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多酚防癌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量大,成本不高,经济效益依然十分可观。目
前,国外已用分子蒸馏技术生产了150余种产
品,产品质量是常规法难以企及的。而国内用
分子蒸馏技术生产的产品不足20种,尚属起
步阶段,人们对该技术了解不多,加上进口装
置设备价格非常昂贵,非一般国内厂家和科研
机构所能承受。但随着分子蒸馏装置的国产
化,必将加快该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1998一11一05收稿
1999一01一15修回)
茶多酚防癌抗癌作用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李春美谢笔钧
摘要本文综述了茶多酚的防癌抗癌机理如清除体内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调节体内致癌物的
代谢,调节体内某些酶的活性,保护DNA免受损伤及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概况。
关健词茶多酚防癌抗癌机理进展
癌症是长期困扰医学界的一个疑难病症。
人类在探索癌的发生机制,预防和诊治方面经
历了艰难的历程。癌症的病因有多种,但它的
发生都经历着由人体正常细胞通过各种致癌因
素的引发而变成变异细胞,再通过各种内在和
外在的因素进一步促发,变成前癌细胞,然后
再发展成癌细胞这样一个过程。因此,从正常
细胞发展成癌细胞都要经过引发和促发两个阶
段,变异细胞如果没有经过促发阶段就不会变
成前癌细胞和癌细胞,所以具有抑制引发和促
发作用的化合物一般也具有抗癌效应〔‘〕。近年
来人们认识到,自由基反应与肿瘤的发生、发
展密切相关,在复杂的癌变过程中过氧化可能
起重要的作用[(2)。抗氧化剂能清除自由基,中
断或终止自由基的氧化反应,因而表现一定的
抗癌活性。从茶叶中提取的茶多酚类化合物是
一种强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近年来国内
外学者对茶多酚的防癌抗癌作用机理进行了大
量研究,本文对这方面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茶多酚通过清除体内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
化起到防癌抗癌的作用
体内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和自由基反应可引
起机体内一系列病变,因而与癌症的发生发展
关系密切。茶多酚是一种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
除剂和强抗氧化剂,可抑制体内的脂质过氧
156
化。Tomital等(3)用1%的茶多酚喂饲大白鼠18
个月,显著地抑制了血浆中硫代巴比妥酸转硫
水平的提高,血浆中的胆固醇总量和磷脂均有
下降。茶多酚特别是EGCG和ECG,在抑制
Cue十诱发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作用方面均比
BHT, VE和VC的作用强,EGCG强烈抑制了
胆固醇脂的氧化及低密度脂蛋白的阿朴脂蛋白
B-100碎片的形成。沈新南等以老龄SD大鼠
为研究对象,分设对照组、2%和

1%茶多酚
组,饲养6周后检测生化指标,结果表明茶多
酚能降低大鼠血清胆固醇含量,提高HD1rC/
TC比值并显著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含量,
2%茶多酚组大鼠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
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李小洁等[[4)用TAB法
测定了茶多酚对PMA刺激的脂质过氧化及
玩仇和Fee十引起的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产物
丙二醛(MDA)有显著的抑制效应,但在高浓度
或碱性条件下,茶多酚则可发生助氧化作用。
Guo Q等研究了绿茶中茶多酚(GTP) Fe十2/Fe十’
诱致的突触体脂质过氧化产生的脂质自由基的
清除效应,并与银杏叶提取物(EGB)和五味子
醇(Saw)相比较,Mr, EGB, Sal均有清除脂质衍
生的自由基的作用。清除50%自由基所需的
GTP,EGB,SaI浓度(IC50)分别为0.0056 mg/ml,
0.24 mg/ml和0.11 mg/ml,当WP和Saw浓度分
中药材第22卷第3期1999年3月
别提高到0.023 m岁耐和0.23 mg/ml时抑制率
达100%。此外,还测定了GTP, EGB和Sat
在将突触法与Fe +2/Fe十3同时培养时对丙二醛
(MDA)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上述三种抗氧
化剂均可抑制MDA的形成并呈现剂量效应关
系。GTP, EGB和Sal的IC50分别为2 pg/nd,
7.8 P.g/ml和3.5 Wml,可见GTP是效果最显
著的抗氧化剂。杨贤强(s)采用电子自旋共排
OR)技术和化学发光法,并用体外黄嚎吟
(X)/黄嗓吟氧化酶(X0) Fenton反应及促癌剂
FMA刺激人多核白细胞(PMN)呼吸暴法产生的
仇、-OH等活性氧自由基模型试验,结果表
明,TP复合物及主要儿茶素单体对仇," OH清
除率均可达98%以上,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呈
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清除效率常数在1(9和
104数量级,对活细胞产生的氧自由基效果明
显,且优于VE和VC,
2通过调节致癌物的代谢和调节体内某些酶
的活性而抑制致癌物的致癌作用
某些化学致癌物如苯弃花、亚硝酸盐、
二甲拼、黄曲霉毒素等都是强烈的化学致癌
物,它们可以引发正常的细胞转变为癌细胞,
而茶多酚对这些化学致癌物对癌症产生的诱发
作用具有强烈的抑制效果。潘宏铭((6)用二甲阱
诱发ICR小鼠大肠癌,同时服用0.4%茶多酚
20周,结果发现TP组结肠肿瘤发生率少于阳
性对照组(P<0.05),平均肿瘤数及腺癌百分率
均低于阳性对照组(P<0.01),TP组小鼠肝微
粒体细胞色素P450含量低于阴性对照和阳性
对照组(P < 0.01),而肝组织SOD活性高于阳
性对照组(P < 0.01),低于阴性对照组(P<
0.01),说明TP对大鼠癌有显著的预防作用,
其机理可能与降低细胞色素P450含量和提高
SOD活性有关。冯继农(7)应用大鼠气管上皮细
胞体内体外转化模型,初步探讨了EGCG对苯
莽花诱导的大鼠气管上皮细胞和微核形成的
抑制作用,结

