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_唐国史补_文选注析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牡丹原文|翻译及赏析注释⑴牡丹:著名的观赏植物。
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
一般谓牡丹之称在唐以后,但在唐前,已见于记载。
⑵庭前芍药:喻指宦官、权贵。
芍药:多年生草本植物,属毛茛科,初夏开,形状与牡丹相似。
妖无格:妖娆美丽,但缺乏标格。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
无格指格调不高。
郑虔《胡本草》:芍药,一名没骨花。
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
⑶芙蕖(q ):的别名。
《尔雅释草》:荷,芙渠。
其茎茄,其叶蕸,其本蔤,其华菡萏,其实莲,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
郭璞注:(芙渠)别名芙蓉,江东呼荷。
⑷国色:倾国之色。
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李濬《松窗杂录》:上颇好,因问脩己曰:今京邑传唱牡丹花诗,谁为首出?脩己对曰:臣尝闻公卿间多吟赏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天香夜染衣,国色朝酣酒。
上闻之,嗟赏移时。
吴钢、张天池《刘禹锡诗文选注》认为此为作者用来喻指革新人士。
⑸花开句:说明唐代观赏牡丹气极盛。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
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
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有直数万者。
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买花》: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京城:一般认为是指长安,但刘锬编的《咏花古诗欣赏》、鲍思陶等编的《中国名胜诗联精鉴》以及谢明等编的《历代咏物诗选读》认为此诗中的京城是指洛阳。
白话庭院中的芍药花艳丽虽艳丽,但格调不高;池面上的荷花明净倒是明净,却缺少热情;只有牡丹花才是真正的国色,是最美的花,当它开花的时候,其盛况轰动了整个京城。
析以_安史之乱_为界点的唐历史分期_周琍
第20卷 第11期 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0 No.11 2011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ov. 20113文章编号:1008-8717(2011)11-0003-02析以“安史之乱”为界点的唐历史分期周 琍 郭淇斌(赣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摘 要:当前我们去研究或学习中国古代的历史,往往都偏向于以政治角度去划分以往各个朝代,如我们学习唐朝历史时往往会把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界点,这是有些不妥的。
任何一个朝代,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去看它的综合国力,也同样包括它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国土等各方面的因素。
因而我们同样应该以此为依据,作为唐朝在不同阶段实力划分的标准。
关键词:唐的历史分期;安史之乱;综合国力 中图分类号:K242.2 文献标识码:A翻阅各种有关唐朝的历史书籍,我们可以发现,众多的历史学家在研究唐朝历史时,总是要给唐朝分一个阶段,与此同时,往往把安史之乱作为唐朝由盛而衰的一个历史界点。
他们偏重于从政治角度去研究安史之乱前后唐代社会的政治局势,社会秩序,而对唐代各方面的因素如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等原则,缺乏必要的综合分析,没有使其与政治的地位相平衡,没有将这些他们略带而过的因素上升到它们应有的高度。
同时在安史之乱后,又接连产生了农民起义,于是史学家往往为突出农民起义的伟大力量,而对唐朝的这一时期的各种社会因素论而不述,或略带而过。
在中学的教材上也过分强调农民起义,到黄巢起义的时候,对唐朝的历史也就此收笔了。
笔者认为,政治只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上层建筑,是在当时封建经济构建下的一个方面。
政治要适应经济,因为它是经济由物质向意识的转变,它只能反映这一阶段社会状况的一个侧面,并不能代表或掩盖全部。
因而笔者在这要弄清楚的是,唐朝历经安史之乱后是否真的由盛而衰了呢?我们应该以安史之乱作为唐代的历史分期吗?下面笔者就这些问题,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外交等方面全方位的剥析唐朝安史之乱后的社会状况和国家实力。
唐国史补
拜相礼优异
凡拜相礼,绝班行,府县载沙填路,自私第至子城东街,名曰:“沙堤”。有服假,或百僚问疾,有司就私 第设幕次排班。每元日、冬至立仗,大官皆备珂伞、列烛,有至五六百炬者,谓之“火城”。宰相火城将至,则 众少皆扑灭以避之。
御史台故事
御史故事:大朝会则监察押班,常参则殿中知班,入阁则侍御史监奏。盖含元殿最远,用八品;宣政其次, 用七品,紫宸最近,用六品;殿中得立五花砖,绿衣,用紫案褥之类,号为“七贵”。监察院长与同院礼,隔语 曰:“事长如事端。”凡上堂,绝言笑,有不可忍,杂端大笑,则合座皆笑,谓之“烘堂”。烘堂不罚。大夫、 中丞入三院,罚直尽放,其轻重尺寸由于吏人,而大者存之黄卷。三院上堂有除改者,不得终食,惟刑部郎官得 终之。
叙酒名著者
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河东之乾和薄萄,岭南之灵 溪、博罗,宜城之九酝,浔阳之湓水,京城之西市腔,虾蟆陵郎官清、阿婆清。又有三勒浆类酒,法出波斯。三 勒者谓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
叙诸茶品目
风俗贵茶,茶之名品益众。剑南有蒙顶石花,或小方,或散牙,号为第一。湖州有顾渚之紫笋,东川有神泉、 小团,昌明、兽目,峡州有碧涧、明月、芳涩、茱萸簝,福州有方山之露牙,夔州有香山,江陵有南木,湖南有 衡山,岳州有浥湖之含膏,常州有义兴之紫笋,婺州有东白,睦州有鸠沉,洪州有西山之白露。寿州有霍山之黄 牙,蕲州有蕲门团黄,而浮梁之商货不在焉。
韦相拒碑志
长安中,争为碑志,若市贾然。大官薨卒,造其门如市,至有喧竞构致,不由丧家。是时裴均之子,将图不 朽,积缣帛万匹,请于韦相。贯之举手曰:“宁饿死,不苟为此也。”
京师尚牡丹
京城贵游尚牡丹,三十余年矣。每春暮,车马若狂,以不耽玩为耻。执金吾铺官围外,寺观种以求利,一本 有直数万者。元和末,韩令始至长安,居第有之,遽命劚去,曰:“吾岂效儿女子耶!”
