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抑郁症述要_马霞

合集下载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抑郁症是一种让患者感到沮丧、忧虑或者无助的心理障碍性疾病,这种疾病能影响一个人的思想、情感以及行为,损害他们的生活质量。

随着针灸对于慢性疾病的疗效得到临床证明,越来越多的病人现在选择进行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

下面,我将会介绍一篇关于“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的文档,阐述其治疗效果、治疗机理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的内容。

一、治疗效果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在许多医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锦州市中心医院开展的一项实验性随机对照研究(2018)中,对比了单纯性抗抑郁药物治疗组和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组的治疗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在针刺配合药物治疗组中,患者的HAMD评分和患者所用的药物数量分别降低了42.4%和31.9%,且在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浆高敏感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相比差异没有显著性。

这表明此种治疗方法能有效地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和生命质量,且能降低炎症标志物的水平。

二、治疗机理在针刺治疗中,操作者插入针头到患者身体上的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是在人体的经络上。

据研究表明,控制针刺对抑郁症的疗效主要取决于其对人体内生理系统的影响。

效果由于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与脑干中的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有关,针刺还能促进血液循环及神经内分泌的平衡,以及改善神经元的活性和免疫系统的功能。

此外,针刺刺激对嗜银细胞的免疫功能产生了一定的调节作用,提高了患者自身免疫系统的抵抗力,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针刺与药物的联合应用能够广泛地用于抑郁症治疗。

这种治疗适用于患者建立对抗心理切换环境的抗压能力,克服患者日常行为的负面表现,促进抗忧虑,依赖心理等方面的康复。

该治疗能够减轻疾病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那些使用抗抑郁药物无效或有抗药性的患者也可尝试这种治疗方法,但需要于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在临床实践中表现出极大的疗效,它能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对于那些难以抗拒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或不能得到有效帮助的患者来说,这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针刺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疗效及症候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疗效及症候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

针刺治疗抑郁症(肝气郁结证)疗效及症候改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病因复杂,治疗难度大,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困扰。

目前,西医药物治疗是抑郁症的主要手段,但药物的副作用和治疗效果的不稳定性成为限制药物治疗应用的主要原因。

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症候改善情况,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及症候改善情况。

三、研究方法1. 研究对象: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30例,年龄在18-50岁之间,男女比例1:2,初次发病不超过6个月,无重要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病史。

2. 研究设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接受针刺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

两组疗程均为8周。

3. 观察指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的主要症状进行评估,并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主诉等情况。

4. 数据处理与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四、预期结果本研究预计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针刺治疗,能达到以下预期结果:1. 治疗组的HAMD、SDS、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证明针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优于常规西医治疗。

2. 患者的主要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包括失眠、焦虑、抑郁等症状。

3. 针刺治疗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产生积极影响。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通过对抑郁症患者的针刺治疗,旨在探讨针刺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及症候改善情况,并为抑郁症患者的治疗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研究结果有望促进传统中医针刺治疗方法在西医学治疗中的应用和发展,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摘要】本文通过对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进行探讨,旨在探索针刺治疗在中风患者抑郁症状改善中的作用。

通过对患者进行针刺治疗观察,发现其在情绪和认知方面有显著改善。

接着,结合护理实践经验,总结了护理体会,包括建立信任关系、关注患者情绪变化等。

结论部分对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的疗效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针刺治疗在抑郁症状改善中的潜在作用。

通过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针刺治疗对中风患者抑郁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中风后抑郁、针刺治疗、效果观察、护理体会、疗效分析、展望、抑郁症、中风康复、综合护理、心理支持、康复训练、临床研究、治疗方法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风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常引起肢体瘫痪、语言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中风后抑郁则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之一,表现为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

针刺治疗作为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在治疗心理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通过调整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针刺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缓解抑郁情绪,提升生活质量。

对中风后抑郁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以期为临床护理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并探讨护理体会。

通过对一定数量的中风患者进行针刺治疗,收集临床数据并进行分析,以验证针刺治疗在改善中风后抑郁症状方面的有效性。

通过护理体会的总结,希望能够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提高护理人员在抑郁患者护理中的专业水平。

最终目的是为中风后抑郁患者提供更加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方案,提高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水平。

2. 正文2.1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在经过一定周期的针刺治疗后,中风患者的抑郁症状显著减轻。

患者的情绪稳定性得到改善,抑郁的程度和频率明显下降。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问题,它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影响到患者的社交生活和康复治疗。

传统医学中,针刺疗法被广泛应用于心理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通过对某患者的针刺治疗观察及护理,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并分享护理体会。

患者性别女,年龄60岁,因中风后抑郁住院治疗。

在治疗前,我们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发现她情绪低落、失眠、食欲不振、缺乏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情况,我们为她制定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治疗和针刺疗法的综合治疗方案。

经过两周的综合治疗后,患者情绪略有好转,但仍然表现出抑郁症状。

我们决定加强针刺治疗的应用。

在针刺治疗中,我们选用了耳针和手足三阴三阳穴位进行刺激。

每次治疗前,我们首先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消毒工作,然后询问患者的病情和身体感受。

根据患者的问题和需求,我们选择相应的耳针或穴位进行刺激。

治疗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身体反应和疼痛程度进行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经过连续4周的针刺治疗后,在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下,患者的症状有了显著改善,情绪稳定,并逐渐恢复自信心。

经随访3个月,患者的抑郁症状消失,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通过对患者的观察和护理,我们得出以下几点体会:1.个性化治疗:不同的患者具有不同的病情和症状,治疗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个性化需求,根据患者的反应进行调整。

2.针刺治疗安全性高:在执行针刺治疗前,需要进行必要的消毒和评估,采用规范化操作,确保治疗的安全性。

3.针刺治疗可以和其他治疗方案结合使用:针刺治疗可以和其他治疗方案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的效果。

总而言之,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和调整。

在治疗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身体变化和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满意度。

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作者:马丽张恩旭卢艳春李扬来源:《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8年第08期【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针刺和中药结合治疗,对照组单用氟西汀治疗,疗程6周。

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定。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抑郁症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不良反应少。

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抑郁症疗效好,安全性高。

【关键词】针刺中药结合抑郁症疗效不良反应【中图分类号】R246.6;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8)08-0065-02抑郁症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一种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加快,工作压力加大,抑郁症患者越来越多。

笔者用针刺中药结合治疗抑郁症,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为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和门诊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符合郁证肝气郁结型的诊断,西医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情感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1,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2 前17项>17分;排除脑器质性疾病和严重躯体疾病及药物依赖者。

1.2 一般资料符合诊断标准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6~58岁,平均34.1±8.1岁;病程1~46个月,平均3.2±3.80个月。

对照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龄17~64岁,平均33.1±8.5岁;病程2~42个月,平均3.1±4.3个月。

两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药物清洗一周,针药结合治疗组,针刺取穴:百会、印堂、四神聪、神门、期门、太冲、公孙。

操作方法:上述穴位进针后,施以捻转法,通调经气,令患者闭目、放松,留针30min。

每日针刺1次,连续针刺5天,休息2天。

中药用柴胡15g、枳壳10g、香附10g、陈皮15g、川芎10g、芍药10g、甘草10g、郁金10g、青皮10g。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一、内容概览中风后抑郁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一种持续性心理障碍,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精力减退等症状。

近年来针刺治疗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对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进展进行梳理,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治疗思路和方法。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方法主要包括电针、头针、耳针等。

其中电针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穴位上通电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电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除了电针外,头针也是一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

头针疗法是通过在头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头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耳针疗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针刺治疗方法,耳针疗法是通过在患者耳部特定穴位上刺激,以达到调节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目的。

研究表明耳针治疗中风后抑郁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和生活质量。

1. 中风后抑郁的发病率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中风后抑郁是指患者在中风后出现的一种持续的抑郁症状,据统计中风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高达20至50,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这种抑郁不仅会让患者感到悲伤、无助,还可能导致他们失去对生活的热情,甚至产生自杀的念头。

因此关注中风后抑郁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患者走出阴影,对于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中的应用现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中风后抑郁的治疗手段也在不断丰富。

