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蛙声诗词[在诗词里倾听蛙声]
【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经典诗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翻译赏析在稻花的芬芳中,你可以听到青蛙的声音。
[译文]稻花飘香,一片蛙鸣,那蛙声也像在诉说丰收的年景。
【摘自】南宋的辛弃疾《西江月》晚上走在黄沙路上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颗星远,山前有两三场雨。
在过去,在毛店社区的森林旁边,路转向西桥,突然看到了它。
【注释】① : 黄沙:黄沙岭,位于江西省上饶市西部。
②:“明月”句:苏轼《次韵蒋颖叔》诗:“明月惊鹊未安枝。
”别枝:斜枝。
③ : 社会:土地神庙。
在古代,村子里有社区树,是祭祀神灵的地方,所以它被称为社区森林。
译文天上的明月升到树梢上,惊动了栖息在树枝上的喜鹊。
凉爽的晚风似乎把远处的蝉吹走了。
在稻子的香气中,人们谈论着丰收,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天空中飘浮着淡淡的云朵,闪烁的星星时不时出现,山前下着小雨。
诗人急忙从小桥上过河避雨。
过去,地球神庙附近树林附近的农舍商店在哪里?转弯时,毛店突然出现在我面前。
【译文二】明亮的月光惊动了栖息的鸟儿和喜鹊,它们从树枝上飞走了。
深夜微风吹拂,蝉鸣不止。
稻花的香味令人耳目一新。
停下来听青蛙的叫声,仿佛在为人们的收获而歌唱你看,天边还偶尔看得见七八颗星星,转眼山前便洒落了两三点雨。
大雨将至,赶紧避雨,可一向熟悉的茅店竟找不到了,跑到溪头转弯处,茅店就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感谢]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因遭奸臣排挤免官,闲居于江西上饶,并在此生活了近十五年。
这一时期,他虽曾短暂出仕,但以在上饶居住为多,留下了不少词作。
这首词即是辛弃疾罢官闲居上饶时的词作,着意描写了黄沙岭的夜景。
最后一部电影描述了夏夜的景色,白月和清风,喜鹊和蝉的声音,稻花的香味,青蛙的声音,以及丰收的前景,给人们在夜间行走带来无限的快乐。
“明月不惊喜鹊,微风啁啾蝉鸣,夜深人静”。
听起蛙声一片的诗句
听起蛙声一片的诗句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解释:田里稻花飘香十里,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赏析:词人由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表现出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译文皎洁的月光从树枝间掠过,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吹来仿佛听见了远处的蝉叫声。
田里稻花飘香,蛙声阵阵,似乎在告诉人们今年是一个丰收年。
天边几颗星星忽明忽暗,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往日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道路转过溪水的源头,它便忽然出现在眼前。
赏析:从《西江月》前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
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树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
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
同时,知了的鸣叫声也是有其一定时间的。
夜间的鸣叫声不同于烈日炎炎下的嘶鸣,而当凉风徐徐吹拂时,往往特别感到清幽。
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接下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把人们的关注点从长空转移到田野,表现了词人不仅为夜间黄沙道上的柔和情趣所浸润,更关心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又由稻花香而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
此时此地,词人与人民同呼吸的欢乐,尽在言表。
稻花飘香的“香”,固然是描绘稻花盛开,也是表达词人心头的甜蜜之感。
在词人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
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
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
前四句就是单纯的抒写当时夏夜山道的景物和词人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洋溢着丰收年景的夏夜。
