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第一章绪论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四
计量经济学简答题四第一章绪论(一)基本知识类题型1-1.什么是计量经济学?1—2.简述当代计量经济学发展的动向.1-3.计量经济学方法与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有什么区别?1-4.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经济理论、数学和经济统计学的结合?试述三者之关系。
1—5.为什么说计量经济学是一门经济学科?它在经济学科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什么?1-6.计量经济学的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是什么?计量经济学模型研究的经济关系有哪两个基本特征?1-7.试结合一个具体经济问题说明建立与应用计量经济学模型的主要步骤。
1-8.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基本思想是什么?1-9.计量经济学模型主要有哪些应用领域?各自的原理是什么?1—10.试分别举出五个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并说明时间序列数据和横截面数据有和异同?1-11.试解释单方程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的概念并举例说明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12.模型的检验包括几个方面?其具体含义是什么?1—13.常用的样本数据有哪些?1-14.计量经济模型中为何要包括随机误差项?简述随机误差项形成的原因。
1—15.估计量和估计值有何区别?哪些类型的关系式不存在估计问题?1—16.经济数据在计量经济分析中的作用是什么?1—20.模型参数对模型有什么意义?习题参考第一章绪论1-1.答: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以揭示经济活动中客观存在的数量关系为内容的分支学科是由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三者结合而成的交叉学科。
1-2.答:计量经济学自20年代末、30年代初形成以来无论在技术方法还是在应用方面发展都十分迅速尤其是经过50年代的发展阶段和60年代的扩张阶段使其在经济学科占据重要的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在西方大多数大学和学院中计量经济学的讲授已成为经济学课程表中有权威的一部分;②从1969~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XX位获奖者中有XX位是与研究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有关;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萨缪尔森甚至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经济学是计量经济学的时代”.③计量经济学方法与其他经济数学方法结合应用得到发展;④计量经济学方法从主要用于经济预测转向经济理论假设和政策假设的检验;⑤计量经济学模型的应用从传统的领域转向新的领域如货币、工资、就业、福利、国际贸易等;⑥计量经济学模型的规模不再是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人们更喜欢建立一些简单的模型从总量上、趋势上说明经济现象.1—3.答:计量经济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用随机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一般经济数学方法揭示经济活动中各个因素之间的理论关系用确定性的数学方程加以描述。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沟通概述一什么是沟通
二、目的明确是前提、态度端正是关键 目的:闲聊?改善关系?获得帮助?说服他人? 请求他人?表达自己的意见? 态度:态度影响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 定命运。
三、人文素养是基础、把握适度是策略
(一)提高人文素养:德、礼、城、雅、美、思、 学、格、趣、新。
二、类型与特点 (一)说话
说话的“质量”决定着交流是否进行,沟 通是 否有效,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主要特征: 1、情境性:是由说话过程中时间、空间、对象、
说话 缘由等因素构成的说话环境。
2、得体性:说话时要看接受者和自己的关系, 要看接 受者此时此刻的心理状态。
(二)交谈 是一方或双方为着某一个目的,以对话的方式,相互
方的精神境界。 (二)口语沟通的技巧
(三)个人因素 1、生理因素:处于疲劳或疼痛状态时,可以影响沟 通的效果。 2、智力因素:双方的认识水平、使用语言不同以及 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也会影响沟通效果。 3、社会因素:不同种族、民族、文化、职业和社会 阶层的人容易产生沟通困难或误解。 4、信息传递:信息传递的速度过快或过慢、滥用信 息符号、术语、发音吐字模糊等都会影响沟通效果。 (四)环境因素 (五)理解因素
过程及规律
1、交谈的启动 (1)树立谈话的信心 (3)寻找共同的话题
2、交谈的进行 (1)自然转入话题 (3)注意谈话策略
3、交谈的结束 (1)水到渠成 (3)勿忘询问
(2)创建良好的氛围 (4)克服自身的偏见
(2)正确使用词句
(2)重复主题 (4)交谈体会
(三)演讲
演讲,又称演说、讲演,是一个人与众人之间 的信息交流方式。
第一节 协调人际关系 一、通过交谈协调关系(谈话与对话) (一)寒暄与敬语 1、礼仪性 2、应酬性 3、规范性 4、伸缩性
全面预算开题报告
[1]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指定辅导教材.财务成本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2]李晴阳.试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机构的构建.商场现代化.2008,9:66一66页[3]潘爱香.全面预算管理—整合“四流”,创造“一流”.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4]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8[5]刘俊勇编著.全面预算管理:战略的观点.中国税务出版社,2006[6]岳军花.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体系构建研究.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9[7]余绪续主编.管理会计.辽宁人民出版社.2002-4. P5[8]吴建友.传统预算怎样成了低绩效的根源?http///dayCommercialCollege/newShow.asp?D_ID=5398 ,2005[9] B1eeker, Ron.Key.Features of Activity-Based Budgeting. Journal of Cost Management, 2001[10]]Hansen. S. Norton D. T, V an der Stede, Praetiee Developments in Budgeting An overview and Research Perspective, Journal Management Accounting Researeh,2003[11]Rudole Grunig. Richard kuhn. Process一based Strategyic Planning,2005[12]杰罗尔德.L.齐默尔曼,邱寒等译.决策与控制会计(第二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 年[13]Joseph G. Fisher,JamesR.Frederickson,SeanA.Peffer.Budgeting: 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Negotiation[J] .The Accounting Review, 2000,(1):93-114.[14]乐世斌.论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经济师,2004(10):21~22[15]张长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6[16]王海波.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1)总49期[17]刘素菊.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研究[D].河北:河北人学,2006, 2[18]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专业委员会.我国企业预算管理的引进与发展—纪念我国改革开发30周年[J].会计研究2008 (9)[19]于增彪.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会计研究.2001,8:5一8页[20]汤谷良.从财务到全面预算[J].新理财,2003,(3):14一15[21]林秀香.构建有价值的企业预算管理框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4,(8):63一67。
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第一章绪论答案。
