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特殊句式)归纳-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文言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陈太丘与友期行》(1)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4)止有剩骨;止露尻尾;止增笑耳(“止”通“只”,只、仅)二、古今异义三、一词多义顾: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顾野有麦场(看到)知: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动词,知道)其:择其善者而从之(代词,指他);仁在其中矣(这、那;指的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这里指狼);止:一狼得骨止(停止);止增笑耳(同“只”,只、仅)敌: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人)意:意暇甚(神情、态度);意将隧入以攻以后也(打算)前:恐前后受其敌(前面);狼不敢前(上前)之: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这里指学问和事业);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的);又数刀毙之(代词,它,指狼);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复投之(代词,它,指狼)以:投以骨(“以骨投之”,把);以刀劈狼首(用)四、词类活用(1)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2)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3)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4)传不习乎(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5)温故而知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趣)(7)饭疏食饮水(名词用作动词,吃饭)(8)恐前后受其敌(名词用为动词,攻击,胁迫)(9)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犬一样)(10)一狼洞其中(名词作动词,打洞)(11)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从柴草堆中打洞)(12)狼不敢前(名词作动词,上前)五、文言句式(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2024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基础知识积累。

1. 字词。

- 生字:课本后的字词表中的生字要会读写,例如“嗡(wēng)”“朗润(lǎng rùn)”等。

掌握它们的拼音、字形、字义。

- 多音字:如“行”(xíng、háng),要理解不同读音下的不同含义和用法。

- 近义词与反义词:像“静谧 - 喧闹”“慈爱 - 凶狠”等,能够准确辨析并在语境中正确使用。

2. 语法知识。

- 词性:认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基本词性。

例如“风筝”是名词,“跑”是动词。

- 句子成分:了解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等句子成分。

如“(美丽的)花朵(在风中)(轻轻地)摇曳”,“花朵”是主语,“摇曳”是谓语,“美丽的”是定语,“在风中”“轻轻地”是状语。

3. 标点符号。

- 正确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如直接引用他人话语时要用引号,句末标点放在引号内或外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二、文言文学习。

1. 文言文实词与虚词。

- 实词:像“之”作代词(“下车引之”中的“之”指代元方)、助词(“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等不同用法。

- 虚词:“而”表示并列(“博学而笃志”)、承接(“温故而知新”)、转折(“人不知而不愠”)等关系的用法要掌握。

2. 文言文翻译。

- 遵循“信、达、雅”的原则,逐字逐句准确翻译。

如“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可译为“谢太傅在一个寒冷的雪天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文章的义理”。

3. 文言文背诵与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

1. 记叙文阅读。

- 概括文章内容:学会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记叙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2. 散文阅读。

四、写作训练。

1. 记叙文写作。

- 描写手法的运用:在记叙文中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如环境描写(“夜,静悄悄的,只有月光洒在地上”)、人物描写(“他的眼睛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等,使文章更加生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古诗词总复习资料三篇6: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1、《次北固山下》: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全诗写诗人停船在北固山下所见的江南冬末的景物和感受。

首联勾画出在江南旅途中所见到的明媚景色:茫茫江水,隐隐青山。

颔联抓住早春江湖这一特有的景象,“平”“阔”“正”“悬”四字准确动,“阔”是“平”的结果,只有江水涌涨,江面才变得宽阔,“正”即包含“和风”又包含“顺水”的意思,使诗句生动地描绘出江水涌涨、水波浩荡、风顺帆正的壮丽图景。

颈联写天将破晓时,一轮红日涌出江面,虽已是残冬,但一轮红日给四周景色带来了生命的光辉。

“生”和“入”突出江南早春的特征,这一联妙在不仅描写景物入神,而且富于生活哲理: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之中,旧事特中孕育着新事物,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精神。

尾联写看到大雁北归,想到新年即将来临,而今身处异地他乡,自然而然地引出诗人淡淡的思乡之情。

全诗写景生动传神,意境开阔,抒情自然。

2、《钱塘湖春行》: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全诗通过对西湖早春明媚风光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在西湖早春盛景中无比喜悦的心情。

首联写远景,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公亭西边时所看到的天光水色。

“初平”写春水初涨与湖堤相平,“云脚低”写远望白云朵朵,似与湖水相接,描绘了一幅开阔又明朗的春天图景。

颔联写莺燕的活动。

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的出现给人们带来的初春生机勃勃的感觉,“早”“新”两字用的妙:是诗句的诗眼,抓住早春这一特有的景象,抒发了自己在西湖见到早春景象时无比喜悦的心情。