《王积薪闻棋》原文及译文
《王积薪闻棋》原文及译文赏析王积薪闻棋唐·李肇②王积薪棋术功成,自谓③天下无敌④。
将游京师⑤,宿于逆旅⑥。
既⑦灭烛,闻主人媪隔壁呼其妇⑧曰:“良宵难遣⑨,可棋一局⑩乎?”妇曰:“诺⑪。
”媪曰:“第几道⑫下子矣。
”妇曰:“第几道下子矣。
”各言数十⑬。
媪曰:“尔⑭败矣。
”妇曰:“伏局⑮。
”积薪暗记,明日⑯复其势⑰,意思皆所不及也⑱。
注释①本文是李肇所撰《唐国史补》卷上中的一则。
《唐国史补》记唐代开元至长庆问一百多年的史事三百零八件。
王积薪:人名,唐朝著名围棋手。
棋:指围棋。
②李肇(zhào):唐代元和年间翰林学士,官至中书舍人,著有《翰林志》及《国史补》。
③谓:认为。
④敌:匹敌,相等。
⑤京师:京城。
⑥逆旅:旅店。
⑦既:已经。
⑧媪(ǎo):老妇,指下文“妇”的婆婆。
妇:指儿媳。
这里指店家主人是位老婆婆。
⑨良宵:美好的夜晚。
难:难以。
遣:消遣,排遣。
⑩棋一局:即下盘棋。
“棋”做动词用。
棋:名词作动词,下棋。
⑪诺(nuò):表示应允的词。
⑫道:本文指围棋布子的位置,唐代围棋棋盘纵横各十九道线,双方均在横竖线交叉点布子。
这里,婆媳分居两室,都是心中虚设一盘,攻战过程全凭记忆。
⑬各言数十:意为各自说了几十步棋。
⑭尔:你。
⑮伏局:认输。
⑯明日:第二天。
⑰复其势:根据记忆,将婆媳的棋势重新摆试一遍。
⑱句意:(发现他们走棋的)思路都是自己赶不上的。
意思:用意,此指下每一步棋的用意。
及:达到。
相关练习1.解释下列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1)宿于逆旅:住在一所客店(2)良宵难遣:长夜不容易消磨(3)明日复其势:第二天他重新摆出那一局棋(4)自谓天下无敌:自己认为天下没有对手。
2.从本文中结尾"意思皆所不及也",可见媪妇二人棋艺之高,你认为她们技艺高明具体表现在何处?此题能答出隔墙下棋之意即可。
示例:婆媳隔墙下棋,手中无子,心中有棋,进退取舍,全凭记忆3.选文短小精辟,趣中寓理,从王积薪最初"自谓天下无敌",到自叹棋艺不及媪妇二人,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么的道理?符合文意、言之成理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
文言文古今笑翻译
文言文古今笑翻译1. 郑馀庆文言文《古今笑》翻译郑馀庆【原文】郑馀庆极清俭。
一日,忽召亲朋官数人会食。
众皆惊讶,侵晨赴之。
日高,馀庆方出,闲话移时,众腹已枵。
馀庆呼左右曰:“分付厨家烂蒸去毛,莫拗折项!”众相顾,以为必蒸鹅鸭之类。
又久之,盘出,酱醋亦极香新。
但见每人前下粟饭一碗,蒸葫芦一枚,皆匿笑强进。
一作卢怀慎事。
——明冯梦龙《古今笑史》第420【译文】郑馀庆非常清廉俭朴。
有一天,(他)忽然召集亲戚朋友即同僚数人聚餐。
众人都非常惊讶,天刚亮(大家)就去他家了。
太阳很高了,郑馀庆才出来,(大家在一起)闲聊很长时间,众人已经饿得咕咕叫了。
郑馀庆叫身边的(下人)说:“吩咐厨师将食物去毛蒸烂,不要折断脖子!”众人互相对视,(都)以为一定是蒸鹅鸭之类的菜。
又过了很久,用盘字端出饭菜来,酱油和醋也非常香非常新鲜。
只见每人前面是一晚劣质米饭,一只蒸葫芦,(大家)都窃笑,勉强进食。
一说这是说的卢怀慎的事。
【注释】1、郑馀庆:中唐诗人。
字居业,大历中举进士第,初为严震山南从事。
贞元初,历库部郎中,为翰林学士,以工部侍郎知吏部选,后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宪宗时,为尚书左仆射,详定典制,引韩愈、李程为副,崔郾、陈佩、杨嗣复、庾敬休为判官,损益仪规,号为详衷。
终太子太师、检校司徒。
集五十卷,今存诗二首。
2、清俭:清廉俭朴。
《后汉书·蔡茂传》:“(茂)代戴涉为司徒,在职清俭匪懈。
”唐朱庆馀《送璧州刘使君》诗:“知君素清俭,料得却来贫。
”《明史·暴昭传》:“(暴昭)耿介有峻节,布衣麻履,以清俭知名。
”3、会食:相聚进食。
《史记·淮阴侯列传》:“令其裨将传飧,曰:今日破赵会食!”唐李肇《唐国史补》卷下:“宰相百僚会食都堂。
”沙汀《困兽记》十九:“她也照常去和丈夫会食,照常接待家里的来客。
”4、侵晨:天快亮时,拂晓。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侵晨进攻,蒙手执枹鼓,士卒皆腾踊自升,食时破之。
2024北京顺义区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4北京顺义高三一模语文(第二次统练)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诗史”一词从晚唐《本事诗》开始正式成为文学批评概念。
何为“诗史”?不同学者有不同的理解。
普遍的看法认为杜甫的诗具有“史”的认识价值。
除对现实生活的记录和描写外,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杜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其内容指向了确凿可证的具体史事。
因此,杜诗不仅可以证史,而且还提供了许多史书未载的史实,可以补史之阙。
于是,众多的学者开始走上以诗证史、以史证诗的“不归之路”。
晚唐李肇《唐国史补》、郑处诲《明皇杂录》等书多引杜诗以证史。
近代的陈寅恪先生将以诗证史的方法系统化、完善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近半个世纪以来,诗史互证已成为学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诚然,杜诗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论者从杜诗中可以寻绎出天文史、地理史、民俗史等丰富的相关史料。
但归根结底,以诗证史是一种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一些研究者只看到了诗史的史料价值,却忽略了诗史在历史学研究之外的意义。
正如郭绍虞先生所说:“大抵自诗史之说兴,而注杜者多附会史实之论。
于是杜诗之真面目、真精神反变得不易理解了。
”从根本上说,诗歌是诗人具有独特魅力之情感的凝结与投射,它与客观、理性见长的历史著作之间有不可混淆的区别。
黑格尔指出:“最完美的历史著作毕竟不属于自由的艺术,甚至用诗的辞藻和韵律来写成历史著作,也不因此就变成诗。
”诗史是诗而不是史,是诗史之诗,是诗人以仁者心观照当下社会现实,从而创作的具有天下意识、忧患意识及其相应艺术特征的诗歌,故不能仅仅把诗歌看成以诗证史的材料。
对诗史的误解之二是将诗史之诗视为政教的工具。
在封建时代,众多学者认定杜甫是忠君的典范。
为了证明杜甫每饭不忘君,一些古代学者在阐释杜甫诗史性作品时,往往肆意歪曲,削足适履。
文言文短文1(原文、注释、翻译)
