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乡土中国引发的对村民自治的思考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领域的经典之作,在新时代的乡村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前景意义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费孝通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研究,提出了“乡土社会”的概念。
他认为乡村社会是中国传统农耕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特征。
这一理论视角为我们认识和理解乡村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我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理论的基础和指导。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乡村社会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方法。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提出了“乡土社会治理”的概念,强调了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要充分发挥地方自愿、群众参与、自我调节等特点。
这种基于地方实际情况和社会实践的治理模式,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要求相契合。
通过运用费孝通的乡土社会治理理论,可以更好地调动乡村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目标。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前景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乡村社会治理作为其中的关键环节,需要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正是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全面深入研究的经典著作之一,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借鉴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的思想和理论,结合当前乡村社会治理的实际需求,进一步推动乡村社会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更加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1. 引言1.1 费孝通及其著作简介费孝通,生于1910年,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
他曾在北平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社会有着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费孝通的代表作品之一就是《乡土中国》,这部著作是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探讨,展现了他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乡村生活的独特见解。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通过对中国乡村生活的观察和分析,揭示了乡村社会固有的特点和规律。
他认为,乡村社会是一个由亲情、乡情和信仰构成的社会网络,这种传统的社会关系在中国农村中至今仍然保留着。
费孝通指出,要想有效地治理乡村社会,就不能简单地套用城市社会的治理模式,而必须充分理解和尊重乡村社会的特点,为乡村社会提供相应的治理机制和政策支持。
通过《乡土中国》,费孝通深刻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独特魅力和价值,为我们理解和治理新时代乡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1.2 《乡土中国》的重要性费孝通的著作《乡土中国》是中国现代社会学的经典之作,在乡村社会治理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方面深入剖析了中国乡村社会的特点和规律,呈现了丰富的民俗文化和社会生活现象。
《乡土中国》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乡村社会治理领域,《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途径和方法,帮助我们揭示乡土社会的独特特点和内在机理。
通过对乡土社会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
《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理论支持。
在当前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新形势下,我们可以从《乡土中国》中汲取智慧,探索符合实际的乡村社会治理模式和路径。
《乡土中国》作为费孝通先生的代表作品,在乡村社会治理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它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更在于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1952年出版的一本经典著作,全书共分为三卷,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特点、问题和发展方向。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阐述《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农村社会的分析和概括,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理论参考。
费孝通通过深入农村实地调研和对历史资料的梳理,抽象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特点,如“农村社会基本单位是乡村”、“自然经济和家族合作经济是农村经济的两种形态”、“乡村社会的核心是村庄”等。
这些概括深刻揭示了中国农村社会的本质和结构,对于了解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研究农村社会问题以及制定科学有效的农村社会治理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剖析,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他指出,中国农村社会存在着“世代定居权无数与“村约”缺乏宪章平等性”、“东家权威”、“侄孙行政”、“自封封建自治”等问题。
费孝通的研究揭示了这些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如村庄的传统、家族观念、社会等级等,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启示。
他提出要实现农村社会主义改造,必须解决土地问题、改变人们的观念和交通问题等。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和解决当前乡村社会存在的问题。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提出了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
他主张通过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从而解决农村社会存在的诸多问题。
他特别强调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发展农村经济,才能够推动农村社会的进步和改善农民生活。
这一观点对于我们制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加强农民职业培训等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具有深远影响的学术著作,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及农民生活的探索和研究,费孝通深刻地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特点和规律。
