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炉霍7.9级地震的地裂缝特征及地震成因的初步探讨
地震来临前的9种预兆_有哪些
地震来临前的9种预兆_有哪些地震来临前的9种预兆1、异常地下水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浑浊、冒泡、开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孔洞变形、泉水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2、生物异常很多动物的某些器官特别敏感,可以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难。
比如海洋中的水母可以预报风暴,老鼠可以提前躲避矿井坍塌或者有害气体。
至于视觉、听觉、触觉、振动、平衡等在判断中起主要作用和辅助作用的器官,对于不同的动物可能是不同的。
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中氡含量异常等。
)地震引起的,往往会引起某些动物的某些感觉器官受到刺激,产生异常反应。
如果一个区域的重力发生变化,一些动物也许可以通过它平衡的器官感受到;一些动物的听觉器官能够检测到的振动异常。
地震前,地下岩层一直在一天天缓慢移动,呈蠕动状态,断层面间有强烈的摩擦力,所以有人认为摩擦断层面上每秒钟只会出现几次到十次的低频声波,低于人类听觉所能感受到的。
人们每秒钟能感受声波20次以上,而动物却感受不到。
那些感觉非常敏感的动物,一感受到这种声波就会受到惊吓,产生冬天蛇出洞、水面跳跃、猪转圈跳跃、狗哭狼叫等异常现象。
变态动物有很多种,比如大牲畜、家禽、洞穴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3、气象异常人们常常把地震预测的科学家和技术人员描述为“掌管天空,掌管地面,掌管中间的空气”,这确实有道理。
地震前,天气经常不正常。
主要有震前闷热、焦虑烦躁、久旱无雨或连阴雨、黄雾、昼暗、六月奇风异雹等。
4、异常地面声音地声异常是指地震前来自地下的声音。
它的声音像大炮和雷声,也像沉重的汽车行驶,强风等等。
地震发生时,纵波从震源辐射出来,沿地面传播,使空气振动,发出声音。
由于纵波速度快但势弱,人只听到自己的声音,不自觉地移动,横波到达后需要移动。
所以震中区往往有“每一次地震前,地球里都有声音,像空气的涌动,像鼎里的开水”的记载。
如果是在震中地区,3级地震经常能听到地声。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和构造以及其中所含液体和气体的运动和变化的结果,相当一部分地声是地震即将来临的标志。
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
第46卷 第1期2024年2月地 震 地 质SEISMOLOGYANDGEOLOGYVol.46,No.1Feb.,2024doi:10.3969/j.issn.0253-4967.2024.01.009张国霞,孙浩越,李伟,等.2024.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J].地震地质,46(1):141—161.ZHANGGuo xia,SUNHao yue,LIWei,etal.2024.EvidencefortheholoceneactivityoftheLeibofaultzone[J].SeismologyandGeology,46(1):141—161.雷波断裂带全新世活动证据张国霞1) 孙浩越1) 李 伟1,2) 孙 稳1,3)1)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292)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西安 7100543)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 100055摘 要 荥经-马边-盐津构造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与四川盆地之间的重要边界构造带,虽然晚第四纪以来地震活动频繁,但构造带内各断裂的活动性尚不明确,对认识和评价区域现今地壳变形模式和地震危险性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构造带南段的雷波断裂带附近曾发生过多次6级以上强震,但该断裂带的研究程度很低,其最新活动时代的厘定还缺乏可靠依据。
为解决这一问题,文中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地质地貌调查,在雷波断裂带的北支和南支断裂上分别开展了古地震探槽研究工作。
基于古地震事件识别标志,在2条分支断裂上分别揭示了3次和7次古地震事件,相关放射性碳样品的测年结果限定了北支断裂3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分别为21190—20590BC(EP1)、20550—12120BC(EP2)和12090BC之后(EP3),而南支断裂最新的2次古地震事件的发震时间为9270—5040BC(EL6)和5000BC之后(EL7)。
古地震探槽研究结果表明,雷波断裂带在全新世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地表破裂型强震事件,为全新世活动断裂;其北支和南支断裂揭露的事件互不相同,指示雷波断裂带的分支断裂为独立的发震构造。
地球科学大辞典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
地球科学大辞典地震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总论【地震】earthquake,seism俗称地动。
