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口苦验案2则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补中益气汤(以下称本方)由黄芪、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白术、甘草等药组成,为李东垣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名方。
彭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之病证,每获奇效。
兹举其治验数则于次,以就正同道。
1补中摄血疗崩漏例:王××,女,37岁,工人。
1991年9月2日诊。
患者一向月经正常,从今年5月起,经量逐渐增多,且迁延难净,当时疑宫环作祟,取出宫环后不见改善。
每次经至,必用止血敏、宫血宁等药,尚需10余日始净。
经B超探查无器质性病变。
末次月经8月12日,至今尚量多色淡未净,兼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短气乏力小腹空坠,喜按舌淡白,脉沉弱无力。
诊属脾虚气陷,冲任不固之崩漏。
治宜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用本方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20g,煅龙、牡(先煎)各20g,白术10g,当归身(酒洗)10g,炙甘草10g,茜草炭10g,升麻3g,柴胡3,陈皮5g,海螵蛸15g,阿胶珠15g,藕节20g,荷梗15g。
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上方2剂,血止证减,尚觉头昏,腰酸疼,遂于方中去阿胶,茜草生用,加续断、寄生各10g,续服5剂,诸证皆愈。
于9月15日经至,量正常,3日净。
以后月经按时来潮,亦无其他不适。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患者因脾虚气陷,化源不足,累及冲任,见清阳不升,摄血无权诸证。
故以补中益气汤合乌贼骨丸意,益气升阳,调冲任以摄血。
当归本为养血要药,但辛温且兼“窜动”之性,与血证稍形戈戟。
今以酒洗,使减其辛温窜动之性,而增强守补之力。
全方标本兼顾,故服之即效。
2补中温肺止遗尿例:代××,男,9岁,学生。
1983年10月20日诊。
患儿素体虚弱,一月前因尿频尿急,某医指为下焦湿热,予八正散加味治疗,不仅无效,竟致尿液淋沥不摄,家长惊惧辍学来诊。
见其发育欠佳,面白肢凉,阴茎包皮不长,小便滴沥而出,白天因尿湿频换内裤,夜间床上需用尿布。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1. 一位老年患者饱受腰腿疼痛之苦,经过中医的检查,发现其体内气血不足,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
仅仅服用了一个月,老人身体的腰腿疼痛明显缓解,同时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更加舒适。
2. 一名年轻女性由于疲劳过度导致经期不调,同时在口腔内发现有溃疡。
中医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气血不足,身体需要补益。
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同时调整了其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
不仅仅经期恢复正常,口腔溃疡也消失了。
3. 一名中年男性平时工作繁忙,习惯熬夜。
渐渐地他感觉到身体开始出现疲倦、易怒、失眠等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检查其体质后,开了补中益气汤给他服用。
他服用汤剂三个月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疲倦感、易怒情绪得以改善,睡眠也变得更加充实。
综上,补中益气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多种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进行调整。
治疗味觉障碍补中益气汤加减
治疗味觉障碍补中益气汤加减味觉障碍是指因味觉迟钝、减退甚至消失等无法正确分辨食物味道的异常表现,常见于久病或者重病患者。
西医认为多由营养素缺乏(如缺锌)、味觉神经或中枢损伤、药物等引起。
在没有明显病因情况下,西医治疗比较棘手,中医可以根据辨证,治疗取得很好的疗效。
兹举一例如下。
女性,40岁。
患者对咸、辣等味觉减退近20天,加重3天。
自述头晕乏力、易疲倦犯困,纳差,舌质淡苔中心白腻,脉细弱。
结合四诊资料,考虑患者脾气虚明显,导致清阳不升头晕乏力,脾失健运,生血不足而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舌淡苔腻,为脾虚湿困之候。
患者味觉减退,病体虽在舌,但是“舌为脾之外候”,脏腑的精气上荣于舌,当脾虚不能健运的时候,舌体同样会失养,舌的功能会减退。
因此治疗原则为健脾益气、芳香化湿,处以补中益气汤加减,首诊组方如下:党参20g,焦白术15g,炙甘草9g,黄芪20g,陈皮9g,升麻6g,柴胡6g,当归12g,茯苓15g,山药15g,神曲20g,藿香9g,石菖蒲9g,鸡血藤30g。
上方7剂,日1剂,水煎服2次。
患者服完药后二诊:自述服药开始几天效果不显,但是至第5天开始味觉逐渐恢复,复诊当日感觉明显恢复。
患者疲倦感明显减轻,头晕乏力好转,精力较前旺盛,食欲好转,舌苔变薄。
效不更方,原方再进7剂。
1个月后随访,味觉正常。
