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养课堂的灵魂与创生
中小学教师如何“_创生”课程?
核心素养时代,伴随新一轮课程改革,教师的角色须进一步由课程实施者向课程创生者、领导者转变,在课程设计、开发、建设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那么,新课改下,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创生课程?本刊邀请专家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李小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监测实施与结果应用部主任诸向阳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无锡市南长街小学副校长张华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中小学教师如何“创生”课程?策划|周丽◎李小红:在笔者看来,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是指教师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能力优势、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等,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中通过批判反思而实现的对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包括文本内容和非文本内容)、课程意义、课程资源和课程理念的持续主动建构。
它倡导作为课程主体的教师自觉、有意识地变革课程的各要素,以达到最大限度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目的。
其所要揭示的核心理念和思想是,教师在整个课程改革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性和创造性,在完善和发展课程、提升自身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建设能力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发展。
可以说,教师通过课程创生促成了课程、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发展。
进一步分析,中小学教师的课程创生具有以下几个要义——第一,自觉性。
它有别于一些教师对课程的无意识改变,是教师有意识地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甚至理念等方面所进行的变革,而且教师能够清楚地意识到创生课程的目的是最大限度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实现其他功利性的目的。
因此,真正意义上的课程创生应该是教师对课程目标、内容、资源、理念等所进行的一种积极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二,批判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意味着教师要不断地批判反思现有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理念等的缺陷和弊端,并对之进行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变革和主动建构。
第三,全程性。
教师的课程创生不能仅局限于课程实施活动,而是要表现在包括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研究等在内的课程改革的全过程中。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改革何云1,崔永利2(1.石景山区古城第二小学分校,北京100048;2.石景山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北京100041)核心素养是指一个人所必备的品格和必须具有的关键能力。
它是一个人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坚实的基础。
教育的过程,是奠基人生的过程,课堂教学又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
因此,只有聚焦核心素养,才能为课堂教学找到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动力。
笔者认为,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教学改革,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理念提升,准确把握核心素养实质1.对核心素养的理解。
从国内外来看,对于核心素养的关注点不一样,但有相同的三个关键词:适应,要适应自我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必备品格,指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关键能力,指最基础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用三句话来概括,第一是健康的身心,第二是良好的品格,第三句是关键的能力。
这是教育改革更是课堂改革的基本根本出发点。
2.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把握。
2016年9月,中国教育学会公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应具备的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以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和具体细化的十八个基本点。
3.对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的理解。
学科核心素养既是一门学科对人的核心素养发展的独特作用,又是一门学科独特教育价值在学生身上的体现和落实。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本质观和学科教育价值观的反映。
只有抓住学科核心素养,结合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理解学科的本质和教育价值,把握对学生通过本门学科的学习要形成哪些核心素养以及怎样形成这些素养,才能正确地引领学科教育的深化改革,全面地发挥学科的育人功能。
这是课堂改革的直接依据的关键。
二、认真反思,当前课堂教学中不利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两个问题(一)当前课堂教学中,“三维目标”割裂的问题。
出于现实中教学进度要求,教师教育教学压力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对学业成绩的要求等种种因素,“三维目标”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只剩“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未能充分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则被虚化。
创生性教学,赋予课堂新活力
53EDUCATOR近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全球化理念的迅速普及,人们对于教育的认知与期待发生了很大变化,单纯的知识记忆和再现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懂得如何运用知识解决各类实际问题变得愈加重要。
因此,着力教学的创造性、生成性和拓展性,在有限的空间、时间和资源状态下追求教学收益的最大化,成为当前教学实践成功的重要标志。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创生性教学理念,为新课标的实现提供了保障,为师生个性化发展、创造力培养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那么,创生性教学如何实现?中国农业大学附属中学在不断的实践与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经验。
转变教学观念,给学生以充分的创生权利。
传统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是课堂的灵魂与主宰者。
