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命题方法和技巧-文档-(3)

物理中考命题方法和技巧-文档-(3)
物理中考命题方法和技巧-文档-(3)

初中物理命题方法与技巧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物理教学评价体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纸笔考试,还有实验操作考查。尤其对笔试试题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求在考查物理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兼顾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考查。纵观几年来我省市中考考试试题及我县的具体情况,现对物理命题方法与技巧进行简略分析,仅供各位同仁参考。

一、命题原则与要求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发现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使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在发展中的长处,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试题的命制应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查的内容和要求应与课程标准的规定一致。具体地说,试题命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杜绝超过课程标准要求的拔高。

2.要注意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实际中选取素材,考查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提取信息、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引导教学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

3.要注意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引导教学注重探究过程和方法。

4.试题表述要科学、严谨、流畅,问题明确、语言简洁、图形清楚、布局合理美观,便于学生审题、答题,拒绝歧义性的表述和诱导学生上当的偏题、怪题、难题。

5.命题的着眼点是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不应该在枝节问题上纠缠。试题应能够真实地考查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真实水平的发挥。

二、试题类型及特点

学生学业水平测试应当选择适当的试题题型,并注意题型结构的合理性,以实现检测功能上的互补,有利于整体考查目标的实现。

物理学科学业评价常用的试题题型有: 填空与选择题、简答与计算题、作图

设计与实验探究题、开放性试题等。

1. 填空与选择题

填空与选择题属于“选择——反应”测验试题,或叫客观性试题。这种试题还有判断题、匹配题等形式。这类试题通常是一个不完整的陈述语句,要求学生通过选择或填空构成完整的语句,试题的特点是简洁,学生可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题目。此类试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有时也可以考查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填空与选择题的命题要领:

(1)题干应该由一个独立的问题组成,表述清楚。

(2)题干不要用否定句,在需要使用否定句的题目中,必须把题干中的否定词明显地标记出来。

(3)填空题的答案要简洁,避免出现歧义和含糊不清的表述,可涉及一些简单计算,但难度不宜过高。

(4)选择题的选项应与题干在语法上保持一致,选项在长度和形式上基本相似,不透露出正确答案的线索。

(5)随机安排正确选项在干扰项中的位置,干扰项应该是实际中因错误解答可能得到的结果。

(6)选择和填空题主要用于考查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切忌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复与记忆,应在一定的情境中辨析、应用与理解。

例1.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多厂商一改过去“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点,纷纷为自已的产品做广告,但有些广告制作却忽视了其中的科学性。如图所示的两幅广告图中各有一处科学性的错误。请你找出来并简要说明它违背了什么物理原理或规律。

甲图错误:,它违背了;

乙图错误:,它违背了

评析:本题以广告词和图片为情境,引发出其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及规律——连通器原理、光的折射规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指出其中的科学性的错误,使学生养成认真学习、尊重科学的良好习惯。

例2.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们为了研究蜗牛的运动情况,将蜗牛放在刻度尺上让其沿刻度尺爬行。并每隔lOs拍摄记录蜗牛的位置,拼成如图所示的图片。

同学们依据此图片获得数据,如下表:

照片序号123456

时间t/s O1020304050路程s/mm0

(1)请你根据图中的情景,把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

(2)根据上表的数据,你可得出蜗牛是做运动,整个50s内的平均速度是mm/s。

评析:本题是以某兴趣小组“研究蜗牛运动情况”的拍摄记录为载体,使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学会正确记录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判定蜗牛的运动情形及其进行简单的速度计算,既考查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3:2009年春晚的小品《不差钱》,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喜欢。小燕在现场听到“小沈阳”的声音是由产生的,靠传播过来,“小沈阳”模仿“刀郎”的声音很逼真,是因为他们的相似。

评析:本题考查声学知识中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及乐音的特性等,语言简洁,联系实际。考查的水平为了解层次,属于容易的题目。

例4.如图所示,甲水壶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乙水壶置于厚金属板上后,放在火焰上加热。当两壶水沸腾发出哨音时,同时关闭炉火,则

(A)甲水壶停止发声后,乙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B)乙水壶停止发声后,甲水壶还能继续发声

(C)一段较长时间后,两水壶都还能继续发声

(D)两水壶同时停止发出声音

评析:本题是在一道佳肴———“铁板烧”的启发下编制的。此题没有直接考水沸腾的条件,而是设置一个物理情景,让学生通过比较观察法和求异思维与联想,然后分析推理可知,“能否继续发声”其实质是水能否继续沸腾的问题,而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和继续吸热,前一条件已达到,但后一条件能否实现,关键问题就发生在厚金属板上,此时,金属板就起到了热源的作用。

例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只普通铅笔的质量是50g

B.朝阳地区厉年夏季的最高气温是25℃

C.普通书桌的高度约为80cm

D.一个中学生的体重约为100N

评析:本题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学生对常见物理现象的了解,感受物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关系。考查的水平为了解层次,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2.简答与计算题

简答与计算题属于“建构——反应”测验试题,或叫主观性试题。这类题侧重考查学生运用物理知识和物理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进行解释、推断、论述等能力;文字组织与表达能力和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的能力。这类题通常具有较复杂的物理情景和物理过程,通过测验能反映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简答与计算题的命题要领:

(1)简答题通常采用直接提问的形式,偶尔会有填空式,题干所表述的现象、问题要明确。

(2)简答题的答案不宜直接取用教材中内容,应有一定的思维性、开放性,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和运用,更真实地反映学生不同层次的水平。

(3)简答题的问题不宜过于复杂,以适合学生回答和方便教师的评判。

(4)计算题应创设一定的非人为编造的情境,避免不切实际地罗列一些条件或数据。

(5)陈述的语言科学、简明、易懂、无歧义,提供的数据恰当合理。

额定电压:220V 额定功率:1200W 频率:50Hz 容积:2L

(6)计算题追求的是对物理过程的理解和对物理方法的综合运用,而不是刻意追求解题的技巧和繁难计算。

例6.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国104国道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以上,如图是104国道投入使用5年后的照片。请你仔细看照片,然后列出二条观察到的主要信息。并通过观察,对所发生的事情作一推论。你是用了什么经验或知识来做出这一推论的预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你的预测是基于什么证据或经验

