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雨成因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措施酸雨是指大气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的降水,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成因以及有效的预防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燃煤、石油、工业废气以及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SOx)和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污染源。

这些污染物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再随降水落下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自然来源除了人为活动造成的污染物,自然因素也会导致酸雨的产生。

火山爆发和火山气体的释放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这些气体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反应后形成酸性物质。

另外,植物腐烂和湖泊沼泽产生的气体也会造成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预防措施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必须采取行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出台严格的环保法律法规,制定标准并监督企业和机构的排放行为。

工业企业应使用先进的污染控制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发展绿色交通,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和非机动交通,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之一。

发展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可以减少对煤炭和石油的依赖,从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奖励,鼓励个人和企业使用清洁能源,推动可持续发展。

3. 加强环境监测与警报及时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空气质量指数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至关重要。

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并及时发布相关数据和警报,可以帮助人们及早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损害。

4. 促进树木植被的恢复树木和植被是自然界的重要净化剂,可以吸收大气中的污染物。

因此,加强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对于减少酸雨的影响至关重要。

政府和社会应鼓励植树造林,加大绿化工程建设力度,提高城市和乡村的植被覆盖率。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和研究酸雨的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制定国际性的环境保护标准和协议,共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动植物和自然环境都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为了防治酸雨,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第一种方法是减少排放污染物。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它们来自于工业、交通和家庭等各个方面。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来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可以采用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推广低碳出行方式,加强环保法律的执行等。

第二种方法是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

及时了解大气污染的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预防和应对酸雨的发生。

因此,需要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大气污染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应对能力。

第三种方法是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

酸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是长期的、渐进的,因此需要通过生态修复和保护来恢复和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

例如,可以加强森林保护和恢复,推广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促进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和更新。

第四种方法是加强国际合作。

酸雨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

因此,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标准,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防治酸雨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只有
通过多种手段的综合应对,才能有效地减少酸雨的危害,保护人类和自然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

酸雨的化学成因与环境影响酸雨是指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或水体上的降水。

它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生态系统、农作物、建筑物等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化学成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一、酸雨的化学成因1. 燃烧排放物燃烧过程中产生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当化石燃料、煤炭和石油等含硫和含氮的物质燃烧时,会释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最终降落为酸雨。

2. 工业排放物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废气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

工厂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尤其是燃煤和燃油的工厂。

这些废气排放到大气中后,与大气中的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为酸雨。

3.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是酸雨的重要来源之一。

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尾气排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也大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到水体中,会使水体的酸碱度下降,导致水体酸化。

酸性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许多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无法在酸性水体中生存。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进一步污染水体。

2. 土壤退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平衡。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此外,酸雨还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使其进入植物体内,对植物生长造成危害。

3. 植被受损酸雨对植被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损害植物的叶片和茎干,导致植物受损甚至死亡。

其次,酸雨会降低土壤的酸碱度,破坏土壤中的养分平衡,使植物无法获得足够的养分,影响其正常生长。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材料,尤其是石材和金属材料。

长期以来,酸雨的侵蚀导致建筑物的损坏和腐蚀,给城市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带来了严重的破坏。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

酸雨形成机制深入解析及预防措施研究总结酸雨是一种在大气中形成的具有酸性的降水,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

本文将深入解析酸雨形成的机制,并提出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酸雨的形成机制涉及大气中的化学反应、人为活动和自然因素。

首先,酸雨的主要成因是两种主要的气体 - 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的排放。

这些气体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例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以及工业过程中的排放。

当这些气体被排放到大气中时,它们与大气中的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发生反应,形成了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酸性物质。

其次,酸雨的形成还与大气中的化学反应有关。

酸雨的主要形成机制是硫氧化和酸化反应。

硫氧化是指SO2与大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硫(SO2)和一氧化硫(SO)。

而酸化反应是指SO2和NOx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氧气和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

这些化学反应导致了酸雨的形成。

除了人为活动,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和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也可导致酸雨的形成。

火山爆发时,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会排放到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植物释放的气体,当它们与大气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然而,酸雨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的破坏是不可忽视的。

酸雨对土壤、湖泊和河流等水体的酸化会有害地影响水生生物和生态系统平衡。

酸雨还会加速大气气候变化,对建筑物、桥梁和文化遗产等基础设施造成损害。

此外,酸雨还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引起呼吸道问题和慢性疾病。

为了减少和防止酸雨的形成,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预防措施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减少和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是最重要的一步。

工业企业可以采用清洁技术,如煤气脱硫和烧煤时的气体脱硝技术,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也可以通过采用低硫燃料和控制机动车辆的尾气排放来减少酸雨的形成。

其次,建立合理的环境政策和法规对于预防酸雨的形成是必要的。

政府和环境保护机构应加强监测和评估大气污染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限制和减排政策。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