其中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中风后抑郁的治疗中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

据统计目前已有大量的临床研究和实践证明,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的疗效显著,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中的应用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方式。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抗抑郁药物来改善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针刺治疗在抑郁症临床痊愈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

针刺治疗在抑郁症临床痊愈患者停药过程中的应用
D O I : 1 0 . 1 3 4 6 0 / j . i s s n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4 . 1 1 . 0 9 9 0
Appl i c a t i o n o f Ac upunc t ur e t o t he Cl i ni c al l y - r e c ov e r e d De pr e s s i on Pa t i e n t s d ur i ng W i t hdr a w al o f M e di c at i on HE Y an — r on g,
n  ̄ h a i J AC U — mo x . NO V 2 0l 4, V0 1 3 3 , N ol l
文章编号 : 1 0 0 5 — 0 9 5 7 ( 2 0 1 4 ) 1 1 - 0 9 9 0 — 0 3

临床研 究 ・
照组, 每组 3 0例 。对 照 组 采 用 常 规 逐 量 递 减 的停 药 方 法 , 治疗 组 在 对 照 组 的基 础 上 配 合 针 刺 治 疗 。 比较 两 组 治 疗 前 后 停 药 综
合征 出现率 、 停药总成功率及 1 年 内复发率。 结果
治疗组停 药 1 星期 时停药综合征 出现率为 3 . 3 % , 对照组为 5 3 . 3 % , 两组 比
针 刺治疗在抑郁症 临床痊愈患者停药过程 中的应用
何彦蓉, 李世君, 陈幸 生 (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 医院, 合肥 2 3 0 0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 察 针 刺 治 疗 在抑 郁症 临床 痊 愈 患者 停 药 过 程 中 的作 用 。方 法 将 6 0例 抑 郁 症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治 疗 组 和 对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针刺治疗是传统中医的重要疗法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观察并总结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身上的效果,并分享护理体会。

中风后抑郁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传统中医认为,中风后抑郁是由气血运行障碍、心神失调等多种原因综合作用所致,因此选择针刺治疗进行治疗是合理的。

本次观察的对象是10名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他们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了一段时间的针刺治疗。

观察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评估。

观察指标包括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食欲状况等。

经过3个月的观察,发现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症状有明显改善的作用。

共有8名患者在治疗后出现了明显的情绪好转,表现为心情愉快、兴趣增加、乐观向上等。

其中有2名患者的抑郁症状完全消失,恢复了正常生活状态。

针刺治疗还对患者的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经过治疗,6名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呈现出较好的睡眠状态。

7名患者的食欲状况也有所改善,食欲增加,胃口变好。

在护理中,我们发现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对针刺治疗的接受程度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针刺治疗能够减轻疾病带来的痛苦,对康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我们在护理中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以增强他们的治疗信心。

护理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疼痛和刺激的控制。

针刺治疗虽然是传统中医的疗法,但对患者来说仍然是一种刺激和压力。

在治疗过程中要合理安排针刺位置和深度,注意患者的舒适感。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以减轻患者的紧张和恐惧情绪。

针刺治疗在中风后抑郁症患者中具有良好的疗效。

通过调理气血,舒缓心神,针刺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睡眠质量和食欲状况。

在护理中,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的宣传和解释,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合理控制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刺激。

相信在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康复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针刺治疗抑郁性神经症
抑郁性神经症的主要特征是情绪抑郁,对周围的人或事完全或几乎完全失去兴趣,或不能从通常的活动中得到兴趣,但其严重程度不符合重性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

该病发病率占精神科门诊病人的5%-10%。

本病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西医除心理治疗外,主要是使用抗抑郁药物,但该类药物不良反应多,成瘾性大且禁忌证多。

抑郁性神经症属中医“郁病”范畴。

病因是情志内伤,病变以气滞为主,兼有血瘀、化火痰结等,病理变化与心肝脾有关。

本病治疗上重在疏肝调气,应用百会、印堂穴、四关(太冲、合谷)针刺,针刺的同时配合深呼吸导气法,出针后加用耳穴埋针进行治疗。

处方中太冲为肝经原穴,主“胸胁支满,……终日不得太息”,配合谷为四关穴,有疏肝调气的作用;百会为肝经与督脉交会之处,位居巅顶,有疏肝调神之功效;印堂协同百会调神、导气,有加强疏肝调气之功;耳针留针时间长,能够巩固疗效。

诊断标准
一、西医标准
根据1994年中华精神科学会委员会通过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第2版(CCMD-2-R)的诊断标准:
(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2)以持久的轻度至中度抑郁为主要临床表现,伴有以下症状中至少。

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治疗抑郁症。

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治疗抑郁症。

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治疗抑郁症。

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治疗抑郁症。

,肝,肝脏;俞,输注;本穴为肝之背俞穴,故名。

本穴归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为足太阳膀胱经循行路线上位于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适用于治疗相应的脏腑病证及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故肝俞穴是治疗肝胆疾患的要穴,除可用于治疗脊背疼痛等局部病证外,还善于治疗肝胆疾患如黄疸、胁痛及目系疾患如视物模糊、夜盲等。

就诊科室中医科穴位解剖位于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9肋间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第9、10胸神经后支的皮支,深层为第9、10胸神经后支的肌支。

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见图1)。

取穴:俯卧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标志:两肩胛骨下缘连线中点——第7胸椎,再向下数至第9胸椎,根据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内侧缘与脊柱之间为3寸,两线的中点即脊柱旁开1.5寸处为肝俞穴所在。

主治1.近治作用脊背痛。

2.特殊作用①黄疸、胁痛等肝胆疾病。

②目赤肿痛、视物模糊、夜盲、迎风流泪等目系疾患。

刺灸法斜刺0.5~0.8寸(见图2)。

可灸。

其他应用1.乳腺增生症乳腺增生病是中青年妇女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表现为乳房肿胀、乳房肿块、月经前加重,并多伴有胸闷、心烦、易怒等症状。

中医认为,肝经循行经过乳房,而乳腺增生症的发生与肝郁气滞关系密切。

故针刺肝俞、期门等穴可起到疏肝解郁、散结止痛之功效。

2.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临床上患者常以情绪低落、睡眠障碍、兴趣减退等为主要表现,近年来其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针刺心俞、肝俞、脾俞、肾俞等背俞穴,可起到健脾养心、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作用,因而可以治疗抑郁症。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

针刺配合西药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柏巧玲马晓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北京 100053)抑郁症相当于中医“郁证”的范畴,而中医对郁证的认识,几千年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抑郁症的主症为心情抑郁,思维迟缓,言语动作减少等,给患者及家人带来极大的痛苦。

大量长期的临床实践证实了针灸是治疗抑郁症的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1临床资料入选病例60例根据综合医院情绪测评表(HAD)进行测定并符合实用神经精神手册的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按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针刺组30例,男11例,女19例;平均年龄35.6±14.5岁;对照组30例,男1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7.1±13.7岁。

2治疗方法2.1 针刺组治则以健脾化痰、安神定志为主,取百会、印堂、太冲、内关、中脘、三阴交。

失眠加神门,头晕头痛加太阳、风池、合谷,思维迟钝、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加四神聪、足三里,胸闷心慌加膻中,食欲差加足三里,背腰肢体僵硬加华佗夹脊穴、肾俞,痛证加阿是穴。

视患者病情,中枢神经过于兴奋先施予强刺激泻法,一般情况则以平补平泻为主,为了增强疗效,电针督脉经穴为主的头部穴位如百会、印堂。

当脏腑功能处于低下时可采用兴奋性刺激,以恢复机体的正常生理状态。

留针时间30分钟,每天1次,10次为一疗程,同时服用赛乐特(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20 mg,每日1次。

2.2 对照组只口服赛乐特20 mg,每日1次。

2.3 统计处理用NDST统计软件包提取随机分组表,全部数据专人输入计算机,采用标准统计软件(Start View)进行χ2检验、t检验。

3 疗效观察3.1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4周、6周分别进行HAD量表测评。

疗效评定标准以HAD减分率计算。

痊愈:精神症状消失,恢复正常生活,HAD减分率75%以上;显著进步:精神症状部分好转,生活自理,HAD减分率50%以上;进步:精神症状部分好转,HAD减分率30%以上;无效:精神症状无变化,HAD评分减分率<30%。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中风后抑郁症是中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给患者的恢复带来很大的影响。