评析:本题反映的是一社会自然现象。从图片现象发现,道路在滚滚而来的车轮下被严重损坏,应用因果律的关系,学生对现象出现的原因作出适当的推论,并对未来的情况作出预测。考查了学生观察与表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运用因果律方法作出推断、分析和预测的能力,展示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所具备的要素。同时本题社会意义深刻,渗透了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意识。

例7:如图所示,是小刚家的电热水壶的铭牌,按铭牌的要求,小刚将电热 水壶装满水通电加热,当水温从20℃至沸腾时所需

的时间为12min 。(设烧水的环境为一标准大气压, 电

热水壶正常工作)[C 水=×103J ·(Kg ·℃)—1]]求:

(1)电热水壶中水的质量。 (2)这壶水被烧开时,所吸收的热量。

(3)这个电热水壶烧水时的效率。

评析:本题是一道力热电综合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中(1)属于比较容易的问题,第(2)、(3)属于中等难度的问题,考查的水平既有认识层次又有理解层次,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3.作图题

作图题是利用图形的形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或基本技能,考查学生图形表达能力、设计能力及应用能力,评分标准比较客观。

作图题的命题要领:

(1)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提出设计要求,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图形。

(2)可以给出部分图示,要求学生补充完整,但立意要新颖,体现出对规律及概念的考查及应用。

(3)提型要灵活多变,避免教材原型重现,给分点要明确。

例8:(2009朝阳)物体M是静止在一水平匀速行驶的车厢里的一木箱,如图所示,作出M所受力的示意图。

F

G

评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知识的理解,考查了简单规范的作图能力。考查的水平为了解层次,属于容易的题目。

4.实验设计与探究题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在分类上虽不是一种独立的题型,一般以填空、选择、简答、计算或设计等形式出现,鉴于实验与设计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因此,在物理测试中通常单独列出。此类题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判断质疑能力和应用设计能力,能较好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

实验设计与探究题的命题要领:

(1)对基本的测量工具和仪器,及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的考查,要在一定的情境和过程中考查,避免孤立地“专门”考查,否则有死记硬背的嫌疑。

(2)以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或小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各种基本实验能力。

(3)以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社会、科技生活为背景,立足学生所掌握的实验原理和方法,体现科学探究的理念和思想,考查学生应用与设计能力,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实验操作插图要规范,给出的实验数据要真实。

例9: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测量电阻R的阻值。

实验次数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

1

2

3

甲乙

(1)请你把这个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_____端。(填“左”或“右”)(3)闭合开关后,发现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无示数,该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 ____ 。(填“电阻R断路”或“电阻R短路”)

(4)计算出第3次实验的电阻值,填在乙图的空格处。

(5)通过这个实验,他们测得电阻R的阻值是_______。

(6)实验小组测完电阻后,把R 换成额定电压为的小灯泡,测量了小灯泡电功率,实验记录数据和现象如下表:请根据他们记录的数据和现象得出:

①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填在本题的表格中)。

②小灯泡灯丝电阻随两端的电压增大而____(“增大”、“减小”或“不变”),

原因是小灯泡的灯丝电阻跟温度(填“有关”或“无关”)。

电压U/V

电流I/A

电功率P/W

灯泡发光情况较暗正常发光很亮评析:本题属电学的基本实验题型,通过连接电路实物图和分析实验数据表,考查了学生对电路的识别﹑数据分析、故障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及对欧姆定律的理解水平,考查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中的诸多要素。考查的水平为经历——理解层次,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例10.积雪对公路行车的危害主要表现在路况的改变。路面积雪经车辆压实后,车轮与路面间的摩擦力减小,汽车易左右滑摆。同时,汽车的制动距离也难以控制,一旦车速过快、转弯太急,都可能发生交通事故。专家研究表明,气温不同,积雪的厚薄不同,对行车的危害也不一样。当积雪厚度在5~15 cm,气温在0℃左右时,汽车最容易发生事故。因为在这种条件下,路面上的冰雪常会呈

“夜冻昼化”状态。此时,护路工人常在路面上撒大量的盐,可以避免“夜冻昼化”现象,即在相同气温条件下,融化了的冰雪不再结冰,从而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

提出问题:在相同气温条件下,为什么撒了盐的“雪水”不易结冰

猜想与假设:请你用学过的物理知识,针对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一个合理的猜想,并说出你猜想的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设计实验方案:针对你的猜想,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实验方案及主要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交流:除了在路面上撒盐外,你还有什么常用的办法,可以避免或减少交通事故,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本题从学生比较熟悉的自然与社会现象出发,背景设置自然,这是一道综合应用与实验设计题。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突出实验探究的过程。考查了学生科学的猜想能力(要求说出理由,而不是乱猜)、应用物理知识与技能和物理方法(隐型的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方案设计的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分析与交流”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5.开放性试题

开放性试题通常具有答案不唯一的特点,有条件开放、过程与方法开放、结论开放的三种类型,如写出观察、质疑和探究报告,设计解决物理问题的方案等。

这类试题留给学生思维的空间较宽广。此类题侧重考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流畅性、敏锐性和深刻性,考查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知识与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此类试题在近几年考试题中出现较多,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树立学习的愿望与激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开放性试题的命题要领:

(1)命题的内容与研究对象必须是学生较熟悉的,所涉及到的知识不能过深,最好是所学知识能解决的。

(2)开放要有一个度,不能开放得让学生无法解决,或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开放的空间既要有利于学生回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又要有利于教师赋分与评判。

例11.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交通的便利.如图1所示,自行车车轮由初期的木轮、铁轮,发展到今天的充气的橡胶轮.若将其充气橡胶轮胎换成铁轮子,请运用所学过物理学的知识列出二点不妥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本题素材就是从人们周围的生活工具出发,也是学生最熟悉的交通工具,从中找到与初中物理知识紧密联系的地方编题。本题是一道开放的力学生活题,该题通过自行车轮发展史引出话题,通过逆向思维的方式,能够考查出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及根据条件分析判断、提出问题的能力,科学合理的想象能力。

