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3.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文化的内涵、特点和作用。
2.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图片,如故宫、长城、书法、绘画等,引导学生感受文化的魅力。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文化有什么理解?文化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二、课堂讲解1.讲解文化的内涵(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讲解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文化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3)文化具有多样性。
3.讲解文化的作用(1)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
(3)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4.讲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传承: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使之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
(2)创新:在传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使文化更具活力。
三、案例分析1.分析案例:故宫的修缮与保护提问:故宫的修缮与保护体现了哪些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理念?2.分析案例: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问:书法艺术在现代社会如何传承与发展?四、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如何在学校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五、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所学,写一篇关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短文。
2.收集有关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料,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学生对文化的理解是否深入?3.学生能否在现实生活中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本节课通过讲解文化的内涵、特点、作用以及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使学生对文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整理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全套教案(表格版)
20 年 月 日A4打印 / 可编辑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要点高中新课程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要点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1.文化是指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文化仅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同经济、政治相区别、相对应的,其实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2.文化的特点(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3)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3.文化的形式(1)精神产品—————思想、理想、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2)精神活动—————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学习、积累的过程4.文化的力量(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一个民族、国家,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5.文化与经济、政治(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1.文化有古今和地域之别,又有先进与落后、腐朽之分。
不同的文化,对政治、经济的影响不同,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也不同。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相互交融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图书出版等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主题: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掌握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了解政治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4.培养学生的政治文化意识和素养。
二、教学内容:1.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2.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3.政治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 通过引发学生思考,与学生探讨政治文化对于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2.讲解(20分钟)- 分析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介绍政治文化在个体和社会中的作用;- 介绍政治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过程,重点讲解政治文化与历史、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关系。
3.讨论(20分钟)- 分组进行讨论,每组就政治文化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进行深入交流;- 学生代表分组进行发言,展示各组讨论结果。
4.案例分析(20分钟)- 通过分析国内外的政治事件和人物,引导学生思考政治文化对这些事件和人物的影响;- 分析这些案例中的政治文化因素,探讨政治文化对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5.总结(10分钟)- 总结政治文化的概念、内涵和作用;- 强调培养良好的政治文化意识和素养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讨论、小组讨论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政治文化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观察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对政治文化因素的把握和分析能力。
3.根据学生的发言和听课印象,评价学生对政治文化意识和素养的提高程度。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同时,通过分析案例,让学生了解政治文化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发言,培养了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但是,需要更多的案例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更加具体地感受政治文化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一:高二政治教案人教版文化生活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第一框体味文化【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文化的内涵,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懂得文化素养的培养与体现。
2、了解文化形式的多样性,懂得文化现象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3、阐释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文化现象的能力。
2、学会分析文化的价值,提高学生文化欣赏和主动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文化的力量,从而懂得文化建设,发展先进文化的意义。
2、参加积极向上的文化运动,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教学重点】文化的内涵与力量【教学难点】文化的内涵与特征【教学方法】尝试“学案”导学,用好《第二教材》,引导学习先自学,做填空题,然后有重点地讲解,夯实基础的同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归纳总结,并当堂演练、点评,切记“先学后教”,“授之以渔”,打造高效课堂。
【教学过程】〈讲授新课〉一、体味文化(一)文化“万花筒”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表明文化现象具有普遍性,前者从时间上讲(古代→现代);后者从空间上讲(校园文化、社区文化、网络文化)。
2、文化现象各具特色,丰富多彩表明文化现象具有特殊性,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人们有不同的文化生活。
※文化现象是文化本质和规律的外部表现,我们知道了文化现象是丰富多彩、多种多样的,那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呢?(二)文化是什么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2,做填空题。
1、文化的内涵: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意识形态性质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把握这一概念,需注意以下几点:(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