果表明,腹腔注射300 mg/吨

bw, 600 mg/kg bw剂量的E(ACG可以抑制由气
管内滴注25 m岁掩bwBP诱导的大鼠气管上皮
细胞转化(P<0.01)和降低由BP诱导的大鼠气
中药材第22卷第3期1999年3月
管上皮细胞微核率(P<0.01), BP诱导的大鼠
气管上皮细胞转化集落是早期转化细胞,这种
转化集落是一种癌变前期改变,本实验表明茶
多酚可以影响癌前期改变。Katiyar S. K等[(8)研
究了绿茶水提取物(WEGT)和由此分离的多酚
组分GTP对A/J小鼠由N一亚硝基二乙胺
(DEN)和苯弃花(BP)诱导的前胃癌和肺癌致癌
过程的化学预防效果,结果表明,在饮水时喂
饲0.2% GTP小鼠可使由DEN和BP诱导的前
胃癌减少68%一82%和39%一66%,对由
DEN和BP诱导的肺部肿瘤,GTP的保护效应
相应为38%一43%和25%一46%0 0.5%
WEGT对由DEN和BP诱导的前胃保护效应分
别为80%一85%和61%一71%,对肺部肿瘤
的保护效应分别为43%一62%和25%一51%0
解剖学还研究发现,口喂GTP和WEGT组的
小鼠体内的磷状细胞数量明显比对照组少。而
且生化分析表明,口喂GTP和WEGT后谷胧
甘肤-S一转移酶活性有明显提高。作者认为
GTP和WEGT对前胃癌和肺癌的保护作用无论
在致癌的始发阶段或致癌的全过程中都表现有
效,供试动物体内肿瘤和有肿瘤的动物率都有
明显下降。Qin GZ等以雄性Fisher幼鼠用AIN-
76A饲料喂饲2至4周,饮用水用0.5%速溶
绿茶,结果表明,绿茶可以调节黄曲霉素B1
代谢而抑制大鼠肝癌致癌过程的始发阶段,因
而抑制了黄曲霉素Bl-DNA结合过程,以及黄
曲霉素B;诱致的谷胧甘肤-S一转移酶胎盘阳性
肝细胞的致癌过程。
3通过调节体内某些酶的活性,抑制促癌物
的促癌作用
TPA是一种化学促癌剂,诱导炎性水肿增
生的性质与其促癌作用密切相关,TPA多次作
用促使经小剂量致癌物“启动”的细胞发生恶性
转化。TP通过调节体内一些与癌变有关的酶
如鸟氨酸脱竣酶(ODC),超氧化物歧化酶
MD),谷胧甘肤-S一转移酶( GST)等的活性达
到抑制癌基因的表达,从而起到抗癌作用。
Khan S. G等(9)对5一6周龄的SKH-I雌性无毛
小鼠喂饲0.2%的Gtr为饮用水后,可明显提
13 7
高小鼠皮肤、小肠、肝和肺中抗氧化和111阶段
酶的活性。连续喂饲30天0.2%GTP水溶液可
使动物小肠、肝和肺中谷胧甘肤过氧化物酶、
接合酶、酉昆还原酶的活性明显增强,小肠和肝
脏中谷胧甘肤-S一转移酶活性,肝脏中谷胧甘
肤还原酶活性也有一定的提高。在肺和小肠中
抗氧化和n阶段酶类活性比肝脏和皮肤中的提
高得快。Mukhtar H.等〔‘。〕研究也表明,GI,对
TPA促发的ODC活性和脂氧化酶活性均有明
显的抑制作用,当

