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弯弯的月亮》实录
17 弯弯的月亮一、教学目标1.能从“是什么”、“怎么样”等角度对月相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将自己得出的结论与已有的科学结论做比较。
2.能参与观察月相的中长期科学探究活动;愿意合作与交流。
3.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以及月相的形成原因。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月相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掌握月相变化的规律三、教学准备手电筒、月相观察记录单(KT板)、月相变化歌记录单(2)、胶棒、月相、三球仪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请同学们仔细听视频播放歌曲《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师:同学们在歌里听到了什么样的月亮?生:弯弯的月亮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学习17.《弯弯的月亮》【板书】17弯弯的月亮二、新授(一)月相地球有一个好朋友,它在不停地围绕着地球自西向东公转,同学们猜它是谁?生:月球师:月球对地球在不停地产生着影响,同学们课下都搜集了资料,谁来说一说?生:潮汐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播放钱塘江大潮视频师:潮汐式怎样形成的?生:月球的引潮力月球有时离地球近,有时离地球远……师:古代的文人墨客,面对明月,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诗仙李白在《静夜思》中这样写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我们知道月球本身不发光,为什么诗人却看到了床前的明月光?生:师: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才发亮。
李白在《古朗月行》中这样说: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生:师:李贺在《马诗》中这样说:生: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师: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月亮?生:师:苏轼在《水调歌头》中这样说,人有悲欢离合生:月有阴晴圆缺师: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月亮?生:播放各种月亮的图片师:月亮的这些不同的样子,科学家叫它月相。
PPT 月相师:哪位同学愿意给同学们读一下?指名读【板书】月相(二).探究月相形成的原因师:关于月相,你想知道什么(关于月相的知识,有什么想了解的)生:师:总结为什么会变化变化规律【板书】为什么变化变化规律刚才同学们提了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谈第一个问题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你们能不能先来猜测一下月相为什么会发生变化?生:……非常好,这位同学进行了猜测你的猜测非常好刚才两个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这种敢于大胆猜测的行为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猜测有了,那么我们怎样来验证我们的猜测?在科学上我们验证猜测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一起说生:做实验师:在做模拟实验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科学家根据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而制作的月球围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图,仔细观察,看有什么发现?生:师:我们下面来模拟一下,在地球上亲眼看到不同的月相我们用手电筒来模拟太阳;一半黑一半白的小球模拟月球,白色部分表示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我们看到的白色部分的形状就是月相;人既是地球又是观测者在模拟实验之前,请看老师送给大家的温馨提示:1.小组内分工明确谁来演太阳?谁是地球和观测者?剩下的两名同学帮助观测者调整好位置并记录实验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教案及反思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教案及反思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白天与黑夜》【主题】:日夜【教学内容】: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昼夜现象作出假设,提出自己的猜想;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能用简单的实验器材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
2.引导学生了解昼夜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探索天文学的兴趣。
3.知道它是由于地球在日夜交替时的自转而形成的。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从西向东,一周的自转时间是24小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知道昼夜变化是地球自转造成的。
难点:做昼夜变化的模拟实验。
【教具】:老师:日出日落的挂图或照片、手电筒、别针、地球仪等。
学生:关于白天和黑夜原因的历史研究数据,以及关于白天和黑夜原因的数据。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们,我们每天日出时工作,日落时休息。
你有没有想过白天和黑夜是如何形成的?古人对此一直很好奇。
通过研究,请展示你收集的数据,并展示整个班级。
古人的研究对吗?你有什么猜测?我们的猜测是否正确?让我们在这门课上学习。
2.黑板写作主题。
【设计意图】从生活入手,实现教师、学生与教材文本的巧妙对话。
二、梳理猜想,提出假设,阐述观点。
1活动一历史上人们对昼夜变化的认识。
学生交流各种资料信息。
教师和学生总结了两种主要理论:地心说和日心说。
播放课件,了解地心说和日心说,以及它们的代表。
2、活动二引导学生对昼夜成因猜想。
梳理出地球自转是造成昼夜更替的原因。
原因是什么。
预设:地球自转形成日变化。
老师转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自西向东和自东向西两个方向旋转。
地球绕地轴旋转的方向是什么?学生猜测假设。