环境工程概论第四版第一章绪论答案。
环境工程是一个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对环境中或潜在污染源进行系统控制和治理的学科,涉及环境保护、环境工程设计、环境影响评价及治理技术等领域。
从广义上讲,环境工程主要是指对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产生有益或有害影响的工程,包括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环境监测管理三大类。
其中,环境工程又可分为环境污染防治工程与环境管理工程两大类。
环境工程是通过应用新方法和新技术对影响环境质量及人类健康的污染源进行控制、治理和管理的一门学科,它是现代环境保护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环境管理是指在环境管理活动中为了达到社会、经济、生态等目标所进行的过程管理和控制活动;环境工程与环境管理交叉融合为一个综合学科领域并构成一个独立学科即环境工程学科。
具体而言,环境工程作为一门学科有着多方面的特点:它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与环境问题密切相关;它是一门技术科学;它为环境问题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并改善环境质量方面提供重要技术手段;它具有综合性、实践性、交叉性等特点。
1.下列哪项是与环境工程有关?A.治理技术是环境工程学科的基础学科 B.污染防治是环境工程学科的核心学科 C.建设项目规划与设计是环境工程学科的主干学科 D.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环境工程学科的特色专业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1.环境工程的基本知识环境工程是一门系统的科学。
从自然科学角度看,它是指通过使用某种技术手段(如物理、化学等)对人类活动产生影响的过程进行规划和治理。
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质量:是指相对于人类生存状况而言。
(2)环境质量受自然因素控制情况:受气候、地理、土壤、水源地、生物及非生物因子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各种程度的质量和容量。
(3)人类健康直接关系到生存与发展。
(4)自然资源:地球物质循环规律为人类提供物质资源和生产条件,同时也影响到人类健康。
(5)自然遗产:通过自然系统保护、修复自然及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要素而形成;自然界中物质要素如空气、水等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了很大影响;人类生产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其他物质资源也是环境工程不可缺少的物质资源。
水力学第四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1-2.20℃的水2.5m3,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解] 温度转变前后质量守恒,即又20℃时,水的密度80℃时,水的密度那么增加的体积为1-4.一封锁容器盛有水或油,在地球上静止时,其单位质量力为假设干?当封锁容器从空中自由下落时,其单位质量力又为假设干?[解] 在地球上静止时:自由下落时:第二章流体静力学2-1.一密闭盛水容器如下图,U形测压计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h=1.5m,求容器液面的相对压强。
[解]2-3.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4900Pa。
压力表中心比A点高0.5m,A点在液面下1.5m。
求液面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解]绘制题图中面上的压强散布图。
Bh 1h 2A Bh 2h 1hAB解:Bρgh 1ρgh 1ρgh 1ρgh 2AB ρgh2-14.矩形平板闸门AB一侧挡水。
已知长l=2m,宽b=1m,形心点水深h c=2m,倾角=45,闸门上缘A处设有转轴,忽略闸门自重及门轴摩擦力。
试求开启闸门所需拉力。
[解] 作用在闸门上的总压力:作用点位置:2-15.平面闸门AB 倾斜放置,已知α=45°,门宽b =1m ,水深H 1=3m ,H 2=2m ,求闸门所受水静压力的大小及作用点。
45°h 1h 2BA[解] 闸门左侧水压力:作用点:闸门右边水压力:作用点:总压力大小:对B 点取矩:2-13.如下图盛水U 形管,静止时,两支管水面距离管口均为h ,当U 形管绕OZ 轴以等角速度ω旋转时,求维持液体不溢出管口的最大角速度ωmax 。
[解] 由液体质量守恒知,I 管液体上升高度与 II 管液体下降高度应相等,且二者液面同在一等压面上,知足等压面方程:液体不溢出,要求, 以别离代入等压面方程得2-16.如图,,上部油深h1=1.0m,下部水深h2=2.0m,油的重度=m3,求:平板ab单位宽度上的流体静压力及其作用点。
[解] 合力作用点:一弧形闸门,宽2m,圆心角=,半径=3m,闸门转轴与水平齐平,试求作用在闸门上的静水总压力的大小和方向。
有机化学第四版完整课后答案
目录第一章绪论 (1)第二章饱和烃 (2)第三章不饱和烃 (6)第四章环烃 (14)第五章旋光异构 (23)第六章卤代烃 (28)第七章波谱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33)第八章醇酚醚 (43)第九章醛、酮、醌 (52)第十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3)第十一章取代酸 (71)第十二章含氮化合物 (77)第十三章含硫和含磷有机化合物 (85)第十四章碳水化合物 (88)第十五章氨基酸、多肽与蛋白质 (99)第十六章类脂化合物 (104)第十七章杂环化合物 (113)Fulin 湛师第一章 绪论1.1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1.2 NaCl 与KBr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 4及CCl 4各1mol 混在一起,与CHCl 3及CH 3Cl 各1mol 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 答案:NaCl 与KBr 各1mol 与NaBr 及KCl 各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K +,Br -, Cl -离子各1mol 。
由于CH 4与CCl 4及CHCl 3与CH 3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C+624H C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CH 4SP 3杂化2p y2p z2p x2sH1.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C 2H 4b.CH 3Clc.NH 3d.H 2Se.HNO 3f.HCHOg.H 3PO 4h.C 2H 6i.C 2H 2j.H 2SO 4 答案:a.C C H H HHCC HH HH或 b.H C H H c.H N HHd.H S He.H O NO f.O C H Hg.O POO H H Hh.H C C HHH H HO P O O H HH或i.H C C Hj.O S O HH OH H或1.5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第一章绪论复习题答案
1.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学科研究对象是探讨该领域内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践应用。
2. 绪论部分如何定义学科的研究范围?
答案:学科的研究范围被定义为包括理论框架、实证研究以及该领域内的实际应用和技术发展。
3.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答案:学科发展历程从早期的理论探索,到中期的实证研究,再到现代的应用拓展,呈现了不断深化和扩展的趋势。
4. 绪论中强调了哪些学科研究的重要性?
答案:绪论中强调了学科研究对于理论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5. 绪论部分如何论述学科的研究方法?
答案:绪论部分论述了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分析、定性研究以及案例研究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
6.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
答案:学科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理论的深化、技术的创新以及实践应用中的复杂性问题。
7. 绪论中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有何展望?
答案:对未来学科发展趋势的展望包括跨学科研究的加强、技术融合的加速以及国际合作的拓展。
8.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学科研究对于社会发展的贡献体现在理论创新、技术进步和政策制定等多个方面。
9. 绪论中如何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
答案:绪论中通过历史背景、理论框架和实际案例来解释学科的核心概念,以确保学生能够全面理解。
10. 绪论中提到的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有哪些?
