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环境保护

合集下载

选修6 环境保护(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选修6 环境保护(复习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全国通用)

选修6 环境保护
考点二
自然资源利用与保护
选修6 环境保护
主题1 自然资源与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1.自然资源的含义 理解自然资源的含义,关键是把握其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掌握自然资源 的类型,要从其能否再生或恢复的特性进行判断,具体分析如下:
选修6 环境保护
2.我国主要的资源问题
资源问题
表现
原因
水资源问 水资源短缺危及农业、工 基本因素——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
【解析】由表格数据可知,2001-2015年,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半固定沙地增加,半流动、 流动沙地減少,由此可得出结论:青藏铁路的建设期及营运期,通过工程措施有效地实现了风 沙治理。2001-2008年,铁路建设期,铁路两侧各范围内固定、工程治沙地、半固定沙地都增 加,半流动、流动沙地都減少,说明通过工程措施使得该地沙丘趋于固定,风沙活动减少,风 沙危害减轻。2008-2015年营运期,铁路两侧固定沙地继续增长,半流动沙地显著减少,说明 营运并未破坏风沙输移环境,工程措施持久有效地发挥了固沙效益,减轻了风沙危害。
半固定沙地 3.16 4.57 4.29 6.54 10.20 9.64 14.03 21.78 20.42
半流动沙地 5.20 1.89 0.36 10.06 4.37 1.31 18.3 8.21 2.35
流动沙地 0.14 0.03 0.06 0.25 0.10 0.10 0.75 0.24 0.20
可利用土地面积缩小, 土地产出减少,土地 养育人口能力降低
选修6 环境保护
(3)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①事故带有突发性,往往使当地居民猝不及防。 ②事故污染范围大,危害严重,经济损失巨大。
选修6 环境保护
解题探究

高中地理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全)

高中地理选修之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全)
一、资源问题(主要是短缺)与资源利用、保护 (一)淡水资源短缺
原因 自然原因:1、总量丰富,淡水少 2、有限的淡水资源在陆地上空间分布和时间分配很不均匀。 人为原因:1、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与管理不善――水浪费严重 2、水体污染严重 3、人口激增和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大增。
①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影响粮食的产量②影响生态环境 ③损害人体健康④引起国际冲突
1、开发水源:修水库蓄水,跨流域调水、开渠引水,合理开
(二)我国耕地资源短缺
表现 各地耕地不足和人均耕地少
自然原因:1.山区占2/3,耕地比重小, 2.耕地地区分布很不均,人均耕地地区差别很大,尤其是南方山 原 区人均耕地特别少 因 3.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占2/3 人为原因: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少 4.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加剧人均耕地的减少(如城市建 设,交通、水利、工矿业等建设用地) 5.土地退化,污染严重 如次生盐碱化,土地沙化,土层变薄, 过度施用化肥、农药,工业污染等使土壤污染 6.生态退耕,耕地减少 如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一)水污染
水体富营养化 (赤潮和水华)
海洋水体污染
水体毒害 (如日本水俣病)
赤潮、水华产生原因:
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运 化工厂排放有毒
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生活 输中石油泄漏。及城市生产、生活 (如汞化物)的

污水,农业用水中含有大量的的N、 P等营养物质。
污水排入
主要污染物: 污水,有毒物质
开采、运输和存放中产生: ①破坏地表,②占用土地,③污 染空气、水源和土壤, ④破坏景 观。 利用中产生: ⑤大量污染气体,造成大气产生 可吸入颗粒、酸雨、烟雾和全球 增温
1.大力发展替代资源,如新能源 1.尽可能使用天然气。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优质课件(共58张PPT)

人教版版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第一章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环境》优质课件(共58张PPT)

的周围事物的含义也不相
同,如:①人或人类(中
心事物)——其他生物和
非生命物质(人类生存的
环境)
②生物(中心事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生物界 的环境)
其他生物
其他非生命物质

