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合集下载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高三语文4月统一练习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7分)1. (13分) (2019高一上·长沙开学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不“泥其迹”,要“师其意”①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

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最好的励志教材。

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

②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③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

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

④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

”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

⑤师其意而不泥其迹。

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

⑥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

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

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

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

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杨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000至20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_____ ▲______,___▲___?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

呼和浩特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I)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I)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 (共5题;共14分)1. (2分) (2019高三下·宁波模拟)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 每年三月前后,一家衣衫褴(lán)褛的吉卜赛人都会来到村边扎下帐篷,击鼓鸣笛,在喧闹欢腾中介绍新近的发明。

最初他们带来了磁石。

B . 如果中国人都坐定一节城垛(duó),手握长长的木桨,看扬起的鼓槌,“咿呀”一声用力划,将长城划入渤海湾,纵游太平洋去也,会是多么快活!C . 玛丽·居里在《我的信念》中袒露了心声:“从我丈夫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受益匪(fēi)浅。

而当他溘然长逝之后,我便学会了逆来顺受。

”D . 没有巴比伦的残忍,没有卢克索的神威,没有恒河畔(pàn)的玄幻。

《诗经》展示了黄河流域的平和、安祥、寻常、世俗,以及有节制的谴责和愉悦。

2. (4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知识或者说科学的确切性决定了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践中,可以反反复复地运用,去获得相对确切的效果。

运用知识的人越多,知识的地位就越牢固,由此形成了一种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知识是有用的,经得起检验,因而值得相信,值得崇拜,更值得追求。

事实上,知识的“确切性”本身,就已经包含了“可以相信”或“无可”的内在因素。

例如,“水往低处流”作为一种知识,它的确切性不只是经得起生活的检验,更让人在看到或想到位势高低落差时,确信一旦有水流过,绝对不会从低处流向高处。

可见,“确切性”就是某种相信、信赖甚至于信仰的别名。

基于此,()。

他们相信知识、运用知识和追求知识。

他们清楚地知道,与“确切性”为敌,是不可能胜利的,也是很的。

神学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然和社会历史的复杂原因。

它以人类无法证实也无法证伪的精神活动,构造了一个超然的思想体系,出了一个极致完美的理想世界和超现实的终极善者,譬如上帝。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7高一上·吉林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习家池的修禊习俗修禊,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粹。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祀典》说:“禊者,洁也。

谨按《周礼》男巫掌望祀,旁招以茅,女巫掌岁时以祓除衅浴。

”但从《诗经·溱洧》来看,修禊由纯祭祀活动逐步演变为带有节日性的活动。

三月桃花盛开,百花馥郁,河水荡漾,水盈碧泛,阳光明媚的时候,郑国的青年男女到溱洧两水上沐浴,以洁身除秽邪之气,临别互赠花草。

《韩诗》载:“郑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之上,招魂续魄。

秉兰草,拂不祥。

”这应该就是修禊的前身。

但是到了两汉,修禊的形式发生了变化。

其神秘繁复的色彩减少了很多,祭祀只是象征性的,在水曲隈处喝酒吟诗成主要内容,成为一种官民同乐的高雅有趣的节日活动。

到了宋代其内容已经是根据喜好随意增减了。

文人雅士多曲水流觞,临河赋诗歌咏。

一般民众则游春踏青,赏览春光。

史上最著名的一次修禊集会是东晋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王羲之父子、谢安、孙绰等共41人在山阴(今绍兴)兰亭举行的。

贤士名流分列两岸,参差坐于茂林修竹中,曲水赋诗,纵酒狂欢。

王羲之作《兰亭集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

但影响巨大波及全国的修禊活动是清康乾年间扬州瘦西湖畔的三次“红桥修禊”,主持者皆为名士,参加者近万,规模空前,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举。

其方式是在洗濯后,列坐水畔,随水流羽杯,举觞吃酒,吟诗作词。

襄阳也是一个有修禊传统的地方,而习家池就是主要的修禊地点。

《湖广通志•襄阳府》载:“县东十里,有白马泉,晋习凿齿居焉,因名习家池。

”宋祝穆撰《方舆胜览•襄阳府》载:“每年三月三日,刺史禊饮于此。

”六朝时的《荆楚岁时记》云:“三月三日,四民并出水滨,为流杯曲水之饮,取黍曲菜汁和蜜为饵,以厌时气。

内蒙古通辽市2024届高三4月份统考(二模)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内蒙古通辽市2024届高三4月份统考(二模)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4届内蒙古通辽市高三4月份统考(二模)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五行图式宇宙论最直接的恶劣影响便是产生了所谓谶纬神学,但产生谶纬神学并不能代表这种系统论的真正影响。