答案:学科研究的伦理问题包括数据隐私保护、研究对象的权益保护以及研究成果的公正性等。
软件工程各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一个三分 五个十五分第一章 绪论1. 软件2. 文档3. 软件工程4. 软件工程过程5. 软件生存周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2. 纯收人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2. 数据流3. 数据字典4. 加工5. 数据流图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2. 模块化3. 抽象4. 信息隐蔽5. 模块独立性6. 耦合性7. 无直接耦合8. 数据耦合9. 标记耦合10. 控制耦合11. 公共耦合12. 内容耦合13. 内聚性14. 偶然内聚15. 逻辑内聚16. 时间内聚17. 通信内聚18. 顺序内聚19. 功能内聚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2. 过程设计语言(PDL)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2. 程序可移植性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2. 判定覆盖3. 条件覆盖4. 判定/条件覆盖5. 条件组合覆盖6. 路径覆盖7. 环路复杂性8. 黑盒测试9. 白盒测试10. 驱动模块11. 桩模块12. 单元测试13. 集成测试14. 确认测试15. 调试第八章 软件维护1. 维护2. 校正性维护3. 适应性维护4. 完善性维护5. 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原型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2. 类3. 消息4. 方法5. 继承性6. 单重继承7. 多重继承8. 多态性9. 抽象10. 信息隐藏11. 链12. 关联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可靠性2. 效率3. 可维护性4. 可移植性5. 可互操作性6. 适应性7. 可重用性8. 软件设计质量9. 软件程序质量10. 冗余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2. 软件配置项3. 基线4. 文档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2. 软件工具3. CASE4. CASE生存期5. CASE工作台软件工程自考名词解释答案第一章 绪论1. 计算机程序及其说明程序的各种文档.2. 文档是有关计算机程序功能,设计,编制,使用的方案或图形资料.3. 用科学知识和技术原理来定义,开发,维护软件的一门学科.4. 软件工程过程规定了获取,供应,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时,要实施的过程,活动和任务.5. 软件生存周期是指一个软件从得出开发要求开始直到该软件报废为止的整个时期.6. 软件生存周期模型是描述软件开发过程中各种活动如何执行的模型.第二章 软件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开发计划1. 投资回收期就是使累计的经济效益等于最初的投资费用所需的时间.2. 在整个生存周期之内的累计经济效益(折合成现在值)与投资之差.第三章 软件需求分析1. 需求分析是指开发人员要准确理解用户的要求,进行细致的调查分析,将用户非不甘落后将用户非不甘落后 需求陈述转化为完整的需求定义,再由需求定义转换到相应的形式功能规约(需求规格说明)的过程.2. 数据流是数据在系统内传播的路径,因此由一组成分固定的数据项组成.3. 数据字典(Data Dic onary, 简称DD)就是用来定义数据流图中的各个成分的具体含义的,它以一种准确的,无二义性的说明方式为系统的分析,设计及维护提供了有关元素的一致的定义和详细的描述.4. 加工又称为数据处理,是对数据流进行某些操作或变换.5. 数据流图,简称DFD,是SA方法中用于表示系统逻辑模型的一种工具,它以图形的方式描绘数据在系统中流动和处理的过程.第四章 软件概要设计1. 模块在程序中是数据说明,可执行语句等程序对象的集合,或者是单独命名和编址的元素,在软件的体系结构中,模块是可组合,分解和更换的单元.2. 模块化是指解决一个复杂问题自顶向下逐层把软件系统划分成若干模块的过程.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特定的子功能,所有的模块按某种方法组装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完成整个要求的功能.3. 抽象是认识复杂现象过程中使用的思维工具,即抽出事物本质的共同的特性而暂不考虑它的细节,不考虑其他因素.4. 信息隐蔽指在设计和确定模块时,使得一个模块内包含信息(过程或数据),对于不需要这些信息的其他模块来说,是不能访问的.5. 模块独立性指每个模块只完成系统要求的独立的子功能,并且与其他模块的联系最少且接口简单.6. 耦合性也称块间联系.指软件系统结构中各模块间相互联系紧密程序的一种度量.7. 无直接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它们分别从属于不同模块的控制与调用,它们之间不传递任何信息.8. 数据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有调用关系,传递的是简单的数据值,相当于高级语言的值传递.9. 标记耦合指两个模块之间传递的是数据结构,如高级语言的数组名,记录名,文件名等这些名字即为标记,其实传递的是这个数据结构的地址.10. 控制耦合指一个模块调用另一个模块时,传递的是控制变量(如开关,标志等),被调模块通过该控制变量的值有选择地执行块内某一功能.11. 公共耦合指通过一个公共数据环境相互作用的那些模块间的耦合.公共数据环境可是是全程变量或数据结构,共享的通信,内存的公共覆盖区及任何存储介质上的文件,物理设备等(也有将共享外部设备分类为外部耦合).12. 当一个模块直接使用另一个模块的内部数据,或通过非正常口转入另一个模块内部,这种模块之间的耦合为内容耦合.13. 内聚块又称块内联系指模块的功能强度的度量,即一个模块内部各个元素彼此结合的紧密程度的度量.14. 偶然内聚指一个模块内的各处理元素之间没有任何联系.15. 逻辑内聚指模块内执行个逻辑上相似的功能,通过参数确定该模块完成哪一个功能.16. 把需要同时执行的动作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模块为时间内聚模块.17. 通信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处理元素都在同一个数据结构上操作(有时称之为信息内聚),或者指各处理使用相同的输入数据或者产生相同的输出数据.18. 顺序内聚指一个模块中各个处理元素都密切相关于同一功能且必须顺序执行,前一功能元素的输出就是下一功能元素的输入.19. 功能内聚指模块内所有元素共同完成一个功能,缺一不可.因此模块不能再分割.第五章 软件详细设计1. PAD图指问题分析图(Problem Analysis Diagram),是一咱算法描述工具,它是一种由左往右展开的二维树型结构.PAD图的控制流程为自上而下,从左到右地执行.2. 过程设计语言(Process Design Language,简称PDL),也称程序描述语言(Program Descrip on Language),又称为伪码.它是一种用于描述模块自法设计和处理细节的语言.第六章 软件编码1. 程序设计风格指一个人编制程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习惯逻辑思路等.2. 指程序从一个计算机环境移值到另一个计算机环境的容易程序.第七章 软件测试1. 语句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被测程序中每个语句至少执行一次.2. 判定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被测程序中每个判定表达式至少获得一次”真”和”假”值,从而使程序的每一个分支至少都通过一次.3. 条件覆盖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工中每个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出现一次.4. 判定/条件覆盖标准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判定表达式中的每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至少出现一次,并使每个判定表达式所有可能的结果也至少出现一次.5. 条件组合覆盖是比较强的覆盖标准,它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使得每个判定表达式中条件的各种可能的值的组合都至少出现一次.6. 路径覆盖是指设计足够的测试用例,覆盖被测程序中所有可能的路径.7. McCabe定义程序图的环路为程序图中区域的个数.区域个数为边和结点圈定的封闭区域数加上图形外的区域数1.8. 黑盒测试是功能测试又称为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9. 白盒测试是对程序中尽可能多和逻辑路径进行测试,检验内部控制结构和数据结构是否有错,实际的运行状态与预期的状态是否一致.10. 驱动模块是用来模拟被测模块的上级调用模块的模块,功能要比真正的上级模块简单得多,它只完成接受测试数据,以上级模块调用被测模块的格式驱动被模块,接收被测模块的测试结果并输出.11. 桩模块用来代替被测试模块所调用的模块它的作用是返回被测模块所需的信息.12. 单元测试指对源程序中每一个程序单元进行测试,检查各个模块是否正确实现规定的功能,从而发现模块在编码中或算法中的错误.13. 