地壳某个部分的岩石在内、外营力作用下突发剧烈运动而引起的一定范围内的地面震动现象。
可分为天然地震和人工地震两大类。
天然地震主要有:①构造地震,起因于岩石脆性破裂时积累应变的释放。
破坏和影响范围很广。
通常按震源深度可分为:深度小于70千米的浅源地震;深度在70~300千米的中源地震;深度大于300千米的深源地震。
尚未发现在720千米以下的震源。
②火山地震,由火山爆发引起,一般强度和波及面较小。
③岩洞崩塌、大陨石撞击等也会产生地震,但很稀少。
人工地震是人工方法产生的地震,包括:①用于工程、勘探、地壳结构探测的人工地震,一般震源能量较小,以达到勘探目的为限,不会造成灾害。
②工业爆破、地下核爆炸等产生的地震。
③水库等大型人工水体也会诱发地震,应加强监测,避免发生灾害。
【地震学】seismology研究地震及其有关现象的科学。
掌握地震活动的规律,实现地震预报,进行抗震防震,以及探索地球内部的结构,是地震研究的主要目的。
可以根据仪器所测得的资料进行研究,还可以进行野外实地调查,如地震宏观调查探讨。
【地震地质学】geology of earthquake,seismo geology见86页“地震地质学”。
【地震构造学】seismotectonics着重利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资料(包括地震折射、地震反射、地球重力、地球磁力、大地热流密度等)分析历史记载和仪器记录到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孕育强震的构造环境、构造条件和地震的复发习性的学科。
活动构造学是地震构造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古地震学】paleoseismology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
利用地貌学、构造地质学、地层学和新年代学等方法研究史前地震的识别、发生的期次和年代、震级、复发间隔和断层滑动习性等的分支学科,包括进行单个地表破裂型地震发生后数十年、数百年或数千年后的地质调查,以便获得有关地震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等方面的定量参数,以及地震断层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间隔和复发模型等。
前兆异常知识解读
其他异常
地鼓异常指地震前地面上出现鼓包。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7.9级地震前约半年,甘孜 县拖坝区一草坪上出现一地鼓,形状如倒扣的铁锅, 高 20厘米左右,四周断续出现裂缝,鼓起几天后消 失,反复多次,直到发生地震。与地鼓类似的异常 还有地裂缝、地陷等。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案例
1、发现海啸 拯救游客 英国一名11岁的英国女童蒂利,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在 2004年底印度洋海啸来临前及时发现海啸征兆,成功拯 救100多名游客生命。2004年12月26日,蒂利在海滩玩 着沙子,她突然发现一个古怪的现象:海面上出现了不少 的气泡,潮水也突然退去,将船只和海鱼留在沙滩上。见 此情景,小女孩想起了老师在课堂教过的海啸知识。她立 即告诉了母亲,女孩的妈妈立即和海滩工作人员,火速把 海滩边100多名游客撤离到安全地区,就在游客离开海滩 不到几分钟,十几米高的海浪突然从岸边袭来。
三、电磁异常
电磁异常指地震前家用电器等出现异常。例如: 1、收音机杂音无法接收 2、日光灯自动点亮,发出红光 3、电视机画面干扰,失色,串频道 4、钟表突然停止,转速紊乱 5、汽车电子导航不稳定 6、其它电子仪器 原因:地应力作用下,岩石层变形过程,释放电荷,影响环境磁场。 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前几天,唐山及其邻区很多收音机失灵, 声音忽大忽小,时有时无,调频不准,有时连续出现噪音。同样是唐山 地震前,市内有人见到关闭的荧光灯夜间先发红后亮起来,北京有人睡 前关闭了日光灯,但灯仍亮着不息。
地震宏观前兆现象案例
2、马不进圈 人亦离屋 王某,唐山市丰润县农民;震前住平房,Ⅸ度区。 王某是个饲养员,专给村里管牲口。每天,他都把牲 口拴到外边喂养,晚上便牵进牲口棚。地震那天,牲 口大多数都不安稳,乱叫乱刨,怎么也拉不进圈里去。 王某过去听过一些有关的地震知识:地震前牲口不进 圈,还有挣断缰绳跑了的。那天这种情况,非常相似。 王某当机立断,干脆把牲口全部拴到外边,他自己连 看管牲口带预防地震,也睡在院里。想不到地震还真 的发生了,人和牲畜都没有受到损失,他非常高兴, 唯一遗憾的是当时没把这种想法告给其他人 。
地震前的预兆
地震前的预兆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
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地震宏观异常的表现形式多样且复杂,异常的种类多达几百种,异常的现象多达几千种,大体可分为:地下水异常、生物异常、地声异常、地光异常、电磁异常、气象异常等。
1、地下水异常地下水包括井水、泉水等。
主要异常有发浑、冒泡、翻花、升温、变色、变味、突升、突降、井孔变形、泉源突然枯竭或涌出等。
人们总结了震前井水变化的谚语:井水是个宝,地震有前兆。
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
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
2、生物异常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
