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是一种物质的结构性存在

合集下载

世界的组成元素

世界的组成元素

世界的组成元素1关键词:物质,意识,能量,量级2摘要:世界的组成结构三要素:物质、意识、能量,物质元素有3形状、质量特征,能量元素有波动性、放射性特征,意识元素有通讯、4感应特征,具有思维、记忆能力。

黑洞是实实在在的天体,由能量元5素组成,黑洞是相对的,有的天体对人类是黑洞,对于其他外星人,6甚至地球上的某些动物,就不是黑洞。

各个的层次组合体,在同一量7级的世界,特征数值发生量变过程,处于一个量级范围,上升或下降8一个世界,产生质的飞跃,是由量变到质变。

9一、引言10世界组成元素,包括各种单体和组合体,各种存在形式,元素之11间相互产生作用,相对显示不同的特征和现象。

认为元素存在一定具12有形状、质量特征,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误区,因为现代人五个感官13功能的局限性,人类感知的元素只是沧海一粟。

世界元素由物质、能14量、意识元素组成,世界存在许多元素人类永远无法感知,即存在许15多元素与人体的感官之间,相互没有产生作用,即使借助于仪器,也16无法感知,我们称之为暗元素,暗元素同样由物质、能量、意识元素17组成,暗元素的组合体简称暗体,是世界的组成部分,他存在于包括18人体在内的各种世界组合体(简称世体)中,我们无法描述他存在的19形式,以及发挥的作用。

本文主要探讨人类可以感知的元素,包括未20来科技进步后,通过先进仪器发现的元素,我们称之为明元素。

21能量、意识元素,他们的组成结构和物质元素一样,无论是单体22还是组合体,我们可以参照物质元素有哪些存在形式,一一对应思考23能量、意识元素的组成结构,包括元素周期律,量级原理,有机、无24机化合物,植物、动物形态等等。

对于人体的感官而言,物质元素有25形状、质量特征,能量元素有波动性、放射性特征,意识元素有通讯、26感应特征,具有思维、记忆能力。

27二、物质世界28对于物质世界,根据形状、质量特征,宏观世界为无穷大,微观29世界为无穷小。

人类在时空上处于极小的频段,需要将思维在宏观和30微观世界畅游一次,走出我们生活的地球(自然界),才能明白世界31的构成,即使我们看不到宇宙之大,检测不到以太的存在。

