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一)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具体来说,是指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一定要反映我国教育目的与方针, 反映我国幼儿教育的法规政策及政策精 神,反映有关儿童教育及儿童保护法律 文件的精神,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 明确的思想与价值指向。尊重幼儿的人 格和权利,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全 面和谐地发展是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基本价值方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
⑦ 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 己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幼儿对行为的动 机进行评价;
⑧ 引导幼儿认识社区的公共设施, 了解周围人们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萌发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⑨ 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 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 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⑩ 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和民间工艺品,加深幼儿对中国文化 的认识和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方向 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 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 性与合宜性。
(二) 整体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在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 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 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 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 面的协调发展,要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 视情感和行为习惯培养,应把三者有机地 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 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 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 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这是由幼儿社 会性发展水平的层次系列所决定的。 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层次性原则保证 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与设计教案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意义学前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儿童的社会发展特别重要,社会教育活动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适应环境和学习社会化知识的机会。
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建立正确的人际关系,提高沟通能力和自我价值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1.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社会教育活动,帮助儿童建立起与他人的友好关系。
2.提高沟通能力:社会教育活动可以帮助儿童学习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
3.促进自我认知: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肯定能力。
4.培养协作精神:社会教育活动可以让儿童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学习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培养协作意识和精神。
5.适应社会环境:通过社会教育活动,让儿童学习社会化知识,了解社会规则,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教案活动名称:小手拉大手目标与意义:通过协作合作,帮助儿童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协作精神。
活动准备:小手拉大手活动所需的材料包括长方形的绸布、笔、纸、墨水、水等。
活动过程:1.在幼儿园或教室内,由教师出具题目,要求儿童们找到自己心仪的伙伴。
2.找到伙伴后,将自己的右手和伙伴的左手握住,左手捧着长方形的绸布,这时允许儿童有一个小小的犹豫。
3.教师会提出一个创意的主题,让孩子们一起动动手,按照主题在绸布上画一幅图画。
4.在绸布图画完成之后,伙伴之间互相交换绸布,当两个人都画完对方的画后,再站起来展示自己的画。
5.分享和欣赏彼此的作品,与其他小朋友们一起分享自己创作过程中的快乐和发现。
活动收获:通过这次活动,儿童们相互协作、互相帮助,建立起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了在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相互尊重和欣赏,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
同时,通过绸布图画的过程,让儿童们逐步认识自己的兴趣特长,提高了自我认知和自我价值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幼儿社会教育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幼儿社会教育总目标:一、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1、会用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需求、爱好、情绪、情感.2、学习正确地评价自己与他人,能正确地对待他人的评价.3、主动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有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4、爱动脑,愿意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活动、参与活动,尝试成功.二、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1、愿意与他人共同游戏、活动并友好相处.2、善于与人交往,懂得问候、交谈、与人合作及参与活动的技巧,掌握几种交往策略.3、能主动帮助弱小同伴,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小朋友、老人和残疾人,经常自愿的与他人分享玩具、食物等物品.三、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1、了解一些日常生活的常规要求,培养一定的规则意识,养成按规则进行活动的习惯.2、感受生活中规则的重要,能围绕自己的生活、学习、游戏制定简单的规则.四、认真倾听并理解任务性的语言,能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1、有困难或需求帮助时会用适当的方式向成人表达自己的需要、想法.2、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尽可能自己解决.3、做事有信心,能有始有终地做完一件事.4、了解自己周围环境的关系,能较快地适应变化的环境,学会自己照顾自己.五、爱父母长辈、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1、知道自己的成长与家人的关系,感激父母长辈的辛勤养育之恩.2、了解周围不同职业人们的劳动及与自己生活的关系,尊重他们的劳动.3、了解祖国传统的民俗节日,对祖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4、萌发爱周围环境、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愿意接触或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们的风俗习惯.社会领域阶段目标小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的性别,年龄和姓名,知道自己是和别人不同的.2.不好哭,不怕生,保持愉快的情绪;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寻求帮助.当同伴遇到困难时,能及时帮助或告诉别人.二.人际交往1.