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
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
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
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
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
炉霍地震遗迹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科学价值
炉霍地震遗迹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及科学价值李忠东;高竹军【摘要】炉霍位于四川西北部的鲜水河断裂带,历史上曾发生多次大地震,最近一次为1973年2月6日发生的7.9级大地震.本文在文献查阅基础上,对炉霍县历次地震遗迹下的断陷盆地、地裂缝、地鼓包等地震遗迹进行了系列调查,总结研究了地震遗迹的类型、规模、特征、空间分布等规律,浅析了炉霍地震遗迹的科学价值与研究意义.【期刊名称】《四川地质学报》【年(卷),期】2016(036)002【总页数】4页(P213-216)【关键词】鲜水河断裂带;地震遗迹;科学价值;炉霍【作者】李忠东;高竹军【作者单位】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成都610072;四川省地矿局物探队,成都61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2炉霍位于扬子准地台西部边缘,“康滇地轴”南北向构造的北段,鲜水河—折多山褶断构造带上。
主要出露地层有四套,由新至老分别是第四系、古近系(下第三系)、三叠系和二叠系上统。
炉霍断裂带北西起于甘孜县东谷区的卡苏,向南东经炉霍县的朱倭、旦都、县城、虾拉沱到仁达乡的占堆,全长90km,它是鲜水河断裂带最北西的一条次级剪切断裂带。
其发育于二叠系石灰岩与三叠系砂板岩之中,断裂总体走向北西45°,与地层走向呈斜切关系,其夹角小于30°,愈靠近断面夹角愈小,甚至地层走向与断裂走向近于平行,显示出强烈的区域挤压特征。
现今,沿鲜水河河谷的整个断裂带几乎全为第四系所覆盖,在老的破裂基础上,发生多次强烈活动,至今仍在活动,切断上覆所有地质体呈左旋扭动。
整条断裂又由19条2~20km的,更次级剪切级破裂组成左旋右阶羽列组合,次级破裂又由十余米到百余米三级剪切破裂组成左旋右阶羽列或雁列(图1)。
2.1 历次地震概况炉霍地震发生在鲜水河地震带上,据历史记载(表1),从公元前30年到这次地震前,鲜水河地震带共发生了7级以上地震3次,6~7级地震13次,是我国地震活动最强烈的地震带。
什么是地震,地震的前兆,地震形成原因
根据蠕动与地震大小关系的资料表明:蠕动占长期活动的50%以上的地段,最大地震只能为5级,而蠕动占长期活动的10%以下的地段,可能发生8级以上的大地震。
3.粘滑说
在地下较深的部位,断层两侧的岩石若要滑动必须克服强大的摩擦力,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两盘岩石好像互相粘在一起,谁也动弹不了。但当应力积累到等于或大于摩擦力时,两盘岩石便发生突然滑动。通过突然滑动,能量释放出来,两盘又粘结不动,直到能量再积累到一定程度导致下一次突然滑动。实验证明,物体在高压下的破坏形式,是沿着断裂面粘结和滑动交替进行,断面发生断续的急跳滑动现象,经过多次应力降落,把积累的应变能释放出来,这种说法就叫粘滑说。
(一)构造地震的成因和震源机制
这个问题是地震预报理论中最核心的问题,也是目前仍在继续探讨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地壳及上地幔中,由于物质不断运动,经常产生一种互相挤压和推动岩石的巨大力量,即地应力。岩石在地应力作用下,积累了大量的应变能;当这种能一旦超过岩石所能承受的极限数值时,就会使岩石在一刹那间发生突然断裂,释放出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以弹性波(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来,当地震波传到地面时,地面就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什么是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缓慢积累的能量突然释放或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地球表层的振动而形成的建筑物破坏、山崩、滑坡、泥石流、地裂、地陷、喷砂、冒水等地表的破坏和海啸。因地震造成的次生灾害有火灾、水灾、煤气、有毒气体泄漏,细菌、放射物扩散、瘟疫等对生命财产造成的灾害。地震是一种危害极大的自然灾害。我国是个多地震的国家,发生在我国境内的地震具有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及分布广等特点。因此,我国成为世界上地震伤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对此,社会公众普遍怀有恐震心理,甚至谈震色变。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文着 眼于 我 国南 北 地 震 带 最 活 跃 的鲜 水 河 断 裂 带 地震 发 生 频 度最 高 的 炉 霍 断 裂 ,通 过 收 集 资 料 和 现场 调 研 对 1 9 7 3年 炉 霍 7 . 9级地 震 引起 的滑 坡 的 分 布情 况 与 地震 烈 度 以 及 当地 自然 地 理 环 境 条 件 之 间 的关 系 进行 了 详 细 的分 析 阐述 ,找 出 了 此 区 域地 震 滑 坡 发 育 分 布 规 律 ,为 今 后 对 鲜 水 河 断 裂 带这 类 地 震 灾 害 的 防 灾 减 灾 提 供 必 要 的 的借 鉴 和 依据 。