酸雨的成因与预防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环境污染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众多的环境污染问题中,酸雨是其中一种严重影响大气和水环境的问题。

本文将分析酸雨的成因,并探讨一些预防酸雨的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燃煤、燃油以及工业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而氮氧化物则源于汽车尾气、化肥使用和工业生产等过程中产生的氮化合物。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降下酸雨。

2. 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也是造成酸雨的重要原因之一。

VOCs常见于化学工厂、油漆、溶剂、汽车尾气等。

这些物质在大气中氧化后,产生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有害气体。

这些有害气体与硝酸和硫酸等酸性物质反应,形成酸雨。

3. 大气扩散条件大气扩散条件的不利改变也是酸雨形成的原因之一。

若大气中悬浮颗粒物增多,能见度减少时,酸雨的形成就极易加剧。

这是因为悬浮颗粒物能够吸附酸性物质,增加了酸性物质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的机会,进而加剧酸雨的产生。

二、酸雨的预防1. 排放控制对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应采取严格的排放控制措施。

工厂生产过程中应更换清洁能源或者进行高效的污染物净化设备的安装,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此外,建立和改进技术措施以控制汽车尾气和农业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手段。

2. 挥发性有机物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挥发性有机物的排放也是预防酸雨的重要环节之一。

强制减少有机溶剂的使用、加强化工、汽车等行业的排放管控,以及采用低挥发性溶剂等措施都能有效降低酸雨的发生。

3. 大气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建立完善的大气监测和预警体系,可以对大气中的化学物质浓度及其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发布预警信息。

这样有助于相关部门和公众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大气中降下的 pH 值低于正常值(通常为5.6)的雨水。

它是一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的大气污染问题。

酸雨的主要成因在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以及自然界中某些过程的影响。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了解酸雨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1 人为排放的污染物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它们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工厂的排放以及车辆尾气的排放等。

这些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后,与水蒸气和氧气反应,形成硫酸和硝酸,随着降雨或颗粒物的沉降,导致酸雨的形成。

1.2 自然界的影响除了人为排放的污染物,自然界的一些过程也会对酸雨的形成产生影响。

例如,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的气体和颗粒物,其中含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会导致酸雨。

此外,腐植酸的释放以及植被的分解也是酸雨的一个重要来源。

二、酸雨的危害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土壤、水域和植被造成了很大的危害。

酸雨的酸性物质在降落时会侵蚀土壤,降低了土壤的肥力,导致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的释放。

酸雨还会导致水域的酸化,危害水生物的生存。

在森林地区,酸雨会损害树叶和树枝,破坏植被的生长和发育。

2.2 对健康的影响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污染水源和空气,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饮用受酸雨污染的水可能导致胃肠道问题,甚至肾脏问题。

酸雨还会导致空气中细颗粒物浓度增加,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伤害,引发哮喘和呼吸道疾病。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3.1 减少污染物排放为了减少酸雨的形成,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可以通过改善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技术,采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

此外,工厂和车辆等排放源可以安装和更新污染物处理设备,以减少排放。

3.2 加强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空气和水质情况,及早发现酸雨的存在和变化。

通过监测数据可以预测酸雨的发生,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减少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

酸雨的成因、危害与解决方法酸雨是一种常见的环境问题,它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解决方法。

1.成因:酸雨主要由两种气体排放而来,一是二氧化硫(SO2),二是氮氧化物(NOx)。

- 二氧化硫(SO2)主要来自于燃煤、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以及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燃烧排放。

这些排放物在大气中与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 氮氧化物(NOx)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排放、工业排放和农业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反应形成硝酸和亚硝酸,进而形成酸雨。

2.危害:-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对森林、土壤、湖泊和河流等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破坏。

酸性降水导致大量树木死亡,影响土壤的肥力,破坏湖泊和河流的生态平衡。

-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酸雨含有大量有毒物质,如硫酸和硝酸等。

当人们暴露在酸雨中时,会导致呼吸系统问题,加剧心脏病和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症状。

- 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损害:酸性降水会腐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和金属材料,造成古建筑和文化遗产的损毁。

3.解决方法:- 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消耗是减少酸雨排放的有效措施。

我们可以通过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清洁能源以及开展节能活动等方式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标。

- 发展清洁能源:清洁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雨的主要成因。

发展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燃煤和石油的使用,从而减少酸雨的排放。

- 控制工业污染:对于工业排放的酸雨成因物质,实施严格的污染控制措施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关键。

通过改进工艺和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

- 促进交通工具的绿色化:改进汽车和船舶等交通工具的发动机技术,减少排放物产生,是减少酸雨的有效途径。

推广使用电动车辆、安装尾气处理装置以及使用清洁燃料等措施可以达到这一目标。

在减少和解决酸雨问题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酸雨的成因、危害和解决方法,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共同保护我们的环境,并为未来创造一个更加健康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

