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合集下载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发布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1.1 目的1.2 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主要任务2.课程目标2.1 总体目标2.2 教育目标2.3 知识与技能目标2.4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课程内容与要求3.1 科学方法与实践3.1.1 观察、实验与分析3.1.2 数据采集与处理3.1.3 模型构建与验证3.2 运动与力3.2.1 物体的运动3.2.2 力的作用与受力分析 3.2.3 运动与力的关系3.3 能量与能量转化3.3.1 功、能与能量转化3.3.2 功率与机械效率3.3.3 能量转化的例子与应用 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与反射3.4.2 光的折射与光的色散 3.4.3 光的干涉与衍射3.5 电学3.5.1 电流与电路3.5.2 电阻与电阻器3.5.3 静电与电磁感应3.6 热学3.6.1 热量与温度3.6.2 物质的热膨胀3.6.3 热传导与热辐射4.教学方法4.1 探究教学法4.2 案例教学法4.3 实践教学法4.4 合作学习法4.5 讨论与互动5.课程评价与考核5.1 评价标准5.1.1 知识与技能评价5.1.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价 5.2 考核方式与工具5.2.1 平时表现评定5.2.2 作业与实验报告评定5.2.3 考试与测试评定6.拓展资源6.1 实验室设备与器材6.2 参考教材与学习资源6.3 网络课程平台6.4 教学辅助软件与多媒体资源7.附件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 义务教育:指国家法律规定所有公民都有接受的基础教育权利,义务教育一般包括小学与初中教育阶段。

- 物理课程:学校课程设置中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物质的性质、结构、运动以及能量转化等方面的内容。

- 课程标准:为了推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确保教学质量,制定的对教育目标、教学内容与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的要求,供学校、教师等教育从事者参考和使用。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目录第一部分前言 (1)一、课程性质 (1)二、课程基本理念 (1)三、课程设计思路 (2)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3)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4)一、科学探究 (5)二、科学内容 (6)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17)一、教学建议 (17)二、评价建议 (22)三、教材编写建议 (26)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30)附录 (32)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32)二、行为动词说明 (33)三、科学探究实例 (33)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读体会

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读体会

用 常见 温 度 计 测 量 温 度 ” “ 过 实验 , 了解 物质 的 一 通 些 物 理 属 性 ,如 弹 性 、磁 性 、 导 电 性 和 导 热 性 等 ” “ 道 原 子 是 由 原 子 核 和 电子 构 成 的 ” “ 道 机 械 运 知 知
《 理 课 标 ( 0 1年 版 ) 的 物 21 》
究 并 了解 焦 耳 定 律 ” 等 。
为 了 明确 科 学 内容 的 具 体 要 求 ,课程 标 准 通 过 行 为 动 词 来描 述 各 科 学 内容 所 要 求 的 类 别和 层 次 。 《 物
理 课标 ( 0 1 版 ) 进 一 步 规 范 了行 为 动 词 ,主 要 21 年 》
实 验 ,在 “ 学 内容 ”部 分列 出 的其 他 实 验 要 求 ,可 科
体 所 受 的 滑 动 摩 擦 力 ” “ 量 国体 和 液 体 的 密 度 ” 测
动 词 的 种 类 ,使 认 知 水 平 的界 定 更 加 清 晰 。 ( ) 将 2
行 为动 词 “ 明 ” 由原 来 的 “ 解 ” 水平 调 整 到 “ 说 理 了
解 ”水 平 。 () 对 于行 为动 词 “ 解 ” 明确 指 出其 3 理 ,
表 现在 : ( ) 将原 有 的 “ 步 认 识 ”和 “ 致 了解 ” 1 初 大
等 行 为动 词 调 整 为 “ 识 ”和 认 “ 解 ” 整 合 了 行 为 了 ,
二 、明确实验要求 ,保障实验 教学 良性发 展
《 物理 课 标 ( 0 1年 版 ) 在 附 录 中 列 出 了 2 21 》 O个 学 生 必 做 实 验 ,其 中 包含 7项 基 本 操 作 类 实 验 : “ 用 刻 度 尺 测 量 长 度 ,用 表 测 量 时 间 ” “ 弹 簧 测 力 计 测 用 量 力 ” “ 天 平 测 量 物体 的质 量 ” “ 常 见 温度 计 测 用 用 量 温度 ” “ 电流 表 测 量 电流 ” “ 电 压 表 测 量 电 用 用 压 ” “ 接 简 单 的 串联 电 路 和 并 联 电 路 ”:4项 测 定 连 性 实 验 : “ 量 物体 运动 的速 度 ” “ 量 水 平 运 动物 测 测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一、前言物理是研究物质运动、能量变化和相互作用的基础学科,是以解释、预测和控制世界为目的的科学。