真正更为实在和更为长久的影响,是五行图式在中国社会思想和观念形态许多领域的渗透。

这造成了许多貌似科学但实际荒谬的伪理论,它们历数千年而不衰,在公私生活中起作用,成了行为中和思想中的不自觉的范式、习惯。

甚至在今日,时时还沉渣泛起。

这还不过是些外在现象,也许更重要的是这种五行图式宇宙论给人们心理结构上带来的问题。

例如满足于这种封闭性的实用理性的系统,既不走向真正的科学的经验观察、实验验证,又不走向超越经验的理论思辨和抽象思维。

中国的思维传统和各种科学长久满足和停步于经验论的理性水平,这一缺陷恐怕与这种早熟型的系统论思维也有关系。

因为在这种系统论里,似乎把所有经验都安排妥贴了,似乎一切问题都可以在这系统中求得解决,从而不要求思维离开当下经验去做超越的反思或思辨的抽象以更深地探求事物的本质。

所以,不是中国人缺乏抽象思辨的能力和兴趣,先秦的名家、墨辩证实了相反的情况,而是思维被这种经验系统束缚住、规范住了,成了一种既定的传统习惯和心理模式。

不仅如此,它还可能带来整个精神面貌和民族性格上的问题。

这种宇宙图式具有封闭性、循环性和秩序性的特征。

封闭性能给人们心理、性格以自我满足感。

它可以表现为虚骄自大、固执保守,认为本系统内应有尽有、完整无缺、不必外求。

循环论则否定真正的进化,向前只不过是复古,历史的演变不过是天道的循环。

秩序性更带来所谓安分守己,听天由命,认为任何努力无不受既定秩序图式(天道)的限制和制约,自认已被规范在某种既定位置上和处在这个不能逃脱的图式网络中,“思不出位”,逆来顺受,培养奴性,不敢说“不”;个体价值完全从属于这个作为外在权威的超个性的普遍秩序,锁禁在这个封闭的组织网络中。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答案

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语文答案

赤峰市高三年级4·20模拟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4.041. A(张冠李戴)2. C(A项强加因果;B项表述绝对;D项推断失当)3. B4. B5.参考答案:①自然资源不够丰富;②气候条件发生改变;③其祖先种的食用价值被发现。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6.B(“朋友却无此感受”于文无据)7.参考答案:①作者心境豁然开朗,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和希望;②革命之火必将燎原,整个国家民族势必浴火重生。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8.参考答案:①作者描述自己行船所见所感,勾连起梦境与幻觉,虚实融合;②过去、现在和未来,由核心意象“火”串联起来,虚实相生。

(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本题也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如果学生只答什么是实、什么是虚,只给2分;只答套话不给分)9.ACF10.C(A项白白地;C项倒下;D项尽)11.A(“不以为意”“亲自”理解有误)12.参考答案:(1)请求依照汉光武帝时的旧例,将投降的匈奴人安置到塞外,保全他们的部落,顺应他们的风俗习惯。

(准,依照;故事,旧例;降,投降的;全,保全;顺,顺应。

每点1分)(2)挑选他们中间的部落首领,入朝值宿宫禁,担任警卫,(他们)畏惧皇威感念皇恩,有什么后患呢!(选,挑选;宿卫,值宿宫禁,担任警卫;威,皇威,威风;怀,感念,感激;宾语前置,有什么后患。

每点1分)13.参考答案:①谨慎行事/自我约束/慎始敬终;②居安思危/防患未然/安不忘虞;③从谏如流/从善如流/察纳雅言。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己未(十六日),突厥兵侵犯边境。

