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学基础详解

合集下载

大学本科 汉字学基础。

大学本科 汉字学基础。
第二章
汉字的性质
一、学界对汉字性质的几种主流说法
二、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表意文字说
意音文字说
表音文字说 表词文字说和语素文字说
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表意文字说
索绪尔: (世界上)只有两种文字的体系:(1)表意体 系。一个词只用一个符号表示,而这个符号却与 词赖以构成的声音无关。这个符号和整个词发生 关系,因此也就间接地和它所表达地观念发生关 系。这种体系的典范例子就是汉字。(2)通常 所说地表音体系。它的目的是要把词中一连串连 续的声音模写出来。
裘锡圭(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 Nhomakorabea大体上在西周以前的阶段,汉字基本上是使 用意符和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 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 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 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前者可称为意符 音符文字,后者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汉字是表意体系的文字
沈兼士(18871947),吴兴(今浙江湖 州)人。中国语言文字学 家、文献档案学家、教育 学家。在训诂、文字、音 韵、档案学等领域建树颇 丰。
沈兼士:
世 界 上 文 字 分 为 两 种: 意符的文字,即意 字——以表示形象为 主。其中包括中国的 象形、指事、会意。
音符的文字,即音字 ——以表示声音为主。 其中包括中国的形声字。
第三:从整体系统看
通过直观物象的复合而构造的字,需要用物象的 上下左右的相对位置来反映事物关系,叫形合。 通过意符的意义关系来组合而构成的字,靠字符 意义的累积来体现构意,叫义合。
第三、形声阶段。在汉字的发展过程中,为了维护汉字的表 意性,加强汉字的记录功能,于是在原有意符的基础上累加 意符或声符,产生了大量形声字。

基础汉字学

基础汉字学
言学的一个重要部门。 • 2.研究内容 • 汉字的结构,形体的变迁,汉字应用,字 形的规范化及文字改革等汉字的一般规律。
第二节
汉字的性质
• 汉字的性质与一般文字的性质紧密相关。 • 1、文字的基本性质 • 文字的基本性质就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 2、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 A.文字总是为记录语言的需要而产生的,
• 楷书由隶书发展演变而来,也叫真书、正
书。所谓“楷”,是规矩整齐、可为楷模 之意。楷书产生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 朝,完全成熟于隋唐,一直使用至今。
第三章 汉字的结构
• • •
第一节 汉字结构与词义 一、汉字结构的含义 汉字结构有两种指称,一是指外部形式;一是指内部 形式。 (一)外部形式:指书写方面的外在结构类型,即一 般语文教学中所讲的独体字、合体字中的左右、上下、 内外、包围、半包围等。 (二)内部形式:指汉字组合的意义根据,也就是常 说的造字法(或称为汉字的构造)。 本章讲的汉字结构,主要指内部形式,即汉字的造字 方式。
• • • •
(二)大篆与传世金文差异: 1、图画性进一步减弱 2、笔画更线条化 3、有些字笔画较多
第六节 小篆
• • •
• • •
一、秦文字规范措施 (一)以秦国现行文字作统一标准,废除六国 文字中与秦国文字不同的字。 (二)秦国文字本身也不统一,因而要作某些 简化或改动。 (三)由李斯、赵高、胡毋敬三人写出定形后 的标准字体颁布天下。 二、小篆特点 (一)基本实现了汉字的符号化
• 2、本义在词义系统中的作用 • 掌握本义是掌握整个词义系统的关键。本义是
其他义项产生的基础,其他义项则主要是引申 义。多义词除假借义外的全部义项,是以本义 为起点来贯串各引申义的有规律可循的意义系 统,引申义与本义之间总存在某种可供推想的 客观联系,如果能求得某词的本义,就可以顺 藤摸瓜,把该词的引申义的来龙去脉辨别清楚, 使原来似乎头绪纷繁的词义显出清晰的系统来, 所以,本义的判定对整个词义系统的掌握相当 重要。(76) •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义项都由本义直接引申而 来,有时候一些义项是直接引申义的再引申, 词义学上叫间接引申。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内容清晰)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内容清晰)

黄亢美——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发表日期:2010-6-19 8:23:00出处:未知作者:黄亢美发布人:zilijiaoxue9999已被访问4878 次文字学基础与字理教学一、文字的起源及发展概说(一)文字的起源人类语言的起源,距今至少有上百万年,人类社会从一开始就需要互相交际,语言就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但是人们在一时一地说的话,受着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既不能传送到远方,也无法留传给后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氏族公社和部落不断扩大,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人们交住也愈加频繁,需要人们长期记忆的事情和准确传送到远方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如氏族、部落财产、人口状况、内部发生的大事、对外订立的盟约、战争的警报、军事的动员会议等),这时,单靠头脑的记忆和口头的说明就很不够了。

