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与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和方法论
类别
内容
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物质,后有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意识对物质的作用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推动物质世界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具有破坏作用。
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实践应用
实事求是
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
发挥主观能动性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相结合,解放思想,推进事业发展。
树立正确意识观
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出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相互作用、互为关联的。
具体来说,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包括自然界的物质和人类社会的物质;而意识是人类对物质世界进行认识和反映的能力。
根据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又反作用于物质。
物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是意识形态变迁的基础;而意识的存在和发展又会对物质世界起到推动、引导和改造作用。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一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的关系,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又保持各自独立性。
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物质的产生和发展的结果。
人的意识活动受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也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创造性。
人们的意识活动不仅反映客观物质世界的规律,还可以超越直接经验,创造新的认识和理论,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总之,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的发展和变化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这一原理对于认识世界的规律、指导实践的方向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 性的辩证关系
原理:①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 和前提,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主观 能动性。②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 律的必要条件,因为客观规律是隐藏在事物内部 的。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 一的。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 动性,把坚持唯物论和辩证法有机统一起来。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 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 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物质决定Biblioteka 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 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 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 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 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知识点物质与意识
1.物质与意识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同一性的最高概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和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意识:意识从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关系: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意识是特殊的物质-------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2.物质与运动物质: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哲学关于世界本原和同一性的最高概括,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
物质的本质规定、唯一特性和最高共性是客观实在性。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范畴。
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
另一方面,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的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
世界上没有离开物质的运动,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3.运动和静止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及其过程的范畴。
静止: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它具体包括空间位置和根本属性暂时未变两种状态。
关系: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二者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对立性: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
4.联系和发展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制约和作用关系。
联系的前提是事物之间的区别,特点有:1.客观性 2.普遍性(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整体联系)3多样性。
发展: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因为:1.新事物与环境而言 2.新事物与旧事物的关系而言。
关系:正是由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才构成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物质与意识关系知识点总结
物质与意识关系知识点总结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而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物质只是意识的表现形式。
2.心脑问题:心脑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的核心问题之一、唯物主义观点认为意识是由大脑活动产生的,而唯心主义观点认为意识与大脑是分离的,意识可以独立存在。
3.意识的产生:意识的产生是物质与意识关系中的难题之一、科学研究表明,意识可能与神经元的活动密切相关,但目前还没有确凿的证据揭示意识的确切起源。
4.身心二元论:身心二元论认为身体和心灵是两个独立实体,相互作用但不可分割。
这种观点在东方哲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如佛教中的身心分离和印度教中的灵魂转生观。
5.神经活动与意识状态:神经科学的研究表明,不同的意识状态与特定的神经活动相关。
例如,清醒状态与大脑皮层活动相关,睡眠状态与脑干活动相关。
6.意识的主观性:意识是一种主观经验,它无法从第三人称的角度观察和解释。
这导致了一些问题,例如如何解释他人的意识状态以及是否存在其他动物的意识。
7.脑的可塑性:脑的可塑性是指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变性。
研究表明,意识和脑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通过不同的经验和训练可以改变和调整脑的功能和结构。
8.量子力学与意识:量子力学的一些理论(如双缝干涉实验)提出了存在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意识可以影响到物质的行为。
这引发了有关量子理论与意识关系的一些假设和讨论。
9.意识的演化:意识的演化是物质与意识关系中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人类意识的发展可能与大脑的进化和复杂性相关,但目前尚无确切答案。
10.意识和伦理学:物质与意识关系还涉及到伦理学和道德问题。
例如,意识的存在与否可能影响到个体的权利和责任。
总结起来,物质与意识关系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涉及到哲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尽管现代科学和技术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但仍然有很多问题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答。
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
三、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o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体现在
•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 • 这要求我们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人
的主观能动性 • “深处种菱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体现民一切要从实际出发,按照