一组猜测从西向东,另一组猜测从东向西。
我们如何验证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学生讨论、老师指导和总结:我们都知道地球在同一时间绕着太阳旋转。
我们每天都看到太阳从东方升起,从西方落下,所以我们可以判断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最全的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课大赛微课获奖课件【可编辑全文】
第26页
四、简介
(七)昼夜交替模拟试验 (七)昼夜交替模拟试验
第27页
四、简介
(八)四季更替模拟试验
1、试验名称:四季更替模拟试验 2、试验目的:通过模拟试验使学生知道四季更替现象是由
第49页
一、意义:
第四章第二十五条则指出:认真开展演示试验和学生分 组试验教学,严禁以讲试验、画试验、看挂图、看视频 等代替学生动手做试验。《小学科学课程原则》着重指 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义 务教育阶段关键课程,在小学课程设置中与其它主要学 科同样,含有十分主要位置。
第50页
⑶在②号瓶中倒入半瓶水,在③号瓶中倒满水,在④、 ⑤、⑥、⑦号瓶中分别倒入等量盐水、碱面溶液、醋、油。
⑷将7枚相同光泽铁钉分别放入7个杯子中。 ⑸观测一周,统计铁钉生锈情况。
第15页
四、简介 (五)铁生锈
5、试验现象: 空气中,轻微;水中,轻微;二分之一水、二分之
一 空气,严重生锈;醋、碱、盐中,严重生锈;油中无 锈。 6、试验结论:
木板上面。 (2)用小锤沿水平方向快速敲击木板,看鸡蛋如何运动。
5、试验现象:鸡蛋会掉进水里。 6、试验结论:
鸡蛋没有随木板一起运动,而是保持了它原有运动趋势, 木板抽掉后,只好掉进烧杯中,阐明鸡蛋含有惯性。
第19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第20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第21页
四、简介
(六)惯性试验
5、试验现象: (1)食盐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坩埚上能够清楚地看到已经析出食盐颗粒。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手持移动灯彩色纸橡皮筋
10
加快蒸发的实验
分组
毛玻璃片酒精灯等
11
水的沸腾实验
分组
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12
水蒸气凝结的实验
分组
烧杯毛玻璃片夹子酒精灯
13
霜的形成模拟实验
演示
金属筒冰块盐
五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凸透镜作用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激光笔等
2
凸透镜有成像功能的实验
分组
凸透镜及支架成像屏及支架蜡烛
分组
杠杆尺测力计钩码
11
定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定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2
动滑轮作用的实验
分组
动滑轮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3
滑轮组作用的实验
分组
滑轮组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14
齿轮传动的实验
分组
齿轮组及支架
15
轮轴作用的实验
分组
轮轴及支架测量力计钩码
六年级下册
序号
实验名称
实验类型
主要器材
1
单摆的摆动规律
分组
蒸发盐水的实验
分组
蒸发皿支架酒精灯石棉网
2
指导观察细胞
演示
生物显微演示装置玻片标本
3
观察细胞
分组
学生显微镜玻片标本
4
分组
5
观察细菌
分组
显微镜细菌装片
6
卵石的形成模拟实验
分组
塑料瓶新打碎的小砖块
7
检验矿物的硬度
分组
矿物标本小刀等
8
测量速度
分组
直尺卷尺停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钻木取火》教案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钻木取火》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
【教材分析】
钻木取火是最古老的取火方法,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利
用自然的见证。
对于学生来说,钻木取火的故事学生通过多种媒体已有所了解,但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许多学生没有细致的探究。
本课
是在上一课探究了机械能内部动能、势能相互转化的基础上,以古人钻木取火的故事为切入点,组织学生研究钻木取火的道理,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与其他能的转化,使学生会用简单的器材做“摩擦生热”的
模拟实验,培养学生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学情分析】
1.对于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了3年多的科学课学习,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课摩擦生热的探究活动,操作安全,难度适中,材料易得,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2.学生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偏向于表面化,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
观察,去发现实验的本质特点。
3.在学习过程中,要关注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
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
活动中,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学
会交流,在动手操作中养成善于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这样各。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报告单(六三制)新课标24.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生物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水中微生物。
一、实验名称: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样子。
会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了解细胞的形态,认识细胞的基本结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严谨操作的科学素养。