文化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经济现象和政治现象,文化是一种精神活动,而非经济、政治活动。
(2)人是文化的主体。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1.1体味文化教学设计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教师将结合课本内容,系统讲授以下知识点:
1.文化的内涵与外延:介绍文化的定义、基本特征和功能,使学生了解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意义。
2.文化的多样性:讲解不同地域、民族、国家的文化特点,强调尊重文化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
3.体味文化的方法:指导学生如何从生活中感受文化、认识文化,提高对文化现象的敏感度和洞察力。
4.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在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同时,教师还需关注教学评价,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但在文化领域的理解和认知仍有待提高。他们对文化现象充满好奇,但往往缺乏深入思考和理性分析。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较为表面,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帮助他们深入理解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学生在分析文化现象时,容易受到个人情感和价值观的影响,教师应引导他们客观、全面地看待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讲授过程中,教师运用生动的案例、形象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具体、易懂。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讲授新知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文化相关的话题,如“流行文化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要求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共识。
5.结合所学知识,对家中或社区中的某一文化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其发展趋势及其对个人、家庭、社区的影响。
高中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总汇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教案总汇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高中政治课程中文化生活的重要性;2.掌握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学内容和方法;3.提高学生对政治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文化生活的概念和意义;2.文化生活与政治的关系;3.文化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性;5.各具特色的文化生活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文化生活与政治的关系;2.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化生活案例,分析其背后的政治含义,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3.观摩学习法:观摩一些成功的文化生活案例,启发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4.团队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合作共同完成文化生活项目,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10分钟)1.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有代表性的文化生活活动,激发学生对文化生活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文化生活?文化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是什么?第二步:讲解文化生活的概念和意义(20分钟)1.介绍文化生活的定义和内涵;2.分析文化生活与政治、社会发展的关系;3.解释学生积极参与文化活动的重要性。
第三步:案例分析(30分钟)1.分组讨论研究一个具体的文化生活案例,如某个民族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2.通过讨论,分析该文化生活案例中的政治意义,探讨该文化生活如何促进社会发展和民族团结;3.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研究结果。
第四步:观摩学习(20分钟)1.展示一些成功的文化生活活动案例,如奥运会开幕式、春晚节目等;2.引导学生观摩这些文化生活活动,思考其文化内涵和政治意义;3.鼓励学生从中汲取启发和灵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第五步:小组活动(3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文化生活项目进行创作;2.引导学生从政治、历史、人文等多个角度思考,设计一个有深度和创意的文化生活活动;3.每个小组汇报他们的创作成果,分享彼此的想法和经验。
高中思想政《政治生活》教案全册
高中思想政治《政治生活》教案全册精品第一章:公民的政治生活1.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及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
掌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内容我国的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公民的政治权利:选举权、被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自由权等。
公民的政治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
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民主选举等。
1.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难点: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
1.4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1.5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通过新闻报道或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公民政治生活的关注。
讲解知识点:结合教材,系统讲解我国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途径和方式。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让学生分析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政治权利,参与政治生活。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1.6 课后作业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了解公民如何参与政治生活。
第二章:国家的政治生活2.1 教学目标了解我国的国家机构及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
掌握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和公民意识。
2.2 教学内容我国的国家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国务院、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等。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立法、决策、执行、监督等。
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社会稳定等。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我国的国家机构、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国家政治生活对公民生活的影响。
难点:学生对国家政治生活的理解和参与。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集体教案
板
书
设
计
练习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集体教案
高二政治备课组:时间:
课题
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
教
学
目
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行方式的影响
(2)文化对人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影响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
◇课堂探究:(1)你认为,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代代相传?
(2)你怎样看待这次评选的结果?你读过其中的作品吗?可谈谈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
(3)你认为哪些书曾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能就此提供自己的说明或例证吗?
◇探究提示: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我国当前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课堂探究:(1)如果你参加了学校的社团组织和活动,谈谈印象最深、感受最强的体验。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教
学
过
程
主要内容
备注
一、体味文化
(一)、文化“万花筒”
◇课堂探究:(1)你通常采川什么方式欣赏自己:喜欢的文艺节目?