这就需要想出帮助人们记录事情、辅助语言进行表达的办法。

于是,文字作为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被创造出来了。

正如清代学者陈澧说的:“声不能传于导地,留于异时,于是乎书之为文字。

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也。

”(《东塾读书记》卷十一)文字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辅助语言更有效地发挥其交际功用,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迅速发展,这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人类的几种古老文字,如古代埃及的圣书字,古代苏末人的楔形字,中国的甲骨文,都是开始创造于氏族社会末期或奴隶社会初期的。

各自独立产生的不同文字,不谋而合地都诞生在相同的历史阶段,说明一定的社会条件,是文字起源的温床。

当然,世界上有些民族即使进入了封建社会也还没有创制文字。

1、文字起源于记事的图画文字产生之前,人类曾经用实物和图画来记事。

实物记事和文字的产生无关,图画记事对文字的产生有直接作用。

实物记事有结绳、契木、系珠等办法。

结绳,就是在绳子上打结(大事大结,小事小结)或利用绳子的不同颜色,帮助记忆。

据古书记载,我国古代就曾用过这种办法。

这一传说的根据是古籍中关于结绳的记载。

如《易经·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文字学

文字学

文字学1、研究概况: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一直是语言学界公认的真理(1916),乔姆斯基的天赋性假说更是将任意性观念推至极点(1957)。

但这一观念到20世纪末受到了符号学界的反对,其认为文学、艺术和宗教等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象似关系显而易见。

Peirse提出了3种符号的分类:象似符、引得符、标志符,其中象似符又分为影像、图样和隐喻3类。

这种符号去分发构成了象似性研究的符号学基础。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认知语言学开始把语言非任意性,就是理据性,确立为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它的典型的范例是象似性现象,其也已经开始在语言各个层面被研究发掘。

二者成为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原则。

认知语言学的创始人Lakoff(1999:465)中谈到“语言中理据性要多于任意性。

”语言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而二者的划分是一个程度问题(Haiman1985:10),并其描述了语言符号的不同方面。

认知语言学强调理据性的作用,同时也不排斥任意性。

就朱永生(2009:6)而言:“两者同等重要、辩证统一。

”中国语言学界20世纪90年代开始进行象似性的评价和研究,主要有沈家煊、严辰松、张敏、戴浩一、周红等人撰写文章对象似性的含义、分类、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评价。

近20年来,象似性的研究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阶段,从语言习得、历时语法、语用学等角度进行了理论探讨和专题研究,并取得了可观成就。

2、理据性的概念及其表现1. 理据性的定义与内涵目前语言学界对其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如:“理据性”常被直接定义为“非任意性”。

Hiraga(1994:8):“…术语‘理据性’…指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非任意性的关系。

”Lakoff(1987:448)把理据性定义为“可解释性”,如:“只有当A和B之间独立存在某种联系L时,A-L-B相互匹配,L解释A和B之间的关系,那么,A与B之间就是有理据的。

”Croft(2003)强调了理据性的经验结构的作用,即“语言结构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经验结构……因此,二者相匹配时,经验结构为语言结构提供理据,即经验结构解释语言结构。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

汉语言文字学基础2 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部分省形:指汉字形声字的形符在形体结构上笔画有所省略。

如乔字“从夭从高省”。

省声:指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为某字的省略如:炊,从火,吹省声。

异文:凡同一书的不同版本,或不同的书记载同一事物而字句互异,包括通假字和异体字,都称异文。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本义、辨识音读的字典,也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文字训诂著作之一。

作者东汉许慎。

作者总结了汉字构造的“六书”理论。

该书首创部首法排检法,所收9353个汉字(另有重文1163)依据540个部首分部排列;通过分析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说文四大家段玉裁江苏金坛人《说文解字注》朱俊声江苏吴县人《说文通训定声》桂馥山东曲埠人《说文解字义证》王筠山东安丘人《说文句读》、《说文释例》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义相受,考老是也。

由于许慎定义模糊,对专注的理解分歧很大。

南唐徐锴、清代江声等人主以同部为转注,戴震、段玉裁等人主以互训为转注,朱俊声主以引申为转注。

四体二用: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造字之法,能创造新字。

转注和假借是对已有汉字的运用,是用字之法。

古今字:一种纵向的历时的同词异字现象,即同一个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用不同的字来表示,就形成古今字。

前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古字”,后一个时代所用的字称为“今字”。

异体字:指在任何情况下,只是字形不同而音义完全相同的字。

也就是说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换,而词义不发生歧义。

通假字:就是古代文献中本有其字不用,而用与之形体不同,意义不同,只是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另一字代替其意义。

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现意,上下是也。

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宜,一见指撝,武信是也。

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初文:文字学上往往把某字的最早期写法称为初文,以区别于该字的较为后起的不同写法。

