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合集下载

长江航道疏浚工程方案

长江航道疏浚工程方案

长江航道疏浚工程方案第一章绪论一、工程背景长江是中国的母亲河,也是世界第三大河流,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道。

长江干流全程约6300公里,是中国东部地区的重要水运干线。

长江航道起源于唐代,至今已有近1200年的历史。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江航道的运输需求不断增加,这对长江航道的疏浚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长江航道的淤积问题逐渐凸显,给航道交通带来了诸多不便。

因此,对长江航道进行全面的疏浚工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二、工程意义长江航道疏浚工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障长江干流水深,确保船舶安全通航;2. 提高长江航道通航能力,促进长江沿岸经济的发展;3. 优化长江航运服务体系,提升长江航运安全和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需要进行全面的长江航道疏浚工程。

第二章工作范围一、疏浚地点长江干流自上游至下游依次为:四川段、重庆段、湖北段、湖南段、江西段、安徽段、江苏段。

长江疏浚工程的主要工作范围将覆盖整个长江干流,以确保全程航道的畅通。

二、疏浚目标长江航道疏浚工程的主要目标包括:1. 提高长江干流的水深,保障船舶的安全通航;2. 清理长江航道的淤泥和废土,减少沉积物的影响;3. 修复长江航道的桥梁、码头等设施,确保航道的顺畅通行。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长江航道疏浚工程将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和工程手段。

第三章工程方案一、疏浚工程步骤长江航道疏浚工程的步骤主要包括:1. 调查勘测:对长江航道的水文地貌、水道淤积情况等进行详细勘测,为后续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2. 疏浚设计:根据勘测结果,结合长江航道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疏浚设计方案;3. 施工准备:确定施工地点、调配施工人员和设备等,为疏浚工程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4. 疏浚施工:利用挖掘机、吹填船等专业设备,对长江航道进行淤泥清理、水道开挖等工作;5. 完工验收:对疏浚工程进行全面验收,保证长江航道的通航安全。

二、工程技术长江航道疏浚工程将采用先进的工程技术和设备,以保证工程的高效进行。

(完整版)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完整版)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

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1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生物工程的发展简史按照生物工程的定义.人类对生物工程的实践可迫溯到远古原始人类生活期间.为此,可把生物工程的发展分成三个时期:①传统生物技术时期;②近代生物工程的形成和发展时期;③现代生物工程时期。

一、传统生物技术时期生物工程不是一门新学科,它是从传统生物技术发展来的。

传统生物技术应该说从史前时代起就一直为人们所开发和利用并造福于人类.在西方,苏美尔人和巴比伦人在公元前6000 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

古埃及人则在公元前4000 年就开始用经发酵的面团制作面包,在公元前20 世纪时已掌握了用裸麦制作“啤酒”的技巧。

公元前25 世纪古巴尔于人开始制作酸奶;公元前20 世纪古亚述人已会用葡萄酿酒(葡萄实际上沾有酵母)。

公元前17 世纪古西班牙人曾用类似目前细菌浸取铜矿的方法获取铜。

在石器时代后期,我国人民就会利用谷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

荷兰人詹生(Z. Janssen)于1590 年制作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其后1665 年英国的胡克(R. Hooke)也制作了显微镜,但都因放大倍数有限而无法观察到细菌和酵母。

但胡克却观察到了霉菌,还观察到了植物切片中存在胞粒状物质,因而把它称为细胞(cell),此名称一直沿用至今。

1676 年,荷兰人列文虎克(Leeuwen Hoe 幻用自磨的镜片制作显微镜,其放大倍数可近300 倍,并观察和描绘了杆菌、球菌、螺旋菌等微生物的图像,为人类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微生物创造了条件.并为近代生物技术时期的降临做出了重大贡献。

1838 年德国的施莱登(M一J. Schlwiden)和施旺(T. Schwan)共同ON 明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因而成为细胞学的奠基人;1855 年微耳和R. Virchow 发现了新细胞是从原有细胞分离而形成的,即新细胞来自老细胞的事实;1858 年托劳贝(Trauhe)提出了发醉是靠酶的作用进行的概念;1859 年英国的达尔文《C. R. delvan)撰写了《物种起惊》一书,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并指出生命的基础是物质。

外国史学史马克思主义工程第一章史学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形态笔记

外国史学史马克思主义工程第一章史学的起源及其早期发展形态笔记

基建办副主任岗位责任制范文一、背景概述为了提升企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水平,明确副主任职责,规范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特订立本制度。

二、管理标准1. 副主任职责1.1 负责订立和实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及项目计划,确保项目定时、按质、按量完成。

1.2 监督和协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进展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项目推动中的问题。

1.3 负责组织编制项目预算并监控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确保合理合规使用公司投资。

1.4 引导和协调相关部门进行项目前期的可行性研究和项目申报工作。

1.5 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确保项目审批、验收等手续的顺利进行。

1.6 负责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估和管理,提出相应的掌控措施,保障项目安全。