(2)你怎样对这些舞台艺术市H进行归类?
(3)有人以为,文化就是音乐、戏剧等艺术。你是否赞同这种看法?
◇探究提示: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课堂探究:(1)你参加过学校和社区的哪些文化活动?能说说参加这些活动的感受吗?
重点
文化对人的塑造
难点
文化对人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影响
课程标准
赏析优秀文化产品,感悟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的意义,确信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文化环境因素。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弘扬。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意义。
(5)人人都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2、能力目标:(1)从中华民族历经沧桑而不衰、饱受磨难而更加坚强的发展历程中感受中华民族精神的巨大作用和力量。
(2)善于结合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长期奋斗的历史感悟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感受民族精神的巨大力量。
(3)结合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感受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弘扬者,从而更好地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增强对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
(4)结合当今国际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理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在实际行动中自觉弘扬和培育伟大的民族精神。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增强对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的认同感。
(2)增强对社会主义祖国、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
(3)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顾全大局的情感,坚定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信念。
(4)认同爱好和平、团结统一、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优良品格,保持艰苦奋斗、积极进取的精神;坚信在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定能实现。
(5)具有民族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意识,保持民族气节,维护民族尊严,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2学情分析因为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可能会让学生感觉离他们的生活很遥远,如何能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感知民族精神特别是爱国主义精神就成为一大难点。
所以,设计通过媒体片段,将身边事带进课堂,从媒体片段中更直接地感知,同时通过挖掘身边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例子,让学生明白爱国并非抽象而是具体的。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篇一」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剖析价值冲突的实例,体验价值比较、鉴别、选择的过程;认同人民的利益为价值标准,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2、学情分析: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的标准,但总是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所以,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3、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通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到价值观的含义和价值观的指导作用,通过本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本框包括“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两个目题。
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对他人和自己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分析,认识到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主体差异性和社会历史性。
2、通过对生活中价值冲突的实际事例分析和思考,明白为什么要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初步具有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能力。
3、通过例举先进人物的事例,深刻领会正确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在实践中自觉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任务1、填写导学案,然后归纳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和特征。
(评价目标1)2、通过合作探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自己和他人的价值判断和选择,知道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标准。
(评价目标2)3、结合先进人物的事例,归纳道理,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评价目标3)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课前播放歌曲《为了谁》,在激情的歌声中,教师用相关的歌词和创作背景导入本框内容,激发学生探究在生活中如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2、展示学习目标3、推进课程:活动一: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材内容,完成导学案内容,明确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活动二:通过观看视频《寻找最美村官---裴春亮》,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问题:(1)裴春亮因为穷离开了家乡,后来,还是因为穷,身价过亿的裴春亮又回到了家乡。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教案标题:高二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政治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2. 分析政治文化与生活的关系;3. 探讨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4. 培养学生的政治文化素养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 掌握政治文化的基本概念;2. 理解政治文化与生活的相互关系;3. 分析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2. 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教学准备:1. 教材:高中政治教材;2. 多媒体设备;3. 班级讨论活动所需的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政治文化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兴趣;2. 提问:你对政治文化有什么了解?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政治文化的定义和内涵,包括政治观念、政治价值观、政治行为等内容;2. 分析政治文化与生活的关系,解释政治文化对社会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3. 引导学生思考政治文化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和作用。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提供一些政治文化相关的案例,如国家元首的形象塑造、政府决策的公众参与等;2. 分组讨论这些案例中政治文化的体现和影响;3. 每组选出一位代表分享讨论结果。
四、小组活动(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政治文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2. 要求学生分析该政治文化现象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3.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和讨论。
五、总结归纳(10分钟)1. 学生代表分享小组活动的研究结果;2. 教师总结学生的观点和建议,强调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3. 提出政治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和途径。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政治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的短文;2. 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导入、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方式,旨在培养学生对政治文化的了解和思考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政治文化素养。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6.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优秀教学案例
3.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看法,为后续的教学内容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结合教材,向学生介绍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发展脉络,阐述中华文化的基本概念、特点和价值。
2.通过讲解诸子百家思想、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代表性人物和文学成就,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
3.分析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影响,以及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的中华文化知识,提出讨论话题,如:“你认为中华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是什么?为什么?”