本方以补中益气汤健脾益气升阳,加茯苓、山药、神曲健脾消食,藿香、石菖蒲醒脾化湿,而石菖蒲还具有醒脑开窍作用,对湿痰蒙蔽清窍引起的疾病疗效较好;鸡血藤重用补血,现代研究有较好升白细胞作用。
所以本处方针对病机,看似不治疗舌头却让肌体恢复正常,舌头味觉自然恢复。
千古良方《补中益气汤》,10种加减运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
千古良方《补中益气汤》,10种加减运用,一般人我不告诉他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根据《内经》“劳者温之”、“损者益之”的经旨而订出的以甘温为主的补剂。
君药——炙黄芪甘温补升,善补中益气、升阳举陷臣药——党参甘补而平,善补中益气,兼能养血;炒白术甘补扶正,苦燥利水,善补气健脾、燥湿助运;炙甘草甘平偏温,既益气补中,又调和诸药。
三药合用,既增强君药补中益气之功,又除水湿佐药——陈皮辛散苦降而温,善理气健脾开胃,以补药停滞;当归甘补辛散温通,善补血和血,以利中气化生;大枣甘温,善补中益气;生姜辛微温,善温中开胃。
四药相合,既助君臣药补中益气,又理气健脾开胃,使诸药补而不滞,促进补力发挥使药——柴胡、升麻柴胡苦辛微寒,轻清升散;升麻辛微甘性凉,升散清泄。
二药合用,可助君药升举下陷之清阳。
总之,《补中益气汤》的功用,乃为调补脾胃、升阳益气,主治身热有汗、头痛恶寒、懒言、食不知味、渴喜热饮、四肢倦怠、不耐劳作、动辄气喘、脱肛、胞宫下坠等一切清阳下陷之证,脉可见虚软或浮大无力。
后世对补中益气汤的应用,有了广泛的开拓,大凡正虚为主,或兼挟实邪或不兼,均可以本方加减化裁,取得很好的疗效。
现在给大家介绍10种《补中益气汤》的加减运用:1、《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蔓荆子、川芎可以调理内伤发热,或里虚不足兼有外寒者。
证见发热,间作不休,微汗,至颈而还,口不知谷味,可用补中益气汤加羌活、防风;头痛甚者加蔓荆子、川芎。
如伴有泄泻而热不退,可加附子。
此里虚不足,若反用汗下则贻误病机。
2、《补中益气汤》加干姜、五味子可以调理内伤久咳而不愈,可见潮热、微汗、咳嗽痰稀,不思饮食。
是为气虚痰饮,不必理痰治嗽,正气足病自除。
3、《补中益气汤》加麦冬、五味子可以调理脾肺气虚,或心肺气阴两亏之畏寒、肢体怠倦、痰涎自出、心悸等症。
本方有生脉散合补中益气汤之义。
如前所述,方师治疗气虚阴耗久咳案,此后余每遇此等证屡用屡效。
4、《补中益气汤》加半夏、茯苓可以调理气虚臂痛、体软痰涎、头目晕重、身如虫行的脾气不升、气血不能营之证。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
补中益气汤,千古一名方,这样来加减,灵机应万变补中益气汤治形神劳役,或饮食失节,劳役虚损,身热而烦,头痛,或恶寒而渴,自汗无力,气吼而喘。
黄芪(蜜炒,一钱五分),拣参(去芦,一钱),白术(去芦)、当归(酒洗)、陈皮、甘草(各一钱),柴胡、升麻(各五分),黄柏(酒炒,三分),红花(三分)上锉生姜三片,大枣一枚,水煎,空心服。
如汗多出,去升麻、柴胡,加酸枣仁一钱,夜间不睡亦如之;如头疼,加蔓荆子五分,川芎一钱;如善嚏者,加白芷、川芎;如脑疼头顶疼,加藁本一钱,细辛五分;如口渴,加葛根六分,有痰加贝母、前胡各一钱;如泄泻,加白芍、煨泽泻、茯苓各一钱;如心胸觉痞闷,去黄芪、升麻、柴胡,加枳实六分,黄连五分,姜炒;如嗽,加桑白皮一钱,五味子十五粒;如额疼,加白芷一钱,葛根、升麻各五钱;如心志不宁,加茯神一钱,远志七分,酸枣仁一钱(炒),石菖蒲七分,柏子仁一钱;如饮食少或伤饮食,加神曲、麦芽、山楂、枳实各一钱;如心脾二经舌干口燥,加黄连、山栀各五分;如胃中湿痰,加半夏一钱;如虚火上炎,加玄参、知母、黄柏(蜜炒)各一钱;如梦遗,加牡蛎、龙骨各一钱;如下部无力,加牛膝、杜仲各一钱;如脚软,加木瓜一钱,防己五分;如有痰或兼脾胃不和,加半夏、麦芽各一钱;如阴虚内热有痰,或上焦有火,加贝母、花粉各一钱,有热加枯芩八分,黄连六分;如有热壅盛眼赤,加龙胆草八分;如风寒头痛身热,加防风、川芎、白芷各一钱,羌活七分;汗多加黄芪一钱,眼痛加菊花、熟地,身热加生地;如大病后元气未足而胸满气短,加橘皮、枳实、白芍。
方源《良朋汇集经验神方》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适用范围和案例先带大家看看两篇案例;案例一:梁女士,36岁,近一个礼拜以来,出现发热,属于低热那种,去药店买了小柴胡冲剂合退烧药,都没效果,后来转为看中医,还是低热,劳累后发作,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身倦乏力,心悸不宁,晚上不好睡觉,老是容易醒来,自汗,易于感冒,食少便溏,舌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气短懒言,自汗,属于气虚之证,再来看看病,开头就讲到长期低热,那么病属于中医内科内伤发热中的气虚发热,治法宜益气健脾,甘温除热即可。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牡蛎30g,糯稻根30g,白芍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吃完药材后,没有发热现象,但还有点无力感觉,特别是劳累后,建议她以后可以去药店买点补气血的中成药就可以,比如人参归脾丸,平时泡黄芪30g,当归10g,每天当泡茶喝,用当归补血汤补气血。
案例二:江先生,男,27岁,近一个月以来,吃饭不香,饥不欲食,肚子胀胀的,脘腹满闷痞满,时轻时重,喜喝温水,喜欢按着肚子,纳呆便溏,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倦怠无力,语声低微,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首先带大家来看看这个病,脉细无力,属于虚证,倦怠无力,少气懒言,语声低微,属于气虚证,便溏定位在脾,脘腹满闷痞满定位在胃,综合定位脾胃,病属于胃痞中的脾胃虚弱。