1.7 审核相关合同和协议,确保合同履行的合规性和项目的风险可控。

1.8 负责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及结算工作,确保项目的交付和结算依照规定程序完成。

2. 工作流程2.1 副主任需要依照项目管理的五个阶段(立项、策划、实施、验收、运营)进行工作,并订立相应的计划和措施。

2.2 在项目立项阶段,副主任需参加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编制项目建议书,并与相关部门进行协调沟通。

2.3 在策划阶段,副主任需订立认真的项目计划和工作进度布置,组织订立施工方案并进行审批。

2.4 在实施阶段,副主任需协调各相关部门的合作,监督项目进展并及时调整工作计划,确保项目定时完成。

2.5 在验收阶段,副主任需组织项目竣工验收,参加编制竣工资料,并进行结算工作。

2.6 在运营阶段,副主任需搭配相关部门做好项目的运维管理,并及时处理项目运营中的问题。

3. 工作目标考核标准3.1 项目管理本领:定时完成项目的立项、策划、实施、验收和运营等各个阶段的工作任务。

3.2 项目效果评估:评估项目的本钱效益,确保项目投资能够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3.3 项目风险掌控:订立合理的项目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确保项目风险可控。

3.4 团队协作本领:能够有效协调和组织各相关部门的合作,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进行。

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目录

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目录

第一章概论1.1 工程项目管理的起源与发展1.2 工程项目管理的内涵与特点1.3 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与原则1.4 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1.5 工程项目管理的生命周期第二章项目组织理论2.1 组织结构类型与选择2.2 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原则2.3 项目组织结构演变与优化2.4 项目团队建设与管理2.5 项目组织沟通与协作第三章项目策划3.1 项目策划概述3.2 项目策划的内容与步骤3.3 项目策划的方法与技术3.4 项目策划的成果与应用3.5 项目策划案例分析第四章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基本原理4.1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概述4.2 工程项目目标分解与设定4.3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方法4.4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实施4.5 工程项目目标控制案例分析第五章工程项目采购管理5.1 工程项目采购概述5.2 工程项目采购策略与模式5.3 工程项目采购流程与组织5.4 工程项目采购合同管理5.5 工程项目采购风险管理第六章工程项目投资控制6.1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概述6.2 工程项目投资估算与预算6.3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方法6.4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实施6.5 工程项目投资控制案例分析第七章网络计划技术与工程项目进度管理7.1 网络计划技术概述7.2 工程项目进度计划编制7.3 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方法7.4 工程项目进度调整与优化7.5 工程项目进度管理案例分析第八章工程项目质量和安全管理8.1 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概述8.2 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8.3 工程项目质量保证与控制8.4 工程项目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8.5 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管理案例分析第九章工程项目信息管理9.1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概述9.2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内容与方法9.3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9.4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实施与优化9.5 工程项目信息管理案例分析第十章工程项目合同管理10.1 工程项目合同概述10.2 工程项目合同类型与选择10.3 工程项目合同条款与谈判10.4 工程项目合同履行与变更10.5 工程项目合同纠纷处理第十一章工程项目评价与总结11.1 工程项目评价概述11.2 工程项目评价内容与方法11.3 工程项目评价实施与总结11.4 工程项目评价案例分析通过以上目录,我们可以看出《工程项目管理》丁士昭第二版涵盖了工程项目管理的各个方面,为读者提供了全面、深入的理论与实践指导。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

发酵工程教案(打印)第一章:发酵工程的概述1.1 发酵的定义和意义1.2 发酵工程的起源和发展1.3 发酵工程的研究内容和应用领域第二章:发酵过程的基本原理2.1 微生物的生长与代谢2.2 发酵条件的控制2.3 发酵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第三章:发酵设备及其设计3.1 发酵罐的设计与选择3.2 发酵过程的自动化控制3.3 发酵设备的清洗与消毒第四章:发酵条件的优化与控制4.1 发酵条件的优化方法4.2 发酵过程的监控与控制4.3 发酵过程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法第五章:发酵工程的应用实例5.1 微生物肥料的生产与应用5.2 生物农药的发酵生产5.3 食品工业中的发酵应用第六章:发酵工程在药品生产中的应用6.1 抗生素的发酵生产6.2 维生素的发酵生产6.3 重组蛋白的发酵生产第七章:生物化工领域的发酵工程7.1 氨基酸的发酵生产7.2 有机酸的发酵生产7.3 生物酶的发酵生产第八章:发酵工程在环保领域的应用8.1 生物滤池技术8.2 生物脱硫技术8.3 生物降解技术第九章:发酵工程的产业化与发展9.1 发酵工程的产业化流程9.2 发酵工程的技术创新与挑战9.3 我国发酵工程产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十章:发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10.1 发酵工程与资源利用10.2 发酵工程与环境保护10.3 发酵工程的循环经济模式第十一章:发酵工程在生物制药中的应用11.1 重组蛋白药物的发酵生产11.2 疫苗的发酵生产11.3 基因治疗的发酵工程应用第十二章:发酵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12.1 微生物肥料的发酵生产12.2 生物农药的发酵生产12.3 动物疫苗和生物兽药的发酵生产第十三章:发酵工程在生物能源中的应用13.1 燃料酒精的发酵生产13.2 生物柴油的发酵生产13.3 生物气体的发酵生产第十四章:发酵工程在生物材料中的应用14.1 发酵生产生物塑料14.2 发酵生产生物纤维14.3 发酵生产生物复合材料第十五章:发酵工程的案例分析与实践操作15.1 发酵工程案例分析15.2 发酵工程的实践操作技巧15.3 发酵工程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教案涵盖了发酵工程的概述、基本原理、设备设计、条件优化与控制、应用实例、药品生产、生物化工、环保领域应用、产业化发展、技术创新、可持续发展以及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多个方面。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 第一章 绪论