新课改下,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权利,尊重学生的观点,尽可能为学生创设创生性教学情境,鼓励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如我校高三生物教师杨雪为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DNA分子、一个细胞、一段基因,运用创生性教学法成功地为学生上了一节研究课——“PCR的应用”,师生共同体验了技术与生物融合的创生性学习。
精致教学环节,提高创生性教学效率。
首先,我们对课时教案进行了重新创生性教学,赋予课堂新活力文 | 王军设计,通过教案设计可以看出教师对创生性教学的理解,及其预设的创生性教学问题,有利于观察课堂“创生”的预设点,更好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
其次,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深入把握每节课的知识难度,以及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层次和认知特点,并据此综合设计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及实施方法。
再次,教师要提高自身应对教学中非预见性问题的能力,充分利用教学中的“意外”和自身的教学智慧,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变“意外”为精彩。
最后,利用高校实施的导师制体系,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课后教学指导或教学效果反馈,这是对创生性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与深化。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课程构建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学研究论文:核心素养课程构建一、核心素养与双基关系:核心素养是人类为迎接21世纪信息文明的挑战而确立的观念。
信息文明具有全球化、知识本位、创新驱动等特点。
在信息文明日益严峻的挑战面前,我国主要按照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的要求而建立起来的教育体系的缺陷日益突出,因此我国提出核心素养这一观念,试图实现我国教育与信息文明时代的转型。
知识本位与创新驱动的特点,要求人必须具有批判思维能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全球化的特点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复杂交往能力。
核心素养即人们适应21世纪信息时代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复杂问题和适应不确定情境的高级能力与人性能力。
张华教授指出,核心素养有三个显著特点:首先,它是一种高级能力,以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附带交往能力为核心;其次,它具有道德感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负责任的创新创造与批判;第三、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应对信息文明的召唤。
那么,教学中如何超越以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特征的“双基”教育,走向素养教育。
作者给出了三条建议:第一、转变课程知识观。
知识其本质在于探索,揭示世界。
课程知识本质上是帮助学生探索揭示世界,以持续产生并发展自己的思想或理解。
那么,要基于核心素养的要求重建课程知识。
首先,课程内容是由核心观念构成的,而不是由零散的知识点或孤立的事实构成的。
每一门学科都要基于“少而精”的原则选择最有价值的学科知识,都要从零散的知识点走向拥有内在联系的学科核心观念。
其次,学科探究与实践是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将学科探究与实践基于学生的年龄和个性特征化进行转化,由此成为具有发展连续性和进阶性的课程内容。
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通过亲身探究与实践学科核心观念,由此形成学科核心素养。
第三、教师与学生个人的知识是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
教师需要将学科内容转化为适合教学的学科知识,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学科观念,培养核心素养。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之间进行着对话和互动,共同构建了丰富的课程内容。
《培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关键词》高中版
(三)深度建构:高阶思维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结果更有深度:学到更高质量的知识
(学科本质) 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深度:展开更有纵深的思维 过程(高阶思维)
学科本质
知识的产生与来源:极限思想的来源;杜甫是诗圣这个称号的来源;“
化学键”这个命名的来源;鲁迅明明写的是祥林嫂,为什么把课文的题 目写成是“祝福”? 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数列的本质;浮力的本质;散文的实质;中日甲午 战争的实质;大气运动的共同规律;阅读借景抒情散文的规律 学科的方法与思想:“球的体积与表面积”——极限思想、分割方法; “元素化合物”——元素观念、转化思想、分类方法;“西亚”——区 位分析法、人地关系协调的思想;“文学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多重 对话法、移情理解法等 知识的作用与价值:背斜谷、向斜山的生产价值;极限思想的数学价值 ;“拿来主义”蕴含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的关系与结构:前后知识的顺序关系;上下知识的层次关系;左右 知识的并列关系
学用合一:问题解决教学 整体生成:核心整合教学 深度建构:高阶思维教学
融合创生:综合实践教学
(一)学用合一:问题解决教学
实质:问题解决学习(知识线索-问题线索;先学
后用-学用合一) 前提:高质量的学科问题设计(妙;活;合) 方法: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学科问题?
如何设计高质量的学科问题?
方向与途径
——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进
一、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改进方向
抓住学生的根本:教学之道,道在心灵 抓住学科的根本:学科本质 抓住学习的根本:持续的自主建构
——聚焦根本目标:学科核心素养(三个维度— —知识建构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自我必备品格;一 个核心——学科思维)
核心素养视域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创生
核心素养视域 下教师 专业发展 的创 生①
商应 丽 ,曲铁 华
(东北 师范大学,吉林 长春 130024)
摘 要 :核 心素 养 的提 出,不仅 为 学生 发展 提供 了方 向与 目标 ,更为教 师专 业发展 提 出 了挑 战 与转 型 的 导 向,开启 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创生之路。在核心素养的视域下,教师必将回归教育本体 ,从各种矛盾性 问题 中找 到 自身进 入 的 角度 和 空 间 ,在 体 验 的过 程 中考验 自己 ,从 而提 升 自身的 能力 与 能量 。在 核 心 素 养 的视 域 下 ,要 构 建 一 个 开 放 的 和创 造 性 的 不 断衍 生 关 系的 生 态教 育 整 体 ,从 而探 寻到 教 师专 业发 展 的 生命 智 慧。基 于核心素养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连续性与阶段性、历 史性与现 实性、融通性与整合性等特点。
(二)个 体 专业化 的弱势 与职 业专 业化 的工具 性 个 体 专 业 化 是 职 业 专 业 化 的基 础 和 决 定 性 因 素 ,同 时 ,职 业 专 业 化 也 会 影 响 个 体 专 业 化 的进 程 和 水平 …
① 蟮金项 目:2017年吉林 省教 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课题 “建构 高校艺术教育管理生成之维 ”(GHI71017)。 作者简介 :商应丽 (1979 ),女 ,吉林辽 源人 ,东-ILN范大学博士生 ,东北师范大学副教授 ,主要从事美术基础教育 、教育管理 研究 ;曲铁华 (1962.),女 ,辽宁铁岭人 ,东北师范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主要从事 中国教育史 、教师教育 、教育管理研究 。