用24 mgGTP对SENCAR小

皮肤点施后30 min再施4 [cg分子浓度的致
癌促发剂TPA, GTP可使由TPA诱发的ODC
酶活性下降91%. Katiyar S. K等[(11〕根据从环
氧化酶和脂氧化酶催化的花生四烯酸代谢物数
量,在SENCAR小鼠皮肤上施用GTP,结果这
两种酶的活性均因TPA诱导的影响受到明显
抑制。这个研究结果提示GTP具有抗皮肤瘤
促发效应,这种效应的机制包括使受促发剂诱
发的表皮鸟氨酸脱梭酶、环氧化酶和脂氧化酶
活性,以及水肿和增生受抑制。Wadatani M.
等〔12〕研究了茶多酚类化合物对聚胺代谢过程
及其在埃希腹水肿瘤细胞中的抗肿瘤活性机
理,采用测定1-14C一鸟氨酸中释放出的’4002来
表示鸟氨酸脱梭酶活性,用Northem-blot分析
法来测定ODCmRNA的数量,结果显示多酚类
化合物可抑制DNA合成和细胞活力,并呈剂
量效应关系。在加人茶多酚类化合物后,由子
改变介质而引起的ODC活性增加受抑制。
Sazuka M.等〔‘,〕以具有高度转移作用的小鼠Li-
wis肺癌LL2-Lu3细胞株为实验材料,研究了
红茶中茶黄素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酷以及绿茶
中的儿茶素(+ )-C和EGCG对小鼠肺癌LL2-
U3细胞株释放的N型胶原酶活性的影响,结
果表明,上述几种化合物具有抑制肺癌细胞的
侵染作用。明胶酶谱分析表明,肺癌细胞可分
泌基质蛋白酶(MMPs ),可能包括MMP-2和
MMP-9,它们与肿瘤的侵染和转移有关。茶黄
素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醋可在培养基中抑制
MMPs酶活性,EGCG也显示同样的作用。研
究表明,茶黄素、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醋和
158
EGCG对这些金属蛋白酶中的N型胶原酶有抑
制作用,而(+ )-C无活性。所以,红茶中的
茶黄素、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醋和绿茶中的
EGCG是通过抑制肺癌细胞W型胶原酶而实现
抑制癌细胞的侵染过程的。有研究进一步表
明〔14),绿茶多酚抑制TPA促癌作用可能与癌
基因表达受抑制有关,TPA作用于BALB/313
细胞后,可以诱导癌基因C-fos, C-myc及ODC
基因mRNA的高表达,而茶多酚可明显抑制
TPA诱导的C-fos, C-myc及ODC基因mRNA的
表达,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上阐明了茶多酚抑制
促癌作用的机理。
4茶多酚可以保护DNA免受损伤和诱使癌细
胞DNA断裂
DNA的损伤是引发癌变的因素之一,而
茶多酚具有多经基结构,能有效清除自由基,
具有强还原性,可以保护DNA免受辐射和氧
化损伤。同时,它还可以抑制肿瘤细胞DNA
的合成,促使癌细胞DNA断裂。Masao 1.
等〔is〕用一种对大鼠结肠和肝有致癌作用的1,
2一甲阱(DMH)进行大鼠皮下注射后,在结肠和
肝脏的DNA中发现8-经基脱氧鸟嗦吟核贰( 8-
OHdG)数量明显增加,在DMH注射后24 h左