化工系统工程课件  第一章 绪论

2 化工过程系统工程学产生的基础 化工生产过程的综合性不断增强,化工企业朝 着多品种、跨学科的方向发展 化工装置日趋大型化,对放大技术的要求越来 越高,小试到规模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 能源紧缺,能源的有效及合理利用成为人们越 来越关心的问题。 产品竞争日益加剧,一个品种的改变要求跟着 企业迅速改变,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环境意识的提高,要求企业对污染加以严格的 控制,提出了如何减少污染,合理的综合利用 资源的问题。
过程系统分析与模拟: 建立过程系统的数学模型并在计算机上模拟计 算的整个过程称为过程系统分析与模拟。
过程系统的模型:对实际过程系统的描述。 包括:数学模型与实物模型。
数学模型:建立数学表达式,在建立过程 中运用逻辑关系、规则、概念。 模拟计算:首先要寻求有效的数学模型求 解的方法,并将模型的求解过程转变为计 算程序,然后计算得出直观形式的输出结 果.
1.3.1 化工过程系统的分析
化工过程分析:对过程系统的运行机制、影响因素、 过程模型的数学描述、目标函数的建立、优惠工况 下的最佳操作参数等进行分析。 例:某年产30万t 乙烯装置改扩建为45万t 装置,竣 工投产后达到了预期的产量,但能耗超标。 如何选择对策,就要对工艺装置进行分析,在对过 程进行系统分析的同时,必需要对单元、物料、能 量利用情况进行分析。
所需系统结构
定义:按照规定的系统特性
寻求
子系统性能 按规定的目标最优组合,寻求理想过程系统。 具有最优的系统结构
〈2〉理想的过程系统
具有最合适的子系统
系统结构的概念
例:某化工过程系统由B+C为原料生产A,且副 产P,其可能的过程流程一:树结构流程
A+B+C
B 混 合 分 离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历史与理论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历史与理论

古代文明中的建筑
探索古代文明中的建筑,如埃及 金字塔、中国长城和希腊帕台农 神庙。这些建筑代表了当时的文 化、技术和宗教信仰。
中世纪建筑与哥特式建筑
了解中世纪建筑和哥特式建筑的 特点,如圆顶大教堂和尖顶,以 及这些建筑背后的宗教和文化背 景。
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
探索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 如意大利的圆顶教堂和帕拉蒂欧 式建筑,以及这一时期对建筑演 变的影响。
建筑的功能、形式与结构关系
探索建筑的功能、形式和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实现实用性、美感和结构 稳定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设计原理与建筑审美
介绍设计原理和建筑审美的重要 性,如比例、尺度、平衡和材料 选择等,以创造富有魅力的建筑 作品。
建筑学的未来展望
思考建筑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如 可持续建筑、智能建筑和数字设 计技术对建筑行业的影响。
建筑学概论课件-第一章 历史与理论
本课程将介绍建筑学概论,包括建筑的起源与历史演变,古代文明中的建筑, 中世纪建筑与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建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建筑的功能、形式与结 构关系,设计原理与建筑审美,以及建筑学的未来展望和与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联。
建筑学与社会、文化、环 境的关联
探索建筑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建筑如何反 映和塑造社会价值观和环境可持 续性。
工业革命对建筑的影响
探讨工业革命对建筑材料、结构和设计的影响, 以及现代建筑如何适应新的技术和社会变革。
建筑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了解建筑理论的产生和不同学派的发展,从古 希腊哲学到现代建筑理论的重要思想家和概念。
近现代建筑的发展与特点