生物
非生命物质 中心事物不同
周围事物不同
环境的范围不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
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大气、水、土地、 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物、水生生 物、名胜古迹、风景游览区、温泉、疗 养区、自然保护区和生活居住区等。
教学重难点
• 理解人类与环境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我们周围的环境
------拒绝浪费和污染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2021/8/122021/8/122021/8/128/12/2021 4:03:35 PM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021/8/122021/8/122021/8/12Aug-2112-Aug-21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2021/8/122021/8/1220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请拒绝浪费和污染,从小 事做起,从身边做起。
2008 年世 界环 境日 主题
世界环境日将 重点关注如何促 进建立低碳经济 体系和生活方式, 例如提高能源效 率、寻找替代能 源、保护森林以 及生态友好型消 费等。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高二学子在学习选修6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试题要着重练习。

下面是店铺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答案中体现的答题规范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我国最严重的三大生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②荒漠化③石漠化④盐碱化⑤草场退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2. 下列五种因素,与1998年长江洪水有关的是( )①夏季风②修建三峡工程③引水灌溉④围湖造田⑤长江上游毁林A. ①④⑤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②③读下列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3~4题。

3. 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光照和热量B. 地形和降水C. 地形和热量D. 降水和光照4. 甲地的阔叶林主要是( )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温带落叶阔叶林5. 有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 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C. 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 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6. 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 西北干旱、半干旱——石漠化B. 黄土高原——盐渍化C. 云贵高原——沙漠化D. 江南丘陵——红漠化7.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 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8.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9. 下列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是( )A. 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B. 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C. 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D. 以上说法都不对10. 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 )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D. 柴达木盆地11. 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①青海湖②咸海③洞庭湖④番阳湖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③②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12~14题。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环境保卫〔选修〕本专题可分为四个局部:第一局部环境与环境咨询题;第二局部是资源利用和生态保卫;第三局部是环境污染与防治;第四局部环境治理与全球行动。

关于第一局部高考将会着重考查当代人类面临的环境咨询题及事实上质;第二局部要紧考查资源与生态咨询题的表现及资源与生态环境的保卫;第三局部要紧考查工业、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并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第四局部要紧考查在环境污染的防治与生态保卫的行动中,国际合作与公众参与的重要意义最后冲刺的针对性:学习本专题,一要注重分析环境咨询题产生的要紧缘故及其对人类的碍事;二要注重人类工农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污染类型;三要注重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具体地分析咨询题。

高考重点:本考点也是高考命题根底知识运用的选考区域,形式要紧是综合题,总分值10分。

命题趋向:〔1〕从内容上,要紧考查了我国的重大环境咨询题,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沙尘暴等。

全球性环境咨询题,如:全球变热及其碍事。

侧重于考查咨询题的成因、危害以及预防治理措施。

〔2〕从形式上,多以统计图表以及文字材料呈现信息,结合咨询题所在区域图,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咨询题。

题型大多以综合题形式出现,新课标区多以选做题出现,难度一般不大,内容、材料比立贴近生活。

〔3〕从能力上,侧重考查学生读图提取有效信息、运用相关根底知识分析、解决咨询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保卫环境的意识,树立人与环境的伙伴关系思想。

可能会接着关注热点、重大环境咨询题,仍以图、文资料形式,考查某区域的环境咨询题的表现、形成缘故、危害和治理措施等。

要多注重我国的突出环境咨询题以及重大工程、人类活动所带来的后续碍事。

【回回教材】测试要点一:环境与人类关系的开展1.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依靠自然环境;2.农业社会:利用自然环境,要紧从事种植和养殖活动;3.工业社会:对资源掠夺式开发,排放大量废物,人地对抗强烈;4.当代社会:多种环境咨询题日益突出,谋求人地协调。

高中地理 选修六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 选修六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环境保护全套教案选修6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目标:一、环境与环境问题λ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λ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λ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λ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λ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λ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λ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λ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四、环境污染与防治λ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五、环境管理λ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λ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本讲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本讲难点: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考点点拨:第一课时一、我们周围的环境(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分类(根据人类对其影响的程度)(二)人类与环境1.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2.人类与环境关系变化历程:[经典例题1]读人类社会演进和人地关系两幅示意图,回答问题。

(1)甲图所示三种社会形态中,哪些属于乙图所示人地关系原理的范畴?(2)在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广泛修建梯田,直接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有哪些?(3)列举中国古代不利于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活动并分析原因。

(4)影响人地关系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解析】正确认识乙图中人地关系模式图,结合人类历史不同阶段生产活动分析相关问题。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

