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3.4课知识点总结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中国历史3、4课笔记

人教版中国历史3、4课笔记
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清王朝腐朽没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清王朝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最终落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最终落后必然挨打
5、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答:因为①客观原因── 英国综合国力强大。鸦片战 争时,英国已完成工业革命,处在资本主义上升时 期,生产力发达,制度先进,武器装备优良,且蓄谋 已久,战争准备充分处于封 建社会末期,政治腐败,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 装备落后,且战争领导者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战和不 定,用人不当,作战组织指挥不力。
③根本原因──社会制度的落后,中国清王朝腐朽没 落的封建主义无法对抗英国新兴的资本主义,最终落 后必然挨打。
第4课笔记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3.4 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含解析)(1)

高考历史备考 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 专题3.4 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含解析)(1)

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艺体生文化课百题突围系列专题3.4 近代西方的先进思想(含解析)【知识背一背】一、起源——希腊先哲的精神觉醒(一)自然哲学的兴起1、背景:公元前七世纪,希腊人开始怀疑宗教神话对世界和人生的解释,标志着最早的哲学诞生了。

2、代表人物:泰勒斯3、主要观点:万物皆水,是一种类型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主要是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所以被称为自然哲学。

4、评价:是人类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二)智者运动(公元前5世纪中叶)——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1、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主张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2、评价:(1)积极意义:把认识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

强调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

(2)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人的自我意识,忽视了人类认识的共性,造成个人的私欲膨胀,物欲横流,造成了社会的混乱。

(三)苏格拉底1、主要思想:(1)知识即美德(2)认识你自己”,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

(3)对理性的尊崇和对思想自由的追求。

2、评价: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亚里士多德1、主要观点及贡献: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创立了逻辑学2、评价:是古希腊科学文化知识的大成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贡献不仅为现代许多门类奠定了基础,耏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把希腊爱智慧与好学深思的理性精神发展到顶峰。

二、发展与完善(一)文艺复兴(14世纪至17世纪)——西方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背景:1、根本原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2、阶级基础:形成中资产阶级他们追求财富与人物享乐。

历史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3课知识点总结

历史3课知识点总结一、古代史1. 旧石器时代:人类最早的文明活动旧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明阶段,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出现了狩猎、采集、渔猎等生产活动,以及一些原始宗教信仰。

通过对旧石器时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人类最早的生活方式、生产活动和文化传承。

2. 新石器时代:农业革命的产生新石器时代是人类历史上农业革命的时期,人类开始种植农作物、畜养家禽,这一时期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

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农业的产生与发展、社会的分工与交换,人类社会的发展逐渐从原始社会向文明社会迈进。

3. 商代文明:中华文明的诞生商代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端时期,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的建立,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书写文字的产生等,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文明时期。

通过对商代文明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对我国古代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4. 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时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发展最为繁荣的时期,各种学派思想争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各种学派和思想家。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丰富多彩、社会政治的多元发展,为我们理解中国古代文化与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历史背景。

5. 秦汉帝国:中央集权的强大时代秦汉帝国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国,实现了中国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推行了许多重大的变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语言文字、开疆拓土、修筑长城、推行法家政治等。

通过对秦汉帝国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汉族的形成与其对世界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6. 罗马帝国:古代西方文明的巅峰罗马帝国是古代西方文明的代表,国土辽阔,政治制度完备,建筑艺术、法律制度等方面都颇具特色,影响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政治与经济。

通过对罗马帝国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古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为我们了解今日西方文化和政治制度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根基。

高中历史 专题3.4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同步备课课件 人民版选修2

高中历史 专题3.4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同步备课课件 人民版选修2



专制势力斗争的长期性、 对外战争的历史作用。


曲折性。

(难点)