人体工程学-第一章-绪论1

人体工程学-第一章-绪论1
如杠杆原理、惯性定律、重心原理,在人体工程 学中也适用。
2、生理、心理兼顾原则:
人体工程学必须了解人的生理结构,还要了解心 理因素。
3、考虑环境的原则:
人—机关系并不是单独存在的,它存在于具体的 环境中,单独研究人、机械、环境的同时,还要把他 们综合起来研究。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 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研究 方法
观察法
实测法
实验法
分析法
计算机 数值 仿真法
模拟和 模型实 验法
调查 研究法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自然观察法: 自然观察法是研究者通过观察和记录自然情况下发
生的现象来认识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 2、实测法:
社会距离(1220mm-3600mm),陌生人,在办公 室中同新职员以及我们不了解的人保持这样的距离。
公共距离(3600mm以上),同许多人打交道时, 这个距离是比较适当的选择。
关于人体工程学的思考?
关于人体工程学的思考?
三视图介绍
关于人体工程学的思考?
关于人体工程学的思考?
关于人体工程学的思考?
一、人体工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人体工程学的研究方法 三、人体工程学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四、人体工程学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一节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与目的
人体工程学的含义
• 什么是人体工程学?
人体工程学是20世纪40年代后期跨 越不同学科和领域,应用多种学科的原 理、方法和数据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 边缘学科。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第四阶段:一战推进了人体工程学的研究。
20世纪初,在英、法、俄与德之间的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双方有很多士兵受伤不是被对方击伤, 而是由于自伤的居多,观察发现其原因是当时枪托 设计是直的,没有考虑到与人的肩锁骨相吻合,所 以士兵被抢的后挫力所伤,此事引起了人们对人体 工程学有目的性的研究。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人因工程学重点归纳

第一章人因工程学概述人因工程学,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英国是人因工程研究最早的国家)美国:人类工程学;西欧:人类工效学;日本:人间工学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初期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至20世纪60年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20世纪30年代,清华大学开设了工业心理学课程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内容:(1)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特征(2)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3)研究人机界面设计(4)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5)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6)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7)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8)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主要研究方法:(1)调查法(2)观测法(3)实验法(4)心理测量法(5)心理测验法(6)图示模型法人因工程学的相关学科:人体生理学、心理学、人体测量学、解剖学、生物力学、医学等人因工程学与工程学科的关系:人因工程学的研究目的体现了本学科是人体科学和环境科学不断向工程科学渗透和交叉的产物;工程科学包括工程设计、安全工程、系统工以及管理工程等学科第三章微气候环境空气温度:我国法定采用摄氏温度(°C),而美国则常采用华氏温度(°F)t(°F)=9/5 t(°C)+32空气湿度分为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人体对微气候环境的主观感受1.舒适温度及其影响因素舒适温度一般是(21±3°C),影响舒适温度的因素有:(1)季节(2)劳动条件(3)衣服(4)地域(5)性别、年龄等2.舒适湿度3.舒适的风速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方法不舒适指数、有效温度、三球温度指数(WBGT)、卡他度三球温度指数也称为湿球黑球温度,是综合考虑了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平均辐射温度和风速四个环境因素的综合温标高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高温作业环境有三种基本类型:(1)高温、强热辐射作业(2)高温、高湿作业(3)夏季露天作业长期接触高温的工人,其血压比一般高温作业及非高温作业的工人高高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对消化系统具有抑制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人的水分和盐分大量丧失、高温及噪声联合作用损伤人的听力高温作业环境下不仅引起人体不适,影响身体健康,而且还使生产率降低低温作业环境对人的影响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生理影响低温时皮肤血管收缩,体表温度降低;低温会导致神经兴奋性与传导能力减弱,出现痛觉迟钝和嗜睡状态低温作业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影响人体四肢的灵活性,最常见的是肢体麻木。

第一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工程的起源与发展讲到工程,最先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工程的起源”问题,这是进入工程领地的第一道门槛。

“起源”这个词,有两种含义:一种指“(事物)最初产生或形成”的意思。

从这个意义上讲,工程起源就是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最初是由什么演变而来?第二种指“(事物)产生的根源”工程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会产生工程?解答第一个问题与历史学相关,解答第二个问题,就与人类学相关。

所以说,工程的起源是一个与历史学和人类学有关的问题。

从工程起的源分析中,我们将会得到一些关于“工程”的大概的概念或者是概念要素。

我们需要在理清工程的起源发展和历史形态的演变的基础上,进一步概括提升出“工程”的本质和特征,也就是其学理上定义,或者是工程的一个完整的理论概念。

一、“工程/engineering”概念的起源“工程”一词古已有之,据考证,在古代中国,最早的“工程”一词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据《北史》记载:“营构三台材瓦工程,皆崇祖所算也。

”材瓦,一些建筑材料,在古代主要是一些土木建筑材料。

在宋代,欧阳修的《新唐书·魏知左传》(1060年)中就有:“会造金仙,玉真观,虽盛夏,工程严促。

此处“工程”是指金仙、玉真这两个土木构筑项目的施工。

《红楼梦》第十七回:“园内工程,俱已告竣。

”到了清代,书籍言及工程者则不可胜数。

北京图书馆现存有清代旧抄本《工部工程做法》,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清代工部是管理全国工程事务的机关,凡全国之土木、水利工程,机器制造工程(包括军器、军火、军用器物等),矿冶、纺织等官办工业无不综理。

