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唐宋时期文坛上最杰出的女词人之一,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在南渡前后的词作品中展现了不同的创作风格,特别是在表现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品风格的变化。
一、南渡前后的生活背景南渡前后是李清照生命中非常重要的时期,从南渡前期开始到南渡后期结束,约长达五年时间。
南渡前期,李清照还没有离开北方,生活在一片动荡不安的战争环境之中,这对她的感情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南渡后期,李清照来到了南方,此时,她已经成为一名熟练的词作家,生活环境也得到了改善,这种背景也对她的艺术创作产生了新的影响。
二、思想感情的表现李清照南渡前后的思想感情表现有很大差异。
南渡前期,李清照写的词大多表现出对战乱和政治动荡的悲愤,如《如梦令》中那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反映了她对北方战乱的厌倦和绝望。
还有《如梦令》的“别时容易见时难”,表达了她对亲人离去的思念和无助感。
这些词作充满了较为激烈的情感,表现出李清照南渡前期的悲愤。
南渡后期,李清照的思想感情表现则更多地体现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词作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如《如梦令》中“白露未晞梧叶稀”,《点绛唇》中“莺啼燕语绮楼前”,《声声慢》中“深院静,只闻钟鼓声,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极致美感。
此外,李清照对自我生命的思考也体现在她的词作中,如《如梦令》中“凄凄别后两应同”,《如梦令》中“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表达了对生命的瞬息感和珍视生命的态度。
南渡后期的李清照词作更多地抒发了内心的孤独和哀思,但却不失秀雅和平和之感。
三、艺术风格的变化南渡前后的艺术风格也有较大的变化。
南渡前期,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简练、雄浑,节奏明快而悲壮,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豪放气势,充满了豪迈和悲壮。
而南渡后期,李清照的词作则更多地追求细致入微、柔和清雅的效果,如《如梦令》中“对影成三人,伤离别,身虽在,心长在”,《点绛唇》中“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都表达了她更加精细的艺术表现力。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爱情题材为主,表达了自己深沉的情感和矛盾的心境,而在南渡前后,她的创作风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展示了她对生活的痴迷和对人情世故的思考。
例如《如梦令》一词:“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含蓄的意境,表达了李清照对逝去的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她将自己的内心情感与外在环境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虚幻、如梦如幻的感觉。
在南渡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由于南渡后的生活环境与以往截然不同,使得她的作品更加直接和真实。
例如《鹧鸪天·洞房昨夜停红烛》一词:“唱弄晚妆初睡,犹冷却无寒食。
蓬门引无限春色。
”她用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表达了对婚姻生活的欢愉和人生的希望。
她所处的环境给予了她新的创作灵感,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现实感和生活气息。
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风格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她对生活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南渡前的词作更加强调离愁别绪和人情世故,展示了她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思念之情。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她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二,她的语言表达更加直接和真实。
南渡前的词作常常使用隐喻和意象,给人以虚幻和梦幻的感觉。
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加平实和真挚,用更直接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有所变化,南渡前的词作多以婉约隽永、感伤忧愁为主,而南渡后的词作更加直接、真实,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写。
她的词作生动地展现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变迁,也反映了她对生活的态度和对未来的希望。
无论是南渡前后,李清照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才华横溢的词作赢得了后人的赞誉和喜爱,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
浅谈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异同内容提要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词人,她被誉为“婉约之宗”,现在存词近50首,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风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南渡前的李清照,基本生活在与世隔绝的小天地,词的内容不过是伤春别恨,没有什么创新。
但她大胆地表现了一个贵族少女、少妇对大自然的热爱和风雅情调,以及对丈夫的思念。
南渡后,国破家亡,多年惨淡经营所积存的金石书画也毁于一旦,接二连三的打击,颠沛流离的痛苦,因此词风突变。
哀怨、悲愤之情渲染强烈,作品中蕴涵着深刻的故国情思。
李清照无论是南渡前还是南渡后,她的词都以朴实自然的语言,抑扬顿挫的音律,至情至性的感情代代流传。
她的词擅长白描,在用事、构思、炼字酌句上都有独立性,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
李清照是北宋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成长的词作家,所以她的词别具特色,生动地展现了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关键词:李清照;前后词风;不同点;相同点李清照是我国宋代一位杰出的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长于文赋,精通音律,善作书画,在中国古代作家中,犹如一颗璀璨的明星闪耀光芒。
