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现实主义批判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聊斋志异》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摘要】《聊斋志异》具有着深刻的批判性,饱含着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揭露和讽刺,其中包括一系列的重大问题——封建吏制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科举的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命运;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与封建世道的世风日下;满清贵族对汉族人民的血腥镇压与人民的反抗。
【关键词】《聊斋志异》;批判性;不彻底
《聊斋志异》凝重深沉地再现了17世纪中国社会的现实。
生活在历史大变革时期的蒲松龄把他的笔伸进了中华民族的各个角落,在《聊斋志异》中作者清醒而忧心地关注着整个中华民族,因此他的作品具有着强烈的批判意识。
一、对“官虎吏狼”的形象揭露
蒲松龄一生怀抱着出将入相惩恶扬善的志向和清君侧治社稷的宏誓,对黑暗腐朽的官场进行深刻严肃的讽刺批判。
他的这种讽刺批判一方面表现为正面揭露,另一方面表现为对人民反抗暴政的热情赞扬。
1、正面揭露地主豪强、贪官污吏直至皇帝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在《聊斋志异》中,揭露吏治黑暗的名篇《梦狼》和《续黄粱》虽都是描写梦境的,却深刻地反映了现实。
《梦狼》中的官衙“堂上、堂下、坐者、卧者,皆狼也”,“白骨如山”“群狼阻道”,官吏要吃饭就有“一巨狼,衔死人入”。
这真是一幅触目惊心的虎狼图。
这些贪官污吏,全是些搜刮蚕食民脂民膏的虎狼。
这种现象是虚幻
的吗?是个别的吗?当然不!蒲松龄在“异史氏曰”中明确地指出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窃叹天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即官不为虎,而吏且为狼,况有猛于虎者耶!”《续黄粱》中的宰相“朝廷名器,居为奇货,量缺肥瘠,为价重轻”’将“平民膏腴,任肆蚕食;良家女子,强委禽妆”,他“荼毒人民,奴隶官府”,以致于“奴仆一到,则守令承颜;书函一投,则司院枉法”,他“声色狗马,昼夜荒淫;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就是这样一个下流、肮脏、贪婪、无耻的宰相,皇上却无比信任。
《续黄粱》虽然表面描写的是曾孝廉梦中做宰相的故事,但实际上是蒲松龄为高级官吏写真。
2、侧面揭露地主豪强的恶行
《聊斋志异》对于地主豪强,贪官污吏以至于皇帝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揭露得淋漓尽致而深刻真实,然而蒲松龄却不仅今从正面揭露统治阶级的恶劣罪行,而且还从人民反抗暴政这一侧面反映了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压榨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程度。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热情地赞扬了人民对暴政的反抗。
在《席方平》中蒲松龄浓墨重彩地描写了席方平为父伸冤敢于同贪官污吏作殊死斗争的勇敢行为;在《梦狼》里蒲松龄更是直接地写受害人民将贪官污吏某甲及其帮凶尽数杀绝的大快人心的反抗行为。
二、对科举制度的悲愤控诉
蒲松龄在对“官虎吏狼”进行深刻揭露的同时,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他不拘于单纯的对吏治的批判揭露,而是更加深入地对
官场的黑暗进行追根溯源——选官制度。
1、对读书人迷离恍惚如痴如狂的丑态的生动描绘
蒲松龄以漫画家的笔触,为科举制度荼毒下的知识分子画像:《王子安》中困于场屋的东昌名士,白日做梦成翰林,为狐仙讥笑戏弄;《叶生》中文章辞赋俱佳而屡试不爽的叶生,乡试失败后,“形销骨立,痴若木偶”。
病亡后阴魂不散直至金榜题名才“扑地而灭”,不得功名死不瞑目;《书痴》中的郎玉柱双眼盯在“千金粟”和“黄金屋”上,人间百事一概不晓。
终生挣扎在科举道路上的蒲松龄对于科举制度有着切肤之痛。
他以“当局者”的亲身感受,做“旁观者”的客观再现,把读书人那种迷离恍惚如痴如狂的精神状态,徐徐如生地描绘出来。
他笔下的读书人或视野狭隘、精神低下,或自私自利、见钱眼开,或不学无术、自吹自擂,或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蒲松龄对于被功名利禄折磨得人不人鬼不鬼的读书人进行了穷形尽相的刻画。
2、对考官昏聩无知的无情嘲讽
与对读书人迷离恍惚、如痴如狂的描写相比,蒲松龄对考官的碌碌无为平庸无能的描写更近于一种嘲讽揶揄,像一道凛冽的利箭投向了那些误人前程的“司文郎”。
在《聊斋志异》中,蒲松龄用黑色幽默再现了形形色色的败类考官。
在《考弊司》中,蒲松龄讽刺了朝廷命官的不学无术、妍媸颠倒、爱财如命,凡拜见考弊司的皆要割髀肉为晋见礼。
这是用虚幻情节揭示取士制度的本质:主考皆是雁过拔毛的“虚肚鬼王”。
《于
去恶》中的考官,索性是双目全瞎的师旷和只识金钱的和峤,数十年游魂耗鬼皆入衡文,真是“惨惨如此,成何世界”!
《聊斋志异》中对考官的讽刺最为冷峻而深刻的是名篇《司文郎》。
文中的宋生把死后成鬼当成是追求功名的新起点,文中还虚构了一个盲僧,他可以用鼻嗅来判断文章的好坏。
他嗅得余杭生的文章令人做呕,而余杭生却高高得中。
为功名而游魂的宋生,狂傲无能的余杭生,鼻瞎耳聋的考官,这是一个多么荒诞的科举集团啊,真是一个讽刺的笑话。
三、对整个社会人们精神崩溃的冷静观察
官场腐败,科场黑暗,这些都必然造成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蒲松龄并没有忽视这一点,他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痛心疾首地关注着这些社会现象。
因此,对封建伦理的虚伪和道德沦丧的批判鞭挞,对市侩、财迷、伪君子、庸俗卑微者的戏谑揶揄也是《聊斋志异》的重要题材。
《骂鸭》、《劳山道士》、《邑人》等篇,讽刺了“太平盛世”里那些见钱眼开、好逸恶劳、轻薄阿谀之徒。
在这类作品中,写得最为幽默深沉的是《佟客》,“慷慨自负”的懂生遇到剑仙佟客时,以忠臣孝子自诩,“出佩剑,强之而歌,又斩路侧小树,以矜其利”,哪里知道,不仅他的佩剑“毳如瓜瓠”,他自己也是银样蜡枪头。
佟客为了剥下懂生华丽的外衣,把茅草化为强盗。
“强盗”深夜入宅,抓住了懂生的父亲,而这个自封的“孝子”却囿于妻子的柔情连老父亲也不去救。
平日“谈吐豪迈”,一遇危险便“壮念顿消”,
这是对一切自吹自擂、装腔作势者的讽刺。
总之,《聊斋志异》中对封建吏治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对科举制度的弊端和知识分子的命运,对腐朽的封建伦理道德的世风日下,对满清贵族对汉族人民血腥镇压与人民的反抗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深入探讨和理性审视是成功的。
即使蒲松龄受时代的局限,即使蒲松龄深受儒家经典的熏陶,使批判具有不彻底性,但《聊斋志异》的批判意识却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蒲松龄.聊斋志异[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4.
[2]袁世硕,徐仲伟.蒲松龄评传[m] 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