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

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酸雨是一种被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它对大地、水源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就酸雨的成因和应对措施进行讨论。

一、酸雨的成因:1. 大气污染:空气中存在大量的废气和化学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

这些物质会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当它们与云层中的水蒸气接触时,就会形成酸雨。

2. 工业排放:工业活动是酸雨成因的主要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和含硫氧化物的废水,这些排放物释放到大气中后,与雨水结合形成酸雨。

3. 交通尾气:汽车和卡车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氮氧化物,这些废气也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4. 农业活动:农业活动中使用的化肥和农药中含有大量的氨,这些氨会转化为氮氧化物,进而在大气中形成酸雨。

二、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与土壤中的矿物质反应,导致土壤的酸化。

酸性土壤会破坏土壤中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源污染:酸雨不仅会导致土壤酸化,还会引起水源的酸化。

酸性降水会使得湖泊、河流和地下水变酸,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3. 植被破坏:酸雨对植被的影响非常严重。

酸性雨水会腐蚀植物叶片,难以进行光合作用,导致植物衰弱和死亡。

4. 健康问题: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被人体吸入后,会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和其他健康问题。

长期暴露于酸雨环境中的人们,容易患上哮喘、支气管炎等疾病。

三、应对措施:1. 减少废气排放:工业企业和发电厂等应减少废气排放,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设备,如烟气脱硫设备和氮氧化物去除装置等,以降低大气中的硫、氮含量,从而减少酸雨的产生。

2. 加强交通管理:采取措施减少汽车和卡车等交通尾气的排放,如鼓励使用环保汽车、改善交通拥堵、推广公共交通等,以减少酸雨的成因之一。

3. 提倡绿色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改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方法,以减少农业活动对酸雨的贡献。

4. 国际合作:酸雨是跨境环境问题,国际合作至关重要。

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

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方法酸雨是指自然降水或人工降水中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范围的雨水。

它是当大气中的污染物被气体或颗粒物所吸附后形成的,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将探讨大气环境中酸雨的成因以及相关的防治方法。

一、酸雨的成因1. 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氧化性污染物。

它们来自于燃煤、汽车尾气以及工业排放等活动,这些活动将大量氧化性污染物排放到大气中。

2. 大气湿度和温度大气湿度和温度也是酸雨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相对湿度高的环境中,氧化性污染物容易与水蒸汽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从而形成酸雨。

3. 大气颗粒物的作用大气中的颗粒物会吸附氧化性污染物,使其更容易进入云雾、降水等形成酸性降水。

二、酸雨的影响1.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钙、镁等碱性物质反应,降低土壤的酸碱度,导致土壤酸化。

这会破坏植物的根系,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2. 水体污染酸雨会使得水体中的酸度升高,破坏水生生物的生境。

同时,酸雨中的氧化性物质还会引起水体中重金属的释放,进一步加剧水体污染。

3. 建筑物和文化遗产的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对建筑物和文化遗产造成腐蚀和损坏。

具有石质结构的建筑物和雕塑等文化遗产容易受到酸雨的侵蚀,损毁其外观和结构。

三、酸雨的防治方法1. 减少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加强对燃煤和工业等排放源的管控,采用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减少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量。

此外,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也是减少氧化性污染物排放的一种手段。

2. 提升汽车尾气净化技术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控制,推动汽车尾气净化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

3. 加强大气监测和预警建立健全的大气监测系统,及时掌握氧化性污染物的排放情况和大气环境的变化,加强酸雨预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 推广植被恢复和保护植被对降低氧化性污染物含量、净化大气有重要作用。

因此,加大植被恢复和保护力度,推动森林和湿地的保护与建设,有助于减少酸雨的生成。

酸雨的主要防护措施

酸雨的主要防护措施

酸雨的主要防护措施介绍酸雨是指自然降雨或大气降水中的酸性物质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破坏的现象。

酸雨的主要成因是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与水蒸气等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酸雨的危害包括土壤酸化、植被受损、湖泊和河流水质恶化等。

为了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一系列防护措施被提出和采纳。

1. 再植被再植被是指利用现代种植技术,在受酸雨破坏的地区重新种植各类植物,以恢复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再植被,被破坏的土壤得以固定,水质得到提升,生物多样性得以恢复。

种植耐酸性植物和植被复合体是酸雨地区再植被的主要方法之一。

2. 排放控制酸雨的形成与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排放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控制这些污染物的排放是防止酸雨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提高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标准,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以及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可以有效地减少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3. 改善燃料质量燃煤和汽车尾气是大气中主要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来源。

为了减少这些有害物质的排放,可以改善燃料的质量。

例如,采用低硫煤或者使用脱硫装置可以有效地减少燃煤发电过程中的硫氧化物排放。

此外,研发和推广清洁能源车辆也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有效方法。

4. 增加大气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大气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大气中的污染物浓度,还可以及时预警酸雨等环境问题的发生。