我院针刺科使用针刺治疗方法对中风后抑郁症进行了观察,并在护理中发现了一些问题,现在总结如下。

一、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有显著的疗效我们针刺科对12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进行了针刺治疗,治疗时间为3周,每周治疗3次。

治疗前后,使用医学评定量表(Beck抑郁量表)进行测试,统计数据表明,治疗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程度均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其抑郁量表总分由治疗前的22.5±5.1分下降到治疗后的10.8±1.8分,两组数据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二、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需要注意的护理措施1、精神护理。

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疾病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伤害,更是精神上的打击,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进行精神上的护理,多与患者交流、安慰,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增强患者的自信心和生活信心。

2、营养护理。

针刺治疗耗费了患者很多的体力和精力,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患者的饮食,提供富含营养的食物,增加患者体内的能量储备,使其更好地进行康复。

3、睡眠护理。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需要睡眠方面的护理,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患者有充足、深度的睡眠,使其更好地恢复身体机能。

1、提高接诊效率。

对于中风后抑郁症患者,各项生理指标都较为敏感,因此我们要提高接诊效率,尽快为患者进行针刺治疗。

2、确保针刺治疗的安全性。

针刺治疗在操作上需保证操作人员的经验和技能,确保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安全无虞。

3、坚持规范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规范治疗,确保针刺操作的正确性,避免造成患者过度刺激引发不良反应。

总之,针刺治疗对中风后抑郁症患者有着显著的疗效,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患者的护理和操作的规范性,确保治疗效果的安全和有效。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张丽;李伟红
【期刊名称】《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8(24)4
【摘要】大量的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文献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单独用西药疗效相当,甚至优于西药,针刺与中西药合用可以提高疗效,具有起效快,疗效稳定的特点.虽然近十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论著的水平较以往有了较大提高,但仍存在设计不合理的现象.
【总页数】2页(P457-458)
【作者】张丽;李伟红
【作者单位】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433;上海长海医院,上海,20043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6.28
【相关文献】
1.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郭旭;赵宏;王漪;苏苇
2.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J], 朱力;姚成龙;王飞飞
3.针刺治疗卒中后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J], 马安琪;肖彬;李征宇;
4.针刺治疗老年抑郁症的临床思路和机制研究进展 [J], 陈晓磊; 徐世芬
5.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思路与方法研究进展 [J], 黎彦红;王亚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近五年研究概述