地 震 是 引 起 滑 坡 发 生 的最 重 要 的 动 力 诱 发 因 素 之一 ,地 震 滑 坡 是 因 为 发 生 地 震 而 引起 的 滑 坡 现 象 ,属 于动 力 滑 坡 。 它 既 可 以 随 地 震 发 生 立 即
产 生 ,也 可 以是地 震后 一 定 时间发 生 。
地震 引发 的地 质 灾 害 引 起 了大 家 的广 泛 关 注 。本
关键 词 :鲜水河断裂带 ;炉霍 7 . 9级地震 ;地震 滑坡 ;地质灾害
中 图 分 类 号 :X 4 3 文 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0 0 0— 8 1 1 X( 2 0 1 4 ) 0 1 — 0 0 3 7— 0 5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0—8 1 1 X . 2 0 1 4 . 0 1 . 0 0 7
( 成 都 地 质 矿 产 研 究 所 , 四川 成 都 6 1 0 0 8 1 )
摘
要 :鲜水 河断裂带是 中国西南 地区一条现今 活动强烈 的大 型左旋 走滑 断裂带 ,局 部具挤压 性质 ,具 有规模
李四光大师预测中国四大地震带
李四光预测四大地震带新中国初期,李四光预测中国60年内将有4次特大地震,预测地点分别是在唐山,台湾,四川,现在以上三个地方都应验了,还有一个地方没有发生,就是在福建。
在这次地震中,我们流了太多的鲜血和眼泪,我希望悲剧不要再重演,至少把伤害降到最低最低。
因此,我倡议所有看到这个留言的同学都可以自己去查一查防震防台的一些方法和措施,并向家里和周围的人宣传。
不管这个预言是真是假,福建总是发生台风和地震总是真的吧!我们大家一起努力,为了我们的生命。
谢谢大家了,也请大家转发一下,希望我们都行动起来!? ?? ?? ?真正的是:李四光预言的是四大地震带而不是四个城市。
借此机会向你介绍一下四大地震带,李四光说的四大地震带是哪四大地震?我国有四大地震带,它们是: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2,华北的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4,西部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地质学家李四光预测的地震带是哪些?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我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四川、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华北地震区”。
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江苏、安徽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
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全国第二。
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
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 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
四川地震史
1732年1月29日(清雍正十年正月初三)西昌6级以上地震,波及米易、会理、守南和云南昆明、宜良等地。
1738年5月19日(清乾隆三年四月初一日),南坪地震,波及甘肃文县。
1900年8月(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邛崃地震,荥经、犍为等地有感。
1904年8月30日(清光绪三十年七月二十四日)道孚7级以上地震,二百里内沿途房屋大多震倒。七月三十日、八月初二又震。
1905年11月8日(清光绪三十一年十月十二日)自贡地震,宜宾也震,十几天内余震19次。
值得注意的是,在有的年份,甚至一年中发生多次地震。而最近的汶川地震发生和波及的地区曾发生过多次严重地震,造成的灾情与这次非常相似。而在1933年8月25日,茂汶县叠溪发生7.4级地震,15公里内的山岭川泽全部崩坏,50公里直径内均为重灾区,死亡6800多人。主震40多天后,因山崩导致岷江断流而形成的堰塞湖突然溃决,灌县(今都江堰市)以上村镇被夷为平地,死亡2500多人。
1854年12月24日(清咸丰四年十一月初五),南川(今属重庆市)西南发生5级以上地震,人畜死伤严重,波及巴县、涪陵、綦江。
1870年4月11日(清同治九年三月十一日),巴塘发生7级以上地震,引发山崩,数百户人家没于乱石。房屋全部倒塌,并引起大火,死亡千余人。次生地质灾害极其严重。
1896年2月14日(清光绪二十二年正月初二)富顺西北地震,波及犍为、简州、三台、蓬州、渠县、合江及贵州仁怀等19个州县。4天后又震,余震延续至六月二十日,共30余次。
1816年12月8日(清嘉庆二十一年十月二十四日)炉霍6级以上地震,倒塌楼房118间,平房986间,压死2854人。
历史上的今天:1216年四川雷波马湖7级地震1923年四川炉霍-道孚7.3级地震
历史上的今天:1216年四川雷波马湖7级地震1923年四川
炉霍-道孚7.3级地震
1216年3月24日四川省雷波马湖7级地震
1216年3月24日四川省雷波马湖附近发生了一次强烈地震,震级推测为6级至7级,据史料记载宋宁宗嘉定九年东,西两川地大震,马湖夷界山崩八十里,江水不通,震后当地又连续多日发生较强余震活动。
这次的地震带来的极其严重的山体崩塌和滑坡现象。