治法宜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给与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5g,党参12g,白术、当归各10g,陈皮、炙甘草各6g,升麻、柴胡各10g,枳壳10g,木香10g,厚朴10g,砂仁10g,神曲10g。
7剂,水煎服,每日一剂,一天两次,每次200ml。
先吃了7剂,后面再抓了7付巩固一下,后面没有继续吃。
那接下来,小编给大家讲讲补中益气汤的事情!首先它的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那么,补中益气汤的出处来源、方解速记方歌口诀、主治功效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介绍吧。
刘渡舟时方医案集锦——补中益气汤
刘渡舟时方医案集锦——补中益气汤病案一:内伤发热平××,男,37岁。
素体虚弱,肝胃不和。
十月中旬某日,突然发生吐血,咳嗽。
伴见午后发热,饮食衰减,周身倦怠无力,二便尚调,其脉虚数,舌质淡,苔薄白。
初用“加味救肺汤”,服二剂后咯血虽止,转增腹痛,泄泻,烦悸,脘闷,不欲食,午后发热达39℃,脉仍虚数。
辨为虚劳腹痛,用小建中汤建中气,缓里急,服药后腹痛果愈。
但仍发热不退,周身无力,头晕少气,不思饮食,腹泻不止,脉象同前。
此“阴火上乘土位”,清浊失调之变,乃用东垣补中益气汤,另加生甘草6克以泻心包之热。
服一剂即觉轻减,略事加减,三剂后体温正常,腹泻止,食欲逐渐增加。
改用归脾汤进退而愈。
病案二:内伤发热李××,女,35岁。
得病已数月,心烦口干,气弱食衰,周身发热如同火灼,必须将后背贴靠家中方石筑砌之墙方觉凉爽。
月经每来必多,下肢浮肿,动作乏力。
大便时有溏泻,小便微黄,脉大而无力,舌质淡苔薄白。
曾服滋阴凉血之方,非但无效,反增胸闷而纳呆不食。
当从内伤脾胃,清阳下陷,阴火乘于心胸辨治。
黄芪9克人参6克生、炙甘草各6克当归6克陈皮3克柴胡3克升麻3克葛根3克生姜3克大枣3枚服三剂。
心烦,口干等已去,燥热有所改善。
上方加知母,黄柏各3克,连服六剂而热退。
改服参苓白术散巩固。
病案三:习惯性流产酒××,女,32岁。
每次怀孕至三个月左右,即自行流产,已连续发生三次。
现又怀孕已三月,胎漏见红,腹内下坠,腰酸,白带极多,食少体倦。
舌淡苔白,脉滑无力。
脾虚湿盛,清阳不升。
中气不足则胎元不固;湿渗于下则带下淋沥:治疗必须补脾升清,去湿固本,胎气方能安和。
黄芪12克党参12克白术30克当归9克炙甘草9克柴胡3克升麻3克杜仲9克续断9克陈皮3克服三剂,带下已止,腹坠腰酸明显减轻,但漏红未止。
转用胶艾四物汤加炙甘草10克,服三剂后,血止胎安。
病案四:腹泻脱肛即××,男,56岁。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
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补中益气汤系李东垣《脾胃论》名方,由人参、黄芪、白术、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等药物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近年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补中益气汤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获奇效。
现举验案二则,介绍如下。
一、盗汗:秦某,男,45岁。
患者夜间盗汗已1年余,前医予知柏地黄丸治疗近半年,未见好转。
近期因工作繁忙,盗汗日甚,每于睡中汗出,至睡衣湿透,醒后方止。
刻诊: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纳少便溏,面色不华。
舌淡、苔薄白,脉缓无力。
中医诊为“盗汗”,辨为中气不足,卫外不固,营失内守之证。
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处方:黄芪、煅龙骨、煅牡蛎各30克,党参20克,当归12克,升麻、柴胡各5克,白术15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白芍、防风、浮小麦各-10克。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服药1周后,盗汗渐止,纳食增多,乏力现象减轻,大便正常,脉象较前有力,上方去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再连续服用2 周,诸症消除,后随访3个月,盗汗未再复发。
点评:盗汗一证,临床以阴虚火旺多见,常以知柏地黄丸治疗而愈,但本例患者属气虚盗汗,与常证不同,故服知柏地黄丸近半年而未见寸效。
究其原因,乃是气虚陷营,以致营阴不能内守,营卫失和,卫外不固而致汗出,其根源则为气虚。
故投以补中益气汤补益中气,加入白芍、防风以敛营固卫,佐以煅龙牡、浮小麦敛汗,使中气得复,营阴内守,从而使盗汗得止。
汗止后去敛汗之品,继续予补中益气固本治疗,则使诸症自愈。
二、术后肠粘连:刘某,男,38岁。
患者1月前因“急性阑尾炎”行阑尾切除术,手术2周后觉下腹部胀痛,西医诊断为术后肠粘连,予阿托品、654—2等解痉之剂,腹痛仍反复发作。
来诊时患者面色苍白,神疲乏力,下腹胀痛,时重时轻,喜按,纳呆。
舌淡、苔薄白,脉浮无力。
中医诊为“腹痛”,辨为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调之证。
