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

合集下载

大气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气溶胶是指气态环境中的微小固体或液体粒子。

它们有着各种各样的来源,包括自然来源(如沙尘暴、火山灰)和人为来源(如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等)。

大气气溶胶和生物气溶胶是气溶胶中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它们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备受关注。

一、大气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大气气溶胶是指源自于自然和人为过程的气溶胶,包括有机和无机粒子、硫酸盐和氨基酸等成分。

这些粒子可以在呼吸道中沉积,影响人体健康。

据统计,大气气溶胶与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等多种疾病有关。

首先,大气气溶胶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病症。

大气气溶胶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由于其含有多种在人体内引起氧化应激的有害物质,如多环芳烃、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可以进入血流中并与氧形成自由基,决定血管硬化等病理过程的发生。

其次,大气气溶胶会影响呼吸系统,引起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病症。

大气气溶胶粒子的大小和组成决定了它们能否穿透到呼吸道的深处,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较小的颗粒可以到达支气管和肺泡,引起肺部组织损伤和炎症反应,还可以损害肺黏膜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等。

最后,大气气溶胶与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

这是因为气溶胶可以带有致癌物质和粒子,长期吸入这些致癌物质和粒子会增加罹患肺癌的风险。

二、生物气溶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生物气溶胶是指气态环境中的微生物类气溶胶。

它们包括各种不同的微生物、花粉和真菌孢子等,对人类健康有着复杂和多样的影响。

首先,生物气溶胶可以引起各种感染性疾病。

例如,在空气中飘浮的细菌和病毒可通过呼吸被传播到人体内,引起感冒、肺结核等疾病。

此外,花粉孢子可以引起花粉症,某些真菌孢子可以引起致病性肺炎等。

其次,生物气溶胶也可能引起变态反应。

花粉孢子和真菌孢子可能引起哮喘和变态反应性鼻炎等病症。

此外,还有一些微生物可能对过敏反应产生刺激。

最后,生物气溶胶也与室内空气质量的问题有关。

在封闭的空气环境中,生物气溶胶容易导致人体健康问题,如室内感染和室内空气污染。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变化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变化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变化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

它们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深入了解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与组成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火山爆发、林火、海洋喷泉等;人为因素包括工厂排放、交通尾气、燃煤等。

这些来源产生的气溶胶成分复杂,包括无机物、有机物、黑碳、硫酸盐等。

其中,无机物是大气气溶胶中最主要的成分之一。

其主要包括硫酸盐、铵盐、钙盐等。

硫酸盐是大气气溶胶中最主要的无机化合物,它来源于燃煤、石油等燃料的燃烧。

铵盐则是来自于氨气和硝酸的反应。

钙盐的来源则包括沙尘、海洋盐雾等。

有机物也是气溶胶中的重要组分。

它们来源于生物排放、燃烧活动以及化学反应等。

有机物含量的多少和种类的不同,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特性有所影响,同时也可能对大气化学反应起到重要作用。

二、大气气溶胶的变化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和浓度受环境因素影响,例如气温、湿度、光照等因素。

在不同的时空尺度上,其变化规律也有差异。

1. 季节变化大气气溶胶的浓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在冬季,随着煤炭的燃烧量增加,大气气溶胶的浓度明显增加;夏季随着气温升高,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则有所减少。

2. 空间分布变化大气气溶胶在空间上的分布也会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例如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因为人类活动和交通尾气等不同的因素,气溶胶的成分和浓度的分布就存在明显差异。

另外,地形、海洋、沙漠等区域也会对气溶胶的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3. 短期变化大气气溶胶的短期变化主要取决于气象条件。

例如在风静的天气,气溶胶的浓度会比较高;而在强风天气,气溶胶含量则会下降。

三、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对人类健康、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 健康影响大气气溶胶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和有机化合物,可以进入人类呼吸系统并引起各种健康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肺癌、哮喘、心血管疾病等。

2. 大气环境影响大气气溶胶对大气化学反应有很大影响。

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按在空中停留时间对气溶胶粒子的分类 降尘:(直径D>10μm) 飘尘:(直径D<10μm)
二、气溶胶粒子的分布:
气溶胶粒子的浓度分布受地理位置、地形、地表 性质、人类居住情况、距污染源的远近程度、气象条 件的影响,所以,不同地方浓度分布不一样。
2.5 大气气溶胶
气溶胶原意是指悬浮在气体中的固体和(或) 液体微粒与气体载体组成的多相体系。
五、微生物、孢子、花粉等有机物质点
六、宇宙尘埃
如流星
2.5.3 气溶胶粒子在大气过程中 的作用
一、在云雾降水中的作用
气溶胶粒子起着凝结核、冰核、凝冻核、凝华核 的作用,使云雾滴能够产生并长大,形成云雾降水。
二、对大气辐射过程的影响
气溶胶粒子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削减到达地面 的能量,减低低层大气的温度。
大气中含有悬浮着的各种固体和液体粒子,例如 尘埃、烟粒、微生物、植物的孢子和花粉, 以及由水和冰组成的云雾滴、冰晶和雨雪等粒子。
所以可以把空气看成是一种气溶胶。 习惯上大气气溶胶是指大气中悬浮着的各种固态 和液态粒子(霾、飘尘、烟雾、冰晶、云雾滴、雨滴、 雪花、霰、冰雹等)。
气溶胶粒子 浓度的水平分布
五、在大气化学过程中的作用
气溶胶粒子在大气的许多化学过程中起作用,造成 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如阳伞效应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大气气溶胶的阳伞效应
二、烟尘及工业粉尘
人类活动产生的气溶胶粒子的浓度有明 显的日变化: ◇清晨,浓度最大; ◇中午前后,浓度最小 ◇黄昏,浓度海沫破裂产出海盐水滴,蒸发干涸形成巨核 和爱根核。
四、气-粒转化
爱根核由大气中微量气体转化而来。如so2经光化 学氧化作用,高温下能生成硫酸盐微滴,蒸发后成为 硫酸盐质点。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溶胶是指在空气中悬浮存在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固态和液态物质。