高中地理_选修六_环境保护全套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2.了解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3.掌握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及其危害;4.熟悉环境保护管理与环境保护技术;5.掌握环境教育和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二、教材总体分析《地理(选修6)》第四单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本单元共分为六个章节,其中:1.第一章节是“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主要介绍环境保护的概念、意义、重要性和必要性;2.第二章节是“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主要介绍我国环境保护形势、政策和法律法规;3.第三章节是“环境污染及其防治”,主要介绍环境污染的形式、特点、危害和防治措施;4.第四章节是“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主要介绍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5.第五章节是“环境保护技术”,主要介绍环境保护技术及其应用;6.第六章节是“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主要介绍环境教育的概念、实施方式和方法。

三、教学内容及方法第一章节:环境保护的基本概念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意义;2.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二章节:我国环境保护形势与政策教学内容1.我国环境保护形势;2.我国环境保护政策;3.我国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三章节:环境污染及其防治教学内容1.环境污染的形式;2.环境污染的特点;3.环境污染的危害;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四章节: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保护的概念;2.生态环境保护的实施方式;3.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3.实地考察。

第五章节:环境保护技术教学内容1.环境保护技术的种类;2.环境保护技术的应用。

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2.课堂讨论。

第六章节: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教学内容1.环境教育的概念;2.环境教育的实施方式;3.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方法。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归纳

选修⑥环境保护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2、过程的不可逆性3、规模的全球性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高中地理选修6 第1页(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2.4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增加绿化面积是解决城市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据此完成1~2题。

1.在大城市提倡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改善环境的主要作用是A.减少城市的噪声和光污染B.减轻热岛效应和美化环境C.减轻光化学烟雾的污染D.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2.我国北方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中因使用杀虫剂而污染了地下水,下列绿化方式中污染最严重的是A.落叶阔叶树林B.常绿针叶树林C.“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D.人工草地答案:1~2.1.B2.D第1题,在城市中植树种草,增加绿化面积,可以减少城市的噪声污染、光化学烟雾污染,净化空气,降低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数量,美化环境,增加湿度,调节气候等。

但具体到营建“绿色屋顶”和“绿色阳台”,其主要作用是减少屋顶、阳台等对大气的热辐射和美化环境。

第2题,绿化中使用的杀虫剂,随着大气降水或人工洒水渗透到地表以下,导致地下水污染。

题目给出的四种绿化方式中,只有人工草地最贴近地表,杀虫剂最容易下渗,从而污染地下水。

3.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现在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地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是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A本题考查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的措施,是对分析辨别能力的考查。

题目中给出的四个措施都是可行的,这就要求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快速、有效”。

③④两个措施都是对森林的保护,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砍伐和破坏,但不能快速提高森林的覆盖率。

4.在我国的绿化工程中,以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为主的是A.沿海防护林体系B.黄土高原防护林C.“三北”防护林体系D.平原绿化工程答案:4.B沿海防护林体系以防止海风侵袭为主,“三北”防护林体系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为主,平原绿化工程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主。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共7张PPT)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共7张PPT)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二、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人类的生产活动(工程建设、渔业生产)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管辖海洋面积外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管辖海洋面积外延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2)沉降 二、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3)吸收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4)围栏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权益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5)放任
(6)燃烧

阿拉斯加石油泄漏事件
三、海洋权益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人类的生产活动(工程建设、渔业生产) 海上石油泄漏清污方法: 二、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二、石油污染和监测防治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全球144个沿海国家拥有12海里领海权;
高中地理选修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 权益
一、海洋环境保护
(一)海洋污染
海洋污染物的来源是什么?
(二)海洋生态破坏
人类的生产活动(工程建设、渔业生产) 自然环境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要点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枯槁、物种削减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自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一、环境污染与防治〔二〕垃圾污染及其防治污染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物危害①占用大量土地;②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③危害人体安康。

①建立健全垃圾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与保护防治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垃圾;措施④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展集中收集处理;⑤承受各种技术进展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如回收再利用、燃烧发电、卫生填埋、生化处理制沼气,作建筑原料等)。

