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PPT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对人类生存活动的功能作用和影响程度的高低,在空间上,人居环境 又可以再分为生态绿地系统与人工建筑系统两大部分。
人居环境不仅指一栋住宅、一座城市或一个乡村的形体,还指人类活动过 程,包括工作、生活条件、生态环境和文化娱乐等以及为维护这些而进行的建 设工程。人居环境作为人类及其社会生活的容器是以自然为依托的,以自然界 的材料来建造,以自然界的能源维持运作,其形态随自然界不同影响因素的变 化而变化,人居环境是人类有组织、有计划建设的产物,人类希望通过它来满 足自己的需求,实现自身的理想。
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1
目录
一、人居环境的内涵及外延 二、人居环境的特性 三、人居环境科学研究的基本框架 四、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演变分析
2
人居环境的内涵
人居是指发生有组织人类活动的地方,环境是相对于一定主体而言的,一 般是围绕某个中心事物的外部客观存在的总和。 人居环境,顾名思义,是人类 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它是人类在大自然 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
4、多样适应性:应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用不断调整变化的动态人 居环境系统来同步适应对总体环境的变化。
5
5、人文品质:体现对社会生活的人本关怀,个性美能赋予居民亲 切感、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并为生活增添丰富的色彩和趣味。
6、科学性:功能合理,设计逻辑性完整,材料要持久性、历史性、 安全性,因地制宜,应时而建。
8
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 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
1)自然系统。自然系统侧重于人居环境有关的自然系统的机制、运 行原理及理论和实践分析。
2)人类系统。主要指作为个体的聚居者,侧重于对物质的需求与人 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有关的机制及原理、理论的分析。
3)社会系统。人居环境是“人”与“人”共处的居住环境。人居环 境在地域结构和空间结构上要适应“人与人”的关系特点,最终促进整 个社会的和谐幸福。
15
中国人居环境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内容
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时代一起来发展起来的, 吴良镛最早参与了世界人居活动。在1993年,吴良镛在中国科学院技 术大会第一次提出建设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之后他撰写了多部著作, 其中2001年10月出版的人居环境科学导论概括了我们前期发展,他指 出人民环境科学是一门以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着重探讨人与环境之 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从社会、经济、 文化和工程技术等各方面进行综合系统研究,学科目的是了解、掌握 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以更好地建设理想的聚居环境。
吴良镛先生指出,人居环境科学是一次思想变革,是酝酿中的科 学革命,是一次社会运动,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方面,在建筑与相关学 科方面的崛起。
16
1、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与实践(1949年以前)
从中国文化发展来看,几千年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基
本上体现了儒家思想为主流的特征,儒家的天人合一便构成
了中国传统居住及其环境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的框格。
4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居环境的特性
1、自然性:应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关系,尊重自然,应尽量减少对 原始自然环境生态系统的破坏,最大限度的保持自然特色
2、地域性:应体现地方文化和民俗特色,充分利用当地原料、地域 气候和地形地貌的特点。
3、再生循环性:应对能源资源充分利用、循环利用,减少各种资源 的消耗,体现减少使用,增加回收、循环使用的原则。
最早的“卜宅之文”在商周之际或更早即已出现,里面
的篇章都是有关先民取址和规划经营城邑官宅活动的史实性
记述。后经长期变革而趋于繁复纷杂。但其宗旨与基本追求
仍是“天人合一”,即审慎周密地考察自然环境,顺应自然
,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而于天时
地利人和兼备。悠长的封建社会中,不论是都城、军镇、皇
12
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演变分析
1、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人居环境运动与国际组织的努力 3、中国的人居环境科学在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些内容
①天人合一的传统思想与实践 (1949年以前)
②自给社区理论与实践时期 (1949~1978年)
③现代开放时期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 (1978年以来)
18
3、现代开放时期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 (1978年以来)
1)学术思想演变 1994年我国通过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
与发展白皮书》,第十章即为“人类住区可持续发展”,设6个方案领 域:
1城市化与人类住区管理; 2基础设施建设与完善人类住区功能; 3改善人类住区环境; 4向所有人提供适当住房; 5促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 6建筑节能和提高住区能源利用效率。
4)社区。社区的作用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建造住宅、提高环境意 识和进行环境管理与决策者或领导人合作,鼓励在社区管理方面实行 权利下放与公众参与。
5)建筑。建筑的发展是建立在人类生产力和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 ,应全面地看待建筑在国家发展、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与广大人 民的生活环境的提高以及与文化艺术发展的关系。
为了唤醒各国政府对解决人居问题的重视,联合国1976年在 加拿大温哥华召开了第一次人类住区会议。1996年在土耳其伊斯 坦布尔召开了第二次人类住区大会,主题是:人人拥有适当的住 房以及发展可持续的人类社区。通过宣言制定出人居议程。2001 年在纽约召开了伊斯坦布尔人居特别联大。