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

但是不管怎样,所有这些精神现象都是蛋白质功能的结果。因此,精神的物理本质就是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这种结构是蛋白质内在的固有属性,是从小分子长期进化发展而来的。
二、意识和神经冲动产生的原理
我们现在已经知道,精神的奥秘就是蛋白质分子中特定氨基酸序列折叠盘旋而成的空间结构。意识是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是生命精神中的特殊部分。或者说,精神在每个细胞、每个蛋白质都存在,但是意识是生命进化到有神经系统以后才出现的。
神经系统起源于低等的没有分化的细胞,在神经系统出现以前的生物里,它们仍然以它们特有的方式同外界交流。例如植物有趋光性或攀爬性。有的植物叶子甚至能捕捉飞到它上面的昆虫,然后卷起将它吃掉,好象表现为有感觉的样子。原生动物可以“嗅到”空气中的营养分子,然后甩动鞭毛到一个有营养成分的地方进行摄入。即便细菌和病毒,也以特定的方式侵入到其他生物的机体内进行营养吸收和繁殖。当这些低等的生物 与其他生物发生接触时,虽然没有神经系统和感受器,但是细胞膜上仍然存在可以同外界接触和交流的蛋白质,它们在担当感受器的功能,或者说神经末稍的感受器起源于这些膜蛋白。这些蛋白质通过改变其空间结构,摄入营养分子,排出废物,或者与其他生物接触,表现为配体和受体的功能,或者通过鞭毛蛋白和膜蛋白的位置移动,产生个体的游走或阿米巴运动,如此等等。
有了动作电位的基本知识,我们不妨来假设思维的机制。首先我们要将光的信号通过眼睛传递到大脑枕叶的视区,将声音信号通过耳朵 传递到大脑的岛叶,还有触觉信号,结合光信号使我们有了立体空间以及时间持存的感觉,这些感觉大部分传递到大脑的右侧颞叶。而左侧颞叶则是语言中枢,也就是我们表达语言要将神经冲动从那里发出来传到咽喉部变成机械能。但是如果我们仅仅是思维,而不说话,也暂时用不着这个语言中枢。光信号产生图像,声音信号形成语言,结合其他感觉信息,最后都要储存在海马回中并被记忆下来。我们的额叶会产生意志或者欲望,也就是思维首先需要在那里启动。然后,额叶会同上述感觉、记忆区域产生联系,进行“逻辑运算”,从而形成思维。当然各感觉区域平时会不断产生自发冲动,只有额叶产生冲动后才使这些自发冲动产生“整合”,否则这些自发冲动就是杂乱的,就像做梦或者精神分裂症那样。做梦时,我们精神是放松的,也就是额叶不在工作、不处于清醒状态,因此我们经常将一些不相关的信息联系起来,它与我们边缘系统、丘脑的情绪、欲望有关,但经常不合逻辑。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有清醒状态的,但是额叶无法将多种信息整合,因为神经冲动的控制失灵了,要么神经递质分泌太多,要么分泌太少,结果动作电位的幅度和频率不是原来应该有的样子了。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功能
2、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的行为中、在人的
生理活动中、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
(3)意识支配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造客观世界。
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产活动形成了人们的主观世界,有了主观世界,人们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
第三节 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
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
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但人类诞生之后,就逐渐地脱离了动物界,并最终和动物相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生存方式上,就是人依靠实践活动而生存,动物则依靠本能活动来生存。具体地说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
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加工改造的原料则是客观的,即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
*
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
第二节 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一、意识的起源
二、意识的本质
三、意识的功能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或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对世界的本原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完满,它不但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而且还认为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这个原理。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哲学第五课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 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生物的反应 形式(刺激 感应、感觉、 心理)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 质基础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 提
思考:人的意识是从动物心 理发展而来的,但纯粹的动 物心理能自发产生意识吗?
由于狼孩脱离了人类社会,所以不可能产生意识。
狼孩
1929年,在印度加尔各答 东北的米德纳波尔,人们常看 到一种神秘的动物出没于森林。 一到晚上,有一个四肢走路的 怪物尾随在四只大狼的后面。 后来,人们打死了大狼,在狼 窝里发现了两个怪物,原来是 两个母狼养大的女孩,大的有 七八岁,小的只有两岁。她们 的习性象狼,吃生食,爬行, 不会说话,不会思维,只会象 狼一样嗥叫,常常在晚上出来 觅食。
C

二、判断
1、从起源看,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 ) 2、除人脑外,其它动物都不能产生意识,因为 只有人脑才是意识的来源。 ( ) ×
3、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就如同照相机、镜 子对事物的反映一样。 ( ) × 4、具体感觉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抽象理论是人 脑思维的产物。( ) ×
5、正确的意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错误的 意识是主观臆造的。( ) × 6、现实生活中没有“鬼神”,所以“鬼神” 等宗教迷信观念是人们主观想象。( ) × 7、“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不管梦境多么 离奇,它也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 )
C.意识可以凭借人们丰富的想象而产生
D.意识可以对现实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加工,可以创造
出新的形象新概念
6、著名的科学家巴甫洛夫说:“无论鸟翼是多么 完美,但如果不凭籍空气,它永远不会飞翔高空。 事实就是科学家的空气。你们如果不凭籍事实,就 永远不会飞起来。这段话主要说明了:( A.科学家需要空气才能工作 B.没有空气鸟儿不能飞翔 C.意识依赖于物质 D.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

哲学中意识的基本概念

哲学中意识的基本概念

在哲学中,意识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多种不同的定义和解释。

以下是一些哲学中意识的基本概念:
1.意识是一种主观经验:意识是人类对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是一种主观经验。

它包括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维体验等多种形式。

2.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意识是一种心理现象,它是人类大脑活动的产物。

意识包括知觉、记忆、思考、情感等多种心理过程。

3.意识是一种自我意识:意识还包括一种自我意识,即人类对自己的意识和思考的意识。

自我意识使人类能够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以及认识自己和他人的差异。

4.意识是一种意向性状态:意识还具有意向性状态,即人类意识总是关注某些事物或对象,意识总是指向某种特定的经验或对象。

5.意识是一种文化现象:意识还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会影响人们对世界的感知和理解,进而影响人们的意识体验。