咏蛙的古诗
咏蛙的古诗
蛙为水族,常生于池塘、河流等水源之中,其鸣声婉转悠扬,引人入胜。
因其特殊的生活环境和悦耳的声音,成为诗人们最爱咏叹的对象之一。
下面就是一篇咏蛙的古诗:
《咏蛙》
蛙鸣悠扬夜已深,
湖水荡漾天上星。
时闻其鸣思乡曲,
疑为人语在耳听。
水波荡漾似琴曲,
蛙鸣声声唤归路。
如梦如幻归心处,
徽钢宛若淡淡雾。
江水流淌月色清,
荷花娇艳飘香蕊。
蛙鸣声声入耳际,
仙境宛如现人间。
蛙声入耳心神悦,宛若仙曲美者美。
无论笙箫泪依依,此声更胜风雨声。
听蛙声思池塘,庐山云雾起苍霄。
低眉细思秋水影,饮一树清风便催。
喜伞展开步鳞鳔,青蛙点头叫声好。
水中萤火亮晶晶,妙趣橙黄马上蹦。
雨后枯枝滴叶声,蛙鸣咂舌上包饱。
溪石成阶似履道,
暖暖微风醉人瘦。
蛙鸣长了人神骨,
秋草萋萋心自足。
鸟雀飞盘枝头笑,
婷婷骏马跑过去。
廊桥山路鸟亚鱼,
翰墨之尘语难书。
芒鞋湿惹捻尘泥,
坐听蛙声日已晏。
总的来说,这首古诗通过对蛙鸣音的描写,表达诗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大
自然的追求和敬仰。
同时也反映了中国人视美好自然景色所产生的感悟和情感。
听蛙的诗词
听蛙的诗词以下是三条关于听蛙的诗词及相关内容: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叫声。
你想想看呀,在那一片金黄的稻田中,微风吹过,稻香四溢,大家一边憧憬着丰收,一边听着那欢快的蛙鸣,这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就好像我们在夏天的夜晚,漫步在乡村小路上,听到那此起彼伏的蛙声,是不是感觉特别惬意呢?例子:哇,那天我们去乡下玩,走在田埂上,真的闻到了稻花的香味,然后就听到了那熟悉的蛙声,可不就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嘛!2.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刘基《五月十九日大雨》。
意思是大雨过后不知道龙去到了哪里,只看到一池青草中无数的青蛙在鸣叫。
这就像是一场热闹的音乐会呀,雨停了,龙消失了,但是青蛙们却开始了它们的狂欢。
你说神奇不神奇?这就好像我们经历了一场风暴后,突然发现周围充满了生机与活力,那些平时不怎么起眼的青蛙,此刻却成了主角呢!例子:那次下完大雨后,我就站在池塘边,看着那满池的草,听着那响亮的蛙鸣,哎呀,可不就是“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嘛!3.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曹豳《春暮》。
这句诗说的是黄莺的啼叫声已经停歇了,在那长满青草的池塘边,独自聆听着青蛙的叫声。
是不是有一种宁静而又有点寂寞的感觉呀?就好像有时候我们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周围没有了其他声音,只有那青蛙在呱呱叫着,让人心里会涌起各种思绪呢。
例子:记得有一次我一个人去公园,走到那个小池塘边,周围特别安静,就只能听到青蛙的声音,可不就是“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嘛!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这些关于听蛙的诗词真的很有意境,能让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和生活的多姿多彩呀!。
夏夜听蛙想到的诗词
夏夜听蛙想到的诗词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宋代〕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绝句》
吴涛〔宋代〕
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3、《晚春田园杂兴》
范成大〔宋代〕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4、《夜宿田家》
戴复古〔宋代〕
簦笠相随走路岐,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5、《雨晴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二首》苏轼〔宋代〕
雨过浮萍合,蛙声满四邻。
海棠真一梦,梅子欲尝新。
拄杖闲挑菜,秋千不见人。
殷勤木芍药,独自殿余春。
关于蛙鸣的诗句古诗
关于蛙鸣的诗句古诗
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夏天的夜晚,在那片稻田边,你难道不觉得那阵阵蛙鸣就像是大自然的音乐会吗?就像我们聚在一起欢歌笑语一样!
例子:我们在夏天夜晚去郊外,真的听到了那如音乐会般的蛙鸣。
2.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那雨后的池塘,蛙鸣四起,哇,这场景难道不像一场热闹的大派对吗?
例子:我们来到雨后的池塘边,被那热闹的蛙鸣所吸引。
3.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黄昏时分,烟雨迷蒙,那乱糟糟的蛙鸣,不正是诗兴大发的催化剂吗?就好像是点燃创作之火的引子!
