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因素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
1.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当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内的温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分别取时间和温度作为横、纵坐标,即可绘制出火灾过程中的时间--温度曲线。
在实际的火灾中,每一起火灾的时间--温度曲线是各不相同的,但为了对建筑构件进行耐火实验,进而对其耐火极限进行度量,必须人为规定一种能反映、模拟一般火灾规律的标准温升条件,把它绘制成曲线就称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
2.耐火极限概念
对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实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支撑能力或完整性损失或隔热损失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表示。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1)材料的燃烧性能。
该材料具有良好的燃烧性能,构件耐火极限就低。
(2)构件的截面尺寸。
构件的截面尺寸大,构件耐火极限高。
(3)保护层的厚度。
构件保护层厚度大,构件耐火极限高。
4.耐火极限的确定条件
(1)诚信缺失。
(2)绝缘损失。
(3)承载力和变形抗力损失。
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

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钢筋混凝土柱是常见的建筑结构成份,耐火极限是指其在定义的温度值(一般为800℃或1000℃)确保其稳定性的极限值。
耐火极限受混凝土的热膨胀与钢筋的收缩影响很大,应加强热稳定性的研究与设计。
一、耐火极限的影响因素(1)材料性质混凝土的抗热膨胀性能直接影响柱的耐火极限,随着温度的升高,其体积增加,从而影响柱的稳定性。
如果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较差,墙体的耐火极限将大大降低。
(2)结构参数钢筋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受结构参数影响,如构件的深度、长度、纵横比等。
随着柱长度的增加,混凝土的热膨胀压力也会增加,从而降低柱的耐火极限。
(3)热源热源可能会对柱的耐火极限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热源的性质也是影响柱耐火极限的重要参数之一。
例如,如果柱面对的是极其热的火焰,柱的耐火极限将大大降低。
二、耐火极限的计算(1)根据混凝土及钢筋的材料性质计算混凝土的最大热膨胀系数以及柱的热膨胀压力。
(2)根据柱的结构参数,计算出结构的弯曲强度和抗压强度。
(3)根据热源的性质计算外部温度及柱面温度。
(4)根据计算的混凝土的最大热膨胀系数,结构的弯曲强度和抗压强度,以及外部温度及柱面温度计算柱的耐火极限。
三、耐火极限的提高(1)采用高强度、高热膨胀系数的耐火混凝土。
(2)增加构件厚度和钢筋合金,以增加钢筋的抗热收缩能力。
(3)增加柱的纵横比,加大柱的深度,增加结构刚度。
(4)采用冷凝夹层结构,降低外部温度。
(5)采用防火涂料和隔热层,使柱表面温度更低。
四、结论影响钢筋混凝土柱耐火极限的主要因素是混凝土的热膨胀性能,以及结构参数(如深度、长度、纵横比)、热源的性质等。
为了提高柱的耐火极限,可以采用高强度、高热膨胀系数的耐火混凝土,增加构件厚度和钢筋合金,加大柱的纵横比,采用冷凝夹层结构,采用防火涂料和隔热层等措施。
民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民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摘要:民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所有建筑都要设计的内容,是建筑消防安全及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
而各构件的耐火极限由耐火等级确定;耐火等级是衡量建筑物时火程度的分级标度它由组成建筑物的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来确定。
规定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规定的防火技术措施中的最基本措施之一。
影响耐火等级选定的因素有:建筑物的重要性、使用性质和火灾危险性、建筑物的高度和面积、火灾荷载的大小等因素。
关键词:耐火等级、耐火极限、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门正文:一、相关术语定义1、耐火极限fire resistance rating耐火极限定义:在标准耐火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至失去承载能力、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所用时间,用小时(h)表示。
2、防火墙 fire wall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建筑或相邻水平防火分区且耐火极限≥3.00h的不燃性墙体。
3、防火隔墙 fire partition wall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4、建筑分类民用建筑的分类:1)住宅建筑,一类(建筑高度H≥54米)、二类(建筑高度7米<H≤54米)、单多层(建筑高度H≤27米);2)公共建筑,一类(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1000㎡的商店、展览、电信、邮政、财贸金融和其他多种功能组合的建筑;医疗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独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设施;省级及以上的广播电视和防灾指挥调度建筑、网局级和省级电力调度建筑;藏书超过100万册的图书馆、书库。
)、二类(除一类高层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层公共建筑)、单多层(建筑高度大于24米的单层公共建筑;建筑高度不大于24米的其他公共建筑;)5、建筑耐火等级分类建筑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级别依次降低),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可以查找相应规范来确定。
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一级;2 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二级。
建筑结构的耐火特性及建筑防火与抗火设计

※ 高强钢丝:无明显屈服极限的硬钢。