这样多才多艺的女作家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少有的,而且在世界文化长廊中也是罕见的。
她的词①,既沿袭了婉约派的传统,又兼取豪放派之长,极富生活气息,语言朴素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
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质在两宋词坛中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一、前后期词风的不同点李清照的词风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清丽明快,后期凄婉沉郁。
这种风格上的变化与她的特殊的成长环境和坎坷的生活经历密不可分。
所以,我们从三个时期加以分析。
1、贵族少女天真快乐的生活她生长在一个文学气氛很浓的家庭,父亲李格非是一个散文家和学者,母亲王氏也有较高的文学素养,在这种学术空气很浓的家庭里受到极好的熏陶,对于她后来的文学成就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有的词生动地描写了贵族少女无忧无虑的游乐生活和惜花饮酒的闲情雅趣,基调开朗、乐观,充满了对生活的信心和对爱情的渴望。
第七章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 离黍。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 万落千村狐兔。天意从来高难问,况人情老 易悲难诉。更南浦,送君去。 凉生岸柳催残暑。耿斜河、疏星淡月, 断云微度。万里江山知何处?回首对床夜语。 雁不到、书成谁与?目尽青天怀今古,肯儿 曹恩怨相尔汝?举大白,听《金缕》。
–两年后赵明诚出仕任职。夫妻时有离别。 –婚后第五年,赵因父丧去官。夫妻隐居到青州 故里。甚感轻松愉快。取陶渊明《归去来辞》 中“归去来兮”、“审容膝之易安”句意,将 书房名“归来堂”,内室名“易安室”。 –居青州约十年。专心致力于研究和创作。 –居青州十年后,政和七年(1117)前后出仕。 宣和三年(1121)年将李清照接去团聚。
2、不想日未落时天就变了,浙浙沥沥下起 雨来。秋霖脉脉,阴暗不定,那天渐渐的黄 昏,且阴的沉黑,兼着那雨滴竹梢,更觉凄凉。
永遇乐
落日镕金,暮云合壁, 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 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 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 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 他 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 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 橪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 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 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 听人笑语。
⒊词风雄放悲壮的辛派词人。
辛弃疾 陈亮 刘过
第一节李清照
一、生平
李清照(1084—约 1151),号易安居 士,济南(今属山 东)人。有《漱玉 词》。
王灼《碧鸡漫志》: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 才力华赡,逼近前辈。”
二、李清照词的 内容
李清照词以靖康南渡为界,分前后两期。 (一)前期生活颇舒心适宜,多写自己的闺阁生活 与婚姻生活。委婉细腻、清新明朗。
五、叶梦得 叶梦得(1077~1148) 字少蕴。苏 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叶梦得出身文 人世家。词集为《石林词》。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她的词作以其清雅豪放、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
她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更是引人关注。
本文将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探讨她在南渡前后的生活变迁和情感体验对她词作风格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李清照南渡前后生活环境的变迁来解读她词作风格的变化。
李清照是北方人,她的词作大多在北方创作,南渡后,她的创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南方的气候、风土人情和文化传统都与北方有着很大的不同。
这种环境的变迁不仅对李清照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产生了影响,也对她的词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渡前的李清照,其词作以豪放洒脱、抒情慷慨为主。
她的词作大多描绘北方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她豪放奔放、率真直接的性格特点。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以及《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内心深处的热情和豪放。
此时的李清照擅长以率真直接的文字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她的词作风格鲜明而直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南渡后的李清照,其词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南渡后的李清照深受南方文化的影响,她的词作更加注重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
她的词作开始追求与自然融为一体,借助自然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例如《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以及《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自然景物的深刻体验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此时的李清照的词作风格变得更加细腻和含蓄,情感更加真挚而深沉,给人留下了更加丰富而深刻的印象。
而南渡后的李清照,她的词作则更多地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她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对人生和自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体验,这些情感体验使她的词作更多地表现了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和热爱。
例如《声声慢》中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以及《浣溪沙》中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些词句都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