知道班级中同伴的姓名、性别,会辨别生人.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在许多客人面前仍能愉快地游戏、玩耍、交谈.3.遇到纠纷时,不打人、不骂人,试图讲道理;体验与老师、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三.行为规则1.了解集体生活中的基本规则,知道一日生活中主要环节的要求.2.不受冷、热和天气变化的影响,坚持天天上幼儿园.3.愿意和他人分享游戏材料,不干扰妨碍别人游戏活动;游戏开始结束时,能按要求摆放和收拾玩具材料.四.民俗文化1.了解幼儿园、家庭、社会周围环境,喜欢自己居住和生活的地方. 2.了解为自己服务和帮助自己的人,尊重他们的劳动.小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愿意表现对游戏、活动选择的喜好.2.乐意在吃饭、睡觉、做操、学习等方面表现自己,愿意做自己会做的事.二.人际交往1.会运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主动问候、招呼小朋友.2.能听懂成人的指令性语言,并按指令行动.3.知道做客的要求,不乱翻别人家的东西.三.行为规则1.愿意按“三轻”的要求游戏、活动,知道不妨碍别人.2.理解幼儿园日常生活中教师发出的规则性信号,并按要求执行.四.民俗文化1.在过新年、庆六一等活动中,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体验节日的快乐. 中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是独一无二的,没有人和自己完全一样,喜欢自己的长相.愿意用自己的特殊才能为大家服务.2.知道人有喜怒哀乐等情绪,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喜好、需要以及情感. 3.感受与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很快适应.二.人际交往1.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2.主动与认识的人打招呼,愿意与人聊天、交谈.3.学习用正确的方法语言提示、商量等表达自己的需要与想法.三.行为规则1.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交谈,不随意插嘴.2.知道不能把集体的或他人的东西带回家占为已有.四.民俗文化1.感知与了解自己的生活与他人劳动的关系,感激劳动者,尊重和爱戴他们.2.认识并喜欢家乡着名的风景名胜和环境,了解中国最着名的风景名胜,感受其中的美.3.认识并尊敬国旗,参加幼儿园的升旗活动.中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愿意动脑筋想办法,自己尝试解决.2.对劳动有兴趣,愿意为同伴和集体服务,能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参加各种活动,对完成任务有信心.二.人际交往1.关心弱小同伴和有困难的人,帮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2.愿意与父母或成人交谈,与人交往不胆怯,乐意参加参观、散步等活动.三.行为规则1.了解简单的公共规则,并自觉遵守.2.在绘画、阅读活动中,努力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3.努力遵守集体活动的各项规则.四.民俗文化1.在主要的节日活动中,体验节日的欢乐气氛,能用绘画、制作等表现自己的感受.2.了解家乡独特的传统民俗和民间工艺、特产,有求知和学习的愿望.大班上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知道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有着与别人相同和不同之处,对自己的优点和进步感到自豪和光荣.2.敢于面对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有改正的愿望和行动.3.不害怕环境的变化,在新环境中能自己照顾自己.二.人际交往1.主动准确使用礼貌用语.2.有礼貌的与周围熟悉的人打招呼、谈话.3.知道接待客人的方法,主动与客人聊天.三.行为规则1.愿意听从成人和同伴劝告,不做危险的事.2.熟悉有关安全、交通、环保的标记,愿意按标记的提示行动.3.会一同轮流、合作、交换、等待等方法与同伴游戏.四.民俗文化1.了解各行各业劳动者的工作,感激他们的劳动付出,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2.关注家乡的新成就,为家乡的变化而自豪.3.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认识并尊重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大班下学期一、自信心培养1.热爱劳动,有责任心,在劳动过程中有始有终的做完每件事.2.愿意接受有难度的任务,尝试新活动3.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不气馁,敢于不断尝试二.人际交往1.主动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2.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有一定的坚持性.3.能友善的对待外国友人,礼貌地与他们交流.三.行为规则1.会根据需要自己制定区域游戏的规则,并制作相应的提醒标记. 2.有环境保护的意识,当发现不当的行为举止时,敢于劝阻.四.民俗文化1.了解传统民间节日的由来和庆贺方式,喜欢民俗习惯.2.了解江苏着名的民间工艺,萌发对民间工艺的兴趣.3.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尊重少数民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6)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
们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知道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民族组 成的,培养幼儿的国际情感。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二)人际交往 (三)社会规范 (四)社会环境
(一)讲述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直观形象法 (五)行为练习法 (六)角色扮演法 (七)移情训练法 (八)价值澄清法
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⑤初步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的
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⑥初步学会分辨是非,懂得向好的榜样学习,有初步的爱憎 感;
⑦能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则,在此基础上能制定简单的游戏 与活动规则,并能按照规则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⑧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和人文风格,萌发爱家乡 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 2.游戏活动 3.区域活动 (二)幼儿园随机的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2.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家园合作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应变能力;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情绪情感。
2.人际交往
(1)使幼儿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 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⑩在成人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节日庆祝,初步感受我国丰富的 传统文化。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家庭教育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家长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 影响。学校应该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制定教育计划和方案 ,促进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同时,家庭教育也需要与学校教 育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THANKS
感谢观看
让儿童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需要和观点,学习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培养积极的情绪和社交技能。
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性
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
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
要点一