可见冷加工钢筋和高强钢丝耐火性能更差。另外,钢材在温 度和应力作用下,随时间推移会发生缓慢塑性变形——蠕变。普 通低碳钢蠕变温度为300~350℃,合金钢为400~450℃。 为了提高钢结构的耐火性能,常采用隔热材料(钢丝网抹灰、 保温砖、隔热混凝土、导热液体)进行包封、散热,或喷涂防火 涂料等,以形成防火保护层。 2)混凝土 混凝土的骨料决定它的耐火性能。花岗岩骨料混凝土在550℃ 破裂,石灰石骨料混凝土可达700℃。混凝土热容量大,导热系数 小,升温慢,是较好的耐火材料。
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耐火极限的措施
1.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
(1) 完整性。根据试验结果,凡易发生爆裂、局部破坏穿洞,构件 接缝等都可能影响构件的完整性。 (2) 绝热性。影响构件绝热性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材料的导温系数 和构件厚度。材料导温系数越大,热量越易于传到背火面,所以绝 热性差;反之则好。当构件厚度较大时,背火面达到某一温度的时 间则长,故其绝热性好。 (3) 稳定性。凡影响构件高温承载力的因素都影响构件的稳定性。
2. 建筑物防火间距
建筑物的防火间距是指某栋给定建筑物到周围其他建筑物或 铁路、公路干线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防火间距反映了建筑物与 周围外部环境在防火方面的布局要求。其目的为: (1)当某栋建筑物失火后,其热辐射不会使处于防火间距以外的相 邻建筑物燃烧起火,导致“火烧连营”; (2)通过铁路、公路的车辆及人员可能携带的火源不致引燃处于防 火间距以外的仓库、可燃材料堆场、储罐等; (3)易燃、易爆物品库、厂库发生爆炸,其冲击波不致使过往车辆、 人员及建筑物受灾; (4)发生火灾时,便于消防车低近扑救。确定防火间距、主要考虑 建筑物的重要性、火灾危险性大小、耐火等级以及可能引起的火 灾损失等。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在建筑设计中,耐火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火灾是建筑物最常见的灾害之一,特别是对于大型高层建筑和公共场所来说,建筑物的耐火性格外关键。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以及如何在设计和建造过程中确保建筑物耐火性能的最佳表现。
什么是耐火极限?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能够在一定温度和时间范围内保持其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的能力。
当建筑物遭受火灾时,温度会升高并导致构件的破坏,以至于建筑物可能发生崩塌。
因此,耐火极限通常被认为是建筑物耐火性的关键指标。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材料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受到材料的影响。
不同的材料对于火灾的反应是不同的,因此建筑构件材料的选择是确保建筑物耐火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常见的建筑构件材料包括钢、混凝土和木材等。
构件形状建筑构件的形状也会影响其耐火极限。
相同材料制作的不同形状的构件,面对火灾时可能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例如,角度较小的构件可能比角度较大的构件更容易失去稳定性。
结构设计结构设计也会对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产生影响。
如果建筑构件之间的关系紧密,那么它们的耐火极限就会受到彼此影响,因为在火灾发生时一个构件的削弱可能会导致整个结构的崩溃。
如何确保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选择合适的材料建筑构件材料的选择是确保建筑物耐火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材料在火灾中的表现是不同的。
例如,钢构件虽然坚固,但在高温下会失去强度。
相比之下,混凝土结构不会受到高温影响但会出现爆裂。
因此,根据不同的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材料很重要。
考虑消防安全措施在设计和建造建筑物时,应考虑到消防安全措施,这对保障建筑物耐火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建筑物内部安装自动灭火系统,以及提供全面的疏散路径,以确保人员在火灾发生时安全疏散。
进行防火涂料处理防火涂料是一种用于提高建筑构件耐火性的特殊材料。
防火涂料可以在火灾时释放化学物质来降低温度,减慢火势的蔓延速度,从而保护构件不受损坏。
设计合理的结构建筑构件的结构设计是确保建筑物耐火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

编号:SY-AQ-05329(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Combustion performance and fire resistance of building components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建筑构件主要包括建筑内的墙、柱、梁、楼板、门、窗等,一般来讲,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构件的燃烧性能,二是构件的耐火极限。
耐火建筑构配件在火灾中起着阻止火势蔓延、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
一、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主要是指组成建筑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
而材料的燃烧性能,有些得到共识而无需进行检测,如钢材、混凝土、石膏等,但有些材料特别是一些新型建材,则需要通过试验来确定其燃烧性能。
除有一些特别规定外,大部分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可按GB8624等相关标准确定(详见本章第二节“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及分级”)。
通常,我国把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
1.不燃性用不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统称为不燃性构件。
不燃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如钢材、混凝土、砖、石、砌块、石膏板等。
2.难燃性凡用难燃烧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非燃烧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统称为难燃性构件。