予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处方:黄芪30克,党参15克,升麻、柴胡各5克,白术12克,炙甘草6克,陈皮9克,枳壳、当归、大腹皮各10克。
神农祖传秘方——补中益气汤
神农祖传秘方——补中益气汤
病理病机:
脾胃气虚是由于饮食失调,劳倦过度,使脾胃受损,水谷精气不充,以致中气不足,阴火内主,或脾虚不能化生阴血,而引起发热。
若脾胃受损,运化失职,以致痰湿内主,郁而化热,进而引起湿郁发热。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治疗脾胃气虚的秘方,希望帮助更多的朋友调理好自己的身体。
秘方:
方子简介:
本方证系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气陷,故见脱肛、子宫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火,故其热不甚,病程较长,时发时止;气虚腠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宜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固表止汗,升阳举陷,为君药。
人参、白术、炙甘草甘温益气健脾,共为臣药。
血为气之母,故用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行滞,使补而不滞,行而不伤,共为佐药。
少入柴胡、升麻升阳举陷,佐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又能透表退虚热,且引芪、参走外以固表,二药兼具佐使之用。
炙甘草调和诸药,亦作使药。
全方补气与升提并用,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为治脾虚气陷之要方,故言本方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炙甘草黄芪人参当归橘皮升麻柴胡白术。
补气要方:补中益气汤(二)
补⽓要⽅:补中益⽓汤(⼆)编者按:本节是赵洪钧⽼师新作《⽅药指迷》第⼀章(补益要旨)第六节(补⽓要⽅)的内容【验案举例】案1:久⽤补中益⽓体质改善 赵某,⼥,61岁,威县⾟庄村⼈,2006年10⽉31⽇初诊。
12年前,患者在侍奉病重的母亲时,我发现她的⾎压为250/150mmHg。
于是,⽴即做抗⾼⾎压西医治疗。
此后,⼀直服⽤复⽅利⾎平、⼼痛定等。
但是,患者是中⽓不⾜的体质,经常感冒⽽且迁延不愈。
每年因感冒就诊多次,服⽤补中益⽓和桂枝汤合剂⽅愈。
⼆年前,她问我可否预防感冒。
我告诉她服⽤补中益⽓丸和⾦匮肾⽓丸。
先连续服⽤⼀个⽉左右,⽽后可间断服⽤。
也可以每天各服⼀丸,或者略感精⼒不佳即连续服⼏天。
就这样,近⼆年没有就诊。
此次因为不严重的头晕就诊。
⼀进诊室就见她⽓⾊⽐⼆年前⼤好,体型也⽐那时精⼲。
过去,她经常⾯⾊苍⽩、虚肿,⼝唇青紫,说话⽓不⾜。
对⾯坐即可闻及她微喘。
现在⾯⾊略见红润,⼝唇虽不⽐常⼈,但不再明显青紫。
她⾃觉精神、体⼒均⽐⼆年前⼤好。
⽬前的症状主要是头痛头晕,重时有恶⼼。
脉象略见弦滑,⾆象正常。
⾎压140/100mmHg。
可见,不但全⾝情况改善,⾎压也在临界⽔平。
患者说,过去很少头痛头晕,包括⾎压很⾼的那⼀次,也不头晕。
处理如下:川芎10g、怀⽜膝15g、黄芪20g、葛根20g、红花5g、五味⼦10g、钩藤20g、菊花20g 、当归10g、⽩芍15g、茯苓10g、⽢草3g。
常规⽔煎⽇⼀付。
⾦匮肾⽓丸9g⽇3次;补中益⽓丸9g⽇3次。
11⽉7⽇:家属来取药,说头痛、头晕均明显好转。
案2:久⽤补中益⽓与桂枝汤合剂梁某,⼥,36岁,本县⼲部,2001年8⽉5⽇初诊。
感冒⼀周,在城内就诊服西药多种病益重。
⽬前汗出不⽌,畏风、畏寒、头痛、⾻头痛,⾯⾊苍⽩虚肿。
脉象沉弱稍数,⾆淡苔⽩。
诊为桂枝加附⼦汤证,开原⽅3剂。
8⽉11⽇再诊:出汗停⽌,⾯容仍见虚胖,但颜⾊好转,⾆象可,脉象仍见沉弱。
⼜⾃觉⼩便频数,略有尿急感。
一方多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34种病症
气通络,平肝潜阳。
该方加地龙、豨蔹草、牛膝、天麻、白芍、龙骨。
服药6剂,症状消失,血压140/90mmHg。
③低血压:治以益气升阳,补肾养血。
该方加肉桂、葛根、麦冬、五味子、枸杞子、鹿角胶。
④脑血栓流口水:患者,男,62岁,脑血栓流口水不止,无法闭嘴,1989年9月来诊,脉弱,舌淡苔白滑,治以健脾益气,收敛固涩。
该方加龙骨、牡蛎、佩兰、益智仁、芡实、白果。
服药6剂止住口水。
神经科:①阳痿:治以益气温阳,通经活络。
该方加肉桂、淫羊藿、肉苁蓉、九香虫、蜈蚣。
②癫痫:患儿,男,6岁,患癫痫1年多,频发不自主抽搐,脉弱,玩累时加重,1995年10月来诊,治以益气解痉。
该方加天麻、全蝎、防风、皂荚、钩藤。
研沫,3g/次,3次/日,1个月治愈。
③面神经麻痹:患者,男,24岁,酒后汗出,口眼歪斜1天,先服药2剂发汗,汗后治以益气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全蝎、白附子、全蝎、皂荚、钩藤、川芎、红花。
服药5剂,1周痊愈。
④眼睑下垂:治以益气活血,收缩固脱。
该方加枳实、葛根、甘松、木贼、五倍子。
⑤眩晕:患者,女,42岁,素患高血压,近10余日眩晕恶心,不能睁眼,卧床不能动,经治1周无效请往诊,治以益气升阳,平肝熄风。
该方加菊花、薄荷、构杞子、天麻、蒺藜、钩藤、牛膝、鸡血藤。
开药5剂,服2剂可下地,服完5剂,自己来诊,再服5剂症状消失,血压由190/130mmHg 降至150/90mmHg。
⑥头痛:患者,女,40岁,头痛13年,起床先服止痛药,多方治疗无效,1999年来诊,无脉,舌淡苔薄,治以益气升阳,通络止痛。
该方加麦冬、五味子、僵蚕、元胡、蔓荆子、细辛、川芎。
服药3剂痛止,复诊,出现弦缓脉,再服3剂痊愈。
⑦手抽筋,手颤动,手麻木:治以益气养血,通络解痉。
该方加熟地、鸡血藤、桑枝、桂枝、秦艽、天麻、木瓜、伸筋草。