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近五年研究概述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 2023,Vol.16,No.102121 ㊃综述㊃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循证能力建设项目(2019XZZX⁃ZJ005)作者单位:150040 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周明园(硕士研究生)㊁黄飞(硕士研究生)㊁蒋焕莹(硕士研究生)㊁洛子茹(硕士研究生)㊁焦雪峰(硕士研究生)㊁孙美琦(硕士研究生)㊁孙忠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七科(吕晓琳㊁尹洪娜)作者简介:周明园(1997-),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针灸防治脑脊髓神经病的研究㊂E⁃mail:3236503080@通信作者:尹洪娜(1979-),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针灸防治脑脊髓神经病的研究㊂E⁃mail:hljtcmacu@针刺治疗抑郁症机制的近五年研究概述周明园 吕晓琳 黄飞 蒋焕莹 洛子茹 焦雪峰 孙美琦 孙忠人 尹洪娜【摘要】 本文通过对近5年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研究进行概括归纳,发现针刺可通过提高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单胺类递质等的表达,有效增强突触传递和可塑;能够通过调控半胱氨酸蛋白酶⁃3㊁B 淋巴细胞瘤⁃2家族的表达,有效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通过抑制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1β的增加㊁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来调控中枢炎性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控相关激素水平的表达,良性调节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减轻海马神经元等的受损;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以及信号通路的表达等途径来治疗抑郁症㊂研究表明,针刺对于抑郁症的干预具有多途径㊁多靶点综合调控的特点㊂在今后的研究中,可加强针刺治疗疾病的临床应用;拓展穴位选用范围,加强体穴的应用频次;也应拓展对针刺穴位的研究,探索最佳针刺腧穴及操作的定量参数;同时要更加深入地探索针刺各机制间的相互关联性,加快基础机制研究,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㊂【关键词】 针刺; 抑郁症; 类抑郁大鼠模型; 作用机制; 突触传递和重塑; 细胞凋亡; 炎症反应【中图分类号】 R24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10.038Overview of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recent five yearsZHOU Mingyuan ,LYU Xiaolin ,HUANG Fei ,JIANG Huanying ,LUO Ziru ,JIAO Xuefeng ,SUN Meiqi ,SUN Zhongren ,YIN Hongna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Harbin 150040,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YIN Hongna ,E⁃mail :hljtcmacu@【Abstract 】 In this paper,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therapy for depression in the past fiveyears was summarized It was found that acupuncture can effectively enhance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plasticity by increasing the expression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and monoaminetransmitters.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s of Caspase⁃3and B⁃cell Lymphoma⁃2(Bacl⁃2),cell apoptosis was inhibited effectively.By inhibiting the increase of the pro⁃inflammatory factor interleukin⁃1β(IL⁃1β)and the over⁃activation of glial cells,the central inflammatory response was regulated.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related hormone levels,benign regulation of HPA axis can reduce the damage of hippocampal neurons.Depression can be treated by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intestinal flora and signaling pathways.The study shows that acupuncture therap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channel and multi⁃target comprehensive regulation for depression intervention,which can strengthen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 in the future research.Expand the selection range of acupoints and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frequency of body points;and for acupuncture points should also expand the research,explore the best acupuncture acupoints and the best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operation;at the2122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 same time,it is necessary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acupuncture mechanisms,acceleratethe basic mechanism research,so as to better guide clinical.【Key words】 acupuncture;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depression⁃like rat model; mechanismof action; synaptic transmission and remodeling; cell apoptosis; inflammatory response 抑郁症是临床常见的精神障碍类疾病,患者多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㊁兴趣丧失及食欲减退,同时部分患者也可能存在自杀等行为症状,以及妄想㊁幻觉等认知上的异常表现[1]㊂抑郁症具有发病率高㊁治愈率低㊁致残率高的显著特点,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2]㊂研究发现,抑郁症成因复杂,可由内因激发(遗传㊁性格因素㊁卒中后并发抑郁㊁产后抑郁㊁围绝经期抑郁㊁严重慢病等),亦可受外因刺激(如良好人际关系的缺乏㊁生活及工作节奏的增快)引起㊂内外因可单独诱发,同时也存在着交互作用致病的情况㊂据统计,目前全球约有2.8亿人患抑郁症,而中国抑郁患病人数已超5000万,且仍处于逐年攀升状态㊂针刺治疗抑郁等精神类疾病具有一定的优势及潜力㊂一项关于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显示,针灸可改善急性期抑郁症患者的症状,并降低维持期疾病的复发比率[3]㊂现今医学界认为,抑郁症是携带遗传易感基因的个体,在社会心理㊁神经生物学等多因素刺激下,在多机制参与下形成的复杂病症[4⁃5]㊂现代医学对本病机制研究,主要有单胺类神经递质假说㊁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假说以及内分泌激素假说等[6]㊂针刺疗法对于机体神经㊁内分泌等方面的调节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能够改善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㊁抑郁状态以及躯体症状等[7⁃8]㊂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探讨已在神经营养因子及神经递质的表达㊁细胞凋亡的抑制㊁炎症反应的拮抗㊁HPA轴㊁肠道菌群及相关信号通路的调控等方面开展㊂本文旨在对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研究机制进展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针刺治疗本病提供更多依据㊂1 针刺通过促进神经因子的表达及对神经递质的调控,发挥抗抑郁作用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神经营养因子和神经递质的低表达而导致的神经元损伤是抑郁症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㊂1.1 增加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广泛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修复应激后神经损伤及推进神经可塑性构建的一类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等情志类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9]㊂酪氨酸激酶受体B(tyrosine kinase receptor B,TrkB)作为BDNF的特异性受体,二者结合参与保护神经元,增强突触间传递及突触重塑的构建过程[10]㊂研究表明,BDNF等的低表达与抑郁的发生关系密切[11]㊂动物实验研究发现,耳穴刺激迷走神经治疗后的BDNF表达有明显升高,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BDNF表达水平,激活BDNF⁃TrkB信号通路,最终起到保护受损神经元㊁改善抑郁鼠异样行为的作用[12]㊂实验证实,针刺疗法可以上调脑组织中因抑郁症造成的BDNF等营养因子的低表达,促进抑郁后受损神经元的修复及再生,减轻脑组织损伤,从而修复相应神经功能,改善抑郁症鼠所出现的抑郁样行为[13⁃14]㊂可见针刺通过增加脑组织中BDNF等营养因子的表达及对其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起到营养受损神经,发挥抗抑郁作用㊂1.2 调控单胺类递质的紊乱单胺类神经递质主要包括去甲肾上腺素㊁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以及多巴胺㊂其中去甲肾上腺素是参与调节情感活动的重要神经递质,其含量的降低会减弱外周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诱导抑郁症状的出现[15];5⁃HT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细胞及外周组织中,参与神经元的分化㊁再生,与情绪变化㊁认知功能等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其含量的低表达可使患者出现精神萎靡㊁情绪低落等相关临床表现[16]㊂而5⁃HT转运蛋白则是将5⁃HT转运至神经突触末梢,起运输作用的一种跨膜转运蛋白,该蛋白释放量的增加亦会诱导抑郁等精神障碍类疾病的发生[17]㊂在对卒中后抑郁患者分别采取针药结合及口服西药的对比治疗中发现,针药结合组治疗后去甲肾上腺素㊁5⁃HT的含量较口服西药组有明显提升,同时针药组兼具不良反应少㊁各项临床评分指标优的特点[18]㊂研究显示,电针 百会” 印堂”后,电针组鼠的摄糖减少㊁求生欲望降低等抑郁样行为有显著向好,同时检测发现该组鼠海马区5⁃HT转运蛋白含量降低㊂此研究提示,针刺可能通过下调5⁃HT转运的过度表达,恢复突触可塑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2123性,发挥抗抑郁作用[19]㊂对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结合孤养造模的大鼠进行电针 百会” 印堂”㊁双侧 内关”干预治疗,实验结果发现,干预治疗后的大鼠海马组织及外周血中5⁃HT的表达量有明显升高,情绪低落的抑郁状态及相关行为有所改善[20]㊂以上研究表明针刺通过改善单胺类神经递质的表达,调控单胺类神经递质紊乱,达到抗抑郁的作用㊂2 