集成测试是指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测试,故也称组装测试或联合测试.14. 确认测试又称有效性测试.是为了检查软件的功能与性能是否与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确定的指标相符合所进行的测试.15. 调试是为了确定错误的原因和位置,并改正错误所进行的工作,因此调试也称为纠错.第八章 软件维护1. 在软件运行/维护阶段对软件产品所进行的修改就是维护.2. 为了识别和纠正错误,修改软件性能上的缺陷,应进行确定和修改错误的过程,这个过程就称为校正性维护.3. 随着计算机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硬件,软件及数据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为了使应用软件适应这种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称为适应性维护.4. 在犯罪分子件运行时期中,用户往往会对软件提出新的功能要求与性能要求.这种增加软件功能,增强软件性能,提高软件运行效率而进行的维护活动称为完善性维护.5. 为了提高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而对软件进行的修改称为预防性维护.6. 软件可维护性是指软件能够被理解,校正,适应及增强功能的容易程度.第九章 软件开发的增量模型1. 软件开发中的原型是软件的一个早期可运行的版本,它反映了最终系统的重要特性.第十章 面向对象的方法1. 对象是人们要进行研究的任何事物,从最简单的整数到复杂的飞机等均可看作对象,它不仅能表示具体的事物,还能表示抽象的规则,计划或事件.2. 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对象的抽象就是类3. 对象之间进行通信的构造叫做消息.4. 类中操作的实现过程叫做方法,一个方法有方法名,参数,方法体.5. 继承性是子类自动共享父类数据结构和方法的机制这是类之间的一种关系.6. 在类层次中,子类只继承一个父类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单重继承.7. 在类层次中,子类继承了多个父亲的数据结构和方法,称为多重继承.8. 多态性是指相同的操作或函数,过程可作用于多用户种类型的对象上并获得不同结果.不同的对象收到同一消息可以产生不同的结果,这种现象称为多态性.9. 抽象是指强调实体的本质,内在的属性,忽略一些无关紧要的属性.10. 信息隐蔽是指所有软件部件内部都有明确的范围以及清楚的外部边界每个软件部件都有友好的界面接口,软件部件的内部实现与外部可访问性分离.11. 链表示对象间的物理与概念联结.12. 关联表示类之间的一种关系,就是一些可能的链的集合.第十一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1. 软件按照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和条件下不出故障,持续运行的程度.2. 为了完成预定功能,软件系统所需的计算机资源和程序代码数量的程度.3. 找到并改正程序中的一个错误所需代价的程度.4. 将一个软件系统从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移植到另一个计算机系统或环境中运行时所需的工作量.5. 将一个系统耦合到另一个系统所需的工作量.6. 修改或改进一个已投入运行的软件所需工作量的程度.7. 一个软件能再次用于其他相关应用的程度.8. 设计的规格说明书要符合用户的要求.9. 程序要按照设计规格说明所规定的情况正确执行.10. 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软件,信息和时间.第十二章 软件工程管理1. 软件配置管理,简称SCM,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是一组管理整个软件生存期各阶段中变更的活动2. 软件配置项是软件工程中产生的信息项,它是配置管理的基本单位.3. 基线是软件生存期中各开发阶段的一个特定点,它的作用是把开发各阶段工作的划分更加明确化,使本来连续的工作在这些点上断开,以便于检查与肯定阶段成果.4. 文档是指某种数据媒体和其中所记录的数据.在软件工程中,文档用来表示对需求,工程或结果进行描述,定义,规定,报告或认证的任何书面或图示的信息.它们描述和规定了软件设计和实现的细节,说明使用软件的操作命令.第十三章 软件开发环境1. 软件开发环境是相关的一组软件工具集合,它支持一定的软件开发方法或按照一定的软件开发模型组织而成.2. 软件工具是指为支持计算机软件的开发,维护,模拟,移植或管理而研制的程序系统.3. CASE是一组工具和方法的集合,可以辅助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各阶段进行软件开发.4. 一个组织中的CASE系统从被始需求到完全废弃这一生存期.5. 一个CASE工作台是一组工具集,支持像设计,实现或测试等特定的软件开发阶段.。
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制度(4篇)
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制度第一章绪论1.1 背景和意义校园安全是一个涉及到所有师生员工和家长利益的重要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校园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给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制度,及时分析研判各类安全风险,加强宣传教育和警示教育,形成全员参与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校园的安全稳定。
1.2 目的和任务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规范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工作流程,明确责任分工和追责机制,提高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广大师生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具体任务包括:(1)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机制;(2)制定校园安全事件研判的方法和标准;(3)做好校内外安全信息监测和收集工作;(4)组织开展安全形势分析会商、研判和评估工作;(5)及时传递安全预警信息,提高校园安全防范能力。
第二章机构设置和职责2.1 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机构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研判机构由学校安全办公室牵头组建,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和处室的代表参与。
机构设置为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组和校园安全形势研判组。
2.2 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组职责校园安全形势会商组负责组织开展校园安全形势会商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组织召开校园安全形势会商会议;(2)制定会商议程和会商方案;(3)收集整理校园安全相关数据和信息;(4)推动校园安全工作的落实和推进。
2.3 校园安全形势研判组职责校园安全形势研判组负责开展校园安全形势研判工作,具体职责包括:(1)建立完善校园安全事件研判的方法和标准;(2)收集、收集、整理安全事件信息和相关资料;(3)开展校内外安全形势评估和分析;(4)编制安全形势研判报告,提出改进措施和意见建议。
第三章工作流程3.1 校园安全事件信息收集校园安全形势研判组负责收集校内外的安全事件信息。
收集渠道包括学校官方网站、社交媒体、校外安全监测机构、公安部门等。
定期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建立安全事件信息库。
第一章绪论社会组织的基本职能生产与运作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项目型(project):目标单一,活动复杂。如卫星 发射、大型建筑、新产品开发等 单件生产(job shop):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组织生 产或服务,如船舶制造、医疗保健等 成批生产(batch):品种较多、每一种都有一定批 量、若干种产品成批轮换生产 重复生产(mass production/assembly line): 大批量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标准化产品 连续型生产(continuous flow): 按工艺流程的特 征,生产过程不能中断。如石油冶炼、炼钢、化 工产品生产等。
迈克· 波特的价值链模型
二、基本职能活动(Basic Functions)
1.生产/运作(Production/Operations) 生产/运作是社会组织将其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
2.理财 ( financing) :筹措资金与运用资金。 3.营销 ( Marketing) 发现和发掘顾客需求,把产品和服务送到顾客手中。 其它职能活动
市场
人力资源
管理信息系统 软件评估
§1.5 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