李清照前后期词风变化之比较李清照的词和她的人一样,永远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哀愁,永远都是笼罩着一层美丽的轻轻的面纱,能够唤起我们很多很多对于情感的追索,对于情感的一种追忆。
李清照应该算是中国古代最杰出、最有才华的女文学家、女作家。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李清照这个人,我们也可以说李清照这个才女,她不容易,不简单,而且也不平凡。
她一生经历了很多的苦难和坎坷。
国破,家亡,财散,再嫁,离婚,还没有子嗣。
一个封建时代的女性,她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苦难,但是,这些苦难的挫折从来没有打到过李清照,她的意志非常顽强,她挺住了,这作为一个女性,真是太不容易。
李清照的一生从优裕走向苦难,时代和个人生活的巨变使词人视野不断扩大。
其前后期词作在内容上呈现出前期的闺阁相思、离愁别绪到后期的哀怨情愁,凄婉哀痛忧愤深沉迥然不同的特色。
一、李清照前后期词风之变化由于生活环境的变幻,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词的内容、风格迥然不同:前期词中多以少女闲游、少妇闲愁等作为题材,流露了她对爱情生活的向往和别离相思的痛苦。
而后期由于国破家亡之后,遭受政治上的风险和饱经风霜的凄苦生活,词作题材则由前期抒发个人感情发展到关注国家存1/ 6亡的感情,多写内心愁苦,展现出饱经世态炎凉的凄苦心情。
(一)前期的闺思闲愁李清照前期的创作局限于自我的狭小空间内,关注的是自己的感情世界和自然青春。
1、少女时代李清照在她的少女时代,生活幸福,性格天真活泼,她的生活在她的眼睛里边是充满了色彩的,充满了愉快,充满了生机,也充满了乐趣,这很集中地体现在她一首著名的词《如梦令》当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给我们描画出了这样一幅生机勃勃而又盎然情趣的画面,运用白描的笔法勾勒出一幅美不胜收的日暮晚景图。
溪亭、暮日、莲塘、荡舟、鸥鹭等景致动静交织,情景交融,表现出明快、清新、活泼的风格。
2、少妇时期李清照前期的生活也有因与丈夫离别而产生的寂寞与忧愁。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
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李清照,宋代著名女词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沉的情感内涵,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的生平跨越了南北宋两个时期,其中,南渡成为了她人生和创作的重要转折点。
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作在风格、主题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旨在通过对比研究李清照南渡前后的用词差异,揭示其词风转变的内在动因和深层含义,以期对李清照的文学创作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本文将简要介绍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包括她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以及南渡事件对她的影响。
然后,通过对比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从用词选择、意象构造和情感表达等方面,探讨其词风的转变及其原因。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挖掘李清照南渡后词作中所蕴含的深层情感和社会意义,以揭示其词作的独特价值和历史地位。
本文将对李清照南渡前后用词对比研究的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这一研究对于理解李清照文学创作和宋代词坛发展的重要意义。
本文也期望通过这一研究,能够为当代文学创作和批评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二、李清照南渡前词作风格分析李清照,这位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宋代女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语言清丽,深受后人喜爱。
南渡前,她的生活相对安逸,主要居住在汴京(今河南开封),那时她的词作多反映闺中生活、离愁别绪以及自然风光,风格清新明快,情感细腻。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作,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著称。
她的词作中,常常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对爱情、生活的感悟。
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以溪亭日暮为背景,通过描绘词人沉醉不知归路、误入藕花深处的情景,展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情怀。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还表现出对离愁别绪的深刻体会。
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南渡前后咏物词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咏物词风格有明显的变化,这主要与她的生活经历和心境有关。
南渡前,她的咏物词多写悠闲生活,以抒发自己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如《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她以生动的笔触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
南渡后,由于生活经历的巨大变化,李清照的咏物词转向了抒发个人情感和对故国的思念。
在《声声慢》中,她写到“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这里通过对黄花的描绘,隐喻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了深切的哀愁和孤独。
总的来说,南渡前后李清照的咏物词表现出了不同的主题和情感,但都展现了她卓越的文学才华和对自然、人生的敏锐观察力。