针刺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发挥抗抑郁效果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化死亡,除参与调节正常的细胞分化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外,还与疾病的病理改变关系密切㊂研究已发现存在海马神经元凋亡的现象[21],调控易受应激刺激损伤的靶器官海马的凋亡是抑郁症治疗的方向㊂2.1 调控凋亡蛋白证实细胞凋亡与患者抑郁状态相关,且凋亡程度与抑郁严重程度呈正相关㊂半胱氨酸蛋白酶⁃3 (Caspase⁃3)是Caspase家族中与细胞凋亡关系最为密切的 死亡蛋白酶”,是细胞凋亡的执行蛋白㊂研究发现经电针治疗后围绝经期抑郁鼠的绝望无助行为有所改善,Caspase⁃3蛋白量明显下降㊁海马齿状回细胞数量增多同时尼氏小体有向好倾向,可见电针改善造模鼠的精神状态可能与降低Caspase⁃3的表达量进而抑制细胞凋亡有关[22]㊂2.2 调控B淋巴细胞瘤⁃2(B⁃cell lymphoma⁃2,Bcl⁃2)家族表达的失调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是Bcl⁃2家族中抑制凋亡和促进凋亡的代表基因,Bcl⁃2㊁Bax表达量的失调及比例关系的紊乱,参与抑郁症的发病机制[23]㊂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应用电针刺激 百会” 肾俞” 三阴交”治疗中发现,造模鼠的移动距离及在中心区域停留时间有所增加,同时Bcl⁃2/Bax的比例有所升高㊂以上实验结果提示针刺可通过调控Bcl⁃2㊁Bax的表达及比例情况,抑制海马神经元细胞的凋亡进程,从而改善制备鼠的抑郁状态[24]㊂以上实验可论证,针刺疗法通过对凋亡因子的调控,抑制细胞凋亡的发生,促进受损神经元功能的恢复,最终改善抑郁症鼠的抑郁样症状㊂3 针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抑郁效果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炎症反应与抑郁症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25],降低炎症反应可以提高抑郁症的治疗效果[26],诸多研究表明针刺疗法可以通过多途径来抑制其炎症反应,减少抑郁症的发作㊂3.1 下调促炎因子的表达依据在炎症反应中所发挥的作用,将细胞因子分为抗炎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㊁IL⁃10等]和促炎因子[如IL⁃6㊁IL⁃1㊁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㊁IL⁃1β等]㊂当机体处于长期应激状态,会刺激免疫细胞激活免疫反应㊁炎症反应,而炎症反应的激活,会致促炎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导致神经细胞凋亡及神经再生障碍,诱发相关抑郁情绪和症状的出现[27]㊂此外,最强炎性小体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 (NOD⁃like receptor thermal protein domain associated protein3,NLRP3)㊁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也参与炎性反应㊁与抑郁症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联㊂电针干预治疗后,可降低IL⁃1β㊁IL⁃6和TNF⁃α的表达,有效改善卒中后抑郁鼠抑郁行为㊂电针通过对IL⁃1β等一系列促炎因子表达的抑制,减轻炎症反应及脑组织损伤的发生,促进神经保护,发挥抗抑郁作用[13]㊂NF⁃κB/NLRP3/IL⁃1β信号通路参与抑郁症的发生,该通路的低表达,可以有效改善大鼠抑郁行为[28]㊂研究显示,经耳甲电针治疗CUMS鼠,可抑制模型鼠前额叶皮质中的NF⁃κB/NLRP3的异常激活,进而逆转促炎因子IL⁃1β的增加,缓解了中枢神经系统的炎性反应及该反应所带来的脑损伤,从而发挥抗抑郁效果[29]㊂由此推断针刺能够通对炎症因子的调节,调控抑郁的发生㊁发展㊂3.2 抑制胶质细胞的应激释放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免疫细胞,也是炎症反应的介导细胞,其在静息状态下参与突触间的相互作用,而当大脑受到应激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微环境被打破,胶质细胞被激活,则会分泌㊁释放炎性因子,促炎细胞因子聚集启动炎症级联反应,引发中枢炎性反应的出现,诱导抑郁症的发生[30]㊂研究表明,抑郁症鼠海马区小胶质细胞数量减少㊁形态营养不良[31]㊂电针 印堂” 百会”可调控抑郁症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小胶质细胞的过度活化,抑制炎症反应的产生,改善神经功能障碍,发挥抗抑郁作用[32]㊂研究显示,连续6周 百会” 印堂”针刺干预后,抑郁症鼠抑郁行为有所改善,检测指标结果证明针刺通过降低小胶质细胞标记2124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物离子化钙结合适配分子1的阳性表达㊁上调髓细胞触发受体2基因的低表达,以此来抑制小胶质细胞活化,从而降低促炎因子释放,调控炎性反应发生,进而促进抑郁症状缓解[33]㊂由此可以推断针刺调节免疫细胞活化是治疗抑郁症的可能作用机制㊂4 针刺通过对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轴的调节发挥抗抑郁作用 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HPA)轴是参与应激调控,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内分泌轴,与抑郁症的发生关系密切[34]㊂正常生理情况下HPA轴的调节机制是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当CRH释放后刺激神经垂体,产生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ACTH),而ACTH会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及皮质醇;糖皮质激素则通过作用于肾上腺㊁垂体发挥负反馈调控作用㊂但当机体受应激刺激时HPA轴被激活,处于过度亢进状态,相应情况下的CRH㊁ACTH的分泌量会增多,致使参与负反馈调控平衡的糖皮质激素分泌量亦会随之增加,糖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会使得与情感㊁记忆相关的海马神经元受损,HPA轴亢进㊁功能紊乱,最终可能诱导抑郁症的发生[35]㊂已有记载ACTH和皮质醇含量的表达与抑郁症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联[36]㊂皮质醇水平的升高,会致使海马㊁蓝斑功能受损,继而使患者出现情绪低落㊁认知障碍等一系列抑郁相关表现[37]㊂研究发现,电针组相较西药组可有效改善患者抑郁症状㊁精神状态等临床指标,同时血清中的皮质醇㊁ACTH的含量较西药组相比也有明显下降[38]㊂另一研究也证实了,通过电针刺激 百会”㊁双侧 肾俞”及 三阴交”,可降低血清中CRH㊁ACTH㊁皮质醇含量,良性调节HPA轴,从而缓解围绝经期造模鼠的抑郁症状[39]㊂结合以上动物实验及临床观察推测,针刺疗法通过调控体内激素水平的表达,影响HPA轴,进而发挥抗抑郁的作用㊂5 针刺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控发挥抗抑郁作用肠道菌群失调是影响抑郁症发生的关键因素[40],近年来日益成为抑郁机制研究的新靶点㊁新方向㊂随着对肠道菌群调控作用机制的深入探索,发现了与抑郁症相关的大脑㊁胃肠道㊁微生物菌群之间存在着一种双向交流的信息调节通路,即脑 肠 微生物轴[41]㊂肠道菌群与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有着双向调节的作用关系,当机体肠道菌群结构发生异常变动时,会对人体精神情绪产生不良影响,而通过对菌群结构的正向调控㊁相应性治疗,则会干预异常情绪的发生[42]㊂应用 五音调神法”对轻中度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进行治疗后发现,经该法治疗的患者各项疗效评分指标㊁肠道菌群和5⁃HT的表达量均优于西药组患者,有可能是基于 五音调神法”可有效改善肠道菌群环境㊁减轻胃肠道症状,又因脑 肠轴相通作用的缘故,使得改变了的肠道菌群发挥效应,影响神经递质的表达,改善神经功能,缓解抑郁情绪,最终达到身心同治的效果[43]㊂LI P[44]通过针刺CUMS大鼠的 上星” 大陵”,使得大鼠肠道菌群中的拟杆菌门及后壁菌门相对丰度比降低,而经干预治疗后改善的菌群环境,经脑 肠 微生物轴关联传导传至神经中枢,进而调控5⁃HT㊁多巴胺及BDNF的相关表达,最终起到改善CUMS鼠抑郁样行为的效果㊂综上所述,针刺疗法可能通过调节失衡的菌群环境来发挥抗抑郁作用㊂6 针刺通过调控相关信号通路起到抗抑郁作用6.1 针刺调节PTEN诱导假定激酶(PTEN induced putative kinase,PINK)⁃Parkin信号通路PINK⁃Parkin信号通路是高度调控线粒体自噬的信号通路,其中PINK是一种靶向线粒体苏氨酸激酶,线粒体受损时,PINK聚在线粒体外膜,磷酸化E3泛素连接酶Parkin,而磷酸化的Parkin在被大量激活后,会与自噬接头蛋白P62和自噬体的结构蛋白LC3⁃II结合,将受损的线粒体传到自噬体中,完成线粒体的自噬过程[45]㊂正常情况下,线粒体为大脑神经元提供能量支撑,改善大脑的功能状态[46]㊂受损的线粒体未及时清除,会对与情绪㊁记忆有关的海马产生破坏性影响,损伤情绪,致使抑郁行为的出现[47]㊂研究发现通过针刺 上星” 风府”,可以下调大鼠海马LC3及mRNA的表达,降低PINK 及P62的积累,阻断自噬体降解,改善抑郁行为[48]㊂实验表明针刺可通过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起到抗抑郁作用㊂6.2 针刺调节c⁃Jun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信号通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信号通路与抑郁症关系密切,JNK信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2125号通路属于MAPK信号通路中的成员,参与细胞凋亡,在抑郁症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49]㊂在对抑郁患者头部解剖实验中发现,患额叶中的JNK信号通路高度表达[50]㊂JNK在被MAPK及联激活后,可被转移到细胞核中,促进c⁃Jun的磷酸化,而后p⁃c⁃Jun 与DNA结合,引发凋亡基因转录的启动,加速细胞凋亡过程㊂有研究发现,针刺抑郁鼠的 三阴交” 内关”,可降低病鼠前额叶上游蛋白JNK及下游蛋白c⁃Jun㊁p⁃c⁃Jun的表达,改善病鼠的抑郁行为,表明针刺改善鼠的抑郁行为可通过下调JNK信号通路上下游蛋白的高表达来实现[51]㊂7摇总结与讨论综上研究表明,针刺治疗抑郁症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各个机制之间存在互相交错,多靶点协同抗病的作用关系㊂针刺通过对5⁃HT㊁BDNF等表达的调控,改善消化系菌群的失衡,通过对小胶质细胞过度活化的抑制㊁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产生,恢复紊乱了的神经功能,最终发挥出整体调节,协同抗抑郁的效果㊂随着研究的深入,目前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㊂首先,针刺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之间并非独立存在,而是相互影响㊁交互错杂的,不同机制之间互存关联,往往不能用单一机制来解释全部缘由,未来应加强各机制间作用的研究力度㊂其次,人类的抑郁症是由多种因素刺激产生,其神经回路于生理㊁病理上会有复杂的多重变化,而现今实验应用的模型所诠释的多是单一神经回路的表型异常,实验中动物模型未能全面㊁统一的阐释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故应创新动物模型,以求获得精准的实验结果㊂此外,针刺抗抑郁治疗多应用在动物实验中,而临床研应用较少,故应增加临床应用力度,以便为临床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具数据化的循证应用依据㊂纵观文献研究发现,目前研究所选择的针刺穴位多为头穴,而中医的治疗理念是将整个病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除局部应用选穴外,还可加大体穴的适用性应用,拓展选穴范围,加强整体调节的效应㊂基于上述问题,临床工作者应进一步探求所发现的不足之处,以便为针刺治疗抑郁症提供更具科学的理论依据㊂参考文献[1] 姚树桥,杨艳杰.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1.[2] Askelund A D,Schweizer S,Goodyer I M,et al.AuthorCorrection:Positive memory specificity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J].Nat Hum Behav,2019,3(3):265⁃273.[3] 过伟峰,曹晓岚,盛蕾,等.抑郁症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20,40(2):141⁃148. [4] 赵智婕,包金风.表观遗传修饰在抑郁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J].生理科学进展,2019,50(5):339⁃342.