物理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参与各种产业的改进与创新,拓宽了人们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现代文化和科技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为了适应和引领部分学生学习兴趣和能力的发展,切实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加快实施普及素质教育,本标准建立了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基本物理科学、物理实验、物理与技术、物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探究类选学等五个主要模块,在教学过程中重视知识的体验与实践,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创新能力,培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本标准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基本物理思想及实验方法,熟悉物理基本量和单位,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并初步了解物理在现代科学和文化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内容1. 基本物理科学(45学时)1)物理学及其发展史2)物理基本概念及其运用3)运动、力、功和能量4)电学基础5)光学基础6)热学基础7)物理实验基本技能2. 物理实验(16学时)1)测量学基础2)常用物理实验3. 物理与技术(8学时)1)物理与材料2)物理与电子技术3)物理与机械制造4. 物理与人类生活和环境(6学时)1)平衡、稳定和运动的影响2)物理与健康3)物理与环境保护5. 探究类选学(5学时)1)量和单位的探究2)物理问题解决的探究3)物理与文化四、教学要求1. 培养学生的物理直觉和物理思维能力,鼓励探究性学习。

2. 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质。

3. 着重物理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明白物理与实际生活存在的联系。

4. 关注环境保护,强调物理学科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5. 引导学生发展创新思维,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精神。

五、教学方式1. 以探究性学习为主,注重启发式教学和实验教学。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可直接打印
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为了提供一份完整的物理课程标准,本文档将介绍2011年版的物理课程标准,并提供可直接打印的格式。

这份标准旨在指导物理课程的教学和研究,确保学生们获得全面且系统的物理知识。

本标准包含了不同年级的教学目标、核心概念、研究内容和评估方法。

每个年级的课程标准都按照学科知识的递进和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进行了设计和安排。

以下是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1. 年级教学目标:标明了每个年级学生需要达到的物理知识和技能的预期目标。

2. 核心概念:列出了物理学中的关键概念,例如力、能量、运动等,以帮助学生建立对物理学科的整体认识。

3. 研究内容:详细介绍了每个年级学生需要研究的具体内容,
包括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实验技巧和应用知识等。

4. 教学方法:提供了一些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帮助教师
更好地达到课程标准。

5. 评估方法:说明了如何对学生的研究进行评估,以确保他们
对物理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研究效果。

6. 可直接打印格式:本文档提供了可直接打印的物理课程标准,方便教师、学生和家长查阅和使用。

本文档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了一份全面且易于理解的物理
课程标准。

通过遵循这些标准,我们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物
理知识,培养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研究和职业发
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注意:本文档仅为参考,具体实施应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进行调
整和补充。

感谢您的阅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是我国教育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文件,它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三个方面对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进行分析。

首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课程设置进行了明确规定。

根据标准,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为“物理科学基础”和“物理实践活动”两大模块。

其中,“物理科学基础”包括物理学基本概念、物理学基本原理和物理学基本方法等内容;“物理实践活动”包括实验、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和物理实践技能等内容。

这种设置既注重了物理学的理论知识,又注重了物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具体规定。

在“物理科学基础”模块中,标准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力、能量、运动、波动等;要求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要求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测量、推理等。

在“物理实践活动”模块中,标准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测量、数据处理和物理实践技能的训练。

这些内容既注重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又注重了物理学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最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教学要求进行了明确规定。

标准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还要求学生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动手能力训练,要注重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的培养。

这些要求既注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注重了学生的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

综上所述,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对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应当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完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层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通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1、前言本文档是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标准,旨在指导学校开展物理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科学思维能力。

2、教学目标2.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2 培养学生基本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技能。

2.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3.1 物理学科概述3.1.1 物理学科的定义和研究对象3.1.2 物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分支3.2 运动学3.2.1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3.2.2 牛顿定律和动量守恒3.2.3 弹性碰撞和不完全弹性碰撞 3.3 热学3.3.1 温度和热量3.3.2 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3.3.3 热力学循环和热机效率3.4 光学3.4.1 光的传播和折射3.4.2 光的反射和成像3.4.3 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3.5 电学3.5.1 静电场和电场力3.5.2 电流和电阻3.5.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3.6 声学3.6.1 声的传播和声音的特性3.6.2 声音的合成和声强的调节 3.6.3 超声波和音叉的应用3.7 基本实验技能3.7.1 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数据的处理3.7.2 实验设计和实验记录3.7.3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实验结论的得出4、教学方法4.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传授物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4.2 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帮助学生加深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