通过这样的系统,政府和环保部门可以及时采取措施,监管和控制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5. 国际合作与交流酸雨是全球性问题,只有各国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解决。

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进酸雨防护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

各国政府和环境组织可以加强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和实施国际标准和协议,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跨国传输和酸雨的影响。

结论酸雨的主要防护措施包括再植被、排放控制、改善燃料质量、增加大气污染物监测和预警系统、国际合作与交流等。

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降低酸雨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从而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酸雨是指在大气中含有酸性物质,降落到地面形成的降水。

它对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因此了解酸雨的成因和寻求有效的防治方法十分重要。

本文将探讨酸雨的形成机制,并提出相关的防治措施。

一、酸雨的成因1. 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排放:工厂的燃煤、汽车尾气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释放的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是酸雨的主要成因之一。

这些气体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硫酸和硝酸,然后随着降水降落到地面。

2. 杂质物质的释放:工业生产和车辆排放释放了大量的杂质物质,如重金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等。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水蒸气结合生成酸性物质,最终形成酸雨。

3. 大气反应:大气中的气体、颗粒物和水蒸气的化学反应也会导致酸雨的形成。

例如,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在紫外线照射下形成臭氧,而臭氧与水蒸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

二、酸雨的危害1. 损害植物:酸雨中的酸性物质直接接触到植物的叶片和根部,破坏植物细胞膜,抑制光合作用,导致植物生长受阻,降低农作物产量。

2. 污染水体:酸雨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水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酸化。

水体酸化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3. 腐蚀建筑:酸雨中的酸性物质腐蚀建筑物表面,损坏建筑材料,导致建筑物结构弱化,甚至造成建筑物的倒塌。

4. 影响人体健康:酸雨中的有毒物质进入水源地,给人类饮水带来潜在的健康危害。

此外,呼吸酸雨中的有害气体也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1. 减少排放:通过提高工厂和车辆的净化设施,减少氮氧化物和硫氧化物的排放量。

同时,鼓励农业生产中采用环保措施,减少农业排放。

2.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和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3. 加强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规,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4. 提高公众意识:通过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少个人行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酸雨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应对措施酸雨是指自然降雨中酸性物质含量过高导致的一种大气污染问题。

它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酸雨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对于减少大气污染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酸雨的成因以及应对措施,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论述:一、酸雨的成因1. 燃烧排放物: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来自于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等燃烧排放物。

这些物质被释放到大气中后,与水和氧气反应形成酸性物质。

2. 燃煤和工业过程:燃煤和工业过程中释放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

3. 自然来源:火山喷发和森林火灾也会释放大量硫化物和氧化物,导致大气中形成酸性物质。

二、酸雨的影响1. 植物受损:酸雨的pH值低,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不利影响,导致植物叶片变黄、凋落和死亡。

2. 土壤酸化: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反应,导致土壤酸化,降低土壤的肥力。

3. 水体污染:酸雨降入水体中,会导致水体酸化,威胁水生生物的生存。

4. 可见光透过率下降:酸雨中的颗粒物和酸性物质会使空气中的灰尘增多,降低了可见光透过率,影响能见度。

三、应对酸雨的措施1. 合理控制排放物:加强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的排放物控制,采用先进的净化设备,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2. 优化能源结构:提倡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燃料,例如风能、太阳能和水力能源等,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产生。

3. 植树造林:植树造林可以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减少酸雨影响。

4. 酸雨处理技术:开发和应用酸雨处理技术,如喷洒碱性溶液或酸中和剂,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

四、应对酸雨的重要性和挑战1. 环境保护:应对酸雨是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可以改善大气质量、保护植物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2. 国际合作:酸雨是全球性环境问题,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加强合作,制定国际法规和标准来应对酸雨问题。

3. 技术创新:酸雨治理需要不断的科技创新和技术突破,寻找更加有效的措施应对酸雨问题。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

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前者指的是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后者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酸雨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危害,防治措施,欢迎阅读。

酸雨形成的原因是什么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我国的酸雨是硫酸型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1.由污染源排放的气态SO2、NOX经气相反应生成H2SO4、HNO3或硫酸盐、硝酸盐气溶胶;2.云形成时,SO4和NO3的气溶胶粒子以凝结核的形式进入降水;3.云滴吸收了SO2、NOX气体,在水相氧化形成SO4和NO3;4.云滴成为雨滴,降落时吸收了含有SO4和NO3的气溶胶;5.雨滴下降时吸收SO2、NOX,再在水相中转化成SO4和NO3。

氮氧化物以及硫氧化物是形成酸雨的主要酸性氧化物,在国外酸雨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为2∶1,而我国降水中硫酸和硝酸之比约10:1。