例子:我在黄昏烟雨时来到郊外,听着乱蛙声,突然就有了写诗的灵感。
4.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当林莺不再啼叫,独自在那青草池塘边听着蛙鸣,这感觉难道不奇特吗?简直就像进入了一个别样的世界!例子:我一个人来到池塘边,体验了这种奇特的感觉。
5.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篱笆下传来阵阵蛙声,那草色蔓延在庭院之间,哎呀,这不就是生活中最质朴的美好吗?
例子:在乡村的小院里,听到蛙声,看到草色,真的感到很美好。
6.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傍晚的蛙声一直持续到天亮还在闹腾,哈哈,这不正预示着今年的田稻会大丰收吗?
例子:农民们听到这连番的蛙鸣,都开心地笑了,觉得今年会丰收。
7. “鼓吹不须过野坞,青蛙雨后自能鸣”,鼓吹根本不用去到那野外的土堡,青蛙在雨后自己就能欢快地鸣叫起来呀,这是多么自然而有趣的一幕啊!
例子:我们在雨后的野外,亲身感受到了青蛙自能鸣的奇妙。
我觉得蛙鸣真的是大自然中非常独特而有魅力的声音,它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美好的感受和回忆。
形容蛙声一片的诗
形容蛙声一片的诗
盆池五首
唐韩愈
老翁真个似童儿,汲水埋盆作小池。
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莫道盆池作不成,藕稍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瓦沼晨朝水自清,小虫无数不知名。
忽然分散无踪影,惟有鱼儿作队行。
泥盆浅小讵成池,夜半青蛙圣得知。
一听暗来将伴侣,不烦鸣唤斗雄雌。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约客
宋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最美蛙声诗词
最美蛙声诗词●唐代汴路⽔驿【唐】王建(768—835)晚泊⽔边驿,柳塘初起风。
蛙鸣蒲叶下,鱼⼊稻花中。
去舍已云远,问程犹向东。
近来多怨别,不与少年同。
戏题盱眙邵明府壁【唐】韦鹏翼岂肯闲寻⽵径⾏,却嫌丝管好蛙声。
⾃从煮鹤烧琴后,背却青⼭卧⽉明。
西京道中闻蛙【唐】吴融(850-903)⾬余林外⼣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
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阴。
偶书【唐】吴融青⽜关畔寄孤村,⼭当屏风⽯当门。
芳树绿阴连蔽芾,长河飞浪接昆仑。
苔⽥绿后蛙争聚,麦垄黄时雀更喧。
只此⽆⼼便⽆事,避⼈何必武陵源。
春墅【唐】崔道融(880—907)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归,不见百花芳。
●北宋春晚坐建隆寺北池亭上【北宋】宋庠(996—1066)城外东风卷落花,更临春⽔惜年华。
单车刺史⽆铙吹,叫杀荒池两部蛙。
闻蛙⼆⾸【北宋】宋祁(998—1061)膨脝枵怒腹,⽇⼣沸溪⼲。
群响何容罢,时⽆牡鞠官。
初闻蛙【北宋】梅尧⾂(1002—1060)朝开南篱梅,暮闻北池蛙。
何时科⽃⽣,草根已吐⽛。
只畏草叶长,其下可隐蛇。
游⼦且勿⾏,科⽃成虾蟆。
依韵和王中丞忆许州西湖【北宋】梅尧⾂拍岸千寻⽔,陪京第⼀州。
艳光落⽇改,明⽉与⼈留。
细浪差差蹙,深湾曲曲幽。
跳鳞⽆限乐,春蔓不胜柔。
晚下蛙为吹,闲来叶作⾈。
乱禽喧後坞,急⾬过西畴。
负笱渔郎去,将雏燕⼦秋。
跨桥寻鸟⼊,疏窦⼭城流。
密树能藏马,晴沙⾃⽴鸥。
缘何探景备,平昔从公游。
拟杜⼦美体赋夏⽇间居三章【北宋】韩维(1017~1098)阶前萱草开丹花,⽵根乱笋⽣如⿇。
幽居⽆⾔感物华。
衡门流乱车马绝,绕舍阁阁喧鸣蛙。
闻蛙【北宋】苏颂(1020-1101)蛙黾何所恃,喧喧矜善鸣。
不知秽污质,群沸沼池清。
游⼦得⽆泪,羁⼈若为情。
华堂有丝⽵,皆厌尔虚声。
和束熙之⾬後【北宋】王令(1032~1059)猎猎风吹⾬⽓腥,谁翻碧海踏天倾。
如何农畯三时望,只得官蛙⼀处鸣。
何处断虹残冷落,有时斜照暂分明。
当车收辙云藏迹,依旧晴空万⾥平。
描写蛙声的诗句