难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沥青混凝土、经阻燃处理后的木材、塑料、水泥、刨花板、板条抹灰墙等。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

影响耐火极限的要素在火灾中,建筑耐火构配件起着阻止火势蔓延扩大、延长支撑时间的作用,它们的耐火性能直接决定着建筑物在火灾中的失稳和倒塌的时间。
影响建筑构配件耐火性能的因素较多,主要有材料本身的属性、构配件的结构特性、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材料的老化性能、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等。
1、材料本身的属性材料本身的属性是构配件耐火性能主要的内在影响因素,决定其用途和适用性。
如果材料本身就不具备防火性能甚至是可燃烧的材料.就会在热的作用下出现燃烧和烟气,而建筑中可燃物越多,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越高,带来的火灾危害就越大。
建筑材料对火灾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一是影响点燃和轰燃的速度;二是造成火焰的连续蔓延;三是助长了火灾的热温度;四是产生浓烟及有毒气体。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材料的属性决定了构配件的耐火极限。
当然,材料的理化力学性能也应符合要求。
2、建筑构配件结构特性构配件的受力特件决定其结构特性(如梁和柱)。
在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的结构处理得岀的耐火极限是不同的。
尤其是对节点的处理,如焊接、挪接、螺钉连接、简支、固支等方式;球接网架、轻钢桁架、钢结构和组合结构等结构形式;规则截面和不规则截面,暴露的不同侧面等;结构越复杂,高温时结构的温度应力分布越复杂,火灾隐患越大。
因此,构件的结构特性决定了保护措施选择方案。
3、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材料与结构间的构造方式取决于材料自身的属性和基材的结构特性,即使使用品质优良的材料.构造方式不恰当也同样难以起到应有的防火作用。
如厚涂型结构防火涂料在使用厚度超过一定范围后就需要用钢丝网来提升涂层与构件之间的附着力;薄涂型和超薄型防火涂料若在一定厚度范围内耐火极限达不到工程要求,而增加厚度并不一定能提高耐火极限时,则可采用在涂层内包襄建筑纤维布的办法来增强已发泡涂层的附着力,提高耐火极限,满足工程要求。
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标准视定的耐火性能试验与所选择的执行标准有关,其中包括试件养护条件、使用场合、升温条件、试验炉压力条件、受力情况、判定指标等。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应用存在的常见问题

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应用存在的常见问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承受一定时间的高温和火焰侵袭。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在耐火构件的使用中会出现一些常见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 耐火构件材料选择不当。
不同的耐火构件需要使用不同的材料,如钢结构中的耐火涂料、混凝土中的耐火骨料,如果对材料的选择不当,将导致对建筑的安全存在威胁。
2. 施工质量不佳。
在耐火构件施工中,施工质量低劣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如钢结构中的耐火涂料需要均匀刷涂、混凝土耐火构件的浇筑必须达到一定的密实度和并防止渗水等。
3. 耐火极限设计不合理。
耐火设计要考虑火灾情况和建筑使用情况。
如果设计不合理,可能会导致构件失效,使建筑物变得不安全。
4. 环境因素影响。
环境因素也会对耐火构件的效果产生影响。
如环保部门禁止了某些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材料,导致品质不佳的新材料在市场上大量使用。
5. 耐火性能检测不合格。
在耐火建材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中,耐火性能检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如果耐火性能检测不合格,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耐火建材市场的安全。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耐火构件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必须要正确选择材料、优化设计方案、加强施工质量、全面考虑环境和检测所有建材的耐火性能才能确保建筑物在火灾中的安全性。
1。
2023年山西省消防考试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

2023年山西省消防考试真题试卷(含答案解析)一、单选题(60题)1.在冬季应对消防储水设施进行室内温度和水温检测,当结冰或室内温度低于()时,应采取相应技术措施。
A.0℃B.4℃C.5℃D.3℃2.下列关于消防给水设施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消防水泵的串联在流量不变时可以增加扬程,消防水泵的并联可以增加流量B.消防水泵控制柜在平时应使消防水泵处于自动启泵状态C.室内消火栓给水管网宜与自动喷水等其他水灭火系统的管网分开设置,当合用消防水泵时,供水管路沿水流方向应在报警阀后分开D.室外消防给水管网应采用阀门分成若干独立段,每段内室外消火栓数量不宜超过5个3.某建筑高度为24m 的老年人照料设施设置开敞式外廊,关于建筑疏散设施设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疏散楼梯与敞开式外廊连通时,可采用敞开楼梯间B.建筑面积为60m²,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可设一个疏散门C.建筑面积为50m²,疏散门净宽为1.4m,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可设一个疏散门D.开敞式外廊的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不应大于40m4.下列关于防烟分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净高不大于3m,该建筑内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为500 m2,防烟分区的长边最长为24mB.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净高为3~6m,该建筑内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为1000m2,防烟分区的长边最长为36mC.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室内空间净高大于6m,该建筑内防烟分区的最大面积为2000m2,防烟分区的长边最长为60m,但当净高大于6m且具有自然对流条件时,防烟分区的长边最长为75mD.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中的走道宽度不大于2.5m时,其防烟分区的长边长度不应大于36m5.某住宅建筑地上7层,屋顶采用坡屋面形式,室外设计地面至建筑檐口、屋脊的高度分别为22m和25m,该住宅建筑已按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全部改造为居家或者老年人照料设施,对该建筑的防火检查应按()标准执行。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一、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在建筑结构中,不同构件都有其自身的特性。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承受的最大火灾温度。