增强儿童的社会认知 能力
帮助儿童了解社会规则、社会角色和 人际关系等基本社会知识,培养儿童 对社会现象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 容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促进儿童个性发展
培养儿童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帮助儿童了解自己的特点、优点和不足,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培养儿童积极的情绪和社交技能
要点二
培养儿童的社交技能
教授儿童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商,培养儿童 的社交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点三
培养儿童的社会责任 感
让儿童了解自己的社会角色和责任, 培养儿童关心社会、尊重他人、承担 社会责任的意识。
促进儿童综合素质发展
01
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
02
增强儿童的身心素质
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培养儿童主 动学习、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教育注重儿童的亲身体验和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各种社 会活动和社会游戏,让儿童在实践中感知和体验社会的规则和价值观 ,培养他们的社会技能和社会情感。这种注重体验的教学方法可以提 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社会知识和社会技 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要点一
总结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促进 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 格、兴趣、能力和家庭背景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儿童 ,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全 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每个儿童的 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策略,包括教 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确保每个儿童都能 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支持。
情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培养 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主题教学活动
社会现象探讨
01
通过讨论和讲解社会现象,如环保、交通规则、健康等,让儿
童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角色扮演
02
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和身份的
人在生活中的责任和权利。
队合作能力。
公民意识
教育儿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并培养其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
意识。
04
CATALOGUE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日常生活教育
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自我管理,如洗手、穿衣、吃饭等,培养 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和规则教育,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 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社会实践
03
组织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游戏活动
规则游戏
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 观念。
合作游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三)实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解目标
教师可以进行纵向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的年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育 目标;也可以进行分类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设置教育 目标,使教育目标更加全面和完整。
2.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
学教学活动形式可多样分为:可针 对单元主体活动、儿童一日活动、某一 单位时间完成的某一具体活动、集体活 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选择有效 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前儿童学习的积 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 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总目标全 面兼顾了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3.活动目标: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 化,是教师根据社会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具有较 强操作性的、可直接实现的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具体化、细致化的表 现,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要求,既能体现出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又能使各年龄段的社会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衔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 认知水平、社会情感状况、社 会技能、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 等情况,正确评估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针对 性地制定出合适的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幼儿必要的交 往技能,使他们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制订活动计划,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 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的 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以及社会教育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之间应该建立
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幼儿的学习完整而又全面。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教育内容的组织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内容组织。 二是以心理经验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内容组织。
1、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即将社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各个活动环节当中。结 合各种具体的活动来组织学习的内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一个重要特点。
1、知道自己家的地址、车牌公交路线,电话和父 母的手机号码,并能主动地、正确地将这些信息 制作成卡片、绘制成地图告诉好朋友,邀请朋友 来家里做客。
2、乐意主动获取朋友的信息,在父母的协助下, 自主选择方法,线路去同伴家里做客,做礼貌的 小客人。
三、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一方面在于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另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 心发展带来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2、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 依据。 3、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 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