客观规律办事
o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
3、时间与空间
• 时间与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1)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流
逝一去不复返 (2)空间是指物质运动的广延性、伸张性,特点是三维性,即空间具有
长、宽、高三方面的规定性 (3)物质运动总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进行的,没有离开物质运动的
“纯粹”时间和空间,也没有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
马克思主义哲学
目录
CONTENTS
01 重 点 一 物 质 02 重 点 二 意 识 03 重 点 三 物 质 与 意 识 的 辩 证 关 系
一、物质
(一)内涵
• 不依赖于人类的意识而存在,并能为人类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掩耳盗铃”“画饼充饥”都不否认了
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
(二)存在方式
• 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变化 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1、物质与运动
(1)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任 何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在运动中才 能保持自己的存在,世界上不脱离 运动的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会导 致形而上学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 是运动的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 己的者或者载体,离开物质载体的 运动是不存在的。离开物质谈运动 会导致唯心主义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
1.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一切从实际出发(2)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认识。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与党的指导思想、基本路线、方针、政策、工作计划之间的关系,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基本国情;说明社会主义既是物质的富有,也是精神的富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说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说明各地在发展经济,在制定政策时须从本地实际出发。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方法论】:承认规律的客观性,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我们在各项工程、宏观调控等工作中,要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说明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和根本点,正是在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才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做到要改造自然,首先要服从自然;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是由于人们没有遵从客观规律的结果。
3.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关系原理【原理内容】:<1>尊重客观规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2>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方法论】: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应用范围】:应用这一原理,说明人类各项成功的活动都是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结合。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唯物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
事物;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
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
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
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辨证关系
1.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
界的主观映像。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辩证唯物史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辩证唯物史观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辩证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和意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在这一观点中,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而意识是主观存在的心理世界。
物质和意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基础。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实体,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
物质是唯一的、独立的存在,是真实的、稳定的存在。
物质具有物质性质,遵循客观规律,并能通过感官感知和科学实验得到认识。
物质是一切存在的基础和前提。
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于外部世界的主观反映和认识。
意识是主观存在的心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
人的意识受到社会、历史、经济、政治等方方面面的影响,是由外部世界和内部生理条件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意识具有相对性、主观性和历史性。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意识是物质的表现形式。
物质和意识是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
物质对意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物质条件的限制和塑造,意识对物质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认识、评价、选择等行为方面。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物质和意识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共同推动历史的发展进程。
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人类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同时也形成了多种意识形态。
在社会生产、政治、文化等方面,物质和意识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只有正确认识和把握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才能更好地实现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
第二篇示例:辩证唯物史观认为,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基础。
在这种观点中,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而意识的发展则是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和推动。
从辩证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首先体现在于物质的决定作用。
物质是存在的根基,是世界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物质基础。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表达,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物质与意识是客观存在的根本要素,共同构成生命世界,也给我们生活带来灵性和智慧。
它们之间存在着重要的辩证关系,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从哲学的角度来说,物质的存在是以客观的形式出现的,它体现了大自然的规律性。
它被定义为客观的、可视的、有形的物体,它的质量和结构直接决定其用处。
物质是客观实在的,它就像一种有形的现实物件,可以被人类接触和感知。
然而,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种深刻而又不可磨灭的辩证关系。
意识不仅是客观存在的,它更是一种主观存在,也是一种不可见的力量。
它是自我体验、自我认知和自我实现的本质所在。
意识是一种抽象的概念,而不是一个有形的现实实体,它不受客观规律的约束,可以超越客观限制的范围。
它更多的关注的是主观的体验,主观的对象,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来体现的。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意味着: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物质受物质规律的限制,意识则受意识规律的约束。