这些概念只是哲学中意识的一些基本概念,意识的本质和特征仍然存在许多争议和不确定性。

不同哲学家和学派对意识的定义和解释也有所不同。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
唯物论的逻辑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核心观点:
1. 物质决定意识:这一观点认为物质的存在是第一位的,意识是物质在人类大脑中的反映。

这意味着物质的存在和变化决定了意识的内容和形式。

2. 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尽管物质决定意识,但意识并非完全被动地反映物质。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主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正确的意识可以促进事物的发展,而错误的意识可能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这一观点认为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同时实践也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人们通过实践来认识世界,同时也通过实践来改变世界。

4. 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唯物论的核心观点之一,它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和发展的。

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同时,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5.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和应用。

它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同时,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的发展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综上所述,唯物论的逻辑结构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它强调物质的重要性,同时也不忽视意识的能动作用。

它主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同时,在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它坚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强调人民群众的力量和作用。

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意识的本质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第一,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人类意识高于动物心理,主要在于它是以人脑为物质基础的。

人脑是具有高度组织和复杂结构的物质系统,整个人脑的神经细胞多达1 100亿个,其中仅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就有150亿至300亿个。

每一个神经细胞都同其他神经细胞相连接,并和感觉器官的神经末梢相联系,形成等级式的网络结构。

人脑的不同部位分工合作,各司其职。

在实践过程中,外部世界的信息通过耳、眼、鼻、舌、身各种器官转化为神经冲动,由神经传导到大脑,引起大脑皮层活动,产生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绪等意识活动。

离开了人脑神经活动这一生理过程,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

现代高级神经生理学揭示了意识的产生是经过人脑对客观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

反射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类。

无条件反射是动物对外界刺激的一种生来就有的反射,它是一种本能活动。

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由动物自身活动的经验建立起来的,是经过后天学习获得的。

由实物的刺激(第一信号)引起的条件反射称为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它是人和动物共同具有的。

人还具有动物所不具有的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就是由信号的信号——语言和文字系统引起的条件反射。

人有了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对外部环境刺激反射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一般动物无法比拟的程度。

人在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基础上进行的复杂的神经反射活动,就是意识。

举例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以及意识是社会的产物第二,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但是光有人脑还不能产生意识。

人脑好比一个加工厂,原材料和半成品只能来源于客观世界。

人们只有在社会实践中同外部客观世界相接触,感觉器官把事物、现象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再经过大脑的加工制作,才能产生意识。

意识的主观性包含以下几层意思:首先,意识只是客观事物反映到人脑中形成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考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1、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属于意识形态。

2、超阶级的哲学从来是不存在的。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问题是哲学中的最高问题,是任何一个哲学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哲学家回答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决定了整个哲学的基本方向;对这个问题第一个方面的回答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4、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实事求是和主观主义两条思想路线、两种思想方法的斗争。

5、朴素的唯物主义——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它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三个基本特点)。

6、马哲的基本立足点——唯物主义一元论思想7、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8、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形式,是物质本身所固有的根本属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同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状态的存在。

9、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

相对静止实际上是物质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10、空间和时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

空间反映了事物的广延性、结构性和并存性;时间反映了事物的持续性和顺序性。

整个物质世界的空间和时间是无限的;每一个事物只是物质的具体形态,其空间和时间又是有限的。

11、规律是事物内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具有客观性(最基本特点)、普遍性、稳定性、重复性等特点。

12、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基本出发点。

13、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包括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认识,以及情感、信仰、意志等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形式。

14、意识的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15、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在于通过实践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意识能够反映外部世界,具有认识作用,这是意识最根本的作用;表现出预见的作用;确定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实施方案的作用;指导和控制人们的行动的作用;规范和调整社会成员关系和行动的作用。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第三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第一节意识的起源一、意识的起源现实世界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物质在发展的自己的对立物——意识。

意识是怎样产生的呢?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据科学研究成果,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也是物质的产物和表现,它既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又是人类社会的产物。

在地球这个自然物质世界上,意识的产生经历了漫长的复杂的辩证发展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在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第一,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

自然界的无生命物质都具有机械的、物理的或化学的反应,即物体由于其他物体的作用而产生机械状态、物理状态或化学状态的改变。

例如,物体位移、岩石风化、铁生锈,等等。

这种反映形式的特点是物体以自身的变化“反映”外界环境对它的作用。

这种变化使物质改变其原来的存在状态。

地球上无生命物质经过长期发展,产生了有生命物质,出现了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刺激感应性。