描写蛙声的诗句以下是 6 条描写蛙声的诗句及相关例子:1.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哎呀,你想想看,在那飘着稻花香气的田野里,大家欢喜地谈论着丰收年景,同时还能听到阵阵的蛙声,那是多么美好的画面呀!就好像夏日夜晚,我们在乡村小院里,一边闻着花香,一边享受着这热闹的蛙鸣。
2. “蛙声经雨壮,荧点避风稀。
”可不是吗,那经过雨水滋润后的蛙声啊,变得更加响亮有力,就像是勇敢的战士在呐喊!好比一场雨后,那蛙声好像变得更有气势了,在告诉你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3.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这话说得太对啦!你说还有哪里最能增添诗人的兴致呢?不就是那黄昏时分,烟雨朦胧中那杂乱却又充满韵味的蛙声嘛!就和我们在那种有点朦胧美的傍晚,听到那一片嘈杂的蛙声一样,让人不禁心生欢喜。
4. “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哇塞,当那林莺都不再啼叫了,在那青草池塘边,独自聆听着蛙声,那种感觉多奇妙呀!就如同我们在安静的郊外,周围都安静下来了,只有那清脆的蛙声在耳边回荡。
5.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
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
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
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这里面虽然没有直接提到蛙声,但你想想看呀,那溪边的美景,配上时不时传来的蛙声,是不是更加生动了呢?就如同我们在溪边漫步,欣赏着美景,那突然响起的蛙声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惊喜礼物。
6. “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真的啊,那场雨过后,都不知道龙跑到哪里去了,只留下一池草色和那成千上万的蛙在鸣叫!就好像一场热闹的聚会结束后,只留下那一片充满生机的绿色和欢快的蛙声在继续庆祝。
我的观点结论:这些描写蛙声的诗句真的太有魅力了,它们能让我们在脑海中勾勒出各种美好的场景,感受到大自然的奇妙和生活的情趣。
【诗词鉴赏】古诗词中的蛙声-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诗词鉴赏】古诗词中的蛙声-林莺啼到⽆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当前浏览器不⽀持播放⾳乐或语⾳,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清澈江岚 - 姹紫嫣红夏天的夜晚,在⽔⽥、池塘边,总会传来阵阵蛙声。
蛙声是夏天最美的乐章。
在古诗词中,有不少以蛙声为意象的作品,成为表现农村⽣活的佳作。
夏天是个多⾬的季节,⽽⽔则是青蛙温馨的家。
所以南宋著名诗⼈陆游在《露坐》中写道:“蛙声经⾬壮,荧点避风稀。
”⼀个“壮”⼦,传神地写出了⾬后蛙声的雄壮与热闹。
蛙声⼜是⽥野的丰收歌。
唐代诗⼈章孝标在《长安秋夜》中写道:“⽥家⽆五⾏,⽔旱⼘蛙声。
”蛙声重,说明⾬⽔充沛,预⽰着五⾕丰登。
青蛙是农作物害⾍的天敌,⼀只青蛙平均每天能捕⾷100只左右的害⾍。
所以,青蛙是农⽥的忠诚卫⼠。
正因如此,便有了南宋诗⼈范成⼤《四时⽥园杂兴》中“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稻⼗分秋”的诗句,蛙声是丰收的预兆,蛙声成为农⼈的精神寄托。
春墅唐-崔道融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归,不见百花芳。
注:此诗描绘了农村⽥园的风光,反映了农村和农民的⽣活,通过饷⽥村妇⽆⼼⽆暇欣赏美丽的⾃然风光这⼀特定场景,寄寓了诗⼈对劳动⼈民⽆限的同情,含蓄地讽刺和批判了那些游⼿好闲的剥削阶级。
全诗主要运⽤⽩描⼿法,遣词造句散发着浓郁的乡⼟⽓息,短⼩⽽明快,耐⼈寻味。
郊居即事唐-贾岛住此园林久,其如未是家。