菜单
RM ·历史 选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拿破仑上台
堂 互




方 案
1.背景

设 计
(1)法国大革命使 革命意识 深入人心。


(2) 督政府 统治使法国人民失望。
双 基
(3)法国 大资产阶级 为保住既得权益,急需一位铁腕人


学 方
把握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建议教师首先指导学生看书并思考:
探 究

设 计
拿破仑上台后分别采取了哪些对内对外政策?通过多媒体出

示《法典》内容,分析其实质是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将革
堂 双

命成果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然后多媒体出示有关拿破仑
达 标

前 的战争电影片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最后让学生介绍课

主 导
前搜集到的有关资料,每个学习小组各派一名代表发言,谈
课 时


谈对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认识。

菜单
RM ·历史 选修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3.“帝国的末日”一目,建议教师重点讲清拿破仑失败 课

的原因和后期战争的性质。教师可用多媒体出示问题:拿破 互


学 方
仑早期的战争节节胜利,但是,从 1812 年开始,同样一个拿
探 究

设 计
破仑,却不断遭到挫折,直至失败,1812 年远征俄国失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4课复习 (林美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3、4课复习 (林美娴)

问答题: 1、如何评价科举制度? 2、评价唐玄宗,并分析他与唐太宗的相 似之处。
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产生和完善的主要情况
抄写3、4课重点笔记
农 业
二、盛 世经济 繁荣的 表现
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 蔬菜有新品种 茶风生产和茶风盛行 生产工具改进 抗灾能力增强 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 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 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国际 性 : 三 ①统治后期,渐渐贪图享乐,宠 、 爱杨贵妃,不理政事。②任用奸 臣,造成朝政混乱。③安史之乱 爆发,从此唐朝日趋衰落。
一、开元之治
唐玄宗
(685~762 年)
唐玄宗名李隆基, 712 ~ 756年在位。
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开元之治)
什么是开元盛世?唐 玄宗前期为什么能出 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开元之治
1.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①选拔人才,发展生产 ②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③提倡节约、以身作则
• 1、都善用贤臣,重纳谏,注重吏治。 • 2、重视生产,轻徭薄赋。 • 3、都提倡节俭,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 著名的“治世”即“贞观之治”和“开 元盛世”。
唐朝的衰亡: 9世纪后期,爆发了唐末农民大起 义,唐朝瓦解。907年,唐朝灭亡 。
填一填 1、唐玄宗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有: ①重用贤人,如熟悉吏治、富有 改革精神的________,“历精为 治”②尤其重视_______________ ___③崇尚________。 2、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 (1)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 ②农作物种植:水稻采用________ __栽培,蔬菜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盛行; ③农具改进:唐朝农民制成__________;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加强。 (2)手工业:①丝织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陶瓷业:代表作有越窑________、邢窑________和最著 名的______________。

高一历史三四课知识点手写

高一历史三四课知识点手写

高一历史三四课知识点手写高中历史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在高一的历史课上,学生将会接触到许多不同的历史知识点,其中包括三四课的内容。

这些知识点涉及到古代文明、古代政治体制以及帝国的崛起和衰落等方面。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阐述。

在第三课中,我们将学习到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人类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古代文明的起点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文明,这些文明包括夏、商、周等朝代。

这些朝代的兴衰史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演变和进步。

同时,在世界其他地区,也出现了众多古代文明,例如埃及、希腊和罗马等。

古代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体制的演变。

在第四课中,我们将了解到古代政治体制的不同形式。

在中国,夏、商、周朝都是以君主专制为政治体制。

而在古代希腊,政治体制则较为复杂,既有城邦制也有民主制度。

希腊城邦的兴起和民主政治的发展对后来的欧洲政治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四课中还包括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帝国的出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强大和统一。

在中国,秦朝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帝国的形成。

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新纪元。

然而,由于内部政治和社会问题,秦朝也很快走向衰落。

同样,在古代罗马,罗马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罗马帝国在其巅峰时期拥有广阔的疆域和强大的力量,但因为内外因素的影响,最终走向了瓦解。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从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中看到人类智慧的结晶,也可以从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中领略各国文化的多样性。

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则可以让我们明白一个国家的興衰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此外,通过学习历史,我们还能培养自己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