实验分析: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的工具,本实验让学生学习正确使用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知道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实验器材: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准备好显微镜,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试直至可以观察到清晰地图像。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仪器。
实验现象:在显微镜中看到了一个一个的小格子形状的结构。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实验答疑:1.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包括哪几部分?怎样正确使用显微镜?3.显微镜下的洋葱表皮细胞是什么样子的?小格子中的黑点是什么?反思评价:L首先要了解显微镜的构造,掌握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2.可以尝试用显微镜观察其它植物的的细胞,提高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能力。
新课标29.观察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如牛郎星、织女星、北斗七星、猎户座等。
二、实验名称:观察天空中的主要亮星和星座实验目的:熟练使用活动星图。
了解仙后座、猎户座等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
熟悉寻找仙后座的方法。
了解星空运行的年规律。
实验分析:仙后座是秋季星空一个耀眼的星座,由5颗较亮的星组成明显的或形,人们可以运用北斗七星的“玉衡”和北极星的连线向南延伸约相等的长度来寻找仙后座。
在北半球的冬季上半夜面朝南观察,最引人注目的是猎户座,它是由7颗亮星组成的(两肩、左脚、右腿部位有4颗亮星组成一个不规则的四边形,腰带部位3颗亮星斜成一排)。
实验器材:活动星盘实验步骤:1,转动活动星图刻度盘,将表示日期的刻度与表示观测时刻的刻度对齐。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实验4: 铁生锈实验类型:分组实验实验材料: 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目的:比较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步骤: (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3、半瓶水, 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2像与不像》教学设计
青岛版(六三制2017秋)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2像与不像》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遗传和变异的概念,理解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界中的普遍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资料,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科学的兴趣,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二、教材分析本课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课。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遗传和变异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课将进一步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原理,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对生物遗传和变异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对遗传和变异的原理仍不够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资料,自主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原理,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四、重难点重点:理解遗传和变异的原理及其在生物界中的普遍现象。
难点: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机制,理解它们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大家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2像与不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注意到,许多事物之间都有着“像与不像”的关系。
那么,在生物界中,这种“像与不像”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
生:老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来探究生物的“像与不像”呢?师:很好,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资料,了解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从而探究生物的“像与不像”关系。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二)新课1. 实验一:观察生物的遗传现象师: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材料。
请同学们拿出遗传实验材料,并按照老师的指导进行操作。
生:好的,我们开始准备材料。
师:接下来,我们将通过观察实验材料来探究生物的遗传现象。
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下你们的观察结果。
生:好的,我们开始进行实验操作。
2. 实验二: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师:在进行实验一的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分析资料来了解生物的变异现象。
青岛版小学科学实验目录
15纸
纸的吸水能力的比照实验
烧杯各种纸样标本滴管
分组
10
16陶瓷
陶瓷特点实验
灯座灯泡导线开关滴管盐酸手锤
分组
11
17金属
金属特点实验