这部著作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为我们深入了解和有效治理乡村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和文化视角。
通过对中国农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和研究,费孝通重现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和文化传统,揭示了农村社会的文化积淀和价值观念对于农民行为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影响。
这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地理解乡村社会的状况和问题,找准治理乡村社会的切入点和方向,推动乡村社会治理与传统文化价值的良性互动和传承。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深刻理解农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关系有着重要的启示。
作者揭示了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联及相互影响,强调了乡村社会与城市社会的互动与融合。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中,深刻理解农村与城市的关系,促进乡村与城市的良性互动,共享城乡发展成果,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治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观察和思考,作者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治理观念和方法,比如尊重和保持乡村社会的独特性和多样性、依靠农民自身的力量与智慧、实行包容性和务实性的治理策略等。
这些观念和方法对于推动乡村社会的发展和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和现代化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
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村民自治是指基于村民的自愿参与和共同管理,以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作为决策机构,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村民委员会进行管理和服务的一种组织形式。
它是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
本文将从实践和思考两个方面探讨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村民自治的重要性村民自治在农村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村民自治能够保障农民的基本权益。
通过村民会议或代表大会的决策,村民参与自身事务的讨论和决策,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证。
其次,村民自治可以增强村民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村民参与自治事务,能够加深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凝聚村民之间的共同利益,形成良好的乡风民俗。
再次,村民自治有利于改善农村经济发展环境。
村民通过自治对村庄公共设施的规划和管理,能够提升农村的整体形象,吸引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进入农村地区,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的问题与挑战然而,村民自治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农民素质和意识的差异,村民自治的参与度不高。
一些农民对自治事务缺乏兴趣和参与热情,导致村民自治的实施效果受限。
其次,一些地方存在着权力过分集中的问题,村干部滥用职权、权力过大,导致村民自治无法有效展开。
再次,一些村庄在实践过程中遇到资金、资源不足的问题,无法完成一些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三、解决方案与思考为了推进村民自治的有效实践,应该采取一系列的解决方案和思考。
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培养村干部队伍。
通过培训和选拔合适的村干部,提升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推动村民自治事务的顺利进行。
其次,要加强对村民的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宣传教育的力度加大,引导村民理解村民自治的重要性和好处,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增强自治的意识。
同时,要加强对村民的权益保障和监督机制的建设,确保自治过程的公正和透明。
再次,要加强村庄基础设施和服务的建设。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力度,提升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为村民自治提供更好的条件和保障。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在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撰写的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著作。
该书以对中国北方部分乡村社会的深入调查研究为基础,对乡村社会的结构、制度和变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对于理解和研究中国的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时代背景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乡村社会治理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研究方法上以实证主义为基础,强调了调查和实地调研的重要性。
这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路径。
在当前社会转型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需要对乡村社会进行科学而系统的调查研究,摸清底数、理清关系、抓住重点,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和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问题。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提出了“大人物”和“剽悍怪杰”的概念,并分析了这两种人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
这一理论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的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需要有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治理队伍,他们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具备良好的实践经验,能够有效地解决乡村社会治理中的各种问题。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资本和民主治理提出了重要关注。
社会资本是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发展的重要动力,而民主治理则是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应充分调动乡村社会中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培育和发展社会资本,提高社会治理的公众参与度和决策的民主性,建立符合乡村社会实际的治理模式和机制。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揭示了乡村社会发展的规律和问题,并对未来乡村社会发展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乡村社会治理必须立足于新时代的需求,积极应对乡村社会变革中的多种挑战,深化改革,完善制度,推动乡村振兴,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现代化。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深刻的意义。