历史并不是简单地记忆一些事件和日期,而是通过对过去的认知和理解,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做好准备。

总结来说,高一历史三四课的知识点包括古代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古代政治体制的演变以及古代帝国的崛起和衰落。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ppt课件

【人教版】高二历史选修三: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ppt课件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图一 希特 勒在进行战 争宣传
图二 东条 英机
反馈·训练区
图三 墨索里尼 在进行蛊惑宣传
1 23 45 6
材料二
德军入侵波兰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请回答: (1)有人认为,二战的爆发完全是由材料一中三个战争狂 人引起的。你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解析 本题图文并茂,考查二战爆发的原因及初期的战 争形势,培养学生分析评价和再认再现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题应首先判断该观点是片面的,依据所学知识综合 概括二战爆发的深刻背景。
学习·探究区
二、法国的沦陷 1.背景:波兰败亡,战争重心转移到 西线。 2.进程 (1)确保侧翼安全:德军1940年攻占丹麦、挪威,又迫使荷 兰、比利时投降。 (2)突入法国:德军主力绕过马奇诺防线 ,进攻法国,兵锋 直指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从 敦刻尔克 撤往英国。
学习·探究区
(3)发动总攻:1940年6月,德军发动总攻, 意大利 也对法 宣战。 (4)法国败亡:1940年6月22日,法国投降,贝当在维希成立 傀儡政府。戴高乐 流亡英国,组织“自由法国”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二战初期法国败降的基本状况。 ①和④是法国迅速败降的直接原因,②属于法国败降的根本 原因,故B项符合题意;二战初期,德军与英法盟军兵力相 当,不存在军事力量对比悬殊的问题,故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 B
反馈·训练区
反馈·训练区
1 23 45 6
A.英国人唯利是图 B.部分英国人没有爱国心 C.英国人士气高涨 D.英国人对战争置若罔闻

七年级历史第3、第4课知识点整理及背诵强调内容、笔记提纲参考。2019--3 (1)

七年级历史第3、第4课知识点整理及背诵强调内容、笔记提纲参考。2019--3 (1)
1、玄奘西行及其贡献(到天竺)
2、《大唐西域记》
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这部分知识点要背诵;其次,经济方面的内容和唐朝三位诗人及其诗作风格等都要熟练记住。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唐太宗时期,吐蕃(藏族)赞普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和亲
意义: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也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意义:促进中印文化交流
以上蓝色句子内容要重点背诵。
参考笔记提纲: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遣唐使和鉴真东渡
1、概况2、影响
3、鉴真东渡(玄宗时)方向:向东
(1)东渡经历(到日本,第六次才成功)
(2)影响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
三、玄奘西行(太宗时)方向:向西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奉为“天可汗”(这部分蓝色句子要重点背诵。)
笔记提纲参考:第3课盛唐气象
1、经济的繁荣
1、农业发展
(1)垦田面积扩大
(2)生产技术改进:曲辕犁和筒车的使用
(3)水利工程兴修
2、手工业发展
丝织业、瓷器制造业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
3、商业繁荣繁华的唐都长安
2、民族交往与交融
1、唐蕃和亲与汉藏的交融
教学重点:唐 朝与日本的交往、唐朝与天竺的交往
教学难点:隋唐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隋唐的对外交往与今天的开放的区别
背诵:3、、鉴真东渡(重点)
目的地:日本
目的:到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鉴真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视为日本艺术明珠
意义:促进中日文化的交流
三、玄奘西行(重点)
目的地:天竺(印度)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3-4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3-4课

七年级历史上册基础知识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距今约年,发现地是。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3、北京人距今约,发现地是,还保留了的某些特征,使用石器,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过着居生活。

这就形成了早期的社会。

他们已经会使用火,还会保存。

4、火的用途,,。

5、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

6、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年,发现地是。

他们的模样和基本相同,仍用石器,但已掌握和技术。

他们已会,靠、为生,还会。

他们能走到很远的地方同别的原始人群生活用品。

山顶洞人已用锋制衣服,懂得。

他们死后还要。

山顶洞人生活的集体,是由关系结合起来的。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1、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地点:2)地位: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的代表。