李清照和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1030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 词风的演变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 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 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 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 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 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 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 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 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 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 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 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 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赵明诚幼时曾梦见自己读了本奇书,醒來 时只记得其中三句: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赵明诚不解其含意,便告訴父亲。赵挺之 擅於解赵明诚梦,笑道:「『言与司合』是 “ 词 ” 字,『安上以脫』是 “ 女 ” 字, 『芝芙草拔』是 “ 之夫 ” 兩字,你将來会是 个『词女之夫』啊!」 后來赵明诚果然娶了李清照这位女詞人,应 验了儿时的梦境。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 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 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词对音乐性和 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认为仅像诗那样 要分平仄,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 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 歌”。 主张词要有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 反对“词语尘下”。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李清照塑像
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
三、“别是一家”的词论
李清照《词论》一文提出词“别 是一家”之说,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 独立的抒情文体,明确提出了诗词分野 问题。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主 张词要合乐能唱,要典雅有情致。
昨夜三更雨,临明一阵寒。 海棠花在否?倒卧卷帘看。 ——韩偓《懒起》
此词一般认为是伤春之作。清黄 蓼园《蓼园词选》:“一问极有情, 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 ‘知 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 无限凄 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之中藏无数 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绿肥红瘦’ 造语清新生动,风韵天然。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一、以抒情见长,情景交融。 词以抒情开篇,以抒情结尾,中间以 大量笔墨描绘深秋景象,这些景物又 都染上了词人的感情色彩。写景的目 的是为了抒写秋情。所抒之情并不隐 约委婉,而是激动悲怆,笔力纵姿。
二、词层层铺叙,线索分明。 词纯用赋体,感情随形象的描绘逐渐 加深,最后终于形成总爆发。从结构 上看,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起笔以十四个叠字总括全词,极言内 心悲伤,恍然若失。 中间分六层铺叙。 最后两句总结上述六件可伤心之事, 以“愁”字结束全篇,与开头呼应。
“乍暖”两句,是气候寒暖不定,烘托 心情不能平静; “三杯”两句,是秋风凄厉,酒难御寒; “雁过”三句,是雁过伤心,因归雁触 动了思乡、思夫和亡国之情; “满地”三句,是身心憔悴,无心摘花; “守着”两句是日长难耐; “梧桐”两句是雨打梧桐,心烦意乱。 返回
三、叠字用的多,用的好。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
李清照前后期诗词词风对比李清照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期和后期两个截然不同的历史时期,前期作品风格细腻婉转,后期作品风格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李清照是一位生活在两宋之交的女词人。
时代的动荡,个人生活经历的改变,使得她的词作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历史时期。
公元1126年,北宋为金所灭,史称“靖康之变”。
南渡前,李清照的生活幸福浪漫欢乐,因此词作内容多表现自己的个人生活,词风活泼清新、细腻婉转,后期词作因丈夫的离世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词风则转向沉郁忧伤、苍凉凄楚。
一、李清照前期词的主要风格1、李清照南渡前的个人生活经历。
李清照,出生于宋神宗年间。
她的父母都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她的成长受家庭影响较大,良好的文学创作基础也由此奠定。
少女时代的她生活得无忧无虑,于是她率真自然的性格和心灵由此形成。
十八岁时与赵明诚结为夫妻,期间,她与丈夫共研金石书画,一度生活幸福美好。
2、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前,李清照过着美好欢乐的生活,偶尔的“愁”也只是强说的“闲愁”,所以她前期词风多为:清新自然,细腻婉转,色调明快。
前期词基本分为三类:一是赞颂自然青春;二是惜春和伤春;三是对爱情的自我独白。
(1)赞颂自然青春《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约写作于李清照十六岁时,当时她刚来汴京不久。
词里,她回忆昔日游玩溪亭的情景:天色将晚,在溪亭尽情游玩喝酒,直到沉醉不醒,于是也就忘了回家。
以至于后来玩得尽兴了,酒也醒了,天色也已晚,匆忙返回。
不经意,竟又把小船划进藕花丛中,迷了路。
焦急彷徨之际,惊动了滩边的沙鸥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苍茫的暮色中了。
透过词作,一位天真浪漫的少女出外游玩的画面跃然于纸上,我们也能体会到作者少女时代的那种无忧无虑、快乐和自由。
(2)伤春情怀《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首词作表达的是少女伤春的情怀。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词人,她的词作影响深远,在宋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
李清照南渡前后,其词的创作风格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主要表现在题材、语言风格以及情感表达上。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题材有所不同。