它是由构件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决定的,而这些材料的耐火性也会影响到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圤结构的耐火极限一般比普通结构要高很多,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热阻性和热稳定性,可以保证热能不易被空气中的热量所抵消。
因此,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耐火极限一般可达1000℃以上。
如果为了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还可以使用粉末火焰涂层材料,可以将耐火极限提高到1200℃以上。
2、木结构木结构的耐火极限比钢筋混凝土结构低很多,在500℃以下就会开始燃烧,在600℃左右就会发生烟火灾,而在800℃以上就会发生火灾,因此,木结构的耐火极限一般只有800℃左右。
3、石膏板石膏板的耐火极限一般可达700℃,在此温度下石膏板会发生热裂解,形成孔洞,使结构变得不稳定,因此,石膏板的耐火极限一般只有700℃左右。
4、玻璃纤维墙板玻璃纤维墙板的耐火极限一般在650℃左右,在此温度下,玻璃纤维墙板会发生热裂解,形成孔洞,使结构变得不稳定,因此,玻璃纤维墙板的耐火极限一般只有650℃左右。
二、耐火极限的影响因素1、建筑构件的材料不同的建筑构件使用不同的材料,这些材料的耐火性也会影响到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常用的材料包括:木材、钢筋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纤维墙板等,它们的耐火极限也不同。
2、建筑构件密度建筑构件的密度也会影响其耐火极限。
如果建筑构件的密度越高,它的热能储存量就会越大,从而使其耐火极限也会越高。
3、环境温度环境温度也会影响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会降低,当环境温度过低时,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会升高。
三、结论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在火灾事故发生时,能够承受的最大火灾温度。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受到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和环境温度的影响,而这些材料的耐火性也会影响到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耐火极限

关于建筑耐火极限第一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大类:一、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制成的构件。
不燃材料指的是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如砖、石、钢材、砼等。
二、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
难燃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沥青砼、水泥刨花板等。
三、燃烧体: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
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
如木材。
四、耐火极限试验装置(一)燃烧试验炉1、墙炉:适用各类墙体、门窗的耐火试验。
3.06m ×1.26m × 3.05m2、梁板炉:适用于楼板、屋面板、梁、吊顶等构件的耐火试验。
3.6m ×4.6m ×2.46m。
3、柱炉:天津所与加拿大共同开发的一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6m×2.6m×(3~4.2)m(二)燃烧系统1、燃料的选择:可采用轻柴油、天燃气、煤气或丙烷气等。
2、喷咀的设置:要求小而多。
3、炉温控制:(1)增减燃烧喷咀的数量;(2)调喷咀的油压及风压;(3)调整烟道闸板的位置。
(三)加载系统可模拟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轴心荷载、偏心荷载。
在试验前一次加足,试验中保持其大小及方向不变。
1、试验荷载:应按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来确定,或有关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数据来确定。
2、加载型式墙—垂直加载,沿整个宽度通过加载梁加载;楼板和屋面板—均布加载;梁—垂直加载,折算成集中荷载;柱—垂直加载,分轴压、偏心两种情况。
3、加载设备:液压方式、机械方式或重质块。
(四)测温系统1、炉内温度测量:丝径为0.75~1.00mm热电偶和记录仪。
2、试件背火面的温度:丝径为0.5mm的热电偶与铜片焊接,并用石棉堑覆盖。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在建筑结构中,耐火性能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耐火极限是指建筑构件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承受的最长时间。
耐火极限通常是通过一系列实验来确定的,以确保建筑能够在火灾发生时提供足够的安全逃生时间。
本文将介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相关内容。
首先,耐火极限的确定是通过耐火试验来进行的。
耐火试验通常分为两种类型:构件试验和耐火性试验。
构件试验是将实际建筑构件置于火焰中进行耐火性能测试。
而耐火性试验则是通过实验室中的实验来测定建筑材料的耐火性能。
这些试验通常通过对温度、火焰高度和时间等参数的控制来进行。
耐火极限的评估主要依赖于三个因素:材料的种类、构件的尺寸和火焰的温度。
不同的建筑材料具有不同的耐火性能。
例如,混凝土具有很好的耐火性能,能够承受高温的作用。
而钢结构的耐火性能相对较差,火灾时容易失去承载力。
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需要根据不同材料的耐火极限来进行选择。