这说明,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造成的。

这与两区能源结构的差别有关:美国加强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同时减少煤、石油、天然气的使用,使其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少;然而中国的在风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上普遍较低,仍然以煤、石油、天然气为主要能源,使我国大气中含硫的氧化物较多。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酸雨是指降水酸性增加的大气降水。

它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与水蒸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硫酸和硝酸。

一、酸雨的成因1.1 二氧化硫(SO2)的排放二氧化硫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如煤炭的燃烧、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业设施的废气排放等。

这些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层后,随着空气流动被输送到其他地区,并最终以酸性形式落下,形成酸雨。

1.2 氮氧化物(NOx)的排放氮氧化物也是酸雨的主要来源之一。

它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工业燃烧过程以及农业施肥等活动。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与氧气和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硝酸,并形成酸雨。

此外,氮氧化物还会进一步与二氧化硫反应生成硫酸,加剧了酸雨的程度。

二、酸雨的影响2.1 对环境的影响酸雨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它对土壤的酸化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作物的产量。

同时,酸雨还对水体造成污染,对水生生物的生存造成威胁。

另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对城市建设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带来严重影响。

2.2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长期暴露在酸雨环境下,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酸雨中的硫酸和硝酸会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对人体的呼吸系统造成刺激和伤害。

此外,酸雨中还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对人体的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危害。

三、酸雨的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防治。

3.1 淘汰高污染排放设备我们可以通过淘汰老旧的高污染排放设备,如高排放的燃煤锅炉和机动车辆,来减少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同时,对新设备的环境标准进行严格把关,以确保其排放符合国家的环保要求。

3.2 清洁能源的推广利用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可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这不仅有利于减少酸雨的形成,还可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对应对气候变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3.3 加强环境管理和监测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排放的监测和管理,建立完善的监测网络和数据收集体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

酸雨的成因、危害及防治一、成因酸雨是指大气中酸性气体与水蒸气结合形成的降水,主要包括硫酸、硝酸和盐酸等物质。

其成因主要与以下两个方面密切相关:1. 工业排放:由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物质,这些物质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相互作用,形成酸性物质,最终降落在地面,导致酸雨的形成。

2. 交通排放:汽车、船舶、飞机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废气中也含有一定量的氮氧化物和硫化物,这些排放物质同样会在大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进而引发酸雨。

二、危害酸雨给环境和人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地表水污染: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直接降落在河流、湖泊等水域中,导致水体酸化。

这种酸化现象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能力。

2. 土壤贫瘠:酸雨通过降落在地表,会使土壤的酸度升高,破坏土壤的酸碱平衡,导致土壤逐渐贫瘠化。

这使得植物无法吸收足够的养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3. 植被受损:酸雨使得植物叶片和树木表面出现腐蚀、烧伤等现象,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作用。

长期积累下来,会导致大面积的植被死亡和生态系统的破坏。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侵蚀建筑物表面的石材、金属等材质,导致建筑物老化、腐蚀,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三、防治为了减少酸雨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 减少排放: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对工业和交通领域的排放行为进行严格管控,减少酸性气体的排放量。

2. 能源转型:推动能源结构的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以降低酸性气体的排放。

3. 环境监测和预警:建立酸雨监测网络,及时监测大气中的酸性气体浓度,采取预警措施,及时向公众发布相关信息,提醒人们采取防护措施。

4. 植被恢复和保护:加强植被保护工作,种植适应酸性环境的植物,提高植被的抗酸性能力,加速生态系统的恢复。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的几种方法
防治酸雨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任务,以下是几种防治酸雨的方法:
1. 减少排放污染物:向大气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因此,减少这些污染物的排放量是防治酸雨的关键。

采取措施如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执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等。

2. 增加碱性物质:酸雨的酸性主要是由于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和水蒸气反应而成的硫酸和硝酸所致。

因此,将碱性物质加入土壤、水体和大气中可以中和酸性物质,减少酸雨的影响。

例如,向土壤中添加石灰石、向水体中添加氢氧化钙等。

3. 加强国际合作:酸雨的形成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解决酸雨问题需要国际合作。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共同降低全球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达到减少酸雨的目的。

4. 加强科学研究:科学研究是解决酸雨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应加强酸雨的监测与预警,深入研究酸雨的成因和影响机理,寻找更有效的防治酸雨方法。

同时,应推广酸雨防治的科普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

- 1 -。

酸雨

酸雨

酸雨一、酸雨的定义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水。

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

酸雨主要是人为的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的。

我国的酸雨主要是因大量燃烧含硫量高的煤而形成的,多为硫酸雨,少为硝酸雨,此外,各种机动车排放的尾气也是形成酸雨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已经成为酸雨多发区,酸雨污染的范围和程度已经引起人们的密切关注。