文言文短文1(原文、注释、翻译)-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文言文短文(原文、注释、翻译)1、伯夷叔齐不食周粟〖原文〗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①。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②。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④:“父死不葬,爰及干戈⑤,可谓孝乎以臣弑君⑥,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⑦,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⑧。
及饿且死,作歌。
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⑨,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⑩,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注释〗①国人:指居住在国都,享有一定参预议论国事权力的人。
中(zhōng,仲)子: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次序,伯夷行第一,叔齐排行第三。
中子,就是次子。
②盍:何不。
③木主:象征死者的木制牌位。
④叩马:勒紧马缰绳。
叩,通“扣”,拉住,牵住。
⑤爰:于是,就。
干戈:古代常用兵器。
干,盾。
戈,戟。
此处引申为战争。
⑥弑:古代下杀上称之为弑。
如子女杀死父母,臣杀死君。
⑦宗周:以周王室为宗主。
⑧薇:野豌豆,蕨类植物,草本,其叶与果可食。
⑨暴:前一“暴”指暴臣,后一“暴”指暴君。
易:换。
⑩于(xū)嗟:叹词,表示惊异。
徂(cú):通“殂”,死亡。
〖翻译〗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试论《归田录》对《唐国史补》的法与不法
《 归 田 录》 具有“ 备 闲居 之 览” 的初 衷 。 这 一现 象 的 形 成 使 人 语 汉 超 日 : “ 汝 须钱 何 不 告 我 . 而取 于 民乎 ! ” 乃 赐 有 着 多方 面的 原 因 . 也体 现 出 欧 阳修 对 于笔 记 小 说 的
排 除 鬼神 梦 幻 。 亦不 载 男 女 猥 亵 . 具 有 极 高 的 史料 价 之 多? ” 又 问讼 女 者 日 : “ 汝 家 几女 , 所嫁 何人 ? ” 百姓 具 值。 欧 阳修 撰 《 归 田 录》 , 于卷 末 小序 中 明确 提 出 “ 以 肇 以 对 。 太祖 日 : “ 然则 所 嫁 皆村 夫 也 。 若 汉超 者 . 吾 之 贵
识。 李肇在《 国史 补 序》 中说明其创作原则 : “ 昔刘 觫集
食数斤。 天 寿 院 风 药 黑神 丸 . 常人 所服 不过 一 弹 丸 。 公
小说 , 涉南 北 朝 至 开 元 , 著为《 传记》 。 予 自开 元 至 长 庆 常 以五 七 两 为 一 大 剂 . 夹 以胡饼 而 顿食 之 淳化 中罢 撰《 国史 补 虑 史 氏 或 阙 则 补 之 意 , 续《 传记 》 而 有 不 相 知 安 州 , 安 陆 山郡 , 未尝识 达官 , 见 公 饮 嘧 不 类 常
安 徽 文 学
ANH UI W ENXUE 文
学
试 归田录
唐国史朴 法与不法
谭 磊
研
究
( 南京 师 范大 学文 学院 )
摘 要 : 李肇 所撰《 唐 国 史补 》 以“ 裨 补 史缺 ” 为 宗 旨,
于 此 时 能 保 全 其 赀 材 妇 女乎 ?今 汉超 所 取 . 孰 与 契 丹
正名大诗人元稹【任超俗】
正名大诗人元稹【任超俗】唐代大诗人元稹,离世而去已千余年了,其文学思想之影响与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然纵观对其评说,却多不公允,试看当今《辞海》之准定论:元稹(公元779~831年)唐诗人,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早年家贫,举贞元九年明经科、十九年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
和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世称“元白”,早期的文学观点也相近。
其《乐府古题序》一文阐明自己的文学主张,为新乐府运动倡导者之一。
有些诗篇用乐府形式,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揭露;但在反映现实的深度和语言的通俗流畅上,都不及白居易,后期所作,则多写身边琐事。
又颇有艳诗,对诗歌创作产生不良影响。
李肇《国史补》述及当时诗坛的情况说:“元和后,……学淫靡于元稹。
”长诗《连昌宫词》较著名,又作有传奇《莺莺传》,为后来《西厢记》故事所取材。
有《元氏长庆集》。
由此看来,元稹在人们的心目中的总体印象是:先是得罪守旧官僚遭贬,继而变节投降依附于宦官而荣升至宰相;与白居易友好,但文学不及白居易且多有艳诗,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也产生了不良影响。
其实,沿习此说何止《辞海》,千余年来罗织元稹之“罪状”,大致有六。
1.《新唐书》载:“(元稹)信道不坚,乃丧所守。
附宦贵得宰相,居位才三月罢。
晚弥沮丧,加廉节不饰云”。
2.唐代文学家李肇著《唐国史补》云:“元和以后……学淫靡于元稹”。
3.《董解元西厢记·前言》说:“元稹所写的《莺莺传》(一名《会真记》)是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的一篇文过饰非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法说教,思想反动的作品。
"4.《薛涛传·元薛因缘》日:“元稹最慕虚荣,爱情不专,自私自利。
综其一生行迹,巧宦固不待言,而巧婚尤为可恶也。
”5.《达县文史资料》第三辑,扬奉禄撰《正月初九为怀念元稹登高一说质疑》述:“元稹在通州三年多的司马任内,有没有政绩?志书上没有记载。
《念奴娇中秋》苏轼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念奴娇·中秋①苏轼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
桂魄②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
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
江山如画,望中烟树历历。
我醉拍手狂歌,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
起舞徘徊风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便欲乘风,翻然归去,何用骑鹏翼。
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③。
【注】①该词作于元丰五年八月十五日,黄州。
②桂魄:月亮的别称。