它们具有多种来源,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一、自然来源自然的气象和地质过程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

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气体和气溶胶,其中包括二氧化硫、微小气溶胶颗粒和硫酸盐等。

这些气溶胶颗粒会散布到大气中,遮挡太阳辐射,导致地球表面温度下降,引发全球性的气候变化。

此外,植物和海洋也是自然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树木释放挥发性有机物质,如萜烯和萜烯醇,形成植物胶体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可以作为云凝结核,影响云的发展和云的辐射特性。

海洋表面的气溶胶主要来自海洋生物活动和海浪的破碎过程。

这些气溶胶颗粒可以在大气中持续时间较长,影响云的形成和降水过程。

二、人为来源人为活动造成的气溶胶排放是当前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能源消耗和农业活动都会释放大量的气溶胶。

燃煤是重要的气溶胶来源,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颗粒物。

这些气溶胶会对大气的成分和物理特性产生显著影响,改变大气透明度和能量平衡,进而影响气候。

除此之外,人为源气溶胶也与气候变化紧密相关。

温室气体的增加会导致地球表面温度升高,从而影响气溶胶的形成和分布。

例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对太阳辐射有反射和散射作用,可以冷却地球表面。

然而,温室气体的增加会产生温室效应,抵消了气溶胶的冷却效应,导致地球变暖。

三、气溶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溶胶通过改变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气溶胶的反照率和散射特性会改变大气光学性质,影响太阳辐射的进入和散射。

这些过程会改变大气温度、湿度和大气环流模式,进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其次,气溶胶直接或间接地与云的形成和性质有关。

一方面,气溶胶颗粒可以作为云凝结核,促进云的生成。

云覆盖会减少地球表面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

另一方面,云中的气溶胶会改变云滴的大小和分布,进而影响云的凝结和降水过程。

此外,气溶胶还可能通过影响降水量和模式改变大气和地表之间的能量平衡。

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与组成分析

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与组成分析

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与组成分析气溶胶是大气中微小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它们悬浮在空气中,并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影响。

气溶胶的来源复杂多样,包括自然来源和人为活动的排放。

本文将从自然和人为来源两方面进行气溶胶的分析。

一、自然来源1. 植物排放的气溶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也会释放细小的气溶胶颗粒。

这些颗粒包含揮发有机化合物和花粉等物质。

2. 土壤颗粒:土壤颗粒是大气中常见的气溶胶来源之一。

它们包括沙尘、黄土、红土等微小颗粒,可以被风吹起并悬浮在空气中。

3. 海洋气溶胶:海洋中的泡沫和飞沫等颗粒物质也会形成气溶胶,特别是在风浪剧烈的地区。

这些气溶胶颗粒含有盐类和有机物等成分。

4. 火山喷发:火山喷发会释放大量的气溶胶颗粒,其中包括火山灰和硫酸盐等物质。

这些颗粒可以在大气中停留较长时间,对全球气候和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二、人为来源1. 工业污染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和烟尘是大气中气溶胶的主要人为来源之一。

这些气溶胶颗粒含有多种化学物质,如硫酸盐、氨盐、重金属等。

2. 燃煤排放:燃煤是能源消耗的重要方式,煤烟中悬浮物质会释放大量气溶胶颗粒,其中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碳、颗粒物等。

3. 交通尾气排放:车辆尾气中的颗粒物和污染物是城市大气中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

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物质与大气中的氧和光照反应,会生成光化学污染物和氧化剂,进一步加剧空气污染问题。

4. 家庭燃料燃烧:许多地区依赖传统的家庭燃料,如柴火和煤炭,这些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气溶胶颗粒和有害物质,对室内和室外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综上所述,大气中气溶胶的来源既包括自然排放,也包括人为活动的排放。

了解气溶胶的来源和组成对于理解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等问题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和环境监测来探索减少人类活动对大气气溶胶的影响,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活环境。

大气气溶胶的成分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成分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成分分析大气气溶胶在地球的大气环境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对地球的辐射平衡和空气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

大气气溶胶的成分是理解其功能和影响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大气气溶胶成分的分析方法和分类。

一、大气气溶胶的含义大气气溶胶是由气态组成物质和液态或固态颗粒物质组成的粒子复合体。

气态物质通常包括水蒸气、硫氧化物、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等;而颗粒物质则包括各种尘埃、颗粒、烟雾、铁锈、花粉、冰晶等。

打个比方,大气气溶胶就像是一碗牛肉面,牛肉面的主要成分是面条和牛肉,而汤底是多种不同的调料和佐料,所有东西混合在一起才有了最终的味道。

二、大气气溶胶成分的分类大气气溶胶可以按照其成分的不同进行分类。

这里介绍两种主要分类方法:1. 按照来源分类大气气溶胶的来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等自然灾害,还包括自然界中的植物排放的挥发有机物质、海洋等各种物质。