在其《工程做法则例》中记载了27种建筑物的算工及算料方法。

直至民国期间,“工程”主要还是指土木的构筑、实施及其结果。

古代工程不乏杰出之作。

[案例] 灵渠: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

与四川都江堰,“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陕西郑国渠,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并称为“秦时三大水利工程。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如飞机驾驶、核电站、太空中的工作 与生活、全球定位系统等。
2019/11/26
人机工程
41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5、计算机软件中的界面设计问题 如屏幕显示、键盘设计、操作系统的 评价、计算机的物理环境、说话式输 入方式。
2019/11/26
人机工程
42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6、生产领域的人机工程学问题
2019/11/26
人机工程学
14
2)动作研究:Gilbreth基本动作研究。
2019/11/26
人机工程学
15
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 思
动作研究:也叫工作研究、工作设计或是方 法工程。其研究的对象都是在工作中,如何 找出最简最优的方法,以最少的动作最终达 到节约人力、提高效率、充分降低时间成本 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2019/11/26
人机工程
39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1.4.5目前国内外重点研究方向
1、工作负荷研究,包括生理和心理负 荷。工作成效的测定与评价。
2、工作场地、工作空间、工具装备的 人机工程学研究。
2019/11/26
人机工程
40
1.4人机工程学研究内容
3、作业环境的研究。 4、尖端技术领域中的人机工程学
其它定义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6
1.1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定义
定义特点
1)研究应用学科范围 2)应用领域 3)研究内容:效率;安全与舒适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7
2019/11/26
人机工程导论
8
1.2人机工程学发展的几个
阶段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总论

人机工程学 第一章 总论
• 日本人机工程学着重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待人,把 人看作系统的一部分去研究,力图研究出一套技 术手段来提高人本身的能力。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我国的人机工程学研究起步较晚, 1935年陈 立和周先庚等在中央研究院和清华大学研究过工作 疲劳、劳动环境等问题。60年代对铁路信号、飞 机仪表也做过人体工程学方面的研究,由于10年 动乱中断。1985年成立了中国人类工效学标准 化技术委员会和心理学会工业心理学专业委员会。 1984年国家科工委成立了军用人-机-环境系 统工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989年成立了“中 国人类工效学学会”。近年人体工程学的研究在我 国许多领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是,与先进 国家比较,人机工程学基础理论、方法论以及成果 的应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机工程学思想的教学 和科普工作必须加强。
• 同时,在科学领域中,由于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 和人体科学等学科中新理论的建立,在本学科中应用 “新三论”来进行人机系统的研究便应运而生。所有 这一切,不仅给人机工程学提供了新的理论和新的实 验场所,同时也给该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 的课题,从而促使人机工程学进入了系统的研究阶段,
使学科走向成熟。
• 这一阶段,人机关系的特点:通过选拔与培训,使工 人适应机器。
• 其工作的重要意义在于,提高工效的观念从此不再是 一种自发的思维倾向,它已开始建立在科学实验的基 础上,具有现代科学的形态。
西安工程大学
人机工程学
第二节 人机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 二、科学的人机工程学(诞生阶段)
• 这一阶段又称为人机工程学的诞生和成长阶段。大致 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及战后的十几年。由于军事 方面的需要,人机关系的研究,结合了生理学、心理 学、人体测量学、生物力学等学科方面的知识。

1.人因工程概述

1.人因工程概述

人一机一环境系统是指由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 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简称为 人一机系统。

Human-Machine Systems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研究人因工程最早的国家(20世纪初期), 但奠基性工作实际上在美国完成的。可以说起源于欧洲,形成 于美国。 人因工程学科诞生前后,经历了以下几个发展阶段。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三、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期(二战开始至60年代)
3、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本学科的研究与 应用逐渐从军事领域向工业等领域发展。并逐步应用 军事领域的研究成果解决工业与工程设计中问题。 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1)出版书籍:恰帕尼斯等人出版了《应用实验心 理学—工程设计中的人的因素》 2)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3)研究队伍扩大:除了心理学家外,还包括医学、 生理学、人体测量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学者。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至二战之前)
第二节 人因工程学的起源与发展
二、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至二战之前)
自1924年开始,在美国芝加哥西方电气公司的 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8 年的“霍桑实验”,这是对人 的工作效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实验结论: 工作效率不仅受物理的、生理的因素影响,还发现 组织因素、工作气 氛和人际关系等都是不容忽视的因 素,要重视人的因素。
现代制造系统的发展使人的作业性质发生了改变 1)人由操作者变成了监督控制者, 2)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加。 3)人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新的变化 例如,核电生产中完全数字化系统、钢铁生产过程的自 动化系统 。 高技术与人类社会往往产生不协调的问题,只有综合应 用包括人因工程在内的交叉学科理论和技术,才能使高技 术与固有技术的长处很好结合,协调人的多种价值目标, 有效处理高技术社会的各种问题。