此外,构件的尺寸也对耐火极限的确定有影响。
通常情况下,构件的厚度越大,其耐火极限就越长。
这是因为较厚的构件可以在火灾中形成保护层,从而延迟火焰的渗透。
因此,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应根据不同构件的功能和火灾风险来确定其尺寸。
火焰的温度也是耐火极限的重要参数之一。
通常情况下,耐火极限与火焰温度呈正相关关系。
高温的火焰能够更快地破坏建筑材料的结构,因此建筑耐火极限应根据当地火灾风险以及建筑的用途来确定。
在实际应用中,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通常通过耐火等级来表达。
耐火等级即表示构件能够承受的最长时间,通常以分钟为单位。
例如,耐火等级为60分钟的构件表示在火灾发生时能够保持原有结构稳定的时间为60分钟。
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的评估对于确保建筑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建筑结构中的每个构件都需要有足够的耐火性能,以保证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提供足够的逃生时间和安全疏散通道。
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和材料选择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耐火极限的要求。
总之,在建筑结构中,耐火极限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1.材料本身的属性;2.构配件的结构特性;3.材料与结构的构造方式;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5.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1.产烟特性等级;2.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3.烟气毒性等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的分级A:不燃材料;B1难燃材料;B2:可燃材料;B3:易燃材料高层与多层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的分类按其使用性质分为(1)民用建筑(2)工业建筑(3)农业建筑按其结构形式分为(1)木结构(2)砖木结构(3)砖混结构(4)钢筋混凝土结构(5)钢结构(6)钢混结构(7)其他结构按建筑高度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2)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乙、丙类生产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储存物品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物品本身的火灾危险性,并吸收仓库储存管理经验,参考《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相关内容而划分的。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
注: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l/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l/2时,应按丙类确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国内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注意: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l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雕防火措施。
2023年甘肃省消防考试真题题库试题(含解析)

2023年甘肃省消防考试真题题库试题(含解析)一、单选题(60题)1.对某商业综合体的消防控制室进行防火检查,不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是()。
A.消防控制室实行24小时专人值班,每班不少2人,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持有消防操作员中级证书B.消防控制室人员每2h记录─次消防控制室内设备的报警和故障情况C.消防控制室人员对火灾报警控制器进行,日检查、接班、交班时填写《消防值班记录表》D.消防控制室人员将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防排烟系统和联动控制的防火卷帘等防火分隔设施,设置在自动控制状态2.某餐饮建筑在第六层设置了供顾客娱乐的KTV包房,现消防救援机构对其进行防火检查。
下列检查结果中,不符合先行技术标准要求的是()。
A.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房间门至最近安全出口的距离为24mB.最大包间的建筑面积为200㎡C.各个包间都用了隔音吸声的软包木门D.房间和房间之间采用了耐火极限为2.00h的防火隔墙和1.50h的不燃性楼板分隔3.对于I级易燃气体,其爆炸下限小于()%。
A.10B.12C.13D.154.某室内净高为6m的食品仓库,内设双排货架,储物高度为4m,该仓库采用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系统喷水强度应为()L/(min·m²)。
A.18B.20C.22D.245.某石油化工企业原油储罐区,设有12个容积为15000m³的储罐,储罐分组布置,并在每组间设置隔堤。
每个隔堤内最多允许设置储罐数量为()个。
A.3B.4C.2D.56.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因素不包括()。
A.构配件的结构特性B.材料与构件间的构造方式C.材料老化性能D.火灾持续时间7.高层民用建筑室内消火栓栓口的出水压力大于()MPa时,应设减压设施,静水压力大于()MPa,应采取分区给水系统。
A.0.8、0.5B.0.7、1.0C.0.3、0.8D.0.5、0.68.下列灭火剂中,不属于D类专用干粉灭火剂的是()。
A.石墨类灭火剂B.氯化钠类灭火剂C.碳酸氢钠类灭火剂D.硝酸盐类灭火剂9.关于防火分隔措施说法错误的是()。
建筑耐火极限概念

建筑耐火极限概念解析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高层建筑、大型商业综合体等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然而,这些建筑物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出来,尤其是火灾安全问题。
因此,对建筑的耐火极限进行研究,以保证人员安全和财产安全,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二、建筑耐火极限定义建筑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试验条件下,建筑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抵抗热辐射、热量传导等作用而不失去支持能力、不产生穿透裂缝或背火面温度超过规定值的最大长度、宽度或高度。