灯座灯泡导线开关烧杯手锤
分组
12
18玻璃与塑料
玻璃与塑料特点
自备
分组※
13
19材料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特点给材料分类
自备
分组※
14
20蒸发
水的蒸发
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发皿镊子
分组
15
15飞旋的陀螺
色光的组合实验
自备
分组※
16
18地球上有什么
地球仪的使用
地球仪
分组
17
21测量重力
测量重力
圆筒测力计平板测力计钩码
分组
五年级上册【11个分组3个演示】
周次
序号
课题
实验名称
实验器材
实验类别
1
1地球内部有什么
认识地球内部构造
地球构造模型
演示
2
2火山
模拟火山作用
酒精灯、其他材料自备
分组
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电池盒物体导电性实验材料
分组
13
12
16骨骼
认识骨骼
儿童骨骼模型
演示
14
13
17关节
认识关节
儿童骨骼模型
演示
16
14
19蚂蚁
观察蚂蚁
昆虫观察盒昆虫标本
分组
16
15
20它们都是鸟
观察鸟
啄木鸟仿真模型猫头鹰仿真模型
演示
18
16
21猫和兔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制)六年级全册科学实验操作汇总
青岛版小学科学63制刘六年级实验汇总六年级上册1.细胞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的样子。
实验材料: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
实验步骤:1.按要求取镜、安放、对光。
2.将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调试直至可以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小组成员轮流观察,并画出洋葱表皮细胞结构图。
4.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结论:洋葱表皮是由多个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有明显的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
2.像与不像帮同学找父母活动目的:知道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在外貌特征方面有相似之处。
活动材料:父母的照片。
活动过程:1.组长收集自己小组内同学父母的照片。
2.组间交换照片。
3.小组内观察其他小组同学父母的照片,找出其体貌特征,和班内同学的体貌进行对比,帮同学找到父母。
活动结论:手人的后代与亲代之间有相似之处,生物将自身的形态特征或生理特征传给后代的现象称为遗传。
7.秋季星空认识仙后座活动目的:了解仙后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熟悉找寻仙后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仙后座、北极星周边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仙后座,找出仙后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识读北极星周边星图,尝试使用教科书的方法找到仙后座。
学习使用活动星图活动目的:熟练使用活动星图。
活动器材:活动星图。
活动步骤:1.观察活动星图,熟悉活动性图的各组成部分。
2.根据当前日期、时刻、地理位置调整活动星图,对准方向,练习活动星图的使用。
3.小组间互相指定观测时间、方向,练习使用活动星图。
8.冬季星空认识猎户座活动目的:知道猎户座的主要亮星排布特征,学会寻找猎户座的方法。
活动器材:猎户座星图等。
活动步骤:1.识读猎户座星图,找出猎户座中的几颗亮星,将其描在纸上。
2.与小组同学交流这几颗亮星排布的样子,加强记忆。
3.课后,面向南方观察星空,尝试找到猎户座。
制作并利用星座放映器介绍星座活动目的:学习制作星座放映器,进一步熟悉星座知识。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总结全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梳理6发霉与防霉实验1:【探究问题】馒头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霉?【我的猜想】我认为馒头可能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小刀、水、塑料袋、馒头、干燥剂。
【我的方案】1.将一个馒头一分为四,分别为1、2、3、4号。
2.在1、3号馒头上滴上水,将2、4号馒头烤干;3.将4块馒头分别放进塑料袋扎好口;4.将1、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暖的地方),3、4号放进冰箱的冷藏室中;5.每天按时观察并记录发现的现象。
【实验预判】如果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2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温暖、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3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低温、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如果4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就说明馒头在低温、干燥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实验现象及分析】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4号馒头发霉最晚,发霉面积最小;2、3号馒头发霉的时间和面积居中。
【实验结论】馒头等食物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10白天与黑夜实验2:【探究问题】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我的猜想】我猜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产生的。
【实验器材】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方案】1、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哪边是白天,哪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我的预判】如果用手电筒的光代替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就说明昼夜交替现象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