电大最新版《公司概论》第一章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电大最新版《公司概论》第一章公司的起源与发展
力强大、具有投资中心功能的大型企业为核心,以若干个 在资产、资本、技术上有密切联系的企业、单位为外围层, 通过产权安排、人事控制、商务协作等纽带所形成的一个 稳定的多层次经济联合体。
1.国外企业集团的产生和发展
① 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激烈,生产和销售的集中, 出现了大规模企业联合和并购,形成大量垄断组 织---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工厂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制度
• 工厂制度的特征:
① 企业不具备典型意义上企业的基本特征 ② 企业成为行政机关的附属物 ③ 产需脱节,浪费严重 ④ 企业激励与约束软化 ⑤ 企业严重平均主义,劳动生产率低
2.国有企业的改革历程
①1979---1982年,主要是扩权让利阶段 ②1983----1986年,主要是利改税阶段 ③1987----1991年,主要是承包经营阶段 ④1991---1992年,主要为转换经营机制阶
段,把国有企业推向市场。
三、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法律上清晰。经济上清晰。 2、权责明确---合理区分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各 自的权责。 3、政企分开----经营职能和社会职能分开 4、管理科学---建立完整、科学的领导体制和管理制 度。
第二节公司的演变过程
• 公司的发展经历了原始公司、近代公司和现代公司 三个阶段 • 1、公司起源于中世纪的欧洲,萌芽形式是在地中 海产生的“康枚达”。 • 2、14---16世纪王室特许建立特许贸易公司。 • 3、现代公司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
2.合伙企业优点
① 与独资企业相比,分散了投资风险,提高了信用能力。 ② 经营和决策能力优于业主制。 ③ 合伙企业组建较为简单和容易 ④ 合伙人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利于提高责任

中国石拱桥教案范文总汇

中国石拱桥教案范文总汇

中国石拱桥教案优秀范文总汇第一章: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一、教学目标:1. 了解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和结构。

3. 认识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内容:1. 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和结构。

3. 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石拱桥的图片和实物。

2. 结合教材,讲解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和结构。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石拱桥的图片,激发学生对石拱桥的兴趣。

2. 讲解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历史背景。

3. 分析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和结构,让学生掌握石拱桥的基本知识。

4. 介绍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能描述石拱桥的主要特点和结构。

3. 学生能认识到石拱桥在我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章:石拱桥的构造与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石拱桥的构造要素及其作用。

2. 了解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 学会欣赏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二、教学内容:1. 石拱桥的构造要素及其作用。

2. 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 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石拱桥的构造和设计。

2. 结合教材,讲解石拱桥的构造要素及其作用。

3.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四、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观察石拱桥的构造,了解石拱桥的构造要素。

2. 讲解石拱桥的构造要素及其作用,让学生掌握石拱桥的构造原理。

3. 分析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欣赏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回答石拱桥的构造要素及其作用。

2. 学生能描述石拱桥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3. 学生能欣赏石拱桥的美学价值。

第三章:石拱桥的工程实例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著名的石拱桥工程实例。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

初中语文《中国石拱桥》教案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中国石拱桥》的阅读与理解。

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技术。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通过图像和实物展示,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

第二章:石拱桥的历史和文化背景2.1 导言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在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2.2 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介绍石拱桥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包括古代的石拱桥和现代的石拱桥。

强调石拱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影响。

2.3 石拱桥与文化探讨石拱桥与文化的关系,包括宗教、艺术、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在文化传承和保护中的作用。

第三章: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技术3.1 导言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建筑技术。

激发学生对建筑科学的兴趣。

3.2 石拱桥的结构特点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包括拱券、墩柱、桥面等部分的构造。

强调石拱桥结构的特点和优势。

3.3 石拱桥的建筑技术介绍石拱桥的建筑技术,包括选材、施工工艺、防水措施等。

强调石拱桥建筑技术的创新和突破。

第四章:石拱桥的案例分析4.1 导言引导学生关注石拱桥的案例分析。

激发学生对实际问题的思考。

4.2 石拱桥案例一:赵州桥介绍赵州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分析赵州桥在结构和技术上的创新和突破。

4.3 石拱桥案例二:卢沟桥介绍卢沟桥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分析卢沟桥在文化和社会意义上的重要性。

第五章:批判性思维与表达能力培养5.1 导言引导学生关注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培养。

激发学生对问题思考和表达的兴趣。

5.2 石拱桥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思考石拱桥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问题。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5.3 石拱桥的表达能力培养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盾构法隧道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一)

盾构法隧道与应用——第一章第一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一)

盾构法隧道与应⽤——第⼀章第⼀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第⼀节盾构法隧道的起源及历史据记载,⼈类设想建造各种⽤途的隧道已有上千年了。

1802年,英国采矿⼯程师阿贝尔·马蒂厄提出修建英吉利海峡隧道计划,设计从英法两岸⽤⼀种有掩体结构的挖掘机修筑隧道,每侧各挖掘18.7km,最后在⽡恩·班克浅滩对接贯通。

他建议在海峡地下通道的中间设计⼀个⼈⼯岛,隧道的照明由油灯提供,⽽烟囱将提供通风。

阿贝尔·马蒂厄1802年设计可⾏驶马车隧道1803年爆发了英法战役,阿贝尔·马蒂厄的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法国⼯程师布鲁诺尔(Mare Isambard Brunel)在伦敦从船蛀在船板上蛀孔,再⽤分泌物涂在孔的四周中得到启⽰,发现了盾构法掘进隧道的原理。