肌萎缩:治以益气健脾,活血通络,该方加山药、三仙、川芎、红花、乳香、桂枝、鸡血藤。
妇科:功血,治以益气升阳,固脱止血。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药中的一种经典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消化不良、乏力无力等症状。
在临床上,补中益气汤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下面就来介绍三个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的验案。
验案一:腰膝酸软、乏力无力患者周先生,男,45岁。
主诉腰膝酸软乏力,精神不振,食欲不佳,口干舌燥,大便干燥。
经过详细的中医诊断和辨证,确诊为脾胃虚弱导致的气血不足。
根据患者的病情,中医医师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治疗。
处方:黄芪15克,炮吴茱萸10克,陈皮6克,干姜6克,甘草6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薤白10克,大枣10枚。
上药煎汤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的腰膝酸软、乏力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食欲明显增加,口干舌燥症状得到缓解,大便也正常了。
总体疗效良好,患者对中医药治疗获得了很大的认可和满意。
验案二: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患者按照医师的处方进行治疗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明显改善,腹胀腹泻也有所缓解,精神状态得到改善,体重开始回升。
通过连续的治疗,李女士的健康状况有了明显的好转,对中医药的疗效也表示肯定和认可。
验案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王先生,男,30岁。
患者长期面临工作压力大,生活不规律,导致身体出现疲劳乏力、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经过中医辨证,王先生的症状归因于脾胃气虚,中医医师决定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经过连续数个疗程的治疗,王先生的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疲劳乏力的症状得到缓解,精神状态逐渐恢复,注意力也有所提升。
王先生对于中医药的治疗效果非常满意,他表示将继续坚持中医药的治疗,希望可以彻底摆脱疲劳综合征的困扰。
补中益气汤新用
补中益气汤新用补中益汤出自《脾胃论》。
组成:炙黄芪20 克,人参10 克,酒当归10 克,白术10 克,炙甘草6 克,陈皮6 克,升麻3 克。
主治: 1:脾胃气虚。
2:气虚下陷。
笔者临床用于治疗久咳、胆总管结石、荨麻疹疗效满意。
举验案如下。
1.久咳案李某,男,60 岁。
2011 年10 月16 日初诊,自述干咳3 月余,久治不愈,特求治于斯。
见阵阵干咳不止,咳后有明显深吸气声,咳嗽严重时小便自遗,涕泪俱出,伴气短乏力,动则咳嗽加重。
舌质淡红有齿痕,脉细无力。
四诊合参,辩证为中气不足、肺失宣肃。
治以补中益气,脾肺双补。
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味,处方:炙黄芪20 克,人参10 克,酒当归10 克,白术10 克,炙甘草6 克,陈皮6 克,升麻3 克,川贝母10 克,紫菀12 克。
3 剂,每天1 剂,两煎合300 毫升,每次100 毫升,1 天3 次。
3 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神增。
续服上方10 剂后痊愈。
随访1 年未复发。
按:咳嗽以肺为主,分外感、内伤两大类。
本例四诊合参属内伤咳嗽。
患者久咳不止,耗气伤津,肺病及脾,咳后有明显深吸气声、气短乏力、动则咳嗽加重、舌质淡红有齿痕、脉细无力,一派肺脾两虚、中气不足之证。
前医按外感咳嗽或补肺润肺、肺肾双补无效。
吾补中益气,脾肺双补。
中气足则肺气足,宣肃之功恢复,咳嗽自愈。
补中益气,培土生金,此乃本例治法关键!李士材说:“虚羸而甚,虽喘嗽不宁,但以补脾为急……脾有生肺之能……土旺而金生,勿拘泥于保肺”此经验矣!2.胆总管结石案杨某,女,43 岁。
2012 年2 月6 日初诊,患慢性胆囊炎并胆总管___________结石3 年余。
长期服用消炎利胆片或利胆排石中药2 年,病情时好时坏,反复未愈。
近期因与家人争吵生气后右胁下疼痛加剧而就诊。
见患者痛苦面容,面色晄白,手按右胁下。
诉右胁下疼痛,时轻时重呈气窜样,右胁下压痛明显。
舌质淡白、苔薄黄腻,脉弦细。
超声检查胆总管结石两颗:大小约0.7cm*0.9cm、0.5cm*0.9cm。
补中益气汤临床治验两则
【 关键词 】 补 中益气汤 ;治验两则 【 中图分类号】R 5 . 2 63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0 — 57 (00 1 0 3 一 1 0 7 8 1 2 1 )1 — 2 6 O
3 .山东 中医药大学附属 医院,山东
济南
20 1 501
补 中益气汤 出自李东垣的 《 胃论》 脾 ,是益气举陷之主 方 ,常用于脾 胃气虚 、中气下 陷之证 ,临床只要辨证准确 , 用 之甚验 。笔者运 用此方 ,治 疗多种疾 病凑效 佳 良,兹 举 隅如下 ,供 同道参考 。
参 考 文 献
[ ]王伟明 ,曾利民 ,祝德军.健脾利胆 片治疗 慢性胆囊炎临床研究 [ ] 1 J.