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后逢⾏鹭,更深听远蛙。
⾃然还往⾥,多是爱烟霞。
注:贾岛是个半俗半僧的诗⼈。
他⽂场失意后,便去当和尚,法号⽆本。
⽆本者,即⽆根⽆蒂、空虚寂灭之谓也。
看来他要⼀辈⼦念佛了。
但后来与韩愈相识,执弟⼦之礼。
在韩愈的劝说下,还俗应举,中了进⼠。
为僧难免思俗,⼊俗难弃禅⼼。
“发狂吟如哭,愁来坐似禅。
”(姚合《寄贾岛》)俗味很浓,僧味也不淡。
他正是在这双重性中度过⾃⼰的⼀⽣。
状江南·孟夏唐-贾弇江南孟夏天,慈⽵笋如编。
蜃⽓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注:贾弇,唐代长乐(今河北冀县)⼈,登⼤历进⼠第,为校书郎。
有关青蛙鸣叫的诗句
有关青蛙鸣叫的诗句
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出自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意思是指: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2、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出自宋•赵师秀《约客》。
意思是指:梅子黄时,家家都被笼罩在雨中,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
3、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出自宋•吴涛《绝句》。
意思为:奇怪的是忽然一晚蛙鸣声停止了,原来是东风又起,带来了数日的寒冷。
4、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出自宋•陆游《幽居初夏》。
意思为:湖水满溢时白鹭翩翩飞舞,湖畔草长鸣蛙处处。
5、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出自南宋•曹豳《春暮》。
意思为:林间的黄莺不再啼叫,长满青草的池塘,蛙声一片,悦耳动听。
6、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出自唐•韩愈《盆池五首·其一》。
意思为:引来了青蛙从天黑一直鸣叫到天亮,好似当年在方口钓鱼时的情景。
7、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出自唐•贾弇《状江南·孟夏》。
意思为:蜃气成楼阁虚景,蛙的鸣叫象奏乐一样。
8、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出自唐•韦庄《三堂东湖作》。
意思为:黄昏时分,烟雨迷蒙,响彻田野的嘹亮蛙声,亲切动人,惹动诗兴。
蛙声的古诗词
蛙声的古诗词
嘿,你知道吗,古诗词里的蛙声那可真是太有意思啦!“稻花香里
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句诗你肯定不陌生吧。
想想看,在那一片
飘着稻花香气的田野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哇,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幅画面呀!就好像你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
躺在草地上,听着周围的小动物们在欢快地歌唱。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一到黄梅时节,那雨呀就淅
淅沥沥下个不停,而那青草池塘边,到处都是青蛙在叫呢。
这不就像
是在一个小镇上,雨天的时候,每个角落都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嘛!你
难道不觉得这特别有趣吗?
古代的诗人们可真是厉害呀,他们能用那么简单的几个字,就把蛙
声描绘得如此生动。
这就好比一个厉害的画家,几笔就能勾勒出一幅
美丽的画卷。
比如“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下过雨之后,龙不知道去哪儿了,只留下一池青青的草色和成千上万只青蛙在鸣叫。
这场景,是不是感觉特别神奇呀?