古人称月为魄,又传月中有桂树,故称月亮为“桂魄”。
③水晶二句:李肇《唐国史补》记载“李牟吹笛天下第一,月夜吹之,甚为精壮,豪气喷薄,山河可裂……”14.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词的前三句写作者置身高楼,凭高望远,所以视野开阔,长空显得辽阔无边,毫无尽处,引人入胜。
B. 作者由晴空写到明月,月亮升上天空,月光照射的地方,整个秋天的碧空都沉浸在清冷之中。
C. 作者想象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这几句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
D. 作者想象着从月宫往下界眺望,秀丽的江山像图画那样的美,烟树历历在望,突出了本词中秋思乡的主旨。
E. “举杯邀月,对影成三客”化用了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为这首词增添了浪漫色彩,给人奇妙之感。
15. 请从下片入手,结合全词,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6分)答14.CD C项,“和‘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情感一致”不妥,此诗“作者让他的想象翅膀飞翔,幻想出月宫中有琼楼玉宇,仙女们乘飞鸾自由来往,那里是一个清凉的境地”,而“高处不胜寒”表达的是一种“凄清、寒冷”;D项,“突出了本词中秋思乡的主旨”不妥,这首词表达的是“它表现出作者对自由生活、美好境界的追求”。
15.(1)化用李白诗句,拍手狂歌、月下起舞,表面上狂放不羁,但中秋之夜却只能邀月为伴,表达了因被贬谪而产生的落寞孤独之感。
(2) 化用李牟典故,表达了对自由、美好境界的追求和渴望,抒发了内心的旷达豪迈之情。
释“瞥”字
释“瞥”字作者:汪允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08年第02期【摘要】本人对古文中的“瞥”字的源渊、用典作了详尽的考证和介绍。
【关键词】古文;瞥《聊斋志异·促织》:“成大喜,放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
”“瞥”字有人注为“瞥见”,有人注为“很快的看一眼”,似乎都不太确切。
文章将从古文注解使用和《聊斋志异》中“瞥”的用法两个方面进行简单分析。
《说文·目部》:“瞥,过目也。
又且翳也。
从目敝声,一曰财见也。
普页切。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过目也者。
《淮南子·说林训》:‘鳖无耳而目不可以瞥,精于明也。
’高(诱)云:‘瞥之则见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过目,倏忽之意。
”徐锴《说文解字系传》:“瞥然,暂见也。
“瞥”共有两种解释:一、见,视,目光掠过。
动词。
这层意思的使用一直持续到现在。
1、游尘外而瞥天兮,据冥翳而衰鸣。
(《后汉书·张衡传》)李贤注:瞥,视也。
2、兽不得猭(chuàn,走),禽不得瞥。
(《后汉书·马融传》)此处,“瞥”与上文“猭”位置相同,应解释为动词。
3、声息儿恁怔忡,把门儿偷瞥。
(《牡丹亭·闻喜》)。
4、他很看不起似的瞥了我一眼。
(鲁迅《社戏》)二、由“目光一掠”的时间短暂,引申为“眨眼之间”、“转眼之间”,即段注的“倏忽之意”。
词性变为副词,修饰动词或形容词。
这一层意义在诗词文章中使用也很常见。
1、目所一见,辄涌于口;耳所瞥闻,不忘于心。
(《后汉书·称衡》)2、梁上有人瞥下曰:“我几误杀长者。
”(唐·李肇《唐国史补》)3、西风瞥起云横渡,忽见东南天一柱。
(辛弃疾《玉楼春·戏赋云山》)例1与“瞥”与“耳”搭配,则不可释为“见”,而应与上文“一见”对应,为偶然听到的意思。
后两例“瞥”若解释为“见”,则不通。
由此推测,《聊斋志异·促织》中的的“瞥”应为第二层的意思,当释为“转眼之间”,或“忽然”,除了上文提及的例子之外,《聊斋志异》中“瞥”相同用法的还有:4、至东郊,瞥见兰若,闻木鱼声。
唐集唐注考
唐集唐注考张佳【期刊名称】《《天中学刊》》【年(卷),期】2011(026)003【总页数】4页(P79-82)【关键词】唐集; 唐注; 本朝人注本朝诗; 研究【作者】张佳【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文学院广西南宁 53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2唐集唐注研究,即对唐人注唐诗的注释学研究,是一个新的学术生长点。
30年前华中师范大学张三夕教授的硕士论文《宋集宋注管窥》已在方法上提供了范例,南京大学巩本栋教授的《宋集传播考论》一书亦对宋诗的明清注本有所涉及,而与之相衔接的唐诗的唐人注研究却基本上是空白。
我们拟通过爬梳文献来研究以唐人张庭芳注李峤诗、李绅注元稹诗、陈盖注胡曾诗为代表的唐人注唐诗,在中国古典文献传播学史上,对本朝人注本朝诗的研究应该是有相当创新价值的。
1. 张庭芳注李峤诗。
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别集类上》卷四著录《李峤集》一卷,注云:“集本六十卷,未见。
今所录一百二十咏而已。
或题曰‘单题诗’,有张方注。
今其诗犹存,唯张方注不传。
”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一云:“今集五十卷,《杂咏诗》十二卷,《单题诗》一百二十首,张方为注,传于世。
”[1]18笔者考域外文献《李峤杂咏注》,有日本天瀑氏林衡《佚存丛书》刻本①,此刻本前有天宝六载(747年)登仕郎守信安郡博士张庭芳序,上卷为乾象、坤仪、芳草、嘉树、灵禽、祥兽,六部各10首;下卷为居处、服玩、文物、武器、音乐、玉帛,六部各10首,共12门,合120首,卷末附日本宽政十一年(1799年)天瀑山人《跋》、《识》二则。
日本学者神田喜一郎的《李峤百咏杂考》对此言之甚详[2]65。
笔者又考敦煌文献,知张氏所撰注文,今尚存残卷于敦煌写本中,王重民先生《敦煌古籍叙录》卷五有著录。
王重民叙曰:“刘修业女士为东方语言学校编所藏华文书目,偶检《佚存丛书》本《李峤杂咏》,谓即此《杂咏残卷》,余检阅,良然。
更阅卷端张庭芳序,而知此残卷诗注即张庭芳所撰者。
唐五代乡贡“拔解”考论
知其名 ,首荐 之 ,遂 中进 士 甲科 ” 引 。_此处 称京 兆府 可 以 “ 拔解 ” ,不 知是宋 初特 制 ,抑 或 《 史》撰 者 宋
元人脱 脱误 用 “ 拔解 ”之义 .存此 俟考 。 “ 不试 而 贡” .指举 子不参 加 州府 发解试 ,通 过其 他方 式直 接 获得州 府举解 .由此 可知 “ 拔解 ”者来 自乡贡一 途 。①正 常情况 下 ,唐五代 的乡 贡 ,无论 应 明经 、进 士 者 ,均 须先参 加县 、州 逐级 而上 的发解 试 ,取得州府 所发 的举解 ,方能 成为 乡贡 ,获得进 京参加 尚书省 试 的资格 .这 ~过程 即 “ 取解 ” 。② “ 拔解 ”显系非 常之途 径 。
.