而人为源则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活动、交通运输等。

2. 按照化学成分分类大气气溶胶还可以按照化学成分分类。

主要化学成分包括水溶性和非水溶性成分。

水溶性成分主要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氯盐等。

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是最重要的水溶性成分。

这些化学成分来源各不相同,含量也各异。

例如,在城市地区,硫酸盐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而氮氧化物主要源于交通运输。

硫酸盐、硝酸盐和铵盐呈现出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其中有一些是硫酸盐和硝酸盐的协作产生的,称为二次气溶胶。

非水溶性成分则包括一些金属元素、气凝胶和有机物质等,其中有机物质是非常重要的非水溶性成分之一。

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植物蒸发排放和人类和动物的生命活动,易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化学变化。

在一些城市的大气中,有机物质含量占总大气气溶胶的一半以上,因此它们对环境和空气质量的影响非常重要。

三、大气气溶胶成分的分析方法大气气溶胶成分的分析方法多种多样,这里只介绍其中两种主要的分析方法。

1.化学分析方法化学分析方法是大气气溶胶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与成分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与成分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与成分分析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叫做大气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由二氧化硅、二氧化铝、铁、钙、钠、镁等元素构成。

不同的元素和组合形成了不同形态的气溶胶,它们来源广泛,从大气本身到人类活动都有贡献。

下面就来简要介绍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与成分分析。

一、自然来源(1)大气本身。

一些大气气溶胶是地球上自然的粒子物质,如沙尘暴、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会带来大量气溶胶。

(2)海洋。

海洋中存在大量浮游生物和有机物质,也是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之一。

当海浪打破时,海水中的溶解气体会释放出来,其中就包含许多的气溶胶。

(3)林区。

林区存在大量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森林芬香等气体,这些气体在遇到太阳光线或大气氧气时会发生氧化反应,从而形成大量气溶胶。

二、人类活动的贡献(1)能源生产和消费。

包括化石燃料燃烧、电力生产、交通运输等,这些活动会产生大量排放物,如硫化物、氮化物、二氧化碳等,导致空气中的气溶胶数量增加。

(2)工业过程和废弃物处理。

由于工业生产和废弃物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重金属、揮發性有机化合物等,都会对空气中的气溶胶增加贡献。

三、成分分析大气气溶胶的成分种类繁多,这里列举其中几种:(1)硫酸盐。

随着能源生产和消费活动的加剧,空气中的硫化物排放量大大增加,最终形成了硫酸盐的气溶胶。

硫酸盐是一种酸性气溶胶,会对人体及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2)氮酸盐。

氮酸盐是氮气与空气中氨或硝酸等化合物反应形成的气溶胶。

氮酸盐也可能同时含有碳,如纤维素、脂肪酸等。

(3)碳化物。

碳化物是大气中含碳颗粒连成的结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和油烟排放。

与硫酸盐气溶胶相比,碳化物对健康的危害更小。

(4)飞沫。

飞沫是液滴气溶胶,主要由水和生物颗粒物组成,如细菌、真菌、病毒等。

飞沫对身体的影响较大,是流感等疾病传播的一种方式。

总的来说,大气气溶胶的来源除了大自然之外,人类的活动也给予了极大的影响。

了解气溶胶的成分分析和来源,不仅有助于环保,也能更好地保障人体健康。

大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

大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

大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大气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液态或固态微小颗粒物质。

它们可以来自自然源和人为活动产生的源,如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排放物和季节性的生物质燃烧等。

大气气溶胶是大气中的微生物、水文循环和气候变化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其形成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在大气中,气溶胶的形成可能需要三个主要因素:原料、条件和机制。

原料通常是来自植物、海洋和人类活动等的化合物或溶解了其他成分的水。

条件可能包括适当的温度、水汽浓度、气压等,可以帮助形成气溶胶。

但是,大气气溶胶形成的机制与原料和条件的影响相比,对大气气溶胶形成的影响要更为深远和复杂。

气溶胶形成主要有两种机制:气态反应和凝聚。

其中气态反应是指气态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产生气溶胶。

凝聚是指在大气中,多个分子或小颗粒凝聚成为更大的颗粒物质或液滴的过程。

这两种机制通常由有机和无机确切化合物贡献,使气溶胶形成过程非常复杂。

在气态反应方面,大气氧化反应是造成气态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主要原因之一。

特别是,自由基的存在促进了气态物质分子之间的结合。

自由基有时可以通过O3光化反应和H2O大气氧化反应来产生。

大气自由基的生成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其他因素,这些因素能够影响大气中空气成分的浓度。

此外,大气自由基的活性和稳定性很高,这也使它们促进气态反应的形成。

此外,一些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光解和其他反应产生自由基,促进气态反应的开始。

在凝聚方面,大气中的凝结核也可以促进凝聚过程的发生。

凝结核通常是来自局部的成分或人造微粒,它们能够吸引水分子并变为液滴。

凝结核的影响可以通过评估其质量来认识。

較小質量的細小凝聚核会吸收更多的气体,這可以使它們成为气态反应的开始。

而大质量凝露核则会形成更大的气溶胶粒子,因此对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也更为显著。

此外,一些极端天气条件,如气旋和尘暴,也可以促进凝聚现象的发生,这在天气预警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在大气气溶胶的形成机制中,气态反应和凝聚机制是产生大气气溶胶的两个重要因素。

