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三大改造[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课三大改造
连城县连南中学邱凌蓉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本《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第五课《三大改造》。《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本课主要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三大改造是新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重大转折,是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里程碑事件,它的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三大改造的实质、意义和缺点等基本史实。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认识在过渡时期,
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社会主义好》,提问中国是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呢?讲授新课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出示土地改革的照片,提问学生从照片看出这是哪一历史事件?
学生:土地改革
教师讲述:土改对于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土地改革中农民分到了自己的土地是不是就无忧无虑了呢?来看李老汉的困惑. 困惑:1952年土改结束后,在对山西省49个村的农民调查中发现,718公顷农民刚获得的土地被出卖;山西2486个农户中,有20户放高利贷,月利率最高达10%,1953年湖南、湖北、江西农村调查发现,靠租种他人土地生活的贫农占农村总户数18.69%。
师:什么事让李老汉感到困惑?
生:农民把刚分到手的土地卖掉又去借高利贷和租种别人的土地。
师: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为什么要卖掉自己的土地呢?
材料:已知3亿人,要分7亿亩土地和 297万头耕畜,求人均可分得耕地多少亩?多少人可分得一头耕畜?(人均可分得耕地2.3亩,约1000人可分得1头耕畜。)
生:缺乏生产工具和资金,农业产量不高,很难抵御自然灾害。
师:土地改革后,农村各家各户是怎样经营的?这种经济属于什么样的经济?
生: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
师:这样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在当时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情况下有什么缺点?
生: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农具。
师:农村中这样的情况会对我们国家的农业和工业生产造成什么影响?
生:农业分散经营,影响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教师引导归纳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这种状况限制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产品也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师:所以,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全面改造。
同学们,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像李老汉这样一家一户单干的农民所面临的困难吗?
生:回答出“集体一起干”。
师:同学们真的很聪明!这正是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方式,当时称为“农业生产合作社”,而这场改造运动我们称之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让我们一起来重温当时的历史。
教师讲述:国家在农民自愿互利的原则上开展农业合作化,农民入社时,把私人的土地,耕牛等重要生产资料集中到合作社里统一经营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量。
师: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合作社,能不能帮助当时贫困的农民呢?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24页相关史事了解农业合作社的优越性。
师:在加入合作社后土地、农具、牲畜等生产资料都变成了合作社的公有财产。土地都连成
了一片,非常有利于大型耕作工具的使用,提高了土地的使用率,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看到农业合作社有这么大的作用,全国农民都踊跃参加合作社。
农业合作化的过程: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合作化规模越来越大。
展示表格,学生归纳表格中的信息
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
生:到了1955年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完成了从初级社向高级社的过渡。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师:在国家对农业进行改造的同时,也对手工业进行了改造。
材料:李老汉所在的农村手工业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师:为什么当时的手工业者也很贫困呢?
生:因为在当时手工业也大多是一家一户的家庭手工作坊,资金少,设备简陋,工艺落后,所以手工业者的生活很艰难。
师:那么同学们,既然也是因为大家各干各的,才导致大家都受穷,那能不能采取和农业一样的方法来帮助手工业者?
生:能。
师:所以国家决定同样通过组织生产合作社的方式,进行对手工业的改造。
教师讲述张小泉剪刀的故事,使学生更加了解手工业合作社的好处。
师: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三)公私合营
过渡:通过农业和手工业的合作化,李老汉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这时他收到了儿子的一封信,我们开看看他遇到了什么困难。
材料:爹,咱的合作社今年又丰收了吧!可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还很郁闷!这水泥厂解放
前是一个资本家开的工厂,当时最高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现在都解放了,我们的劳动条件还很差,资本家还经常打骂和开除工人;水泥厂赚的钱也大都被资本家装进了腰包,我们的工资少得可怜。资本家凭什么还能剥削工人啊?国家得赶快给我们想个办法啊!师:李老汉的儿子在上海水泥厂过得如何?
生:劳动条件差,受到资本家的剥削
教师讲述:资本主义工商业是新中国初期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私营工商业中也有不利于国计民生的消极方面,比如一些工商业主为了牟取暴利而不顾国家和民众的利益,甚至严重扰乱经济秩序。人民政府不得不同其进行斗争。
学生归纳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国家要发展工商业、解放生产力;工人要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
师: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方式上,而且还有伟大的创举。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
学生根据预习内容,小组讨论一下问题:
①国家何时开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
②改造方式是什么?
③“公私合营”中的“公”指什么?“私”指什么?
④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伟大创举是什么?
教师解释:单个企业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教师讲述: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按当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减少了资产阶级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阻力,便于使资本家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实现了和平过渡,因此是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播放《公私合营》视频片段
展示同仁堂的图片,教师讲述同仁堂经过改造后的发展。
(四)三大改造的完成
师:到1956年底,全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学们,在三大改造的过程中,土地、农具和工厂、原料这些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生:把由原来归农民、手工业者和资本家所有变成了归集体和国家公有。
师:也就是说三大改造完成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什么所有制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