大臣中有人请求修复古代的长城,征发百姓利用城堡以巩固边防。

太宗说:“突厥天灾人祸不断,颉利可汗并不畏惧而修养品德,反而更加暴虐。

骨肉相残,其灭亡时日不远了。

我正要为你们扫清沙漠上的敌人,哪里用得着辛劳百姓到远方去修筑城堡要塞呢!”突厥灭亡后,其属下的部落有的向北归附薛延陀,有的向西投奔西域,投降唐朝的还有十万户,太宗下诏让群臣商议安置的办法。

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调研考试试卷(I)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调研考试试卷(I)卷

呼和浩特市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调研考试试卷(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语言文字应用 (共5题;共22分)1. (2分) (2016高一上·南昌月考)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 凄婉漂泊凌侮意气风发B . 斑斓喋血抨击佳言懿行C . 榆阴典押瓦菲色变震恐D . 讴歌扭扣寥廓殒身不恤2. (8分) (2018高三上·湖州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现代的理性概念强调每个人都优先考虑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这一假设表面上是理性的,但其中的利益概念却是非理性的,结果严重误导了理性。

(甲)他们所理解的“利益”一般指个人可以独占的利益,往往没有把对个人甚至更有利的共享利益计算在内,或者至少默认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

这是一种自绝于他人的非理性。

(乙)较大利益优于较小利益,这个判断是理性的;可是独占利益优于共享利益,这个判断就不是理性的了。

事实上每个人可指望获得的大多数最大利益,都属于只能存在于相互关系之中的共享利益。

(丙)一旦试图独占,那些利益就涣然冰释了,例如亲情、爱情、友情,互相理解、互相承认、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等等:都是无法独占的共享利益。

可见,利益不能理解为“独占利益”而应该理解为“可及利益”;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应该重新定义为追求自己可及的最大利益,这才是符合理性精神的选择。

(1)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误导B . 至少C . 自绝于D . 涣然冰释(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文段中的划线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误导B . 至少C . 自绝于D . 涣然冰释(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 为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保证每个居民都能享有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国家大力推进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对于一切外国的东西,如同我们对于食物一样,必须要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胃肠运动,把它分解为精华和糟粕两部分,然后排泄糟粕,吸收精华。

B . 据悉,山东省一直在酝酿起用全国高考卷;虽然近年来山东卷质量不断提高,但使用全国卷可大大节约人力物力财力,更利于统一考查,公平选才。

C . 李克强欧洲之行的闭幕演讲,给来自欧洲政界、商界的600多名听众吃下了一枚开心果:中国经济定会平稳运行,不会出现有些舆论所说的硬着陆。

D . 王晓峰同学绠短汲深,做语文课代表再合适不过了,他基础知识扎实,文学功底深厚,相信他能协助语文老师把我们班的语文学习搞得更生动活泼。

2. (2分)下面语段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掀起的“青春”冲击波余波未了,《小时代1》、《小时代2》、《中国合伙人》等“青春剧”又依次登台亮相,可谓蔚为大观。

“青春”二字俨然成了2013年电影关键热词。

民众对“青春”的回忆与追寻绝非一时的心血来潮和跟风从众,貌似偶然间引发的“青春热”背后抑或潜藏着诸多的必然性。

A . 余波未了B . 蔚为大观C . 俨然D . 心血来潮3.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第二十五届阿姆斯特丹国际记录片电影节12天里吸引了20多万名观众,来自40多个国家的近2500名电影人、300多部电影前来参与。

B . 在过去的一个星期里,大家对教研室赵主任起草的教学大纲从多角度提出质疑,经过几轮认真的讨论和修改,最终达成共识。

C . 纵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

D . 作为一个全新的、相对成熟的行业,不仅电子商务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也冲击了历史悠久的传统商业模式。

内蒙古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内蒙古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

内蒙古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9高二下·临河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本报讯中国银联昨天发布了2018移动支付安全大调查分析报告。

据统计,当前我国手机支付用户规模已经达到了5.7亿,去年三季度,银行业处理移动支付业务的笔数,同比增幅高达7成多,移动支付已经成为餐饮、便利店、网购、交通、医疗、外卖等日常消费中,最常用的支付手段之一。

调查显示,受调查人群去年使用移动支付每月平均消费了2600元。

其中,创业人群月消费金额最高,超过3000元;全职主妇、IT从业人员每月消费也都超过2800元;学生群体每月消费金额为1952元,但他们每支出5元,就有2元是通过移动支付方式花出去的。