2.学生在小组内展开讨论,鼓励每位同学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精髓。
3.创设互动式情境,如角色扮演、模拟表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中华文化,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中华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2.采用问答、讨论等形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结合现实生活,提出与中华文化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度。
本案例通过多媒体手段创设丰富的中华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文化魅力的同时,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情境式教学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中华文化,实现了知识性与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2.问题导向,培养批判性思维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批判性思维,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具有开放、包容的化心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文明交流与互鉴。
最新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人教版必修二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中心发言人周家云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的涵义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模板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模板第1篇: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体味文化3-1-1《体味文化》教材分析《体味文化》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一单元第一课第一框的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从文化“万花筒”人手,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先剖析文化的内涵,再探究文化的作用,进而引导同学们增强文化意识,激发同学们为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做贡献。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概念(2)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3)分析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2、能力目标(1)通过全面、准确理解文化的内涵,培养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2)通过分析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培养辩证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1)增强培养文化素养的意识和自觉性(2)懂得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学习将来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文化的内涵难点: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四、学情分析我们的学生属于平行分班,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1)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感悟文化现象,理解文化内涵,分析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学习的自觉性。
(2)自学探究。
以课本的简单提示为线索,深入探究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探究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3)集体讨论。
针对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探讨我国应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竞争力;讨沦为更好地应对文化竞争,作为中学生目前应做好哪些准备。
六、课前准备1、收集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并按形式进行归类。
2、查阅“文化”的含义。
七、课时安排 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本课导言告诉我们,“文化”虽然是一个我们十分熟悉的词汇,但我们却不一定真正懂得“文化”的真正内涵。
比如,有人认为文化是知识,有人认为文化是艺术。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要求我们从“文化”的内涵(即什么是文化)与文化的力量(即文化的作用)两个方面去探究。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全套教案第一章: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与意义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理解政治文化生活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政治文化生活的认识和参与意识。
2. 教学内容a. 政治文化生活的定义b. 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性c. 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途径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文化生活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引入政治文化生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政治文化生活的内涵。
b. 通过案例分析,展示政治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c. 分组讨论,探讨政治文化生活的实践途径。
d. 总结并强调政治文化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5.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观念的种类,理解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2. 教学内容a. 政治观念的种类b. 文化认同的含义c. 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介绍政治观念的种类,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政治观念的含义和作用。
b. 分析文化认同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文化认同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c. 分组讨论,探讨培养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方法。
d. 总结并强调政治观念与文化认同在政治文化生活中的重要性。
5.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1. 教学目标了解政治参与的途径,理解公民责任的意义,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公民责任感。
2. 教学内容a. 政治参与的途径b. 公民责任的含义c. 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了解和思考政治参与与公民责任的相关问题。
4. 教学步骤a. 介绍政治参与的途径,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意义。
b. 分析公民责任的意义,引导学生思考公民责任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c. 分组讨论,探讨履行公民责任的方法。
2024-2025学年高中政治上学期第10周《走进文化生活》教学设计
针对以上学情分析,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化生活的内涵。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文化课程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和道德素养。此外,还需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和理解文化多样性,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实验器材:如果涉及实验,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如可以组织一次文化体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文化环境下的生活,增强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提供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促进学生的积极学习和思考。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走进文化生活》的相关章节,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生活场景图片、文化对人的影响案例图表等,以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4. 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他们将在课前主动探索文化知识,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课后主动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通过反思总结,他们将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形成持续学习的态度和行为。
