高于海平面8848米,记作+8848米;低于海平面155米,记作-155米;什么叫做正数?什么叫做负数?强调,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负数的界限,表示“基准”的数,零不是表示“没有”,它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并指出,正数,负数的“+”“-”的符号是表示性质相反的量,符号写在数字前面,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二.解疑合探例所有的正数组成正数集合,所有的负数组成负数集合.把下列各数中的正数和负数分别填在表示正数集合和负数集合的圈里:此例由学生口答,教师板书,注意加上省略号,说明这是因为正(负)数集合中包含所有正(负)数,而我们这里只填了其中一部分.然后,指出不仅可以用圈表示集合,也可以用大括号表示集合.三.质疑再探说说你还有什么疑惑或问题(由学生或老师来解答所提出的问题)四.运用拓展任意写出6个正数与6个负数,并分别把它们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正数集合:{…},负数集合:{…}.练习设计1.北京一月份的日平均气温大约是零下3℃,用负数表示这个温度.2.在小学地理图册的世界地形图上,可以看到亚洲西部地中海旁有一个死海湖,图中标着-392,这表明死海的湖面与海平面相比的高度是怎样的?3.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3.6,-4,9651,-0.1.4.如果-50元表示支出50元,那么+200元表示什么?5.河道中的水位比正常水位低0.2米记作-0.2米,那么比正常水位高0.1米记作什么?6.如果自行车车条的长度比标准长度长2毫米记作+2毫米,那么比标准长度短3毫米记作什么?7.一物体可以左右移动,设向右为正,问:(1)向左移动12米应记作什么?(2)“记作8米”表明什么?小结由于实际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因此产生了正数与负数.正数是大于0的数,负数就是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0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表示一个实际存在的数量,如0℃.板书设计2.1数怎么不够用了(1)(一)知识回顾(四)例题解析(六)课堂小结(二)观察发现(三)解方程(五)课堂练习练习设计教学后记§2.1数怎么不够用了(2)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并能将给出的有理数进行分类;2.培养学生树立分类讨论的思想.教学重点:有理数包括哪些数.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教学方法:三疑三探教学教学过程一、设疑自探1、复习引入2.学生设疑①.什么是正、负数?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数0表示量的意义是什么?举例说明.③.任何一个正数都比0大吗?任何一个负数都比0小吗?4.什么是整数?什么是分数?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新课.二.解疑合探1.给出新的整数、分数概念引进负数后,数的范围扩大了.过去我们说整数只包括自然数和零,引进负数后,我们把自然数叫做正整数,自然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整数,因而整数包括正整数(自然数)、负整数和零,同样分数包括正分数、负分数,即2.给出有理数概念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即有理数是英语“Rationalnumber”的译名,更确切的译名应译作“比3.有理数的分类为了便于研究某些问题,常常需要将有理数进行分类,需要不同,分类的方法也常常不同根据有理数的定义可将有理数分成两类:整数和分数.有理数还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待学生思考后,请学生回答、评议、补充.教师小结:按有理数的符号分为三类: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简称正数、负数和零,并指出,在有理数范围内,正数和零统称为非负数.并向学生强调: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 将下列数按上述两种标准分类:例2 下列各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是整数还是分数:三、质疑再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