三、试题结构及比例分配

1.试题结构及分数

题型题数分值小计合计

填空题10~12每空1分28分

选择题9单(6)

多(3)每题2分

每题3分

21分

作图题3每题3分9分简答题14分4分

2.各部分知识占分比例

分析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八年、九年级知识占分比例各为50%,热、光比例几乎相等(10%左右),声学占分2~3%,具体分配如下:

3.试题易、中、难比例约为:7:2:1

4.试题对知识的覆盖面:

命题人员要认真研究《课标》、教材,了解各部分知识哪些是重点、难点,命题时各部分知识占分比适当,并力求做到重点知识重点考,难点知识针对考,边缘知识选择考,所覆盖的知识点一般在60~70%左右。

四、研究考试内容,熟悉课标要求,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

1、认真解读课程标准

我们知道物理课程总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的达成,是以“知识与技能”为载体、通过科学探究过程实现的。因此,试题不能脱离知识与技能考过程,更不能脱离过程考方法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在“知识与技能”和“过程与方法”形成的过程中,逐渐体验而形成的最高境界。所以在编制试题时,首先要编制试题目标的双向细目表,落实每一维度的考查要求。要根据《标准》中的课程目标和附录中的行为词来具体确定。比如《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的要求可以概要性的表述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有三种要求:了解,认识,理解。技能目标有一种要求:独立操作。我们对这几种知识技能目标可以做如下的理解:

1)了解:这是最低的要求,是其他几种知识技能的基础。一般有如下三个方面要求:能记住主要的内容,能列举有关的实例,能判别有关概念、举例是否正确。例如了解蒸发的一些特点。

2)认识:它的要求比“了解”稍高,高出半层。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最近的知识或情景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最直接的有关现象。例如认识压力的作用效果。

3)理解: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出一层。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与该知识点相关的知识或情境进行联想,或能解释有关的现象,利用该知识解决有关问题,也可以对该知识进行扩展。例如理解欧姆定律。

4)独立操作(会):它的要求比“了解”高在能够实际操作上。首先要有“了解”的要求。在“了解”的基础上,能够测量该物理量或运用该器材进行操作。例如会使用刻度尺和天平。

在中考说明中将“内容标准”中的知识分为109个点,其中:“了解”的有67个,“认识”的有16个,“理解”的有24个,“独立操作”的有8个,领悟的有3个。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它设置了一个层次的要求:经历。由于我们将过程与方法分为“探究”和“创造”两个部分,因此“经历”可分为两个侧面,即探究性经历和创造性经历。可以根据探究过程将探究性经历分为两个要求:第一层次,探究环节;第二层次,探究过程。探究环节是指探究的各个要素以及所运用的具体方法;探究过程是指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及探究过程的设计,完成探究报告等。

可以根据创造性思维的四个特性(创造性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精细性)将创造性经历分为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流畅与灵活;第二层次,独特与精细。“流畅与灵活”是指对问题产生许多想法和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独特与精细”是指思想的独特性和完善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它有两个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反应;第二层次,领悟。反应是指让学生对于某问题或事件立即表达自己的感受;领悟是在“反应”的基础上,潜移默化,通过多次的“反应”,逐渐形成较稳定的意识或思维定式。

2.科学编制双向细目表

根据各个维度的要求科学制定双向细目表,双向细目表的结构与形式如下表所示:

五、搜集资料,精心选题、编题。

1.广泛搜集有关命题资料。命题资料包括《课标》、不同版本的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不同版本的教学辅导资料、近两年各地的中考试卷、当年奥赛试卷和相关科普资料等。

2.对照“细目表”一题一题地精心编选。一份好试卷不应全是陈题的组合,也不应是新题的堆积,应是以改编的陈题为主,适当搭配一两道创新题点缀,给学生既孰悉不至于紧张,又耳目一新的感觉。

3.修改的陈题选择要科学、修改后要有变化。试题主要来源有关教材、教学辅导资料、近几年中考试卷和教材上的检测题等;要比较多地选择与生产生活联系较紧密的问题,能较好地体现学科特点的实验和探究题;同时,考虑要有一定量的插图或漫画,确保试卷图文并茂,轻松活泼,这几年我市的试题插图一般在20幅左右。修改时,可以是调整设问的角度,也可以是变换题型,还可以是修改问题的情境或数据。

4.创新题命制要有新意。命制创新题时,要求我们要跳出陈题的框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设计情境,从意想不到的角度提出问题,一般源于命题者一时的灵感,没有固定的思维模式,从这几年各地中考命制的创新题来看,创新题大多是关于学科的综合,与生产、生活和科技紧密联系的问题,不会凭空杜撰。新题的设计要注意科学性和严密性,立意要新,要“高起点,低落点”,不要难,以免考得学生没有了信心。

5. 各大题在组卷时要讲究先后顺序。一般要先命制探究实验题、简答和计算题,因为这些试题的命题“点”相对较少,选择的余地小,而填空和选择题命

题“点”较多,难易度也好把握,可较好地起调节、补充作用。

6.对照“细目表”审查、修改试卷。

为了使命出的试卷符合要求,试卷拼出来后要仔细审查,审查分步依次进行。

首先,粗略审查整份试卷是否符合“细目表”的要求。如整卷的难易度、区分度是否合适,考查的知识点和角度是否有重复,是否体现了学科特点等,若有偏差及时修改调整。

然后,从文字、插图等方面逐题审查。看试题是否有科学性错误,文字表述、插图是否准确无误,小题的分值与总分是否一致等。再看排版是否科学。主要看同一小题有没有跨页,给学生答题带来不便。为了不会因个别难题影响学生做答,同一大题各小题要按由易到难排布,甚至可配提醒学生认真作答的图示。为了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图文搭配要合理,一般要有至少三分之一的题有插图,并做到图在题旁,图文并茂。

最后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试卷审定后,命题人员还要逐题认真做答,并写出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建平县教师进修学校李凤芝