山 东 中 医 杂 志 ,2 0 0 5,1 ( 0 0 1 ):52—54 9 9. ( 收稿 日期 :2 1.3 2 ) 00 0 . 8
补 中益气 汤 临床 治 验 两 则
李 克 刚
湖 南 省 岳 阳 市 中 医 院 内科 ,湖 南 岳 阳 4 40 100
健 脾 法 治 疗 慢 性 胆 囊 炎 临 床 治 验
李 明 宝 密 亚 琪 王伟 明
1 .山东 中医 药大学 临床学 院 20 08硕士研 究生 ,山东 2 .青 岛市 第 五 人 民 医 院 , 山东 青岛 济 南 21 1; 504 3 26 0 ; 60 2
(+) ,B超 示 :胆 囊 炎 ( 09年 9月 1 日于 山东 省 中 医 20 2
柴胡 5g 、炒升麻 3g 、酸枣仁 1g 5 、炙甘 草 5 。7剂 ,水煎 g 服 。经前 7天开始 服用 ,每天 1剂 ,见红停 药 。嘱其 注 意 加强体育锻炼 ,增 强 自身体质 ,依 法治疗 3个周 期后 ,月 经 量 明显 减 少 ,继 续 治 疗 1个 周 期 ,后 改 为 服 用 补 中 益 气 蜜 丸 1 ,随 访 月 经量 基本 正 常 。 瓶 按 :此 患 者 月 经 过 多 因 脾 气 不 足 ,血 失 统 摄 , 冲 任 不 固所致 ,气虚 中阳不振 则嗜睡 、体倦 无力 ,气虚 脾失 运化 则纳呆 、便溏 。故本 病 证 当 以补虚 为 主 ,佐 以 升清 之 品。 方用 补 中益 气 汤 加 减 ,此 方 似 举 元 煎 ,举 元 煎 即 妇 科 补 气 固 冲之 良方 。其 中 黄 芪 、党 参 补 气 升 提 而 摄 血 ,当 归 补 血 调经 ,茯 苓淡 渗 健脾 ,炒 白术 、炙甘 草 补气 健脾 ,柴 胡 、 升麻升清 阳下 陷之气 ,使气 升则血 升,不 治血而 自有摄 血 调经之功 。诸 药合用 ,共 凑补气 健脾 、升清 固经之 功。加 之体育锻炼能增 强 自身体质 ,故能收功。 补 中益气 汤为历代 医家所 推崇 ,《 胃论》 指 出:“ 脾 经 日劳 者 温 之 ,损 者 温 之 。 故 临 床 凡 见 到 头 晕 神 疲 ,气 短 懒 ” 言 , 四肢 无 力 ,面 色 无 华 ,心 烦 虚 热 ,纳 差 便 溏 等 中 气 下 陷 症 状 的 均 可 应 用 该 方 加 减 。该 方 验 案 甚 多 ,以 上 只 是 笔 者的一点临床体会 ,望同道斧正。
名老中医治疗中气亏虚口干口苦的医案
名老中医治疗中气亏虚口干口苦的医案示例文章篇一:《名老中医治疗中气亏虚口干口苦的医案》我爷爷呀,一直就被口干口苦这个毛病困扰着。
他老是跟我说:“乖孙儿啊,这嘴里就像含着苦药,还干得难受,就像在沙漠里走了好久没喝水似的。
”爷爷的脸色也不太好,整个人看起来没什么精神。
后来呀,我们就去找了一位名老中医。
那老中医的诊所可有意思了,墙上挂着好多锦旗,就像挂满了胜利的旗帜一样。
老中医呢,头发花白,但是眼睛可有神了,就像两颗星星在闪烁。
老中医开始给爷爷看病啦。
他先让爷爷伸出舌头,仔细地看了看,嘴里还嘟囔着:“嗯,这舌头啊,有点胖大,苔也有点厚腻呢。
”然后又给爷爷把了脉,那手指搭在爷爷手腕上,就像在倾听爷爷身体里的小秘密一样。
过了一会儿,老中医就说话了:“这是中气亏虚啊,中气不足,脾胃运化就不好,就容易产生口干口苦这些症状。
这就好比一辆汽车,如果发动机没劲儿了,整个车就跑不动,身体也是一样的道理呀。
”我在旁边听着就好奇地问:“爷爷,那该怎么治呢?”老中医笑着看我,说:“小朋友,别急嘛。
”他就开始写方子啦。
我凑过去看,那些字就像神秘的符号一样,我都看不懂。
老中医一边写一边说:“咱得用些补气健脾的药,像黄芪啊,就像一个大力士,可以给中气补充力量。
还有白术呢,就像一个勤劳的小助手,帮助脾胃更好地工作。
再加上一些清热的药,把体内的小火苗给扑灭,这口干口苦就能慢慢好起来。
”爷爷按照老中医的方子喝了一段时间的药。
刚开始的时候,爷爷还说:“这药啊,也有点苦呢,不过为了能好起来,也得喝。
”我就鼓励爷爷:“爷爷,你想啊,这苦药就像通往健康的小路,走过这小路就能舒服啦。
”过了一阵子,爷爷就高兴地告诉我:“乖孙儿啊,这嘴里好像没那么苦了,也没那么干了呢。
”我也特别开心,感觉老中医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师一样。
又过了些日子,爷爷的精气神儿都变好了。
脸上有了笑容,也愿意出去遛弯儿了。
我就对爷爷说:“爷爷,你现在就像重新加满油的汽车,跑得可快啦。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1. 引言1.1 疑难杂症的治疗意义引言:疑难杂症的治疗不仅需要医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中医理论基础,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遵守医嘱,调整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
中医药在治疗疑难杂症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有望为更多患者带来健康和幸福。
【2000字】2. 正文2.1 病例一:牙痛伴浮肿患者男性,45岁。
主诉右下颌牙痛伴肿胀,疼痛剧烈,影响进食和睡眠。
检查口腔,发现右下颌牙龈明显肿胀,局部红肿。
病史询问得知:患者睡眠不好,常感觉疲倦,容易怒火攻心。
根据中医辨证,患者证属气虚血滞,肝郁火旺。