第二章第一节气溶胶

第二章第一节气溶胶

小知识
随着粒子尺度的变化,粒子也会表现出不同 的物理特性。例如,100μm的铝粒子爆炸性很 微弱,其最低引燃能量为200mj,而10μm的铝 粒子,最低引燃能量仅为10mj,爆炸性很强 烈。这正是比如面粉加工厂等多粉尘的地方需 要特别注意的。
4、粒子浓度和粒子浓度随高度的分布
粒子浓度 是描述大气气溶胶特性的另一个 重要物理量。表示粒子浓度的方法有好几种, 如数浓度、质量浓度和化学成分质量浓度等 等。数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空气中悬浮的粒子 的数目。气溶胶的质量浓度定义为单位体积空 气中气溶胶物质的质量。有时也用气溶胶粒子 的质量与空气的质量之比来度量气溶胶粒子的 质量浓度。
3、粒子的等效尺度和常用特征尺度
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在气流中,如果所研 究的粒子与一个有单位密度的球形粒子的空气 动力学效应相同.则这个球形粒子的直径就被 定义为所研究粒子的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 一切根据惯性原理设计的撞击式测量仪器所 测量的粒子直径都是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根 据带电粒子的迁移速率与粒子尺度的关系设计 的粒子尺度测量仪器所测量的也是空气动力学 等效直径。 例1
常用的特征尺度
核模态(r<0.05μm),积聚模态(0.05<r <1.oμm=和粗模态(r>1.0μm)。 大气物理学(云、降水物理)中常把凝结核分 为爱根核、大核和巨核。所谓爱根核即指半径 小于0.1μm的质粒,因爱根(Aitken)最先使用 凝结核计数器对这种尺度的质粒进行测量而得 名。大核的半径范围为o.1μm~1.0μm,巨核 指半径大于l.0μm的质粒,它们在尺度范围的 区分上与三模态基本一致。
实际大气的经验描述
观测的大气气溶胶粒子数谱分布可分成三个模 态,实际上大气气溶胶还有另一种由气体转化成的更 小的粒子,一般光学仪器探测不到。这样,大气气溶 胶是由4种尺度谱分布不同的气溶胶混合面成的。4种 气溶胶体系的粒子数谱分布的峰值分别出现在半径为 0.0l~0.05μm , 0.15 ~ 0.3μm , 0.5 ~ lμm 和 5— 10μm范围之内。因此,要描述大气气溶胶在整个尺 度范国内的粒子数谱分布,最好用一个四项式。每一 项代表一种气溶胶。考虑到气溶胶粒子的形成过程的 随机特点,每一种气溶胶的粒子数谱分布可用一个正 态分布函数表示,即整个大气气溶胶的粒子数谱分布 函数是4个参数不同的正态分布函数组成的四项式。

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子,它们对光线的散射和吸收影响大气的辐射平衡和能量传递。

而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是大气环境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大气气溶胶的时空分布特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人类活动、天气条件、大气循环等。

研究表明,大气气溶胶呈现出显著的时空差异。

首先,时间尺度上,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存在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日变化主要受到地表辐射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通常在早晨和傍晚时浓度较高;季节变化则主要受到气象条件的影响,夏季通常浓度较高。

其次,空间尺度上,大气气溶胶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在大城市、工业区和火山喷发等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较高;而在海洋、沙漠和高山等地区,大气气溶胶浓度较低。

此外,大气气溶胶的垂直分布也表现出一定的特征。

近地表,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如工业排放、车辆尾气等;而高空的大气气溶胶主要以自然形式存在,如沙尘、火山灰等。

二、大气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植物挥发物、火山喷发、沙尘等;而人为源则包括工业废气、交通排放、生物质燃烧等。

人为活动是当前大气气溶胶增加的主要原因。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生物质燃烧等活动释放的飞尘、烟雾和气溶胶等,成为大气中气溶胶的主要来源之一。

这些气溶胶不仅会改变大气的物理化学性质,还会对人体健康和环境产生重要影响。

然而,自然源也在一定程度上贡献了大气气溶胶的增加。

沙漠和草原的风沙活动、火山喷发以及植物的挥发物释放都会向大气中释放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通过大气层的扩散和传输,进一步影响着全球大气环境。

对大气气溶胶来源的解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气溶胶的组成和变化,还可以为减少气溶胶排放、改善空气质量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对不同来源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研究,可以对污染源进行定位和管控,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气溶胶的产生和排放。

大气气溶胶源解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气溶胶源解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气溶胶源解析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它们包括尘埃、烟雾、颗粒物和液滴等。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广泛,从自然源到人为源都有贡献,它们对大气环境和气候变化都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气气溶胶的来源进行解析,并分析影响其浓度和组成的因素。

一、自然源1. 自然界中的火山喷发、森林火灾、沙尘暴以及地壳活动等会释放大量的气溶胶。

火山喷发喷发的气溶胶粒径较大,容易在大气中形成云团,甚至影响太阳辐射和气候变化。

2. 植物通过植物的新陈代谢和排放等途径也会释放气溶胶,尤其是在热带雨林等植被茂密的地区。

3. 海洋中的泡沫,像海浪打破时产生的气溶胶,也是大气气溶胶的一种重要来源。

海洋中的盐分还可以增加气溶胶粒子的亲水性。

二、人为源1. 工业排放是大气气溶胶的主要人为源之一,包括排放的燃烧废气、工业生产的尾气等。

这些排放物中的颗粒物和化学物质会形成大气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交通排放也是大气气溶胶的重要来源。