2011年4月14日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长春市三十中学赵德颖一、命题的依据 中考命题都要依据课标和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的难易要求、公式的给出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因此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不同版本教材中有明显差别的地方就不要过细练习了~应该多抓住共性的知识点复习。二、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 命题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阶段: ,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 ,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 ,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 ,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 ,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 ,6,定稿交付印刷。 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每年都带毕业班~对双向细目表也阅读过多遍~但是从未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我每次不管是学校命题还是地市区的命题~我都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标准选题 选题要通过几轮的讨论、否定、再选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中考选题的高标准。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要~与市面上的题非常相似的题不能要~理解有歧义的题目

不能要~表达不准确的题目不能要~难题繁体陈题不能要。题目不仅要求考察形式新颖~表达准确简洁~还要力求联系实际~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要力求考察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知识面的广度~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我非常佩服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对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研究透彻~记忆清晰~基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也提醒了我~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四、命题培训对我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 参加完了中考命题培训以后我也对自己的中考复习方法和习惯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更加的清晰和自信了。 ,一,、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 能做到心中有数。 (二)、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 多读、多做才能提高中考复习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出题的思路、总结出命题的方向。 (三)、重视学生的能力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中考试题突出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的物理观察能力~很多题目都是以生活中的事物或者具体事例为背景~考察学生分析数据、读取数据的能力~所以在平时教学和选题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着这一方向来进行考察。 (四)、注重学生的易错点和模糊点的积累: 很多知识点之所以会成为难点~主要是学生在理解和分析上容易形成易错点和模糊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积累~到总复习的时候再加以呈现和练习~我在实际中的做法就是建立“易错本”~将每次作业~单元测试中学生错误率比较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熬夜整理|初中物理解题技巧+方法大全+简答题总结,看完秒记所有物理知识! 01 概念学习--物理基础 物理概念和术语是学习物理的基础,只有熟练掌握才能抓住问题的实质和关键。学习物理概念的方法有五种: 1、分类法 对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初中物理学的概念可分为四小类: ①概念的物理量是几个物理量的积,例如:功、热量; ②概念是几个物理量的比值,如:速度、密度、压强、功率、效率; ③概念反应物质的属性,例如:密度、比热、燃烧值、熔点、沸点、电阻率、摩擦系数等; ④概念没有定义式,只是描述性的,如力、沸点、温度。 2、对比法 对于反映两个互为可逆的物理量可用这种方法进行学习。 例如:熔解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有用功与额外功。 3、比较法 对于概念中有相同字眼的相似相关概念利用相比较学习的方法可以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建立内在联系。 例如“重力”与“压力”、“压力与压强”、“功与功率”、“功率与效率”“虚像与实像”、“放大与变大”等。

4、归类法 把相关联的概念进行分组比较便于形成知识系统。 例如: ①力、重力、压力、浮力、平衡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②速度、效率、功率、压强。 ③杠杆、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力的作用线。 ④熔解、液化、蒸发、沸腾、汽化、液化、升华、凝华。 ⑤串联、并联、混联。 ⑥通路、短路、断路。 ⑦能、机械能、功能、势能。 5、要点法 抓住概念中关键字眼进行学习,例如“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竖直向上的力叫重力,这个概念中“地球的吸引”“竖直向下”就是关键字眼,值得反复回味和理解。 02 公式学习--物理钥匙 每一个公式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不能乱用,每一个字母都有着特定含义,需要理解: 例如p=F/S中“S”指两物全接触的公共面积,这个公式既适用于固体,也可适用于液体和气体,而p=ρ物gh来说适用范围就更小,只适用规则固体物体放在水平面上产生的压强。 我们面对每一个公式不能机械记忆其等量关系,建议应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扩展,这样才能形成知识体系,提升学习物理的效率。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

高中物理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一定要收藏! 高中状元计划今天 高中物理考试常见的类型无非包括以下16种,今天为同学们总结整理了这16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思维模板,同时介绍给大家高考物理各类试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供各类试题的答题模版,飞速提升你的解题能力,力求做到让你一看就会,一想就通,一 题型1:直线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直线运动问题是高考的热点,可以单独考查,也可以与其他知识综合考查.单独考查若出现在选择题中,则重在考查基本概念,且常与图像结合;在计算题中常出现在第一个小题,难度为中等,常见形式为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 思维模板:解图像类问题关键在于将图像与物理过程对应起来,通过图像的坐标轴、关键点、斜率、面积等信息,对运动过程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问题;对单体多过程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应按顺序逐步分析,再根据前后过程之间、两个物体之间的联系列出相应的方程,从而分析求解,前后过程的联系主要是速度关系,两个物体间的联系主要是位移关系. 题型2: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

题型概述: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是指物体始终处于平衡状态,但受力不断发生变化的问题.物体的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是三个力作用下的平衡问题,但有时也可将分析三力平衡的方法推广到四个力作用下的动态平衡问题. 思维模板:常用的思维方法有两种. (1)解析法:解决此类问题可以根据平衡条件列出方程,由所列方程分析受力变化; (2)图解法:根据平衡条件画出力的合成或分解图,根据图像分析力的变化. 题型3: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 题型概述: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问题常见的模型有两类.一是绳(杆)末端速度分解的问题,二是小船过河的问题,两类问题的关键都在于速度的合成与分解. 思维模板: (1)在绳(杆)末端速度分解问题中,要注意物体的实际速度一定是合速度,分解时两个分速度的方向应取绳(杆)的方向和垂直绳(杆)的方向;如果有两个物体通过绳(杆)相连,则两个物体沿绳(杆)方向速度相等. (2)小船过河时,同时参与两个运动,一是小船相对于水的运动,二是小船随着水一起运动,分析时可以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可以用正交分解法,有些问题可以用解析法分析,有些问题则需要用图解法分析。 题型4:抛体运动问题 题型概述:抛体运动包括平抛运动和斜抛运动,不管是平抛运动还是斜抛运动,研究方法都是采用正交分解法,一般是将速度分解到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