刺激感应性是低等生物,包括原始动植物都具有的一种对外界的反映形式:在新陈代谢的基础上,生物可以对自然环境中的光线、温度、声音、水分、肥料和食物等构成的刺激发生反应,如植物的枝叶总是朝着阳光的方向生长,它的根系扎向土壤中有水和肥的地方;变形虫碰上食物就包围并吞食它,遇到不利因素就迅速避开等。

从非生命物质的反应形式到刺激感应性的转变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

它说明,从非生命物质的反应形式到低等生物的反映形式的产生,是物质世界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这就驳倒了一切唯心主义从物质世界之外去寻找生命和意识的根源的观点第二,从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低等生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比较单纯,因而它们只需要,也只具有刺激感应性。

随着生物自身的发展,它同周围环境的关系日益复杂化,刺激感应性已经不能适应外界环境维持生存。

在这种条件下,经过漫长的“自然选择”过程,产生了动物的感觉。

动物的感觉有自己的物质基础,这就是专门反映外界刺激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例如,蜘蛛能感觉到落入蛛网里的苍蝇、小虫等引起的震动,蜜蜂能感觉到花儿的气味和颜色等;随着低等生物发展到高等动物,他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进一步复杂化,而且有了神经系统的指挥中心——大脑。

人的意识与物质的本质

人的意识与物质的本质

人的意识与物质的本质人类作为高度发达的生物,拥有独特的意识和思维能力。

然而,与之相对应的物质的本质是怎样的呢?在探究人的意识和物质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时,我们需要从哲学、心理学和科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意识和物质被认为是两个不同的存在。

哲学家笛卡尔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理论,强调了人的存在并非只有物质的身体,还有一个非物质的心智。

这个心智即是人的意识所在,是我们思考、感知和意识到自己存在的核心。

在这个理论中,人的意识被看作是一种独立于物质的存在,与物质的本质相分离。

然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的意识并非完全脱离于物质存在。

意识是大脑活动的产物,是神经元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结果。

大脑是物质的存在,它内部的神经元通过电信号的传递和化学物质的交互来完成信息的处理。

因此,人的意识可以被视为大脑中某种物质过程的产物,是物质世界中的一部分。

此外,科学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多关于人的意识和物质的本质之间关系的线索。

脑成像技术的进步使科学家能够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活动与人的意识之间的关联。

通过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科学家发现不同区域的活动与不同的心理过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在进行思考、决策、感知和记忆等认知任务时,特定的大脑区域会显示出明显的激活模式。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人的意识是由特定的脑区和脑活动所决定的,与物质的本质是密切相关的。

尽管如此,在科学领域,关于人的意识和物质的本质之间究竟是否存在着更深层次的联系仍存在争议。

一些科学家倾向于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特殊性质,类似于其他物质的属性,例如质量和电荷。

他们提出了“意识一元论”的观点,认为意识可以被纳入物质的范畴。

另一些科学家则坚持认为,意识是一种独特的存在,无法归属于物质的领域。

他们主张“意识双元论”,认为意识是一种非物质、独立存在的实体。

总而言之,人的意识与物质的本质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复杂而深奥的问题。

哲学、心理学和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2022年安徽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含解析

2022年安徽省成考(专升本)大学政治考试真题一、单选题1、“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

这句话在哲学上体现了______。

A.矛盾的普遍性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同一性D.矛盾的特殊性2、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A)实践(B)有用性(C)逻辑证明(D)直觉3、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全部理论与实践探索都是围绕______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

A.全面深化改革B.坚持和加强党的建设C.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D.坚持和扩大对外开放4、衡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是______。

A.劳动者素质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生产要素5、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______。

A.政治制度B.社会意识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D.经济制度6、人口因素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______。

A.决定因素B.必要条件C.物质基础D.自然基础7、关于物质和运动的关系,正确的观点是______。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B.物质是运动的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内容C.物质是运动的原因,运动是物质的结果D.物质是运动的本质,运动是物质的现象8、新冠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在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也尽其所能向国际社会提供人道主义援助,支持全球抗击疫情,为解决这一全球性问题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以实际行动彰显了中国推动构建______的真诚愿望。

A.生命共同体B.全球共同体C.利益共同体D.人类命运共同体9、“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

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A.事物的发展是偶然的B.事物是普遍联系的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10、“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这句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______。