文字学笔记整理

文字学笔记整理

第一讲汉字的产生序言:中国文字学是研究中国文字产生、性质、发展演变、形音义的关系的学科。

一、汉字产生的理性思考汉字产生遵循适用原则汉字产生:记事刻画符号→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汉字体系:记事刻画符号、图画→象形字、假借字、形声字汉字产生的两个要素:①一定数量的记事符号和象形字②假借方法的运用小结:成熟体系的文字系统是吸收了记事刻画符号、象形、指事等原始表意方式,合理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假借、形声等造字方法,逐渐发展而来。

二、汉字产生的时间推测甲骨文记录的是商代晚期的文字,不是汉字的起源,因而不是最早的文字如《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汉字大约在夏商之际形成,即裘锡圭夏商文字一系说。

小结:种种迹象表明,夏代应是中国进入文明时代的开始,作为文明起源的标志之一,文字应该形成于夏代。

夏商周三代使用的文字属于同一系统,西周文字与商代晚期的文字一脉相承,商代前期的文字则传承和发展了夏代的文字。

第二讲汉字的性质序言:汉子性质问题是中国文字学基本理论研究的核心之一。

普通语言学理论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言都是声音和意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即用某种符号把语言记录下来(文字符号系统记录语言系统,通过文字形体联系声音意义。

即文字形体表示语言,语言又分声音和意义)一、汉字性质研究回顾20世纪的几种争议:1、表意文字说瑞典索绪尔北师大王宁:汉字是表意文字,汉子因义构形黄伯荣、廖序东:汉子是表意体系的文字,汉字是运用大量表意符号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

2、意音文字说周有光:意音文字的产生是文字制度的第一次飞跃,拼音文字的产生是文字制度的第二次飞跃3、表音文字说4、意符音符记号文字说5、表词文字说和语素文字说(从文字记录语言单位的角度划分)语素: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朱德熙:汉子是语素文字布龙菲尔(美):汉子是表词文字二、裘锡圭的理论观点1、字符理论:一种文字的性质由该文字所使用的符号的性质决定。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文字自身作为一种符号系统。

文字学

文字学





(3)印章、封泥文字 战国后期和统一后的秦印,历 来发现得很多,文字也多半是 篆文。 在纸张使用之前,一般印章主 要用来打在封文书信札或其他 物品的封泥上,封泥上的印文 称为封泥文字。 (4)陶文 战国后期的秦国和秦代的陶器 、砖瓦等物上,往往打有陶工 或官府的印章。

(5)简帛文字 “睡虎地秦简”: 1975年,在湖北省云 梦县睡虎地十一号秦墓 中出土了一千多枚竹简 ,内容以法律文书为主 ,是研究秦代隶书的最 重要的参考资料。


目前所能见到的秦朝小篆也可分文物和文献 两类。文物上的秦朝小篆比较少,其中较有 代表性的有“泰山刻石”和“峄山刻石”。 文献上的秦朝小篆主要见于东汉许慎的《说 文解字》。这是保存小篆最系统的一部书, 共收录小篆字头9353个,是我们释读古文 字的重要桥梁,也是查检小篆字形的重要工 具书,在汉字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三、战国文字



战国文字是对战国时代周王室和各诸侯国 所有品类文字的统称。 许多研究者根据战国不同区域的文字与后 世秦代统一文字所使用的小篆之间的关系 ,将战国文字分为二系:秦系文字与六国 文字。 秦系文字指春秋时代的秦国文字以及继之 而来的秦代小篆;六国文字则指除秦国以 外的东方各国的文字,不限于齐、楚、燕 、赵、魏、韩六国。
四、小篆


小篆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实行“书同文 ”政策时所采用的标准字体。 许慎《说文解字·叙》: 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 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 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历篇》,太 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 ,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其实,小篆并不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才出现的, 更不是李斯等人所创制的。早在战国末年,小篆 就已经基本定型了。我们以传世的新郪虎符和近 年发现的杜虎符为例,二者都是秦在统一以前所 铸造的,但铭文的字体已经与统一后使用的小篆 没有什么区别了。这就充分说明,秦朝用来统一 文字的小篆与统一前的秦国文字之间并不存在截 然分明的界限,李斯等人所做的工作,只是对小 篆进行一番整理和加工,使之更为定型化、标准 化,然后书写出标准字样(如《仓颉篇》等)加 以推广。