【实验现象及分析】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时是早晨,正对“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教案1 蜡烛的变化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的器材做简单的观察实验,探究物质的变化,并做实验记录;能尝试用归纳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作合理的解释;能进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
2、愿意使用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变化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课时1教学准备蜡烛、火柴、镊子、白糖、橡皮泥、纸、面粉等活动过程单元教学的导入。
讲述:从这一单元开始,我们将学习物质变化的有关知识,谈话:你们能举出物质在变化的例子吗?学生可能举出动植物生长变化的例子,人的长高长胖的例子,水的三态变化的例子等等。
讲述:这一单元我们将学习没有生命的物质会发生哪些变化?今天我们以蜡烛为例,研究它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首先引导学生预测。
谈话:蜡烛在加热和燃烧时,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待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教师带领学生实验验证。
第一个实验:把蜡块放在铁片上加热,观察变化;离开火焰冷却,观察又有什么变化。
由于学生已往见到过这样的现象,因此实验不必花太多的时间,主要是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
如蜡烛加热时,由固体(蜡块)变成能流动的液体(蜡油),停止加热,冷却后,流动的液体又慢慢地变成了有一定形状的固体。
第二个实验:燃烧蜡烛,观察所发生的变化。
这个实验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教师应带领学生分步操作,搞清蜡烛燃烧后变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五年级上学期在学习《呼吸和循环》单元时,学生已知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鉴别。
这个实验,教师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干燥的烧杯、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烧杯底部的一些现象,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记录归纳:蜡烛被加热时,仅仅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物质;蜡烛燃烧时,不但外形和状态发生了变化,而且变成了一些新的物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四季更替》教学实录(00002)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上册《四季更替》教学实录《四季更替》教学实录一、导入课题(出示四季图片)师:这幅图片的景象分别是什么哪几个季节的?生:春夏秋冬。
师:你感觉四季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四季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明年呢?生:冬冷夏热,冬暖夏凉。
生:春夏秋冬。
生:一年一个轮回。
师:春、夏、秋、冬循环出现也叫做四季更替。
(板书课题)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师:关于四季更替这种现象,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吗?(学生自由汇报)教师小结:同学们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要研究四季更替是怎么形成的?如果我们知道了四季更替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提出的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三、引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很多的科学知识,你能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猜想一下,四季形成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吗?(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按顺序做副板书。
)2.梳理猜想。
师:这是大家的观点,四季更替现象有可能与哪种原因有关呢?我们来逐一分析一下。
(1)讨论四季更替和地球的自转有关的观点。
师:我们都知道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天,那么那一年中就会有几个季节?生:四个。
教师小结:这个观点和我们的生活经验相冲突了,所以四季更替和地球的自转无关。
(2)讨论四季更替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有关的观点。
(地球离太阳近时,是夏天;相反是冬天。
)师:①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吗?如果地球是围绕太阳转的,那么地球转动的轨道是怎样的?它是对称图形吗?(学生通过视频了解)师:圆形、椭圆形都是轴对称图形,那样的话一年中有几个夏天?几个冬天?还有春天和秋天吗?一年中会有几个季节呢?生:各有一个。
教师小结:四季更替和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没有关系。
(3)讨论四季更替和太阳的照射情况有关的观点。
讨论:①夏季正午的太阳在天空的什么位置?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冬季正午的太阳在天空的什么位置?阳光是怎样射向地面的?②阳光直射,斜射带来的结果有什么不同?生:四季的变化。
教师小结:四季更替和太阳光是直射还是斜射地面有关。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4课《制作与发射水火箭》课件(含练习)(2022)
5.将4片尾翼分别粘 贴在套筒上。
6.将做好的尾翼套筒连接 到水火箭箭身的尾部,并 用胶带绑好固定。
活动目标:通过改变装水 量和发射角度,探究发射 高度与装水量的关系,以 及发射远近与发射角度的 关系,将实验数据与前期 预测进行对比。
第七单元 设计与工程
24 制作与发射水火箭
要根据上节课的设 计方案准备好制作 材料,并按照方案 中制订的步骤制作 水火箭。
制作箭体
1.取一个大容量空饮料瓶, 用剪刀将可乐瓶尾部平整 地剪掉。