颈联写近景,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使人眼花缭乱,新长出的春草刚刚没过马蹄。

尾联写诗人陶醉在湖东的白沙堤掩映下的绿杨阴里,以至于流连忘返。

全诗写景层次分明、由远到近、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篇7: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总复习资料第四单元《紫藤萝瀑布》宗璞。

《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美国作家。

《蝉》小思,香港作家。

《贝壳》席慕容,台湾作家。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 u)谢道韫(y tn)陈寔(sh i)尊君在不.(f c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 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一一【唐】韩愈《春雪》论语》十二章1. 通假字 不亦说.乎(“说”通“悦” ,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 ,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2. 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 动词,了解 )温故而知.新( 动词,得到 ) 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代词,它。

这里指学问和事业)3.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吾日.三省吾身( 名词作状语,每天 )传.不习乎( 动词用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用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感悟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用作动词,喜欢,爱好 好之者不如乐重难词语 学而时.习.之( 按一定的时间复习。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背诵知识积累(人教版七年级必修)一、默写1、《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2、《观沧海》(曹操)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次北固山下》(王湾)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6、《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7、附录部分:《龟虽寿》(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过故人庄》(孟浩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8、《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9、《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泊秦淮》(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0、《浣溪沙》(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杨万里)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11、《如梦令》(李清照)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观书有感》(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二、根据要求或提示填空1、古诗文的语言极富生命力,沈复的《童趣》中有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请你写出三个词语:明察秋毫、庞然大物、怡然自得。

2、幸福是什么?幸福是白居易“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的流连忘返;幸福是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闲自得;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兴趣6、方出神方: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昂首观之昂:抬。

首:头。

之:它,代蚊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二、译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答、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答、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答、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答、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答、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答、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答、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答、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2《论语》十则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答案)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迷惑。

殆:危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看齐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宽广,刚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世说新语》两则1.通假字尊君在不.(“不”同“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2.一词多义元方时.年七岁(当时)学而时.习之(时常)3.古今异义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前往)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统称;今义:儿子和女儿)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日期)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古义:玩耍;今义:戏剧,杂技)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或顾客)4.词类活用友人惭.(形容词用作动词,感到惭愧)5.文言句式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判断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倒装句,宾语前置)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省略句,省略主语)6.字音字形谢太傅.(fù)谢道韫.(yùn)陈寔.(shí)尊君在不.(fǒu)7.重难词语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俄而..雪骤(不久,一会儿)公欣然..曰(愉快的样子)差.可拟.(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太丘舍去.(离开)去后乃至..(乃,才;至,到)相委.而去(丢下,舍弃)下车引.之(拉)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8.文章主旨《咏雪》写了晋朝著名文学世家谢安家里的一个生活故事,表现了谢道韫的文学才华,勾画了古人家庭教育、家庭生活的画面。

《陈太丘与友期》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小小年纪即明白事理、落落大方的品质,同时也侧面告诫人们做事要讲诚信。

9.咏雪诗积累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唐】韩愈《春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唐】李白《北风行》《论语》十二章1.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2.一词多义人不知.而不愠(动词,了解)温故而知.新(动词,得到)学而时习之.(代词,学到的东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最新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七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复习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四句是互文见义,作者以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魄。

这为千古名句。

4. 《古代诗歌四首》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背景:天宝年间,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

作者闻讯,写了这首诗寄给他,表诗歌的分类,示慰问。

1、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2、译文:暮春时节,树上杨花落尽,杜鹃在不停地啼叫,听说你被贬到龙标去① 古体诗(唐以前的诗歌)包括四古、五古、七古、楚辞、乐府诗等;②近体了,一路上要经过五条溪水;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你诗(唐以后的诗歌)包括律诗(五言侓诗、七言律诗)和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其中,律诗从上往下又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3、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自己遭遇的感伤情2、诗歌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绪。

3、诗歌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4、赏析要点: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等。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一、《观沧海》▲古人论诗有云:“一切景语皆情语”,李白诗中可为例的一句是:杨花落尽子1、作者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人,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规啼。

家、诗人。

他是建安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精于兵法,著有《孙子略解》等军事著作。

▲诗中写“杨花”“子规”的作用是什么?其诗以慷慨悲壮、宏伟壮观著称。

著有《蒿里行》《短歌行》《苦寒行》《龟虽寿》(▲李白的这首七言绝句在前两句的写景中有什么特色?)《观沧海》等诗篇。

写“杨花”且“落尽”是先点时令,这样的“暮春”在古诗中是一个花与泪同落2、《观沧海》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的季节,这就奠定了全诗伤感的基调。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