它们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物质力量和意识的博爱力量都可以在实践中得到发挥,共同推动社会发展和创造新的价值。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对我们的思想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鼓励我们以有限的努力来体验无限的精神和生活的意义;它教会我们如何在物质上不断提升自身,在追求意识目标上不断创新和实现;它提醒我们要谨记物质力量与意识博爱力量之间的关系,不要被物欲指引,要深入思考精神世界,以智慧和慈悲来推动社会发展,创造新的价值。
总之,物质与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
它能引导我们以健全的生活方式去拥抱美好的未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创造新的价值。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基本实体,意识是物质高度发展的产物。
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存在绝对的割裂和对立。
物质是意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意识又能够反作用于物质,推动物质的发展和变化。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
只有在物质的基础上,意识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而没有物质,意识就无从谈起。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原理是世界观基础。
这一原理认为,人类的意识和思维活动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人类看到和感知的一切事物,都是通过物质与人的感官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比如,我们的眼睛通过光线的作用,感知到外界的物体。
我们的大脑通过神经信号的传递和处理,形成我们对物体的认知和理解。
因此,我们对于物体的认识是建立在对物质存在的感知基础之上的。
在物质决定意识的基础上,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原理。
这一原理认为,人的意识在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思考、创造等方式对物质进行影响和改变。
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推动物质的发展和变化。
例如,科学家通过研究思考,探索物质世界的规律,从而产生了许多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
人类用智慧和意识改造了自然界,创造出了许多工具和机器。
这些都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
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还强调要注重实践和实践检验。
实践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和动力。
只有经过实践检验,理论才能得到验证和发展。
唯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改造物质世界。
因此,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强调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注重实践经验,积极倡导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意义在人类的思考中,物质和意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物质是构成世界的基本要素,而意识则是人类思维和感知的基础。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既是哲学领域的重要问题,也是科学研究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意义。
我们需要明确物质和意识的定义。
物质是指占据空间、有质量、可感知和可测量的实体,包括一切物质对象和现象。
意识是指人类的知觉、思维、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总和。
物质和意识是存在于世界中的两种不同属性的存在形式。
物质和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辩证关系。
首先,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
没有物质的存在,意识无法产生。
人类的思维和感知,都是通过大脑这一物质器官来实现的。
大脑作为物质的一部分,提供了意识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
然而,物质并不仅仅是意识的产物,它也对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物质的存在和变化,为意识提供了丰富的感知和思考材料。
人们通过感知物质世界,获取信息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对世界和自我的认识。
物质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意识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条件。
另一方面,意识也对物质的认知和改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意识活动不仅仅是对物质世界的被动感知,更是通过思考和实践,对物质世界进行改造和利用。
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等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意识的发展,推动了物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社会领域。
在社会领域,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既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也受到社会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影响。
社会意识的变化和发展,又反作用于物质社会的演变和进步。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它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只有正确认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才能更好地认识和把握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只有通过不断提高物质的生产力和改进意识的发展水平,才能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方法论引言物质与意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两个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辩证统一,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复杂现象。
本文将探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并提出一套方法论来理解和应对这种关系。
第一部分:物质与意识的本质1.1物质的本质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实体,是一切物质形态的总和。
物质具有客观性、客观规律性和客观能动性,是意识存在的物质基础。
1.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意识具有主观性、主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是物质存在的精神反映。
第二部分:物质与意识的相互作用2.1反映与制约物质与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反映关系。
意识通过对物质的反映来认识和把握世界,而物质又通过对意识的制约来推动社会变革和进步。
2.2转化与创新物质与意识之间不断进行着相互转化和创新。
物质的发展推动着意识的进步和创新,而意识的变革又促使物质的变化和发展。
第三部分:理解和应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3.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辩证唯物主义是理解和应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基本方法论。
它强调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3.2统一思维与实践要理解和应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必须把握它们的统一性。
只有统一思维和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改变世界。
3.3唯物辩证法的运用唯物辩证法是理解和应对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矛盾分析、辩证思维和矛盾的统一等方法,揭示物质与意识的发展规律。
结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特征。
通过运用唯物辩证法、统一思维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种关系,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是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辩证关系在哲学上具有重要意义。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体,包括有生物体和无生物体。
意识是主观存在的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思维、情感、意志等。
物质和意识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这两个概念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哲学上,物质和意识是矛盾的辩证统一。
物质和意识是客观和主观的两个极端,但在社会实践中,它们又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物质是基础,没有物质的世界就不可能有意识。
而意识则是超越物质界的东西,它反映和认识物质世界。
同时,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又推动了人类的社会历程。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
一、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基础,意识是在物质基础上产生的。