古代汉语文字学

古代汉语文字学
• 大篆,是战国时秦体系的文字,又称 “籀文”、“籀书”。旧说这种文字 命名源于周宣王时太史籀《史籀篇》 第一句为:“太史籀书”。大篆是西 汉金文的直接继承。
• 与大篆同时的战国文字还有“六国古 文”,主要刻写在简帛、金石、泉布、 陶胚、金印上。
2、特点
• 大篆的特点有: • (1)笔划线条化、离图画更远了。 • (2)字形复杂化。 • (3)异体字多。 • 少数字仍有西周金文遗风。
• 始见于《周礼·地官·保氏》:“保氏掌谏王 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王 礼……五曰六书”。
• 班固《汉书·艺文志》:“古者八岁入小学, 故周官保氏掌养国子,教之六书,谓象形、 象意、象声、转注、假借”。
• (东汉)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注:“六 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 声。”
• 3、象形与图画有根本区别——与语言中的 词发生了联系,有了一定的读音,线条简 明,以为符号。如:“鹿”,甲骨文形体 一看就知道是鹿、小篆中已经变成一个符 号、隶书中就彻底失去象形的意味。
《说文解字》中对“象形”的说 解形式
• X,x也,象形。如:“吕,脊骨也。象形。” • X,x也……象形。如:“斗,十升也。有柄,
• 江、缸、红——“工”声 • 客、路、洛——“各”声
3、音——义关系
• (1)音义关系实际是词汇问题。 • (2)音义联系一开始无必然联系。
• (3)声音相近者,其义往往相通
• 如:空、孔、洞、聪、葱、通、腔、筐—— 都有“中空”的意思。
• 宋代王圣美“右文说”:戋,小也。水之 小者曰浅,金之小者曰钱,歺之小者曰残, 贝之小者曰贱,皆以戋字为义。
会意与象形指事的区别
• 象形和指事,是独体;会意是合体。
(四)形声

文字学概述

文字学概述
一、文字和文字学
汉 许 慎《〈 说 文 解 字 〉叙 》:《说文解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部首查字法, 建立了540个部首。许慎根据当时用形音义关系的理解,按照六书的原则,把篆文的 形体构造加以分析和归类。“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俊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按 ,依 类 象 形 ,即 独 体 ,为 文 ;形 声 相 益 ,即 合 体 ,为 字 。《 史 记 秦 始 皇 本 纪 》: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访阊А罚º“夫 文字者,坟籍根本,世之学徒,多不晓字。”唐韩愈 《读〈鹖冠子〉》:“文字 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 清陈澧《东塾读书记沸⊙А罚º“声者象乎意而宣 之者也,声不能传於异地,留於异时,於是乎书之为文字。”鲁迅《汉文学史 纲要》第一篇:“要之文字成就,所当绵历岁时,且由众手,全羣共喻,乃得 流行,谁为作者,殊难确指,归功一圣,亦凭臆之说也。”
文还可以引申为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各种象征符号,进而引申为文物典籍,礼 乐制度。《尚书序》记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论语子罕》“文王 既没,文不在兹乎”
总之,“文”在古人心目中,起初指纹理,后来又引申出近十几种引申义。其中, 文字、文章、修养、德行与现在人们理解的“文化”一词的意义最为接近。
“文”和“纹”是通假字,通用。《说文解字》中185页记载“文,错画也。象交文凡 文之属皆从文,无分切”。“错画”是文的本义。
在古汉语中,文的意义有所引申(引申义),因为花纹总是画在载体上的,所以 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质和修养,与表示先天素质的“质”相对。《论语雍也》:“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区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词的本来意 义。引申义是从本义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意义。例如:“向”本义是“向北的窗户”, (《说文》,向,北出牅也《诗经豳风七月》“塞向墐户”),由朝北的窗户这个本义, 引申为“朝着”、“对着”。

文字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

文字学知识1、汉字是汉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自发形成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

2、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使最重要的辅助交际系统。

3、文字学是研究文字的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4、异体字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形体不同而读音和意义完全相同,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的字,也称为或体、重文、俗字。

5、古文字是指自汉字产生以来到小篆等一系列字体,主要包括甲骨文、金文、六国古文、小篆等。

6、今文字指秦隶以后的字体,包括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7、现代汉字指现代汉语用字,主要是指现代白话文用字。

8、象形字指依照字义描摹事物的形象而创造的字,如日、月。

9、会意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表意符号组合而成的合体字。

10、通假字是指在文字使用中,不写本字,而借用一个同音字或音近字来表示,这个同音字或音近字就叫做通假字。

11、六国文字指春秋战国时期东方六国所使用的文字,即《说文解字》所说的古文。

12、形声字指用一个表意符号和一个表音符号组合创造的字。

如江、河。

13、大徐本指北宋徐铉校订的《说文解字》。

14、小徐本指南唐徐锴的《说文解字系传》中记录的《说文解字》。

15、六书说指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定义的汉字的六种造字方法:指事,象形,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16、三书说是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里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假借,形声;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7、指事字指通过在象形符号的基础上加上标识符号创造的字。