5.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课堂活动中,将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他们将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想法和成果,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案设计
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与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o学生能够理解文化的基本概念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o学生能够掌握文化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及其对全球化的影响。
o学生能够分析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能力目标:o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文化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
o提高学生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o增强学生的信息筛选与整合能力,能从多种渠道搜集文化相关资料并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o培养学生尊重文化多样性,树立文化包容意识。
o激发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同时欣赏和理解其他文化。
o引导学生认识到文化在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形成积极的文化观。
二、教学内容-重点:文化的定义、文化的多样性及其价值、文化对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
-难点: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冲突与融合的分析,文化对个人价值观形成的作用机制。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用于介绍文化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化多样性的案例,促进思维碰撞。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文化现象,深化对文化作用的理解。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直观展示文化多样性。
-网络探究法: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自主探究特定文化主题。
四、教学资源-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三》-教具:多媒体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多媒体资源:文化多样性相关视频、图片、课件-实验器材:无(本课为理论教学)-网络资源:在线教育平台、文化类网站、相关论坛五、教学过程六、课堂管理-小组讨论:每组分配明确任务,设定时间限制,确保讨论高效有序。
-课堂纪律:制定课堂规则,如举手发言、尊重他人意见等,维持良好学习氛围。
-激励机制:对积极参与讨论、作业完成质量高的学生给予表扬或小奖励,激发学习动力。
七、评价与反馈-课堂小测验:通过在线平台即时检测学习效果,及时反馈。
-课后作业:布置文化现象分析报告,要求学生结合实例深入分析,提交电子版作业便于批改和反馈。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优秀教学案例2
4.培养学生的文化鉴赏能力,使其能够从多角度欣赏和评价不同类型的优秀文化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和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
2.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共同探讨文化生活中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
4.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文化生活,我将采用情景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和内涵。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将结合课本内容,系统地介绍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
1.讲解文化生活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强调文化多样性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介绍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及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
3.分析文化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如文化冲突、文化消费主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些问题。
(二)问题导向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文化生活的内涵、特点和价值。
2.鼓励学生提问,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其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通过问题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氛围,深化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1.以生活中的文化现象为例,如电影、音乐、网络用语等,让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文化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一、体味文化中心发言人周家云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重点文化的涵义难点文化的涵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建议教学中通过展示文化素材和实例,让学生感悟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
导入新课前面我们接触过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两个模块,这学期我们要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文化生活。
如果说经济生活的主题是物质财富的创造,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生活的主题就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提到“文化”一词,我们都很熟悉,但是它的真正内涵,我们却不一定懂得。
本课就此提出问题:究竟什么是“文化”?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教学过程一、文化“万花筒”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页材料,并思考所提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这些图片材料表现了人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但这只是文化的一部分内容――艺术。
文化的内容和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请大家阅读教材5―6页内容。
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回顾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从原始部落的“图腾崇拜”到现代社会的“信息高速公路”,文化现象无时不在。
2、文化现象无处不在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网络文化等,文化现象无处不在。
3、文化现象丰富多彩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无论身处繁华的都市、新兴的乡镇,还是偏居边远、古朴的村落,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这些文化生活无不呈现出各自特有的色彩。
二、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涵义我们这里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
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准确把握文化的涵义应注意两点:第一、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与人的活动密切相连的,不是纯自然的;第二、文化是精神的而不是经济的和政治的。
3、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1)人的文化素养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
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生活、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素养的形成,离不开生活、实践和教育。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2)人的文化素养表现在日常言行中。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公交车漫画”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人们的文化素养总是要通过他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等表现出来。