8-OHdG形成量达最高峰,在肾脏DNA中未
发现8-OHdG数量有
增加,在DMH注射前10
天饮绿茶可明显抑制结肠中8-OHdG的形成,
这些结果表明DMH可引起其目标器官DNA的
氧化性损伤,而绿茶提取物可保护结肠粘膜免
受氧化性损伤。赵玉芳等〔16〕利用荧光探针澳
化乙吮(EB)研究了EGCG与小牛胸腺DNA的
相互作用,结果表明,EGCGDNA荧光光谱基
本不随时间而变化,但随EGCG浓度增加,X2
峰(588.8)nm强度下降,偏振度增加。这可能
与EGCG插人DNA碱基对平面,双键有序度
增加有关。y辐照使小牛胸腺DNA发生损伤
断裂,但加人EGCG后对DNA损伤有一定的
保护作用。方允中等〔17〕用3H-TDR渗人法检测
If对肿瘤细胞SR-1 DNA合成的影响,结果表
明,LP对肿瘤细胞SR-1DNA的生物合成抑制
呈明显量效关系,加人10 tg7,抑制率可达
中药材第22卷第3期1999年3月
89.2%,而加人100 fig,抑制率达98%。赵燕
等〔18〕以EGCG为实验材料,使用唾哇蓝(MTT)
还原法,DNA凝胶电泳法,透射电镜技术,
观察了EGCG对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
60)程序性死亡的影响。结果表明,0.55 x 10"3
mol/L EGCG作用5h后,琼脂糖凝胶电泳下,
HI, W细胞呈典型的DNA条带,透射电镜观
察到凋亡小体。这一结果为茶抗癌的分子机制
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5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来抑制癌细胞
增殖
免疫功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当
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受抑制时,肿瘤发病率
高,而在增长率生长时,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可能受抑制。胡兆君等〔19〕考察了以茶多酚为
主要原料研制成的药物亿福林(EG)对人血清
抗体含量的影响,经临床研究发现EG可提高
血清免疫球蛋白IgG, IgM, IgA的含量,表明
茶多酚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同时,也有
人以碳粒廓清率、血清溶血素和淋巴细胞转化
试验为检测手段,证明EG对小鼠非特异性免
疫功能及大鼠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荷瘤
小鼠Ig服用一定剂量的茶多酚后,体内免疫
器胸腺和脾腺的相对重量及细胞数比对照组都
有显著增加。茶多酚在体内外均有促进腺和脾
淋巴细胞增殖或致敏作用,并能提高T淋巴细
胞的粘瘤指数。茶多酚还可使正常小鼠腹腔巨
噬细胞CR-BC的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明显提高,
这表明茶多酚具有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能
力。癌症病人都存在微循环障碍,主要表现为
血液的高粘血症,茶多酚可改善红细胞变形,
调整红细胞聚集性与血小板粘附聚集性,降低
血浆与全血粘度,可抗凝、促进纤维蛋白溶
解,从而改善微循环,保证血液和氧的正常供
应,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组织代谢水

平,减
少血栓的形成与向远处转移,从而达到抑制癌
细胞的作用。
茶叶的抗
癌抗突变从70年代末期起步,
so年代中期进人高潮,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
果。虽然茶多酚的防癌抗癌机理还没有完全阐
明,但茶多酚作为一种高效低毒的自由基清除
剂和强抗氧化剂,通过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多种
调节,在肿瘤的预防和治疗中必将越来越显示
其重要性。
参考文献
,陈宗憋.茶叶文摘,1994,(2):4
2杨秀芳,等.茶叶,1998,24(1):36
3 CA, 1996,124(3):28878
4李小洁,等.环境化学,1992,11(4):13
5杨贤强,等.茶叶科学,1993,13(1):51
6潘宏铭,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1995,29(6):356
7冯继农,等.癌变畸变突变,1992,4(1):5
8 KatiyarS.K.Careinogenesis,1993,14(5):848
9 Khan S. G, et al. Cancer Res.,1992,52:4050
10 Mukhtar H, et al. Prevent. Medi,1992,21:351
11 Katiyar S.K,et al. Cancer Res.,1992,52(24):6890
12 Wadatani M, et al. Cancer J.,1996,9(3):167
13 SazukaM,etal.Biosci,Biotech,Biochem.1997,6(9):
1504
14杨秀芳,等.茶叶,1998,24(2):103
15 Masao 1, et al. Cancer Res.,1995, 86(11):1106
16赵玉芳,等.茶叶科学,1995,15(2):145
17方允中,等.自由基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北京:原
子能出版社,1991:163-166
1$赵燕,等.中国药学杂志,1998,33(8):469
19胡兆君,等.茶叶,1995,21(3):9
(1999一01一08收稿)
J”J”J,矛,J,浮,,J妙护,,J卿护妙矛”护,湖妙护,护妙挤,,J妙J习,夕胭J罗护朋护妙J吵护,,J』,挤妙乎够J”挤妇乎”J,,护罗湖妙护妙孟抑,J以,J妙护妙沙卿沙业J卵渗”
售《中药材》杂志合订本
现有1990年(16元),1991年(22元),1992-年(21.元),1995年(45元),1996年(45元),1997
年(75元),1998年(90元)《中药材》杂志合仃本。欢迎汇款至本刊编样部购买。
中药材第22卷第3期1999年3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