南渡前,李清照的词主要以婉约之风闻名,词中描绘的是幽情、离愁、别离等美好而忧伤的情感。
《声声慢》中的“只有相思无尽处,只有情话不知疲”一句,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情的爱恋。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题材扩展,不再局限于内心的私人感受,也包含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她以直观的文字描绘自然景色,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表达了对景物的赞美与追忆。
她也写了一些对家国兴亡的关注和思考,如《如梦令》中“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一句,反映了祖国的危亡以及自身为之努力的决心。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语言风格也有所改变。
南渡前,她的词语言简练、清丽雅致。
她巧妙地运用了细腻的意象和含蓄的表达,使词的意境更加优美。
《如梦令》中的“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一句,通过烟柳的形象来表达深情的离愁。
而南渡后,李清照的词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更贴近生活的现实。
她使用更为通俗的词汇,表达真实的感受。
如《一剪梅》中的“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句,富有动感的描写了思念之情和生活中的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在题材、语言风格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都有所变化。
南渡后,她的词的题材更加广泛,语言更加生动活泼,情感表达更为平和。
这些变化不仅体现了李清照词人形象的发展和成熟,也反映了她对社会和现实的深度思考。
李清照的南渡后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词人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总3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目录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错误!未指定书签。
[摘要]..........................................错误!未指定书签。
关键词..........................................错误!未指定书签。
一、李清照前期的词..................................错误!未指定书签。
二、李清照南渡后的词风..............................错误!未指定书签。
三、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共同特点......................错误!未指定书签。
总结语..............................................错误!未指定书签。
参考文献............................................错误!未指定书签。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异同[摘要]:“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宋代文人发展并完善了词这一文学式样,使他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提到宋代的词,人们就会想到一位杰出地女性,她的出现,给森然的中国历史带来了几多水气,几多温馨,她就是被认为是婉约派词人的正宗,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南宋女词人——李清照。
李清照的词,是她感情生活的生动反映,她的资质聪明,博学多能,生活洒脱。
前期的作品绰约轻倩,自然妩媚,最能表达出年轻女性的活泼天真,真实的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南渡后,李清照用词诉说迭遭丧乱,受尽磨难以后的凄惨心境,倾吐哀愁凄苦的内心感受,带有深沉的感伤情绪。
关键词;李清照词南渡文学作品反映着时代的特征。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简述李清照词的特点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少女时期、婚姻生活时期和南渡时期,接下来我们就沿着她的人生轨迹来体会她作品风格的变化
1、李清照少女时期词风清新自然,欢快爽朗,词作之间满溢着生活情趣,充满了浪漫主义情怀;也充分表现出了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2、新婚时期的李清照词作散发着一种花好月圆、轻松浪漫、和谐无忧的味道。
婚姻后期充满了离愁别绪,婉转缠绵,也充满了相思的愁苦。
3、南渡时期,李清照的词由青春活力迅速转变为了深愁惨痛,词风沉郁顿挫凄惨流离,感情上更加凄楚悲凉;
与婚后时期的相思之愁不同,这一时期充满了身世之愁,家国之愁。
纵观李清照的人生经历,社会变迁和人生变故不断影响着她的词风。
她不管是少女时的生动清丽,抑或婚后的缠
绵悠思,还是老年后的惨痛悲凉,都把古典的词作精髓连着一颗至真至纯的心揉进了作品中,纵使浪花淘尽,亦千年不朽。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李清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作为宋代词坛的代表作,被称为“南渡前后词”。
这些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美学特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我们来分析一下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在南渡前后的两个阶段,李清照的词风格有了一些不同之处。
南渡前的李清照词,以其清新、含蓄、细腻、婉约的风格而著称。
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出诗人内心深情而又细腻的情感。
在词的形式上,她不拘泥于传统格律,运用自由度大、押韵丰富的韵律,使得她的词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这种风格的词作品,清新脱俗,且凝聚了词人对生活的深情热爱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成为了当时文坛的佳话。
南渡后的李清照词,其风格则呈现出与以往略有不同。
她在词中加入了更多的现实情感和生活体验,字里行间透露着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体验。
这些词作品更显浓烈、激情,但同时也显得更加深刻、感人。
她的词中体现了更多的悲凉和苦闷之情,显示了词人在经历了一些苦难和磨难之后,对人生的更深刻理解和感悟。
这些词作品以其生动、真挚、感人之情,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和赞誉。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既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又有些微的变化。