4.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4.4 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和原理。

5、教学评价与考核5.1 学业水平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包括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等。

5.2 学科能力评价:考察学生对物理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包括实验报告、问题解答和实际应用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释疑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修订释疑
本文详细介绍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修订情况。修订背景主要基于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实践,以及社会发展对义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修订依据则括国家课程改革方针、政策,各类调研结果,国际比较以及时代发展对课程的要求等。修订内容方面,新课标更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和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突出了课程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应用性,同时增强了指导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具体来说,新课标对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目标以及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等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完善,还增加了必做实验,以强化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和指导性。这些修订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实施物理课程,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顿第一定律。用物体的惯
性解释生活和自然中的有 关现象。
(4)通过实验探究,理解 物体的惯性。能表述牛 顿第一定律。
2.2.6 知道简单机械,通
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杠杆 平衡条件。
(5)通过实验探究,学会 使用简单机械改变力的 大小和方向。
2.2 机械运动和力
2011年版 2.2.7 通过实验,理解压强 。知道日常生活中增大和减 小压强的方法。 2.2.8 通过实验,探究并了 实验稿 (6)通过实验探究,学习 压强的概念。能用压强 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 道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 法。了解测量大气压强 的方法。 (8)通过实验探究,初步 了解流体的压强与流速 的关系。
生产中的一些现象。
2.3 声和光
2011年版 2.3.6 通 过 实 验 , 了 解 白 光 的组成和不同色光混合的现象。 2.3.7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 实验稿 (4)通过观察和实验,知 道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 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 合的不同现象。 (5)知道波长、频率和波 速的关系。了解波在信 息传播中的作用。
1.4.2 有合理利用资源 、保 护环境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 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 发展有所作为。
( 3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 和发展前景。 ( 4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
源的意识。
2. 运动和相互作用
2.1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011年版 实验稿 (1)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 动及其相对性。 (2)能从生活、自然中的 一些简单热现象推测分 子的热运动。初步认识 宏观热现象和分子热运 动的联系。
解液体压强与那些因素有关。
知道大气压强及其与人类生 活的关系。了解流体的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及其在生活中
的应用。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

教育部: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2012年02月02日11:05腾讯教育[微博]我要评论(44)字号:T|T2001年,国家启动了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经过十年的实践探索,课程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构建了有中国特色、反映时代精神、体现素质教育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各学科课程标准得到中小学教师的广泛认同。

同时,在课程标准执行过程中,也发现一些标准的内容、要求有待调整和完善。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部组织专家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完善。

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咨询意见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的审议结果,经研究,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

现就修订后的课程标准在执行中的有关要求通知如下:1.全面加强学习培训工作。

各地要把修订后的课程标准的学习培训活动作为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契机,认真组织开展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校长、教师和教研人员的全员培训,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2.深入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标准是教学的主要依据。

各地要引导广大教师严格依据课程标准组织教学,合理把握教学容量和难度要求,调整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控制好课业负担,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要充分整合专业资源,建立专家咨询和指导系统,围绕课程标准实施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深入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学校的跟踪指导和专业支持。

3.积极推进评价考试制度改革。

各地要引导学校进行教学评价改革,强化评价在教学诊断和促进学生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尤其要重视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继承发展与他山之石廖伯琴(西南大学,教授)赵兵(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在修改课程标准中,涉及到的修改依据有很多方面,这里主要侧重于两大方面:第一,是对已有课程的继承。

第二,是国际比较,也就是比较一下对相应的课程,国际上的相关教材、教学以及课程设计是怎样的。

我国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改革的大体历程:第一次是 1949 年到 1952 年,这一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标志是教育部颁发了《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

第一次课程改革主要是以改造旧的教学体制,创建新民主主义的新型教育体制为宗旨。

这一次课程改革的主要成就是:初步确立了我国中、小学新课程体系,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与教科书。

当然,这一次的课程改革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是没有照顾到师资不足、设备简陋等客观条件,削弱了基础教育的办学质量。

第二次课程改革是在 1953 年到 1957 年左右。

这一次的课程改革,主要是颁布了《实行中、小学教学大纲草案》。

这是在全面学习前苏联经验的基础上,放弃了 1951 年开始的教学学制与课程探索。

从这次课改革情况来看,它的特点是课程的变动过于频繁,成就体现在初步形成了比较全面的中、小学课程体系。

但是,它模仿前苏联的痕迹还是很深,部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配合不够紧密,课程设计还不是太合理。