该书通过对乡村社会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方法论基础;通过对社会资本、民主治理等问题的分析,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政策和决策的参考;通过对乡村社会发展规律和问题的揭示,为未来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现代社会学的经典著作,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首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让我们认识到中国农村社会的历史演变和特点。
他指出中国传统社会存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土地制度,导致了农民长期处于社会边缘。
同时,他也指出了这些乡村社会中强大的自治措施、信誉制度、礼仪方式等等,这些特点对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现状和问题非常有帮助,也为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其次,费孝通的研究方法是值得借鉴的。
他运用了“参与观察”的方法,深入农村挖掘农民智慧,将他们的观念和理念融入到研究方法里,使得研究不仅仅是从外部的角度看待事物,还能更好的从内部感受、理解和研究农民的态度和生活方式。
这样的方法在今天乡村社会治理中同样非常适用,可以帮助我们走进农民的内心世界,更好地知道他们需要和期望什么,从而更好地实施和推行治理工作。
最后,费孝通的思想对于新时代乡村治理提供了宝贵经验。
在乡村治理中,我们应该注重保护乡村的传统文化和自治措施,同时引导其向现代化进发,让乡村与现代城市变得更加互联互通。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乡村治理也应该注重发扬现代元素,打造智能化、人性化、绿色化、甚至美化的乡村发展模式,同时让农民与政府、市场、社会等方面建立更好的联系,以全面提升乡村社会的发展水平。
总之,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拥有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
只有在深入理解乡村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在坚持顺应文化传统的同时,借鉴先进的治理方法,我们才能为乡村社会的繁荣做出实质性的贡献。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经典著作,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沿革、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深入分析,费孝通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特点和演变规律,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的重要资料。
在这部著作中,费孝通以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土地制度、家族组织、乡村生产、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丰富多样性和复杂性。
这些资料为我们深入了解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乡村社会的演变和变迁。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随着中国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改革发展的持续推进,乡村社会治理成为了当前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借鉴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深入剖析,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指导我们更好地应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面临的挑战。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特点之一就是家族组织的重要性。
在费孝通的描述中,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家族组织是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家族宗族制度在乡村社会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家族组织模式,发挥家族组织在乡村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还描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中的土地制度和农村生产组织。
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对乡村社会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种传统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为我们认识和理解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在新时代,我们可以借鉴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土地制度和农业生产组织,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进和完善,促进现代化农业的发展,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更多的有效支持和保障。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1. 引言1.1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其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启示作用。
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形态和特点的深入研究,费孝通揭示了乡村社会中的种种问题和矛盾,并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和现实意义的治理建议。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乡村社会治理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而《乡土中国》中所体现的治理智慧和理念仍然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治理智慧,而费孝通对传统文化的发掘和阐释,为新时代乡村社会的治理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在当前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深入研读和理解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促进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社会治理体系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费孝通的治理理念和智慧,将为我们探索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路径提供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费孝通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文化学者,他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观点和理论。
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自给自足的小社会,这种社会形态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优势。
在他的研究中,费孝通发现了许多乡村社会的特殊现象和规律,从而使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费孝通指出,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历史、文化和环境等因素。