车辆尾气中的排放物,特别是柴油车排放的颗粒物,对大气气溶胶的贡献较大。

3. 还有农业活动和生活污染等人为源也会释放大量的气溶胶,如农药雾剂、炊烟等。

三、影响因素分析1. 气象因素:风速、降水和温度等气象因素会影响大气气溶胶的输送和沉降。

高风速可以加速气溶胶的扩散和稀释,而弱风则容易导致气溶胶浓度升高;降水可以清除空气中的气溶胶,减少其浓度;温度对气溶胶的形成、增长和沉降都有影响。

2. 地理因素:地理位置和地形也会对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和组成产生影响。

例如,靠近工业区、城市和交通繁忙地区的地方气溶胶浓度通常较高。

3. 气象因素: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和组成还受到大气化学反应、气体排放和大气层结等因素的影响。

大气中的化学反应可以导致气溶胶的化学变化和组成的改变;气体排放的影响可通过改变原始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分和颗粒物的生成途径来实现;大气层结的变化会影响气溶胶的上升和沉降。

综上所述,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大气气溶胶综述

大气气溶胶综述

大气气溶胶综述大气气溶胶综述大气气溶胶概述: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

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其大小为10-3cm~10-7cm,分散介质为气体。

云、雾、尘埃、未燃尽的燃料产生的烟、气体中的固体粉尘等等都是气溶胶。

大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相当数量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如海盐粉粒、灰尘(特别是硅酸盐)、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所构成的稳定混合物,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的消除,主要靠大气的降水、小粒子间的碰并、凝聚、聚合和沉降过程。

尺度一般说来,半径小于1微米的粒子,大都是由气体到微粒的成核、凝结、凝聚等过程所生成;而较大的粒子,则是由固体和液体的破裂等机械过程所形成。

它们在结构上可以是均相的,也可以是多相的。

已生成的气溶胶在大气中仍然有可能再参加大气的化学反应或物理过程。

液体气溶胶微粒一般呈球形,固体微粒则形状不规则,其半径一般为10-3~102微米。

粒径在10-1~101微米的气溶胶在大气光学、大气辐射、大气化学、大气污染和云物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粒径气溶胶的浓度受凝聚作用所限制,而大粒子的浓度则受沉降作用所限制。

微粒在大气中沉降的过程中,受的阻力和重力的作用达到平衡时,各种粒子的沉降速度不同。

分类气溶胶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气溶胶(以微粒形式直接从发生源进入大气)和二次气溶胶(在大气中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生成)两种。

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细灰和微尘、海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也可以来自化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按粒径的大小分类:①总悬浮颗粒物(TSP):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质量,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D p(粒径)在100μm 以下,其中多数在10 μm以下,是分散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②飘尘:D p<10μm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如煤烟、烟气、雾等。

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分析方法

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分析方法

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分析方法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主要来自于自然尘埃、海盐、火山喷发、森林火灾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产生的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燃煤等。

气溶胶的化学成分、来源、大小分布等与人类健康、能源消耗、气候变化等问题密切相关。

因此,对气溶胶的详细分析成为大气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简要介绍目前常用的气溶胶分析方法。

1. 直接取样测量法直接取样测量法是最直接的气溶胶分析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采集器从空气中采集气溶胶样品,然后通过化学分析的方法确定化学成分。

常见的气溶胶采集器有大气颗粒捕集器(PM10、PM2.5等)和垂直拦截器。

这种分析方法的优点是简单易操作,缺点是无法分析微小的气溶胶颗粒,并且在采集和储存样品的过程中易受到污染。

2. 气相色谱-质谱法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是一种常用的气溶胶分析方法,它能够定性和定量分析特定化学物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气相色谱将混合物中的各组分分离开来,然后通过质谱分析得到物质的分子量和种类等信息。

GC-MS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高可靠性等特点,但需要对样品进行预处理,易受到干扰。

3. 激光多角度散射法激光多角度散射法(LAMS)是一种对气溶胶粒子进行实时、在线测量的方法。

它的原理是利用激光器照射气溶胶粒子,再通过角度变化的多个散射粒子的大小、形状、复折射率等信息来定性和定量分析气溶胶。

LAMS方法的优点是实时性好、无需采样和预处理等,但只能分析较大的气溶胶颗粒。

4. 电喷雾质谱法电喷雾质谱法(ESI-MS)是一种新兴的气溶胶分析方法。

它与GC-MS方法类似,但是不需要像GC-MS方法那样对样品进行预处理。

该方法主要使用电喷雾质谱技术进行气溶胶中的化学物质的测量。

ESI-MS方法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分辨率,并且可以快速进行分析。

但该方法的唯一缺点是对于痕量有机物的分析,其灵敏度不高。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中的气溶胶分析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气溶胶在大气中的作用

气溶胶在大气中的作用

气溶胶在大气中的作用气溶胶在大气中的作用,这可是个有趣的话题呢!你知道吗,气溶胶就像是天空中的“小精灵”,它们虽然肉眼看不见,却在空气中四处游荡,扮演着各种重要角色。

想象一下,阳光洒下来,空气中漂浮着一些微小的颗粒,正是这些气溶胶在默默地工作,让阳光的温暖透过来。

它们就像是在天空里搭建了一座座微型的“桥梁”,帮助阳光传播。

可别小看这些小家伙,它们可真是气候变化的“幕后黑手”哦!再说说,气溶胶的来源。

很多时候,它们是自然界的产物,比如火山喷发、海洋的浪花、甚至是森林里的植物释放的气体。

想象一下,火山喷发时,浓烟四起,天空变得阴沉沉的,气溶胶就是这些灰烬和烟雾的组成部分。

可不仅仅是自然界,城市里的汽车排放、工厂的废气,也都贡献了不少气溶胶。

这些气溶胶就像是城市里的“隐形毒药”,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我们的呼吸和健康。