这些词作品以其清新、婉约、含蓄、真挚的情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就必须谈到她的写作题材和艺术手法。
首先是写作题材。
李清照的词以女子的人生体验为主题,她以女子之情为描写对象,描绘了女子在家庭、婚姻、情感关系中的痛苦和忧伤。
她的词题材广泛,涉及到家庭生活、自然风光、社会风情等多个方面,反映了她对人生百态的感悟和思考。
其次是艺术手法。
李清照的词在艺术手法上,注重以意境渲染、以情景抒发,使得她的词作更具有真情实感、生动自然的特点。
她擅长用对比手法,以及运用比兴、寓情于景,使得她的词作更加具有鲜明的想象力和艺术感染力。
我们要分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还必须谈到她对词的独特理解和独特贡献。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
她南渡前后创
作的词,展现出不同的创作风格。
首先,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以清新脱俗、雅致唯美为主要特色。
她以深情的笔触,
将自己的心情娓娓道来,为读者营造出一种怀旧、忧伤、清丽的意境。
比如《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其中,“浓睡不消残酒”,“海棠依旧”这些细节,把读者带入了感受细腻、美好的心灵盛宴中。
其次,李清照南渡后,创作风格逐渐走向成熟。
她的词作更加深刻、含蓄,起承转合、婉转动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在描
写景色的同时,传达出作者的心情和情感。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道出了青春
易逝、时光飞逝的感慨。
而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采用了破音插句、
托物抒情的表现方式,将诗情融入了自然之中,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综上所述,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各有千秋,但都表现出她高超的文学才华和
对生活的细致感受。
无论是清新雅致还是深刻含蓄,她的词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彰显了她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美学追求。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内容与风格李清照:中国宋代词人。
自号易安居士。
济南章丘(今属山东)人。
在南渡前后词风变化很大:1、南渡前,李清照的词多描写少女、少妇的闺中生活及情趣,词风活泼明快、清新自然;2、南渡后,生活的苦难使她的词风由婉约趋于含蓄深沉又贴激情豪迈,作品变成多写家国之痛、身世之幽,情调低沉。
李清照前期的词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表现了自然风光和别思离愁。
如[如梦令]二首,活泼清新,语意隽秀。
[凤凰台上忆吹箫]、[一剪梅]、[醉花阴]等词,描绘了孤寂的生活,抒发了对丈夫的相思之情,曲折宛转,清俊疏朗,表现出作者热爱大自然,憧憬美好的爱情生活,冲破了以往花间闺怨词的樊篱,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南宋时,李清照的作品与前期相比变化较大,表现出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主义精神,表达了自己坚持民族气节的决心。
如《咏史》、《上枢密韩公诗》、《夏日绝句》等,诗文的思想性都提高了,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南渡后的词也与前期风格迥异,变清丽明快为凄凉沉痛,抒发了伤时念旧、怀乡悼亡的情感。
如[菩萨蛮]、[蝶恋花]以及慢词[永遇乐]等,寄托了强烈的故国之思。
她在词中充分地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
如[武陵春]、[声声慢]、[清平乐]等,将亡国之痛与个人孤苦凄惨的生活晚景融为一体,悲伤愁绪渲染极致,可以说这是时代的苦难与个人不幸命运的艺术概括。
李清照词的艺术成就很高,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其词具有浓厚的抒情性,能运用巧妙的构思,选取一些生活片断写入词中,具体细致地展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武陵春〕“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她又善于用白描手法摹写具体事物,“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含蓄委婉,朴实自然。
清照词风以婉约为主,但也偶有豪放之作,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被称为“浑成大雅,无一毫钗粉气”。
清照词的语言优美精巧,独具特色,如她笔下的花树是“绿肥红瘦”,天气是“浓烟暗雨”、“风柔日薄”。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试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创作风格
李清照是中国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她的词风秀媚动人,表达了她作为女性的婉约柔美和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思考。
李清照南渡前后的词作风格也有所不同,南渡前的词作更为豪放激昂,而南渡后的词作则更为婉约含蓄。
下面我们将对这两个时期的词作风格进行分析。
首先是南渡前的词作风格。
南渡是指南宋初年政治上的一次大变革,这对当时的社会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李清照南渡前的词作风格较为豪放激昂,这与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有一定的关系。
她的词作充满了激情和豪气,表现出她的个性和对现实的反抗。
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表现出对于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感慨,而“微云孤鹤,伴我终老”则表达了对孤独和终老的无奈和苦闷。
在这些词作中,李清照表现了对于生活的热情和个性的追求,展现出了她对于南宋变革的关注和对于人生的感慨。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如下是关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李清照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
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
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作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题材与思想内容上由“闺中闲吟”变为“国破家亡之泣”(一)南渡之前1.少女时代李清照前期的词中,少女情怀洒脱,如《浣溪沙·闺情》:“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格调轻快,一片天真烂漫。