一、运作组织模式的历史演变
二、 运作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1)
产业革命至20世纪30年代
泰勒的科学管理法:产品标准化原理、作业单纯化原理、移动装配法等,奠定 了以后整个企业管理学说的基础 作业计划方法、库存模型及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构成了经典生产管理学的主要内 容,其着眼点是一个制造系统内部的计划和控制,被称为狭义的生产管理学 库存论、数学规划方法、网络分析技术、价值工程、排队论等运筹学方法被引 入制造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大工业方式走向成熟和普及 生产管理进一步细分为计划管理、物料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库存管理、 作业管理等,在企业形成了相对独立的职能和部门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第四版课后习题答案
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 (第四版 )_课后习题答案数字设计原理与实践 (第四版) 是一本广泛使用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等领域的教材,它介绍了数字电路的基础知识和设计方法。
课后习题是巩固学习内容、提高理解能力的重要部分。
下面是一些课后习题的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数字电路?数字电路是一种使用二进制数表示信息并通过逻辑门实现逻辑功能的电路。
2. 简述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
数字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需求分析、系统规格说明、逻辑设计、电路设计、测试和验证等步骤。
3. 简述数字电路的分类。
数字电路可以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类。
组合逻辑电路的输出只取决于当前输入,时序逻辑电路的输出还受到过去输入的影响。
4. 什么是门电路?门电路是由逻辑门组成的电路,逻辑门是实现逻辑运算的基本模块。
第二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基础1. 简述一下布尔代数的基本概念。
布尔代数是一种用于描述逻辑运算的数学系统。
它包括逻辑变量、逻辑表达式、逻辑运算等概念。
2. 简述编码器和译码器的功能和应用。
编码器用于将多个输入信号转换为较少的输出信号,译码器则将少量输入信号转换为多个输出信号。
它们常用于数据压缩、信号传输和地址译码等应用中。
3. 简述多路选择器的功能和应用。
多路选择器根据选择信号选择其中一个输入信号并输出,它可以实现多个输入信号的复用和选择。
它常用于数据选择、信号传输和地址译码等应用中。
第三章组合逻辑电路设计1. 简述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包括确定逻辑功能、编写逻辑表达式、绘制逻辑图和验证电路正确性等步骤。
2. 请设计一个3位二进制加法器。
一个3位二进制加法器可以通过将两个2位二进制加法器和一个与门连接而成。
3. 简述半加器和全加器的功能和应用。
半加器用于实现两个二进制位的相加,它的输出包括和位和进位位。
全加器则用于实现三个二进制位的相加,它的输出包括和位和进位位。
它们常用于二进制加法器的设计。
第四章时序逻辑电路设计基础1. 简述触发器的功能和应用。
数值分析第4版答案
第一章 绪论1.设0x >,x 的相对误差为δ,求ln x 的误差。
解:近似值*x 的相对误差为*****r e x x e x x δ-===而ln x 的误差为()1ln *ln *ln **e x x x e x =-≈进而有(ln *)x εδ≈2.设x 的相对误差为2%,求n x 的相对误差。
解:设()n f x x =,则函数的条件数为'()||()p xf x C f x =又1'()n f x nx-= , 1||n p nx nx C n x-⋅∴==又((*))(*)r p r x n C x εε≈⋅ 且(*)r e x 为2((*))0.02nr x n ε∴≈3.下列各数都是经过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即误差限不超过最后一位的半个单位,试指出它们是几位有效数字:*1 1.1021x =,*20.031x =, *3385.6x =, *456.430x =,*57 1.0.x =⨯解:*1 1.1021x =是五位有效数字;*20.031x =是二位有效数字; *3385.6x =是四位有效数字; *456.430x =是五位有效数字; *57 1.0.x =⨯是二位有效数字。
4.利用公式(2.3)求下列各近似值的误差限:(1) ***124x x x ++,(2) ***123x x x ,(3) **24/x x . 其中****1234,,,x x x x 均为第3题所给的数。
解:*41*32*13*34*151()1021()1021()1021()1021()102x x x x x εεεεε-----=⨯=⨯=⨯=⨯=⨯***124***1244333(1)()()()()1111010102221.0510x x x x x x εεεε----++=++=⨯+⨯+⨯=⨯***123*********123231132143(2)()()()()1111.10210.031100.031385.6101.1021385.6102220.215x x x x x x x x x x x x εεεε---=++=⨯⨯⨯+⨯⨯⨯+⨯⨯⨯≈ **24****24422*4335(3)(/)()()110.0311056.430102256.43056.43010x x x x x x x εεε---+≈⨯⨯+⨯⨯=⨯=5计算球体积要使相对误差限为1,问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是多少? 解:球体体积为343V R π=则何种函数的条件数为23'4343p R V R R C VRππ===(*)(*)3(*)r p r r V C R R εεε∴≈=又(*)1r V ε=故度量半径R 时允许的相对误差限为1(*)10.333r R ε=⨯≈6.设028Y =,按递推公式1n n Y Y -=-(n=1,2,…)计算到100Y 。
有机化学第四版答案解析
第一章绪论1.1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1.2NaCl与KBr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否相同?如将CH4 及CCl4各1mol混在一起,与CHCl3及CH3Cl各1mol的混合物是否相同?为什么?答案:NaCl与KBr各1mol与NaBr及KCl各1mol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液中均为Na+ , K+ , Br-, Cl-离子各1mol。
由于CH4 与CCl4及CHCl3与CH3Cl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混合物。
1.3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
当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CH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C+624H CCH 4中C 中有4个电子与氢成键为SP 3杂化轨道,正四面体结构CH 4SP 3杂化2p y2p z2p x2sH1.4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Lewis 电子式。
a. C 2H 4b. CH 3Clc. NH 3d. H 2Se. HNO 3f. HCHOg. H 3PO 4h.C 2H 6i. C 2H 2j. H 2SO 4答案:a.C C H H H HCC HH HH或 b.H C H H c.H N HHd.H S He.H O NO f.O C H Hg.O P O O H H Hh.H C C HHH H HO P O O H HH或i.H C C Hj.O S O HH OS H H或1.5 下列各化合物哪个有偶极矩?画出其方向。
a. I 2b. CH 2Cl 2c. HBrd. CHCl 3e. CH 3OHf. CH 3OCH 3 答案:b.ClClc.HBrd.HCe.H 3COHH 3COCH 3f.1.6 根据S 与O 的电负性差别,H 2O 与H 2S 相比,哪个有较强的偶极-偶极作用力或氢键?答案:电负性 O > S , H 2O 与H 2S 相比,H 2O 有较强的偶极作用及氢键。
水力学第四版课后答案讲解学习
水力学第四版课后答案第一章 绪论1-2.20℃的水2.5m 3,当温度升至80℃时,其体积增加多少? [解] 温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即2211V V ρρ= 又20℃时,水的密度31/23.998m kg =ρ 80℃时,水的密度32/83.971m kg =ρ 321125679.2m V V ==∴ρρ 则增加的体积为3120679.0m V V V =-=∆1-4.一封闭容器盛有水或油,在地球上静止时,其单位质量力为若干?当封闭容器从空中自由下落时,其单位质量力又为若干? [解] 在地球上静止时:g f f f z y x -===;0自由下落时:00=+-===g g f f f z y x ;第二章 流体静力学2-1.一密闭盛水容器如图所示,U 形测压计液面高于容器内液面h=1.5m ,求容器液面的相对压强。
[解] gh p p a ρ+=0ΘkPa gh p p p a e 7.145.1807.910000=⨯⨯==-=∴ρ2-3.密闭水箱,压力表测得压强为4900Pa。