3)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石器,用耕地。

4)原始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5)原始畜牧业:饲养。

6)生活状况:住的房子,过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会,饮水比以前更方便。

7)原始手工业:会制造,还会制作简单的和。

2、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距今年代:地点:2)地位:流域典型的原始农耕的代表。

3)生产工具:普遍使用石器,用的石器和木制的等开垦土地,用收割庄稼。

4)原始农业:主要粮食作物是,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国家。

5)原始畜牧业:饲养等动物,6)半坡原始居民还会用、、打猎捕鱼,主食有,副食有7)生活状况:过生活,住的房子,屋内有,供和。

8)原始手工业:能制造,这上面有一些刻画符号,有些学者认为这是我国早期的雏形。

半坡原始居民已经会、、。

3、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根本原因是。

第3课华夏之祖1、距今约前,流域的部落联合部落,在一战中大败。

从此,、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2、后人尊称黄帝为“”,他的功劳是建,制,教、造。

海外华人常自豪地自称为“”。

3、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发明文字的是,编出乐谱的是。

8年级历史3.4课知识要点

8年级历史3.4课知识要点

第三课土地改革背诵要点1、时间:1950年----1952年2、法律依据(开始的标志):《中华人民土地改革法》3、原因(P13):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根本);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4、主要内容: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5、土地改革意义(P15):①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解放了生产力,农民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

③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也为工业化的顺利进行开辟了道路。

第四课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1953年----1957年2、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原因(P18):我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3、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4、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进行重工业建设,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发展重点及是重工业主要分布的地区是东北地区)5、目的: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6、成就:在苏联的协助下,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

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毛泽东诗词中“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中的“一桥”(长江第一桥)是指:武汉长江大桥)7、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8、一五计划的任务(主义内容):①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②相应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③相应的培养建设人才。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三第3单元第4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案)

3.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基础知识:德军“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英国遭到德国飞机的轰炸,在首相丘吉尔的号召下,英国人民坚决同法西斯战斗到底。

德军对苏联进行突然袭击,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

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2、能力训练过程方法:希特勒上台之初如何对外侵略?何谓“慕尼黑阴谋”?英法为什么要对希特勒的侵略采取绥靖政策?德国法西斯为什么要突袭波兰? 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为什么会迅速败亡?正当不列颠之战胜负未分之时,德国法西斯为什么把矛头突然转向苏联?3、情感态度价值观:慕尼黑会议是帝国主义大国牺牲小国,企图将祸水东引的一次大阴谋。

英、法等纵容法西斯侵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世界大战首先在帝国主义国家英、法和德、意之间全面爆发,英、法尝尽苦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德、意、日进行的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的战争,其目的是瓜分和掠夺别国,充分暴露了法西斯的残暴本性。

二战中交战各国的人民是战争的受害者,各国人民为反对法西斯战争而进行了艰苦卓绝的英勇斗争,中国等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民族解放战争;苏联进行的是反法西斯的卫国战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二战的战争性质、二战全面爆发和扩大的重大事件教学难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大战初期欧洲许多国家败亡的原因教学工具幻灯片。

图片。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温故知新1、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的建立时间、重要人物、标志性事件有何不同?2、德、意、日三个法西斯政权在建立背景和历史影响方面具有哪些共同之处?A、建立背景: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导致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日三国垄断资产阶级对内对外都需要用暴力恐怖手段来巩固统治地位。

对内方面,三国都需要加强镇压日益发展的革命力量。

对外方面,德国垄断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日本统治集团不甘心于华盛顿会议所受的制约,意大利也醉心于对外扩张。

B、历史影响:它们代表垄断资本集团的利益,对内实行法西斯独裁恐怖专政,对外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是最反动,最富侵略野心的政权。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4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4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3、4课)第3课远古的传说一、炎黄联盟1.炎黄生活年代: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活动区域在黄河流域。