他强调了乡村社会的自治和自我调节能力,认为这是保持乡村社会稳定和和谐的重要条件。
费孝通还指出了乡村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
通过费孝通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乡村社会的发展规律和特点,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费孝通的思想和理论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稳定的乡村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2 《乡土中国》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启示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一书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于1947年至1949年撰写的一部重要著作,该书从中国农村的生活、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对中国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深远的意义。
《乡土中国》通过对农村生活的观察和描述,展现了中国农民的传统乡土文化。
费孝通通过亲身实地走访和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的风俗习惯、思维方式和道德观念,描绘了农村社会的纵深与广度。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农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更加科学合理的方案。
《乡土中国》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分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费孝通在书中深入研究了中国农村经济的结构和性质,指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
他提出了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例如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社和乡村旅游等方式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这些观点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经济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为新时代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乡土中国》对于乡村社会治理的政治层面提供了重要的思考。
费孝通在书中深入探讨了农村政治的本质和特点,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设农村政治体系的思路和方法。
他认为,农村政治的核心应该是实现农民的自治和参与,通过建立村民会议制度、壮大村委会等方式来推动村民自治和参政议政。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动农村政治体制改革,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自治能力。
《乡土中国》对乡村社会治理的文化层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费孝通通过对中国农村文化的研究,深入剖析了传统村庙、民俗活动、方言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农村文化的深厚底蕴。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意味着要保护和传承乡村的文化遗产,将乡村文化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乡村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被誉为中国乡村研究的经典之作,该著作于1989年首次出版,以其客观细致的观察和深入研究对中国乡村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梳理与阐述。
在新时代背景下,乡村社会治理亟待突破与改善,而《乡土中国》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指导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费孝通在书中深入剖析了乡村社会的结构和特征,阐明了乡村社会治理的前提和基础。
他指出乡村社会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律系统,由于长期封闭的状态,形成了严密的家族集体关系和亲友关系网络,这些特征决定了乡村社会治理必须充分考虑基层实际情况,尊重和保护乡村社会的自组织能力和社会资本。
费孝通从乡村社会的组织结构、经济生活、社会习俗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以辩证的视角探讨了乡村社会的问题和矛盾。
他强调了乡村社会治理要注重多元化发展,重视社会精英的引导作用,避免对乡村进行一刀切的改革,限制乡村社会的自发性和自适应能力。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出了重要的启示,即不断完善乡村治理结构,推行适度的制度建设,提高乡村社会的治理能力。
费孝通对于农民问题和农村发展给予了充分的关注。
他深入农村社区,调查农民的生活状况和需求,发现乡村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现象和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
他提出了建立新型乡村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具体措施,为新时代农村治理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还倡导了观念的转变和政策的创新。
他指出,要解决乡村社会问题,必须以农民为中心,以乡村社会为依托,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治理。
他主张政府尽可能地赋予乡村自治和自组织的权力,鼓励和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和村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发展,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来说,强调政府与农民的互动和合作,倡导底层治理的参与和共治,有着重要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通过对中国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和理论探索,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启示。
由乡土中国引发的对村民自治的思考
由《乡土中国》引发的对村民自治的思考摘要:社会权力结构是费孝通老师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重要概念,对于解释现今的村民自治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现象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结合现今农村的实际,我认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应当谨慎采取“横暴权力”的形式进行管理,积极运用“同意权力”来提高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重视运用“教化权力”来保持淳朴的民风,抓住时机运用“时势权力”为村民自治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村民自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费孝通老师在《乡土中国》的前言和后记中指出本书旨在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村民自治则是继传统的“双轨政治”模式和人民公社体制之后又一种全新的乡村管理模式,主要由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性组织来带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读完《乡土中国》后,我发现费老师对乡土社会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现在村民自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如何完善村民村治有很大的启示,因此决定从社会权力结构的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横暴权力这种权力是“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①在农业社会中,由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十分有限,剩余不多,因而发生在农民和村委会之间的横暴权力也很有限。