简单来说,就是在火灾发生时,建筑构件能够承受火焰热辐射热量的能力。
三、建筑耐火极限的重要性1.保障人身安全:了解建筑耐火极限能够帮助我们预测在火灾中建筑构件能坚持多久,从而为疏散人员提供宝贵的时间。
2.减少财产损失:通过提高建筑耐火极限,可以降低火灾对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减少经济损失。
3.符合法规要求:各国的建筑法规都对建筑耐火极限有明确的规定,只有达到规定的耐火极限,才能获得建设许可。
四、影响建筑耐火极限的因素1.材料类型:不同的建筑材料有不同的耐火性能,例如钢材的耐火极限要高于木材。
2.构件尺寸:一般来说,构件的尺寸越大,其耐火极限越长。
3.火灾类型:不同类型的火灾(如固体燃烧火灾、液体燃烧火灾、电气火灾)产生的热量和热辐射不同,对建筑构件的影响也不同。
4.防火保护措施:如有无防火涂料、防火隔离带等防火保护措施,都会影响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五、提高建筑耐火极限的方法1.选择耐火性能好的材料: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应优先选择耐火性能好的材料。
2.采用合理的构造设计:通过合理的构造设计,可以提高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3.采取防火保护措施:如涂刷防火涂料、设置防火隔离带等。
4.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定期对建筑进行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并修复可能影响耐火极限的问题。
六、总结建筑耐火极限是评价建筑消防安全性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直接关系到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理解建筑耐火极限的概念,了解影响其的因素,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建筑的耐火极限,以确保我们的安全。
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常用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一、墙的耐火极限1、普通粘土砖墙、钢砼墙的耐火极限大量试验证明,耐火极限与厚度成正比。
2、加气砼墙的耐火极限耐火极限与厚度也基本是成正比。
如加气砼砌块墙(非承重墙)3、轻质隔墙木龙骨——钢丝网抹灰:0.85h石膏板:0.30h水泥刨花板:0.30h板条抹灰:0.85h钢龙骨——单层石膏板双层石膏板:1.00h以上4、金属墙板的耐火极限采用铝、钢、铝合金等薄板作两面,中间或是空气层或填矿棉、岩棉等隔热材料,耐火极限可达1.50~2.00h。
二、柱的耐火极限1、钢砼柱的耐火极限在通常情况下随柱截面增大而增大。
如C20砼柱:2、钢柱的耐火极限:0.25h三、梁的耐火极限1、钢砼梁的耐火极限主要取决于主筋保护层的厚度。
如非预应力钢砼简支梁:2、无保护钢梁耐火极限为0.25h。
四、楼板的耐火极限简支钢砼圆孔空心板预应力钢砼圆孔空心板五、吊顶的耐火极限木吊顶搁栅——钢丝网抹灰:0.25h 板条抹灰:0.25h纸面石膏板:0.25h钢吊顶搁栅——石棉板:0.85h双层石膏板:0.30h钢丝网抹灰:0.25h六、屋顶承重构件——屋架无保护钢屋架的耐火极限为0 .25h;钢砼屋架的耐火极限主要取决于保护层厚度,一般保护层厚度为25~30mm,耐火极限为1.50~1.70h。
第四节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及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一、影响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一)完整性1、砼的含水量2、构件的接缝或填缝材料(二)绝热性1、材料的导温系数2、构件的厚度(三)稳定性1、构件材料的燃烧性能2、有效荷载量3、钢材品种4、实际材料强度5、截面形状与尺寸6、配筋方式7、配筋率8、表面保护9、受力状态10、支承条件二、提高构件耐火极限的措施1、处理好接缝,防止出现穿透性裂缝;2、使用导热(温)系数低的材料或加大构件厚度;3、使用不燃材料;4、构件表面抹灰或喷涂防火涂料;5、加大构件截面,主要是加大宽度;6、配16Mn、15MnV钢,把粗筋置于内层,细筋置于外层;7、提高钢筋、砼的强度等级;8、改变支承条件,增加约束。
建筑材料的耐火极限

关于建筑耐火极限该帖被浏览了1304次| 回复了2次第一节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大类:一、不燃烧体:用不燃材料制成的构件。
不燃材料指的是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的材料。
如砖、石、钢材、砼等。
二、难燃烧体:用难燃性材料做成的构件或用燃烧性材料做成而用不燃烧材料做保护层的构件。
难燃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难起火、难微燃、难炭化,当火源移走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的材料。
如经过阻燃处理的木材、沥青砼、水泥刨花板等。
三、燃烧体:用燃烧材料做成的构件。
燃烧性材料是指在空气中遇到火烧或高温作用时立即起火或微燃,且火源移走后仍继续燃烧或微燃的材料。
如木材。
四、耐火极限试验装置(一)燃烧试验炉1、墙炉:适用各类墙体、门窗的耐火试验。
3.06m×1.26m × 3.05m2、梁板炉:适用于楼板、屋面板、梁、吊顶等构件的耐火试验。
3.6m ×4.6m ×2.46m。
3、柱炉:天津所与加拿大共同开发的一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6m×2.6m×(3~4.2)m(二)燃烧系统1、燃料的选择:可采用轻柴油、天燃气、煤气或丙烷气等。
2、喷咀的设置:要求小而多。
3、炉温控制:(1)增减燃烧喷咀的数量;(2)调喷咀的油压及风压;(3)调整烟道闸板的位置。
(三)加载系统可模拟均布荷载、集中荷载、轴心荷载、偏心荷载。
在试验前一次加足,试验中保持其大小及方向不变。
1、试验荷载:应按国家有关设计规范来确定,或有关设计单位提供的技术数据来确定。
2、加载型式墙—垂直加载,沿整个宽度通过加载梁加载;楼板和屋面板—均布加载;梁—垂直加载,折算成集中荷载;柱—垂直加载,分轴压、偏心两种情况。
3、加载设备:液压方式、机械方式或重质块。
(四)测温系统1、炉内温度测量:丝径为0.75~1.00mm热电偶和记录仪。
2、试件背火面的温度:丝径为0.5mm的热电偶与铜片焊接,并用石棉堑覆盖。
判断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条件

判断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条件构件的受火条件是墙壁和隔板、门窗一面受火;楼板、屋面板、吊顶:下面受火横梁:两侧和底面共三面受火;柱子:所有垂直面受火判断构件达到耐火极限的条件有三个,即失去稳定性、失去完整性、失去绝热性
失去稳定性是指构件在试验中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