1923年3月24日四川省炉霍县-道孚县一线发生7.3级地震
1923年3月24日20时40分在四川省炉霍县-道孚县之间的区域发生7.3级地震,这次地震位于鲜水河断裂带,震中烈度为10度,极震区沿着鲜水河断裂带自西北向东南分布。
这次地震导致当地至少1500人遇难,在鲜水河断裂带炉霍县-道孚县一线出现数百条大小不一的地裂缝,另外在炉霍县-道孚县一线山区还出现了大量山体滑坡的现象。
鲜水河断裂带是四川省境内7级或者7级以上地震频次最活跃的断裂带,仅仅炉霍县附近就曾经发生过1816年12月8日炉霍县7.5级地震,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霍县西北7.6级地震。
地震前兆
据玉树地震中“最牛房屋”的屋主多哇回忆,地震前一周,他家的老鼠突然增加了很多。
地震前三天,自家水井的水变得浑浊,地震前两天,家中的老鼠却一只都不见了。
但当时多哇也没有在意,没多久后就发生了地震。
地震云(图片来源:资料图)地震来临前,并非没有任何征兆。
多哇回忆,地震前一周,他家的老鼠突然增加了很多。
地震前三天,自家水井的水变得浑浊,地震前两天,家中的老鼠却一只都不见了。
但多哇也没有在意。
4月14日当天凌晨5时40分左右,多哇一家正在酣睡中,玉树发生了一次小地震。
最明显的是,5月12日,下午2点左右在北方甘肃天水市的天空出现彩色的光辐射样的云。
当时很多人都拍下来了,可惜来不及了,半小时后灾难发生。
如果是晚上的话,汶川地震这种级别的应该可以看到地光,比如窨井地沟的地方。
地震前兆。
群测群防搞测报,动物异常很重要。
牛马驴骡不进厩,猪不吃食拱又闹。
羊儿不安惨声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狗上房屋狂吠嚎,家猫惊闹往外逃。
鸡不进窝树上栖,鸽子惊飞不回巢。
老鼠成群忙搬家,黄鼠狼子结队跑。
冰天雪地蛇出洞,冬眠动物复苏早。
蜻蜓大群定向飞,蜜蜂群迁跑光了。
园中虎豹不吃食,熊猫麂鹿惊惶嚎。
人人观察找前兆,综合分析排干扰。
地震气象异常《地震云》地震前兆指地震发生前出现的异常现象,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如地震活动、地表的明显变化以及地磁、地电、重力等地球物理异常,地下水位、水化学、动物的异常行为等。
概括性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也称地震异常)。
它包括地震微观异常和地震宏观异常两大类。
目录[隐藏]一、地震的宏观异常1、地下水异常2、生物异常3、气象异常4、地声异常5、地光异常6、地气异常7、地动异常8、地鼓异常9、电磁异常二、地震的微观异常地震前兆诗歌地震与‘风’‘水’‘龙脉’ 一、地震的宏观异常1、地下水异常2、生物异常3、气象异常4、地声异常5、地光异常6、地气异常7、地动异常8、地鼓异常9、电磁异常二、地震的微观异常地震前兆诗歌地震与‘风’‘水’‘龙脉’[编辑本段]一、地震的宏观异常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异常现象称为地震的宏观异常。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王东辉;田凯【期刊名称】《工程地质学报》【年(卷),期】2014(22)2【摘要】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具有极强的活动性,一旦发生地震,极有可能引发大量的滑坡等地质灾害。
研究区发育1973年地震滑坡179个(通过现场调查识别出43个),1973年以前地震滑坡62个。
本文研究数据基于1973年179个及1973年以前62个地震滑坡,共计241个地震滑坡。
利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1973年179个地震滑坡分布与烈度及震中距的关系,分析了241个地震滑坡发育的滑动方向、地层岩性、地形坡度、相对高程及在断裂不同位置的分布特征。
结果显示:(1)炉霍断裂地震滑坡规模以小型为主;(2)集中于Ⅸ~Ⅹ度烈度区内;(3)距震中0~5km及10~15km范围内密度最大;(4)滑动方向多与断裂斜交,交角介于35°~75°;(5)断裂南东段滑坡数量多于北西段,北东盘多于南西盘,北西段的北东盘滑坡个体面积较大;(6)滑坡多发育于T2-3 r地层中;(7)主要分布于斜坡的中下部,相对高程主要介于30~60m;(8)发育坡度多介于30°~45°,具有规模越大,坡度越小的特点。
%Massive landslides can be induced by earthquake because of the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and fragile geological environment in Luhuo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179 landslides in 1973 and 62 landslides before 1973 are obtained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geological investigation.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62 landslides before 1973 and 179 landslides in 1973.It make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Luhuo earthquake-triggered landslides in 1973 and before.Seven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the seismic landslides are analyzed.They are seismic intensity,epicentral distance,slip direction,formation lithology,slope angle,height,distribution in NW part and SE part.This study supports the following views.