二、酸雨的成因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由于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三、酸雨的防治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太阳能,水能,潮汐能,地热能等2.使用燃煤脱硫技术,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工业生产排放气体处理后再排放4.少开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5.使用天然气等较清洁能源,少用煤6.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四、酸雨的危害1.城市大气污染严重程度的改变了季节变化和昼夜变化的规律,大体可分为煤炭型和石油型两类。

煤炭型是燃煤引起,因此污染强度以对流最强的夏季和白天为最轻,而以逆温最强、对流最弱的冬季和夜间为最重。

伦敦烟雾事件就属于这种类型。

石油型是石油和石油化学产品和汽车尾气所产生,由于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生成光化学烟雾时需要较高气温和强烈阳光,因此污染强度变化规律和煤炭型刚刚相反,即以夏季午后发生频率最高,冬季和夜间少或不发生。

2.此外,城市云量增多的结果,使城区日照时数和太阳辐射量均有减少。

城市中烟尘粒子增多的结果,使大气透明度变差,所以有人称城市为“烟霾岛”或“混浊岛”。

烟尘大量削弱太阳光中的紫外线部分(在太阳高度较低时甚至可减少30%一50%),这对城市居民的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

3.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我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再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我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一时半时酸化不了。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

酸雨的防治(总结5篇)酸雨的防治酸雨的防治总结(一):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当前,酸雨的危害日益严重。

现已确认,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是构成酸雨的主要物质。

美国测定的酸雨成分中,硫酸占60%,硝酸占32%,盐酸占6%,其余是碳酸和少量有机酸。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主要来源于煤和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它们在空气中缓慢氧化,分别构成硫酸和硝酸。

在我国主要是硫酸型酸雨,从酸雨取样分析来看,硝酸的含量只有硫酸的110,这是因为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二氧化硫排放量的90%来源于燃煤。

据统计,全球每年排入大气的二氧化硫约为1亿吨,二氧化氮约5000万吨,无疑,酸雨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造成的。

因此,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途径:一是调整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增加无污染或少污染的能源比例,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等不产生酸雨污染的能源。

二是加强技术研究,减少废气排放,用心开发利用煤炭的新技术,推广煤炭的净化技术、转化技术,改善燃煤技术,改善污染物控制技术,采取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等重大措施。

1980年至1986年间,法国发电量增加了4%,二氧化硫排放量却减少了一半,大气质量明显改善,主要原因是其核电比重由24%上升到了70%。

由于二氧化硫是我国酸雨的祸根,国家环保总局已在全国范围对二氧化硫超标区和酸雨污染区进行了严格控制(两控区)。

控制高硫煤的开采、运输、销售和使用,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发展脱硫技术,推广清洁能源技术。

同时,作为政府职能部门应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调整工业布局,改造污染严重的企业,加强大气污染的监测和科学研究,及时掌握大气中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和迁移状况,了解酸雨的时空变化和发展趋势,以便及时采取对策。

在酸雨的防治过程中,生物防治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

在污染重的地区可栽种一些对二氧化硫有吸收潜力的植物,如垂山楂、洋槐、云杉、桃树、侧柏等。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

酸雨的成因与防治措施酸雨是一种环境问题,其成因与防治措施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酸雨的成因以及我们应当采取的防治措施展开论述。

一、酸雨的成因酸雨指的是大气中含有过多酸性物质,降落至地面的雨水。

其主要成因如下:1. 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燃烧过程产生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是主要的酸雨源。

这些物质进入大气后与氧气反应生成酸性物质,进而通过降雨形式降落至地面。

2. 工业排放和交通尾气:工厂的废气排放以及机动车的尾气中的有害物质,如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都会对大气质量造成损害,从而形成酸雨。

3. 化学反应:大气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有机化合物会通过光化学反应和氧气反应产生酸性物质,进而导致酸雨的形成。

二、酸雨的危害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其主要影响有以下几点:1. 水体污染:酸雨降落至地面后,会导致水体酸化,使得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的酸度升高。

这种酸性水质不仅对水中生物产生直接威胁,还会对水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2. 土壤侵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反应,使得土壤酸化。

这会导致土壤养分流失,破坏农田的肥力,进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3. 植物受损: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直接影响。

酸性水质会溶解土壤中的重金属离子,并加速其吸收入植物体内,导致植物毒害,甚至死亡。

4. 建筑物腐蚀:酸雨中的酸性物质会腐蚀建筑物的表面材料,如石头、金属等,给城市建筑造成严重的损害。

三、酸雨的防治措施为了减小和消除酸雨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的威胁,我们应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 政府政策的制定:政府应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限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的排放。

同时,政府也应加大对环境治理的投入力度,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

2. 排放控制技术的改进:对于工业企业和汽车尾气等存在的大气污染源,应采取先进的排放控制技术,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例如,采用烟气脱硫、脱硝技术等。

3. 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清洁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是减少酸雨产生的重要途径。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工环境工程概论》课程论文论文题目:酸雨的成因及防治学院:石油化工专业:能源化学工程班级:1302班学生姓名:***学号:**********摘要:随着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