2.再取一个完整的大容量空 饮料瓶作为水火箭的压力舱。 将水火箭的喷嘴安装到大容 量空饮料瓶的瓶口上。
3.将第一个大容量空饮料瓶的 尾部与作为压力舱的大容量空 饮料瓶的尾部相接,并用胶带 将接口处缠好固定,作为器体 的主要部分。
4.再取一个大容量空饮料瓶, 将大容量空饮料的瓶身剪出一 个扇形,做成锥形的整流罩, 并用胶带把整流罩固定在箭体 的头部。
制作并安装尾翼
1.找张长方形塑料板, 先割成两个大小相等 的梯形。
2.将两块梯形板粘在一起, 将梯形板的底边各向外折 起约1厘米(便于粘贴到箭 体),如此制作出4个尾翼。
3.取一个可乐瓶, 用刀将其两端切掉。
小学科学教案23设计水火箭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
小学科学教案23设计水火箭六年级上册科学青岛版【文章内容】水火箭的制作与原理一、引言水火箭是一种以水和空气压力为动力的飞行器,它能够通过压缩空气和喷射水柱产生强大的推力,使自身能够垂直起飞并获得一定的飞行高度。
本节课将介绍如何制作水火箭,并探索其工作原理。
二、教学目标1.了解水火箭的制作方法和原理。
2.能够动手制作水火箭,并检验其飞行效果。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步骤一:材料准备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 一个塑料瓶(500ml或1L的矿泉水瓶)- 一根压缩空气泵- 一段软管- 一把剪刀- 一些胶水步骤二:制作水火箭1.先用剪刀将塑料瓶底部切割,制作出火箭发动机的喷嘴。
2.将软管的一端连接到塑料瓶的喷嘴处,用胶水固定。
3.将另一端连接到空气泵上,确保连接紧密。
4.在水火箭的身体上装上饱满的水。
步骤三:探索水火箭的原理1.将水火箭竖直放置在一个开放的宽敞区域。
2.使用空气泵向火箭注入空气,充满压力。
3.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时,火箭会自动离开地面,垂直飞行。
4.观察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高度,进行记录并比较结果。
四、教学要点1.制作水火箭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使用锋利的工具。
2.在注入水和压缩空气时,要确保火箭的连接部位密封。
3.探索中要观察火箭的飞行轨迹和高度,进行实际测量并进行记录。
五、教学拓展1.可以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实验,比如改变注水量或水火箭底座的倾斜角度,观察对火箭飞行有何影响。
2.可以与同学们一起进行比赛,看谁的水火箭能够飞得更高、更远。
六、总结与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水火箭的制作方法和工作原理。
水火箭利用压缩空气和水的喷射来获得推力,并实现飞行。
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条件,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水火箭的性能和飞行规律。
这个实验不仅带给我们科学的乐趣,还增强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的意识。
+小提示:实验的过程中要保证安全,避免对人和物造成伤害,谨慎操作,注意团队合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指导一、P14第5课蜡烛的变化方法有:1、用小刀切块,放在铁片上加热,再遇冷。
2、点燃。
教材P14有个实验记录表:蜡烛在点燃、熔化两种实验方法下的现象。
点燃的现象是:蜡烛先熔化,然后燃烧;燃烧时发出光和热、冒出烟。
为看清点燃时的变化,可把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会在烧杯里留下什么物质(烟尘、水蒸气)。
实验得知,蜡烛燃烧时,不仅在形态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新物质:光、热、二氧化碳、水蒸气、烟尘等。
熔化的现象是蜡块逐渐融化成液体状态的蜡;冷却后,逐渐凝固成固体状态的蜡。
只改变形态的有蜡烛熔化、折纸、小麦磨成粉、铁熔化、木头破碎、泥塑……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的有:蜡、木燃烧,鸡蛋和面制成面包,铁生锈,泥烧成砖,石头烧成石灰二、P16第6课食盐和水泥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一)食盐的变化器材: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方法: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是可逆变化。
(二)水泥的变化器材: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方法: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总结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三、P19第7课铁生锈“铁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生锈”实验需要准备: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方法:(一)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二)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2、半瓶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三)观察记录铁生锈的情况: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六年级上册科学弯弯的月亮 青岛版
17 弯弯的月亮
从地球上看月球,月球有时圆, 有时缺。人们所看到的月球表面发亮 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注意事项:
1、实验员托住实验板,保证实验板 高度和观察员眼睛的高度基本持平, 不能倾斜。 2、操作员改变月球的位置,确保月 球白色部分始终朝向太阳。 3、观察员边观察边记录,完成记录 表二,看清楚月亮的亮面朝左还是 朝右。
注意事项:
1、实验员托住实验板,保证实验板 高度和观察员眼睛的高度基本持平, 不能倾斜。 2、操作员改变月球的位置,确保月 球白色部分始终朝向太阳。 3、观察员边观察边记录,完成记录 表二,看清楚月ຫໍສະໝຸດ 的亮面朝左还是 朝右。思考:
实验过程中,“月亮”本 身的大小、尺寸有变化吗?有 被物体遮挡吗?
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 月球被太阳照亮的一面有时面 向地球,有时背向地球,有时 部分向着地球,月相变化就是 这样产生的。
月球会使海洋发生潮汐现象,为海洋的呼吸提 供了很好的条件。
课外作业
观察农历一个月的月相, 看看我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 与真实情况是不是一致?