— — 74 —
核 心素 养视职业 从 经验 化 、随意 化到 专业 化 ,经历 了一 个 发展 的过 程 。20世 纪 60年代 中期 ,许 多 国家 对教 师 “量 ”的急 需 逐渐 被提 高 教 师 “质 ”的需求 所 代 替 , 对 教 师 素 质 的 关 注 达 到 了前 所 未 有 的程 度 。而 教 师专业化 ,也必然包括个体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 个 方 面 。就广 义 而 言 ,两 个 方 面是 相 通 的 ,均 用 以 加 强教 师 专业 性 的过程 。 当将 两 者 对 照 时 ,也 就是 从 狭 义 角度 来 看 ,主要 可 以从 个 体 与 群 体 、内在 与 外 在两 个 维度 上 加 以 区分 ,教师 职 业 专业 化 主要 强 调教 师 群体 的 、外 在 的 、被 动 的专 业 性 提升 ,是 教 师 入职之初的要求 ,而教师个体专业化则是教师个体 的 、内在的 、主动 的专业性提高 。这一 区分是在历 史 发 展 中形 成 的 ,也 就 是 说 ,教 师 专 业 化 及 其 相 关 研 究 的发展 脉 络 ,在 一 定 意 义上 即 是教 师 专业 化 概 念 的衍 变 、分 化 ,重 心 逐 渐 向教 师 专 业 发 展 倾 斜 的 过程 。进一 步 说 ,教 师 个体 专 业 化是 教 师 职业 专 业 化 的基础 和 源 泉 ,是 教 师专 业 化 的根 本 方 面 。它 意 味着 ,在 教 师 整 个 职 业 生 涯 过 程 中 ,要 通 过 终 身 学 习来 习得 专 业 知识 与 技 能 ,形成 专 业 道德 ,由“教 书 匠 ”转 变 为 “专 业 人 员 ”。 而教 师 职 业 专 业 化 ,是 指 教 师 职 业 不 断 成 熟 ,逐 渐 达 到 专 业 标 准 ,并 获 得 专 业 地 位 的过 程 。 它 主要 包 括 教 师 知识 技 能 的 体 系 化 、教 师教 育制 度化 、教 师资 格制 度化 。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教师课程创生的研究(活页)
本课题的研究源于实践中出现的教学“知识化”“片面化”“肤浅化”等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深刻分析。这将对教师实践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促进课程优化,使新知识点不断涌现,新课程内容不断生成,学生核心素养不断提升;为教师提供课程教学经验。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2.理论价值:
本课题分析教师课程创生的理论基础,为教师进行课程创生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供参考的理论根源,有利于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形成他们自己的课程,从而更好地提高课程实施的质量和水平。倡导教师在整个课程运作过程中都承担课程研究者、开发者和反思性建构者的角色,这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发展,由此丰富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研究。
课题组教学观摩、专题研讨等活动
影像制品、相关软件
2023.03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教师课程创生的研究》
经验总结
文集
2023.04
最终成果(限3项)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教师课程创生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报告
2023.05
《核心素养视域下综合实践教师课程创生的研究》
相关课题案例、论文、总结等
研究论文、经验总结、案例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1.课程观念的变革:由单一封闭静止走向多元开放和动态建构。
传统的课程观不仅具有单一的特征,而且是精确预设、高度封闭、静态凝固的。因为人们已习惯于把课程视为在课堂外为教师编制的文本、材料和教学内容,或者在教学之前预设的目标、计划和学习结果。教师的课程实践活动犹如工业流水线上的产品生产一般,从目标到材料等均须依赖事先的规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作出任何修正。而本课题则强调教师以具体课程情境为依据,不断地调整和变革课程目标,以更好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它在赋予教师感知和操作课程合理性的同时,也使课程由封闭、静止、预设走向开放、动态和建构。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如何打造有“灵魂”的课堂有学者在《什么是教育中》说:“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
”教育的责任是提升人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
教育始于生命,达于精神。
教育活动要把提升人的生命境界、完善人的精神、追求高尚的人格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努力实现人的生命价值。
《新课标》指出:新课改要以学生实践为主,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新课标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三维目标的首位。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和学习、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阶段,他们不可能自发完成道德的修养,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因而,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打造有“灵魂”的课堂。
一、好的导入是上好一节有“灵魂”的课的开始一节课有好的导入,就像一台戏要演好序幕、一部好乐章要奏好序曲一样重要。
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就如往平静的湖面上投石,激起一片思维的涟漪,产生急欲一听的感染力。
初中生思维活跃,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轻松地接受了新知。
要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巧设悬念,以疑激学,促使学生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
学生情绪高涨,疑问产生了好奇,好奇又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这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索的主体地位上。
教师要善于在静态的教材知识信息中设置矛盾,巧妙设疑,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使学生“心欲求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一开始就进入最佳状态。
二、教师的“激情”是上好每节课的“灵魂”中学教师不仅要有很好的师德修养、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世界。
教师的情感、态度更会直接影响学生的情绪。
教师在课堂上的激情和乐观态度能感染学生,能使课堂产生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能使学生的认知和心理获得最佳發展。
“分享.创生”理念下三主课堂教学实践
“分享.创生”理念下三主课堂教学实践“分享.创生”理念下三主课堂,即“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主导,以活动为主线”;“四环”是“明课堂”的基本样态,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生成迁移”。
课堂承接课程的育人功能,“分享.创生” 理念下三主课堂的实施路径尤为重要,这是理论走向实践,设计落向实地的主要策略。
一、聚焦“课堂+”,改变学习方式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产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培养学生高阶思维。
