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防基本知识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防系统基础知识

风险现场和一般现场

所谓风险现场,是指现场存放的物品价值高、物品特殊(含危险物品)、场所特殊。其特点是:自身具有诱发犯罪的客观条件;分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不同行业、不同部门和不同的企事业单位之中;一发生问题,必给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和生命造成巨大的损失或构成严重的威胁。

所谓一般现场,是指日常活动的场所,相对讲,其自身不具有诱发犯罪的客观条件,所以被视为“一般现场”。

(二)现场勘察是工程技术设计的基础

1、确定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

现场勘察首先要依据不同行业的风险等级标准(军工:“GA26-92”、文博:“GA27-2002”、银行:“GA38-92”等《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确认其防护目标的风险等级,是现场勘察的核心,是设计的重要依据。因为风险等级与防护级别是对应的。

勘察时要按照风险等级的规定,根据单位对房屋的使用安排和风险物品存放、运用等情况,确定一级防护目标、二级防护目标和三级防护目标的具体区域和位置。银行系统除确定风险等级外,还要划分:一号区、二号区和三号区的具体位置和范围。没有风险等级标准的单位,也要确定重点防护目标及要害部位。

2、确定纵深防护体系。

建立纵深防护体系,是安全防范工程设计原则之一。GB/T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5.1防护体系:“文物安全防范工程应优先选择纵深防护体系,由于外界环境条件和资金限制不能采用纵深防护措施时,F1应为局部纵深防护体系。”依据GA/T368:“4.2.5.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采用纵深防护体制,应根据被保护对象所处的风险等级和防护级别,对整个防范区域实施分区域、分层次的设防。一个完整的防区,应包括周界、监视区、防护区和禁区四种不同类型的防区,对应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F1”为一级风险的防护部位。

纵深防护体系以哪种形式组成,取决于现场环境条件。

(1)周界与监视区的勘察。

(2)防护区与禁区的勘察。

防护区-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的区域。

禁区-贮存、保管防护目标的库房、保险柜、修复室和其他不允许公众出入的部位,例如:中心控制室、档案室、机要室等。

(3)现场特殊性的勘察。

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还要采取防雷、防静电的措施,要设专用地线,其接地干线截面≥25mm2,接地电阻要小于4Ω,要单独供电、设专门的配电箱并设有过压、过流保护装置。

(4)现场环境的勘察。

4照度的勘察

5干扰源的勘察

(5)现场作业面的勘察。

现场作业面的勘察,关系到设备安装的合理选位。

现场作业面的勘察越细微、越深入,就能提前排除影响施工的不利因素,就能选择最佳的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采用符合现场条件的施工工艺。

(三)现场勘察是战略与战术的有机结合

现场勘察记录应作为正式文件存档,并有甲、乙方技术负责人签字。

(一)全面勘察

(二)重点勘察

1、依照风险等级拟定防护措施

2、拟定周界、监视区的防护措施。

(1)从周界环境条件的实际情况出发,选用的探测器应便于安装,并与现场环境相谐调,其造价甲方能接受。

(2)周界探测器的指标和性能,能适应现场环境最恶劣气候的时段,使用寿命长。

(3)在同一个现场内,由于环境条件的不同(例如:同是围墙,由于各段的结构或高矮不同或几何形状不同,不能用同一种探测器时),应因地制宜加以解决,并可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通过试验选择探测器。

(4)在选择监视区摄像机时,除要遵循上述原则外,还要考虑现场的照度,特别是夜间的照度情况。

(5)建立大范围周界防护和监视区时,如果因为条件不具备,或因成本高,甲方接受不了,也要从实际出发,采取重点防护的办法,在重点部位建立局部的周界和局部的监视区。

3、拟定作业面的安装工艺。

三、现场勘察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不能草率行事

(二)甲、乙双方要密切协作

(三)要加强记录工作

(四)注意安全与保密

第五节安全防范工程设计方案的内容与要求

设计方案是安全防范工程的重要资料。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概况、设计依据、工程的设计思想(先进性、实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系统总配置、系统工作原理、系统功能、系统技术指标、器材配置平面图、器材系统连线图、器材清单(应与合同中的清单一致)、系统管线图、中心控制室的平面配置图和装立面配置图、工程费用概预算、施工组织和施工计划、服务承诺(人员培训、维护服务)等。

一、工程概况

二、设计依据

设计是工程方案的第二部分,应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列举设计依据。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是工程设计任务书;第二是现场勘察记录;第三是通用标准;第四是文博系统标准;第五是银行系统标准;第六是政府部门的有关管理文件。

三、指导思想

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是提高设计水平,完成设计任务的根本保障。

四、工程技术性能指标

(一)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

工程技术性能指标是指在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工程设计之前,为了保证工程建成后达到预期的目标和防范效果,而预先提出来的指标,它相当于企业指标。

(四)如何制定工程指标

工程指标指标,具有企业指标的性质。应由设计单位依据设计任务书的要求,从现场的实际出发,遵循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从优化设计入手,因地制宜,在全面考虑的基础上,结合设计单位的经验,以防范效果为依据,把防范效果转化为量化的工程指标。这就是制定的过程和方法。

1、防范严密就不允许系统有漏报警,因此,系统的漏报警指标应为0;

2、为了保证报警指标为0,在设计每个探测器的探测率时,在现场环境条件下,探测率(设计值)为100%;

3、报警响应时间应符合GA/T368-2001“4.3.2”的要求;

4、报警声压应符合GB12663-2001“5.2.3.4”的要求;

5、声音复核、图像复核与报警联动自动切换时间:≤

18、入侵报警系统(声音复核)备用电源容量: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8小时;

19、图像复核及电视监控系统,备用电源容量:保证系统正常工作时间不小于1小时;

20、系统所使用设备的平均无故障间隔时间(MTBF)应不小于5000小时;

21、系统验收后首次故障时间大于3个月。

(五)指标的作用

系统工程技术性能指标,除反映工程总体质量和防范效果外,在工程设计中还发挥着以下作用:

1、是工程设计、设备选型、系统构成的依据;

2、是技术开发和创新的依据;

3、是方案审核与评估的依据;

4、是系统总调是否达标的依据;

5、是系统运行,考核系统性能与质量的依据;

6、是工程施工系统进行检测和竣工验收的依据;

7、是考核设计单位设计能力、水平和经验的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