即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关键〔三〕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酸雨污染物:SO X, NO X酸雨污染源:自然――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硫酸型酸雨――燃煤废气;硝酸型酸雨――燃烧石油废气,如汽车尾气;或通过季风环流从邻近省份或国家输入污染物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多的缘由:①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②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③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枯燥,④植被掩盖率低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任凭堆放南方酸雨严峻的缘由:①南方降水丰富,大气湿度较大②南方山区多,风小,废气不易被集中③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兴旺,燃煤多④南方多酸性的红壤影响空气净化的自然因素:①降雨〔多〕②风速〔大〕③植被〔掩盖率高〕④地形〔开阔〕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②威逼人体安康③影响工农业生产④损害建筑物及各种设备可吸入颗粒的危害: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障碍②引发传染病③患尘肺病酸雨危害:1、危害人体安康 2、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3、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状态,导致农作物减产4、腐蚀树叶,危害森林5、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防治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⑤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把握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⑥改善能源构造,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干净煤技术、节能技术〕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水体富养分化〔赤潮和水华〕赤潮、水华产生缘由:〔一〕水污染海洋水体污染水体毒害〔如日本水俣病〕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运输中化工厂排放有毒〔如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石油泄漏。

地理选修5-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地理选修5-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高中地理选修Ⅵ《生态环境保护》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一、教学指导意见说明第一节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层次:说明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概念区别;知道生态系统的四个组成部分;了解生态平衡的含义,描述生态平衡的主要特征。

理解层次:发展层次:[说明]因为没有课标的明示,本节教学要求定位在最基本、最简单层次,只让学生了解有关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术语,为后续学习提供便利。

教学时,不需要深入展开,更不要拓展深化,系统讲授生态系统的平衡原理。

在后续教学中,适当联系生态平衡的概念即可。

生态环境问题,从体质上讲,是生态系统的受损或失衡。

第二节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了解层次:说出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主要表现及主要分布地区;了解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知道生物多样性减少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理解层次:分析水土流失的自然、人为原因;认识人类活动对土地荒漠化的影响。

发展层次:以土地荒漠化为例,描述其形成的一般过程;以水土流失为例,说明水土流失对当地和邻近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说明] 本节是本章的重点内容,教学要求的目标层次很分明。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和区域分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生物多样性减少,设定在了解层次。

理由是这些都属于“在哪里”“是什么”的地理事实性知识,要求学生了解、知道即可。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属于“为什么”的理解性、综合性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定位在理解性层次,并根据教材内容,限定对“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两类生态环境问题。

对于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过程、对其他区域的影响等属于“怎么样”的原理性、规律性知识作为发展层次,并要求以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为例。

教学时希望能恰当把握。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了解层次:了解生态农业概念及相应措施;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基本途径。

理解层次:理解保护植被对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作用。

发展层次:结合实例,分析并提出综合治理某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说明] 对生态环境问题的认识和考察,最终目的是要落实保护措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上。

地理选修三绿色通道

地理选修三绿色通道

地理选修三绿色通道地理选修三是一门关于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课程,也是现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学习到如何保护环境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以地理选修三绿色通道为主题,探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也是我们对后代的承诺。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如气候变化、水源污染、土地退化等。

这些问题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保护环境,以确保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生活在一个美丽、健康的地球上。

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它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人类的长期福祉。

可持续发展不仅关乎环境保护,还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

只有实现了可持续发展,人类才能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实现长期的繁荣和发展。

三、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应对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影响。

其次,我们应该提倡节约资源和能源的生活方式,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鼓励节水、节电、减少废物产生等行为。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保护能力。

通过教育,我们可以培养人们的环境责任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四、绿色通道的作用和意义绿色通道是指为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提供便利和优惠的政策措施。

它的出现旨在鼓励和支持环境友好产业的发展,促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通道可以通过减少环保手续和审批时间,降低环保成本,提供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环境友好产业中来。

同时,绿色通道还可以促进创新和技术进步,推动环境友好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通过绿色通道,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经济的增长和环境的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汇总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知识点梳理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1.1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1.2环境问题(1)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原因: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②人为原因A.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B.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C.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

D.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3)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4)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①危害的不可预见性;②过程的不可逆性;③规模的全球性。