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的过程;将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我们的课堂始终围绕课程目标,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教师们不断探讨课堂形态的新变革,各学科以构建明课堂为主题,突出“乐学,就能明路;慧玩,成就卓越”的学校“明教育”核心理念,总结出“明智”课堂的基本样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生成迁移”四环教学法。
“分享.创生” 理念下三主课堂,以任务为驱动,教师课前投放学习任务,为下个环节中的生生互学、师生共学打下基础;以问题为驱动,学生分享初学中的收获和疑问,经历“独立思考-小组合作”这个过程,让学生不断生疑,主动质疑;在生生,师生的互动中,共同释疑。
教师加以启发,引导,从而实现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教师引导儿童及时反思学习历程,完善思维结构,将知识行为串联,能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能力;既要保证基础课程的最优化,又要保证基础课程的个性化,于是我们提出了“课堂+”,教师可根据前置教研来选择适合儿童、适合学科目标的新样态进行组织学习。
1.“课堂+个性化”样态——四步教学法。
教育即生长,儿童的生长是一种自由生长,也是一种适应性生长。
依据明课堂的基本样态,在“数学与科技”类学科的课堂的实践过程中,渐渐摸索出更适合此类学科特点的“课堂+个性化”课堂样态:“问题——思考——分享——质疑小结”四步教学法。
课程创生: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一则小学数学课程创生的案例与解读
课程创生:让核心素养有效落地——一则小学数学课程创生
的案例与解读
沈建民;倪洺仪
【期刊名称】《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4(46)4
【摘要】课程创生中的“创”意指“创新或创造”,而“生”意涵“生成或生命”.从宏观上来说,其功能价值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课程创生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核心素养的提出呼应课程创生.一线教师在课程实施层面的课程创生是实现核心素养落地的一种有效方式.借助小学数学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课程创生的案例呈现与案例解读,论述课程创生可以有效地让小学阶段数学课程核心素养落地,这些核心素养包括量感、几何直观、空间观念、运算能力、推理意识和创新意识等.为确保课程创生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一线教师在进行课程创生时需注意:课程创生的前提是理解;课程创生的过程是超越;课程创生的目的是回归.
【总页数】6页(P23-28)
【作者】沈建民;倪洺仪
【作者单位】湖州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创生
2.核心素养下体育教学的课程创生
3.创生教育:让核心素养真正落地--山东省莱州市双语学校实践探索
4.教师课程建构力:核心素养引领下的课程创生
5.以“分享—创生”促进核心素养落地——以跨学科主题学习“小小秤砣压千斤”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问课堂:素养导向下创新教学的新注解——顾志能老师“用字母表示数”一课引发的思考
[摘要]“生问课堂”用问题点燃课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
顾志能老师“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刷新了教学方式,改写了教学思维,生动阐述了“生问课堂”的教学价值,为素养导向下的创新教学做了新的注解。
[关键词]生问课堂;数学素养;学习方式;教学思维;创新教学[中图分类号]G 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68(2021)35-0010-02“生问课堂”,即“学生提问,以问引学”,让学生提问能力在课堂中自然生长。
顾志能老师钟情于课堂教学的创新,不断探索,编织出了“生问课堂”的美丽图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课堂教学改革画卷。
“生问课堂”是他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成果,是他对当前学生素养导向下创新教学的新注解。
顾老师把数学教育的重点转移到学生提问上,把教材中普通的一节课演绎得精彩纷呈。
他的课扎实、创新、灵动,听他的课,如饮美酒,甘醇芳洌。
我反复回味“用字母表示数”这节课,总感到意犹未尽,因为它道出了我对课堂教学的期待。
点击数学素养“用字母表示数”这个知识的形成历时三千多年,要在一节课中让学生欣然接受人类几千年的探索成果,实属不易。
顾老师通过“生问课堂”,将学生对新知的“疑问”释放出来,真正关注数学本质,聚焦数学核心问题,促使学生在抽象概括中不断形成数学素养。
首先,关注数学本质。
用字母可以表示任意数,可以表示一类数、变量、特定的未知数等。
小学生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最直接的目标是为“方程”的学习做准备,而“用方程解决问题”,其中的未知数是一个特定的暂时未知的数。
顾老师深谙数学本质内涵,他不只是在“教知识”,而是着眼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真正作用。
因此,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顾老师不是先要求学生用字母表示变量,而是用字母表示确定的未知数,这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有利于学生后续学习方程。
特别是课尾,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教师的年龄,体验由字母式形成方程,情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有了深度。
课堂创生以及为理解而教听后感
课堂创生以及为理解而教听后感施老师的基于深度教学的课堂创生从数学教育观这个大的总体出发,阐述了什么是创生,创生的主要特征,创生的实践困境,还详细讲解了我们在数学上要怎样去课堂创生。
创生是创造产生,生而成长,数学课堂创生是基于内容核心,关注焦点要义,聚力中心主旨,指向素养培育的创造性生成。
不仅要强调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定位,也要重视主体先验经验的建构整合,更要注重教学事件及其附加价值的发掘。
创生最本质的核心问题是全面育人。
创生是创造、生长,在创造性的活动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创生也是创新、生成,在不断地创新中生成新的事物,创生还更是创意、生命,在富有创意的行动中培育出精彩的生命。
我们为什么要创生,这其实也是我们很多老师存在的问题,有时候我们为了教学任务,对于教学目标把握地比较短浅,比如说为了孩子能熟练运用一个公式,我们会让他背下来,或让他用儿歌这种看似比较好的方法去记,但忘却了让他明白其中的道理,变得重识记而轻理解,重结果而轻过程,重知识而轻能力。
有时候我们对教材的解读也不够深入,很局限地去教学,注重一个知识点的把握,而非从数学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去全面观察。
有时候我们对于孩子的评价模式比较单一,多数靠成绩说话,没有从能力、素质、方法上面给予鼓励与表扬。
通过学习,我知道创生课堂是要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充分关注学生的生长,把知识储备作为促进学生思维生长的桥梁,用广角的数学视域,从关联与结构处深入,使创生成为与时俱进的、回归人文的、理性追问的创生。
课堂教学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整个过程,透视数学的核心,从本质与变式处深入,不断地去挑战经典,打破常识。
从教学的内容上,我们教师要把数学背景给放大,从整体与延展处深入,上好单元课开启课,统整课和拓展课。
如果说施老师的教学创生是过程与方法,那林老师的为理解而教就是结果与目的。
学习林老师的为理解而教,我明白了教学创生为的是什么?为的是理解,但理解不仅仅是作为学生学习的结果和目标,更是一个学习过程,是需要时间与经历的。
【教学论文】素养导向的单篇学习任务设计策略——以部编版四下第六单元《囊萤夜读》为例
【教学论文】素养导向的单篇学习任务设计策略——以部编版四下第六单元《囊萤夜读》为例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版)》的颁布,带来了课程理念的更新,明确了语文的学习需要立足儿童本位发展其核心素养,语文的学习要以语言活动为基调,以学习主题的引领。