再看看“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青蛙的叫声从篱笆下面传来,
那草的颜色就在门庭之间。
哇,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姥姥家的院子里,也能听到类似的声音呢,那感觉真的很亲切。
我觉得呀,这些描写蛙声的古诗词,真的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呢!它们让我们能穿越时空,感受到古代的那种氛围和情感。
难道你不想
去好好品味一下这些美妙的诗句吗?它们就像一个个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其中的美好呀!。
咏蛙诗词精选二十八首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
咏蛙诗词精选二十八首林莺啼到无声处,青草池塘独听蛙-1-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
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唐代:吴融《西京道中闻蛙》-2-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唐代:吴融《蛙声》-3-坐卧兼行总一般,向人努眼太无端。
欲知自己形骸小,试就蹄涔照影看。
——唐代:蒋贻恭《咏虾蟆》-4-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唐代:杨收《咏蛙》-5-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䴔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唐代:韦庄《三堂东湖作》-6-虾蟆虽水居,水特变形貌。
强号为蛙哈,于实无所校。
虽然两股长,其奈脊皴皰。
跳踯虽云高,意不离泞淖。
鸣声相呼和,无理只取闹。
周公所不堪,洒灰垂典教。
我弃愁海滨,恒愿眠不觉。
叵堪朋类多,沸耳作惊爆。
端能败笙磬,仍工乱学校。
虽蒙勾践礼,竟不闻报效。
大战元鼎年,孰强孰败桡。
居然当鼎味,岂不辱钓罩。
余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
常惧染蛮夷,失平生好乐。
而君复何为,甘食比豢豹。
猎较务同俗,全身斯为孝。
哀哉思虑深,未见许回棹。
——唐代:韩愈《答柳柳州食虾蟆》-7-官蛙不问雨兼晴,阁阁无端聒耳鸣。
对客自誇闻鼓吹,稚圭此语岂真情。
——宋代:王炎《蛙声》-8-嘈杂乘阴雨,跳梁占废池。
张唇谁不厌,磔腹帝宁私。
足踏银床险,身蒙锦袄痴。
世方多吻士,吾有感于斯。
——宋代:刘克庄《蛙》-9-两枢盛怒斗春池,群吠同声彻晓帷。
等是一场狼籍事,更无人与问官私。
——宋代:朱熹《闻蛙》-10-水畔萤飞雨过时,天涯逐客独思归。
惯听相应昏昏月,好在横塘旧钓矶。
——宋代:许景衡《酬戴禹功闻蛙》-11-越国车前矜勇甚,子阳井底太骄生。
乘时不羡云溟乐,口作仪同鼓吹声。
——宋代:宋祁《池蛙》-12-燕池昔有金丸戏,蝈氏今无牡菊烟。
暗水群鸣聊借问,为官何似为私年。
——宋代:宋庠《闻蛙有感》-13-跳踉鼓怒任争雄,何事鸣呼聒睡翁。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
听取蛙声一片意思
这句诗的意思是:耳边传来阵阵青蛙的鸣叫声,仿佛也在庆祝丰收之年一样。
语出宋代诗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文如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全文译文如下: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
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蝉叫声。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年。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意思是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着丰收的场景。
这两句古诗词是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全诗如下: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代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
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句中的“稻花香”和“丰年”互相呼应,扑面而来的漫村遍野的稻花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即将到来的丰年景象,而稻田里不仅有稻花香,还有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在为丰收而喜悦的词人听来却并不烦人,反而有种群蛙在庆贺丰年的感受。
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以蛙声说丰年,令人称绝。
写蛙声的古诗词
写蛙声的古诗词以下是一些写蛙声的古诗词:1.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2.雨过不知龙去处,一池草色万蛙鸣。
3.半夜蛙声连晓雨,丰年定有十分收。
4.蟾宫夜听秋声远,蛙鼓频敲月影稀。
5.夏夜深如秋气清,梦回风露湿桃笙。
惭忻月色分山色,所恨蛙声乱水声。
6.薄酒残灯欲别情,暗萤依草不能明。
悬知先入他年话,一夜蛙声连雨声。
7.夏夜深如秋气清,梦回风露湿桃笙。
惭忻月色分山色,所恨蛙声乱水声。
8.己作回风半日凉,忽闻雷雨洒淋浪。
洪流赴闸增雷势,一线穿云走电光。
斑箨定抽苔径笋,绿针初剪水田秧。
唤醒孤客田园梦,剩有蛙声似故乡。
9.吹得鬓丝微乱。
桃笙凉透昏黄。
蛙声闹出池塘。
绿遍梦中春草,浑忘人在他乡。
10.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一夜青蛙鸣到晓,恰如方口钓鱼时。