1.3环境观(1)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2)两种不同的环境观:①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②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1.4可持续发展★(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2.1环境污染概述(1)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2)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3)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4)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2.2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2.3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措施:对污染物进行控制,对已污染的水域进行治理。

人教版高中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 选修6 环境保护 知识点复习提纲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6 环境保护知识点复习提纲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一、环境的概念及分类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中心事物不同环境的概念也不尽相同。

本书所说的环境是指人类的生存环境。

2. 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3.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人类影响着环境,环境也制约着人类,且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也越大。

二、当代环境问题的产生1. 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等问题★2. 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而人为原因更为重要)【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自然灾害所引发的环境变迁。

【人为原因】(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略了环境的价值所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不是消除污染,而是转嫁污染,促使环境污染全球化)(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个人行为的不负责,最终影响了大众的利益)补充一:解决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并逐步提高人口的素质。

3.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人工合成的许多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物质,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影响具有不可预见性(转基因食品) (2)、过程的不可逆性人类大规模的干预环境,其中有很多过程是不可逆转的。

(3)、规模的全球性有些环境问题,影响的不止影响一个区域,而是具有全球性的影响。

如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三、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思想(一)一种新的环境观: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目前主要有两种环境观点【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①天人合一,人地归一②保持平衡与协调③良性方向发展(二)树立可持续发展★1. 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一、环境与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2)人为原因★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3.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危害的不可预见性;过程的不可逆性;规模的全球性。

4.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5.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6.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二、水污染(一)重金属污染污染物:各种重金属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二)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

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三)海洋石油污染(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2)污染物:石油(3)危害:直接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

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海底栖息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间接危害:石油在氧化分解过程中,因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也会间接地对生物造成危害。

(4)常发区域:世界的主要港湾、主要航线附近、海上油井周围(5)怎样清除石油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四)水污染的防治措施★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1)宏观性控制对策: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2)技术性控制对策。

如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管理性控制对策,如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1)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2)城市废水的防治应遵循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原则(3)在缺水地区应积极将城市水污染的防治与城市废水资源化相结合(4)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5)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1)发展节水型农业(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三、固体废弃物(通常称为垃圾)是指在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一)城市垃圾1.城市垃圾的特点:数量大;品种多;变化大。

2.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1)自然环境对固体废弃物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例如沙土掩埋、微生物分解等,使垃圾回归土壤(2)传统方式:用垃圾和粪便堆肥,使有机质回归土壤,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注意:上述两种方式,不能处理所有的固体废弃物。

(1)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2)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分别形成硫酸型酸雨和硝酸型酸雨(3)污染源:自然污染源:火山喷发、地震等自然现象放出大量酸性气体人为污染源:工矿企业、交通工具、家庭炉灶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酸性气体有色冶金工业排放酸性气体(4)危害:①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②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生态,农作物减产③腐蚀树叶,毁坏森林;④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损坏我国酸雨类型以硫酸型酸雨为主(原因是燃烧高硫煤),汽车尾气造成硝酸型酸雨。

★南方酸雨比北方严重的原因:①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发达,排放大量酸性气体;②南方土壤为酸性,大气中尘埃为酸性;③南方大城市燃烧高含硫量的煤④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风速小,酸性气体不易扩散;⑤南方阴雨天气多(5)我国防治酸雨的措施①建立酸雨控制区和SO2污染控制区;②限制高硫煤的开采;③发展洁净煤燃烧技术和煤炭脱硫技术;④调整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⑤加强废气中SO2的回收与利用。

(三)臭氧层破坏(1)原因:①自然:太阳活动的自然因素;②人为:人类向大气中排放消耗臭氧的物质(例如:氯氟烃类化合物)(2)后果:①影响人类的健康。

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的自身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患呼吸道系统传染性疾病的人数大量增加;另一方面,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皮肤癌的发病率;②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水生生态系统,会直接引起整个水生食物链的破坏。