A.真理和谬误互相包容B.真理和谬误互相排斥C.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D.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11、物质的存在形式和根本属性是()(A)客观实在性(B)实践性(C)唯一性(D)运动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客观实在性是______。

意识形态物质性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联结作用

意识形态物质性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联结作用

意识形态物质性在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中的联结作用
阿尔都塞意识形态理论是一种将意识形态与物质性紧密联系起来的理论。

在阿尔都塞看来,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物质性的社会现象,它既是社会制度和生产力发展的表现,又是社会中阶级、阶层和个人之间斗争的产物。

因此,要深入认识意识形态就必须要深入理解它与物质性的联结作用。

在阿尔都塞的理论中,意识形态的物质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意识形态是一种生产力。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不仅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同时也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例如,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社会机制创新等都是意识形态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其次,意识形态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反映。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和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制约的关系。

社会结构的变化会反映在意识形态中,反过来,意识形态也会影响和改变社会结构。

例如,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中,封建主义的思想体系对于社会结构的维持和稳定起着重要作用;而在现代市场经济社会中,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则成为了社会结构的主要支柱。

第三,意识形态是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

阿尔都塞认为,意识形态不仅与社会结构和生产力发展有关联,同时也反映着社会的阶级斗争。

意识形态随着社会阶级和阶层结构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阶级和阶层也会在意识形态上展开斗争。

例如,在一个资本主义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围绕着利益和权力展开的思想斗争,就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的重要表现。

总之,在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理论中,物质性与意识形态紧密相联,相互依存。

只有深入认识意识形态与物质性的联结作用,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研究社会现象。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内容:(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的,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它不仅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而且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3)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有破坏作用.[方法论]1.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2.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相结合;3.树立正确的意识观,促进事物的发展.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及方法论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原理]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所有的事物都在运动,要辩证地看问题,发展地看问题.[方法论](既承认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又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1.既坚持唯物论,又要坚持辩证法;2.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形而上学.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1.概念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

[原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联系: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专题七 如何理解人的意识

专题七 如何理解人的意识
——拉梅特里
(3)现代人工智能 的产生和发展
人 工 智 能 一 词 最 初 是 在 1956 年提出来的,它的发展比预想的要 慢 , 但 一 直 在 前 进 。 从 50 多 年 前 出现到现在,已经出现了许多AI程 序,并且它们也影响到了其它技术 的发展。
人工智能产生的学理基础
从哲学上看:
一切系统都能通过信息变换与反馈 进行自我调节,以抵抗干扰和保持自 身的稳定。
潜意识又叫无意识,它是未被主 体自觉意识到的心理活动、思维活 动的总和,是一种不知不觉的意识 活动。
显意识是人们自觉认识到、有一 定目的控制,也可以表现为非理性 意识。
从意识的发展角度看,意识 又可分为传统意识、现实意 识、未来意识。
传统意识是人类从历史中继承下 来的意识,具有强大的惯性作用;
现实意识是人们在现实的实践和 交往活动中所形成的意识;
1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意 识 发
无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生物的刺 激感应性;

的 三
由低等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动物的 感觉和心理;例 1 2 3
个 环

由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 识的产生。
2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脑是高等动 物和人类专司反映的物质器官,而大 脑皮层则是动物心理和人类意识的活 动中心。
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指的是 意识具有指导人们在实践中 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作用。
1 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 和计划性。
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活动有根本的区 别,人能够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需要, 能够预见自己活动的结果,并能对活动 及其结果做出价值评价。在活动的目的 和计划之中,始终体现着意识的能动作 用。
黑箱方法,用电子计算机从功能或行为 上模拟或代替人的某些智能。

马原中意识是物质吗

马原中意识是物质吗

马原中意识是物质吗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人们一直对于意识的本质存在着不同的争议。

其中一个基本问题是:意识是物质的一种形式还是独立于物质的存在?这个问题是关于意识和物质的本质关系的重要探讨。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中意识是否是物质的问题。

意识的本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意识被认为是人类头脑的一种特殊属性。

意识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体现,是人类在反映客观世界和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现象。

对于意识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社会存在决定意识存在的结果。

在马克思的社会历史观中,人类的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人类意识的发展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相对应,与社会变革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密切相关。