12.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任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3.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14.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15.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16.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蝃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描写蛙声的古诗
描写蛙声的古诗引言蛙声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代表着夏夜的宁静与生机。
古人喜欢用蛙声来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人情思绪。
下面将通过一首经典古诗,来深入探讨蛙声在文学中的意义与表现方式。
古诗赏析远山绿暗马蹄稀坐听蛙声泪欲垂夜雨初收溅秋池思万千诗歌意境诗人以远山、夜雨和蛙声作为描绘背景,传达出一种孤独与思念之情。
远山绿暗、夜雨初收,给人一种宁静与寂寥的感觉,而坐听蛙声则是一个情感的触发点,蛙声使诗人的思绪万千,让他的思绪随着蛙声飘荡。
描绘蛙声蛙声在古诗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夏夜的宁静与活力。
它可以是一种自然景观的描绘,也可以是一种抒发情感的手法。
古人通常通过描写蛙声的特征,来增强诗歌的意境和音韵效果。
蛙声的特点有:低沉、持续、洪亮、千古、婉转和凄凉等。
下面将通过几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蛙声的描写。
蛙声的低沉和凄凉蛙声通常是低沉而凄凉的,它传递出一种悲伤和孤寂的氛围。
低沉的蛙声给人一种厚重感,而凄凉的蛙声则让人联想到无尽的沉思和无奈。
蛙声的持续和洪亮蛙声的持续性和洪亮性使它成为夏夜的主旋律。
它们像是无尽的嘶鸣,使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世界中。
蛙声的洪亮也传递出一种力量感,使人不禁产生共鸣。
蛙声的千古与婉转蛙声的千古和婉转给人一种广阔和迷人的感觉。
它们像是来自古老的乐章,流传千年,让人感受到时间与生命的流动。
蛙声的婉转也给人以美好而优雅的联想,使人心生敬意和追忆。
蛙声与思绪蛙声往往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和触发点。
它可以使人的思绪万千,带出各种情感和记忆。
蛙声透过诗人的内心,反映出他对生活、对世界的感悟和思考。
结语蛙声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通过其低沉、持续、洪亮、千古、婉转和凄凉等特点,描绘了夏夜的宁静与生机。
蛙声也成为诗人抒发情感和思索生命的一种方式。
希望通过这首古诗的赏析,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蛙声在文学中的魅力。
含有蛙声的古诗
含有蛙声的古诗
1.《阌乡寓居十首·蛙声》
(唐)吴融
稚圭伦鉴未精通,只把蛙声鼓吹同。
君听月明人静夜,肯饶天籁与松风。
2.《状江南·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3.《春墅》
(唐)崔道融
蛙声近过社,农事忽已忙。
邻妇饷田归,不见百花芳。
4.《三堂东湖作》
(唐)韦庄
满塘秋水碧泓澄,十亩菱花晚镜清。
景动新桥横螮蝀,岸铺芳草睡鵁鶄。
蟾投夜魄当湖落,岳倒秋莲入浪生。
何处最添诗客兴,黄昏烟雨乱蛙声。
5.《夜宿田家》
(宋)戴复古
簦笠相随走路歧,一春不换旧征衣。
雨行山崦黄泥坂,夜扣田家白板扉。
身在乱蛙声里睡,心从化蝶梦中归。
乡书十寄九不达,天北天南雁自飞。
6.《晚春田园杂兴》节选
(宋)范成大
湔裙水满绿苹洲,上巳微寒懒出游。
薄暮蛙声连晓闹,今年田稻十分秋。
7.《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桥忽见。
8.《过贾岛野居》
(唐)张籍
青门坊外住,行坐见南山。
此地去人远,知君终日闲。
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好是经过处,唯愁暮独还。
9.《西京道中闻蛙》
(唐)吴融
雨馀林外夕烟沉,忽有蛙声伴客吟。
莫怪闻时倍惆怅,稚圭蓬荜在山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蛙声诗词[在诗词里倾听蛙声]
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的诗句中,我们看到一派草色入眼,我们听到一片蛙声入耳;从“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的诗句中,我们感受到丝竹之乐,享受到季节的欢快;从“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诗句中,我们意会了那欢快的歌唱,幸福的喜悦,在诗词里聆听蛙鸣,让人好不动情。
而“蛙声”不过是引子,那隐在“蛙声”中的情感,那节奏才是我们要把握的,而“蛙声”要在阅读里被感知,走进阅读的天地,才能让“蛙声”把盛夏催熟!走进阅读的天地,才能让“蛙声”把情感的波涛荡起!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角度”不能不关注
没有横看侧视,不会有“各不同”的视觉结果,越是常人不易想到的角度,越会显得让人耳目为之一新,也必将奇妙无穷。
阅读要从常人不易想到的地方入手,往往可收到“柳暗花明”的奇效。
《皇帝的新装》我们着意皇帝的愚蠢,大臣的可笑,骗子的高明,孩子的天真,可你是否想到?那位“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的爸爸,“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呀!”的人的精明,“他实在是没有穿什么衣服呀!”的所有的老百姓。
我们注意语言,注意人物的动作,注意心理的展示,可你是否同时也注意到,老大臣睁得特别大的眼睛?“整夜点起十六支以上的蜡烛”?