2.主要部落:炎帝、黄帝、蚩尤等部落。

3.阪泉之战:黄帝大败炎帝,炎帝归顺黄帝,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

4.涿鹿之战:炎黄联盟大战蚩尤,最后蚩尤被打败,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

5.炎黄联盟影响: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称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

二、炎帝和黄帝的发明1.炎帝的贡献:①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②还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③制作乐器,并且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2.黄帝(轩辕)的贡献:①教人们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②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属下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

三、尧舜禹的禅让黄帝之后,黄河流域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落结成联盟,尧、舜、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第4课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一、夏1.夏朝的建立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

统治中心地区:河南中西部、山西南部影响: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2.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位置影响: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的措施:夏朝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4.二里头遗址:夏王朝后期一座都城遗址(①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②反映了夏朝时期的文明进程)5.夏亡于桀,前后存在了四百多年。

二、商汤灭夏1.商朝的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了商朝,都城在亳。

2.巩固统治的措施:(1)商王汤任用贤才(2)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商朝多次迁都。

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了殷。

此后保持了相对的稳定;(4)商朝长期对外征战,拓展疆域;(5)设置监狱,制定酷刑,加强对奴隶、平民的控制。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3、4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3、4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三课----第四课)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13、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尧舜禹。

他们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的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

15、夏朝的建立标志我国早期国家产生,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6、夏朝的统治中心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相传都城在阳城。

夏朝最后一个国君夏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7、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8、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9、渭水流域的周国君周文王重视农业生产,任用贤人姜尚,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

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经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20、关于西周的分封制目的: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为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

随从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21、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第三课----第四课)10 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

11、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13、继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是。

他们采用“”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第三四课知识点.

第三四课知识点.

第三、四课知识点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中央集权的加强(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汉初,刘邦实行郡国并存制。

在地方,既设郡县,又大封刘姓子弟为王。

汉景帝时,诸侯王的势力日渐壮大,对中央构成了威胁。

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着手“削藩”,导致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王之乱”。

汉武帝时,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规定,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也可以分割王国的部分土地成为列侯,但列侯归郡守统辖。

通过这种方式,汉武帝解除了诸侯王对中央王国所构成的威胁,成功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唐中期为解决西北边境的管理问题,开始在地方设立节度使。

节度使虽然名为朝廷藩镇,但拥有军权、财权和行政大权,容易发展成为割据势力。

安史之乱就是由节度使发动的叛乱,导致了唐王朝由盛转衰。

北宋初年,宋太祖赵匡胤为了避免出现唐王朝覆亡的悲剧,采取“收精兵”(夺兵权)、“制钱谷”(夺财权)和“夺其权”(行政权和管理权)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

收精兵——杯酒释兵权,将主要将领的兵权都收归中央;抽调各地精兵强将担任中央禁军,与地方厢军的比例达到1:1,形成强干弱枝之势;制钱谷——地方赋税一小部分留作自己开支,其它全部由中央掌控;夺其权——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进行监督。

这些措施一方面解除了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另一方面也使得北宋出现了“冗官冗兵冗费”的现象,使北宋成为了一个积贫积弱的王朝。

元朝由于疆域空前辽阔,对地方的管理实行行省制度。

共设10个行省。

行省下设路、府、州、县。

此外,设宣政院辖地管理西藏地区,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即今天的台湾地区)。

西藏和台湾在元朝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行省制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它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但此时行省长官的权利比宋朝又扩大了许多。

总体而言,从汉至元,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但不是简单的直线发展。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4 汉字、书法及笔墨丹青课件 岳麓版