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从土壤性质、氨气、大气颗粒物和天气形式等自然因素方面探讨了酸雨现状的形成原因。

最后结合当前酸雨的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防治措施1 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其酸性成分主要是硫酸,也有硝酸和盐酸等。

酸雨不但污染土壤环境,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还会影响水体、森林,破坏其生态循环[1]。

此外,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农作物大幅度减产。

因此,酸雨控制已成为中国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2.1 酸雨的定义[2]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5.6-5.7。

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

酸雨中的酸绝大部分是硫酸( 可占65%~ 70%) 和硝酸( 可占25%~30%) 。

2.2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3]中国酸雨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其特征总的趋势是以长江为界,长江以北降水pH值偏高,多呈中性或碱性,长江以南呈酸性。

截止到2011年一季度对中国329个地级城市雨水质量监测表明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主要包括上海、浙江、福建、江西、湖南、贵州、重庆的大部分地区,广东中部地区、四川东南部、湖北西部的少数地区。

全国酸雨与去年同期相比,全国酸雨(降水pH均值<5.6) 城市比例略有降低,降低了4.4%;较重酸雨(降水pH均值<5.0)城市比例有所降低,降低了6.1%;重酸雨(降水pH均值<4.5)城市比例基本持平;全国酸雨面积与上年持平,酸雨分布区域无明显变化。

与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降水中SO42-和NO3-离子浓度有所升高,NH4+和Ca2+离子浓度基本持平[4]。

中国酸雨还呈现以城市为核心的多中心分布。

城市降水段度强,郊区弱,远离城市的广大农村则接近正常,pH值在5.6左右。

此外酸雨的区域分布还存在功能区差异,主要表现为工业强于非工业区。

2.3 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5]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SO42-、NO3-、Cl-、HCO3-,阳离子为NH4+、Ca2+、Na+、K+、Mg2+、H+。

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NH4+和Ca2+,阴离子是SO42-和NO3-。

文献引用A=[SO42-]/[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3档: 当A≤0.5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0.5≤A≤3.0为混合型; 当A≥3.0为硫酸型或燃煤型.“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 X的排放量却在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

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厦门、珠海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内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3 酸雨的成因分析3.1 酸雨的形成过程酸雨的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的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 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

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 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 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即水气凝结在硫酸根、硝酸根等凝结核上, 发生液相氧化反应, 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 又经过“云下冲刷过程”, 即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 形成较大雨滴, 最后降落在地面上, 形成了酸雨。

酸雨的形成过程, 可用以下两种类型的化学反应来表示[6]:硫酸型酸雨:S→H2SO4S+ O2( 点燃) = SO2SO2+H2O=H2SO3( 亚硫酸)2H2SO3+ O2= 2H2SO4( 硫酸)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S+ O2( 点燃) = SO22SO2+2H2O+O2= 2H2SO4硝酸型酸雨:氮的氧化物溶于水形成酸:a. NO→HNO3( 硝酸)2NO+O2=2NO23NO2+H2O=2HNO3+ NO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 +2H2O+ 3O2= 4HNO3b. NO2→HNO3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4NO2+2H2O+O2= 4HNO3( 注: 元素后的数字为脚标, 化学式前的数为化学计量数。

)我国的酸雨是典型的硫酸型酸雨。

4 酸雨的危害酸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生态系统(如农作物、土壤、水体、森林等)的危害,以及对各种建筑材料的腐蚀,严重的甚至危及一个城市的生态平衡。

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酸雨对农业的危害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官是叶片, 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降低, 抗病虫害能力减弱, 林木生长缓慢或死亡, 农作物减产。

酸雨可导致土壤酸化。

中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在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中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其承受能力较南方稍强。

土壤中含有大量铝氢氧化物,土壤酸化后,可加速土壤中含铝的人的原生和次生矿物风化而释放大量铝离子,形成植物可吸收的形态铝化合物。

植物长期和过量的吸收铝导致中毒或死亡。

酸雨尚能加速土壤矿物质营养元素的流失;改变土壤结构,导致土壤贫瘠化,影响植物正常发育;酸雨还能诱发植物病虫害,使作物减产[7]。

由于不同的农作物和同种作物的不同品种之间,受二氧化硫伤害的敏感性不同,故不同PH值酸雨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不同,PH值越低,对其产量的影响越大。

在同一酸度下,不同农作物伤害完全不同,可分为敏感性农作物,中等敏感性农作物和抗性农作物三类。

如,敏感农作物有大麦,棉花,大豆,菠菜,胡萝卜和辣椒等;中等抗性农作物为小麦,菜花,花生,黄瓜,油菜和番茄等;抗性农作物为水稻,玉米和马铃薯等[8]。

4. 2 破坏水环境当pH值降至5.0以下, 鱼卵多不能正常孵化,即使孵化, 骨骼也常是畸形的; 加之河底淤泥中的有毒金属遇酸溶解, 更加速了水生生物的死[9]。