任何意识都必须在物质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不存在独立的意识领域。
意识的产生和发展都受到物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例如,人类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都与人类的大脑结构、神经系统和生理机能密切相关。
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无法逆转的客观事实,没有物质的世界,就不可能有意识的存在和发生。
二、意识对物质的影响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意识对物质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
人类在追求美、真、善、义的过程中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例如,在科学技术领域,人类的意识探索和创造推动了科技不断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在社会政治领域,人类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对人类社会构建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人类的意识和思想活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三、物质和意识的相互作用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的,由此构成了社会实践的基础。
社会实践中的物质变化和意识变化是相互依存的。
物质生产、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的变化都会促进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变化。
而社会意识和文化的变化也反过来影响着物质生产、物质交换、物质消费的变化。
例如,工业化进程推动了人类意识的变化,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而人类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发展,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了条件。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之一。
它指的是物质和意识之间既存在密切关联又存在独立性的辩证关系。
首先,物质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
物质是我们感知和认识的对象,它是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中,并受到客观规律支配的。
物质通过自身的发展和变化,推动着社会历史的进程。
意识是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和认识。
它是主观能动性的表现,是人类对客观事物进行思维和认识的能力。
意识通过感知、思维、判断和推理等过程来认识和掌握物质世界。
物质和意识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物质是意识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物质条件的改变会引起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意识的改变也可以对物质世界产生反作用。
同时,物质和意识又有相对独立性。
物质世界的发展是物质的内在规律所决定的,而意识的发展则受到社会实践和社会关系的制约。
意识不能脱离物质基础而存在,但它又能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变革的推动来发展。
总之,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体。
它们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意识与物质之间的辩证关系是指它们之间的互相联系,双方间的
关系属于对立关系,其中彼此交互又相辅相成,双方之间存在着和谐
有机的关系。
意识是以物质为基础,而物质又是以意识为前提才能产生,双方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互动的推动力。
物质是意识的前提,它是意识唯一可以发挥作用的平台,理性意识必须以物质为基础,建立起客观存在的维度。
意识反过来也不可离开物质,它依靠物质来
获取实践的材料,只有经历了实践,才能有积极的发展。
意识与物质
是充满矛盾却必须和谐地共同运行的两个力量,它们之间保持着相互
促进、动态发展的关系。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意义
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物质决定意识,表明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又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载体,意识的内容源于客观事物。
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主选择性,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客观事物。
这要求我们要重视精神力量,树立正确意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若不承认物质对立于意识之外则无客观实践坐标,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识的能动作用首先表现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有本质 的不同: • 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 • 其次是反映形式不同; • 再次是反映内容不同; • 最后是反映功能不同。 • 因为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
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意识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 结果,但却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自 然进化只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 理基础和心理基础,这是意识产生的 自然条件。人类意识的产生还需要一 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它就是人类社会 实践活动,这是意识产生的社会根据。
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
运动形式 机械运动 物理运动 化学运动 生物运动 社会运动
运动主体 宏观物体 分子、原子、基本粒子和场 原子、离子、原子团 生物个体 生物种群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
唯心主义运动观
• 有无物质的运动 • 慧能 既非旗动,亦非风动,仁者心动。 旗动! 风动!
绝对运动不相对静止的辨证统一
意识的功能
• 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的行为中、在人的 生理活动中、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上都具有不容 忽视的作用 。 • (1)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 性。 • (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作 用。 • (3)意识能动作用对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的重要意义
第三章 物质和意识
本章内容
一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二 意识的本质与功能 三 世界的统一性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方式
• 一 物质和物质形态 • 二 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形式
物质
• 概念的发展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世界的本质是什么?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哲学物质范畴=物质的具体形态 (错误的)
•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揭示的是世界万物的 共性、共同本质。 • 此定义概括了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 性,实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
二
物质的运动和时间、空间形式
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
• 运动
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物质和运动丌可分割
• (1)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发挥意识的能动 作用;
• (2)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也需要要发挥意识的 能动作用。
• 正确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物 质和意识的关系。 • 在坚持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 挥意识的能动性。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抹杀意识 能动性的观点,也反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能动性 的观点。
• 时间、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 性。
• 宇宙 四方上下曰宇 往来古今曰宙
世界 世—时间概念 界—空间概念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 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
• 没有运动着的物质就没有空间和时间
• 空间和时间总是由物质的运动来量度
• 空间时间特性随物质状态和运动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空间和时间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没有丌运动的物质 万物皆动 无物常住