18、合体字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分形声字和会意字两类。

19、独体字指由一个构字部件构成的字,包括象形字和指事字两类。

20、繁简字指同一个词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笔画多少不同,可以通用的字。

21、文字与语言的关系文字和语言是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文字是语言的记录符号;文字是语言的最重要的辅助工具。

文字学

文字学

【第一章】文字学:文字学是语言学的分支之一,以文字为研究对象,研究文字的性质、造字法、起源、发展、形体与音义的关系、正字法、文字的创制与改革、个别文字的演变等。

小学:“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

古代小学先教授六书,所以把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叫小学。

每个文字具有三个部分:1.字形;2.字义;3.字音。

古文学:通过文学的方式展示中国的古代文化与魅力,从中透露出中国5000年文化的深层含义与魅力现代汉字:中国古代的汉字书写符号系统,包括原始古汉字、甲骨文、金文、战国文字、秦系文字及秦至汉代早期处于隶变过程中的古隶书等。

习惯上也称“古文字”。

古文字学:研究古文字的学科。

以考古发现或传世的古代各种铭刻和书写资料为主要研究对象,考释研究字形,明确音义,阐释其负载的历史文化内涵等。

【第二章】1、称汉字为表意文字或表音文字为什么不妥?把文字归入表意文字体系,虽能反映汉字体系中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和形声字的形符作为表意符号来记录汉语的词和语素的作用,却无法解释汉字中大量起表音作用的假借字和形声字的声符的作用,无法解释汉字中那些在发展过程中失去构字理据而造成的记号字的作用。

汉字是“意音文字”,“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手段”。

2、你认为汉字是否是意音文字?汉字是“意音文字”,“综合运用表意兼表音两种表达手段”。

汉字在象形程度较高的早期阶段(大体上可以说是西周以前),基本上是使用意符和音符(严格说应该称为借音符)的一种文字体系;后来随着字形和语音、字义等方面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为使用意符(主要是义符)、音符和记号的一种文字体系(隶书的形成可以看作这种演变完成的标志)。

前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文字,简称为意音文字;后者似乎可以称为意符音符记号文字。

考虑到后一个阶段的汉字里的记号几乎都由意符和音符变来,以及大部分字仍然由意符、音符构成等情况,也可以称这个阶段的汉字为后期意符音符文字或后期意音文字。

”3.将汉字说成语素-音节文字,你认为有无道理?爲什麽?语素—音节文字说跟意音文字说或意符音符记号说,在实质上是一致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对汉字的性质进行的说明。

文字学

文字学

文字学第一章、绪论一、文字学研究的对象1.“文字学”的定义研究汉字的产生、发展、形态、结构、意义及其演变规律的科学叫“文字学”。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在汉语里,“文字”一词,也叫“字”,它们可以用来指一个个的字,也可以指记录某种语言的文字符号的整个体系。

在有必要的时候,我们把后者称为“文字体系”。

关于“小学”•小学学习以识字为主,所以把有关文字的学问叫做“小学”。

•清代以来,“小学”包括:音韵、文字、训诂。

2.汉字的古今划分汉字由篆书到隶书的演变,称“隶变”。

隶变是汉字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

隶变前的汉字是“古文字”,隶变后的汉字是“今文字”。

例字:隶变前后汉字字形比较二、文字学的产生与发展1.文字学的萌芽时期——先秦●关于文字产生问题思考与记载●“六书”概念的出现及文字教育的兴旺●太史籀、李斯等对汉字的整理与规范2.文字学的奠基时期——汉代●古文字的再现:孔安国与“壁中书”●汉代学者对“六书”的深入研究●许慎撰写文字学的奠基著作《说文解字》3.文字学的发展时期——魏晋南北朝隋唐●梁代学者顾野王编写《玉篇》●《干禄字书》等正字书的出现4.文字学的深化时期——宋元明清●徐铉、徐锴对《说文解字》的研究与整理●金石学家对汉字的研究●清代四大家对《说文解字》的深入研究●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5.文字学的革新时期——“五·四”以后●西方语言学理论对文字学的影响●学者对传统文字学理论的总结与挖掘三、文字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1.与古代汉语的关系—整体与部分的关系2.与音韵、训诂的关系—并列互助的关系四、为什么要学习文字学汉字的演进没有出现断层,因此它对研究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有特殊意义。

汉字是历史与文化的载体,它不仅记录几乎所有的古代文化,汉字字形本身也容载着众多古代文化信息。

这些信息有社会方面的,也有自然方面的。

自然信息例社会信息例1.从学习、研究语言文字的角度来看学习文字学,能够知道一个汉字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学

文字学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使用最广泛的文字,,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华民族的文明紧密相关,它是中华传统的基本载体,也是中华民族思想延伸、传播和交流的基本工具,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可以样这说,没有汉字,就没有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