.
并
于诸州 府拔解 。 4即是举子 “ 解 ”的生动写 照。 “ ”[ 1 拔 拔解 ”时间在七 月以后 .因为这时距 京师较远 的州
府 的发解 试 马上 就要 开始 ,①举 子必 须 赶在考 试 之前 把诗 卷敬 献 到州 府 长官 和试 官 手 中。值 得 注意 的
是 ,这 里所说 的 “ 拔解 ”者均 为当年省试 落第 后 ,滞 留在 京继续 习业求 举 的举 子 “ 赋”二 字又透 露 词
荦J衙 富 21 年第 9 I : 02 期
唐五代乡贡 拔解”考论 术 “
宋 社 洪
『 摘 要1盛 唐 迄 五 代 ,省 试 落 第 的 乡贡 进 士 携 “ 书题 ” 书 启 、 卷 轴 、 家状 等 ,向 京 兆 府 以外 的 州 府行 、
卷 并 免 试 取 解 的 现 象 , 称 为 “ 解 ” “ 解 ” 没 有 身份 限制 ,却 有 明 显 的 等 级 烙 印 ;不 合 法 ,却 公 开 而 流 拔 。 拔
爱莲说(带拼音和注释)
爱ài 莲lián 说shuō①水shuǐ陆lù草cǎo 木mù之zhī花huā,可kě爱ài 者zhě甚shèn 蕃fán ②。
晋jìn 陶táo 渊yuān 明mín ɡ独dú爱ài 菊jú③;自zì李lǐ唐tán ɡ来lái ,世shì人rén 盛shèn ɡ爱ài 牡mǔ丹dān ④;予yǔ独dú爱ài 莲lián 之zhī出chū淤yū泥ní而ér 不bù染rǎn ⑤,濯zhuó清qīnɡ涟lián 而ér 不bù妖yāo ⑥,中zhōnɡ通tōnɡ外wài 直zhí,不bú蔓màn 不bù枝zhī⑦,香xiānɡ远yuǎn 益yì清qīnɡ⑧,亭tín ɡ亭tín ɡ⑨静jìn ɡ植zhí,可kě远yuǎn 观ɡuān 而ér 不bù可kě亵xiè玩wán ⑩焉yān 。
予yǔ谓wèi 菊jú,花huā之zhī隐yǐn 逸yì者zhě○11也yě;牡mǔ丹dān ,花huā之zhī富fù贵ɡuì者zhě也yě○12;莲lián ,花huā之zhī君jūn 子zǐ○13者zhě也yě。
噫yī○14!菊jú之zhī爱ài ○15,陶táo 后hòu 鲜xiǎn 有yǒu 闻wén ○16;莲lián 之zhī爱ài ,同tón ɡ予yǔ者zhě何hé人rén ;牡mǔ丹dān 之zhī爱ài ,宜yí乎hū○17众zhòn ɡ矣yǐ。
《唐国史补》中的官场百态及其政治追求
《唐国史补》中的官场百态及其政治追求周坤【摘要】《唐国史补》虽为小说,却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它补正了一些唐代中后期官场人物的历史,向读者传递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信息。
它以叙述故事为手段,在描摹官场百态,褒贬忠奸的同时,不仅提出了衡量忠奸的标准,且由此表达了作者对清正廉明政治风气的追求。
%Although The Supplement of Tang Dynasty is a novel,but it is of certain historical value.It rewords some history of official figure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period of Tang dynasty,delivers the social re-ality information for reader at that time.Based on a narrative style,in depicting the bureaucratic attitudes, appraise the loyal also.It not only puts forward measure standard of loyalty and treacherous and thus ex-press the author’s pursuit of upright and incorruptible political atmosphere.【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07【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唐国史补;官场;忠奸;清正廉明【作者】周坤【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文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7.41中唐人李肇所撰《唐国史补》,是刘觫《隋唐嘉话》的续作,但不同于刘书,其虽为小说,却更多史实。
唐国史补 唐
四姓惟郑氏不离荥阳,有冈头卢、泽底李、土门崔,家为鼎甲。太原王氏,四姓得之为美,故呼为“钑镂王家”,喻银质而金饰也。
杨氏自杨震号为“关西孔子”,葬于潼亭,至今七百年,子孙犹在阌乡故宅。天下一家而已。
元结,天宝之乱,自汝濆大率邻里,南投襄汉,保全者千余家。乃举义师,宛叶之间,有婴城捍寇之功。结,天宝中始在商余之山,称“元子”。逃难入猗玕山,或称“浪士”,渔者呼为“聱叟”,酒徒呼为“漫叟”。及为官,呼为“漫郎”。
崔赵公尝问径山曰:“弟子出家得否?”答曰:“出家是大丈夫事,非将相所为也。”