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社会历史中特定的社会关系体现。

这意味着意识的存在和形态与社会的发展阶段相对应,是物质世界的一种特殊反映。

意识与物质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与物质是密不可分的。

意识是物质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同时也是物质世界存在的一种方式。

物质决定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但并不等同于意识本身。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物质具有一定的本质属性,包括客观存在性、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

意识作为人类头脑的一种特殊属性,以物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大脑中。

大脑作为物质的器官,通过感官器官接受外界物质世界的刺激,产生意识反应。

意识的发展和变化是物质的一种特殊表现,亦即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运动形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意识的发展取决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反映了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

意识的独立性虽然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并不意味着意识完全被物质决定。

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认了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亦即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主性。

人的意识不仅仅是客观世界的反映,还具有主观能动性和能动作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同时也通过实践来改变自己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卷二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原理期末卷二复习资料

导论:一、马克思主义创立条件:1.社会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引起了生产关系、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加剧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从而造成了诸如社会两极分化、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等社会灾难—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客观条件。

2、政治条件和阶级基础:在于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无产阶级作为一种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实践,提出了创立无产阶级科学理论体系的时代性要求,同时也积累了创立科学理论体系所需要的实践经验。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现实需要。

3、思想理论渊源:在于哲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理论条件。

(1)哲学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黑格尔哲学—吸取其哲学中的辩证法思想费尔巴哈哲学—继承其哲学中的唯物主义观点(2)社会科学条件: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法国的阶级斗争理论(通过总结19世纪三十年代法国大革命经验提出了阶级斗争的历史观)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19世纪上半叶)(3)自然科学条件:十九世纪中叶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自然科学前提: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4、马克思、恩格斯本人的实践条件:马克思、恩格斯积极参加和指导工人运动,参与并领导国际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 正是他们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所具有的紧密联系,是创立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条件。

—这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主体实践条件拓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逐步形成和发展的19世纪40年代中期至19世纪末,是马克思主义系统化的形成发展时期。

总的来讲:唯物史观的创立使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坚实的基础,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确立剩余价值理论,科学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运动规律,从而使--科学社会主义以此为中心发展起来。

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

马克思原理名词解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一.名词解释1.物质: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他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

3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是物质的主观映像。

4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的关系。

5.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范畴。

7.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物总是处在矛盾之中。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特点,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性质、地位和作用,8.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

9.肯定和否定:肯定是维持现成事物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促使现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10.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有保留其积极因素。

11.实践:是人类能动的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12.主体和客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对象。

1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在整理和概括大量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达到关于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14.真理:是指人们关于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和无限性;相对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和有限性。

16.劳动:人以自身活动引起调整人与自然物质能量转换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意识是一种物质的结构性存在
有了某一种物质的存在结构,就必然要出现这种结构的伴随物。

这种伴随物不是物质性的(比如这个物质的形状、可能有气味、也可能有意识),但是是可实证的存在,是一种非物质的,不可实证的存在(它可能是在另一维里,也可能是一种到目前为止人类尚不能测量的存在,或者就是暗物质)。

这就是说,这种物质的伴随物是随着结构产生的,也伴随着结构的消失而消失。

各种各样的射线是这种结构的存在,但是这是可实证的,意识也是一种存在,但是不可以用目前人类掌握的方法进行实证,除非是用旁证的办法来证实。

其实,更需要实证的是人的潜意识、动物的意识、植物的意识、细胞的意识和氨基酸的意识。

人类的显意识因其大量的创造物的存在,使得其存在变成无可辩驳的事实。

但是,人的显意识自认为独大,否认其他类型的意识的存在,这是一种愚昧,是一种偏执。

在目前只有人类改变了这种偏执的意识,才能客观地形成新的生命诞生理论。

02-10-1
意识的特征是什么?我想有三个方面的特点可以确证。

一是意识可以确认自我(自我认知),知道自己是一种存在;二是意识有强烈的生存愿望(情感动能),它知道随着物质结构的消失自我(意识)也会随之消失;三是同一个层级(同一类物质结构)的意识是相通的,他们(个体意识)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可以积累认识,可以互相比较和分析。

因此意识从一开始就强烈地有一种保护赖以生存的物质结构
不遭破坏的愿望。

这三个特点使得意识对产生意识的物质结构有一种天生的保护作用,有一种判断保护是否成功的能力,有一种互相协作增强保护效果的能力。

举例说:为什么说人有意识,是因为人能够感觉到自己是一种存在,自己的身体结构上的一切(身、手、眼、脚等等)都在自己的意识控制之下,想干什么,就可以指挥自己的身体去干什么,所以在科学里就说人是有意识的。