此条件卞要针对承重构件。
具体地讲
墙:试验过程中发生坍垮,则表明试件失去承载能力。
梁或板试验过程中发生坍垮,则表明试件失去承载能力试件的最大挠度超过L/20,则表明试件失去抗变形能力.其中L为试件计算跨度。
往:试验过程中发生坍垮,则表明试件失去承载能力。
试件的轴向压缩变形速度超过314.(mm/min),则表明试件失去抗变形能力。
其中H为试件在试验炉内的受火高度,以米计
失去完整性是指分隔构件(如楼板、门窗、隔墙、吊顶等)当其一面受火作用时,在试验过程中,构件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孔隙,使其背火面可燃物燃烧起来。
这时,构件失去阻止火焰和高温气体穿透或失去阻止其背火面出现火焰的性能。
因此,认为构件失去完整性口
失去绝热性是指分隔构件失去隔绝过量热传导的性能口在试验中,试件背火面测点测得的平均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40C,或背火面任一测点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80℃时,均认为构件失去绝热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建筑构件耐火极限的因素1.材料本身的属性;2.构配件的结构特性;3.材料与结构的构造方式;4.标准所规定的试验条件;5.火灾种类和使用环境要求建筑材料燃烧性能等级的附加信息1.产烟特性等级;2.燃烧滴落物/微粒等级;3.烟气毒性等级建筑材料及制品的燃烧性能的分级A:不燃材料;B1难燃材料;B2:可燃材料;B3:易燃材料高层与多层民用建筑的分类建筑的分类按其使用性质分为(1)民用建筑(2)工业建筑(3)农业建筑按其结构形式分为(1)木结构(2)砖木结构(3)砖混结构(4)钢筋混凝土结构(5)钢结构(6)钢混结构(7)其他结构按建筑高度分类(1)单层、多层建筑(2)高层建筑甲、乙、丙类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甲、乙、丙类生产类物品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储存的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储存物品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根据物品本身的火灾危险性,并吸收仓库储存管理经验,参考《危险货物运输规则》相关内容而划分的。
按《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储存物品的火灾危险性分为五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
注:1)同一座仓库或仓库的任一防火分区内储存不同火灾危险性物品时,仓库或防火分区的火灾危险性应按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物品确定。
2)丁、戊类储存物品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当可燃包装重量大于物品本身重量的l/4或可燃包装体积大于物品本身体积的l/2时,应按丙类确定。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的分类国内主要依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把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为5类,甲类、乙类、丙类、丁类、戊类注意: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l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雕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评定物质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一)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爆炸极限和自燃点(二)评定液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闪点(三)评定固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熔点和燃点灭火的基本方法一、冷却灭火二、隔离灭火三、窒息灭火四、化学抑制灭火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一、电气二、吸烟三、生活用火不慎四、生产作业不慎五、设备故障六、玩火七、放火八、雷击疏散门的设置形式有什么要求?疏散门的形式根据建筑类别、使用性质进行确定。
检查要求为:(1)民用建筑和厂房的疏散门,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不得采用推拉门、卷帘门、吊门、转门和折叠门。
仓库的疏散门采用向疏散方向开启的平开门,但丙、丁、戊类仓库首层靠墙的外侧可采用推拉门或卷帘门;电影院、剧场的疏散门采用甲级自动推闩式外开门。
(2)人员密集场所内平时需要控制人员随意出入的疏散门和设置门禁系统的住宅、宿舍、公寓建筑的外门,要保证火灾时不需使用钥匙等任何工具即能从内部易于打开,并在显著位置设置标识和使用提示。
简述下沉式广场防火检查的主要内容。
检查内容1.广场的开敞区域不同防火分区通向下沉式广场等室外开敞空间的开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13m。
室外开敞空间除用于人员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业或供人员通行外的其他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净面积不得小于169m2。
2.广场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为保证人员逃生需要,直通地面的疏散楼梯不得少于1部。
当连接下沉广场的防火分区需利用下沉广场进行疏散时,该区域通向地面的疏散楼梯要均匀布置,使人员的疏散距离尽量短。
疏散楼梯的总净宽度不得小于任一防火分区通向室外开敞空间的设计疏散总净宽度。
3.广场防风雨棚的设置防风雨蓬不得完全封闭,四周开口部位要均匀布置,开口的面积不得小于室外开敞空间地面面积的25%,开口高度不得小于1.0m;开口设置百叶时,百叶的有效排烟面积可按百叶通风口面积的60%设置。
什么类型的建筑需要设置封闭楼梯间?封闭楼梯间①楼梯间靠外墙布置,并能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
首层如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楼梯间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时,需采用乙级防火门等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②除楼梯间的门之外,楼梯间的内墙上不开设其他门窗洞口;楼梯间墙体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烧体。