说到健康,气溶胶在这里的角色可真复杂。

它们有时候是朋友,有时候却是敌人。

比如说,某些气溶胶能帮助我们过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像个“保护伞”,为我们提供相对清新的空气。

但另一方面,某些污染物质的气溶胶,却会让我们咳嗽、打喷嚏,甚至引发各种呼吸道疾病。

就像是吃了一口好吃的蛋糕,却发现里面藏着一颗“石头”,这让人哭笑不得。

气溶胶在云的形成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你有没有注意过,天空中的云朵形状各异,有的像棉花糖,有的像大海中的波浪?这些云的形成,离不开气溶胶的“帮忙”。

当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气溶胶时,就会凝结成小水滴,慢慢聚集,形成了可爱的云朵。

气溶胶就像是在给水蒸气提供“家”,让它们不再孤单,变成了云的好朋友。

哇,简直是天空中的社交达人!再说,气溶胶还会影响降雨。

研究表明,某些气溶胶可以抑制降雨的形成,让一些地方变得干旱。

你可以想象一下,阳光明媚,天气晴好,却因为气溶胶的“捣乱”,雨水迟迟不来,干旱的土地渴望着滋润。

这就像是一个期待已久的聚会,却因为某个小细节变得冷场,真让人心塞。

相反,有些气溶胶又能促进降雨,像是为干渴的土地带来甘霖,让万物复苏,真是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家伙。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源解析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源解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固体或液态粒子,它们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气候变化和空气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来源对其影响有重要作用,因此本文将重点探讨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和来源的解析。

一、气溶胶化学成分气溶胶的化学成分十分复杂,包括了无机物、有机物、元素和化合物等多种成分。

其中,无机物主要包括了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有机物主要包括了碳氧类化合物、氮氧类化合物、海盐气溶胶等。

1.硫酸盐硫酸盐是气溶胶中最常见的无机物之一,它们通常由大气中的硫化氢、二氧化硫和硫酸等化学物质转化而来。

硫酸盐既可以通过自然来源如火山喷发、风沙和海洋等产生,也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如化石燃料燃烧和工业生产等产生。

硫酸盐不仅与酸雨形成有关,还可能造成健康问题和大气污染。

它们可以刺激眼睛和呼吸系统,引发肺炎和其他疾病。

同时,硫酸盐还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2.硝酸盐硝酸盐是气溶胶中另一种常见的无机物,通常由大气中的氮氧类化合物和水蒸气反应而成。

它们也可以通过自然来源如闪电和生物降解等产生,也可以通过人类活动如机动车尾气和工业生产等产生。

硝酸盐可能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它们可以导致臭氧污染和光化学烟雾的形成,使人们更容易受到呼吸系统感染的影响。

同时,硝酸盐还可以对森林生长和动植物健康造成影响。

3.有机物气溶胶中的有机物通常是来自人类活动和自然来源的化合物,包括了挥发性有机物、二次有机气溶胶等。

挥发性有机物通常来自于摩托车和汽车尾气的排放,还包括了燃气和涂料等工业产品的挥发物质。

二次有机气溶胶则是由挥发性有机物和大气中其他化学物质的反应而来的。

它们可以导致人类健康和环境问题,包括气喘、心脏病和大气污染。

二、气溶胶来源解析气溶胶主要来源于自然和人类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地面运动、运输、建筑和工业生产等。

不同来源的气溶胶化学成分和粒子尺寸不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影响也不同。

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气溶胶能吸附 SO2、NOx 及气态有机有毒物质(如 PAHs、PCB等),并在气溶胶表面发生多相反应。
H2O
SO2, COS, DMS
O3, H2O2
矿尘 黑碳
海盐 硫酸盐
NOx
硝酸盐
VOCs
Virus
OH,NO3 radicals
PAH, PCB
主要内容
大气气溶胶的化学组成
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
气溶胶辐射强迫
辐射强迫的定义:单位 W/m2
全球气候的变化由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状况 决定。任何对该系统平衡的扰动并因而使 气候发生变化的因子成为辐射强迫因子, 主要有温室气体、云和气溶胶等。
在描述这些因子对气候的潜在影响时,往 往采用“辐射强迫”(radiative forcing)。
气溶胶辐射强迫
间接辐射强迫:可作为云凝结核, 影响云的微物理特性和宏观云量,影响 地-气系统的水循环,产生更加复杂和 不确定的间接辐射强迫。
气溶胶辐射强迫
与温室气体的辐射强迫比较:
1.对流层大气中气溶胶的生命周期很短,导致 空间分布高度不均,而且与排放源有关;
2.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是散射太阳短波辐射的 过程,主要在白天和夏季起主导作用。即具有 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 重要性:
1. 化学 (干湿沉降,光化学烟雾,多相反应界面 etc.) 2. 气候效应 (直接气候效应及间接气候效应) 3. 环境质量(能见度) 4. 健康效应
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
气候效应
气溶胶通过直接和间接方式影响大气辐射传输和地-气系统辐 射收支平衡,对气候变化、云降水等影响巨大。
1750-2000年间各种辐射强迫因子的全球平均辐射强迫