小提示:农历上半月的月相建议傍晚6-8点去观察, 农历下半月的月相建议清晨6-7点去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过程:(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蜡烛燃烧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蜡烛燃烧的变化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酒精灯、小铁盒、小刀
实验过程: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试管夹夹住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3、用小刀将蜡烛切成小块,放在小铁盒里,用试管夹夹住小铁盒,放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
观察现象。
停止加热,冷却一会,再观察现象。
4、得出实验结论。
5、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有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了新的物质——烟。
蜡烛加热,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食盐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食盐的变化,认识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烧杯两个药匙玻璃棒酒精灯火柴蒸发皿三脚架坩埚钳石棉网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其中一个烧杯里倒入少量清水,然后用药匙慢慢加入食盐,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到食盐晶体在水中有剩余,再加入少许清水,使食盐全部溶解。
观察现象(一)
3、将食盐溶液倒入蒸发皿里,并将蒸发皿放到三脚架上。
4、点燃酒精灯,加热蒸发皿里的食盐溶液,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当蒸发皿里出现较多的食盐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溶液蒸干,熄灭酒精灯,观察现象(二)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实验在水中溶解了,看不到了。
2、蒸发皿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已经析出的食盐颗粒。
实验结论:食盐能溶于水。
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食盐水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
食盐的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水泥变化的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水泥的变化,认识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坩埚三脚架坩埚钳石棉网水泥锤头铁皮盘橡胶手套
试验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
2、把水泥放在铁皮盘中,加适量的水,戴上橡胶手套,用手捏成水泥块,静置,观察现象(一)
3、将水泥块放入坩埚,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观察现象(二)
4、用锤头敲碎水泥块成粉末状,再加入水,观察现象(三)
5、得出实验结论。
6、整理实验器材。
实验现象:1、往盘中的水泥加水,过一会,水泥凝固了。
2、点燃酒精灯,给水泥块加热,水泥没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水泥不能恢复原状。
实验名称:铁钉生锈
实验材料:铁钉、纱布、玻璃瓶、碱、盐、油、醋、砂纸。
实验步骤:1.用砂纸打磨铁钉,去掉其表面覆盖物。
2.把铁钉放在瓶子里,放在一个地方,并编好号:1、空气,2、装满水,
3.半瓶
水,4、盐水,5、碱面溶液、醋溶液……同时放入相同铁钉,相同时间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
实验现象:水中,轻微;一半水、一半空气,严重;空气中,轻微;醋、碱、盐、水中,严重生锈;油中无锈。
实验结论:铁在有空气、有水、有酸碱盐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实验名称:牛奶的变化
实验材料:。
实验步骤:1. 2.。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名称:昼夜交替的模拟试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大头针。
实验步骤: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
观察地球仪上是否分成了明暗两部分,思考那边是白天,那边是黑夜。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观察:同一个地方(如插大头针的地方)是否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分别在什么
位置是早上、正午和傍晚?
实验现象:1.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2.地球自西向东转动,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昼夜交替现象。
当这个地方转到刚被光照射到是早晨,正对
“太阳”时是正午,转到刚被光照不到时是傍晚。
实验结论: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实验名称:四季更替的模拟实验:
实验材料:地球仪、手电筒
实验步骤:1.在桌子上画一个圆,把地球仪放在画好的轨道上运动。
2.手电筒在中间始终照着地球仪。
3.地球仪在转动过程中倾斜角要保持一致。
实验现象:地球仪上的南北半球接受手电光的照射程度不断变化。
实验结论: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
由于地轴的倾斜,当地球处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南北半球接受阳光的照射程度也不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实验名称:蚯蚓找家
实验材料:蚯蚓5条、长方形纸盒、黑湿布、透明的塑料薄膜、。
实验步骤:1.找一个长方形纸盒把里面涂黑,把盒底挖掉一半,贴一块透明的塑料薄膜。
2.在桌上铺一块黑湿布,在布上放上5条蚯蚓,用盒罩住,使蚯蚓正好在盒内的明暗交界处,观察蚯
蚓往哪边爬,比较亮处和暗处蚯蚓的数量。
3.用一个长方形纸盒,在纸盒垫上塑料薄膜,在盒左边放干土,在盒右边放湿土,干土与湿土间隔一
段距离。
4.在盒中间没有土的地方,放5条蚯蚓,观察蚯蚓往哪边爬,比较干土与湿土中蚯蚓的数量。
实验现象:1.蚯蚓都爬到阴暗处。
2.蚯蚓都爬到湿土里。
实验结论:蚯蚓适宜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
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
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
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
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
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
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
实验名称:植物的向光性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幼苗(玉米、小麦等)、火柴杆、小花盆(或培养皿)、泥土、不透光的纸盒、台灯、剪刀。
实验步骤:
(1)用剪刀在不透光的纸盒一侧挖一个直径为1 cm的孔,待模拟单侧光照射时使用。
(2)将几株长势相同但其叶尚未出胚芽鞘的小麦幼苗依次排开,分别栽种在两个花盆中,幼苗的旁边插一
根火柴杆,作为对比的参照物。
(3)将制好的遮光罩扣住花盆(一组用不透光的纸盒,另一侧用一侧带小孔的纸盒),白天将装置置于阳光充
足的地方,夜间以台灯代替光源,并使光从小孔中透入纸盒。
(4)每天打开纸盒,观察幼苗的生长情况,记录下高度、倾斜角及当日的温度、天气等情况。
实验现象:幼苗朝纸盒开孔的方向生长,也就是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
实验结论:植物的生长具有向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