研究表明,当水体pH为6.0时,最不耐酸的甲壳动物(螯虾和蛤类)首先消失;pH为5.0时,作为湖泊食物链基础的浮游生物—微生物群体受损衰退,从而使某些鱼群丧失增长能力,鱼的种类减少,尤其是一些有较高价值的鱼种,因不耐酸,消亡很快。

相对于忍耐湖水酸化能力而言,虾类比鱼类更差,在已酸化的湖泊中,虾类比鱼类提前灭绝。

草本食物是一些鱼虾类生活的基础。

湖水酸化,水生生物种群减少,例如某湖酸化后,绿藻从26种减至5种,金澡从22种减至5种;蓝藻从22种减至10种[10]。

4.3 酸雨对建筑物及文物的危害酸雨能与金属、石料、混凝土等材料发生化学反应或者发生电化学反应,致使表面硬化水泥溶解,出现空洞和裂缝,导致其强度降低,进而加快楼房、桥梁、历史文物、珍贵艺术品、雕像的腐蚀损坏。

同时也加速了建筑物表面的各种保护涂层的退化,使桥梁和钢结构的建筑物损坏,同时还发生酸雨的淋洗使很多历史文物景点面目全非,著名的杭州灵隐寺的“摩崖石刻”近年经酸雨侵蚀,佛像眼睛、鼻子、耳朵等剥蚀严重,修补后,古迹不“古”。

重庆市1956年建成的重庆市体育馆水泥栏杆,由于酸雨腐蚀,石子外露,深达1厘米之多,按时间估计,平均每年侵蚀0.4毫米,十分惊人。

这种水泥栏柱石子外露现象,在路旁电线杆上也每每发生。

4. 4 使土壤酸化影响和破坏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群落结构, 抑制了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 使土壤贫瘠化, 导致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逐步退化。

中国南方土壤本来多呈酸性,在经酸雨冲刷,加速了酸化过程;中国北方土壤呈碱性,对酸雨有较强缓冲能力,其承受能力较南方稍强。

4. 5 危及人体健康酸雨中含有的甲醛、丙烯酸等对人的眼睛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SO2要高10倍, 其微粒可侵入人体的深部组织, 引起肺水肿和肺硬化等疾病而导致死亡。

当空气中含0.18mg/ L硫酸雾时, 就会使人难受而致病。

或者是人们饮用酸化的地面水和由土壤渗入金属含量较高的地下水, 食用酸化湖泊和河流的鱼类等, 一些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逐渐积累进入人体, 最终对人体造成危害。

5 酸雨的防治对策5.1 中国防治酸雨的政策物排放浓度的过量空气系数;2008年1月14日,国家环保总局在其官方网站上,正式公布了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制定的《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在这一下发至各省市自治区政府、国家电网及五大发电集团的文件中,明确要求对二氧化硫排放实行总量控制,控制氮氧化物排放增长,有效控制酸雨污染,并要求在2010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5年减少10%,控制在2 294.4万吨以内,其中,火电行业二氧化硫排放量要控制在1 000万吨以内,即相当于单位发电量二氧化硫排放要比2005年降低50%。

5.2 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11]南方的酸雨还和北方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有关,仅控制酸雨地区的酸性物质排放而忽略北方二氧化硫的排放还是不能有效地控制酸雨。

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的二级标准是0.06mg/m3,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将不受危害;二氧化硫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是0.25mg/m3,在此浓度之下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健康损害。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导致死亡率增加。

二氧化硫污染主要来自燃煤,集中在城市,应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控制单元。

目前,全国有62.3%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

而日均浓度超过国家三级标准,达不到保护居民和生态环境不受急性危害的最低要求。

依此标准,我国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面积为29万km2,占国土面积3%。

主要包括北京市区、天津市、河北、山西、内蒙、辽宁、吉林、江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部分城市。

5.3 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制订各类汽车的废气排放标准,加强对汽车尾气的控制。

在形成酸雨的主要成分SO2和NO X中,交通车辆的排气占很大比重,尤其是机动车辆的排气中含NO X浓度特别高。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类汽车的数量将会迅速增加,所以控制各种车辆的排放对改善大气质量,减少NO X排放量相当重要。

其主要措施有:限制汽车行驶速度,尽快实施机动车定期淘汰制度;城市要着力发展公共交通,适当限制私人汽车数量,保证交通畅顺,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大力推广使用无铅汽油,改进汽车发动机技术,安装尾气净化器及节能装置;呼吁使用“绿色汽车”,即用天然气、氢气、酒精、甲醇、电等清洁燃料作为汽车动力的汽车,可大大降低NO X的排放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