但在国家允许土地征用后,有些村委会非法征地的行为则是很明显的在滥用横暴权力,破坏乡村的和谐。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26日报道:“在广东省茂化(茂名至化州)公路东方红村委会大北国村路段旁,两年前曾是一片长势良好的水稻田。
现在,这其中的30亩地上,出现了一座工厂、几栋办公楼和几处宅基地。
”但村民却并未见到政府公告和征地批文,更未获得任何补偿。
本来就十分拮据的生活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村民们也曾想过上访,但村委会主要干部吹嘘,告到化州、茂名都不怕,没人敢动他们。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乡村社会治理研究的经典之作,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对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启示《乡土中国》详细描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组织形态和治理模式。
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以家庭、家族和村落为基本单位,通过“三自”(自助、自扶、自管)机制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
这种基于共同利益和社会信用的传统乡村治理模式在新时代依然具有借鉴意义。
家庭和家族作为基本单位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面临新的挑战和问题,如空心化、留守儿童等。
应当重视和发扬家庭和家族的功能,促进乡村社会的互助、合作和自治。
村落作为乡村社会治理的基础单位,应当进一步发挥作用。
将村落作为社区治理的重要载体,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务工作的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提升村民自治能力,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有效运行。
二、对农村社会发展的诊断和指导意义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进行了深入剖析,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农村社会的特点和问题。
费孝通指出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均贫和封闭性,造成乡村社会长期处于低水平的经济、文化和政治状态。
对此,新时代乡村社会发展需要借鉴费孝通的观点,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促进农村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费孝通强调乡村社会的“大户”现象和“门第”思想对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
这对新时代乡村社会建设提出了警示。
要加强乡村社会的平等意识和价值观念,推动乡村社会的公平发展,消除贫富差距和阶级问题。
三、对乡村治理思维的影响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提出了“上行下效”与“下属上捧”相结合的乡村治理思维。
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方式通过内在的习俗和风俗规范实现自我调节和自我管理,具有自律性和自发性。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的治理面临更加复杂的问题。
借鉴费孝通的思想,推动乡村社会治理创新,需要既发扬传统的自我治理优势,又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引入法治的理念和机制,实现乡村社会治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对当前村民自治问题的几点思考
提高村民参与度,加强自治意识培养
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村民对自治的认识和理解,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积极性。 开展多样化的参与活动,鼓励村民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自治实践和管理。
加强自治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提高村民的自治素质和能力,促进自治的深入发展。
规范村级财务管理,防止贪污腐败问题发生
制定完善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 规范财务收支和管理流程。
02
村民自治中的选举问题
选举不规范,缺乏公正性
缺乏公正性
在选举过程中,一些候选人通过 不正当手段,如贿赂、威胁或虚 假宣传等手段,影响选举结果的
公正性。
选举程序不规范
一些地方的选举程序不规范,缺乏 必要的监督和公证,使得一些不合 法的候选人得以当选。
缺乏透明度
一些选举过程中缺乏透明度,使得 选民无法了解候选人的真实情况和 竞选方案,导致选民的投票决策受 到影响。
对当前村民自治问题的几点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村民自治现状 • 村民自治中的选举问题 • 村民自治中的治理问题 • 村民自治的改进建议 • 案例分析
01
村民自治现状
村民自治的含义
• 村民自治是指中国农村实行的一种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它以民 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旨在保 障广大农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 、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
加强选举过程中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选民对贿选问题的认识 和警惕性。
建立举报和调查机制,及时发 现和处理贿选问题。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自治水平
加强村级组织的建设和管理,提 高组织的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
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提高 他们的素质和能力,发挥他们的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摘要】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探讨了费孝通对乡土中国的深入研究和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剖析,接着分析了他对乡村经济模式的认识和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启示。
费孝通的理论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借鉴,对未来乡村建设和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当代实际,需要不断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完善,以实现乡村发展和社会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深远影响,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借鉴。