调查还显示,实体零售店、网购、公共交通、外卖、购买火车票机票,是使用移动支付最多的5种场景。

从地域来看,上海、浙江、江苏三地使用移动支付的人群最多。

在支付方式上,二维码支付占据移动支付主流地位,占比超过八成。

移动支付使用方便,但它所面临的风险也比传统支付方式更多。

指纹支付等生物识别方式普及很快,在35岁以下男性中,生物识别已经成为使用率最高的验证方式。

中国银联风险控制部高级主管王宇表示,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既简化了用户的一些交互环节,同时也在安全的认证技术上有所提升,让持卡人在移动消费当中,更方便、更快捷,也更安全。

(摘编自孙奇茹《调查显示:去年移动支付人均月消费2600元》,《北京日报》2019年01月24日)材料二:内地游客洪小姐来到香港,放下行李第一件事是去找“网红”牛腩店。

尴尬的是,她忘了换港币,而小店老板娘只收现金。

洪小姐举着手机找了十几家小店,最后沮丧地发现,街头小店只收现金。

最后,她只有无奈地回酒店换钱。

在深圳河两岸,移动支付的使用有天壤之别。

对此感受深刻的,不只是内地游客,一向以金融科技领先为傲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更急于改变这一现状。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

内蒙古东胜区高三下学期语文4月教学质量检测卷(二)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1. (6分) (2018高一上·成都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为什么总是离不开诗呢?那是因为诗和我们的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我们这个民族把诗意看作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质。

说到底,西方人是用科学的方式来理解世界,而我们中国人则是用诗意的方式理解世界,这是我们特有的思维方式。

譬如说,苏东坡的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提到了一个典故:尧统治天下时,手下的法官皋陶要杀犯人,但尧反对了三次,主张不杀。

主考官欧阳修特地问苏东坡这个典故的出处,苏东坡坦然回答:“何需出处!”他是根据策论的需要,自己编造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是《史记》。

《史记》是司马迁写的史书,但鲁迅对它有这样的评价:“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里鲁迅非常含蓄地指出,《史记》其实不是真实的史书,它是散文、是诗。

譬如“鸿门宴”,写得如此精彩,所有的细节都栩栩如生,但鸿门宴在历史上有没有如此真切地出现过呢?其实司马迁只是非常合理地写了一段可能是真实的历史。

这就是我们中国人,那么重要的一位史学家,也是用一种诗意的方式,在为我们民族留下那样一段可能存在的历史。

我们中国文化史的核心就是诗意,或者说诗意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这就是为什么诗像梦一样一直缠绕着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我们民族的每个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能够读几首诗、背几首诗,因为诗可以说是我们中华民族血脉里的东西。

纵观我们民族的文学史,应该说它也是一部诗的历史。

大家可能很熟悉胡适先生关于文学史的观点,那就是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他认为中国文学是这样发展的。

但你要知道,当时胡适提倡白话文,他的意思是说文学是发展的、是进化的,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完全是有理由的。

为此,他需要寻找一个根据、一个史实,所以提出了关于文学史的这个观点。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霍林郭勒市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7高二下·莆田月考)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由宋江的家族关系说明中国古代的政治(节选)萨孟武经济制度可以分做两种,一是个人主义的,一是社会主义的。

前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不负责保证;后者指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须负责保证。

但是团体对于个人的生存,既然须负责保证,则团体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不经营生产,因之,生产手段不能不归于团体公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常由国营。

反之,个人既然自求生存,则个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不能没有生产手段,而生产手段所生产的生产物业不能不归于个人私有,所以这个时候,许多生产均为私营。

其次,团体既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对于自己的生存,当然没有特别顾虑的必要,因之,个人可任意筹划团体全部的利益,所以这个时候,利他主义是道德上最高原理。

反之,团体不能保证个人的生存,则个人在考虑团体利益之先,不能不谋自己利益的安全,否则由个人的穷苦,势必引起社会全体的没落,所以这个时候,在道德上,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

但是从来社会乃同时存在着这两个制度,即在社会之内,固然实行个人主义的经济制度,而在家族之内,则实行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家族与社会的经济制度既然不同,所以家族与社会的道德原则也互相抵触,即在家族之内,以利他主义为最高道德原则,在社会之内,却不能不承认利己主义的道德原则。