压力表中心比A点高0.5m,A点在液面下1.5m。
求液面的绝对压强和相对压强。
[解] gppAρ5.0+=表PagpgppA49008.9100049005.1-=⨯-=-=-=ρρ表Papppa93100980004900=+-=+='2.8绘制题图中AB面上的压强分布图。
Bh1h2ABh2h1hAB 解:2B ρgh2-14.矩形平板闸门AB一侧挡水。
已知长l=2m,宽b=1m,形心点水深h c=2m,倾角 =45o,闸门上缘A处设有转轴,忽略闸门自重及门轴摩擦力。
试求开启闸门所需拉力。
[解] 作用在闸门上的总压力:N A gh A p P c c 392001228.91000=⨯⨯⨯⨯=⋅==ρ作用点位置:m A y J y y c c c D 946.21245sin 22112145sin 23=⨯⨯⨯⨯+=+=οοm l h y c A 828.12245sin 22sin =-=-=οΘα)(45cos A D y y P l T -=⨯∴οkN l y y P T A D 99.3045cos 2)828.1946.2(3920045cos )(=⨯-⨯=-=οο 45°h 1h 2BA[解] 闸门左侧水压力:kN b h gh P 41.62133807.91000111=⨯⨯⨯⨯⨯=⋅=ρm h h 414.145sin 33sin 31'1===οα 闸门右侧水压力:kN b h gh P 74.27145sin 228.9100021sin 21222=⨯⨯⨯⨯⨯=⋅=οαρ 作用点:m h h 943.045sin 32sin 32'2===οα 总压力大小:kN P P P 67.3474.2741.6221=-=-=对B 点取矩:'D '22'11Ph h P h P =-'D 67.34943.074.27414.141.62h =⨯-⨯m h 79.1'D =2-13.如图所示盛水U 形管,静止时,两支管水面距离管口均为h ,当U 形管绕OZ 轴以等角速度ω旋转时,求保持液体不溢出管口的最大角速度ωmax 。
逻辑学基础教程(第四版)全套教学课件
• 逻辑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和理论发展均有重要联系, 其中与哲学、语言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决策 学的关系尤为密切,现代逻辑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和人工 智能的重要基础理论之一。
㈡传递性关系
传递性关系是指存在于三个或三个以上关系项之间的关 系(又称“多元关系”)。它所刻划的是在“aRb”真,且 “bRc”真的情况下, “aRc”如何。表示传递性关系的判断, 被称为传递性关系判断。
传递性关系包括传递关系、非传递关系、反传递关系。
⒈ 传递关系。 当aRb真,bRc真,则aRc必真。则“R”表示传递关
《逻辑学》·课程导学
一、《逻辑学》课程简介 • 中文中的 “逻辑”一词属外来语,它是英文“logic”一词
的音译。它具有多义性,主要是指一门研究人类思维形式和 方法的科学。 •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大英百科辞典》的学科分类与 介绍,逻辑学被认为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科学知识进步 和人的素质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
第一节 逻辑学的对象
一、逻辑学研究什么 • 柯比(Copi):“逻辑的研究就是用来区分对的
(好的)论证和错的(坏的)论证的方法和原理 的研究 。 ”
• 涅尔夫妇(W.knealeand M.Kneale)在《逻辑 学的发展》一书中说:“逻辑是研究有效推理及 其规则的。”
• 蒯因(Quine)说:“通常含混地说,逻辑是必 然推论的科学。
⒉ 任何一个三段论都包含着三个性质判断。其中,两个作为 推理依据的、包含着一个共同概念的判断是前提 (分为大 、小前提),由两个前提推出的新判断是结论。
管理学考点总结 第一章 绪论
管理学考点总结第一章.绪论(一)管理的概念1.管理所要解的基本矛盾:有限的资源与人类无限的欲望之间的矛盾。
(例如,人类的发展需要资源而许多宝贵的自然资源不可多得)2.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为了有效实现组织目标,通过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等手段对组织资源进行协调的过程。
(在背诵时,拆分为划线三处,有利于理解)3.管理的作用:解决管理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并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员的积极性,有效利用人力,物力,财力,用较少的消耗获得较大的收益。
4.管理的要素(1)管理的载体:组织(组织的定义)(2)管理的对象:资源(实物资源,财务资源,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3)管理的主体:管理者(重点把握图1-2,图1-3)(4)管理的手段:五大职能(计划,控制,组织,激励,领导)(5)管理的目的:有效(区分效率和效果,效率是手段,效果是结果。
书本第8页,1-4段需要重点理解)(二)管理的特性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或称管理的二重性)(1)定义:一是指与生产力相联系的管理的自然属性。
在管理学中有一部分内容,诸如质量管理,库房管理,定额管理,成本管理,财务管理等主要是对物的管理,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
这些内容属于生产力的范畴,在不同国家可以通用甚至可以照搬。
另一种是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管理的社会属性。
在管理学中还有另一部分内容,诸如组织目标,组织道德,领导作风,激励方式,管理理念,人际关系等等主要是对人的管理,具有较强的意识形态色彩,属于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的范畴。
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制度之间的借鉴较为复杂,不可直接照搬。
(2)二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的二重性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辩证统一。
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形式,社会生产关系条件下发挥作用,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就成了没有内容的形式。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相互制约的,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的组织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样,管理的社会属性必然对管理的科学技术等方面产生积极影响或制约作用。
CET4在线考试模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录第一章绪论.............................................................................................................................. - 1 -1.1研究背景 (1)1.2技术选择 (1)1.3开发工具的选用及介绍 (1)1.3.1 MyEclipse 简介................................................................................................................ - 1 - 1.3.2 Flash Builder4简介....................................................................................................... - 2 - 1.3.3 MYSQL简介.................................................................................................................. - 2 - 第二章系统可行性研究.......................................................................................................... - 3 -2.1技术可行性研究 (3)2.2经济可行性研究 (3)2.3操作可行性研究 (3)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 4 -3.1系统工作流程 . (4)3.2系统业务需求 (4)3.3设计思想 (4)3.4设计原则 (4)3.5业务流程分析 (5)3.6系统数据流分析 (6)3.7性能需求 (8)3.8运行需求 (8)第四章系统设计...................................................................................................................... - 9 -4.1系统功能结构图 (9)4.2系统功能设计 (9)4.3系统流程图设计 (10)4.4系统数据库设计 (13)4.4.1 