【关键词】乡土中国, 费孝通, 乡村社会治理, 乡村经济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 思想启示, 新时代, 乡村建设, 创新, 实际结合1. 引言1.1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这部著作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深入探讨,揭示了乡村社会的独特特点和内在结构。
费孝通通过对乡土中国的深入研究,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当前乡村社会面临的问题。
费孝通对乡土中国的深入探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和传承乡土文化,促进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费孝通对乡村社会结构的剖析,为我们提供了把握乡村社会变迁规律的重要线索,为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费孝通的研究也对乡村经济模式的认识提供了重要启示,为我们探索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转型提供了参考。
费孝通的思想对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构建符合乡村实际的治理模式,促进乡村振兴和乡村建设。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需要我们结合当代实际,不断推动乡村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完善,以实现乡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全面进步。
2. 正文2.1 费孝通对乡土中国的深入探讨费孝通通过对中国乡土社会的历史、地理、人文等多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乡土中国的独特魅力和内在规律。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研究中国农村社会的重要著作,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该书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基本特点和社会结构,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对于构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通过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详细调查和分析,全面考察了农村社会的各个层面和方面。
他深入研究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演变、经济生活、社会组织、家族关系等诸多方面,并通过大量调查数据和实地考察,提供了丰富的事实基础和详实的材料支撑。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来的乡村社会治理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和把握乡村社会治理的特点和规律。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自组织和自治特点。
他指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具有较为独特的社会组织和社会控制机制,如乡贤、村祖、村民会等。
这些自组织和自治机构在农村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维护着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
这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非常有启示意义。
在当前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重发挥群众自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和农村特点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还着重探讨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地域性和差异性。
他指出,中国乡村社会具有丰富的地域差异和多样性,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乡村社会呈现出各具特色的特点和形态。
这为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我们必须充分尊重和理解农村的地域差异性和特殊性,制定和实施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乡村治理政策和措施,不能简单地以一刀切的方法对待乡村社会问题。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还在于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农村社会治理的思路和方法。
他认为,在乡村治理中应注重社会文化的传统延续和创新发展,关注农民的社会心理和文化需求,重视农村社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认同。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其著作《乡土中国》对中国农村社会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描述,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乡村社会的根本特征是共同体意识,即农民有着强烈的集体感和互助精神,这对于当前乡村社会治理是非常重要的启示。
传统的乡村治理方式往往注重的是行政手段,而忽视了社会组织和自治的作用。
在新时代,应该通过激发共同体的力量,发挥村级组织和村民自治的作用,以此推动社会治理的转型和升级。
其次,《乡土中国》中对于土地制度的分析和剖析,为我们认识和探讨新时代乡村土地制度改革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作为中国农村社会和经济的基石,土地制度改革既牵涉到财富分配、社会公正等问题,也涉及到村级组织和乡村治理的现代化建设。
因此,我们应当从务实角度出发,关注土地制度改革的长期效应,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框架,通过政策调整和制度变革,努力构建合理、稳定、可持续的土地制度。
此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也深入探讨了农村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习俗,这给我们探索和传承乡村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随着城乡交流和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加速,农村文化和价值面临着重大的威胁和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科学研究、法律规范等多种手段,全面保护和传承乡村文化,同时注重将其与现代文明建设相结合。
总之,《乡土中国》作为中国社会学、民俗学的经典之作,为我们深入认识和思考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珍贵的学术资源和思想启示。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应当不断总结经验、贯彻落实政策,通过多种手段和实践探索,为实现农村振兴、建设美丽乡村、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费孝通是中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他的著作《乡土中国》被认为是中国乡村社会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
这部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问世,至今已经有60多年的历史,但其中所揭示的乡村社会现象和深刻的分析依然对当今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乡土中国》一书主要讲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组织形式、社会结构、社会风俗等方面的内容,费孝通通过对乡村社会的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内在结构和运行规律。