2012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 3.4 汉字、书法及笔墨丹青课件 岳麓版

A.甲骨文 C.隶书 属于篆书。 答案:B
B.篆书 D.楷书
解析:篆书字体略长,笔画圆润,富有图案美。图中文字
2.考查宋代文学艺术的特点。 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 以后,文人画、尚意书风、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 明宋代文学艺术( )
A 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 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 C.平民化与个性化的趋势并存 D.形成了平等自由的学风
④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 书法技巧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⑤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逐渐 形成,书法成为士人表达自我对意境、神韵、风 骨追求的理想形式,书法艺术在这一时期最终形 成。
(2)特征: ①中国书法艺术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基本上是处在自发阶段, 人们注重书法的实用功能,很少追求书法的审美功能。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进入自觉阶段,书法的审美功能超 过实用功能,自觉地创造书法美成为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 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③社会发展决定了书法艺术的发展,书法艺术的发展在某 种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在不同阶段的特点。
4.民间风情: (1)宋代: ①兴盛原因:伴随着商业兴盛、城市发展和文化 的普及,民间文化日益繁荣,绘画艺术得到发展。 ②代表作:最著名的当属张择端的《清明上河 图》。
(2)明清: ①小说成为雅俗共赏的文学读物。木刻板画作为其中的插 图,反映了世俗的审美,充 满浓郁的生活气息。 (3)中国绘画风格: 宫廷和民间绘画注重写实,文人画注重写意,融诗、书、 画、印为一体。中国画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注重个人 主观性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灵活、自由,在启迪民族的自 信心和自尊心等方面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变式演练2]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
下列文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七下历史第3、4课学习提纲

七下历史第3、4课学习提纲

第3课盛唐气象的体现:一、经济繁荣;二、民族交往与交融;三、开发的社会风气;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原因:(五个)+启示(五个)
一、经济繁荣:1、农业成就①②③④(▲两个发明的名称+朝代+优点+用途);
2、手工业:五业成就的代表+特点;
3、商业繁荣表现①②③+长安特点①②③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的方式:①②③④⑤⑥⑦▲
1、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体现什么政策?并举例
2、唐蕃和亲:①松赞干布功绩②求婚原因③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时间、陪嫁品、历史意义④唐中宗将金城公主嫁给赤德祖赞,上书⑤唐穆宗订立“”
三、开发的社会风气:①两个特点②影响③举例④为什么具有这样特点?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1、唐诗地位、用途、特点、数量、
最著名诗人:李白的诗的主题+特点+美誉;杜甫的诗的特点+美誉,诗内容+称诗;白居易的诗的主题+特点;
2、最著名书法家三位+特点+代表作;
3、绘画类型+画家两位+特点+代表作▲
4、音乐舞蹈特点+原因
5、医学成就+洞窟艺术
课后题+识图
第4课唐朝中外文化交流1、频繁的原因①②③④2、启示3、特点
一、唐朝与日本交流:1、特点2、目的3、交流方式、规模4、影响5、现在受唐影响的社会风尚举例6、鉴真东渡:时间、品质、贡献
二、唐朝与新罗交流:1、交流方式2、相互影响
三、玄奘西行:1、时间2、目的3、品质4、路线5、贡献
四、鉴真东渡、玄奘西行体现的共同品质
五、鉴真和玄奘不同点+相同点+启示
六、唐朝学习的外来文化:1、朝鲜音乐,2、玄奘带回大量佛经
七、课后题+识图。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四单元知识点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将知识点总结归纳,下面本人的本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知识点第8课古代中国的发明和发现【基础解读】一、四大发明1、概况: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1)造纸术。

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

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

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

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

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

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

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

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

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

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七下三四课历史知识点

七下三四课历史知识点

七下三四课历史知识点一、秦朝的统一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一个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朝代。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他实施了一系列改革,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修建了万里长城,统一了货币、法律和尺度等,加强了中央集权。

二、秦朝的法家思想秦朝的法家思想是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思想体系。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需要通过严厉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人们的行为,以维持社会秩序和统一的国家。

法家主张集权统治,尊重法律,实行法治,强调严厉的惩罚和奖励机制,以达到控制人民的目的。

三、秦朝的皇帝陵墓秦始皇死后,他的陵墓被称为兵马俑坑,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下帝王陵墓群。

