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停车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样的停车应用如何实时获得停车数据?

一直很关注停车信息相关的业务,谈谈侧面了解到ParkMe的情况。

实际上,停车信息是非常有价值的。每一条停车信息的价值就是

(单位时间用车成本 + 开车人时间成本) x 找车位的平均时间

即使按美国人工(接近最低工资)10美金一小时,(接近市区最低油耗)油耗百公里10升,如果找车位要花10分钟,这条信息的价值就是至少2~3美金。

1. 要讲停车信息化,首先要提到停车信息的粒度。

欧美停车信息粒度已经做到了停车场一级,路边停车则做到了大约咪表一级(约10个车位一个咪表)。由于人力成本比较贵,一般停车都是无人值守的。通常有两种模式:

•停车场:都是采用入口自动发卡/券->停车->办完事后凭卡/券到Ticketing Machine交钱->在出口退卡/券这样的模式

•路边停车:略有不同,流程大致是停车->找咪表交钱得到停车票->把停车票放在挡风玻璃前->办完事开车走人这样的模式

如果要把粒度精确到停车位就必须要车位的传感器信息,具体来讲有下面几类:

•车顶的红外传感器:适用于室内停车场,需要在车位上方架设管线;

•地面的磁场传感器:适用于室外停车场,需要在地面打洞,对传感器防护等级要求高;

•除此以外还有视频摄像头+图像识别的车位传感器。安装成本较低,但是缺点是需要现场校准;

•通过一些智能算法也能减少对车位传感器数量和密度的要求。

2. 目前各种停车应用公司也有两条不同的思路

•轻基础设施:这类公司尽可能减少基础设施投资,充分利用现有停车场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通过集成把数据整合进来,ParkMe归于这类里面。他们的特点是提供尽可能广泛适用的物理/通信接口,找停车场运营方谈合作。

一般来讲是从这几个地方引入数据:车库管理信息系统(如果有的话)、车库出入口控制器,Ticketing Machine或者咪表。这些信息足以实时地知道该车库停车位占用情况。这样做的优点是投入小,摊子铺得快,但是缺点也很多o数据质量良莠不齐:有的停车场也许能提供车位信息,有的停车场就只能提供剩余车位的信息了;

o集成工作量大:车位管理系统/出入口控制器/Ticketing Machine/咪表的厂家非常多,开放程度也各不相同。

•重基础设施:这类公司有自己的停车场解决方案,从传感器/传感网络一直到停车场管理系统。这类公司一般是通过改造现有停车场把信息集成进来,Streetline就属于这类公司。优点是数据质量高,平台可靠。缺点当然也很明显

o初期投入大:这不用说了,即使是最便宜的方案,平均每个车位的投入也至少是1000人民币以上;

o维护成本高:地面传感器需要定期更换或者换电池,压坏了也需要维修;车顶红外传感器情况稍好。

3. ParkMe的思路——商务为主,技术为辅

由于停车场属于信息和价格都相对比较透明的行业,一般大家对于合作还是持有比较开放的态度。但是对于ParkMe来讲,要做好停车应用最大的问题是寻找数据来源,这也是他们最大的成本。

他们的一个信息平台需要针对(像纽约这样大城市就有几千个停车场)成千上万的业主逐一商谈。前面已经提到了即使是轻基础设施的公司如ParkMe,技术上也有大量的工作,而实际上商务工作头绪更多,包括前期说服、不同的合作分成

模式、讨论和签署合同的法律条款——最要命的是这些业主既有政府运营的公共停车场,也有商业地产运营的关联停车场,也有一些专门运营停车场的私营公司,或者一些小业主的停车场。这些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关注点也是不一样的,所以ParkMe目在的思路也是从肥肉开始吃。

1.首先在每个城市找政府运营的公共停车场,这类停车场数目多,只要取得政府支持比较容易突破

2.然后再找连锁的停车场,信息化水平高,信息系统比较规范,做了一个停车场同一连锁别的都可以复制

3.最后才找小业主逐一突破

总结:ParkMe才刚刚起步,不过随着停车费越来越昂贵,停车信息化这条道路上一定前赴后继有越来越多公司参与进来,后者会在前者信息化基础上做得越来越好,所以这里思路很清晰,机会也还是很多。如何实现多方共赢,在商业模式上的突破。特别是让商业停车场业主清晰地看到收入增加,让政府清晰地看到道路交通改善。看起来是更有希望的一条路。相反地,技术上我看不到未来会有什么非常大的突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