数据库ER图................................................................................................................. - 13 - 4.4.2 数据库表设计................................................................................................................ - 14 - 第五章系统实现.................................................................................................................. - 18 -5.1系统登录首页 (18)5.2考试报名模块 (18)5.3系统登录模块 (20)5.4分数查询模块 (26)结论.................................................................................................................................. - 27 -参考文献.................................................................................................................................. - 28 -致谢.................................................................................................................................. - 29 -附录.................................................................................................................................. - 30 -铜陵学院毕业设计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网上考试在国外一些国家已经得到了蓬勃发展,人们选学课程和考试都是通过网上进行的。
细胞生物学第四版课后题答案全
第一章绪论1、根据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你掌握的生命科学知识,恰当的评价细胞生物学在生命科学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1)地位:以细胞作为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探索生命活动规律,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的结合。
应用现代物理学与化学的技术成就和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2)关系:细胞生物学是是一门迅速发展的前沿学科,其研究内容与范畴往往与生命科学的其他学科特别是分子生物学交错在一起,甚至目前很难为细胞生物学划出一个明确的范围2、如何认识细胞学说在细胞学乃至生物学发展简史中的重要意义?答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每个细胞作为相对独立的单位,但也与其他细胞相互影响。
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做了重要的补充,强调细胞只能来自细胞。
细胞学说的提出对于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细胞学说、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细胞学说提出了生物同一性.的细胞学基础,大大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的促进了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步。
3、试简明扼要地分析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以及它今后发展的主要趋势。
答(1)细胞生物学学科形成的客观条件①细胞的发现(1665-1674)1665年,胡克发表了《显微图谱》(《Micrographia》)一书,描述了用自制的显微镜(30倍)观察栎树软木塞切片时发现其中有许多小室,状如蜂窝,称为“cellar”。
1674年,荷兰布商列文虎克自制了高倍显微镜(300倍左右),观察到血细胞、池塘水滴中的原生动物、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
②细胞学说的建立(1838-1858)1838-1839年,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德国动物学家施旺两人共同提出细胞学说,1858年Virchow对细胞学说进行了补充。
③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各种主要的细胞分裂形式和细胞器被相继发现,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材料力学刘鸿文第四版第一章课件绪论
美国桥塌事件
§ 1 . 2 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一、可变形固体 在荷载作用下发生变形(尺寸的改变和形状的改变)的固体。
二、可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 1,连续性假设 物体在其整个体积内充满了物质而毫无空隙
(1) 变形必须满足几何相容条件,即变形后的固体既不引起 “空隙”,也不产生“挤入“现象。
(2) 把某些力学量看作固体点的位置函数时,可进行极限分析。 2,均匀性假设 各点处的力学性质是完全相同的 (3) 从物体内任意一点处取出的体积单元,其力学性能都能 代表整个物体的力学性能。 3,各向同性假设 材料在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质相同。
20世纪产生的诸多高新技术,如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 海洋平台、精密仪器、航空航天器、机器人、高速列车以及 大型水利工程等许多重要工程更是在力学指导下得以实现 , 并不断发展完善的。
高层建筑
大跨度桥梁
航空航天器
另有一些高新技术,如核反应堆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 工程等,虽然是在其他基础学科指导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但 都对力学提出了各式各样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如核反应堆压 力壳在高温和压力作用下,其形状和壁厚的设计?等等。
m
m
(1) 在求内力的截面处,将构件假想切开成两部分
m
m
m
m
m
m
(2) 留下一部分,弃去一部分 ,并以内力代替弃去部分 对留下部分的作用
m
m
m
m
m
m
(3) 根据留下部分的平衡条件求出该截面的内力
三,应力 求截面上 a 点的应力 包围 a 点取一微面积 A A 上内力的总和为 F 。
pm
F A
Pm 称为A上的平均应力。
各构件在正常工作情况下一般承受的力。 外力 —— 荷载和约束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农药残留和残留毒性20世纪 50年代以来,化学合成农药在全世界的广泛应用,不仅每年为人类 在同作物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斗争中挽回粮食和其它农产品损失达 30%,缓解 了人类因人口迅速增长产生的粮食供应数量不足的压力,化学农药在生产、运 输、贮存等过程的应用,使人们得以实现农产品的多样性和提高农产品的品 质,从而改善了人们生活的质量,而且通过应用化学农药控制人类传染疾病的 媒介昆虫而挽救了上千万人的生命。
毋庸置疑,化学农药的应用对人类社会的 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但是,伴随着化学农药的应 用,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农药残留问题。
存在于食品、饲料和水、土壤、空气等 环境中的农药残留,与其他有害的环境化学品一起,造成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 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国际农产品贸易中的主要质量标准, 注。
1.1.1 农药残留的定义农药残留( pesticideresidues )品和环境中的农药亲体及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代谢转化产物和反应物等 所有衍生物的总称。
这里所指的农药杂质包括无效异构体和农药合成过程中产 生的有害产物,如有机氯杀虫剂六六六和滴滴涕的异构体, 2,4,5-涕的杂质四氯代二苯并二噁英(TCDD ;降解、代谢产物如对硫磷的氧化产物对氧磷, 代森类杀菌剂的降解产物乙撑硫脲等。
凡具有毒理学意义的这些农药杂质和降 解产物不仅包含在农药残留的定义中,同样也包含在农药残留分析和管理的范 畴中。
农药残留根据使用有机溶剂和常规提取方法能否从基质中提取出来,可分 为可提取残留(extractableresidues)和不可提取残留(unextractableresidues)。
可提 取残留是农药残留分析的对象。