在当今新时代下,这些深刻的讨论和分析依然对我们理解和规划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揭示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多元结构。
他指出,中国乡村社会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结构,其中包含了家族、宗族、社会团体和地方自治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组织结构。
这些组织形式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形成了一个立体的、多层次的乡村社会网络。
这种多元结构的特点决定了乡村社会治理不可能简单地依靠一种模式或一种权力来进行,而需要充分考虑到乡村社会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从而制定更加精细化、差异化的治理策略。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探讨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律。
他指出,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权力主要表现为“人治”和“文治”两种形式。
“人治”是指通过人际关系、人情关系来实现社会调节和治理;“文治”是指通过文化、宗教等因素来实现社会治理。
这两种形式的权力结构相互交织、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了传统乡村社会的治理模式。
在新时代下,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这种权力结构模式,充分挖掘乡村社会中的各种自治和协商机制,转变观念,赋予乡村居民更多的自治权和话语权,推动乡村治理模式向着更加民主、平等、法治的方向转变。
费孝通还在《乡土中国》中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
他指出,传统中国乡村社会存在着深厚的亲属关系、邻里关系和社会交往,这种关系网既保障了乡村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也构成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中国社会学经典之作,对研究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有着重要的贡献。
在新时代的今天,乡村社会治理正面临着新的问题与挑战,因此,对《乡土中国》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对中国传统农村社会的生产方式和家族组织等内容进行了深入描述和分析,提出了“固定成员、轮流耕种”“竞争盛行、合作为主”的“凝聚与竞争”型社会形态。
这一社会形态特点为今天的乡村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提示我们在乡村社会治理中要充分考虑农村社会的特殊性,如尊重农民的生产方式、保护家族传统等。
其次,费孝通在研究中国传统农村社会时,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的特点,拓展了“人情网络”“交际艺术”等概念。
这些概念的提出对于今天乡村社会治理也有着重要启示,表明人际关系对于农村社会治理的影响十分重要,需要加强乡村社会治理中的社会信任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探索,带动乡村社会的创新发展。
此外,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还重点研究农村社会的文化形态,提出了“农村人的向内依赖性”“农村生活的惰性”等概念,阐述了农村社会文化的内在演化规律。
这对于今天乡村社会治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指导意义,表明要在乡村治理中加强对于农村社会文化的认知理解,正确引导乡村文化的传承发展,激发乡村社会的活力。
综上所述,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思考路径,帮助我们更好地推进乡村治理的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的意义《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所著的代表作之一,该书概括了他对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成果,深入剖析了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特点和变迁。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成为国家重要发展战略,而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费孝通倡导的“古代中国的自然经济”的理论是其对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重要贡献之一。
在《乡土中国》中,费孝通深刻分析了中国古代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体系,强调了乡村社会在自然经济条件下的自然规律和发展特征。
这一理论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意义重大,它提醒我们,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时需要充分考虑乡村社会的自然经济特点,促进乡村发展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费孝通对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宗法制度、家族关系、土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发展历程和变迁规律。
这些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当前乡村社会特点和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需要以中国传统乡村社会的特点为基础,针对性地制定政策和措施,因地制宜地推进乡村振兴,激发乡村社会活力和创造力。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还强调了中国乡村社会的“村民自治”传统,指出中国的乡村社会管理长期依赖于村民自治组织。
在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需要更加尊重并发挥乡村自治组织的作用,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增强基层治理的合法性和效力。
还要发挥乡村社会组织在推动乡村发展、解决乡村问题等方面的作用,激发乡村社会活力,促进共建共治共享。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对于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其研究成果为我们认识中国乡村社会提供了深刻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乡村社会治理方面更加科学地实践。
在新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发挥《乡土中国》的理论启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乡土中国》引发的对村民自治的思考
摘要:社会权力结构是费孝通老师在《乡土中国》中提出的重要概念,
对于解释现今的村民自治中遇到的问题和出现的新现象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结合现今农村的实际,我认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应当谨慎采取“横暴权力”的形式进行管理,积极运用“同意权力”来提高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重视运用“教化权力”来保持淳朴的民风,抓住时机运用“时势权力”为村民自治注入新的活力。
关键词:村民自治,横暴权力,同意权力,教化权力,时势权力
费孝通老师在《乡土中国》的前言和后记中指出本书旨在从社会结构的角度来回答自己提出的“作为中国基层的乡土社会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这个问题。
村民自治则是继传统的“双轨政治”模式和人民公社体制之后又一种全新的乡村管理模式,主要由村民委员会这一群众自治性组织来带领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在读完《乡土中国》后,我发现费老师对乡土社会的分析可以很好的解释现在村民自治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对如何完善村民村治有很大的启示,因此决定从社会权力结构的角度,来谈一点自己的思考。