社会与家族既然实行二种矛盾的道德原则,那么,人民要在家族之内,成为良好的父兄,势不能再在社会之内,成为良好的臣民,因为在道德上既有保证家族生活的义务,则稍稍剥削社会,由社会的道德原则的利己主义看来,并没有什么大错。

这种现象固然不是中国才有的,不过欧洲各国,自工业革命发生之后,一面因手工业的没落,劳工阶级都吸收于工厂之内,同时兼以交通发达,人民容易迁徙,所以大家族制度渐次破坏,而代以小家庭制度。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四子王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依次填入下面语段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文学借文字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情感还没有凝练。

A . 所以必须表现透彻B . 虽然必需表示精确C . 虽然必须表现精确D . 所以必需表示透彻2. (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 昨天,南昌、九江等地400多位老知青在江西饭店欢聚一堂,共同回忆起了当年让人激情燃烧的蹉跎岁月。

B . 教授李大潜院士认为,应用数学要真正取得成果,转化成生产力,有比较长的周期,所以校方和企业都要对此有耐心,不要趋利避害。

C . 安检人员目不交睫地盯着安检显示仪,突然一个画面定格在工作人员面前:一个包裹里藏有一支枪!机场方面立即将该包裹扣押并报警。

D . 在经历了几次进入国际大赛决赛却功败垂成之后,2012年李晓霞终于在伦敦奥运会上捧起了奥运会冠军奖杯。

3. (2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 朝鲜艺术家这次来华表演的歌剧《红楼梦》,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烈欢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B . 《尚书》记载,东方的夷人部落民风淳朴,人们好让不争且取予有度,因此这个部落被称为“君子之国”。

C . 据西藏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在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占九成以上,为271.6万人。

D . 随着大运会的日益临近,深圳随处可见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迎接大运会已成为展现志愿者风采的广阔舞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33分)4. (6分) (2016高三上·焦作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人说到“经”,便有意无意地把它等同“经典”,而提起“中国经典”,就转换成“儒家经典”。

内蒙古镶黄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镶黄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

内蒙古镶黄旗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西美学比较彭吉象人类都在追求真善美,但是,中国的美学和中国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善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伦理价值;而西方的美学和西方的艺术更多地追求美和真的统一,更加强调艺术的认识价值。

正因为如此,两种艺术表现形式具有很大的不同。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为例,西方的悲剧可以说是彻底的悲剧,一悲到底,如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到最后差不多台上所有的主要人物都死了。

中国的戏曲不是没有悲剧,但它一定要有一个光明的结局,或者称为大团圆的结局,一定要让“善”战胜“恶”,这就是中国文化强调的美与善的统一。

中国传统美学强调的是表现、抒情、言志,而西方美学强调的是再现、模仿、写实。

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

中国的艺术注重表现艺术家的情感。

如中国绘画更多地强调表现,不注重焦点透视,而是注重散点透视;西方绘画却强调再现、模仿和写实,非常注重焦点透视。

为什么会这样?区别的原因在哪里呢?我觉得除了两种文化不同以外,还有一个就是两种文学的源头不一样。

中国文学史是从《诗经》《楚辞》开始的。

《诗经》大部分在黄河流域,而《楚辞》是在长江流域。

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的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都是抒情诗歌。

抒情诗歌就是要表现、抒情和言志。

所以中国文学艺术的源头是抒情文学,文化的传承形成了中国艺术强调抒情的特点。

西方文学公认的源头是《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

《荷马史诗》是史诗,是在讲故事,而且故事非常精彩。

还有古希腊的戏剧也很有名。

我们可以发现,《荷马史诗》和古希腊戏剧都是叙事文学,叙事文学一定要再现、模仿、写实,和我们抒情文学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两种文学艺术的源头不同,造就了中西方美学与艺术各自的特色。

不过,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民族文化的不同。

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2024.04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古人类学的成果告诉我们:至少二三百万年以前,人类已经站立在大地上了。

然而,那时不仅没有农业,也没有人类主动从事任何生产。

人类获取食物的方式与动物十分相近,大地上有什么,就取来吃什么,这就是考古学提到的采集、猎获。

通过这两种途径,聚落周围野生的果实、草籽,河里的鱼、草丛中的动物,都成为人类的食物。

若以人类手中的工具而论,这个时代属于旧石器时期。

至旧石器中晚期人们已经学会了摩擦取火,并发明了弓箭。

有了火,人类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逐渐走出野蛮阶段。

无疑,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几百万年间人类在发展,地球也在变化,地球的变化不仅导致气候发生冷暖干湿的波动,也带动了人的体质与获取食物方式的改变。