一、汉字造字的基本方法(一)、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

表意性是汉字最基本的特性。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书。

汉字造字法有“六书”之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这是前人对汉字研究的科学总结。

文字学家又研究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属于造字方法,假借和转注实为用字方法。

在四种造字方法中,形声字的出现表明了汉字由表意性向表音的方向发展,而先于它之前的象形、指事、会意则是纯粹的表意文字。

下面我就简要地谈谈这三种字的基本特征。

1、象形象形就是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出它的轮廓和特征。

这种依照事物的形体描绘而成的文字就称象形字。

如:日月目山象形字的特点很明确,就是许慎所说的“画成其物,随体诘诎”。

至于如何象形,当然是以能使人们一见就知义为目的。

因此可以画得简单而达到此目的,也就不需复杂化,这就是年谓的“独体象形”,如以上所举四例。

有的事物画得太简单,不能使人一见就知义,如“果”字,如只画一个圆的果形(上面部分),人们也可能当成田地的“田”,而把“田”置于“木”的上面,则表示果实的“果”;如“血”,若只画“ ”,人们也不知道这是水是沙或是血,而把像血滴的“ ”与盛牲血之器“皿”一起画出来,就能使人联想到血。

象这类由两种同类或相关事物的实形组合而成的字叫合体象形字。

合体象形字所含的二体若分开后,一般有一体不能单独成为具有合体字义或与合体字义有关的字。

如“血”字的“ ”不单独成字,另如“果”之“田”,是果实的象形,不单独成字,如果说电它与“田”相似,那也与果实无关。

像这类的合体象形字还有“眉”、“瓜”、“石”等。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2005年9月中国古文字学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古文字学是以古代汉字和历史上流传下来各种古文字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学科。

作为传统文字学和以古代青铜器和碑刻等为主要研究对象的金石学的一部分,古文字的研究开始得很早。

19世纪末甲骨文出土以后,古文字的研究逐渐兴盛,到20世纪发展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迄今学术界对古文字的认识并未取得一致。

有人认为它以古代汉字本身为研究对象,侧重研究古文字的起源、性质、形体、结构、形音义的关系及其演变,系汉语文字学(简称汉字学)的一个分支,也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人认为它是考释古代文字之学,侧重于释读各种出土文字资料并确定其史料价值,系历史考古学的一个门类。

也有人主张古文字学既包括对古代汉字本身的研究,也包括对古代遗留下来的各种实物(如甲骨卜辞、铜器铭文、简册、帛书、石刻、玺印、陶器等)上的古汉字资料的研究,是介于文字学和考古学之间的边缘学科。

尽管人们在使用古文字学这一学术术语时,内涵并不完全一致,但古文字学和考古、历史、传统文化等学科的关系密不可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比较倾向于上述第三种认识,即古文字学以古代汉字的起源、性质、结构、演变以及考释古文字的方法为主要研究对象,同时在释读相关的出土文献(古文字资料)的基础上,揭示这些文献所反映的历史文化。

古文字学按照所研究的材料的不同,又分为甲骨学(以研究殷墟甲骨卜辞为主)、金文学(以研究殷周铜器铭文为主)、战国文字研究和简帛学(以研究战国、秦汉简牍帛书为主)4个分支。

我们现在开设的这门中国古文字学基础的课程,就是要将中国古文字学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了解中国古文字学产生、发展、繁荣的基本情况相关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教学,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熟悉、掌握以下几点:第一,了解并掌握中国古文字学的基础知识。

包括古文字学的一般常识、概念、古文字学的研究对象及其构成、古文字学的学习方法、与古文字有关的历史常识及著名古文字学家、学习古文字学的应该注意的问题等。

文字学

文字学

名词解释1.文字:有狭义、广义之分。

我们观点是狭义派,是记录语言的符号。

广义派认为人们用来传递信息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图画和符号都可以称为文字。

2.草书:广义的,不论时代,凡是写的潦草的字都可以算。

狭义的,即作为一种特定字体的草书,则是在汉代才形成的。

3.右文说:一些表示同出一源的亲属词(即同源词)的形声字,都把同一个字用作声旁,这种声旁是研究这组形声字的意义,特别是它们所代表的词的语源的重要线索。

由于声旁多数位于字的右边,研究上述这种文字现象的学说,称为右文说。

4.同义换读:人们不管某个字原来的读音,把这个字用来表示意义跟它原来所代表的词相同或相近的另一个词(一般是已有文字表示的词)。

这两个词的音可以截然不同。

5.多义字:在汉字里,由于语义引申、文字假借等原因,一字多职的现象,也就是一个字表示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现象很常见,我们把具有两种以上意义或音义的字,都叫多义字。