当时,圣·彼德斯勃格(St.Pertersburg)正规划⼀条跨越Neca河的⼯程,布鲁诺尔参与了此项⽬的设计研究。

布鲁诺尔看到每年桥墩总是遭受从Lagoda湖上漂流的⼤冰块的破坏,当时曾提议修建⼀隧道(⽤盾构法挖掘)。

后来,布鲁诺尔完善了构思,注册了专利。

布鲁诺尔构想的盾构机械内部结构由不同的单元格组成,每⼀个单元格可容纳⼀个⼯⼈独⽴⼯作并对⼯⼈起到保护作⽤(图l-5)。

采⽤的⽅法是将所有的单元格都被牢靠地装在盾壳上。

当时设计了两种施⼯⽅法,⼀种是当⼀段隧道挖完后,整个盾壳由液压千⽄顶借助后靠向前推进;另⼀种⽅法是每⼀个单元格能单独地向前推进。

第⼀种施⼯法后来被采⽤,并得到推⼴应⽤,演变为成熟的盾构法,⽬前所有的封闭式盾构都是基于第⼀种⽅法。

此后,布鲁诺尔逐步完善了盾构结构的机械系统,设计成封闭式盾壳⽤全断⾯螺旋式开挖,衬砌紧随其后的(图l-6)。

它可以被认为是⼟压平衡盾构(EPB Shield)的先⾏者。

图1-5 布鲁诺尔注册专利的盾构,1806图1-6 M.I.Brunel 螺旋盾构,18181825年~1843年,布鲁诺尔在伦敦泰晤⼠河下的隧道⼯程中使⽤这种盾构,布鲁诺尔终于实现了他的设想(图1-7)。

东风工程的书

东风工程的书

东风工程的书东风工程的书,是一本记录着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珍贵文献。

这本书的背后,是一群在东风集团工作的普通员工,他们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用自己的双手书写着企业的辉煌历程。

这本书的第一章,讲述了东风工程的起源。

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东风集团也跻身其中。

在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东风工程开始逐渐壮大,涉足汽车、商用车、客车等多个领域。

这一时期,东风工程的员工们秉承“自力更生,奋发有为”的精神,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为东风工程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二章记录了东风工程的成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东风工程逐渐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汽车制造企业。

员工们不断学习进步,提高技术水平,不断推出具有创新性的产品,为企业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这一过程中,东风工程的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员工们团结协作,互相支持,共同为企业的发展而努力。

第三章描述了东风工程的挑战与机遇。

在全球化竞争愈发激烈的今天,东风工程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员工们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适应市场的需求,开拓创新,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东风工程也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员工们共同的目标。

第四章是关于东风工程的未来展望。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东风工程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员工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与时俱进,为东风工程的未来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只有不断前行,才能赢得更美好的明天。

东风工程的书,是一部记录着奋斗与拼搏的史诗。

在这本书中,我们看到了东风工程员工们的辛勤付出和不懈努力,也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

这本书是东风工程的骄傲,更是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傲。

愿东风工程的书,继续书写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辉煌,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的起源与发展
一、“工程/engineering”概念
“工程”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到了清代,对工程这一词汇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中国从南北朝直至民国期间,“工程”主要指土木的构筑、实施及其结果。

中国古代没有工程师的概念,工程师或技术专家的角色主要由两种人来承担,一是普通百姓就是通常说的工匠,他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巧。

如黄道婆。

另外一类就是科技官员,如宋代李诫及其名著《营造法式》。

工程在西方也有较长的演变历史。

英语“engineering”首次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来源于拉丁文ingenium(意指古罗马军团使用的撞城锤)。

西方工程概念出现要比中国晚,但西方很早就演变出了工程师的概念。

中世纪战争,催生了大量的对军事器械的需求,也产生了一大批制造军械武器的人,这些人就构成了西方最初意义上的工程师,即ingeniators,后来演变出现代engineer概念。

在西方早期,“工程”主要指与军事相关的建造活动以及军械工程师的工作。

无论是古代的中国还是西方,工程的含义都表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与技术基本是等同的概念。

在这段时期,在国外的文献中,很少有“工程”与“技术”的比较,更多的是把两者视为同类的范畴,仅在使用上有所不同,工程用作动词,技术则用作名词。

工程一般被用来指应用科学知识使自然资源最佳的为人类服务的一种专门技术。

比如约翰斯顿“工程是技术的一部分”。

工程师也是被看做懂得并应用某些专门技术的人员。

二、工程的起源和历史演变
回答两个问题:
1、“最初产生形成”即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
2、“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产生工程
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的起源,即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就是使用工具和制造工具的造物活动,这本身就是一种工程活动。