我们通过观察人们的社会行为,就可以从中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4、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
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一个时代的文化和精神产品,往往是这一时代社会发展轨迹的反映。
例如,一个时代的文化、审美等等、必然表现在这一时代的文学作品、影视作品中,甚至表现在这一时代的雕塑、建筑、时装等各种文化艺术形式中,而这些文化艺术形式的发展,也记载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因此,我们阅读书籍,欣赏艺术品,参观历史文物,都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和现实中的文化,认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7页“专家点评”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总结:“文化”一词在实际运用中具有多义性:广义的“文化”是对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统称,用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
这种广义的“文化”概念与“文明”的含义相近。
例如,考古学中讲的“文化”通常就是这种广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或指人们受教育的程度。
我们所讲的“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文化”,它既不同于那种广义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种狭义的文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这一文化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科学性、时代性、民族性、开放性、群众性、创新性。
三、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形式是多样的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8-9页“相关链接”材料,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并讨论问题教师点评: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对社会有重大影响。
2、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1)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是个人成长的催化剂,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会把人们引向歧途。
(2)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反动的、腐朽没落的文化则对社会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与世界民族之林。
课堂总结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文化的涵义以及文化的力量,知道了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而不是政治现象、经济现象,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个人、民族、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我们要从中体会文化的涵义以及发展文化事业,特别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和意义。
课堂练习1.在校内校外,我们要参加各种课余文化活动;回到家,我们可以看到自己所在社区的文化活动;打开电脑,一个神奇的世界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说明A.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B.我们的生活就是文化生活C.文化生活高于一切 D.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2.在都市,有繁华的文化景观;在乡镇,人们利用农闲时间、集市和民间传统节日,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文化活动;在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文化活动更具有特有的乡土气息。
以上材料说明A.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自然环境,也有不同的文化环境 B.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C.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D.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3.中国人的饮食有“东酸、西辣、南甜、北咸”之别。
这种差别反映出A.文化现象无时不有 B.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C.不同的时代具有不同的文化 D.我们的饮食生活就是文化4.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越来越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饭讲求“饮食文化”,穿衣讲求“服饰文化”,住房讲求“建筑文化”,出行讲求“旅游文化”。
这说明①人们的生活已离不开文化②文化现象丰富多彩③文化现象无处不在④没有文化人们已无法生存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文化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
以下属于文化的是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②峨眉山自然风景、旭日东升③自然科学、技术、语言、文字④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万里长城、泰山石敢当、泰山碑刻⑤选举人大代表⑥经济体制改革A.①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6.东晋画家顾恺之创作的《庐山图》,以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庐山的自然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B.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一种现象C.庐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 D.《庐山图》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7.2009年央视春晚被誉为难得的“文化大餐”。
下列关于“文化”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文化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文化由人所创造并为人类所特有,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B.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对政治经济起反作用C.文化可以脱离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8.2008年4月23日是第13个“世界读书日”,我国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
人们之所以积极参与读书等文化活动,是因为A.参与文化活动是接受知识文化教育的唯一途径B.文化由人所创造C.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D.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都不是天生的9.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山东省兴起的农民“种文化”活动成了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农民通过开展自娱自乐的文化活动,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这一活动不断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养。
可见文化素养的形成途径有①天生具有、与生俱来②体验社会生活③参加文化实践活动④接受知识文化教育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08,广东高考)冼星海在抗日战争时期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名曲,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这表明A.文化的发展与社会实践同步 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C.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创造的主体是知识分子11.(2007·广东高考)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广东人民创作了《赛龙夺锦》、《旱天雷》、《步步高》、《雨打芭蕉》等一大批富有岭南特色的经典音乐,享誉中外。
这说明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文化就是人类的精神产品④人民群众需要健康有益的文化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2009年春节期间,由于许多公共文化场馆推行免费措施,吸引了许多民众,新年有了更多的文化味。
这说明A.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载体 B.书籍决定了文化的程度C.物质活动和精神活动是分开的,二者互不影响 D.文化素养离不开免费阅读课堂板书教学反思科任任教班级《文化生活》第一课教案集体备课部分个人补充部分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二、文化与经济政治中心发言人周家云备课时间第一周上课时间第一周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