一、横暴权力
这种权力是“从社会冲突方面着眼,表现在社会不同团体或阶层间主从的形态里。
在上的是握有权力的,他们利用权力去支配在下的,发号施令,以他们的意志去驱使被支配者的行动”。
①
在农业社会中,由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十分有限,剩余不多,因而发生在农民和村委会之间的横暴权力也很有限。
但在国家允许土地征用后,有些村委会非法征地的行为则是很明显的在滥用横暴权力,破坏乡村的和谐。
据《人民日报》2004年7月26日报道:“在广东省茂化(茂名至化州)公路东方红村委会大北国村路段旁,两年前曾是一片长势良好的水稻田。
现在,这其中的30亩地上,出现了一座工厂、几栋办公楼和几处宅基地。
”但村民却并未见到政府公告和征地批文,更未获得任何补偿。
本来就十分拮据的生活如今更是雪上加霜。
村民们也曾想过上访,但村委会主要干部吹嘘,告到化州、茂名都不怕,没人敢动他们。
村委干部以自身的意志驱使村民,使村民的利益遭到粗暴地侵犯,但村民却只能忍气吞声,由此结下村民和村委会间的积怨,从内部使村民自治难以顺利进行。
横暴权力不仅表现在村庄内部,在乡级政府和村民委员会之间也很常见。
“乡镇政府在表面上不干预村内事务,可是仍然对村干部发号施令,在村民自治已经推行了十年的时候,有的乡政府居然还用红头文件任免村委会干部”,②这种做法从外部阻碍了村民自治的发展,不利于提高村民的自治意识,也不利于乡村的长治久安。
2008年5月21日,湖南在线新闻网站接到投诉:“3月28号这天下午
①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第64页
②程同顺,赵银红《乡村管理模式的回顾与前瞻》(中国期刊网)
三点,邵阳市大祥区纪委一姓伍的秘书和城南乡刘书记一行5人到祭旗村居委以莫须有罪名宣布停止和撤销本村委会主任曾小平职务,并组织本村组长和党员少数人进行现场选举,原因是现村主任不肯为‘湘浩公司’垫付征地几十万元土地款,乡政府刘书记曾多次找村主任要求其先行垫付,村主任不肯动用百姓的钱。
”村主任仅仅是为了维护村民的利益而违背乡政府有关干部的意志就遭解职,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起村民的极大愤慨和强烈抗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四条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些乡政府的干部却将“指导”与“领导”不分,用横暴权力干涉村民自治,导致村民和乡级政府发生矛盾,难以实行村民自治。
结合以上事例分析,我认为在村民自治过程中应当谨慎采取“横暴权力”的形式进行管理,否则极易造成村民的不满,影响农村的长治久安。
二、同意权力
从社会合作着眼,费老师发现权力的另一性质。
“社会分工的结果使得每个人都不能‘不求人’而生活,这种权力便由此产生,它的基础是社会契约,是同意。
社会分工越复杂,这种权力也愈扩大。
”③但在乡村中,小农经济的广泛存在也使得它发挥作用的情况很少出现,只在遇到干旱等自然灾害或其他特殊情况时,村委会才会召集村民进行分工合作。
比如舟曲山洪泥石流灾害中,“月圆村”原村支书遇难,原村委会主任受伤住院,村庄被毁,村里的基层组织残缺不全。
25岁的尚方方在灾后第一天被紧急任命为“月圆村”新党支部书记。
灾后第三天,“月圆村”村委会班子也正式成立,新的正、副村委会主任开始工作。
谁具体负责什么工作、联系方式是什么,都张贴在了村委会墙上。
细致的分工,齐心协力的合作,村委会和村民之间绝不是上级对下级横暴权力形式地管理,而是为着共同的目标——抢险抗灾,重建家园而奋斗。
这其中正是“同意权力”使各界群众有条不紊的分工合作。
由于这种权力能牵涉到广泛村民的切身利益,因而在村民自治过程中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提高村民参与自治的积极性。
比如重庆市铜梁县北星村的村委会为发展本村经济,组织村民修路,这其中就涉及各户的分工,以及修路费的分配,使得每一位村民都格外关注村委会对修路情况及财务使用情况的及时公布,无形之中加强了村民对村委会的监督。
“村民自治如果不与农民的切身利益挂钩,根本就不能引起农民的兴趣,村集体经济与农民的利益息息相关。
”④村委会组织村民修路只是运用同意权力激发村民参与村民自治的一种形式,倘若村委会能够灵活使用“同意权力”,引导村民积极发展产业化农业,壮大集体经济,相信村民自治的主动性可以大大增强。
三、教化权力
在社会继替(即社会成员的新陈代谢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种“教化性的权力,或者说是爸爸式的”⑤。
这种权力的形式主体可以是任何一位村里的长者,目的是让村里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的,约定俗成的规范。
当村里有人发生纠纷时,村里的长者或有威信的人就会出面调解评理,“他
③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第65页
④徐晓兰《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期刊网)
⑤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第69页
的公式常常是把那被调解的双方都骂一顿,然后依着他认为‘应当’的告诉他们,有时甚至还动用了整个伦理原则”⑥。
由于村委会的成员都是村民选出的,因而他们大多数在村里有一定的威信,无论是宗族势力还是物质基础,凭借这种威信,他们可以在很多场合运用“教化权力”来对周围的人进行潜移默化地濡染。
这使我想到了农民工对农村传统价值观所造成的影响。
“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子女有明确的学习模范和价值观,父母力求通过各种方式使自己的子女成为传统社会所认可的人。
而自从农村人口大规模的流动后,大多数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关爱,很多已经不再像以前听父母的话,电视、电脑上的一些消极内容正在对这些孩子起着负面的影响。
”⑦不仅仅是这些留守儿童失去了来自父母的传统教化,就连有的返乡父母由于受到成城市居民生活的影响,集体主义观念,消费观念等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其中难免掺杂了许多负面思想,对民风淳朴的乡村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此时教化权力就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果村民自治过程中更加重视教化权力的运用,相信淳朴的民风,古老的传统可以一直沿袭下去。
四、时势权力
在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免有一个惶恐,无所适从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心理上充满着紧张,犹豫和不安。
这里发生了‘文化英雄’,他提得出办法,有能力组织新的试验,能获得别人的信任,这种人可以支配跟从他的群众,发生了一种权力,名之曰‘时势权力’”⑧。
这种权力和“教化权力”同时存在,因为社会变迁与社会继替互相关联,如果社会变动得慢,通过教化可以解决变动中的问题,那么时势权力就很有限,而如果社会变动过快,传统的规范做法无法适应新问题,那就要靠时势权力来进行调整。
这正好可以解释为什么有的大学生村官能够很好地融入乡村,为村民做实事,而有的却只能偏居城镇,对乡村事业无能为力。
“据统计,平顶山市大学生村官在两年中帮助制定发展规划2000 多个,引进项目2560 多个,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2240 多期,为农村修建图书室、娱乐所等文化场所609 处。
”⑨材料中的大学生村官凭借自身掌握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帮助村民们解决了农业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还丰富了他们的闲暇生活。
这样一来,尽管他们不是由村民选出,欠缺同村民生活在一起日积月累所形成的教化权力,但却可以利用“时势”赢得村民的信任,为村民自治注入新的活力,这其中正是“时势权力”在发挥着作用。
需要说明的是不同的乡村,其社会权力结构也有所区别,比如内陆地区可能更多的是教化权力在村民自治中发挥着作用,因而村民自治偏向于无为而治,村委会很少主动去干预村民的生产生活,以传达上级的新政策,解决农民自己提出的问题为主;而沿海经济发达,较为开放的地区,由于受到外来冲击较大,同意权力和时势权力则比内陆乡村起着更大的作用,村委会可能会主动组织村民进行集体产业化生产。
但无论如何,各种权力只是代表着一种管理活动的倾向,在实际生活中权力主体当然不会去探求自己运用的是什么权力进行管理,可是我们却可以将这些理论上的权力分类作为工具,来分析村民自治中的问题,来指导村民自治应当怎么做。
⑥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第60--61页
⑦胡芬芳:《返乡农民工对农村的多重影响》
⑧费孝通:《乡土中国》,江苏文艺出版社,第84--85页
⑨向林峰,杨金海《浅谈大学生村官与村民自治》(中国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