6 六国文字:战国时代除秦以外东方各国的文字。

齐楚燕韩赵魏,分晋、楚、齐、燕、四系。

7 八分:汉代成熟的隶书,字形上扁方而规整,用笔上有蚕头燕尾的特点,具备这些特点的隶书成为汉隶,也称八分。

8六书说:汉代学者(许慎)创造的汉字基本构造理论,把汉字分成六类,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9三书说:新兴的汉字构造理论,唐兰在《古文字学导论》和《中国文字学》立谈到的三书说,将汉字分为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类;陈梦家在《殷墟卜辞综述》中指出了唐兰三书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三书说,象形,佳节,形声。

裘锡圭的三书说把汉字分成表意字、假借字和形声字三类。

10异体字:除了分化母字本义的分化字和母字,为同一个音义造的不同的字形,除了一开始就有分化作用的变体,以及通过书写变异,由一个字形衍生的不同形体。

11同形字:表示不同的词的形体相同的字。

包括由于分头为不同词造的,字形偶然相同的字;由于形借造成的表示不同词造的字形相同的字;由于早期表意字一形多用造成的字;由于字形演变、简化、讹变造成的同形字。

汉文字学笔记

汉文字学笔记

汉文字学笔记一、基础知识识记1、汉字的产生——《易.系辞上》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宋人郑樵明确提出”汉字由结绳而来”,汉字起一成文,六书者也,皆象形之变。

1、早期汉字的规范——最早是秦国的小篆,著作有李斯《仓颉篇》、赵高《爰历篇》、胡毋敬《博学篇》。

2、关于汉字的字形字体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铭文,也叫钟鼎文。

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

甲骨文:商代的甲骨文,它是以字写、刻在乌甲或兽骨上而得名的。

由于所见以契刻的为多,因此亦称为“契文”,又由于它的出土地是河南省安阳市郊区的小屯村一带——历史上叫做“殷墟”的地方,因此,又有人称它为“殷墟文字”。

它还称为拓片。

第一本拓片著作《铁云藏龟》、第一本解释甲骨文的著作是孙诒让《契文举例》。

3、关于说文涉及到的字体——小篆、鼓文、籀文。

《三体石经》上有:鼓文--小篆--汉隶。

(徐铉于宋太宗雍熙年间奉旨校定《说文解字》,世称大徐本。

)大徐本《说文解字》,(徐锴先于其兄完成《说文解字系传》四十卷,世称“小徐本”。

)小徐本《说文解字系转》。

4、汉字起源的科学说法——记事图画。

赵元任称汉字是词素文字。

二、名词解释1、部首: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首先提出的概念,其中将9353个汉字按540个部首进行编排,每部首的首字为部首,部首笔画较少,为汉字,一般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目的是为了编排汉字的顺序,便于查找汉字。