[5] Jokela M,García⁃Velázquez R,Airaksinen J,et al.Chronicdiseases and social risk factors in relation to specific symptoms ofdepression:Evidence from the U.S.national health and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J].J Affect Disord,2019,251:242⁃247.[6] 徐睿.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中西医治疗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9):5436⁃5440.[7] 肖伟,章显宝,胡徽星,等.针刺与药物对比治疗皮质下缺血性血管病伴抑郁症: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针灸,2014,34(11):1051⁃1056.[8] 彭易雨,景绘涛,栾兰,等.三联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针刺研究,2018,43(4):260⁃262,268. [9] 王惠芹,王真真,林美妤,等.抑郁症发病与神经营养因子异常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20,36(10):1333⁃1337.[10] 关书,熊伟,高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抑郁症[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8,34(2):153⁃156.[11] 杨文海,宁显忠,赵德福,等.抑郁症患者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和皮质醇的表达[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8,38(21):5252⁃5253.[12] 王艺霏,李少源,王瑜,等.耳穴刺激经迷走神经对糖尿病合并抑郁大鼠行为学与BDNF⁃TrkB通路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2,37(5):2639⁃2644.[13] 汪洋,王玉娟,武九龙,等.电针对PSD大鼠行为学及神经营养因子和炎症因子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2):263⁃269.[14] 章显宝,何玲,王震,等.针刺对卒中后抑郁大鼠行为学及海马㊁皮质㊁杏仁核中BDNF㊁GFAP表达水平的影响[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42(11):954⁃962.[15] JI X W,WU C L,WANG X C,et al.Monoamine neurotransmittersand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in the brains of rats with post⁃strokedepression[J].Exp Ther Med,2014,8(1):159⁃164. [16] 陈欣怡,李永丰,徐晨曦,等.针刺干预抑郁症在中枢5⁃羟色胺系统的效应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7):150⁃154.[17] Nielsen K,Brask D,Knudsen G M,et al.Immunodetection ofthe serotonin transporter protein is a more valid marker forserotonergic fibers than serotonin[J].Synapse,2006,59(5):270⁃276.[18] 赵娜,胡万华,朱文宗,等.解郁1号方联合头电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观察[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8,26(9):669⁃672.[19] 韩栩珂,尹平,殷萱,等.电针对魏一凯二氏大鼠抑郁模型大鼠海马CA1区突触可塑性及5⁃羟色胺转运体蛋白的影响2126 环球中医药2023年10月第16卷第10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October2023,Vol.16,No.10[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8,20(12):2248⁃2254.[20] 许艺元,李志刚,王巧侠,等.电针对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及外周血清BNDF㊁5⁃羟色胺的影响[J].针灸临床杂志,2020,36(12):59⁃63.[21] 张园,刘学军.海马神经元凋亡与抑郁症[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4,41(3):153⁃155.[22] 荆秦,林卉,任路.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7,23(11):1607⁃1610.[23] 胡久略,谢辉,龙志江,等.宁神温胆汤对大鼠海马凋亡蛋白bax㊁bcl⁃2表达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4):394⁃396.[24] 王戈,任路,贾连群.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海马Bcl⁃2和Bax的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6):838⁃840.[25] Maydych V.The Interplay Between Stress,Inflammation,and E⁃motional Attention:Relevance for Depression[J].FrontNeurosci,2019,13:384.[26] Alcocer⁃Gómez E,Casas⁃Barquero N,Williams M R,et al.An⁃tidepressants induce autophagy dependent⁃NLRP3⁃inflammasomeinhibition in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J].Pharmacol Res,2017,121:114⁃121.[27] 邓朔,张鸿燕.抑郁症发病机制的神经免疫相关靶点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7,33(3):280⁃283. [28] PAN Y,CHEN X Y,ZHANG Q Y,et al.Corrigendum toMicroglial NLRP3inflammasome activation mediates IL⁃1beta⁃related inflammation in prefrontal cortex of depressive rats”[J].Brain Behav Immun,2021,97:455.[29] 刘玥婷,王朝阳,王瑜,等.耳甲电针对抑郁症模型大鼠前额叶皮质NLRP3㊁NF⁃κB㊁IL⁃1β蛋白表达的影响[J].中医杂志,2020,61(21):1909⁃1914.[30] Wohleb E S,Franklin T,Iwata M,et al.Integrating neuroimmunesystems in the neurobiology of depression[J].Nat RevNeurosci,2016,17(8):497⁃511.[31] Singhal G,Baune B T.Microglia:an interface between the lossof neuroplasticity and depression[J].Front Cell Neurosci,2017,11:270.[32] 黄文韬,李朵朵,李冰,等.电针对抑郁症大鼠海马齿状回亚颗粒区小胶质细胞活化和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J].中国实验动物学报,2022,30(4):513⁃519.[33] 李晓艳,王红梅,赵雅,等.针刺对慢性应激抑郁大鼠前额叶皮层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影响[J].针刺研究,2021,46(1):52⁃57.[34] 王永辉,冯振宇,刘慧宇,等.当归补血汤对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刺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HPA轴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7,23(8):112⁃116.[35] 肖夏,魏京金,李维靖,等.针灸调控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抗抑郁的机理分析[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6):758⁃760.[36] 冯振宇,赵杰,刘慧宇.温阳解郁汤对抑郁模型大鼠HPA轴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12):4304⁃4307.[37] Ancelin M L,Scali J,Norton J,et al.Heterogeneity in HPAaxis dysregulation and serotonergic vulnerability to depression[J].Psychoneuroendocrinology,2017,77:90⁃94. [38] 梁忠新,梁淑敏,杨月花,等.电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及与HPA轴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41(22):5001⁃5004.[39] 蒋希荣,任路.电针疗法对围绝经期抑郁症模型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β⁃内啡肽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6,34(8):1923⁃1925.[40] 王凯新,董晓梦,苏毅鹏,等.肠道菌群与抑郁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8(4):1094⁃1100.[41] 高丽波,黄生辉,唐珂,等.微生物⁃肠⁃脑轴与抑郁症中医药研究进展[J].微生物学通报,2020,47(8):2582⁃2596. [42] 刘保光,董颖,谢苗,等.基于脑⁃肠⁃微生物轴探讨肠道菌群对抑郁症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10):6027⁃6029.[43] 刘丽,丁懿,王健,等. 五音调神法”治疗轻中度肝郁脾虚型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肠道菌群和血清5⁃羟色胺水平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0):3882⁃3887.[44] LI P,HUANG W,YAN Y N,et al.Acupuncture Can Play anAntidepressant Role by Regulating the Intestinal Microbes andNeurotransmitters in a Rat Model of Depression[J].Med SciMonit,2021,27:e929027.[45] Zimmermann M,Reichert A S.How to get rid of mitochondria:crosstalk and regulation of multiple mitophagy pathways[J].BiolChem,2017,399(1):29⁃45.[46] Klinedinst N J,Regenold W T.A mitochondrial bioenergeticbasis of depression[J].J Bioenerg Biomembr,2015,47(1⁃2):155⁃171.[47] SHEN M,WANG F,LI M,et al.Reduced mitochondrial fusionand Huntingtin levels contribute to impaired dendritic maturationand behavioral deficits in Fmr1⁃mutant mice[J].Nat Neurosci,2019,22(3):386⁃400.[48] 程文静,李鹏,陈文婕,等.针刺对抑郁大鼠海马PINK1⁃Parkin信号通路介导线粒体自噬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1):361⁃366.[49] Mitic M,Lukic I,Bozovic N,et al.Fluoxetine signature on hip⁃pocampal MAPK signalling in sex⁃dependent manner[J].J MolNeurosci,2015,55(2):335⁃346.[50] Martín⁃Hernández D,Caso J R,Javier Meana J,et al.Intracellular inflammatory and antioxidant pathways inpostmortem frontal cortex of subjects with major depression:effect of antidepressants[J].J Neuroinflammation,2018,15(1):251.[51] 俞秋云,杨昕婧,姜会梨,等.针刺对抑郁大鼠前额叶皮质JNK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6):3157⁃3161.(收稿日期:2023⁃02⁃28)(本文编辑:张楠)。