兵马俑坑被发现于1974年,其中包括数千个陶塑的兵马俑,规模宏大,制作精细。

兵马俑的发现对于研究秦代的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四、秦朝的统治特点秦朝的统治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强调中央集权: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实行一统天下的统一制度,加强了中央政权的控制力。

2.推行法家思想:秦朝采用法家思想来进行统治,通过法律来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持社会秩序。

3.进行大规模的修建工程:秦朝兴修万里长城、兵马俑等重大工程,加强国家的防御和统一。

4.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秦朝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提升了国家的管理效率。

五、秦朝的遗产秦朝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许多重要的遗产。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兵马俑,它们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

此外,秦朝还对后世影响深远,如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制度等,都成为后来王朝的基础。

虽然秦朝只存在了短短的15年,但其统一了中国,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秦朝的历史知识点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以及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
1、武周政治:
(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②主观上,武则天个人具备政治才能。

(2)690年,武则天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

(3)统治措施:①任用酷吏,打击政敌,崇信佛教。

②继承唐初以来的制度和措施:坚持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巩固边防安全;重视农业生产,广开言路,整顿吏治。

③大力推行并发展科举制(创设殿试和武举)。

④善于纳谏和破格用人。

(4)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2、开元盛世
唐玄宗李隆基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1)唐玄宗前期:“赋役宽平,刑罚清省”,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统治措施:
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后期:怠于政事,淫于酒色,信用小人。

导致唐朝由盛转衰,天宝危机,安史之乱。

简答:说说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有关重用人才给当时社会带来的影响史实以及对我们今天社会建设的启示。

答:唐太宗知人善任,虚心纳谏,重用魏征、房玄龄等人,出现了贞观之治,武则天重用人才,任用贤臣,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前期重视官员的考核和选用,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为相,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启示:当今世界,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国家建设需要人才,我们不仅要培养人才,还要重用人才。

第四课唐代的边疆各族
1、唐代的边疆各族
(1)边疆民族:回鹘、南诏、吐蕃、靺鞨、契丹、突厥等
(维吾尔族)(白族彝族)(藏族)(满族)
(2)民族关系:民族和睦,关系密切
(3)民族政策:“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开明政策。

(4)民族制度:设立羁縻州。

(唐朝政府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立与内地不同的行政制度,长官都由当地人担任,可以世袭,政府一般不过问其内部事务。

这种统治边远民族的地方行政制度,当时称为羁縻州。

)它的建立体现了一国多制的精神和唐代政治开明。

(5)民族政策的基础:
◆强盛的国力,繁荣的社会经济,开明的政治制度
◆统治者容纳百川的自信和气魄。

◆李氏家族本身就是民族大融合的产物
2、文成公主入藏
(1)吐蕃是藏族的祖先,生活在我国的青藏高原。

七世纪,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君主),统一了青藏高原,建都逻些(今拉萨)。

(2)641年,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唐高宗时册封松赞干布为驸马都尉、西海郡王。

(3)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对加强汉藏两族的联系,发展藏族经济作出了很大贡献。

第五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唐都长安
1、布局及功能:宫城、皇城、外郭城
宫城:是皇帝及皇族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皇城:是政府机关的所在地,
外郭城:是居住区(坊)和商业区(市),长安城的坊和市是分开的。

2、地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之一,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还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

二、玄奘西行
1、生平:唐太宗时期人,原名陈祎,玄奘是他的法号。

2、西行目的:求取佛经(天竺)
3、成就:取回佛经,撰写成《大唐西域记》
三、中日交往
(1)、鉴真东渡
1、生平:(688—763),唐玄宗时期东渡日本
2、目的:传播佛学
3、东渡概况::六次东渡,被尊为律宗初祖,被日本人民誉为“天平之甍”。

4、意义:传播了唐朝文化,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2)、遣唐使:
概念:日本对赴唐使者的称呼。

作用:对中日文化的交流作出了巨大功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