又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此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委婉地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明丽少女内心的些许苦闷。
2.婚姻美满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成婚,琴瑟谐和,夫唱妇和,如《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此词作于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其时词人与夫君赵明诚新婚燕尔,心中充满对爱情的热情执着。
婚后有相聚时的甜蜜,亦有小别离的呢喃,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再如其脍炙人口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作者以萧瑟、凄凉的秋景起兴,形象委婉地抒发了思念丈夫的绵绵之情。
这首词问世后,一直为人赞叹不已。
清代陈廷焯《云韶集》卷十记载:“起七字秀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上阕开头三句看,决不像柳永 《雨霖铃》词所写的“留恋处,兰舟 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那样一个分别时的场面,而是写词人 已与赵明诚分离,在孤独中感物伤秋、 泛舟遣怀的情状。第三句中的“独 上”,也只能是词人自述。至于以下 各句,更非“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 而是实写别后的眼前景,心中事。
陈与义《临江仙》(忆昔午桥桥上饮) 李纲《苏武令》(塞上风高) 张元干《贺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 (梦绕神州陆)、 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 其他如叶梦得、胡铨、赵鼎
李清照塑像
南渡词坛虽然未出现堪与苏轼、周邦彦 并驾齐驱的大词人,但巾帼词人李清照的横 空出世,却使南渡词坛放出奇异的光彩。
首先,李清照在理论上确立了词体的独 特地位,提出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其次,在创作上,李清照生动地展现了 她的生命历程和情感历程 。
后期:主要表现她作为寡妇的身世之苦、故 国之思以及孤寂无聊的心情,情调低沉,凄苦 悲凉。
如《声声慢》《永遇乐》 《武陵春 》等
声声慢
创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二年(公元一一二七年)夏五月,徽宗、钦宗二帝被 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是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 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 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 此。建炎三年(公元一一二九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 四十六岁。
二、“别是一家” 的词境
1、生平 2、创作以南渡为界,分 为前后两期
李清照, 她工诗能文,词为宋朝一大家。 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是文学家李 格非,其母是状元王拱辰之女,也工文章。 十八岁时,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赵明诚著 有《金石录》,李清照写有《金石录序》, 其中详细地记载夫妻共同生活和对书画金石 的爱好。北宋灭亡后,李清照夫妇仓皇南渡。 公元1129年,赵明诚在建康(今南京市)病 故。在宋代词人中,李清照卓然自成一家。 著有《漱玉词》不含存疑之作,其词今存者 仅四十五首,约3500字。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 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 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 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 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 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 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 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 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 也。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 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 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 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 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 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 玉有瑕,价自减矣。”
惜 春
• 晚年的李清照:靖康之祸,金兵大举南侵,攻破汴 京。夫妻俩在兵荒马乱中仓皇逃跑,多年的收藏也 因无法携带而几乎丟损,丈夫不久又病死,晚年的 李清照实在是凄惨悲涼。饱受战乱沧桑的她,写出 了些悲愤的豪放之作。李清照四处漂泊,最后居然 沒有人知道她流落何方,死在异乡,连卒年都 不详,只知大概是七十多岁去世的。
此词作于词人与丈夫 赵明诚离别之后,寄寓着 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 出初婚少妇沉溺于情海之 中的纯洁心灵。作品以其 清新的格调,女性特有的 沉挚情感,丝毫“不落俗 套”的表现方式,给人以 美的享受,是一首工致精 巧的别情词作。
• 到底是写别时还是别后?
• 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根据题名为元人伊世珍 作的《琅嬛记》引《外传》云:“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 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有的词选认为,此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 ; • 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 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有的选本则认为, “就词的内容考察,是写别后的思念,并非送别”;
词人为何大写“慵”字?