拟用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
方剂:黄芪、白术、人参、桂枝、甘草、柴胡。
10剂为一周期。
三天后复诊,患者牙痛明显减轻,肿胀也有所缓解。
继续服用中药,每日两次。
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基本消失,口腔肿胀明显减轻,牙痛不再频繁发作。
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良好。
继续巩固治疗,避免寒凉刺激,保持情绪稳定。
通过治疗过程,补中益气汤对牙痛伴浮肿的疑难杂症有显著效果,减轻患者疼痛并改善全身症状,体现了中医药的独特治疗优势。
2.2 病例二:肠胃不适伴全身乏力患者,男性,45岁。
主诉腹痛、腹泻伴有全身乏力,症状已持续两个月。
查体发现患者腹部轻度压痛,腹泻为水样便,全身乏力明显,伴有食欲减退。
考虑为脾胃虚弱,气虚引起的肠胃不适。
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给予补中益气汤治疗。
方剂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加黄芪、炙甘草,以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增加体内气血的营养和输送。
治疗后,患者的腹痛、腹泻症状逐渐缓解,全身乏力症状也有所改善。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体力恢复,食欲增加,精神状态好转。
通过此病例的治疗,我们可以看到补中益气汤在治疗肠胃不适伴全身乏力的疑难杂症中的显著疗效。
补中益气汤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健脾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肠胃不适和全身乏力症状,为疑难杂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3 病例三:年轻女性月经不调患者小玲,24岁,因月经不调来就诊。
加味补中益气汤组方:补中益气汤加川楝子1...
加味补中益气汤组方:补中益气汤加川楝子1...
加味补中益气汤
组方:补中益气汤加川楝子15克,木香10克,五加皮10克,大麦芽15克
补中益气汤:人参15 白术15 黄芪15 当归15 陈皮10 大枣10 柴胡10
甘草10 干姜10 升麻10
适应症:用于各种心脏病的慢性心衰(尤以风心病心肌病为优)。
和特久性心房纤颤和多发性慢性室性早搏。
以及其他快速型心律失常
方解:本方系补中益气汤,加入五加皮和顺气止痛剂、五加皮系杠柳皮,系一种水溶性一级强心玵,对病人的消化粘膜有刺激作用,可产生恶心、腹泻等副作用;配以川棟子、木香、大麦芽,可削弱或免除消化道粘膜的刺激作用,而有益吸收,北五加皮内还含女性激素,对风湿、空腔脏器的水肿有消肿作用。
药物功效:人参为补气药,黄芪为补气,当归补血药,白术为健脾利湿,陈皮为理气,北五加皮为强心
附记:本方是临床经验方。
主要用于心力衰竭和持久性心律失常,如能下确掌握适应症,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说明: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方:人参,白术,黄芪,当归,陈皮,大枣,柴胡,甘草,干
姜,升麻
(加味川棟子木香五加皮大麦芽)10味药组成为加味补中益气汤。
#我的门诊故事##中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键 词 口苦 补 中益 气 汤 验案 中 图分 类号 文章编号 R 5 .0 2 59 5 文 献标 识码 A
1 7 — 9 X( 0 2 0 — 0 0 0 6 2 3 7 2 1 )6 0 5— 2
且 湿 、 、 、 等 致 郁 病 理 因 素 的产 生 与 脾 胃运 热 痰 瘀 化 、 布气 血 津液 的功 能 密切 相 关 , 是 基 于 其 擅 输 正 笔者 依据异 病 同治 的原则 ,以补 中益气 汤 为基 调 中焦脾 胃之 功 。方 中知 母泻 火 除烦 。 润燥 滑肠 ; 黄 础方 , 随证 加 味用 于 治疗 口苦 , 效显 著 , 其 兹举 验 案 连 清 热 : 梗 宽 中理 气 ; 药 、 山楂 、 曲健 脾 和 2则如 下 。 苏 山 焦 神 胃 ; 麻仁 润 肠 通 便 ; 体 阴而 用 阳 , 鸡 血藤 者 , 1 病 案 举 例 火 肝 加 取 其补 血之 功 ; 酸枣仁 补血 养心 安神 。
施 某 . ,7岁 。2 1 男 2 0 1年 4月 1 0 H初 诊 。
和 中安 神 , 以通便 。予 温 胆 汤加 减 。处 方 : 佐
症状 者 , 皆可用 本方 随症 加减 , 每获 良效 。
黄 连 3 , 夏 、 皮 、 实 、 母 、 梗 各 1 g 3 参 考 文 献 g半 陈 枳 知 苏 0,
报 , 9 7 2 ( ) 1 19 ,0 5 :2
第 一 作 者 : 晓 燕 (9 5 ) 医 学硕 士 , 治 医 师 , 师 , 李 17 一 , 主 讲
中 西 医 结合 内科 专 业 。
服 6剂 后 心烦 、 眠 明显 减 轻 , 其 自我 调 整 失 嘱 情 绪 , 服 5剂 , 继 诸症 缓解 。
13 抑 郁 症 .