大量考古成果证明,农业在距今大约一万年前出现了,这一时期也正是新石器时期的开端。

农业的出现不但使人类不再单纯依靠大自然的赏赐而存活,而且推动人类社会迈进了文明的大门。

而农业起源的中心,也可以视作农业起步的地方,地图上显示它们只是地球上几个小小的斑块,被相互分隔在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尼罗河、黄河、长江以及墨西哥的里约巴尔萨斯地区与南美安第斯山区。

若对世界农业起源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推敲,一个共同点摆在我们面前,这就是无论西亚、北非还是中国黄河流域、墨西哥以及南美安第斯山区,都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半湿润、半干旱条件意味着降雨量不多,这对植物生长不能算作理想的条件,因此植物种群的密度不大,种类并不特别丰富,与此对应的动物种类数量必然也不多,而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类采集、猎获的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蒙古高三语文4月联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6分) (共3题;共36分)1. (9分) (2018高二上·临海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下面问题。

敬畏伦理与和谐社会“敬”体现的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追求,它促使人们“自强不息”,有所作为;“畏”显示的是一种警示的界限和自省的智慧,它告诫人类应“厚德载物”,有所不为。

在中国,“伦”、“理”二字早在《尚书》《诗经》《易经》等经典中已分别出现。

大约西汉初年,人们开始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所谓“敬畏伦理”,是指人类在面对具有必然性、神圣性的对象时所遵循的警示、规约自身言行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某种意义上说,“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敬畏伦理是在人类特有的敬畏感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敬畏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自发情感,即是说它不是单纯依附在人与动物身上的自发的畏惧或恐惧的感觉,而是在社会中培养的人性情感。

它是社会、文化、历史的产物,是一切善恶观念的基础。

敬畏感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始终处于生成性过程之中。

敬畏感不是愚昧、猥琐的代名词,而是人类拥有伦理智慧的象征。

没有敬畏感的时代是野蛮的时代,没有敬畏伦理规范的社会是无序的社会。

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客观必然性、不可抗拒性,使得人类有足够的理由去敬畏它,而不是去冒犯和亵渎它。

对必然性的认识、敬重与遵循,有利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和谐。

对和谐与秩序的追求是人性使然,这种追求使得人类必须对自身的言行进行约束和规范。

康德对“头上的灿烂星空、心中的道德律令”的敬畏,中国哲人对“天人合一”境界的向往、对“慎独”“敬其在己者”的崇尚,都凸显了敬畏伦理为人类自身立法的恢弘气象。

对神圣事物或力量的敬畏,不仅是人类的伦理义务和责任,而且是人类自身生命情感的内在诉求。

在人类进化的历程中,敬畏伦理警示着人们的思想,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是人类培养理想人格、安身立命的根本,从而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东西方贤哲们大多都表达过他们的“敬畏”之情。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其首畏是“畏天命”,即对不可抗拒之必然性的敬畏;老子则表现出对生命本身的敬畏:“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海德格尔认为:“畏之所畏就是世界本身。

”正是出于敬畏之心、出于人性中蕴涵的与宇宙万物共生共荣的内在诉求,人们才崇奉被称为敬畏伦理的道德规范,并将拥有这种道德品格的人称为君子、圣贤。

当今时代,随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水平愈来愈高,改造世界的能力愈来愈强,一些人的敬畏感却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所具有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也在逐渐弱化。

这种趋势的存在,虽然在某种意义上张扬了人的主体性,但也相应地滋生、助长了人类病态的痴狂,增添了社会的不和谐因素。

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公民的人格完善,而公民的人格完善取决于仁爱之心的培育、社会责任感的加强、道德境界的提升和对必然性律令的敬畏。

人类应该有所敬畏。

对敬畏感的褒扬,并不意味着宣传愚昧与迷信、抹杀人的主体能动性,而是主张对人的主体性加以适度限制,即对人的狂妄浅薄、妄自尊大、不自量力等予以合理规约。

这种限制和规约,使人类不至于毫无顾忌地为所欲为,进而才得以拥有自己的自然和精神家园,这有助于人类心灵的净化、人格的完善,特别是在人的主体性已得到极大张扬的今天,尤为必要。