根据人居议程,我们对世界人居环境发展有了一套指标体系 和评估标准,这些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逐渐为各个城市、各个地 方所吸收、所参考,同时从1985年开始第四十届联大通过决议, 确定每年10月的第一个星期一为世界人居日,每年确定一个主题, 大家从这些主题就可以看到人居研究的重点。
宫等特殊功能的居住区,还是平民百姓的普通民宅营建都是
严格按照这一思想进行的。
17
2、自给社区理论与实践时期(1949~1978年)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始逐步全面变更“天人合一”的 传统思想与实践。不少苏联、东欧国家的规划、建设理论和 原则被搬到中国来,并且实实际际的应用于新的社区建设和 老的住宅区的改造之中。例如,住宅采用自给自足的小区概 念,住宅区按严格计划 建设成日常自给社区,布局接近工作 单位,特别是新建的工业区。
20
现代开放时期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
其他部分专家学者对可持续发展思想实践的理念: 清华大学据此对长江三角洲的苏锡常地区进行了研究, 强调建立“自然—空间—人类”系统。 朱锡金提出了面向21世纪的居住区规划问题,又进一步 提出“居住园区这一居住地构成样式”。 杨贵庆则对大城市周围地区小城镇的人居环境可持续发 展作了系统研究。 胡俊从探讨中国城市的模式与演进入手,认为城市适局 性程度已成为世界城市发展竞争新的主题内容。
21
总结
第一,人居环境科学是21世纪城市科学的重点研 究的领域,它是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完善发展。 第二,人居环境运动不仅是一种物质形态建设国家, 也是一种文化的建设过程。 第三,目前来看,城市经济和城乡整体规划建设是 发展中国家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两大主题,让我们努 力发展人居环境科学,来迎接城市化的新挑战。
13
城市化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像联合国前秘书长安南所讲:“城市提供众多机遇的同时,也是人 们遭受痛苦的地方,随着贫民地区与广大舒适安全的富裕地区共同存在, 我们经常看到富人与穷人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世界领导人在同意签署千 年发展目标时做出承诺,致力于2020年前至少改善1亿贫民窟人口的生活, 实现这个目标将意味着应世界上严峻的社会、经济与环境的挑战。”
7、创新性:运用新材料,体现新概念、新风尚、新特色。
8、可持续发展:保护自然,延续历史文脉,天人合一,材料环保, 造福后代,构建出一个生态园林与人文生态城市,让人们如生活在 山水田园中惬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循环。
6
人 居 环 境 科 学 研 究 的 基 本 框 架
7
吴良镛认为: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 “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 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人居环 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 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 谐统一,或如古语所说“天人合一”。
3
人居环境科学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其诸多 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 成与发展有关,是多学科的结合,它的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 境。
人居环境科学是一门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 所有人类聚居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它着重研究人与环境之间 的相互关系, 并强调把人类聚居作为一个整体, 从政治、社 会、文化、技术各个方面, 全面地、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 究, 而不像城市规划学, 地理学, 社会学那样, 只是涉及人 类聚居的某一部分或是某个侧面。
为了应对这个方面的挑战,联合国人居署从2002年起在世界上开始举 办世界城市论坛,论坛讨论的问题是世界将进入城市时代,必须准备好迎 接这一现实和挑战。采取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有效缓解城市化过程中出 现的各种问题。加强合作,改善城市财政、创新城市规划,为城市可持续 发展提供新手段。
14
人居环境运动与国际组织的努力
19
现代开放时期人类居住区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实践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继1994年在昆明召开“人居 环境与21世纪华夏建筑学术研讨会”后,1995年又主持了 “人居环境与建筑创作理论青年学者学术研讨会”,在这 个会议上,“人类人居环境”作为学术术语在我国正式被 提出。其主要议题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人、环境和自然共生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2“绿色建筑”体系 3建筑与城市声、光、热环境与人体工效学 4现代技术在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5中国地区性人居环境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6相关学科在人居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22
9
4)居住系统。居住系统主要是指住宅、社区设施、城市中 心等,人类系统、社会系统等需要利用居住物质环境及艺术特 征。
5)支撑系统。支撑系统主要指人类住区的基础设施,是指 为人类活动提供支持的、服务于聚落,并将聚落联为整体的所 有人工和自然的联系系统,技术支持保障系统,以及经济、法 律、教育和行政体系等。
10
根据人类聚居的类型和规模,人居环境理论框架在借鉴实际问题和人居 环境研究的实际情况方面,将人居环境科学范围简化为全球、区域、城市、 社区(村镇)、建筑等五大层次。
1)全球。在研究人居环境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把眼光放在直接影响 全球的共同的重大问题上,如考虑人类共同面临的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 、能源和水资源短缺、热带雨林的破坏、环境污染、土地沙漠化、生物多样 性的丧失等问题,寻求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国家和区域。中国幅员广阔,各地的具体条件都不一样,因此人居环 境发展也有着明显的不平衡性,人居环境研究中的区域视野就更显重要。
11
3)城市。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城市这一层涉及的问题很多,也最 为集中,我们必须抓住整体性,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土地利用 与生态环境的保护;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各类建筑群的组 织,特别要把住房放在首位,要营造一个舒适、宜人的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