因此,在这种意义上也可以说工程活动“创造了人”,劳动和以工具的使用制造为特征的工程活动是人猿揖别的标志。

目前,考古发现的最早的工具化石被检测距今已有200-250万年。

依据这个发现,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工程是与人类在250万年前同时诞生的。

(一)原始工程时期从人类可以制造石器工具时算起,到1万年前农业出现,对应于旧石器时代。

这一时期的工程活动有两个显著特点:
1、石器工具复杂工序的制作
旧石器时代,利用石头制作工具是普遍的工程活动。

有一些制造过程的“工序”也是相当复杂的,例如中国广西百色发现的80万年前打制石器——手扶——需要五十多道制作工序才能完成。

2、选材能力的出现
在对石器工具的制作过程中,推动了人类最初的需求选择的能力,根据不同需求选择材料,进一步摆脱了自然的束缚。

旧石器时代中后期,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各种功能不同的石器工具用以满足更大的需求。

原始工程特点:工序、选材以及满足特殊目的体现了人类最原始的需求和创造性本能,这也成为现代工程的持续性特征。

(二)古代工程时期约1万年前开始,一直到14世纪,经历了新时期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出现揭开了人类利用自然的新篇章,制作过程相比石器制作包含有更多的技术要素。

制陶实践的发展进一步导致了高温加工技术的出现,使人类进入技术工序更为复杂和精细化的熔化铜和铁的金属时代。

金属时代使得工程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复杂和丰富,并且还融入了艺术、独创等工程思维。

特别是铁的普遍使用将人类的工程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从陶器到铜器到铁器再到大型水利工程,旧的技术不断地被整合到新的技术新的技术又不断相互融合产生更新技术体系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了特定的工程思维和工程文化。

如建筑工程从一般的居所发展到礼仪建筑,从古代亚述及巴比伦之金字形神塔到埃及的金字塔;从英格兰的索尔斯堡大平原上的巨石阵到埃及的方尖碑,这些宗教性、纪念性、妆饰性复杂大型结构工程,反映了人类工程活动中已具有越来越高的技术水平、组织管理水平。

1250年,西欧有约250座宏大华美的教堂建成,成为欧洲最杰出的工程建筑项目,也折射出了人类工程水平\工程文化\思维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大型工程成就更是举世闻名,万里长城和宏伟的历代皇城建筑等等,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工程技术的非凡成就。

古代工程特点:工程活动渗透了更多纪念性、艺术性等具有象征意义的精神因素,承载了更多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需求,并进而推动了工程思维的发展,导致了设计、项目组织等新的工程活动形式的出现。

(三)近代工程时期15世纪文艺复兴到19世纪末。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成为工程发展中划时代的标志,它陆续导致机械工程、采矿工程、纺织工程和结构工程(用力学的方法来分析建筑物和构筑物在各种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通过控制结构的内力和变形,达到结构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安全可靠度的目的。


近代工程特点:(1)在设计和开发器具中的系统合作;(2)科学和科学方法成为工程中备受关注的部分;(3)工程师作为雇员的出现;(4)工程活动负面的环境影响开始被认识。

(四)现代工程时期
电力革命也成为工程史中又一划时代标志,通常认为“电气化时代”的开端也就是现代工程时期的开端。

20世纪初,工程的领域以冶金工程为代表的“重工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导致了更多的工业产物,如铁路、军事工具制造等。

20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的核工程、航天工程、生物工程、微电子工程、软件工程、新材料工程等现代工程。

现代工程特点:(1)工程对科学的依赖日益增强;(2)工程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重大和深远,在满足和刺激人类需求的能力上表现出无穷的力量;(3)工程风险与工程价值开始分庭抗礼
三、工程发展的多维视角
对于工程的历史发展,还可以从多种视角对其加以梳理,从而显示出不同侧面的工程史。

一是“工程科学史”。

古代的经验型工程到现代的科学型工程。

二是“工程产业史”。

采集与渔猎工程时代、农业工程时代、工业工程时代、信息化工程时代。

三是“工程技术史”:手工工程时代、机械工程时代、自动工程时代、智能工程时代。

四是“工程造物史”。

“打磨一建造一制造一构造一重组再造”的演进。

五是“工程材料史”。

石器工程时代、青铜工程时代、钢铁工程时代、高分子工程时代,还可将当前的信息时代在这个侧面上称为“硅器时代”。

六是“工程社会史”。

“个体工程一简单协作工程一系统工程一大系统与超大系统工程”
七是“工程方法史”。

第一为偶然技术时期,即个人在改进工具和生产中,通过不断试错而偶然获得成功技艺;第二为技能时期,是在制造工具和人工物等方面出现了具有专业性技巧的个人,或称为工匠的技术;第三为现代技术或自觉技术时期,建立在现代科学方法的基础上,或称为技术专家和工程师的技术。

最后,“工程思想史”。

古代敬畏自然的思想到近现代机器时代征服自然的观念;而当代信息时代人类普遍接受和追求的观念是人与自然的和谐。

现在,让我们再回到我们开始的问题:
1、“最初产生形成”即工程产生于何时何地:工程源自于工具的发明和使用,源自于技术。

2、“产生的根源”即为什么会产生工程:工程源自于人类需求,源自于人类的创造性本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