(1)The most landslides have a small scale;(2)Seismic intensity zones are between Ⅸ and Ⅹ;(3)Epicentra l distance between 0km to 5km and 10km to 15km are high-incidence zones;(4)Angle of slip direction and fault is between 35°and 75°;(5)Landslides in SE part of the fault is more than those in NW part.The NE foot of NW part has larger area;(6)Formation lithology that have the most landslides is T2-3 r;(7)Heights are between 30m to 60m.Major are distributed in the lower slope;(8)Slope angles are between 30°to 45°.The larger landslides always have lower angles.【总页数】8页(P292-299)【作者】王东辉;田凯【作者单位】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 610081;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成都 61008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42.22【相关文献】1.鲜水河断裂带炉霍县域段地质灾害成因规律分析 [J], 韦家雷2.鲜水河断裂带炉霍县卡扎村大探槽古地震研究 [J], 杜其芳;游泽李3.鲜水河断裂带炉霍7.9级地震地质灾害研究 [J], 李明辉;王东辉;高延超;白永健4.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运动及地震的重复性研究 [J], 杜其方5.联合InSAR和GPS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震间运动特征 [J], 孙凯;孟国杰;洪顺英;苏小宁;黄星;董彦芳;Hiroaki Takahashi;Mako Ohzono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973年炉霍大地震(Ms=7.6)最大余震(Ms=6.3)的库仑破裂应力触发
1973年炉霍大地震(Ms=7.6)最大余震(Ms=6.3)的库仑破裂应力触发刘桂萍;傅征祥【期刊名称】《中国地震》【年(卷),期】2002(018)002【摘要】1973年2月6日在四川省炉霍发生Ms7.6大地震,震后在震中周围出现丰富的余震,其最大余震(Ms6.3)发生在鲜水河断裂和玉树-甘孜断裂之间的正断层活动区内.本文根据震源机制解、地表破裂、同震位错分布、地震地质构造等资料,建立炉霍走滑大地震破裂的弹性位错模型,计算该大地震在周围正断层滑动方向上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CFS).结果表明,最大余震发生在库仑破裂应力增加(△CFS>0)的地区,△CFS=4.5MPa.因此认为,最大余震可能是由主震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触发的.【总页数】8页(P175-182)【作者】刘桂萍;傅征祥【作者单位】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中国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相关文献】1.2005年江西九江-瑞昌Ms5.7地震破裂参数及余震静态应力触发研究 [J], 王俊;孙业君;詹小艳;霍祝青;阮祥;郑江蓉2.汶川Ms8.0巨震产生的完全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及其强余震群 [J], 吴小平;黄雍;胡家富;虎雄林3.2008年汶川Ms8.0地震在2013年芦山Ms7.0地震和2014年康定Ms6.3地震破裂区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 [J], 李艳娥;陈学忠4.走滑断层地震地表破裂带分布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研究——以1973年炉霍Ms7.6地震为例 [J], 李红;邓志辉;陈连旺;周庆;冉洪流;邢成起5.2014年四川康定MS6.3和MS5.8地震的应力触发研究 [J], 解朝娣;王英楠;闫如玉;杨颖;李孟洋;于海英;刘本玉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鲜水河地震带炉霍段泥石流特征初步研究
新特 征 。笔 者 在 炉霍 全 县 进 行 地 质 灾 害 调 查 期 间
注 意到 ,鲜 水 河 地震 带 附近 由 于有 鲜 水 河 的 冲洪 积作 用和 泥 石 流 的 堆 积 作 用 ,地 势 平 坦 ,便 于 农 业 生产 ;又 有 川 藏 公 路 通 过 ,交 通 便 利 。故 炉 霍
1 研 究 区泥 石 流 发 育 的控 制 因素 分 析
1 1 地 质构 造与 地震 因素 .