因此,教师在进行学习任务设计时,必须以“活动”为主,创生融于活动的情境,设计结构化的活动链,制定活动的表现性评价单,从而让学生在丰富的语文活动中,经历完整的学习过程,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单元整体;单篇课文《义务教育2022版语文课课程标准》明确定指出了语文核心素是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其中,语文运用与思维发展是相互存的,而学生在语言实践之中,又能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及审美能力。
而文化自信、审美能力的提升又将反哺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为基础,在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的。
基于这样的认识,素养导向的学习活动的设计必须是丰富的语言实践活动,是具有语文学科特色的,强调情境性、自主性、实践性,让学在活动中习得言语经验,从而打通语文学习内空与学生生活之间的壁垒,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笔者借《囊萤夜读》作了一些尝试。
一、解读双线要素,定位素养目标统编教材的编写是以单元为整体,以“人文要素”和“阅读要素”双线并行为特色,各个板块之间的内容紧密联系,梯度化地提升。
因此,课文教学的设计,首先要研究单元编排序列,精准定位该篇课文在本单元中的作用,从而定位的活动目标。
1.基于单元主题,锁定“以文化人”教学任务设计必须要关照单元主题内容。
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单篇课文之前,借“人文主题”进行整体设计,让学生在阅读中汲取成长的力量。
四上第六单元的单元主题是“成长故事”,本单元选编了《囊萤夜读》《铁杵磨针》以及《小英雄雨来》《我家的汉子汉》《芦花鞋》五篇课文,这些内容都是指向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优秀品质:勤奋好学的车胤,坚持不懈的李白,淳朴善良的青铜,英勇机智的雨来,渴望独立的小侄儿,一个个鲜活的少年形象是育人的典范,为学生描绘了一副成长的美好画卷,对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具有积极意义。
创生学科融合培养核心素养——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新授课为例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科融合;核心素养【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9)03-0066-02【作者简介】1.孙国飞,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0)副校长,高级教师;2.庄胜利,江苏省连云港市海宁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创生学科融合培养核心素养———以“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新授课为例孙国飞1庄胜利2随着我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成果的发布,中学阶段的课程融合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
学科融合打破了学生获得知识的单一性,为现代社会培养复合型人才创造了条件。
课程融合可以使学生得到综合发展,提升核心素养。
一、基于学生发展需求,重构课程供给结构初中阶段存在的分科过细等状况容易造成课程内容割裂,使学生对事物缺乏整体感知等负面影响。
尤其对于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整体感知的缺乏,往往会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无所适从。
因此,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加大数学学科融合的力度,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一个重要抓手。
在讲授苏教版数学教材七年级上册第4章“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这节课的内容时,我们就可以利用体育活动的情境,带领学生更好地感受和应用身边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在直观的体验中感受数学的魅力,学会借助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来获得更多的数学体验。
【教学片段一】教师播放学校的大课间跑操及秋季运动会400m 径赛比赛录像。
提出问题:(1)同学们,这些是大家亲身经历过的跑操和田径比赛的场景,比赛的时候要追赶并超越前面的同学容易吗?(2)大家思考一下,要追赶并超越前面的一个同学,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呢?这一教学片段给学生预留思考时间,并安排两名学生在教室中模拟比赛的微场景,以此来创设数学学习的动态情境,让每一名学生都置身于问题解决的情境中,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田径400m 比赛的行程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埋下伏笔、创设情境。
体育学科元素的有效融入,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聚焦核心素养,助力课程创生意见和建议
聚焦核心素养,助力课程创生意见和建议在教育部2014年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首次提出“核心素养”概念。
核心素养本质上是一种跨学科、跨情境的综合能力,只能通过观察学生在一定情境下的表现来评测,教育者无法直接观察和测量。
核心素养与我们常提到的具体学科素养既有重叠之处,又有不同之处,学科领域内部重要但是只面向某一特定职业或者专业而不具备通用性的素养不能归于核心素养的范围。
在现实中核心素养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和目的与学科素养结合使用,否则教学目标会陷入“空大泛”的窘境,从而对教学进程失去指导意义。
一、教学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教学是在规定条件下,以传递知识为中介,教师教和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教学过程中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师生、生生互动交往奠定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基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及其社会性的发展。
(一)教学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文化基础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包含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三者合力才能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是教学最基本、最根本的任务,而知识的分类又“至少存在着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这样两大不同类型”。
合理得当的教学设计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的拓展,这为核心素养的发展提供了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差异,采用多元教法,突显学生“体验”和“亲历”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与生活内容相贴切,让学生在课堂上有事讲、有话说。
(二)教学影响着学生的自主发展自主发展是核心素养的第二大节点,它重在强调能有效管理自己的学习与生活,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
新课改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地位,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倡导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自我适应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的“简政放权”,给予学生一定的自由以及自主决策权,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不唯书、勇于挑战教学文本权威。