使 痰 随气下 ; 苓 健脾 渗 湿 , 茯 以杜绝 生 痰之 源 , 且有 宁心安 神 之效 , 以达 到 “ 痰之 要 , 在 于使 之 不 再 治 惟
生 成 ” 目的 ; 以甘草 、 的 配 生姜 、 枣 益脾 和 中 , 和 大 调 化 泻 使 患抑郁 症 1年余 ,曾服用 百忧解 半年 症状 有所 诸 药 。诸 药相 合 , 痰 而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燥 , 热 而 不 过寒 , 胆 胃气 和 降 , 奏 理 气 化 痰 、 共 清 缓 解 , 停 药后 诸 证 又复 。现症 : 观 , 烦 , 眠 , 痰 热 得 化 . 热 得 清 , 但 悲 心 失 胆 和 胃之 效 。临床 应用 抓 住 “ 痰热 ” 二字 , 只要 证 属 心悸 , 口苦 咽 干 , 差 , 腹胀 满 , 秘 , 红 、 黄 纳 脘 便 舌 苔 痰 见 苔 脉 腻 , 弦 细数 。 证 为痰 热 内扰 型 。 宜清 化痰 热 , 胆 胃不 和 . 热 内 扰 , 心 烦 、 黄 腻 、 滑 等 关 键 脉 辨 治
萘
眩晕 , 痫 , 白腻 , 弦滑 等 。方 中半 夏燥 湿化 癫 苔 脉 腻 脉 弦细 均为 痰 热郁 阻 之征 。方用 石 菖 蒲者 , 取其 逆 , 降逆 和 胃止 呕 ; 茹 清 胆 和 胃 , 呕 除烦 ; 竹 止 治痰 化 湿 豁 痰 开 窍 : 天麻 、 加 白术 则 参 半 夏 白术 天 麻 汤 痰 , 气 故 陈 意 以健 脾 和 胃化 痰 , 天麻 能平 肝 息 风 ; 胡 、 药 当先 理气 , 顺 则 痰 消 。 佐 枳 实 、 皮 理气 消 痰 , 且 柴 芍 疏 肝 以求肝 胆 同治 , 因而收效 甚捷 。
1 竹 茹 、 志各 1 g 茯 苓 、 远 2, 山药 、 血 藤 、 山 楂 、 鸡 焦 神 【】 翟 双庆 .再 论 中焦 气 机 与 神 志 关 系.北 京 中 医药 大 学 学
曲各 1 g 炒 枣 仁 、 5, 火麻 仁各 3 g 0 。6剂 , 日 1 , 每 剂 水煎服。
2 讨论
11 案 例 1 .
李某 , ,3岁 。2 1 女 6 0 1年 8月 2 8日初诊 。
温 胆 汤 出 自南 北朝 名 医姚 僧 垣 的 《 验 方 》 而 集 , 患 者 自述 口苦多年 , 清晨 尤 甚 , 曾服用 龙胆 泻肝 为 后 人 所 习 用 之 温 胆 汤 乃 《 因方 》 《 验方 》 三 在 集 之 丸 、 连 上清 丸 、 炎 利胆 片 等 皆无 明显疗 效 , 黄 消 清晨
按 : 为六 腑 之一 , 奇 恒 之腑 。胆 属少 阳 , 胆 为 少
收 稿 日期 : 0 1 l - 4 2 1一 12 编辑 : 吴 宁
阳为 枢 . 十一 脏 腑 功 能 活 动 的枢 机 , 以 十一 脏 为 所
皆取 决 于 胆 。 胃为水 谷 之海 , 以和 为 降 , 升 胃降 , 脾 有赖 少 阳之转 枢 。人 无 胃气 则 化 源断 绝 , 胆 气 则 无
( 成都 中 医药大 学 , J 成都 6 0 0 ) 四 1 1 10 0
指 导 : 俏 波 叶
等情 志 变化 密 切相 关 , 病 变机 制 关键 在 于情 志不 其 舒 , 腑气 机失 调而 使气 、 、 、 、 、 内郁 。由 脏 血 痰 热 湿 食
于 中焦脾 胃在 调 畅诸 脏 腑气 机 中具 有 转 枢 作 用 l I l ,
生 机停 废 , 是 根 源 。 是 开 端 。胆 为痰 热 所 扰 , 一 一 失
补 中 益 沥 加 昧 治 疗
口 苦 验 案 2则
王 业 辉
于 转枢 之 功 能 ,则 胃气 失 于 和降 出现一 系列 症状 。
宋代 陈无 择 《 三 = 因极 一病 证 方 论》 :心 虚 胆怯 , 云 “ 气 郁 生 涎 , 与气 搏 , 生 诸 证 , 事 易 惊 , 梦 寐 不 涎 变 触 或 详 , 短气 心悸 , 自汗 , 或 或 并主 之 。” 景岳全 书 》 “ 《 :温 胆汤治气郁生涎 , 梦寐 不 宁 , 忡 惊 悸 , 虚 胆怯 , 怔 心 变 生 诸 症 。 ” 床 常 常 胆 胃 同治 , 临 每选 用 温胆 汤加 减 。抑 郁症 属 中医 “ 证 ” 郁 范畴 , 发病 多与 忧思 、 郁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