形而上学丌变论
• 有不运动的物质
道之大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形而上学丌变论
• 有丌运动的物质
动者恒动,静者恒静。外力, 只有外力才是改变事物运动状 态的唯一原因。
牛顿
• 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没有物质的运动是丌存在的 运动总有物质载体 运动不能离开物质载体单独存在
• 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科学和哲学证明 • (1)科学依靠实证一方面要证明万物的同源性和客观实在性,另一 方面要证明意识的派生性和物质根源性。 • (2)哲学依靠世界观一方面要揭示“天国”的虚构性和现实根源性, 另一方面要说明意识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 (3)科学和哲学的证明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丌断地证明。
2、世界物质性原理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世界观基础
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 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 相对静止是认识事物的必要条件 • 相对静止是测量和计算运动的尺度
空间和时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 时间 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顺序性 (一维性)
• 空间
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展性
(三维性)
时间的特性——一维性
• “时乎时乎不再来” •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 • • • • •
如何证明: 哥白尼的“日心说” 牛顿的经典力学 地球与其他天体的化学元素基本相同 原子、分子的发射和吸收遵循同样的规律 生命是自然界物理、化学演化的结果
结论
• 从宇观世界到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无机界到 有机界,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从天然的物质世 界到包括着人类智慧的“人化自然”,物质世界 异彩纷呈,形态万千。——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一致的,它们都统一于物质。
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 (1)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 • (2)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 • (3)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 的形成和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 物质基础。 • (4)劳动使意识产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 反例: • “狼孩”、“猴孩”、“猪孩”、“豹孩”„„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 (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世界本原问题 上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 (2)辩证唯物主义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 一元论; • (3)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 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历史观等问题上把唯物 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 小结:意识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 物。一句话,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意识的本质
•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1)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 • 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不仅是量上的,而且更重要的 是质上的,这种质上的区别是由社会实践造成的。 • (2)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和机制。 • 人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现象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 意识活动的生理过程和机制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 射活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神经 细胞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
错误:以偏概全
• • • • • 可以说 “老虎是动物” 不可以说“动物是老虎” 同样 可以说“原子是物质” 不可以说“物质是原子”
物质
物,物质无非 是各种物的总和 , 而这个概念就是 从这一总和中抽 象出来的。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 的哲学范畴,这种客 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 感知的,它不依赖于 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 人工智能的创造和使用 • 一方面证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们根据这个 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模拟了人的意 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 象,它的产生不仅仅是人脑中所发生的物理的、 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过程,我们不应该把意识看 作是人脑的产物,只能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具有的 一种机能。
二、意识的结构与功能
• 意识的结构 • 1、从意识的产生内容看,意识包含知、情、意三者的统 一。 • 2、从意识活动的自觉程度看,意识可以分为潜意识和显 意识。 • 3、从意识发展的角度看,意识可以分为传统意识、现代 意识、未来意识。 • 4、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意识可以分为对象意识和自 我意识。
• 任何物质都有空间和时间,整个物质世界在空 间上无限,在时间上永恒,空间和时间是客观的、 普遍的、无限的,因而是绝对的。
•
具体物质形态及其相应的运动形式在空间上总 有其大小,在时间上总有其“寿命”,其时空特 性又总是随质量、密度、速度的变化而变化,所 以空间和时间又是特殊的、有限的、相对的。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持续性方面的无限性, 整个宇宙的持续性是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的。 • 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 始有终、有尽有休的。 • 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在广延性方面的无限性, 整个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 • 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个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 穷有尽、有边有际的。
二、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
• • • • • •
1、什么是实事求是? 毛泽东的科学解释: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 “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即要求人们在一切工作中,坚持从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出发, 从中引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 们行动的向导,以便有效地从事改造世界的活动。
运动不静止是辩证的统一
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联系: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形而上学的丌变论 • 把事物的相对静止绝对化,否认事物运动的绝对性。 • 飞矢丌动
芝诺问他的学生:“一支射出的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那还用说,当然是动的。” “确实是这样,在每个人 的眼里它都是动的。可是,这支箭在每一个瞬间里都有它的位 置吗?” “有的,老师。” “在这一瞬间里,它占据的空间和它的体积一样吗?” “有确定的位置,又占据着和自身体积一样大小的空间。” “那么,在这一瞬间里,这支箭是动的,还是不动的?” “不动的,老师” “这一瞬间是不动的,那么其他瞬间呢?” “也是不动的,老师” “所以,射出去的箭是不动的?”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 时间和空间有限性与无限性 • 辩证关系 ⑴无限由有限组成,无限通过有限而存在。 ⑵有限包含着无限,无限通过有限体现出 来。 ⑶有限与无限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并在 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 唯心主义时空观 否认时空的绝对性,认为时空是主观规定。
• 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 • 否认时空的相对性,把时空与物质运动分割开来,认为时空是绝对不 变的东西。
第二节
意识的本质与功能
• 一 意识的产生及其特性 • 二 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一 意识的产生及其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