立足课标,落实素养,守正创新,引领教学
立足课标,落实素养,守正创新,引领教学以立足课标,落实素养,守正创新,引领教学为标题立足课标,是指教学活动要紧密围绕国家课程标准展开,注重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实施。
课标作为教学的依据,旨在规范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教师应该深入研究课标,理解课标的要求,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确保教学活动与课标要求相符合。
落实素养,是指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他们具备全面发展的能力。
素养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和情感等多个方面,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守正创新,是指教师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价值观,同时不断开拓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教育是一项既传承古人智慧,又追求创新发展的事业。
教师应该注重传统教育的价值,同时积极探索教育的创新模式,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使教学更具活力和吸引力。
引领教学,是指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学方法和引导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使他们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以立足课标为基础,确保教学内容和进程与国家课程标准相一致。
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守正创新,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价值观,同时不断开拓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为了实现立足课标、落实素养、守正创新、引领教学的目标,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首先,要加强对课标的研究和理解,将其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动。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关注他们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第三,要守正创新,坚守教育的初心和价值观,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读书笔记1读了余文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一书,让我对学科教学的核心素养有了深刻的思考。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明确把核心素养的内涵界定为“学生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品格是一个人做人的根基,是幸福人生的基石;能力是一个人做事的根基,是成功人生的基石。
核心素养是素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核心素养在特定学科(或学习领域)的具体化,是学生学习一门学科(或特定学习领域)之后所形成的、具有学科特点(包括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
准确把握学科本质和学科特性是构建学科核心素养的前提,具有学科性、科学性、教育性和人本性。
余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共分为三篇,分别从“核心素养的意义”、“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观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基本策略”三个部分对教师进行了专业理论及实际操作上的指导,是一本非常有使用价值的书籍。
通过阅读,我对核心素养下的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全球化,信息化的步伐飞速向前,这些变化对人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核心素养的提出,明确了学生应具备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力地回应了新时代的呼唤,也为深化课程改革和转变教学方式提供了方向。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幸福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做为核心素养,如果教师没有能够完全理解,知识只能停留在认知领域,当一个教师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素养,就是找到了教育的家,才会让教学有根。
创生自本课堂,促进素养提升
创生自本课堂,促进素养提升作者:林彤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8年第02期【摘要】自本课堂是相对于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而言的。
自本课堂是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再一次思考,而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强化学生个体需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作为共同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开展关注学生个体的混合式学习。
【关键词】自本课堂学生核心素养当今社会,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飞跃发展,多元融合、时代正在转型,社会在重新定义知识、学习和教育。
传统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正面临极大的冲击,教什么、怎么教?教育工作者应直面所处的时代,发现萌发学习需求的新现象,探索教与学方式的新转变,构建基于学生发展的新课程。
近期,笔者主持了福建省电教馆教育信息技术研究2017年度课题《数据支持下的自本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本课题以“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为核心,围绕“真实问题解决”“学科深度融合”,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探索与研究,创设自本课堂,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首先,要明确一个目标——课程改革目标。
即促进学生发展,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其次,要明晰一个方向——关注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个概念,即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第三,要形成一种共识——教学方式变革。
协作、交往、创造力、批判性思维已成为当前和未来世界四大核心素养。
培养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已成为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我们的课堂教学应注重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于进行真实性学习,引发深度学习,为真实而教!1.关于自本课堂自本课堂是相对于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而言的,师本课堂是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以教为主的课堂。
生本课堂是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生为本的课堂。
重视问题引领 构建创生课堂 发展核心素养——以人教A版必修一“幂函数”教学设计为例