李汧公勉为岭南节度使,罢镇,行到石门,停舟,悉搜家人犀象,投于江中而去。
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其妹,刘晏妻也。晏方秉权,尝造廙宅,延至晏室,见其门帘甚弊。乃令潜度广狭,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李翰文虽宏畅,而思甚苦涩,晚居阳翟,常従邑令皇甫鲁求音乐,思涸则奏乐,神全则缀文。
李赞皇峤,初与李奉宸回秀,同在庙堂,奉诏为兄弟。又西祖令璋,与信安王祎同产。故越郡、陇西二族,昭穆不定。一会中,或孙为祖,或祖为孙。
李稹,酒泉公义琰侄孙,门户第一,而有清名。常以爵位不如族望,官至司封郎中、怀州刺史,与人书札,惟称“陇西李稹”而不衔。
李阳冰善小篆,自言:“斯翁之后,直至小?生。曹嘉、蔡邕,不足言也。”开元中,张怀瓘撰《书断》,阳冰、张旭并不及载。
绛州有碑,篆字与古文不同,颇为怪异。李阳冰见而寝处其下,数曰不能去。验其文是唐初,不载书者姓名,碑上有“碧落”二字,人谓之“碧落碑”。
梨园弟子有胡雏者,善吹笛,尤承恩宠。尝犯洛阳令崔隐甫,已而走入禁中。玄宗非时托以他事,召隐甫对,胡雏在侧。指曰:“就卿乞此,得否?”隐甫对曰:“陛下此言是轻臣,而重乐人也。臣请休官。”再拜将出。上遽曰:“朕与卿戏耳!”遂令曳出,才至门外,产立杖杀之。俄顷有敕释放,已死矣。乃赐隐甫绢百匹。
唐国史补原文及译文
唐国史补原文及译文唐·李肇《唐国史补》【原文】李廙为尚书左丞,有清德。
其妹,刘晏妻也。
晏方秉权,尝造廙宅,延至廙室。
晏见其门帘甚弊,乃令人潜度广狭,以粗竹织成,不加缘饰,将以赠廙。
三携至门,不敢发言而去。
【今译】李廙做尚书左丞时(李廙为尚书左丞),他虽做了高官极品,但他律己甚严,生活俭朴,从不收礼受贿,其清正廉洁的凛然之气,朝野闻名,以清廉的德操而著称,有清廉的美德(有清德)。
李廙的妹妹(其妹),就是刘晏的妻子(刘晏妻也)。
刘晏刚刚掌握大权时(晏方秉权),曾到李廙的住宅,到李廙的家拜访(尝造廙宅)。
刘晏到了李廙的寝室(延至廙室),见挂在李廙寝室门口的门帘十分破旧(晏见其门帘甚弊),于是令人暗中量了门的宽窄,长和宽(乃令人潜度广狭),用没打磨过的粗竹编织了一个门帘(以粗竹织成),也没有用布滚边(不加缘饰),准备把它送给李廙(将以赠廙)。
刘晏带着这门帘到李廙的门前去了三次(三携至门),始终不敢开口说这件事,只好离开,回去了(不敢发言而去)。
【赏析】唐代李廙担任尚书左丞(高官),有清廉的美德,本文写李廙的清廉,却不正面写李廙,而从“刘晏送帘”这件小事写李廙,处处用侧笔,以退为进,可见李廙的清廉,独具匠心。
“刘晏送帘”:李廙的妹夫刘晏,当时刘晏刚被任命为户部侍郎,掌管财政大权,不过就官制等级而言,他还在李廙之下。
一日,刘晏到李廙家去拜访他的这位大舅哥,被李廙请到寝室内叙谈。
刘晏走到门前,“见其门帘甚弊”,不禁暗暗吃惊,没想到李廙家居然挂着一条这么破旧的门帘。
于是刘晏命手下悄悄量了门的长宽尺寸,然后找人用尚未打磨过的粗糙竹子编织了一张新门帘,帘子四周也没有用布滚上花边,心想送这样一件不加修饰的粗陋东西,或许不会被拒绝。
但刘晏几次三番携带着新帘子到李廙家,他几次登门,每次走到门前,反反复复掂量,都不敢开口说这事就离去了。
“刘晏送帘”表明李廙是那样的清正廉洁,凛然之气不可侵袭,使人心生畏葸,畏惧胆怯,以致别人“送礼”时心存戒惧,不得不畏而却步,不敢送礼行贿,根本打不了李廙的主意。
《唐国史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唐国史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唐国史补》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史料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5 期 (总第 85 期)
二、裴日 文遇真虎
裴 为龙华军使[ 1 ], 守北平[ 2 ]。北平多虎, 善射, 尝一日毙虎三十有一[ 3 ], 因憩山下[ 4 ], 四 顾自若[ 5 ]。有一老父至曰[ 6 ]:“此皆彪也[ 7 ], 似虎而非, 将军若遇真虎, 无能为也[ 8 ]。” 曰: ’真虎 安在乎[ 9 ]?”老父曰“自此而北三十里, 往往有之。” 跃马而往, 次丛薄中[ 10 ], 果有真虎腾出[ 11 ], 状小而势猛, 据地一吼[ 12 ], 山石震裂。 马辟易[ 13 ], 弓矢皆坠, 殆不得免[ 14 ]。自此惭愧, 不复射 虎。 (卷上第八条)
[ 2 ]家僮: 私家奴仆的统称。《史记·吕不韦列传》:“不韦家僮万人。”参军: 东汉末军事时期, 在 三公、丞相、诸军府中任职者多称为参军事, 至两晋、南北朝始为官名。《三国志·魏书·陶谦传》: “( 陶谦) 迁幽州刺史, 征拜议郎, 参车骑将军张温军事, 西讨韩遂。”又《荀 传》:“会征孙权, 表请 劳军於谯, 因辄留 , 以侍中光禄大夫持节, 参丞相军事。”又《吴书·孙坚传》:“中平三年, 遣司空张 温行车骑将军, 西讨 (边) 章。温表请坚与参军事, 屯长安。”《晋书·孙楚传》:“楚后迁佐著作郎, 复参 石苞骠骑军事。 楚既负其材气, 颇侮易於苞, 初至, 长揖曰:‘天子命我参卿军事。’”故杜佑《通典》卷 三十三《职官》十五云:“参军事, 后汉灵帝时陶谦以幽州刺史参司空车骑 (将军) 张温军事, 晋时军府 乃置为官员 (注: 中军羊祜置参军二人, 太尉杨浚参军六人)。”如谘议参军掌谋画, 记室参军掌文翰。 《太平御览》卷二百零九《职官》七引《晋中兴书》:“庐江何充, 字次道, 为司徒王导谘议参军。”唐代刺 史属官, 简称参军。 而录事参军事为僚属之长, 其下有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等参军, 品 级自从七品至从九品不等。 见《旧唐书·职官志三)。