高一物理学习技巧及方法总结

高一物理学习技巧及方法总结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 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不,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 首要任务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所容纳,需要改变原有模工或另建新模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应了解学生在初中已掌握了哪些知识,并认真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就降低了高物理学习的台阶。 许多事例表明,学生能够比较自觉地同化新知识,但往往不能自觉地采用顺应的认知方式。在需要更新或重建认知结构的物理新知识学习中,应及时顺应新知识更新认知结构。例如:初中物理中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速率)、 路程和时间; 高中物理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有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等,其中速度位移和加速度除了有大小还有方向,是矢量。教师应及时指导学生顺应新知识,辨析速度和速率、位移和路程的区别,指导学生掌握建立坐标系选取正方向,然后再列运动学方程的研究方法。用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避免人为的“走弯路”加高学习物理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物理解题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正交分解法 在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上,研究物体所受外力的大小及其对运动的影响,既好操作,又便于计算。 2、画图辅助分析问题的方法 分析物体的运动时,养成画v-t图和空间几何关系图的.习惯,有助于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分析。 3、平均速度法 处理物体运动的问题时,借助平均速度公式,可以降二次方程为一次方程,以简化运算,极大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率。 4、巧用牛顿第二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是高中阶段最重要、最基本的规律,是高考中永恒不变的热点,至少应做到在以下三种情况中的熟练应用:重力场中竖直平面内光滑轨道内侧最高点临界条件,地球卫星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的条件。 5、回避电荷正负的方法 在电场中,电荷的正负很容易导致考生判断失误,在下列情景中可设法回避:比较两点电势高低时,无论场源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比较两点电势能多少时,无论检验电荷的正负,只需记住“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少”。 6、“大内小外”

在电学实验中,选择电流表的内外接,待测电阻比电流表内阻大很多时,电流表内接;待测电阻比电压表内阻小很多时,电流表外接。 7、针对选择题常用的方法 ①特殊值验证法:对有一定取值范围的问题,选取几个特殊值进行讨论,由此推断可能的情况以做出选择。 ②选项代入或选项比较的方法:充分利用给定的选项,做出选择。 ③半定量的方法:做选择题尽量不进行大量的推导和运算,但是写出有关公式再进行分析,是避免因主观臆断而出现错误的不二法门,因此做选择题写出物理公式也是必不可少的。 二.物理基本性质 物理学是人们对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和转变的知识做出规律性的总结,这种运动和转变应有两种。一是早期人们通过感官视觉的延伸;二是近代人们通过发明创造供观察测量用的科学仪器,实验得出的结果,间接认识物质内部组成建立在的基础上。物理学从研究角度及观点不同,可大致分为微观与宏观两部分:宏观物理学不分析微粒群中的单个作用效果而直接考虑整体效果,是最早期就已经出现的;微观物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宏观物理学无法很好地解释黑体辐射、光电效应、原子光谱等新的实验现象。它是宏观物理学的一个修正,并随着实验技术与理论物理的发展而逐渐完善。

最新学好初三物理电学的方法技巧

最新学好初三物理电学的方法技巧 一、理解性记忆公式及定律。 大多数学生认为物理是理科,只要会做就行,但不知会做的前提是记忆公式、定律。当学生刚刚接触电学觉得简单,一旦到欧姆定律、电功率、焦耳定律及综合运用时,对公式、定律就不知如何运用。当然,首先是公式、定律的记忆。怎样把公式、定律长时间记住?就是理解记忆。电学中的公式比较的散乱,理解性的记忆尤为重要。 比如,欧姆定律: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怎样理解欧姆定律?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有电流,一定有电压,电压影响电流,所以是电流跟电压成正比。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阻碍越大,电路中电流越小,所以是电阻影响电流,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这在逻辑上用因果关系好比电压是爸爸,电流是儿子,当儿子存在的时候一定有爸爸,反之当爸爸存在时儿子不一定有儿子。而电阻只是导体的一种属性,跟有无电压电流无关,不能说没有电压或电流时候电阻为零!学生错误的记忆成电压跟电流成正比,电阻跟电流成反比。这就是不理解定律造成的。

二、分析掌握电路 电路部分要记住电路的形式、状态、及组成部分。 1、串联、并联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辨别他们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哪一端,"尾"指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二)根据电路路径法,此法为识别两种电路最常用的方法。让电流从正极出发经过用电器回到电源负极,途中不分流始终为一条路径,则连接方式为串联,若电流在某处分流,且每条路上只有一个用电器,电流在电路中有分有合,则连接方式为并联; (三)拆除法,拆除其中的一个用电器,若其余用电器都不工作,则用电器为串联连接。(因为串联电路中各用电器工作之间相互影响),

物理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已审阅)

中考命题培训心得体会 景洪市景讷乡中学杨耀文一、丰富的资料准备 中考命题的资料准备丰富、全面超出我想象:命题组会给命题老师准备的资料丰富齐全,除了我省各地区使用的各种版本的教材以外,市面上的教辅资料应有尽有,还有一些国外的教材和资料,平时我们在工作中的命题只局限于自己地区所选用的教材,但是作为中考命题的高度必须要兼顾到所有使用的教材版本,在命题的过程中和闲暇之余我大量地阅读了其它地市及国外的一些物理教材,特别是一套德国的物理教材给了我很深的映像和启发,充分的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也提醒了自己,若作为一名命题的老师,自己的积累,视野的开阔会直接影响到试题的质量,以后更要加强学习。但是无论地市教材的使用情况如何,都要依据课标和命题指导思想、以及各地市的《考试说明》统一命制试题,对于试题中要考查的知识点在不同版本中的难易要求、公式的给出都要逐一梳理,命制的每一道试题都不能超过教材的难度要求。因此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我觉得在复习的时候,几个版本教材中有明显差别的地方就不要过细练习了,应该多抓住共性的知识点复习。 二、科学的流程保证试题的质量和高效: 命题的基本流程大致可以分为6个主要阶段:(1)对照双向细目表和历年考察情况确定考察的知识点;(2)命题组成员分工负责各个大题初步选题;(3)题目的讨论和选定。(4)根据知识点的分布测评难度,再微调题目;(5)反复读题,校稿确认表达的科学和严谨;(6)定稿交付印刷。要在短时间内命制一套科学的试卷不是件容易的事