(1)下列对“敬畏伦理”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A . “敬畏伦理”是人类的一种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 “敬畏伦理”促使人们有所作为,告诫人类有所不为。

C . “伦理”内在地包蕴着“畏惧”的内涵。

D . 敬畏伦理是以人类的敬畏感为基础的道德规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文意的一项是()A . 西汉初年,人们就广泛使用“伦理”一词,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B . 因为敬畏伦理是人类培养人格、安身立命之本,所以,敬畏伦理对自然的合理演化、社会的有序发展、人类的文明进化起着积极的作用。

C . 当今时代,人们的敬畏感愈来愈淡漠,敬畏伦理的神圣性、警示性和规范性逐渐弱化,对这种趋势,应该辩证地加以分析对待。

D . 建构和谐社会,必须完善公民的人格,而这需要培育公民的仁爱之心,加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升公民的道德境界,敬畏必然性律令。

(3)请从“敬畏伦理”的角度阐释文中“慎独”一词的含义。

2. (12分)(2020·江苏模拟)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泰坦尼克号”船难常常被当作现代社会的一个隐喻。

在人生与历史交织的这艘邮轮上,人们之间在阶层、性别、年龄、族群/种族等维度上都存在差异,针对这些差异的种种制度安排,就是社会结构。

“泰坦尼克号”上结构的力量,就是由于与舱位、性别、年龄相关的制度安排影响了不同乘客的生存机会。

在“泰坦尼克号”上,票价越高,其舱位距离逃生甲板就越近,乘客到达甲板的时间也越早,登上救生艇的可能也就越大。

针对舱位差异的制度安排,造成了乘客的幸存率总体而言逐级递减。

另一方面,“女士和儿童优先”的撤离原则,使得船上女性和儿童的幸存率比男性更高。

这些制度安排才是影响个人生存机会的结构力量。

然而,“结构的力量”之所在,也隐藏了“结构失效”的可能。

在制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人们对制度的理解和执行会影响结构的效力。

“泰坦尼克号” 二等舱男性乘客幸存率最低的原因便在于此。

“泰坦尼克号”在乘客撤离时,采用了“女士和儿童优先”这一基于性别和年龄的制度安排,但这一安排在两舷的具体实践是不同的。

二副对聚集在左舷甲板上的二等舱男性乘客一律不许登上救生艇,而一副对聚集在右舷甲板上的三等舱男性乘客,在甲板上没有女士和儿童的情况下是允许他们登艇的,结果三等舱里男性乘客逃生率反而高于二等舱。

任何制度安排,都只有在实践中通过人们的行动才能发挥效力;无论是结构的力量,还是结构失效,都是人们面对制度安排时行动选择的结果。

每个行动都会影响到许多其他人,每个人都要面对自己的行动所造成的后果而承担“行动的力量”。

(节选自何江穗《行动的重量:“泰坦尼克号”生与死的另一面》)(1)简要回答什么是结构的力量。

(2)举一副和二副的事例旨在说明什么?(3)老舍《茶馆》里的松二爷因取消了“旗人”的特权,游手好闲,不自食其力,最终饿死,试用本材料所阐述的社会学观点分析其如此结局的原因。

3. (15分) (2017高一下·汕头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群山之巅何君华乌热松接到父亲阿什库来信,让他请假回去跟他上山学习打猎。