二、日边红杏倚云栽――“思路”不可不探求
作者行文往往喜欢意在笔先,想落天外,以得出以奇制胜之效。
那独特的行文思路往往体现在故事情节的安排上,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以及人物的描绘等方面。
所以我们阅读文章就不可不关注这些方面:
《甜甜的泥土》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
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应该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小说按“送
糖――吃糖――埋糖――化糖”的情节设计,把内容内化在情节里,我们解读小说,就要梳理文章的情节,关注作者的思路,在梳理的过程中,感受那浓浓的爱,品味泥土的甜甜,在关注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内容的认识。
三、文似看山不喜平――“情节”怎能弃之不顾
或设置悬念,或结局出人意料,或波澜不断,一波三折,文章的情节设计愈是新颖独到,愈能吸引人的眼球,越是匠心别具,越能更充分地表达,更深入地展示。
《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为了成全好友巴萨尼奥的婚事,向犹太人高利贷者夏洛克借债。
由于安东尼奥贷款给人从不要利息,并帮夏洛克的女儿私奔,怀恨在心的夏洛克乘机报复,佯装也不要利息,但若逾期不还,要从安东尼奥身上割下一磅肉。
不巧传来安东尼奥的商船失事的消息,资金周转不灵,贷款无力偿还。
夏洛克去法庭据情介绍(14张)控告,根据法律条文要安东尼奥履行诺言。
为救安东尼奥的性命,巴萨尼奥的未婚妻鲍西娅假扮律师出庭,她答允夏洛克的要求,但要求所割的一磅肉必须正好是一磅肉,不能多也不能少,更不准流血。
夏洛克因无法执行而败诉,害人
不成反而失去了财产。
戏剧正是在一波三折之中让人感悟,让人在出人意料中享受,同时人物的性格,也是借助故事显示。
而这些都是在对戏剧的情节分析中把握的。
四、天机云锦任我裁――方法自然要细细揣摩
人云亦云、千篇一律的文章让人生厌,作者在文章构思上总是力求破旧规,立新局,勇于反弹琵琶,从而使文章另辟蹊径,新人耳目,总是要尝试各种手法,运用各种手法,进行精彩的描绘,做出恰当的评说;或自然抒发,或有致叙述;或追求生动,或彰显平易……想尽一切办法,从而使文章异于常类,奏出绝响!我们阅读文章就要对这些方法技巧细细揣摩,精心体会,这样才能寻到精彩,触摸精粹!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
“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显然是由于狂喜,父亲抑制不住激动大声地说道。
“是吗?太好了!
上帝保佑!可把他盼回来了!”母亲一时不知用什么语言来表达她与丈夫的同样的心情。
“快,快去……看看咱们的弟弟……”
看这放着光的眼睛,涨得红红的脸,多么激动,惊喜之情溢于外表;一个“可”,一个“咱们”期盼之意顿出,亲切之情毕现。
是的,当我们醉心于“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那汨罗江畔传来的孤独的吟哦;当我们关注“我望着他的手,他那只全是皱纹的水手的脏手,又望着他的脸,一副忧愁萧索的衰老可怜的脸,一面向自己说:‘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兄弟,我的叔叔。
’”里面蕴含的真情;当我们也想像作者一样呐喊:“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我们的心也在颤动,我们的情也在激荡,我们感受着,也感动着;我们思考着,也提升着……
古人云:“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只要你善于用心,巧于用心,就完全可以借助“蛙声”、“横”看“侧”眺,唤醒耳朵,听出“关节”,从而取得“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审美愉悦,把握文章出奇制胜之处,寻出精彩篇章!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