情,没有一套科学高效的方法根本无法办到,虽然每年都带毕业班,对双向细目表也阅读过多遍,但是从未仔细地去对照研究,分析确定试题的难度和搭配,通过这次的培训后,我非常深刻地体会到了双向细目表的指导作用,以后我每次不管是学校命题还是地市区的命题,我都习惯性的先做双向细目表确定要考察的知识点和难度,再围绕确定的知识点和难度来选题编题就显得目标性很强了,只有科学的命题程序才能保证命题的质量和效率。 三、高标准选题 选题要通过几轮的讨论、否定、再选题,我充分地体会到了中考选题的高标准。出现过的题目不能要,与市面上的题非常相似的题不能要,理解有歧义的题目不能要,表达不准确的题目不能要,难题繁体陈题不能要。题目不仅要求考察形式新颖,表达准确简洁,还要力求联系实际,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背景,又要力求考察学生的生活实践和知识面的广度,可谓是煞费苦心啊!我非常佩服给我们培训的老师,他们对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研究透彻,记忆清晰,基本上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这也提醒了我,要命好一套高质量的试卷,命题老师的阅历和积累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关键因素。 四、命题培训对我中考复习的指导作用 参加完了中考命题培训以后我也对自己的中考复习方法和习惯做了一些调整,感觉更加的清晰和自信了。 1、重视双向细目表的研究:题目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双向细目表,只有把它吃透了,在教学中才能不跑偏,不管是应对考试还是自己出试题,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2、重视历年来各省市的中考题目的阅读和积累:多读、多做才能提高中考复习的驾驭能力,多思考才能分析出题目的特点、研究出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一物理解题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和应试技巧 一、解答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方法一 隔离法和整体法 1.所谓隔离法,就是将物理问题的某些研究对象或某些过程、状态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隔离法的两种类型: (1)对象隔离:即为寻求与某物体有关的所求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将某物体从系统中隔离出来. (2)过程隔离:物体往往参与几个运动过程,为求解涉及某个过程中的物理量,就必须将这个过程从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2.所谓整体法,是指对物理问题的整个系统或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也包括两种情况: (1)整体研究物体体系:当所求的物理量不涉及系统中某个物体的力和运动时常用. (2)整体研究运动全过程:当所求的物理量只涉及运动的全过程时常用. 例:如下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球,重力大小均为G ,两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一根轻绳两端固定在 两个球上,在绳的中点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拉力,当绳被拉直后,两绳间的夹角为α.问当F 至少为多大时,两球会发生滑动? 【解析】 设绳子的拉力为F T ,水平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 N ,选其中某一个球为研究对象,发生滑动的临界条件是 F T sin α2=μF N ① 又F T cos α2=12 F ② 再取整体为研究对象,由平衡条件得F +2F N =2G ③ 联立①②③式得F =2μG tan α2 +μ. 方法二 等效法 等效法是物理学中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其实质是在效果相同的条件下,将复杂的情景或过程变换为简单的情景或过程. 1.力的等效:合力与分力具有等效性,将物体所受的多个恒力等效为一个力,就把复杂的物理模型转化为相对简单的物理模型,大大降低解题难度. 2.运动的等效 :由于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等效性,所以平抛运动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小船过河”中小船的运动可以看作是沿水流的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垂直于河岸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 在计算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阻力做功时,如空气阻力做功的时候,可以应用公式W=fS,只是式中的S是路程而不是位移,不管物体的运动方向如何变,均可等效为恒力f作用下的单向直线运动。

常见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常见的快速解题技巧(下) 方法八:巧用等效法解题 【典例8】 如图2-2-13所示,已知回旋加速器中,D 形盒内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 =1.5 T ,盒的半径R =60 cm ,两盒间隙d =1.0 cm ,盒间电压U =2.0×104 V ,今将α粒子从近于间隙中心某点向D 形盒内以近似于零的初速度垂直B 的方向射入,求粒子在加速器内运行的总时间. 解析:带电粒子在回旋加速器转第一周,经两次加速,速度为v 1,则根据动能定理得:2qU = 21mv 12 设运转n 周后,速度为v ,则:n 2qU =2 1 mv 2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qvB =m R v 2 粒子在磁场中的总时间:t B =nT =n ·qB m π2=qmU R q B 4222·qB m π2 =U B R 22π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就可视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由公式: t E =a v v t 0-,且v 0=0,v t =m qBR ,a =dm qU 得:t E = U BRd 故:t =t B +t E =U BR (2R π+d )=4.5×10-5×(0.94+0.01) s =4.3×10-5 s. 【技巧点拨】 粒子在间隙处电场中每次运动时间不相等,且粒子多次经过间隙处电场,如果分段计算,每一次粒子经过间隙处电场的时间,很显然将十分繁琐.我们注意到粒子离开间隙处电场进入匀强磁场区域到再次进入电场的速率不变,且粒子每在电场中加速度大小相等,所以可将各段间隙等效“衔接”起来,把粒子断断续续在电场中的加速运动等效成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技巧九:巧用对称法解题 【典例9】 一根自由长度为10 cm 的轻弹簧,下端固定,上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P ,在P 上放一个质量也是m 的物块Q.系统静止后,弹簧长度为6 cm ,如图2-2-14所示.如果迅速向上移去Q ,物块P 将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此后弹簧的最大长度为 A .8 cm B .9 cm C .10 cm D .11 cm 解析:移去Q 后,P 做简谐运动的平衡位置处弹簧长度8 cm ,由题意可知刚移去Q 时P 物体所处的位置为P 做简谐运动的最大位移处.即P 做简谐运动的振幅为2 cm.当物体P 向 上再次运动到速度为零时弹簧有最大长度,此时P 所处的位置为另一最大位移处,根据简谐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此时弹簧的长度 为10 cm ,C 正确. 【方法链接】在高中物理模型中,有很多运动模型有对称性,如(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简谐运动中的对称性,电路中的对称性,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匀速圆周运动中几何关系的对称性. 方法十:巧用假设法解题 假设法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常见方法,其基本思路为假设结论正确,经过正确的逻辑推理,看最终的推理结果是否与已知条件相矛盾或是否与物理实际情境相矛盾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图2-2-14 图2-2-13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对称法 物理解题技巧高中自然界和自然科学中,普遍存在着优美和谐的对称现象.对称性就是事物在变化时存在的某种不变性.物理中对称现象比比皆是,对称的结构、对称的作用、对称的电路、对称的物和像等等.一般情况下对称表现为研究对象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物理过程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对称性、物理量在分布上的对称性及作用效果的对称性等.利用对称性解题时有时能一眼看出答案,大大简化解题步骤.从科学思维方法的角度来讲,对称性最突出的功能是启迪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用对称性解题的关键是敏锐地看出并抓住事物在某一方面的对称性,这些对称性往往就是通往答案的捷径. 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即加速度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X=0,∑FY=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这三个力矢量组成封闭三角形。 任何两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 对物体受力的分析及步骤 明确研究对象 分析物体或结点受力的个数和方向,如果是连结体或重叠体,则用“隔离法” 作图时力较大的力线亦相应长些 每个力标出相应的符号(有力必有名),用英文字母表示 用正交分解法解题列动力学方程 受力不平衡时 一些物体的受力特征:轻杆或弹簧对物体可以有压力或者拉力。绳子或橡皮筋可受拉力不能受压力,同一绳放在光滑滑轮或光滑挂钩上,两侧绳子受力大小相等,当三段以上绳子在交点打结时,各段绳受力大小一般不相等。 受力分析步骤: 判断力的个数并作图:重力;接触力(弹力和摩擦力);场力(电场力、磁场力) 判断力的方向:

物理15种快速解题技巧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图2-2-2 F 图2-2-3 图2-2-4

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说明

中考物理学科命题说明 我市2011年初中学业物理学科考试,在考前复习时,以本说明所规定的考试内容及要求为依据。 (一)、命题依据 教育部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物理课程标准》)。 1.物理学业考试要体现《课程标准》的评价理念,有利于引导和促进物理教学,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立的课程目标,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高中学段学校综合、有效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 2.物理学业考试既要重视对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的结果和过程的评价,也要重视对学生在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特别是在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发展状况的评价,还应重视对学生物理认识水平的评价。 3.物理学业考试命题面向全体学生,使具有不同认知特点、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都能表现自己的学习状况,力求公正、客观、全面、准确地评价学生通过初中教育阶段的物理学习所获得的发展状况。 (二)、命题原则 1.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考查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体现基础性。 2.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体现公平性。 3.有利于促进中小学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体现试题的现实性、科学性、有效性。 (三)、考试范围 物理学科考试以教育部制订的《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标准为考试范围。 (四)、内容和目标要求(详见附表) 考查的内容分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能量三个部分。对于各部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根据课程标准对各部分内容要求的层次在“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中用字母A、B、C、D标出,他们的含义如下: A:了解和认识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举出例子,在有关问题中再认或识别它们。 B:理解所列知识的内容。能把握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并能用来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如解释简单的物理现象,区分不同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

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

物理选择题的八种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各种考试中最常见的一种题型,分为单项选择和双项选择,还有组合选择和排序选择等(例如一些实验考查题)。从近几年高考命题的趋势看,物理选择题主要考查概念的辨析和对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分析、判断等,而题中的计算量有减少的趋势。 求解选择题与求解其它题型一样,审题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仍需通过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进行定性分析或定量计算,以求较快地做出正确的判断。 一、直接判断法 通过观察,直接利用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所学知识和规律得出正确结果。这些题目主要用于考查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于基础题。 例1 关于分子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B. 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越小,分子势能越大; C. 当时,分子势能最小; D. 将物体以一定初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物体在上升阶段,其分子势能越来越大。 解析分子间表现为斥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需克服分子间斥力做功,所以分子势能增大,选项A正确;分子间表现为引力时,分子间距离减小,分子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选项B不对;当时,分子 势能最小,选项C正确;物体上升增加的是重力势能,与分子势能无关,故选项D错误。 参考答案A、C 二、逐步淘汰法 经过分析和计算,将不符合题干的选项逐一排除,最终留下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采用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的两种叙述,则两者中至多有一个正确。 例2 A 、B两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并以该方向为正方向。已知, ,,,此后,A追上B并发生碰撞,则碰撞后A、B两物体速度的可能值为: A. B. C. D. 解析用动量守恒定律可排除选项A;A、B两物体碰撞后总动能不可能大于碰撞前的总动能,所以排除选项C;A追上B发生碰撞,且碰后同向时,碰后A的速度不可能大于B的速度,排除选项D。 参考答案B 小结这类题型是动量守恒部分最常见的题型之一,而处理该类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善于从上述解析中的三个方面对选项逐一进行排除。 例3 如图1所示为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则: A. 该电场一定是匀强电场; B. 此电场线既无起点,又无终点; C. A、B、C点中,A点场强一定最大;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高一物理实验题解题方法归纳 实验,是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之一,高中物理实验是解决物理问题的一种途径,学好高中物理实验的复就至关重要。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1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控制变量法 在高中物理实验中,常有多个因素在变化,造成规律不易表现出来,这时可以先控制一些物理量不变,依次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影响和利用。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在保证某种效果相同的前提下,将实际的、复杂的物理问题和物理过程转化为等效的、简单的、易于研究的物理实验问题和物理实验过程来研究和处理的方法。等效替代法是物理方法既是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也是高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中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累积法

爱高中物理实验中把某些难以用常规仪器直接准确测量的物理量用累积的方法,将小量变大量,不仅可以便于测量,而且还可以提高测量的准确程度,减小误差。 常用的高中物理实验方法之放大法 对于高中物理实验中微小量或小变化的观察,可采用放大的方法。例如游标卡尺、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都是按放大原理制成的。 高一物理实验题方法2 解题技巧1.对于多体问题,要正确选取研究对象,善于寻找相互联系 选取研究对象和寻找相互联系是求解多体问题的两个关键。选取研究对象需根据不同的条件,或采用隔离法,即把研究对象从其所在的系统中抽取出来进行研究;或采用整体法,即把几个研究对象组成的系统作为整体来进行研究;或将隔离法与整体法交叉使用。 解题技巧2.对于多过程问题,要仔细观察过程特征,妥善运用物理规律 观察每一个过程特征和寻找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求解多过程问题的两个关键。分析过程特征需仔细分析每个过程的约束条件,如物体的受力情况、状态参量等,以便运用相应的物理规律