重视问题引领构建创生课堂发展核心素养——以人教A版
必修一“幂函数”教学设计为例
杨恒;董荣森
【期刊名称】《中学数学月刊》
【年(卷),期】2024()4
【摘要】以人教A版必修一“幂函数”课堂教学为例,展示了数学教学如何进行问题引领.强调数学教学中应重视三个方面:核心问题的提炼与加工、通过问题串的设计包括及时的调整来引导学生深入地进行思考、努力提升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总页数】3页(P41-43)
【作者】杨恒;董荣森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江苏省怀仁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立足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教学设计策略——以人教A版必修一“三角函数”单元为例
2.突出函数本质,重视研究过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续)——《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函数主题教材设计与教学建议
3.重视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过程和方法,发展直观想象、逻辑推理素养——人教A版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的教材设计与教学反思
4.突出函数本质,重视研究过程,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函数主题教材
设计与教学建议5.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以2019年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5(Reading and Thinking)为例评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目标:
1、给出一套图片,学生能够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图片, 错误不能多于一个。 2、提供必要的材料和尺寸,学生将画出多边形,尺寸误 差小于5%。 3、学生针对给出的社会研究题目写出300字的短文,不能 有断句,不超过两个语法错误。
(二)有效的课堂导入
1、初中历史课《抗日战争的胜利》的导入。
教育 改革
强调在过 程中学习
强调探 究实践
英国、法国、瑞典、墨西哥、西班牙等许多国家借鉴美国的理论和经验, 研究制定本国的“以探究为中心”的教育纲要和课程体系
• 怀疑学生,束缚学生,制造生长的困境。 • 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创造生长的力量。 • 从中得出结论: •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走向深度教学,关键是回归学生学习的 主体性,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亲历发现探究解决问题 的过程,从而激发和发展学科素养的学习潜能,这是当今中 小学课堂教学的根本走向。所以,教师核心教学能力必须转 型到学生的学科素养上。
三、由“智能课堂”转向“素养课堂”
教学视角 学情视角 潜能视角 策略视角
“教”为中心 → “学”为中心
知识为重点 → 素养为重点
关注少数学生→开发全体潜能
单一讲练形式→多元策略运用
有 效 教 学
教学的三层次:教知识、教规律、教思维方式
案例分析 散文阅读教学:自主研读 美国小学一节科学课例:蚯蚓
问题思考:教师可不 可以这样上课?
教师设计的问题,应有: • 启发性:提问能引起学生联想并有所领悟,甚至引发学生提 出新的问题。前提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 准确性:提问不笼统,内容太宽学生抓不到回答的重点,也 很难从提问中看出教师的问题设计意图。 • 有效性:提问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难度不过 高或过低,学生跳一跳能摘到。 • 循序性:提问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不仅让不同层次的学生 均有机会解答问题,更让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延续不断深 入。
七年级地理“极地地区”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熟记并能复述)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等。(可观察)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根据提 供的地图、景观图片能简要说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可操作) 2、过程与方法: 能利用熟悉的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来认识(简述)南极地区(的自然特点),培养 (训练)学生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我国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 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情况,激发……热 情。) (2)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加学生的环境意识,认识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性。
(三)有效的情景创设
• 互动环节: • 请用一个例子简单介绍一下你是如何进行课堂情境创设 的? • 1、科学课《空气》
• 2、习作课《削苹果》
案例分析(互动):英语七年级下Unit 2 Where’Sthe post office?” 要求学生掌握问路和指路的表达方式。
教师事先布置学生去预习课文和查找有关问路和指路的各种表达方式, 排演了一则有关问路和指路的短剧,并在课前把教室的桌椅板凳利用起来
•
问题驱动是回归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抓手,它带动了 教学中的思考、交流、倾听、评价,是学生课堂自主学 习的主要途径。 • 教师提问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开展,有层次,聚焦思维 发展。即便学生还不善于提问时,教师所提的问题也尽 可能开放、富有启发意义,有助于学生发现未知世界, 体验探究知识的过程,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 《民谣花木兰》: • 1、为什么木兰得知战争的消息后没有立即告诉父母? • 2、如果木兰以女性士兵的身份出征,可能会发生什 么?……
案例分析 仔细阅读课文《猫》,筛选信息,用原文句子来表达
要 素 来 历 第一只猫 从隔壁要来的 第二只猫 第三只猫
外 形
性 情 家庭地位
花白的毛,合作学习,概括片段内容,并用小标题表示。
内容片段 片段一( 片段二( 片段三( 片段四( 段) 段) 段) 段) 加 小 标 题
提问推动交流
交流迸发火花
•
教师提问学生语言流动分析
• (1)看课堂师生互动的频度 • (2)看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 • (3)看教师对学生的关注面
1 2 ↓ 3 ↓ ↓ ↓ ↑↑ ↓ ↓ 4 5 6 7 ↓ 8
1 2 3 4 5 6 7
回答提问 分层评价
SOLO分层评价理论
• SOLO分层评价:为香港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比格斯 (J.B.Biggs)首创的一种学生学业评价方法,是一种以等 级描述为特征的质性评价方法。核心观点是:一个人的总 体认知结构是不可检测的,而一个人回答某个问题时所表 现出的思维结构却是可以检测的,称之为“可观察的学习 成果结构”。因此,分析学生解决一个问题时所达到的思 维高度的评价方法缩写为SOLO。它分为五个层次:前结 构层次,单点结构层次,多结构层次,关联结构层次,拓 展抽象层次。SOLO分层的焦点集中在学生解决问题表现 的“质”,而不是“量”。
布置了几个街道,街道上布置了餐馆、超市、图书馆、公园、邮局、银行、
公用电话等地点并用牌子标上名称。上课时,先让3个学生在这个场景中
表演短剧,使学生们能直观地理解对话,然后学生们可以在这个仿真的生
活场景中走着、看着、问着、答着、思考着。
•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要做到四个“必须”:
1、必须明确目的,要防止走过场。
提问推动思考
思考的六种途径 倾听 解说
思考生长思想
学起于思
思起于疑
读写
小疑则小进
思 考
观察
思维之道
演算
大疑则大进
实验
当教师在课堂上遇到不回答问题的学生时, 该怎么办?