父亲怎会突发奇想要他回去学打猎呢?乌热松虽是鄂伦春人,但他从小到大从未上过山打过猎,更何况他现在公职在身。

乌热松还是回去了。

回家第二天清晨,就被父亲拽上了山。

他们上山的第一件事就是去祭拜山神白那恰。

“我们的一切都是山神白那恰赐予的。

来,磕头。

”阿什库将儿子的头按了下去,“请山神赐予我们猎物。

”阿什库嘴里念念有词。

“今晚我们住在山里。

”阿什库说。

兴许是父亲充满仪式感地祭拜山神感染了他,乌热松不仅对住在山上没有反感,还主动帮父亲砍白桦树搭起撮罗子来。

虽然这是乌热松平生第一次搭撮罗子,却搭得有模有样。

父亲看乌热松一丝不苟的样子甚是欣慰,他终究是鄂伦春之子啊。

“高高的兴安岭,一片大森林,森林里住着勇敢的鄂伦春,一匹猎马一杆枪,獐狍野鹿满山岭,打也打不尽……”阿什库不由自主地哼起了鄂伦春小曲。

“乌热松,上马。

我们出发!”阿什库别起那支跟随了他一辈子的俄式“别勒弹克”猎枪,朝兴安岭的深处走去。

“一个出色的猎手要会看山形、辨风向,掌握各种动物的气味,通过观察雪地上动物的足迹进行跟踪、围猎。

更重要的是,你必须有足够的耐心,能够忍受零下三十度的低温,还要忍受一连数天找不到猎物的失落和烦闷。

”“我们鄂伦春人以狩猎为生。

老弱病残者无力获取猎物,只能靠年轻猎人供养,而年轻猎人也有需要靠别人供养的一天。

一代传一代,鄂伦春人就这样走到今天。

”阿什库边走边说。

“雪地上有狍子的足迹!”阿什库突然大喊一声翻身下马,查看起雪地上的足印来。

“没错,是狍子。

乌热松,快下马,我们得步行了,从下风口追过去!”阿什库在寒风中大声吆喝道。

两个小时后,他们终于发现了那只足有30公斤重的大狍子。

乌热松对打猎原本兴致不高,可当活生生的猎物就在眼前时,他还是忍不住喊出了声:“爸,快打!”狍子是兴安岭森林里反应最不灵敏的动物,所以大家都叫它们“傻狍子”。

尽管乌热松大喊了一声,那只傻狍子却好似没听见一般,仍然呆立原地一动不动。

这时阿什库方才缓缓举起猎枪,然而他仅仅是瞄准,并没有开枪。

“爸,你咋不打呀?”乌热松急不可耐地小声问道。

阿什库不但没有开枪,反而把枪扔到了地上。

那只傻狍子终于发觉了他们,撒腿跑了。

阿什库一屁股坐在雪地里,慢悠悠地燃起一锅旱烟,长叹一口气,用一种乌热松从未听过的语气说道:“我们鄂伦春人从不射杀怀孕和哺乳期的动物,下河捕鱼总是将网眼扩大一指,以此放过那些小鱼。

每次出猎我们都祭拜山神白那恰,从不胡乱砍伐森林。

千百年来,兴安岭森林里人和动物共存共荣,我们一直遵守着自然的法则。

孩子,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森林法。

从今天起,我们不能打猎了。

孩子,鄂伦春人该下山了。

”父亲的一席话令乌热松着实震惊不已。

他也一下瘫坐在雪地上,不知该说些什么,也不知该如何安慰父亲。

“孩子,我这次找你回来,并不是要让你真的学会打猎,而是要告诉你,你是一个鄂伦春人,你是猎民之子,你必须知道,你的祖先们是怎样生活的。

”“鄂伦春人没有文字,我们的文化只能口口相传。

我真担心,一旦离开山林,我们的狩猎文化就要消失。

”说着阿什库流下了哀伤的眼泪。

乌热松这时才突然明白,他们进山前的河口平地上,那一排排崭新的房屋就是鄂伦春人新的归宿……现在,乌热松只想将鄂伦春人世代相传的狩猎文化和自然法则与更多的人分享。

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

(选自《啄木鸟》。

2016年11期,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小说开头写父亲莫名其妙地让乌热松请假回家跟他上山学习打猎,这样写设置了悬念,吸引了读者。

B . 小说中父子上山后首先祭拜山神,并非迷信,反而能够说明鄂伦春人为什么世代立于兴安岭上。

C . 小说中阿什库哼起鄂伦春小曲,表达了他的欣喜之情;小曲反映出鄂伦春人的狩猎生活,体现出他们的勇敢。

D . 阿什库不射杀追到的狍子,唯一的解释是他看出狍子正处于特殊期,这是他们必须遵守的自然法则。

(2)小说结尾说“他想让年轻的人们知道,他们的祖先是靠什么站在了兴安岭的群山之巅”,他们靠的是什么?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

(3)小说最后告诉读者“不能打猎了”,却写了一次较为完整的打猎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