一、兖公答参军
陆兖公为同州刺史[ 1 ], 有家僮遇参军不下马[ 2 ], 参军怒, 欲贾其事, 鞭背见血[ 3 ]。入白兖公曰 [ 4 ]:“卑吏犯公[ 5 ], 请去官[ 6 ]。”公从容谓曰[ 7 ]:“奴见官人不下马, 打也得, 不打也得[ 8 ]: 官人打 了, 去也得, 不去也得。”参军不测而退[ 9 ]。 (卷上第四条)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5 期 (总第 85 期)
名”称谓之例。 同州: 治所在今陕西大荔县。 陆象先於开元十年 (722) 冬以继母忧免官, 十三年 (725) 起复同州刺史。《太平州刺史”, 多 “唐”与“象先”三字。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5 期 (总第 85 期)
李肇《唐国史补》文选注析
金 毅
李肇 (? —854) , 唐代著名作家、韩柳古文运动先驱之一、继萧颖士之后的文坛盟主、赵郡赞皇 (今河北赞皇) 人李华的第三子。大约於唐德宗贞元晚年步入政坛, 历官华州参军、大理评事、江西观 察从事、荆南检校著作佐郎、监察御史、右补阙、司勋员外郎、翰林承旨学士、澧州刺史、尚书左司郎 中、中书舍人、将作少监等职, 终老台州刺史任上。 一生淡薄名利, 几度沉浮。 勤於笔耕, 著有《东林 寺经藏院碑》、《经史目录》、《翰林志》一卷、《翰林内志》一卷、《经史释题》二卷, 而《唐国史补》是他的 代表作品, 与《隋唐嘉话》、《大唐新语》、《酉阳杂俎》合为唐代四大笔记小说。 其《国史补》序云:“《公 羊传 (·隐公二年) 》曰:‘所见异辞, 所闻异辞。’未有不因见闻而备故实者。昔刘 集小说, 涉南北朝 至开元, 著为《传记》(即《隋唐嘉话》)。 予自开元至长庆撰《国史补》, 虑史氏或阙则补之意, 续《传 记》而有不为。言报应, 叙鬼神, 徵梦卜, 近帷箔, 悉去之; 纪事实, 探物理, 辨疑惑, 示劝戒, 采风俗, 助 谈笑, 则书之。”故实属写实益世之作。 全书记叙了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至唐武宗会昌六年 (736— 846) 这一百多年间唐朝政治、军事、经济、文化 (其中包括文学、艺术、教育、宗教、科举等) 各方面的 历史, 唐朝所以由盛至衰的重大事件, 唐朝的典章制度, 唐代的社会风俗等, 其中德宗、宪宗、穆宗三 朝史实尤详, 而卷下综合性、概括性条目较多, 价值尤高。 绝大部分条目, 具有史鉴价值, 故广为《资 治通鉴》所采; 具有文学欣赏情趣, 故多被《太平广记》所收; 掌故可助文人谈资, 故尤为《唐语林》所 取。全书所涉及的人物凡四百几十人, 许多典型人物的典型行为, 叙述质朴生动, 具有代表性。内容 耐人咀嚼、寻味, 给读者思索、想象的馀地。语言简练, 洗尽六朝以来骈偶、淫靡铅华, 开近代汉语、宋 元白话风气之先。 行文有话即长, 无话即短。 上卷、中卷各一百三条, 下卷一百二条, 每条以五字标 题, 全书共三万余字。 见[ 清 ]劳格、赵钺《唐尚书省郎官石柱题名考》卷一“李肇”条 (中华书局本第 45—46 页) , 散见两《唐书》。兹选若干条目, 加以注析, 以飨读者。不妥之处, 一定很多, 恳请前辈时 贤批评指正。
[ 5 ]卑吏: 参军自称, 犹后世之“卑职”。《唐语林》作“小吏”。公: 尊称陆象先。学津讨原本、津逮 秘书本、明苏郡钱谷手抄本、古典文学本并误作“某”, 据《太平广记》、《唐语林》校改。
[ 6 ]请: 此表示自己愿意 (去职) , 请对方允许。《太平广记》、《唐语林》作“请去”, 无“官”字。 [ 7 ]公从容谓曰:《太平广记》作“从容谓之曰”,《唐语林》作“兖公颔之曰”。 [ 8 ]打也得不打也得官人: 此九字《唐语林》无, 但[ 原注 ]云:‘不下马, 打也得, 不打也得: 官人打 了, 去也得, 不去也得。’”官人: 做官的人; 官吏。《左传·哀公三年》:“百官官备, 府库慎守, 官人肃 给。”得: 可; 行。 [ 9 ]不测: 猜不透 (陆象先) 究竟是什么态度。 析: 本文凡 81 字, 写了三个人物。 陆象先为人宽厚, 政尚简率。 他曾说:“天下本自无事, 是庸人 扰之, 始为繁耳。”这就是著名成语“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的来由。他对家僮的态度盖亦如此, 较 为随和。故家僮对长上比较随便, 路遇参军不下马表示礼敬。这在今天看来, 本无可非议; 但在唐代, 便是对官人的大不敬。 而参军放不下他当官的臭架子, 以为路遇长官的家僮对自己不下马, 是看不 起自己。 因而怒不可遏, 便像摆摊的商人叫卖货物那样, 张扬其事, 用马鞭抽打家僮, 将其背部打出 血来, 拿他煞气, 残忍至极。打得痛快之时, 借用宋人的话说, 是他忘了“不看僧面看佛面”( [ 宋 ]邢居 实《拊掌录》) 的道理, 未给刺史陆象先面子。 但他过后一想, 觉得打了刺史的家僮, 是冒犯了自己的 长上, 故想用“请去官”试探陆象先取何种态度。陆象先既是参军的上级, 又是家僮的家长, 处于两难 的地位。 出乎参军意料的是, 陆象先对家僮要求严格而对部下宽厚, 不把参军打自己家僮这件事放 在心上, 不置可否。愿去愿留, 悉听尊便。这反倒使参军感到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 不知何去何从是 好了。 这位参军其实是等于挨了一顿不软不硬的批评。 家僮活该倒霉, 白挨了一顿毒打, 反映了封 建社会奴隶地位的低下。 全文叙事平实, 耐人咀嚼寻味。“打也得, 不打也得”, 纯属近代白话口语。