• 到了“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则又 微微振起,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词人情绪 流程中的波澜。然而她内心深处的离愁 还未显露,给人的印象只是慵怠或娇慵。 炉中香消烟冷,无心再焚,一慵也;床 上锦被乱陈,无心折叠,二慵也;髻鬟 蓬松,无心梳理,三慵也;宝镜尘满, 无心拂拭,四慵也;而日上三竿,犹然 未觉光阴催人,五慵也。慵而一“任”, 则其慵态已达极点。词人写“慵”字, 目的仍在写愁。这个“慵”字是“词 眼”,使读者从人物的慵态中感到她内 心深处有个愁在。
• 这首词上阕的后三句,使人想 起另外一些词句,如“日边消 息空沉沉,画眉楼上愁登临” (郑文妻孙氏《忆秦娥》), “凭高目断,鸿雁来时,无限 思量”(晏殊《诉衷情》), “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 (秦观《减字木兰花》),以 及“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李煜《相见欢》),“玉楼 明月长相忆”(温庭筠《菩萨 蛮》),“明月,明月,照得 离人愁绝”(冯延巳《三台 令》),其所抒写的情景。
① 结构上,‚瘦‛字和首句的 ‚愁‛字相呼应。因为有刻骨的 离愁,所以衣带渐宽,腰肢瘦损; ②手法上,运用夸张比喻,极生 动地描绘出诗人因思念日渐消瘦 的形象。③内容上,末了一个 ‚瘦‛字,归结全篇的情意,上 面种种景物描写,都是表达这刻 骨的离愁的。词人因相思而成的 寂寞忧郁跃然纸上。
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 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 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 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 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 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以对自然 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 。
“凉‛一语双关。 A表面上:重阳秋夜,天 气转冷。玉枕纱厨,难 御风寒。 B深层面:独居家中,爱 人不在旁侧,内心感觉 孤独凄凉。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 伊世珍《琅嬛记》载: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 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 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寝者三 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 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 曰:‘只有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答曰:‘莫道 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正易安作也。‛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 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 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清晨她急 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 心的“卷帘人”却答之以“海棠依旧”。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知否” 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 回答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 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全词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 春天的热爱,篇幅虽短,但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对人物的心理刻画栩栩如生, 以对话推动词意发展,跌宕起伏,显示 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
第七章
李清照与南渡前后 词风的演变
从1127年到1160年左右的这段时间,是 宋词发展史上由北宋词向南宋词的过渡期。 从作家队伍来说,这一时期的代表人 物多是由北宋入南宋的词人,如李清照、 陈与义、朱敦儒、李纲、张元干、岳飞、 叶梦得、胡铨、赵鼎等。 另一方面,从创作来说,也鲜明地体 现了过渡期的特点,即这一时期的词人虽 然有一定的个性,但更多的是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他们早期的词一般多是婉约词,和平 安定,吟风弄月,这显然承接了北宋后期 的特点,而后期的词表现战乱、苦难与个 体理想失落的苦闷。这一时期的词则往往 将国家的命运与个人价值的自我实现结合 在一起,忧伤与愤慨成为最普遍的情绪, 进一步扩展了词体抒情言志的功能,增强 了词的时代感和现实感。
词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 具体内容。为什么?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 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李清照是运用语言的大师,清代的陈廷焯曾评论 此词‚无一字不秀雅,深情苦闷,元人往往宗 之。‛ 上片开篇即用一‚愁‛字点明心情。除此外,还 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结合上片分析。
赵明诚幼时曾梦见自己读了本奇书,醒來 时只记得其中三句:
「言與司合,安上已脫,芝芙草拔。」
赵明诚不解其含意,便告訴父亲。赵挺之 擅於解赵明诚梦,笑道:「『言与司合』是 “ 词 ” 字,『安上以脫』是 “ 女 ” 字, 『芝芙草拔』是 “ 之夫 ” 兩字,你将來会是 个『词女之夫』啊!」 后來赵明诚果然娶了李清照这位女詞人,应 验了儿时的梦境。
• 词的下阕就从这一句自然过渡到后面的 五句,转为纯抒情怀、直吐胸臆的独白。
凤凰台上忆吹箫
• 香冷金猊ní,被翻红浪⑶,起来慵 自梳头。任宝奁lián尘满,日上帘 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 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 秋。 •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 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 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词论》(节选):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 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 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 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 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 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 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 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然皆句读不茸之诗尔。又往往不协 音律,何耶?
一、“别是一家”的词论
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明 确提出了诗词分野问题。 她反对以诗为词、以文为词,词对音乐性和 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认为仅像诗那样 要分平仄,要求词 “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 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 歌”。 主张词要有典雅、协音律、铺叙、有情致, 反对“词语尘下”。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 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创作背景:
李清照创作这首词 时赵明诚在山东莱州做 官,而她留在青州老家 居住。爱情甚笃的夫妻 暂时分别,李清照写这 首词给赵明诚,以寄相 思。
薄雾弥漫,浓云笼罩,心有愁思感觉 白天太漫长,瑞脑在铜兽香炉中早已烧尽。 又到重阳佳节了,洁白的瓷枕,轻薄的纱 帐,独自一人,半夜秋凉刚刚透入。 独在东篱饮酒,直到黄昏以 后,淡淡的黄菊清香飘满双袖。 莫说不忧愁,秋风卷起珠帘,闺 中人比菊花更显清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