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

大气气溶胶什么是大气气溶胶?大气气溶胶是指在大气中悬浮的微观颗粒物质,其粒径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

这些颗粒可以起源于自然界,也可以是人类活动的产物。

大气气溶胶可以是液态、固态或混合态,包括颗粒状、颗粒状凝聚体、液滴和晶体等。

大气气溶胶的来源广泛,包括自然源和人为源。

自然源包括火山喷发、沙尘暴、森林火灾等;人为源则涵盖了工业排放、交通尾气、燃烧排放、农村柴火烟尘等。

人为活动的不断增加导致大气中的气溶胶浓度不断上升。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大气气溶胶的组成非常复杂,可能包含有机物、无机物和水。

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以及工业废气等,而无机物则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

水在大气气溶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溶解或吸附其他物质。

大气气溶胶的组成也会因地理位置和季节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例如,在城市地区,交通尾气和工业废气中的颗粒物可能是主要来源;而在农村地区,柴火烟尘和土壤颗粒物则可能更为常见。

大气气溶胶的影响大气气溶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重要影响。

首先,大气气溶胶对辐射平衡具有直接和间接作用。

它们可以散射和吸收太阳光,影响地球表面的能量平衡,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其次,大气气溶胶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也有显著影响。

空气中的颗粒物会与其他气体发生反应,产生二次污染物,例如光化学烟雾、酸雨等。

同时,大气气溶胶也会降低空气中的能见度,影响远景的清晰度。

此外,大气气溶胶还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细小的颗粒物可以被呼吸道吸入,进入肺部。

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大气气溶胶中可能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健康问题。

大气气溶胶的监测和控制为了监测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和组成,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监测手段。

例如,可以使用激光雷达、气象球、半连续样品分析仪等设备来测量大气气溶胶的颗粒数目、粒径分布和化学组成等参数。

这些监测数据对于研究大气气溶胶的来源、传输和影响非常重要。

为了控制大气气溶胶的浓度和减少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大气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与演化过程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与演化过程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与演化过程分析一、引言大气气溶胶是由气体和固体或液体微粒组成的复杂体系,对气候变化、空气质量以及人类健康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了解大气气溶胶的生成机制和演化过程对于理解地球环境的变化以及制定有效的环保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气气溶胶的生成机制1. 原生型气溶胶生成机制原生型气溶胶通常由自然和人为过程产生,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海水气溶胶生成等。

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微粒在大气中形成气溶胶。

2. 平湍转化过程大气中的气溶胶主要是通过平湍转化过程产生的。

当大气中颗粒物略大于几纳米时,由于湍流的作用,气体分子会与颗粒物碰撞,将气体分子附着在颗粒物表面,从而形成更大的气溶胶。

3. 气体-粒子转化一些气体分子可以通过吸附或反应的方式聚集在颗粒物表面,从而形成气溶胶。

例如,硝酸等酸性气体会与氨、氨基化合物等碱性物质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氨盐粒子。

三、大气气溶胶的演化过程1. 初始阶段大气中的气溶胶通常起源于原生型气溶胶和大气轨迹中的胶体微粒。

这些微粒在气体和液体的作用下逐渐增加,形成初级气溶胶。

初级气溶胶通常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较短的寿命。

2. 次生型气溶胶生成初级气溶胶会在大气中发生物理、化学变化,形成次生气溶胶。

例如,硫酸盐和硝酸盐可以通过气体-粒子转化形成次生气溶胶。

次生气溶胶的生成过程复杂多样,持续时间相对较长。

3. 合并和凝聚大气中的气溶胶会发生合并和凝聚,使气溶胶颗粒逐渐增大。

合并是指两个或多个气溶胶颗粒相互碰撞、粘附并形成更大颗粒的过程。

凝聚是指气溶胶颗粒表面的气体分子逐渐从气相转移到固相,导致颗粒增大。

4. 分解和沉降大气气溶胶是动态平衡的系统,颗粒物不断进行分解和沉降。

颗粒物的分解主要由气体-粒子转化和化学反应引起,而沉降则是指颗粒物因重力作用而下沉到地面。

四、大气气溶胶的影响1. 气候效应大气气溶胶可通过反射和散射太阳辐射的方式影响地球能量平衡,从而对气候产生影响。

某些气溶胶能够增加云的反射能力,从而导致全球气温变暖。

大气气溶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气溶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气气溶胶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大气气溶胶是指悬浮在大气中的微小颗粒物质,包括液态、固态和混合态的颗粒物。

它们通常由自然来源和人为活动产生,对大气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大气气溶胶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大气气溶胶的特性首先包括其组成和浓度。

气溶胶由大量的化合物组成,其中包括有机物、无机盐、金属元素和水分子等。

这些组分来源于自然界中的生物质燃烧、植物挥发、海洋气溶胶和人类活动等。

气溶胶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气溶胶的质量或数量。

它的浓度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季节变化、地理位置、气象条件和人类活动等。

其次,气溶胶的大小和分布也是其特性之一。

气溶胶的粒径范围广泛,从纳米到数十微米不等。

气溶胶的大小对其光学特性、生物活性和输送特性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另外,气溶胶的分布在空间上可能具有较大的空间异质性。

例如,城市区域通常比乡村地区有更多的气溶胶源,导致其浓度水平较高。

影响大气气溶胶的因素众多。

其中,自然因素主要包括生物活动、火山爆发和气象条件等。

生物活动指植物和海洋的生物排放到大气中的挥发性有机物。

这些有机物会通过气溶胶的形式存在于大气中,对气溶胶的组成和浓度产生影响。

火山爆发是气溶胶的重要来源,它们会释放大量的微小颗粒物质和气体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质量和气候变化。