不能说:“你今天怎 么不开窍?”“这个, 你都不知道?”“真可 怜!” 可以说:“好,你先 坐下,我想你可能 太紧张了,其实回 答错了也没关系, 下面我让其他同学 来回答,请你注意 听一听好吗?”
如何二次精细加工?
• 先看两个案例: • 七年级数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目标 • 1.理解和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法则。 • (学生会简述并熟记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步骤。可观察。) • 2.运用(当堂会用)这一法则熟练、准确地进行计算。(可检测) • 3.总结运算法则,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计算能力和综合解题能力。 • (学生能通过举例总结运算法则,体现综合解题能力)(可观察) • 4.培养(呈现学生思维过程,逐步养成)学生耐心细致、严谨的数学 思维品质。
素养课堂的灵魂与创生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最基础路径
罗晓华 2018.2.28.
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有哪些路径可走?
团队互动 研修 名师引领 研修 片区实训 研修 国际互派 研修 他校跟岗 研修 抱团项目 研修
自主内生 研修
四层次
课堂教学 研修
一、请记住教育的四个名字
• 1、“尊重”(男孩受罚跑操场)。 • 2、“转向”(女童进商店偷东西)。 • 3、“可能”(超级记忆的男孩)。 • 4、“静养”(教师课堂的“着急”)。
提问带动思考 思考生长思想
• 法国十七世纪科学家、思想家布莱兹· 帕斯卡尔,1670年出 版散文集《思想录》,他在文中写道,人只不过是一根芦 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用 不着整个宇宙都拿起武器来才能毁灭他;一口气、一滴水就 足以致他死命了。然而,纵使宇宙毁灭了他,人却仍然要 比致他于死命的东西更高贵得多;因为他知道自己要死亡, 以及宇宙对他所具有的优势,而宇宙对此却是一无所知。 因而,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 读了这段话,你想到了什么?
•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常常使用“了解”、“识记”、 “理解”、“掌握”、“体味”、“探究”、“培养”等这 样一些动词。而这些行为动词,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 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不是一堂课的具体要求。 • 课堂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必须细化,要在课标目标的基础上, 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二次精细加工,从而使课堂教学目 标能够真正的达成,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提问偏向 惩罚式提问 艰难式提问 盲目式提问 质问式提问
提问正向 导入新课设计提问 突出重点设计提问 处于困惑设计提问 思维僵化设计提问
启发性 准确性 有效性 循序性
我是知识的权威 蔑视学生的发展
• 提问设计出来后,要反复推敲,比较提炼,体现提问特性。 • 小学语文《散步》,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 • 1、你抓住了哪些信息?(散步的人、散步的季节、地点、散步中发生 的分歧) • 2、分歧是如何解决的?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 3、你喜欢文中的哪一个人物?试找出相关语句,说说理由。 • 如果把问题改为; • 1、儿子听到爸爸说走大路,他会说什么? • 2、看到美丽的油菜花,奶奶会想什么? • 3、听到“我”的决定,妻子会有什么表情?
2、初三化学课《燃烧与灭火》的导入。 3、初中地理课《七大洲》的导入。
特级教师詹老师《找规律》“导语”课堂实录: 师:今天的日子很特殊,很有纪念意义,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吗? “导入”案例分析 生:今天特殊在我们平时在班级上课,而今天在会议室上课;平时教室 里只有一位教师,今天有很多的老师到这里来听课 师:这么多的老师来听我们的课,作为学校的小主人,我们应当怎么表 示呢? 师: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小主人!在来的客人老师中,除了听课的老师, 还有一人更特殊,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生:这个特殊的人就是您,老师。 师:真聪明!其实,老师不仅是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的,而且还是来和 大家交朋友的,由于你们这么有礼貌,老师已经把你们当做朋友了,你 们呢? 生:我们也已经把您当做好朋友了。 师:真高兴,一下子就交了这么多的好朋友。你们说,今天的日子怎么 样? 生:今天的日子很特殊,很有纪念意义!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面对学生思维活动 的停滞、定式、中 断、旁逸等情况, 教师应“塞者凿之, 陡者级之,断者架 木通之,悬者置梯 接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