规 律 ¨ ;17 9 6年 徐 俊 名 等对 松 潘 平 武 地 震 泥 石 流 进 行 了研 究 _ ;周 必 凡 等 对 唐 山地 震 区 的 泥 石 流 2
进 行 了 研 究 ] 9 9年 中 国 台 湾 集 集 地 震 之 后 , 。1 9 台湾 的学者 们结合 G S技术 将 地震前 泥石 流激 发 因 I 素 的临界值 与 地 震 之 后 泥 石 流 激 发 因 素 的 临 界 值 进 行 比较 ,提 出 了 台 湾 地 区泥 石 流 分 布 及 发 育 特 征 与 地 震 的关 系 -] 0 8年 汶 川 大 地 震 之 后 , 5。2 0
动水平 很 高 。近 百 年 间 仅 在 该 区段 就 发 生 过 两 次 7级 以上 的地震 ,分 别是 12 93年 3月 2 4日在 炉
霍 、道 孚 间发 生 的 7 5级 地 震 ,1 7 . 9 3年 2月 6 E t 在炉霍 发 生 的 7 9级地 震 。从 图 1中可 以看 出该 条 .
流 的分 布 、数 量 进行 调 查 。并 通 过 G S的 空 间集 I 成 ,分析 提取 出该 区段 泥石 流 的特 征 。
之后 ,田连 权 等 学 者 详 细 调 查 了炉 霍 地 震 区 的 泥
石 流 ,对 震 区 泥 石 流 进 行 了 垂 直 地 带 分 带 ,并 找 到 了该 区 域 泥 石 流 与 地 震 季 节 、地 震 烈 度 的 某 些
每逢大地震前气候有什么变化
每逢大地震前气候有什么变化1、地震后的天气异常变化.天气热得异常在震前有“特别闷热”、“燥热”、“人感不适”的感觉。
气温会比常规的异常增温,即便是下大雨,也会热得烦躁,冬天同样感到异常温暖,出现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发生地震。
如1966年3月8日,邢台大震前,7天内日平均气温由零下13℃,猛升到零上11℃,增温达24℃,实属罕见。
又如海城临震前,出现暴发性增温。
1975年2月3日,8时至10时间,2小时内气温上升幅度竟达12℃。
怪风骤雨发作在临震之前,会突然起怪风,风力还很强,风向旋转不停,怪风经过的地方,地震不久就发生,真有如此惊人的巧合。
1973年2月6日,四川炉霆发生7.9级强地震前,几小时内,风尘大作,风向紊乱,纸片、枯叶上下乱窜,风速最大有14米/秒。
异常的淫雨连续或大雨如注,天气极热 1974年5月11日,云南昭通发生7.1级地震前,连续阴雨13天,降雨量破历史同期记录。
在冬季震前会有大范围异常降雪天气,如1966年3月6日,华北平原在春季下罕见大雪,结果五天后发生邢台大地震。
天边地会发光临震前,贴近地面底层大气中会出现地光,在临震前几分钟里发生。
地光颜色为蓝色、白色,也有红色,常在天边高度不高处闪光,时间很短。
1976年7月发生唐山大地震前,在凌晨时间里,火车司机就看到蓝色的地光,不久唐山大地震。
夜间出现地光时,在乌黑昏暗的夜空,突然闪光,可见到远处山景,1966年3月8日邢台发生6.8级大震前,云南普洱发生6.7级大震前,都分别见到白色、红色地光。
大气呈现浑浊大震前,一般会降大雨,雨后应是天空洁净,但是发生大震前,天空却呈现浑浊,看上去非沙非土,非烟非雾,日月惨淡无光的景象。
1966年2月5日,云南东川发生6.5级地震,连续四天为天空灰蒙蒙、雾飘尘浓、能见度又差的霾天,而东川历史上从未见过霾天。
海城大震前1—2小时,突然生雾,烟雾蒙蒙,天空昏黑,看不清日光,大震过后,雾即消,天空清澈明亮。
庐山大地震
庐山大地震引言地震是地球表面因地壳运动而产生的一种自然现象,给人类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地震的发生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的结果,而庐山大地震就是这种能量释放的典型例子之一。
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是中国有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
然而,庐山曾经历过一次大地震,给这片美丽的土地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本文将以庐山大地震为主题,探讨地震的原因、灾害的影响,以及应对地震灾害的措施。
一、庐山大地震的原因庐山大地震发生在1956年7月9日,是一次里氏7.3级的强烈地震。
那一天,地震的震源位于庐山的西南部,震中位于九江市的德安县。
庐山大地震是因为豫西地质构造活动引起的,具体可分为以下几个原因:1.1板块运动:庐山所处的位置正好位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交界处。
两个板块的相互碰撞与挤压造成了地壳的应力积累,一旦达到了破裂的临界点,就会发生地震。
1.2地震带: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大陆地震带交界处,这也是中国地震频发的原因之一。
庐山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区域。