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新初一背诵|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必背文言文、古诗词汇总1、春(朱自清)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

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

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里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一、文学常识:《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1. 通假字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2. 古今异义(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

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

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

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

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

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

(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咏雪》1.内集:家庭聚会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3.俄而:不久,一会儿4.聚:急速5.欣然:高兴地样子6.差:大致、差不多7.拟:相比8.未若:不如比作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陈太丘与友期》1.期:约定2.期行:相约同行3. 戏:玩耍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5.乃:才6.时:当时7. 惭:感到惭愧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三、翻译课文。

《咏雪》原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国雄1147由分享时间:2021-04-30 22:38:10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留下的文学艺术形式,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

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第一册·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而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也指重温历史可以认识现在。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不耻下问: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三人行必有我师:在一起行走的许多人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十则》)·讳疾忌医:有病不肯说,又怕见医生。

比喻有了错误、缺点,生怕别人批评指出。

病入膏肓:指病已危重到无法救治的地步或事情已发展到不可挽救的程度。

——《扁鹊见蔡桓公》·柳暗花明:指环境或境界的骤然转变。

多指由逆境转为充满希望的顺境。

(柳暗花明又一村。

——《游山西村》)·扑朔迷离:模糊不清,很难辨别是雄是雌。

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看清底细。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木兰诗》)·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

(无他,但手熟尔。

——《卖油翁》)第二册·世外桃源: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桃花源记》)·豁然开朗: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无人问津: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吴下阿蒙:比喻缺少学识,才干的人。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孙权劝学》)·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士别当日,即更刮目相待,——《孙权劝学》)·庞然大物:形容体积大而笨重的东西。

【范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范文】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一、文言文实词.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不久)4.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5.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6.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7.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8.去后乃至(才)9.相委而去(丢下,舍弃)0.下车引之(拉)1.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2.学而时习之(按时)3.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4.人不知儿不愠(生气,发怒)5.吾日三省吾身(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8.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9.思而不学则殆(有害)20.不堪其忧(忍受)2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2.曲肱而枕之(胳膊)23.于我如浮云(对于)24.子在川上曰(河流)25.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弃)26.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7.仁在其中矣(仁德)28.水何澹澹(水波荡漾)29.山岛竦峙(高起、挺立)30.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31.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32不知其旨也(甘美)33.虽有至道(达到极点)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3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不通,理解不了)3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37.然后能自强也(勉励)38.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39.山门圮于河(倒塌)40.二石兽并沉焉(一起)41.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2.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43.棹数小舟(划船)44.尔辈不能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45.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埋没)46.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47.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48.但知其一(只)49.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50智子疑邻(以……为聪明)51.不筑,必将有盗(修补)52.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53.马无敌亡而入胡(逃跑)54.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就,表反问)55.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56.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多)57.堕而折其髀(大腿)58.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保全)二、文言文虚词之: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②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③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世说新语》二则《咏雪》(一)通假字:无(二)古今异义词:儿女:古义:对子侄这一代晚辈的统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三)词类活用:无(四)一词多义:无(五)特殊句式:1、倒装句:白雪纷纷何所似?(宾语前置)2、倒装句:撒盐空中差可拟。

(状语后置)3、判断句:即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六)重点实词虚词: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欣然:高兴的样子(然:……的样子)差:大体未若:不如因:趁、乘即:就是(七)重点句子翻译:1、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译: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2、撒盐空中差可拟。

译: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

3、未若柳絮因风起。

译: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

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谢道韫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八)重点问题梳理:1、“寒雪”、“内集”、“欣然”、“大笑乐”等词语营造了以种怎样的家庭气氛?答:和睦、融洽、欢快、轻松2、为什么“公大笑乐”?答:因为孩子们的比喻生动、形象,他为孩子们的聪明智慧感到欣慰、快乐。

3、“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答: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給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4、你认为谢太傅究竟满意谁的答案?为什么?答:对兄女的答案满意。

因为文章最后一句“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表明了谢道韫的身份,暗示了谢太傅对道韫才气的赞赏。