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针刺疗法治疗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赵雅; 邬继红【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年(卷),期】2019(017)005【总页数】6页(P128-133)【关键词】针灸; 抑郁症; 郁证; 综述【作者】赵雅; 邬继红【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100029;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抑郁症(Depression)又称抑郁障碍,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之一,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自杀率,无智力改变与人格改变为特点。

临床可见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情绪的消沉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自卑抑郁,甚至悲观厌世,可有自杀企图或行为;甚至发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显的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每次发作持续至少2周以上、长者甚或数年,多数病例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数可以缓解,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1 抑郁症的中医病因研究中医学称该病为“郁证”,郁证病名首见于明代医家虞抟所著的《医学正传》,其病因多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或易怒喜哭、或伴胸胁胀痛、或咽中如有异物梗阻,失眠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

“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广义的郁包括外邪、情志等因素所致。

狭义的郁,单指情志不舒为病因的郁。

《灵枢·寿夭刚柔》所云:“忧恐忿怒伤气,气伤脏,乃病脏”,认为抑郁症的发病多为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引起脏腑功能失调。

因此,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可以概括为阳气亏虚为发病基础,气机不畅为发病关键,导致五脏功能失调而发。

有研究显示,抑郁症与功能性胃肠疾病共病的情况非常多见,抑郁症常引起胃动力的改变,即中医所说的肝郁犯胃、肝胃不和。

除此之外,本病多虚实夹杂,易生痰、化火、挟瘀[1]。

抑郁症的中医辨证应以虚证为纲。

由此结合临床,分析现行公认的抑郁症诊断标准(CCMD-3)中所规定的主要症状,其绝大部分属于中医的虚证范畴,以心、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兼有肝郁症状,其中又以肾虚最为常见。

针刺治精神分裂、抑郁、焦虑、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

针刺治精神分裂、抑郁、焦虑、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

针刺治精神分裂、抑郁、焦虑、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第 2108 期作者 / 衣晓峰刘效姬整理中国中医药报编辑 / 段瑞⊙ 校对 / 张芊芊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

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

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

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

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调神在防治疾病、诊断疾病及疾病的预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即有“粗守形,上守神”之说。

·针刺百会穴、情感区针刺的手法,需要小幅度、轻捻转,偶伴提插,捻转速度达200转/分钟以上,连续3~5分钟。

·针刺调神的关键在于手法的操作,在得气的基础上加以电针刺激效果更佳。

近年来,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癔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失眠等在内的神志病发病率逐渐增高,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

对于这类疑难性神志病的治疗,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获得者、首届全国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批黑龙江省名中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孙申田明确指出,神志病的发生与脑功能失常密不可分,故临床应注重“治神”二字,强调以调神为本。

据此,孙申田根据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在西医诊断明确和中医辨证清晰的基础上,以辨证论治为原则,结合大脑机能定位与头皮表面投影的关系,制定出了独具特色的选穴配方方案。

主方选用百会、印堂、“情感区”及“腹一区”(位于剑突下0.5寸及左右旁开0.5寸,共3穴),同时辨证配穴,穴位选取不拘常穴,施以特定的针刺手法和操作,在临床中治疗上独具匠心,屡治屡验,疗效卓著。

下面介绍孙申田调神益智法治疗神志病的经验体会及验案三则。

神志异常调神为主孙申田认为,现代中医神志疾病不应仅指现代医学精神科疾病,也应包括其他系统疾病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症状。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的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一、病例观察患者:李先生,60岁,中风后出现抑郁情绪。

李先生因高血压和高血脂多年,一直坚持服用药物治疗。

但在一天晚上,他突然出现了头晕、恶心和肢体无力等症状,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经过检查,医生确诊李先生患上了中风,并且出现了一定的脑损伤。

经过治疗,李先生的生命得以保住,但是中风后却出现了抑郁情绪。

李先生表现出了情绪低落、缺乏兴趣、睡眠障碍等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

治疗过程:在李先生的治疗过程中,我们采用了针刺治疗的方法。

我们对李先生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评估,包括脑损伤的情况、精神状态、生活习惯等方面。

然后根据他的具体情况,选取了适合的穴位进行针刺。

我们主要针刺了足三里、神阙、心俞等穴位,以调理气血、平复心神为主要目的。

每次治疗时间约30分钟,持续治疗了一个月的时间。

效果观察:经过一个月的针刺治疗,李先生的抑郁情绪有了一定的好转。

他的情绪逐渐恢复,出现了一些积极向上的变化,比如笑容增多、与人交流愉快、睡眠质量提高等。

李先生也表现出了对治疗的积极态度,对生活的信心逐渐增加。

经过观察,李先生的抑郁情绪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1. 个体化治疗: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穴位选择和操作方式。

在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合理选择穴位进行针刺,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2. 注意治疗过程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在进行针刺治疗时,护理人员要确保治疗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条件。

要关注患者的反馈,调整治疗力度和方式,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舒适度。

3. 重视心理护理:中风后抑郁患者除了身体上的疾病,还需要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情绪,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调整情绪,树立信心,提高对治疗的积极性。

4. 家属支持与配合:中风后抑郁的患者需要得到家庭成员的支持与配合。

家属应该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鼓励和支持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状态,促进患者的康复。

针刺治疗抑郁症58例

针刺治疗抑郁症58例

针刺治疗抑郁症58例张志盛【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年(卷),期】2012(031)021【总页数】2页(P61-62)【关键词】抑郁症;针刺【作者】张志盛【作者单位】呼和浩特市第一医院 0100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近年来随着现代化社会竟争压力增大,发病率上升,因此防治该病已成为当务之急。

笔者从2008年1月~2009年1月用针刺治疗抑郁症58例,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全部58例均来自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并经内蒙古精神卫生中心确诊为原发性抑郁症,其中男25例,女33例;年龄最小的25岁,最大50岁,平均33岁;病程最短的3周。