(3)治理措施:①减少破坏臭氧层的有害气体的无度排放,如冰箱制冷剂氟利昂的排放,(改为无氟制冷剂);②寻找新的替代品,对替代品的研制要加大力度。

(四)全球气候变暖(1)原因:①自然:全球气温处于波动上升期;②人为:人类活动(矿物燃料的燃烧、森林的破坏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导致大气中CO2等温室气体增多,CO2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气温升高(2)影响:A.不利影响:①冰川融化(主要是大陆冰川融化影响),使全球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海拔较低的国家或经济较发达的地区;②可能使得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如干旱、洪水、极端气温等,影响生物生存.低纬地区可能降水减少,对农业影响较大;③影响全球生态系统,改变生态环境而加快生物灭绝速率。

B.有利影响:积温增加,可能使农业增产,中纬地区水热条件可能得到优化.冰川融化使冰盖下面的生物得以被发现,增加人类对自然的认识.(3)措施:①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开发新的清洁、可替代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②植树造林,改善环境。

③进行大量的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宣传;(五)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能源生产和消费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调整能源战略是大气污染防治最有效、最直接的途径(2)措施:①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②开发洁净煤技术③开发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④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⑤其它,如调整产业结构,合理生产布局,植树造林,控制地面扬尘五、自然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一)淡水资源短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水资源的多少的指标----------多年平均径流量淡水资源短缺的实质---------供与需的不平衡问题淡水资源短缺地区分布:世界主要分布在中东与非洲。

我国主要是分布在华北与西北地区1.世界淡水资源短缺(1)原因:A.自然原因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湖泊,浅层地下水②淡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分布不均。

B.人为原因:③淡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增长快,人类对水的需求可分为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

生产用水主要包括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

农业部门用水量最大,占世界用水量的2/3以上。

★新加坡是热带雨林气候,但新加坡是缺水国家,试分析其原因①陆地面积小,地表径流少②经济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大2.淡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危害:①制约经济发展②影响粮食生产安全③损害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3.中国淡水供应与需求(1)短缺原因:A.自然原因:①总量丰富,但人均不足②地区分布不均③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B.人为原因: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需求量大增;⑤水资源的污染、浪费严重(2)我国淡水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时间:夏秋多,冬春少,年际变化大空间: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我国不同地区差异:①南方地区,(以上海为例)水资源总量丰富,多水带—水质型缺水。

原因:水污染严重②华北地区:(黄河,淮河,海河)总量不丰富,过渡带,缺水最严重—资源型缺水。

A.自然原因:降水量少,季节、年际变化大;流经本地区的河流径流量小,季节、年际变化大B.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③西北地区:总量不丰富,缺水带—经济用水挤占生态用水,带来生态问题,如土地荒漠化加剧(3)地下水超采的后果: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水质恶化4.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中国水资源供需平衡对策(中国淡水紧缺解决对策)A.开源:①修筑水库:解决水资源时间分布不均问题②开渠引水:解决水资源季节变化大问题③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④废水处理再利用⑤海水淡化⑥人工降雨B.节流:农业:①改进灌溉技术,降低灌水定额②发展节水农业工业:③提高用水效率④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⑤实行污水资源化⑥发展清洁生产生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植树造林其他:提高水价,增强公民节水意识,制定水法,调整产业结构(二)耕地1.世界可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等原因导致土地退化,使可耕地面积减少②人口急剧增加,所需耕地越来越多③非农业用地不断增加2.中国耕地资源面临的压力(1)我国耕地资源面临不足的原因:①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比重不大,人均耕地少;②耕地分布不均,人均耕地水平差异大;③非农业建设用地增长迅速;④中低产田多,不合理利用耕地导致土地退化和耕地污染严重,加剧耕地不足3.我国耕地比重小的原因―――山地多,平原面积小,干旱面积大4.我国近年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1)自然原因:灾毁耕地(2)人为原因:生态退耕;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5.我国耕地分布:主要分布在400MM等降水量线以东的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

黑龙江、内蒙古人均耕地最多。

耕地供需矛盾实质是人地矛盾,控制人口增长是解决此矛盾的关键6.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耕地的利用与保护我国土地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我国土地利用核心问题: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国在解决土地现状与粮食需求不断增加的矛盾时,采取的措施①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的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三)土地退化的防治1.土地退化的定义:土地资源的质量的降低,自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2.土地退化的原因:A.自然原因:气候异常;全球变暖B.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乱砍乱伐;水资源的不合利用;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污染3.土地退化的表现: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土壤盐渍化,土壤质量下降4.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