实际上,部首也是汉字字形构形分析、字义探索的重要依据。

例如篮球的球,它就属玉部,本义为美玉。

2、汉朝四大语言著作:《尔雅》、许慎《说文解字》、刘熙《释名》、扬雄《方言》。

3、记号:在文字构造的部件中,既不表音也不表义的成分,它包括指事字中的指事性符号,例本末两字,本的下面一横与末的上面一横;区别性符号,例玉字的点,区别于王;简化字中的无意义符号,例欢邓两字的又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兰(1901—1979)浙江嘉兴人。1923年 无锡国学专修馆毕业,在研究甲、金文方面得 到王国维的指导。35年任北京大学教授。52年 调故宫博物院,生前为该院副院长。 研究金文 的论文有《虢季子白盘的制作时代和历史价 值》、《西周铜器断代中的“康宫”的问题》 等。 商承祚(1902—1991)广东番禺人。早年 从罗振玉选研甲骨文,后入北京大学国学门读 研究生。曾先后任教于东南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中山大学等 高校。著有《十二家吉金图录》(1935年)等。
1976年在陕西省临潼县零口农民挖土挖出利簋。
卫盉
史墙盘
利簋
东周青铜器的出土
蔡侯墓铜器:1955年在安徽寿县蔡侯墓中出土青铜器 486件。其中有蔡侯申方铜壶、吴光铜鉴等重要铜器。
平山三器:1974年至1978年在河北平山县中山王墓中发 掘一只铁足大鼎,一只方壶,一只圆壶,三器有铭文1099字。
曾侯乙编钟:1978年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中出土65只编 钟,铭文总计2800余字。
2.成科阶段——宋(金石学)
宋代词人叶梦得《石林避暑录话》:“(南宋)宣和间 内府尚古器······而好事者复年寻求,不较重价,一器有值千 缗(mín,铜钱千枚用绳穿在一起为一缗)者。利之所趋,人 竞搜剔山泽,发掘冢墓,无所不至。往往千载之藏,一旦皆 见,不可胜数矣。”
刘 敞《先秦古器记》(1063年)——描摹器物,考订 文字。该书已失传,从欧阳修《集古录》可见大概。
第 五 章
金 文 研 究
一、何谓“金文”? 指古代铸造或雕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铭;铭文;钟鼎文;彝器款识
丰 尊
伯 矩 簋
二、金文的产生 1.冶铜铸铜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青铜器皿演变为礼器
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青铜时代
《史记·武帝纪》:“禹(约公 元前22世纪在位,夏朝的第一位君 主)收九牧之兵,铸九鼎,象九州。”
周法高(1915—1994)江苏东台人。1939考取西南联大 的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为罗常培、丁声树。1949年赴台, 任台湾大学教授。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研究金文的主要成果: 《金文诂林》(主编 ,十五卷),论文《金文零释》、《西 周金文断代的一些问题》等。
徐中舒(1898—1991)安徽怀宁人。1916 年安庆第一师范学校毕业留附小任教。1917年 考入武昌高等师范,1925年考入清华大学国学 研究院,师从王国维、梁启超等。先后任复旦 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 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小 组顾问。研究金文的论文有《西周墙盘铭文笺 释》、《西周利簋文笺释》等;《殷周金文集 录》是其研究金文的专著。
司母辛鼎
妇好偶方彝
西周青铜器的出土
齐家村窖藏:1960年在陕西扶风县齐家村发现一窖藏,出 土铜器39件,其中几父壶、中义钟、中友父簋等28器有铭。
董家村窖藏:1975年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发现一窖藏,出 土铜器37件,有铭的30件。史料价值较高的有卫鼎、卫盉等。
庄白一号窖藏:1976年在扶风庄白1号窖藏中出土铜器 103件,74器有铭。是建国以来出土铜器数量最多,学术价值 最高的一批铜器,其中最重要的是有284个铭文的墙盘。
容庚(1894—1983)广东东莞人。1922年 经罗振玉介绍入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读研究 生。历任燕京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 教授。研究金文的主要成果:《金文编》 (1925)、《金文续编》(1935)、《殷周青 铜器通论》(1958)。
于省吾(1896—1985)辽宁海城人。1919 年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历任辅仁大学、 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名誉教授,故宫博物 院专门委员,东北人民大学(今吉林大学)教 授,国务院古籍整理小组顾问等。研究金文的 主要成果: 《双剑誃吉金文选》(1934)《商 周金文录遗》(1957)等著作。
匜 鉴
四、青铜器的出土与金文研究概况
1.初始阶段——宋前
《墨子·兼爱》:“兼相爱,交相利,此自先圣四王者亲行之。 何以知先圣四王之亲行之也?······以其所书于竹帛、镂于金石、 琢于盘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汉武帝时期在汾水上出土“元鼎”。
《说文·叙》:“郡国亦往往于山川得鼎彝,其铭即前代之古 文主。要”特点:视青铜器为吉祥之物。
殷商铸铜技术的高度发达
青铜器皿演变为礼器
日常用具——礼器
族徽,所有权——纪念性铭文
司母戊鼎约Fra bibliotek约前





东周
纪 殷商 纪 西周 年 春秋战国 年 秦汉
256 771 11 17
出现
鼎盛
衰减
延续
三、主要青铜器简介 1.烹饪器



2.盛食器

敦 簠

3.酒器


壶 尊
卣 彝
盉 4.盛水器 盘
蔡侯申方铜壶
中山王铁足鼎
曾侯乙编钟
(2)二十世纪金文研究的重要学者
杨树达(1885—1956)湖南长沙人。曾留 学日本。任教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立 师范大学、清华大学、湖南大学。中央研究院 院士,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研究 金文的主要成果:《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 (1937)、《积微居金文说》(1952)。
3.深入阶段——清后
取得成就的原因: (1)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 (2)金文的研究与小学、音韵、训诂、史学等相结合。 孙诒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名源》 罗振玉《梦郼草堂吉金图》(1917)、《贞松堂吉金图》(1935)
《三代吉金文存》(1937) 王国维《宋代金文著录表》、《国朝金文著录表》
《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观堂集林》 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1931)《金文丛考》(1932)
《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1935) 主要特点:学术性考释研究。
4.再发展阶段——二十世纪
(1)商周青铜器的出土
殷商青铜器的出土
1976年在河南安阳发掘了妇好(商王武丁的后妃)墓。 发掘出青铜礼器200余件,青铜兵器130余件,其中有铭文的 铜礼器190件。较重要的青铜器有司母辛鼎、妇好偶方彝 等。
欧阳修《集古录》(一千卷,1063年)——收录上千件 金石器物,其中有铭文20多篇,是现存最早的金石学著作。
吕大临《考古图》(十卷。1092年)——对所收录的器 物绘图、摹文,并于其下列释文。
赵明诚《金石录》(三十卷)——记载器物出土时间、 地点、收藏者及器物内容,是当时现世的金石文字总录。
主要特点:研究兼玩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