《陈太丘与友期行》(一)通假字:尊君在不?不:“不”同“否”。

(二)古今异义词:陈太丘与友期古:约定今:日期太丘舍去古:离开今:前去,前往下车引之古:拉今:引用元方入门不顾古:回头看今:照顾或顾客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屈、委托(三)词类活用:无(三)一词多义:无(四)特殊句式:无(五)重点实词虚词:期:约定舍去:丢下他而离开去后乃至:才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一、文言文实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 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 俄而雪聚(不久)4. 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5. 未假设柳絮因风起(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确实是)7.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8. 去后乃至(才)9.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0. 下车引之(拉)11. 元方入门不顾(转头看)12. 学而时习之(按时)13.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4. 人不知而不愠(动气,发怒)15. 吾日三省吾身(检查,检讨)16.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老实)17.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18. 七十而从头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19. 思而不学那么殆(有害)20. 不堪其忧(忍受)2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2. 曲肱而枕之(胳膊)23. 于我如浮云(关于)24. 子在川上曰(河流)25. 逝者如斯夫,不舍日夜(舍弃)26.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7. 仁在其中矣(仁德)28.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29. 山岛竦峙(高起、挺立)30.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31. 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32 不知其旨也(甘美)33. 虽有至道(达到极点)3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因此)3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不通,明白得不了)36.然后能自反也(检讨自己)37.然后能自强也(勉励)38.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39. 山门圮于河(倒塌)40. 二石兽并沉焉(一路)41. 阅十余岁(通过,过了)42.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43. 棹数小舟(划船)44. 尔辈不能究物理(情形的道理,规律)45.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埋没)46.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洗)47.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48. 但知其一(只)49.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定)50 智子疑邻(以……为伶俐)51. 不筑,必将有盗(修补)52.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53. 马无端亡而入胡(逃跑)54. 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就,表反问)55.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通过,率领)56.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多)57. 堕而折其髀(大腿)58.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保全)二、文言文虚词之: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②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③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人教版)一、文言文实词1.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家庭聚会)2. 与儿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3.俄而雪聚(不久)4. 撒盐空中差可拟(大致,差不多)5. 未若柳絮因风起(凭借)6. 即公大兄无奕女(就是)7.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到)(离开)8. 去后乃至(才)9. 相委而去(丢下,舍弃)10. 下车引之(拉)11. 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12. 学而时习之(按时)13. 不亦说乎(通“悦”,愉快)14. 人不知而不愠(生气,发怒)15. 吾日三省吾身(检查,反省)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17. 四十而不惑(迷惑,疑惑)18. 七十而从新所欲,不逾矩(越过,超过)19. 思而不学则殆(有害)20. 不堪其忧(忍受)21.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22. 曲肱而枕之(胳膊)23. 于我如浮云(对于)24. 子在川上曰(河流)25.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舍弃)26. 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27. 仁在其中矣(仁德)28. 水何澹澹(水波荡漾)29. 山岛竦峙(高起、挺立)30. 海日生残夜(夜将尽未尽)31. 虽有嘉肴(美好,用鱼、肉做的菜)32 不知其旨也(甘美)33. 虽有至道(达到极点)34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所以)35.教然后知困知不足(不通,理解不了)36.然后能自反也(反省自己)37.然后能自强也(勉励)38.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河边)39. 山门圮于河(倒塌)40. 二石兽并沉焉(一起)41. 阅十余岁(经过,过了)42. 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终于)43. 棹数小舟(划船)44. 尔辈不能究物理(事情的道理,规律)45. 湮于沙土,渐沉渐深耳(埋没)46. 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侵蚀,冲刷)47.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流)48. 但知其一(只)49. 可据理臆断欤(主观地判断)50 智子疑邻(以……为聪明)51. 不筑,必将有盗(修补)52. 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53. 马无故亡而入胡(逃跑)54. 此何遽不为福乎(怎么就,表反问)55. 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经过,带领)56. 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多)57.堕而折其髀(大腿)58.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保全)二、文言文虚词之:①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代词,它)②曲肱而枕之(指代手臂)③学而时习之(代学过的知识)。

④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代善者;代不善者)⑤下车引之(他,代元方)⑥其邻人之父亦云(的)⑦其此之谓乎(倒装宾语前置的标志)⑧闻之笑曰(带前面的事)其:①人也不堪其忧(代指前面的事)②回也不改其乐(自己的)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表示推测)⑤其父曰(那)以:①可以为师矣(凭)。