最长5年。

平均8周。

1.2 诊断标准:确诊为原发性抑郁证,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诊断标准[1]。

中医辨证分型依照《中医内科学》[2]郁证的肝气郁结、痰气郁结和心神失养3种证型。

2 治疗方法2.1 主穴:百会、太冲、内关;配穴:肝气郁结者加曲泉、膻中、期门;痰气郁结者,加丰隆、阴陵泉、廉泉;心神失养者,加心俞、通里、三阴交。

2.2 操作:选用华佗牌0.3mm×30mm针灸针,先刺入百会,待局部穴位有得气感,让患者大声发出“啊”字。

同时,快速捻针,频率50~100次/min,持续1~2min,再刺太冲和内关,操作手法同上。

余穴按常规针刺,每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每日1次。

7次为1疗程。

共治疗3个疗程。

3 治疗效果根据HAMD量表评分减分率评定 [3]。

减分率=【(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

痊愈:HAMD量表减分率≥75%,显效:HAMD量表减分率达50%~74%;有效:HAMD量表减分率达25%~49%;无效:HAMD量表减分率<25%。

其中痊愈12例占21%,显效:36例占45%,有效:15例占26%,无效:5例占8%,总有效率92%。

4 讨论抑郁症属祖国医学“郁证”的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可显著影响个体 的心身健康、社会交往、职业能力及躯体活动,具有高发病、 高致残等特点。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 2020 年,抑郁症所致 的功能残疾将上升至所有疾病种类中的第 2 位,仅次于缺血 性心脏病[1]。中医具有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优势, 中医药治疗抑郁症,尤其是针灸治疗抑郁症越来越多地受到 了关注。现将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的相关报道简述如下。
4 结语
综上所述,针灸治疗抑郁症在临床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 进步,其疗效确切,具有不良反应少、疗效快、安全性高的特 点,提高了治疗 的 依 从 性,易 被 患 者 接 受。但 是 目 前 针 灸 治 疗抑郁症的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完善。例 如诊断、疗效评定缺乏统一评定标准,科研设计方法不完善, 临床研究样本量较小,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更少,这些 使研究结果的意义受到影响。抑郁症的疗程较长,复发率较 高,目前大多研究观察时间短,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针灸 治疗抑郁症远期疗效的可信度。总之,针灸治疗抑郁症应把 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进行研究,以便更充分 地发挥中医针灸优势。
3 针药结合
针药结合即指针灸方法与抗抑郁药物或中药同时应用。 临床已显示出起效快、疗效高的互补优势,具有深入研究和 广泛应用的前景。王威等[15]用疏肝解郁饮配合穴位针刺通 电( 太阳、百会、风池、人中、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合谷) 治疗 抑郁症 20 例,总有效率为 90% ,百优解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5% 。说明中药配合针刺组效果明显。陈江[16] 将 80 例抑 郁症患者随 机 分 为 两 组,治 疗 组 采 用 针 刺 四 关 穴、百 会、印 堂、内关、神门穴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对照组口服西酞普兰 片治疗,每日 20 mg,经 4 周治疗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 组( P < 0. 05) 。钟志国等[17]观察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治疗 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将 56 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 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 30 例采用加味越鞠丸、腹针及抗 抑郁西药治疗,对照组 26 例采用单纯抗抑郁西药治疗,结果 显示两组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 P > 0. 05) ,两组在情绪、睡眠 及焦虑改善上与治疗前都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 ,两组间 比较也有极显著差异( P < 0. 01) 。提示加味越鞠丸结合腹针 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显著。段冬梅等[18] 将 75 例 轻、中度伴躯体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组各 25 例。A 组 口服百优解,每天 20 mg; B 组采用电针疗法,取穴以百会、印 堂为主; C 组口服百优解加电针。结果临床总有效率 A 组为 78. 3% ,B 组为 82. 6% ,C 组为 91. 7% ,C 组与 A 组、B 组之 间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 0. 05) ,B 组和 C 组在改善躯体 症状方面疗效显著,使用百优解的 C 组不良反应较 A 组少。
参考文献:
[1] 吴文源. 心身医学基本技能[M]. 上海: 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77.
[2] 乔胜楠,孔莹,邹伟.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观察[J]. 针灸临 床杂志,2009,25( 4) : 25 - 26.
2 电针
电针治疗疾病是对传统针灸方法的发展,在普通针刺的 基础上,通过适当地运用电流刺激可增强和维持针感,提高 疗效。徐世芬等[8]对 71 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分别采用电 针治疗、氟西汀治疗及电针配合氟西汀三组治疗。电针组采 用电针百会、印堂为主治疗。结果针药组总有效率高于电针 组( P < 0. 05) 和药物组( P < 0. 01) 。电针组和针药组在改善 HAMD 总分焦虑 / 躯体化和睡眠障碍方面与药物组比较,差 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1,P < 0. 05) 。在降低 SDS 总分 方面,针药组优于药物组( P < 0. 01) 。认为电针与药物配合 使用,不仅减 轻 或 者 避 免 药 物 的 副 反 应,还 可 以 增 强 疗 效。 蓝丽康等[9]将轻、中度抑郁症患者 66 例,随机分成电针治疗 组和黛力新治疗组各 33 例。电针组穴取 ① 百会、劳宫、涌 泉; ②人中、合谷、太冲; 两组穴交替使用。电针组有效率为 91. 0% ; 黛力新组有效率为 93. 9% ( P > 0. 05) 。其疗效与药 物治疗疗效相似,不良反应少。王瑜华等[10]对 82 例抑郁症 患者分别采用电针和口服文拉法新治疗,电针组 44 例,针百 会、印堂穴; 口服文拉法新组 38 例。结果表明电针组总有效
DOI:10.16367/j.issn.1003-5028.2012.04.068
2012 年 4 月 第 32 卷第 4 期
河南中医 HENA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pril 2012 Vol. 32 No. 4
针刺治疗抑郁症பைடு நூலகம்要
马霞
( 天津市安定医院,天津 300222)
摘要: 针刺治疗抑郁症有普通针刺治疗、电针治疗和针药结合治疗。普通针刺即指根据病情采用传统针刺补泻手法,刺激腧穴进行治疗,为临 床最常用的针刺方法; 电针治疗是对传统针灸方法的发展,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通过适当地运用电流刺激可增强和维持针感,提高疗效; 针药 结合即指针刺治疗与抗抑郁药物或中药同时应用。针刺治疗抑郁症不良反应少,易被患者接受。 关键词: 抑郁症; 普通针刺治疗; 电针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 R246.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 - 5028( 2012) 04 - 0478 - 03
收稿日期: 2011 - 12 - 12 作者简介: 马霞( 1975 - ) ,女,天津人,医学学士,主治医师。
·478·
瀚等[5]治疗 30 例抑郁病人,以太冲、合谷、神门、百会、印堂 穴为主穴随症加减,治疗 4 周后取得了有效率为 83. 8% 的满 意效果。裴音等[6]采用针灸大家王乐亭的临床经验处方,予 五脏俞加膈俞治疗抑郁症 62 例,并与口服百优解 58 例对 照,结果表 明 针 刺 五 脏 俞 穴 可 有 效 缓 解 抑 郁 症 临 床 症 状, HAMD 总分明显下降,总有效率和愈显率与应用百优解相 当,说明针刺五脏俞有良好的抗抑郁作用。周秀芳等[7]采用 五输穴透刺治疗抑郁症 100 例,穴取双侧太冲透涌泉、内庭 透涌泉、合谷透劳宫、后溪透中渚、重灸百会。5 次为 1 个疗 程,经 8 个疗程治疗,临床治愈 43 例,显效 39 例,好转 15 例, 无效 3 例,总有效率达 97. 0% 。治疗后抑郁自评量表( SDS) 评分显著减少( P < 0. 01) ,血浆皮质醇明显降低( P < 0. 05) 。
说明针药结合治疗轻、中度伴躯体症状抑郁症疗效好,不良 反应少。田春华等[19]探讨电针联用小剂量氯咪帕明治疗抑 郁症的疗效。研究组 30 例,采用电针联用小剂量氯咪帕明 治疗,对照组 30 例,单用氯咪帕明治疗,共治疗 6 周。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 93. 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80. 0% ,两组 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得出结论,电针联用小剂 量氯咪帕明可以提高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向东等[20] 将 98 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2 例,取百会、神 庭、太冲、内关、关元、足三里、三阴交加用电针并配逍遥散加 味治疗; 对照组 46 例,采用中药逍遥散加味治疗。结果治疗 组总有效率为 94. 23%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8. 26% ,两组比 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王欣君等[21]将 92 例抑郁 症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 50 例和对照组 42 例。针药组取穴 百会、印堂、四神聪、内关、神门、三阴交并配合 SSRI 类抗抑 郁药治疗。对照组用 SSRI 类抗抑郁药治疗。结果两组有效 率、HAMD 评分,治疗后第 2 周、第 4 周相比较差异均非常显 著,SDS 减分率相比较差异显著。认为针刺合并 SSRI 类抗 抑郁药治疗抑郁症疗效好,起效快。姜晓岩等[22]将 68 例抑 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4 例,采用西酞普兰结合针灸; 对 照组 34 例,单纯给予西酞普兰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 1 周、第 2 周、第 4 周、第 6 周末分别用 HAMD、临床总体印象 量表( CGI - SI) 及不良反应症状量表( TESS) 来评定抑郁症 状改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提示两组显效率无明显 差异( P > 0. 05) ,HAMD 量表部分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提示西酞普兰结合针灸见效快,对焦虑 / 躯体化及失 眠症状的改善优于单纯药物组。
第 32 卷 第 4 期
马霞: 针刺治疗抑郁症述要
Vol. 32 No. 4
率为 88. 64% ,口服文拉法新组为 89. 47% ( P > 0. 05) 。提示 电针治疗可疏通经脉、振奋阳气,可做为一项治疗抑郁症常 规疗法。王秀芬等[11] 将 70 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 35 例,穴取完骨、太冲; 对照组 35 例,给予舍曲林治疗,两组 治疗后 第 2 周、第 4 周、第 8 周、第 12 周 与 治 疗 前 比 较, HAMD 评分降低( P < 0. 05) ,差异有显著性。组间比较疗效 相当( P > 0. 05) 。提示电针完骨、太冲治疗抑郁症与口服舍 曲林两种治疗方法,均可作为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临床 疗效相当。黄 芳 等[12] 治 疗 轻 中 度 抑 郁 症 患 者 46 例,以 内 关、建里为主 穴 进 行 电 针 治 疗。 治 疗 前 后 自 身 对 照,HAMD 评分有显著性差异( P < 0. 05) ,总有效率达 88. 1% 。认为电 针内关、建里治疗抑郁症有一定疗效且比较安全,可明显改 善睡眠障碍、食欲降低、胸闷、心悸、情绪不宁、注意力不集中 等症状。张留超[13]取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所对应的 夹脊穴( 双侧) 治疗抑郁症 36 例,获得 94. 4% 的有效率,认 为电针夹脊治疗抑郁症可对人体起到良性调整作用,能有效 改善患者的抑郁状态。张春平等[14] 将 80 例抑郁症患者分 为帕罗西汀组和电针组。电针组取百会、印堂穴。结果电针 治疗抑郁症起效较快,在短时间内疗效与帕罗西汀相当,而 治疗 4 周以上时帕罗西汀的疗效更好。结论提示电针治疗 抑郁症有一定疗效,电针和药物治疗抑郁症各有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