不可提取残留又分为结合残留 (bou ndresidues)和 轭合残留(conjugatedresidues)o 前者指农药亲体或代谢物与土壤中的腐殖质、植 物体的木质素、纤维素通过化学键合或物理结合作用,牢固结合形成的残留 物;后者指农药亲体或代谢物与生物体内某些内源物质如糖苷、氨基酸、葡萄 糖醛酸等在酶的作用下结合形成的极性较强、毒性较低的残留物。
结合残留和 轭合残留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重新游离,释放出农药,所以是特定条件下加以分 析测定和考虑的农药残留部分。
1.1.2 农药残留的来源当农药直接应用于农作物、畜禽或环境介质(包括水、空气、土壤等) 时,或者间接第一章绪论影响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而且已成为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重视与关 是指由于农药的应用而残存于生物体、农产通过挥发、漂移、径流、食物或饲料等方式暴露于上述受体时,就产生了农药残留。
过高的农药残留量一般是由于使用化学性质稳定、不易分解的农药品种,或者是不合理地过量使用农药造成的。
当用有农药残留的饲料饲喂家畜,或者在农药污染的土壤种植作物,就出现农药残留向家畜、作物的转移和蓄积。
这种现象是农药残留的间接来源。
在农药施用结束或暴露(包括转移)停止时发生的农药残留程度称之为初始残留量。
初始残留量的大小取决于农药施用或暴露量的大小,在此之后任一时间点的农药残留量则取决于初始残留量的降解速率。
降解速率主要受农药的性质、受体的性质及环境因素三方面的影响。
农药的性质包括蒸汽压、稳定性(可降解性)、溶解性和分散性(施药方式)等。
例如溶解性影响农药在环境介质、生物体内的分配、转移,尤其是向地下水的转移;分散性影响农药在介质中的附着、分布、向大气的转移;受体的性质影响农药的吸附、吸收、贮存和分布,而植物的生长速率则对农药残留有显著的生长稀释作用;环境因子如温度、降水、阳光、风等则影响农药的挥发、降解和转移等。
农药残留降解过程表现为上述综合作用的结果。
一般以残留半衰期,即农药初始残留量至降解一半所需的时间来表示。
1.1.3 农药残留毒性因摄入或长时间重复暴露农药残留而对人、畜以及有益生物产生急性中毒或慢性毒害,称残留毒性(residue toxicity)。
农药残毒的大小受农药的性质和毒性、残留量多少等因素的制约而表现极大的差异。
因食物中的过量农药残留引起急性中毒的现象一般是高毒农药违规施用造成的。
这类农药如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对硫磷、氧化乐果,氨基甲酸酯杀虫剂涕灭威、克百威等。
1970 年,我国浙江金华、绍兴等地区的农民因食用有机汞杀菌剂西力生处理的小麦而发生群体中毒,对这一事件的重视和调查揭开了我国农药残留研究的序幕。
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由于菜农违规使用甲胺磷使蔬菜中甲胺磷残留量严重超标,在上海、北京、浙江等地多次发生食用蔬菜中毒事件。
一些国家和地区对这类高毒农药已陆续作出停止或限制使用的规定。
除了高毒农药外,构成突出残留毒性的农药有以下一些类型:化学性质稳定、难以生物降解、脂溶性强、容易在生物体富集的农药,有机氯杀虫剂的许多品种都属于这一类,如滴滴涕、六六六;农药亲体或其杂质或代谢物具有三致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如杀虫脒的代谢产物N- 4-氯邻甲苯胺,代森类杀菌剂的代谢产物乙撑硫脲,其他品种如敌枯双、2,4,5-T、二环锡、二溴氯丙烷等。
在这一类农药中,有些品种在动物毒性试验中发现有明确或潜在的致畸作用,或具有类似生物体激素性质扰乱生物体内分泌系统的作用,近年来人们将这些农药称之为“环境激素化合物”或“内分泌干扰化合物”(EDCS, en docri ne disru pti ng chemicals)。
1996 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 确认提出60种环境激素化合物,其中包括除草醚等39种农药。
一些有机磷农药还有迟发性神经毒性(delayed neurotoxicity)的问题,其症状为下肢麻痹,肌肉无力,食欲不振的瘫痪状。
最早发现有此毒性的有机磷化合物是三邻甲苯磷酸酯(TOCP引起的所谓姜酒事件” 1930年美国有2万多人饮用了掺有TOCP的牙买加姜酒,十几天后许多饮酒者下肢瘫痪。
1975年埃及使用溴苯磷防治棉花害虫时也发生类似人畜中毒事件,导致EPA撤消对其登记。
迟发性神经毒性可由职业性接触,一次性摄入,或长期暴露低剂量而引起。
为了防止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危害人体健康,人们在农药残留的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制定了每种农药在每种农产品中的最大残留限量(MRLS, maximum residue limits)。
最大残留限量是指农畜产品中农药残留的法定最大允许量,其单位是mg/kg。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消费者对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意识越来越强,各国政府管理部门对农药残留量最大限量标准,也在不断修改和降低,要求越趋严格,这就对农药残留分析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和更迫切的社会需要。
1.2 农药残留分析1.2.1 农药残留分析的目的和特点农药残留分析是应用现代分析技术对残存于各种食品、环境介质中微量、痕量以至超痕量水平的农药进行的定性、定量测定。
其主要作用和目的是:研究农药施用后在农作物或环境介质中的代谢、降解和转归,制定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等,以满足政府管理机构对农药注册以及农药安全、合理使用的管理;检测食品和饲料中农药残留的种类和水平,以确定其质量和安全性,并作为食品和饲料在国际国内贸易中品质评价和判断的标准和依据,满足政府管理机构对食品质量和安全的管理;检测环境介质(水、空气、土壤)和生态系生物构成的农药残留种类和水平,以了解环境质量和评价生态系统的安全性,满足环境监测与保护的管理。
农药残留分析是分析化学中最复杂的领域,其原因是以下几个特点所致:⑴.残留分析需分离和测定的物质是在ng(10-9g)、pg(10-12g)甚至fg(10-15g) 水平,一次成功的分析需要有对许多参数的正确理解。
例如提取和净化方法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残留分析人员对操作条件的正确的选择和结合。
⑵.样品使用农药历史的未知性和样品种类的多样性造成了分析过程的复杂性。
⑶ .农药品种的不断增多,对农药多残留分析提出了越来越高的技术适应性和要求。
1.2.2 农药残留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农药残留分析在农业、卫生防疫、食品、质量检验、国际国内贸易、环境科学、农药化工等许多管理部门、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均有广泛的应用。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可分为二类,一类是单残留方法( SRM, single residue methods),它是定量测定样品中一种农药(包括其具有毒理学意义的杂质或降解产物)残留的方法,这类方法在农药登记注册的残留试验、制定最大农药残留限量(MRL)或在其它特定目的的农药管理和研究中经常应用。
另一类是多残留方法(MRM,multiresidue methods),它是在一次分析中能够同时测定样品中一种以上农药残留的方法,根据分析农药残留的种类不同,一般分为二种类型。
一种多残留方法仅分析同一类的多种农药残留,例如一次分析多种有机磷农药残留,这种多残留方法也称为选择性多残留方法(selectivemultiresiduemethods),另一种多残留方法一次分析多类多种农药残留,也称为多类多残留方法(multi-class multiresidue methods)。
多残留方法经常用于管理和研究机构对未知用药历史的样品进行农药残留的检测分析,以对农产品、食品或环境介质的质量进行监督、评价和判断。
农药残留分析的程序包括样品采集、样品预处理、样品制备以及分析测定等过程。
样品采集包括采样、样品的运输和保存,是进行准确的残留分析的前提。
样品预处理是对送达实验室的样品进行缩分、剔除或粉碎等处理,使实验室样品(laboratory sample)成为适于分析处理的检测样品(test sample)的过程。
样品制备包括:提取(extraction),指从试样中分离残留农药的过程;净化(cleanup), 指将提取物中的农药与共提物质(或干扰物质)分离的过程。
在有些农药残留的分析中,为了增强残留农药的可提取性或提高其分辨、测定的灵敏度,对样品中该种农药进行化学衍生化处理,称之为衍生化( derivization) 。
分析过程包括试样的测定和数据报告。
试样的测定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
人们通常把从分析仪器获得的与样品中的农药残留量成比例的信号响应称为检出(detection) ,把通过参照比较农药标准品的量(外标法或内标法)测算出试样中农药残留的量称为测定( determination )合起来人们习惯把这个过程称为检测或简称为测定。
数据报告不但是残留分析结果的计算、统计和分析,更是对残留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进行描述和报告,包括方法准确性、精确性、检测限、定量限、回收率、线性范围和检测范围等,以说明残留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3 农药残留分析方法的选择在选择采用何种农药残留分析方法时,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目标农药的理化性质、分析任务的要求、样品的性质及样品来源的用药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