注: [ 1 ]陆兖公: 陆象先 (664—736) , 本名景初, 苏州吴县 (今江苏苏州) 人。唐中宗至玄宗时人, 历扬 州参军、洛阳尉、左台监察御史、中书侍郎, 景云二年 (771)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监修国史。 先天二年 (713) , 封兖国公。出为剑南道按察使, 宽仁为政; 为河东道按察使, 政尚宽简。开元六年 (718) , 自隰 州移刺润州。李德裕《北固怀古》诗与注称其“(器) 量纳川”,“贤若时雨”,“所至跻仁寿”, 为润州三贤 之一。卒, 赠尚书左丞相。两《唐书》有传。又见《元和姓纂》并岑仲勉《四校记》。陆兖公, 此“姓+ 爵 84
8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5 期 (总第 85 期)
腾出”以下, 虎啸声震山谷, 威猛自在言外; 而“ 马辟易”二句, 裴 怯惧之状如在目前。
三、张旭得笔法
[ 3 ]参军怒三句:《太平广记》无“怒”字,《唐语林》作“参军责之, 鞭其背见血”。贾其事: 谓如坐商 叫卖货物那样, 张扬其事。 鞭背见血: 用马鞭抽打家僮的背部, 背部现出一道道血印子。
[ 4 ]入白兖公曰:《太平广记》作“曰”,《唐语林》作“因谒曰”。 白: 禀报: 陈述。《史记·淮南衡山 列传》:“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 吕后妒, 弗肯白, 辟阳侯不强争。”
注: [ 1 ]裴 (m ín 民) (生卒年不详) : 洗马裴懂后裔。 睿宗延和初, 尝与幽州都督孙 北伐, 为奚所 围, 裴 舞刀立马上, 矢四集, 皆迎刀而断, 奚大惊引去。后以龙华军使守北平。开元中, 与吐蕃作战 有功, 封左金吾大将军。《新唐书·吐蕃传上》:“帝以书赐将军裴 曰:‘敢有掩战功不及赏者, 士自 陈, 将吏皆斩。战有逗留, 举队如军法。能禽其王者, 授大将军。’于是士益奋。”善剑舞。《六贴》三十 二 引《明后杂录》:“吴道玄善画, 将军裴 请画天宫寺壁, 道玄曰:‘闻将军善舞剑, 愿作气以助挥 毫。’裴 欣然为舞一曲。道玄看毕, 奋笔立成, 若有神助。”文宗时, 诏以李白歌诗、裴 剑舞、张旭草 书为“三绝”。 军使: 掌军中的赏功罚罪。 韩愈《顺宗实录一》:“出九仙门, 召见诸军使, 京师稍安。” [ 2 ]北平: 在今河北省完县东南。 [ 3 ]毙: 射死。《礼记·檀弓上》:“子射诸, 射之, 毙一人……又毙二人。 每毙一人, 掩其目。”有: 又。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 4 ]因憩:《太平广记》卷四二八《虎三·裴 》无, 但有“既而于”三字。 憩: 休息。 [ 5 ]自若: 镇静自如。《国语·越语下》:“自若以处, 以度天下, 待其来者而正之, 因时之所宜而定 之。”《太平广记》作“自矜”, 似更合文意。 [ 6 ]老父: 对老人的敬称。《太平广记》作“父老”。 [ 7 ]彪: 小虎。 见《古今韵会举要·尤韵》。 按, 盖指有斑纹之小虎。 [ 8 ]为: 犹言“对付”。 [ 9 ]乎:《太平广记》无。 [ 10 ]次: 及; 至。《隋书·李密传》:“行次邯郸, 夜宿村中。”丛薄: 茂密的草丛。《楚辞·招隐士》: “丛薄深林兮, 人上 。”洪兴祖补注:“深草曰薄。” [ 11 ]真虎: 此盖指已长成熟的健壮的老虎。 [ 12 ]据地: 以脚爪按着地。 此形容虎欲扑先伏之状。 山石震裂: 状真虎吼声之尖厉。 [ 13 ]辟易: 退避; 避开。《史记·项羽本纪》:“是时, 赤泉候为骑将; 追项王, 项王 目而叱之, 赤 泉候人马俱惊, 辟易数里。”张守节正义:“言人马俱惊, 开张易旧处, 乃至数里。”辟: 津逮秘书本作 “擗”,“辟”“擗”通。 [ 14 ]殆: 恐怕。 免: 指免于被咬死。 析: 本文写裴 只能在“似虎非虎”的“彪”面前逞英雄,“一日毙虎三十有一”而“四顾自若”, 踌躇满 志; 而一旦遇到“真虎”, 便如老父所言,“无能为也”: 闻其“山石震裂”之“吼声”,“ 马辟易, 弓矢皆 坠”。“马辟易”, 缰绳已不起控勒作用; 而人手中的“弓矢皆坠”, 则“善射”之将军裴 早已心惊胆颤, 魂飞魄散, 而并非真正的打虎英雄了。 这正如叶公好龙, 见到真龙反而不知所措了。 裴 在箭矢四 集的敌人面前无所畏惧, 而在一只真虎吼声之下, 却表现胆怯, 令人不可理解。描写生动,“果有真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