气候条件也会影响大气气溶胶,例如温度、湿度和风速等因素都会影响气溶胶的生成和传输。

人为活动是影响大气气溶胶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利用等人类活动释放了大量的气溶胶前体物质到大气中。

例如,燃煤和汽车尾气排放释放的颗粒物质是重要的人为气溶胶源。

此外,农业活动中的残留物和农药等也会成为气溶胶的重要组分。

这些人为源气溶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

最后,大气气溶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

气溶胶可以通过控制气象条件、促进云的形成和改变辐射平衡等途径改变大气的物理和化学特性。

这些变化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气候变化、大气能见度和空气质量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见图2-19。图中还表示出三 图2-19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及 种大气气溶胶的表面积按粒 来源和汇 径的分布及各个模态粒子的 主要来源和去除机制。
3)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气溶胶粒子的成核是通过物理和化学过程形成 的。气体经过化学反应,向粒子转化的过 程 从动力学角度上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1)均相成核或非均相成核,形成细粒子分 散在空气中。 (2)在细粒子表面,经过多相气体反应,使 粒子长大。 (3)由布朗凝聚和湍流凝聚,粒子继续长大。 (4)通过干沉降(重力沉降或与地面碰撞后 沉降)和湿沉降(雨除和冲刷)清除。
4)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气溶胶粒子中的有机物
气溶胶粒子中的有机物 (particulates organic martter, POM):其粒径一般在 0~10μm之间,其中大部分是 2μm以下的细粒子。
4)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 气溶胶粒子中的微量元素
大气: 粗模: 细粒子:
5) 气溶胶的危害
图2-20 人体呼吸道吸入颗粒 物的粒径及份额
5) 气溶胶的危害
根据大气中颗粒物的化学组成进行污染来源的判别及 其贡献率的研究,已成为近10年来大气颗粒物表征的 重要内容。
人们希望能从大量观测到的数据中经过处理和分析得 到有关各种有害成分的来源及其贡献的有用信息,以 便为制定控制人为污染源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气溶胶粒子污染来源的常用推断方法有相对浓度法、 富集因子(EF)法、相关分析法、化学质量平衡法 (CMB)和因子分析法(又可分主因子分析PFA和目标 转移因子分析法TTFA)。
富集因子法。
6) 大气气溶胶研究动向
●大气气溶胶的表征研究
●气溶胶的大气化学过程研究 ●气溶胶与气候变化的研究 ●气溶胶与健康效应的研究
2)气溶胶的源与汇
气溶胶粒子可分为一次气溶胶 粒子和二次气溶胶粒子。
一次气溶胶:
二次气溶胶粒子:
2)气溶胶的源与汇
气溶胶的排放量很大(见表
2-14)。
表2-14 气溶胶全球排放量
及来源分配(Dp<20μm)
3)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气溶胶粒径分布: 是指所含颗粒物的浓度按粒 子大小的分布情况。
1)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
可将气溶胶分为以下三类
(1)固态气溶胶--烟 和尘;
(2)液态气溶胶-雾;
(3)固液混合态气溶 胶--烟雾(smog)。
表2-13 气溶胶形态及其主要形成特征
1)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
气溶胶按粒径大小又可分为: (1)总悬浮颗粒物 (2)飘尘 (3)降尘 (4)可吸入粒子
第二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大气环境化学
Chapter 2 Atmospheric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第十一节 气溶胶化学
本节要点:气溶胶的定义、分类、源、 汇、粒径分布、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 成、气溶胶的危害、气溶胶污染源的 推断等。
1)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
气溶胶(aerosol):是指液体或固体微粒 均匀地分散在气体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悬 浮体系。
4)气溶胶粒子的化学组成-气溶胶粒子中的离子成分
(1)硫酸及硫酸盐气溶胶粒子 由于在煤、石油等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中 排放大量的SO2,其中一部分可通过多种途 径氧化成硫酸或硫酸盐,以致造成气溶胶 粒子中也含有硫酸或硫酸盐。 (2)硝酸及硝酸盐气溶胶粒子 大气中的NO和NO2被氧化形成NO2和N2O5等, 进而和水蒸气形成HNO2和HNO3,由于它们 比硫酸容易挥发,因而很难形成凝聚状的 硝酸(迅速挥发成分子态)。
分散性气溶胶:是固态或液态物质经粉碎、 喷射,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大气中形成 的气溶胶。
凝聚性气溶胶:则是由气体或蒸汽(其中 包括固态物升华而成的蒸汽)遇冷凝聚成 液态或固态微粒,而形成的气溶胶。
1)气溶胶的定义和分类
二氧化硫气体的氧化过 程 气相中的成核过程
(液相硫酸雾核)
粒子成长过程
颗粒物的浓度: 数浓度N、表面积浓度S、粒 子的总体积(V)、总质量(M)
3)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图2-18 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图2-18是某城市大气颗粒物的数浓度、 表面积浓度和体积浓度分布曲线。
3)气溶胶的粒径分布
气溶胶粒子可以表示为三种 模结构:粒径小于0.05 μm 的粒子称为爱根(aitken)核 模,0.05μm≤ Dp≤2μm的 粒子称为积聚模 (accumulation mode),粒 径大于2μm的粒子称为粗粒 子模(coarse particle mod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