从另一个角度说,一个人的身体死亡了,这个人的意识也就消失了,它就不能够感觉自己的身体的存在了。

同样,说一个氨基酸有意识,是因为这个氨基酸的意识清楚的知道自己是一种存在,如果这个氨基酸自然地解体了,这个氨基酸的意识也知道自己的消亡(就象人知道自己的死亡一样),这就是确认自我。

既然知道自己可能死亡,它也就存在避免死亡的努力。

这又可以从人的一切行为中清楚地看到,每一个个体人都有一个极为明确的生存目标——活着,它的一切生活都是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的,吃、喝、拉、撒、睡就是为了自己的身体能够继续活下去,碰到人类的敌人(伤害、疾病)身体都要有一种对抗或修补的机制来对付,目的也很清楚,身体要活下去。

如果因为有什么因素(自然的规定?)一个个体人不能够永远活着,那也要创造出一种延续后代的方法——生命的遗传来保证,这就是繁殖机制。

在这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对比看出氨基酸为了避免自己的解体,它的氨基酸的意识也在想尽办法进行避免。

我想可以这样分析氨基酸意识的思维过程:它应该首先知道自己在什么条件下可能被解体,然后就要考虑如何避免自己被自然条件所解体,通
过不断地有氨基酸被解体,又有不断地产生新的氨基酸产生的长期的过程,氨基酸意识在被动的实践中终于找到了一种避免被解体的方法,这就是结成链体(侧链)。

结成氨基酸的侧链体肯定比单个的氨基酸抗自然力的能力要强,能动性也一定要强。

这是一种后天得到的先进性,是物质意识自己创造的一种进步。

氨基酸侧链的形成构造了一种新的物质结构,这种新的物质结构也必然要带来新的意识层级。

这种意识层级是单个氨基酸意识创造的物质结构带来的,它也同样具备想氨基酸意识一样的基本意识特征(自我认知和情感能动——但这是氨基酸侧链的意识,而不是氨基酸的意识)。

但是这种新的结构带来的意识与单个氨基酸意识之间存在一种特别的互相沟通(研究的结果似乎说明这两者存在某种沟通关系,他们好像各想各的,在后者的意识创造保护了前者的生存条件时,前者的意识没有什么不良的反映,但是如果当后者意识的创造触犯了前者的生存条件,前者的反抗是很激烈的,有时不惜通过自我的解体以促成整个氨基酸侧链的解体来进行对抗。

[这是不是一种进步与落后的关系?是不是一种后者对前者的挑战?是不是后者的一种短视,而前者表现出一种藐视?2005年3月12日]),但是他们都是通过体验自我的物质结构的存在条件是否被波坏来决定自己的下一步行为,他们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一种存在。

[2005年3月12日修改] 在氨基酸侧链的基础上,氨基酸侧链的意识在继续创造,他们要继续超越自我,如果说单个的氨基酸创造的侧链体是以简单的串结为特征的话,氨基酸侧链意识的创造就具有了一种新的意义,他们创造
了蛋白质这种造成生命物质结构的基础物质。

这是比侧链又高一个档次的伟大创造,是一个更为复杂变化。

在这个阶段产生的复杂的蛋白质是多种多样的,这个过程是极为漫长的,也许这个过程直到现在还在延续。

蛋白质作为一种新的物质结构,它同样也产生了属于自己的意识,这个意识也同样具备自我认知、情感能动和沟通能力,它同样也不会与单个氨基酸意识与单个氨基酸侧链意识的沟通,在这一方面各种意识之间的关系特点是一样的。

继续下去,生命形式诞生了,细胞、器官、各个级别的生命体不断地被创造出来,最后人诞生了。

但是人不是已是创造的终结,我将继续推断意识创造的新的产品是什么?
11/13/02
现在的问题在于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极为复杂的蛋白质结构个体,他们的意识是否可以互相沟通。

意识创造的层级关系:每一个层级的意识都只能在他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里去创造,他不能超出他的范围,他也指挥不了下一个层级的各种物质结构为他的创造服务。

各行其是是各级意识的一个重要特性,他们在一个整体之中也各行其是。

人们说人得病是因为外来的感染,我觉得很多病症的出现与各个层级的意识的自行其是是分不开的。

癌症、病毒感染都是这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