第三次的课程改革是在 1957 年到 1962 年的这段时间。

1958 年的大跃进引发了教育的大革命。

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还出现了多种学制的改革实验。

知识教学与劳动教学相结合,注重双基。

大跃进中,课程改革的主题是“缩短学制、精简课程”。

1961 年又制定了新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它的主要成就体现在,首次提出设置选修课,实行了国家制定与审定相结合的教学制度,重视地方教材、乡土教材的编写。

当然,在这次的课程改革当中,苏联教育的影响还是比较深。

第四次课程改革是在1963年到1965年,在这三年当中,总结了 1958 年教育大跃进的经验教训,重新制定了教学计划,对文化课、政治课和生产知识课,对教学、生产劳动和假期都做了安排。

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对比研究

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对比研究

2011年版和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对比研究摘要: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结合了教育改革精神与当今教育现状,相较于2011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发生了诸多变化。

本文通过比较2011年版与2022年版《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部分的内容,分析存在的变化与原因,从而体会新课标所提倡的评价内涵,指导实际教学中有效评价的实施。

关键词: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评价建议一、新课标修订背景新的课程标准于2022年4月21日颁布,距离上一版课标已有11年之久。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是继《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旧课标)颁布后十余年教学实践与理论指导的成果,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纲领性文件。

新课标既是对于国家教育改革精神的弘扬,也是对于《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高中课标)编写思想和育人理念的继承与发扬。

之前义务教育阶段物理教学中存在三维目标落实不到位,评价以终结性评价为主的现状,专家通过对比英、法、德等国家颁布的物理课程标准以及参考实际调研,在评价方面增加了过程性评价等意见[1]。

新课标包括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以及课程实施六大部分[2]。

相较于旧课标,新课标在许多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

教育评价改革一直以来都是备受瞩目的,对比可以发现新课标在评价建议部分相较于旧课标有了较大的改变。

对比两版课标的在评价建议部分的变化,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其中的内涵从而有效地实施评价,预估今后评价实施的改进趋势。

二、新旧两版课标“评价建议”部分的对比分析(一)内容框架表1.1.1新旧两版课标内容框架新课标旧课标指导思想评价原则评价内容评价实施评价方法与使用评价应注意的问题如表所示,新旧两版课标“评价建议”的内容框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首先很明显可以看出标题的数量从四个变成了两个,对比具体内容来看两者所囊括的层面大体一致,但内容框架的精简使得新课标评价要求更为突出,相较于旧课标来说教师把握起来更为容易。

第一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第一课:《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专题讲座(上)《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课改十年成效与问题廖伯琴(西南大学,教授)赵兵(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学高级)廖伯琴老师:本世纪初启动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迄今已经十年有余了。

在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我们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这一系列的变化,有利地推进了素质教育,使我们的课程、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但是,在这十年的课程改革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我们对十年课改的反思、回顾以及完善、修订都是很有必要的。

为此,我们设计了六个模块的内容,以便大家更好的解读修订后的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这六大模块是这样设计的。

模块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背景与总体要求。

模块二是对课标内容的解读,这里涉及到物理课标修订的整体概况及对“物质”这个一级主题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

接下来是模块三,它是关于第二个一级主题“运动与相互作用”的要求及其案例解读。

还有模块四,是对“能量”的解读及其案例的剖析。

那么上面的四个模块,主要针对课标修订的内容,从总体的概况到每个一级主题的深入解读的整体展示。

接下来还有两个模块,就是模块五和模块六,主要针对的是教学和评价内容的相关研讨。

模块五,是初中物理新课程的有效教学探索。

模块六,是初中物理新课程中的评价改革探索。

这就是我们为大家设计的六个模块的培训内容。

今天的内容,主要针对模块一,也就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的背景与总体要求。

在这个模块里,我们有上、下集,上集主要是十年回顾,下集主要针对国际比较、课改的继承与发展展开讨论,那么现在我们走进对十年课改的反思和回顾。

赵兵老师:十年的课程改革,我感觉主要是在教学方式变化上,老师们做出了积极的探索。

这主要是由于教学理念上的改变,导致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

廖伯琴老师:对老师而言,对课堂而言,最外显的一个变化就是教学方式的变化。

赵兵老师:教学方式的变化以教学理念上的变化为基础。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完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