高中物理总复习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θ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指导 物理题解常用的两种方法: 分析法的特点是从待求量出发,追寻待求量公式中每一个量的表达式,(当然结合题目所给的已知量追寻),直至求出未知量。这样一种思维方式“目标明确”,是一种很好的方 法应当熟练掌握。 综合法,就是“集零为整”的思维方法,它是将各个局部(简单的部分)的关系明确以后,将各局部综合在一起,以得整体的解决。 综合法的特点是从已知量入手,将各已知量联系到的量(据题目所给条件寻找)综合在一起。 实际上“分析法”和“综合法”是密不可分的,分析的目的是综合,综合应以分析为基础,二者相辅相成。 正确解答物理题应遵循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懂题。所谓看懂题是指该题中所叙述的现象是否明白不可能都不明白,不懂之处是哪哪个关键之处不懂这就要集中思考“难点”,注意挖掘“隐含条件。”要养成这样一个习惯:不懂题,就不要动手解题。 若习题涉及的现象复杂,对象很多,须用的规律较多,关系复杂且隐蔽,这时就应当将习题“化整为零”,将习题化成几个过程,就每一过程进行分析。 第二步:在看懂题的基础上,就每一过程写出该过程应遵循的规律,而后对各个过程组成的方程组求解。 第三步:对习题的答案进行讨论.讨论不仅可以检验答案是否合理,还能使读者获得进一步的认识,扩大知识面。

一、静力学问题解题的思路和方法 1.确定研究对象:并将“对象”隔离出来-。必要时应转换研究对象。这种转换,一种情况是换为另一物体,一种情况是包括原“对象”只是扩大范围,将另一物体包括进来。 2.分析“对象”受到的外力,而且分析“原始力”,不要边分析,边处理力。以受力图表示。 3.根据情况处理力,或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用三角形法则,或用正交分解法则,提高力合成、分解的目的性,减少盲目性。 4.对于平衡问题,应用平衡条件∑F=0,∑M=0,列方程求解,而后讨论。 5.对于平衡态变化时,各力变化问题,可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研究。 静力学习题可以分为三类: ①力的合成和分解规律的运用。 ②共点力的平衡及变化。 ③固定转动轴的物体平衡及变化。 认识物体的平衡及平衡条件 对于质点而言,若该质点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α =0,为零,则称为平衡,欲使质点平衡须有∑F=0。若将各力正交分解则有:∑F X =0 。 ∑F Y 对于刚体而言,平衡意味着,没有平动加速度即α=0,也没有转动加速度即β=0(静止或匀逮转动),此时应有:∑F=0,∑M=0。 这里应该指出的是物体在三个力(非平行力)作用下平衡时,据∑F=0可以引伸得出以下结论: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技巧

高中物理学习方法 1、高中物理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学习物理应该懂得知识和能力是不可宰割的,个别说,高测验题对知识和能力的考核是联合起来进行的。一道试题既考查了知识,同时又考查了能力,而且经常是考查了多少种能力。我们不应该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显然,一个知识贫乏的人不可能有很强的能力,所以,考生应该全面复习物理知识,不要漏掉。 全面温习不是机械地、简略地阅读全部知识。由物理现象、物理概念、规律等组成的物理理论比如一棵大树,各部分内容是严密接洽构成的一有机的整体,有骨干、支干、树叶等。在逐章逐节复习全体知识时,要注意深入理解和体会各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树立知识构造,使本人具备丰盛的、体系的物理知识,逐渐体会各知识点的位置、作用、分清主次,理解实践的本质,这是进步才能的基本。 高考试题知识笼罩面广,考生应答全部考试内容当真复习,该记忆的应该记忆,物理知识点杂而多,不另外要猜题、压题,不要以为不是重点内容就不会考,也不要认为有的知识陌生、冷清就不会考,应该扎扎实实地全面复习。 2、全面、深入、准确地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1)要在更广泛的知识和更广泛的背景资料上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理解和控制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就需要对概念、规律的提出、建破有一定的了解,对概念、规律内容的各种表白形式(文字的和数字的)有明白的认识,能理解它们确实切含义,理解它们的成立前提和实用范畴,理解它们在物理理论大厦中的地位,会利用它们剖析解决问题。在复习前考生对此已经有必定的认识、理解,然而应该晓得,根本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穿了客观事物的实质,是人类经由长期波折的历史过程的结晶,存在深刻的、丰硕的意义,对它们的实质和意思的理解是分档次的,在高中一、二年级学习时的理解是低层次的,在复习过程中要尽力提高一个层次。 (2)概念与规律紧密联系。 应该知道,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揭露物理现象的本质,物理规律建立了有关物理量间的联系,它们之间是紧密联系的。如果把它们隔离开来,脱离物理规律、死背概念定义或脱离概念、形式上对待规律内容,是不可能很好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规律的。我们应该重要通过规律来理解概念,通过概念来掌握规律。例如:功的概念除抓住功的定义式外,应该侧重从动能定理、功能关系、热力学第一定律、普遍的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等角度来理解,即从能质变化、转化的角度来理解。在电学中、光学中,我们越来越着重从能量转化来理解功,如光电效应中电子脱离金属的逸出功是从能量转化来理解的;动量概念应联系动量定理、特别是动量守恒定律来理解;电阻概念应联系欧姆定律、焦耳定律等来理解。电阻的定义是:R=U/I,按欧姆定律,我们来体会电阻的妨碍作用。串联电阻、并联电阻的等效电阻也由U 与I的比来理解。从焦耳定律来体会电阻是耗费电能转化为内能的元件;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掌握不能分开磁通量概念和感应电动势概念等等。 (3)比较易混的物理概念、规律。 比拟轻易混杂的物理概念、规律的异同、差别和联系有利于准确理解概念、规律的准确含义。例如:动量和动能都是描写物体活动状况的,都与物体的品质、速度有关。但动量是矢量,与动量有关的规律是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动能是标量,与动能有关的规律是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定律、功效关联等。做功与传热都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在使物体内能变更上功与热量是等效的,功、热量、能量的单位也雷同。但传热产生在存在温度差的两物体之间,是物理间内能传递的一种方式。做功与两物体间的温度差无关,是物体间其余情势能与内能转化的一种方式。 (4)灵活应用物理概念、规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