②此独以跛之故(因为)。

而:①相委而去(表承接)②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④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也:①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表示判断的语气)②不知其旨也(句尾语气词)乃:①去后乃至(才)②乃石性坚重(就是)焉: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于此)②二石兽并沉焉(于之)为:①此何遽不能为福乎(成为)②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③碧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形成)三、通假字①尊君在不(不通否)②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③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④《兑命》曰: (兑通“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⑤求之下流,固颠(颠”通“癫”,“疯狂”).四、词类活用①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②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③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④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⑤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⑦不知其旨也(名词作形容词,甘美)⑧不知其善也(形容词作名词,好,好处)⑨数小舟(名词用为动词,划船)②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⑩智子疑邻(形容词做动词,以……为聪明)⑪天雨墙坏(名词作动词,下雨)⑫近塞之人(形容词作动词,靠近)⑬有善术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⑭胡人大入塞(形容词作状语,大举)五、一词多义①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②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指“至道”,最好的道理)③学:A.学相长(学习) B. 学学半(教)④如:A.如是再啮(介词,像。

)B.如其言果得(动词,按照。

)⑤暮:A.暮而果大亡其财(夜晚)B.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⑥亡:A.暮而果大亡其财(丢失) B.马无故亡而入胡(动词,逃跑)⑦将:A.必将有盗(读jiāng,副词,将要)B.其马将胡骏马而归(读jiàng,动词,带领)⑧富:A.宋有富人(形容词,富裕) B.家富良马(动词,富有)六、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君子: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可以: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疏: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匹夫: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三:古:多次今:数词,三)7.虽有至道(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8.不能知其旨也(古义:甘美。

今义:意义。

)9.教然后知困(古义:不通,理解不了。

今义:困难)10.相长也(古义:促进。

今义:增长)11.渐沉渐深耳。

(古义:罢了。

今义:五官之一,用来听声音)12.尔辈不能究物理(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

物理学)13.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

今义:并列。

)14.阅十余岁(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15.是非木柿(古义:代词,此,这。

今义:正确。

)16.但知其一(古义:但,只。

今义:表示转折但是,却)17.求石兽于水中(古义:寻找。

今义:请求、要求、追求)18.转转不已(古义:停止。

今义:已经。

)19.如是再啮(古义:像这样。

今义:如果。

)20.亡(古义:丢失今义:死亡)21.其邻人之父亦云(古义:说今义:常做“云朵”讲,)22.人皆吊之(古义:对其不幸表示安慰,今义:悬挂)23.居一年(古义:经过,今义:住宿)24.死者十九(古义:十分之九,意思是绝大部分,今义:数次十九)七、文言句式①省略句:A.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B.如其言,果得于数里之外(省略句)“得”后面省略了宾语“之”;C.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省略句)“设帐”后面省略了“于”;②判断句:A. 贤哉,回也!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判断句.弗食,不知其旨也。

③倒装句宾语前置:其此之谓乎?状语后置句: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正确语序应为:”一讲学家(于)寺中设帐”.④被动句.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为”表被动)。

八、句子翻译1.未若柳絮因风起。

答:不如比做凭借风吹起的柳絮。

2.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答: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来拉他,元方进门而去,连头都不回。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答: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答: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

5.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答: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感到迷惑。

6.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答:用不正当的手段得到荣华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那天上的浮云一样。

7.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答: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答: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是就连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

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答:能广泛地阅读,并且能够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10.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答:即使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也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1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答: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1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答: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懂得地方。

1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答: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

1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答: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15.故曰:教学相长也。

答:所以所“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16.《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答:《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

”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17.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答:听到这件事便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

这不是木片18.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答:这个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泥沙的性质松软轻浮,石兽埋没在泥沙上,(就会)越沉越深罢了。

19.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答: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一定会倒在坑洞中。

20.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答: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其中道理的还很多呢,难道可以根据自己所知道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21.此何遽不为福乎答:怎么知道不是一件好事呢?22.丁壮者引弦而战答: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23.暮而果大亡其财答: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

九、问题探究1.《虽有嘉肴》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进一步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

最后点明“教学相长”的观点。

文章短小精悍,逻辑严密,有条有理。

3.《虽有嘉肴》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答:类比论证。

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的道理。

由“嘉肴”、“至道”作比喻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有“嘉肴”、“至道”,教与学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

4.石兽为什么会出现在河的上游?请简述老兵的理由。

老兵认为石重沙轻,水不能冲走石头,必定在石头的迎水处冲出一个大坑,石头就会倒入坑中,如此反复,石头便会逆流而上。

5、《河中石兽》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作出主观的判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