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

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二、行为动词说明三、科学探究实例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

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

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注意学科间的联系与渗透,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中,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灵活采用教学方式,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鼓励在物理教学中合理运用信息技术。

(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和物理教学的改进。

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学习终身发展必需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尝试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与科学技术有关的活动,有运用研究方法的意识;◇保持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情,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能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尊重事实、勇于创新;◇关心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有振兴中华、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通过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学生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发展。

(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了解新材料及其应用等内容,关注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问题。

2.了解自然界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认识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等内容,了解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3.认识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能量守恒等内容,了解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关注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的大致历程,知道物理学不仅含有物理知识,而且还含有科学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5.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用简单的实验仪器,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具有安全意识,知道简单的数据记录和处理方法,会用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l.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能在观察和学习中发现问题,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及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有控制实验条件的意识,能通过实验收集数据,会利用多种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3.经历信息处理过程,有对信息的有效性、客观性做出判断的意识,经历从信息中分析、归纳规律的过程,尝试解释根据调查或实验数据得出的结论,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4.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能与他人交流,有自我反思和听取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5.通过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自学能力,学习物理学家在科学探索中的研究方法,并能在解决问题中尝试应用科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学习物理的兴趣,有对科学的求知欲,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乐于探索自然,能领略自然界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及和谐相处的情感。

2.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产品中的物理学原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有团队精神。

3.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总结成功的经验,分析失败的原因,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有判断大众传媒信息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意识,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放弃或修正不正确的观点。

5.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热爱祖国,有振兴中华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在本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

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内容”,旨在让学生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的相似的探究过程,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通常,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

科学探究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只涉及部分要素。

科学探究的要素应灵活渗透在教材和教学的各个方面。

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科学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一)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1.正确认识科学探究式教学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中,实施科学探究式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教师不仅应关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某些规律,而且应注重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探索兴趣,增进对探究本质的理解,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由于探究的问题常常涉及某一物理知识,这就容易造成教师把注意力仅放在知识目标上,而忽视“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达成,这是实施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特别注意的。

本标准把发展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一项重要目标,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总体要求,又在“科学探究能力目标”中,分别对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七个要素对应的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

教学中应把科学探究能力目标进一步分解细化,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转化为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

2.合理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在探究式教学设计中,应首先依据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如考虑通过探究活动,学生在科学内容的学习上应达到什么目标,在能力培养上应突出哪些方面,应注意哪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渗透等。

另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及实验条件等预设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并且清楚探究活动中的难点、重点与兴奋点等。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节外生技”的情形,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预设哪些地方可能出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可能有哪些等。

探究式教学的设计,要循序渐进,既要整体考虑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的逐步达成,又要分别考虑每次探究活动的侧重点。

由于课时所限,不可能在每次探究活动中各个要素都面面俱到。

一次科学探究活动可以侧重某些探究要素,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使所有要素对应的探究能力都得到培养,这不仅有利于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科学探究任务,而且能使所侧重的探究过程更加深入、具体,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另外,教师还可结合当地条件和学生情况等设计一些课题,或让学生自己提出课题进行探究。

这些自主设计的课题为实现本标准中所要求的科学探究能力目标提供了更多的课程资源。

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这些课题进行探究,这样使探究环境更加开放,时间也比较机动,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3.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在进行探究式教学时,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例如,通过引入生活实例或进行小实验等,设计认知冲突,使学生带着疑问、充满好奇地开始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应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参与,避免包办代替、简单否定等。

例如,当学生所提的问题意义不大、针对性不强时,教师应给予鼓励和帮助,尽可能指出其合理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成绩,有继续参与的勇气,同时引导学生提出更好的问题。

其实,在探究活动中,学生出现问题(如探究方案不够科学严谨,操作过程有误,或收集数据存在问题等)是正常现象,对此,教师应仔细观察,分析学生出现问题的原因,尽可能将学生的问题转化为课程资源,并将这些资源作为案例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引导其进行科学探究。

要正确理解科学探究,在探究教学中不仅要注重探究的结果,而且要注重探究的过程,落实本标准中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

在本标准中,有“通过实验……”“经历……”等行为动词,这表明探究过程既是学习过程,也是课程目标的要求。

要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究过程,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思考时草率得出结论。

在科学探究课结束前,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如分析哪些操作是正确的,哪些操作是错误的,并且说明为什么。

在这样的反馈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行为便有了反思,他们便知道如何修正错误,做得更好。

这将提高科学探究课的效率,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物理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