1.3构造错动:庐山地区地质构造错动活跃,经历了多次的地壳运动和地震。
这些构造错动的积累最终导致了庐山大地震的发生。
二、庐山大地震的影响2.1人员伤亡:庐山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据统计共有约1.8万人死亡,3.9万人受伤。
地震的猛烈震动导致了建筑物的倒塌,人们被埋在废墟中,生命无法得到及时的救治。
2.2经济破坏:庐山大地震给当地的经济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大量的房屋和基础设施被毁坏,农田被冲毁,导致农作物减产,严重影响了农民的生计。
此外,由于地震对交通运输的破坏,交通中断造成了商业活动和物资流通的困难。
2.3社会心理影响:地震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地震的突发性和破坏性让人们陷入恐慌和不安,对社会的稳定产生了负面影响。
许多人在地震后产生恐高症和地震阴影,对于未来的地震感到恐惧。
三、应对地震的措施3.1加强预防和监测:地震是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但可以通过预防和监测手段来减少损失。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与形变杜方;闻学泽;张培震【期刊名称】《地球物理学报》【年(卷),期】2010(053)010【摘要】1973年2月在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发生了M7.6地震破裂.自那以来,先后在炉霍县虾拉沱布设了若干横跨该地震断层(1973年破裂带)的地壳形变观测系统,包括断层近场的短基线、短水准、蠕变仪、人工构筑物等,以及断层近-远场的GPS观测站.利用这些观测系统的长期观测资料,本文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震后滑动/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建立起解释这些特征的动力学模式.研究表明:(1)1973年地震后的头5年,地震断层在虾拉沱场地表现为开放性质,近场的断层震后滑动以无震左旋蠕滑为主,速率达到10.27 mm/a,且伴有微量的拉张性蠕动作用;1979年以来,左旋蠕滑速率由5.3 mm/a逐渐减小到2.27 mm/a,减小的过程呈对数函数型,反映此阶段断层面已逐渐重新耦合、正朝闭锁的方向发展,并伴有部分应变积累.(2)1999年以来,地震断层两侧远场的相对左旋位移/变形速率为10 mm/a,远大于同时期断层近场(跨距40~144 m)的左旋蠕滑速率0.66~2.52 mm/a;远-近场位移/形变速率的显著变化发生在地震断层两侧各宽约30 km的范围,显示出这是与大地震应力应变积累-释放相关的断裂带宽度.(3)结合动力学背景与深部构造信息,本文对这里断层的震后位移/变形及其时、空变化的机理进行初步解释,要点是:震后约5年之后,由于逐渐增大的断层滑动/摩擦阻抗,上地壳脆性层中的断层面由震后初期的开放性质逐渐转向重新耦合、并朝闭锁的方向发展,但其两侧地块深部持续的延性相对运动拖拽着浅部脆性层发生相应的弹性位移/变形.(4)可估计再经历15~25年,研究断裂段将完全"闭锁",即进入积累下一次大地震应力应变的震间闭锁阶段.【总页数】12页(P2355-2366)【作者】杜方;闻学泽;张培震【作者单位】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四川省地震局,成都,610041;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北京,100036;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3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15%P542【相关文献】1.鲜水河断裂带炉霍县域段地质灾害成因规律分析 [J], 韦家雷2.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运动及地震的重复性研究 [J], 杜其方3.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地震滑坡空间分布规律分析 [J], 王东辉;田凯4.联合InSAR和GPS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震间运动特征 [J], 孙凯;孟国杰;洪顺英;苏小宁;黄星;董彦芳;Hiroaki Takahashi;Mako Ohzono5.川西高原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泥石流分布特征 [J], 梁馨月;曾璐;葛永刚;杜宇琛;曹晓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