③高层建筑、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人员密集的多层丙类厂房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其他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可采用双向弹簧门。
④楼梯间的顶棚、墙面和地面的装修材料必须采用不燃烧材料。
建筑防火的技术方法(一)总平面布置建筑的总平面布置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
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存储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
三是为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致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间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四是要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所必需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二)建筑结构防火建筑结构的安全是整个建筑的生命线,也是建筑防火的基础。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研究建筑防火措施、规定不同用途建筑物需采取相应防火措施的基本依据。
在建筑防火设计中,正确选择和确定建筑的耐火等级,是防止建筑火灾发生和阻止火势蔓延扩大的一项治本措施。
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钢梁、钢屋架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等。
(三)建筑材料防火建筑材料中不少是可以燃烧的,特别是大多数天然高分子材料和合成高分子材料都具有可燃性,而且这些建筑材料在燃烧后往往产生大量的烟雾和有毒气体,给火灾扑救和人员疏散造成严重威胁。
为了预防火灾的发生,或阻止、延缓火灾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轻火灾危害,必须对可燃建筑材料的使用及其燃烧性能进行有效的控制。
建筑材料防火就是根据国家的消防技术标准、规范,针对建筑的使用性质和不同部位,合理地选用建筑的防火材料,从而保护火灾中的受困人员免受或少受高温有毒烟气侵害,争取更多可用疏散时间的重要措施。
建筑材料防火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受条件限制或装修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可燃材料的,应当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四)防火分区分隔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
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
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单元;竖向防火分区指上、下层分别用耐火的楼板等构件进行分隔,对建筑外部采用防火挑檐、设置窗槛(间)墙等技术手段,对建筑内部设置的敞开楼梯、自动扶梯、中庭以及管道井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等。
防火分区的划分应根据建筑的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以及建筑的耐火等级、建筑内容纳人员和可燃物的数量、消防扑救能力和消防设施配置、人员疏散难易程度及建设投资等情况综合考虑。
(五)安全疏散人身安全是消防安全的重中之重,以人为本的消防工作理念必须始终贯穿于整个消防工作,从特定的角度上说,安全疏散是建筑防火最根本、最关键的技术,也是建筑消防安全的核心内容。
易燃固体易燃固体是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
易于自燃的物质包括发火物质和自热物质两类(1)发火物质。
指即使只有少量物品与空气接触,在不到5min内便会燃烧的物质,包括混合物和溶液(液体和固体)。
如黄磷、三氯化钛等。
(2)自热物质。
指发火物质以外的与空气接触不需要能源供应便能自己发热的物质。
如赛璐珞碎屑,油纸,动、植物油,潮湿的棉花等。
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
这类物质还能与酸或氧化剂发生反应,而且比遇水发生的反应更加剧烈,其着火爆炸的危险性更大。
易燃液体的分类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1)I类。
闪点<-18℃,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2)II类。
-18℃≤闪点<23℃,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3)III类。
23℃≤闪点<61℃,如煤油、磺化煤油、浸在煤油中的金属镧、铷、铈、壬烷及其异构体、癸烷、樟脑油、乳香油、松节油、松香水、癣药水、刹车油、影印油墨、照相用清除液、涂底液、医用碘酒等。
最小点火能量最小点火能量,是指每一种气体爆炸混合物,都有起爆的最小点火能量,低于该能量,混合物就不爆炸,目前都采用mJ作为最小点火能量的单位。
MJ(兆焦耳)是热值单位。
热值也叫“发热量”常见爆炸点火源常见引起爆炸的点火源主要有机械火源、热火源、电火源及化学火源。
引发爆炸的常见原因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一)物料原因(二)作业行为原因(三)生产设备原因(四)生产工艺原因粉尘爆炸的条件可燃粉尘爆炸应具备三个条件:①即粉尘本身具有爆炸性②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到爆炸浓度③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火源。
爆炸浓度极限爆炸极限分为爆炸浓度极限和爆炸温度极限两种。
爆炸极限在消防上的意义:物质的爆炸极限是正确评价生产、储存过程的火灾危险程度的主要参数,是建筑、电气和其他防火安全技术的重要依据。
控制可燃性物质在空间的浓度低于爆炸下限或高于爆炸上限,是保证安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的基本措施之一。
具体应用有以下几方面:爆炸极限是评定可燃气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依据,爆炸范围越大,下限越低,火灾危险性就越大;爆炸极限是评定气体生产、储存场所火险类别的依据,也是选择电气防爆型式的依据: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应选用隔爆型防爆电气设备;生产、储存爆炸下限≥10%的可燃气体的工业场所,可选用任一防爆型电气设备;根据爆炸极限可以确定建筑物耐火等级、层数、面积、防火墙占地面积、安全疏散距离和灭火设施;根据爆炸极限,确定安全操作规程,例如,采用可燃气体或蒸气氧化法生产时,应使可燃气体或蒸气与氧化剂的配比处于爆炸极限范围以外,若处于或接近爆炸极限范围进行生产时,应充惰性气体稀释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