合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2、社会现实 3、幼儿的发展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纲要》中有关内容和要求的规定。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课题单元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课时理论学时2课时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体系;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规范,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原则,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结构。
2.能力目标: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
3.素质目标:树立学生热爱幼儿,热爱学前教育事业的道德情感。
教案重点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原则和结构教案难点能够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和制定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目标,选择和组织幼儿园社会领域教案活动的内容教案方法情境教案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谈话法教案准备教案课件主要教材参考资料李洪亮主编《幼儿社会教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3年,第1版甘剑梅主编《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教案过程教案基本内容教案方法时间分配Ⅰ问题情境(导学)Ⅱ学习知识【情境分析】情境:幼儿园教研活动中,大家围绕幼儿社会教育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小李老师认为: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孩子学会交往的,人是群居性动物,所以首先就得学会交往,哪个幼儿会交朋友,朋友多,哪个幼儿就是社会性发展水平高。
小王老师认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年代,幼儿社会教育就是教会孩子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和拼搏精神,这才是适应社会生活最关键的品质。
小张老则师认为: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幼儿社会教育就是让孩子爱自己现在的生活,愉快健康地成长,愉快健康本身就说明孩子适应社会生活。
问题:上面的辩论主要是关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要教什么(内容)和要达成什么效果(目标)的。
你认为谁的观点对呢?为什么?小结: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问题,我们一定要有科学的依据,还应遵守一定的原则,才能保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概述第一节社会性及其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一、社会性及其内容1.社会性:是指个体在掌握社会规范、形成社会技能、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化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特征。
2.内容二、社会性对学前儿童发展的意义1.社会性是学前儿童社会性情感及社会交往的需要2.社会性影响学前儿童身体、心智的发展3.社会性认知的需要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一、自我意识:主体对自身的意识。
包括: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二、情绪情感1.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2.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3.表情日渐社会化三、个性: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
幼儿期兴趣的发展特点四、社会行为五、学前儿童道德的发展第二节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因素一、环境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1)家庭环境(2)幼儿园环境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影响幼儿园精神环境的影响同伴交往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第一、满足儿童的社会性需要。
第二、同伴交往影响儿童的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
第三、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重新协调与成人的关系。
(3)大众传媒二、儿童自身的因素1.儿童气质对社会化的影响2.儿童的认知水平对社会化的影响3.儿童参与的积极性对社会化的影响三、幼儿园教育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1.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二、确保实现社会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一、社会行为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二、社会情感三、社会认知四、个性五、理解社会教育内容应注意的问题1.应考虑对幼儿的整体影响2.应逐步深化、丰富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原则一、目标原则二、活动性原则1.要为儿童创设活动的空间2.要给儿童提供自主活动的机会和时间3.激发儿童活动动机,提高儿童活动水平三、实践性原则1.帮助并教给儿童具体的行为方式2.组织儿童参加多种实践活动3.教育儿童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4.教师要以身作则四、强化原则1.教师要采取明确、适宜的强化方式2.强化应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3.强化的及时性五、一致性原则1.教师要保持教育态度的一致性2.统一幼儿园、托教机构内部多方面的教育力量3. 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指导的方法一、一般方法1.讲解法2.谈话法3.讨论法4.观察、演示法5.参观法6.行为练习法7.强化评价法二、特殊方法(一)榜样示范法(二)角色扮演法:是指个人试着设身处地地去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景中不属于自己角色的行动过程,从而形成角色所需要的某些经验和行为习惯。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教学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社会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掌握如何在教育活动中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
重点与难点:重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难点是如何分解社会教育领域的目标。
主要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课时:2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层次结构(纵向结构)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见张明红P96)在此基础上,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见张明红P)97(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个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其主要特点就是将社会教育目标分化为不同的要求,形成对每一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逐步提高要求的具体目标,引导幼儿逐步达到社会教育的总目标。
【例如】同样是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小班时,只要求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主动礼貌地问候小同伴;到中班时,希望幼儿逐渐喜欢和同伴共同游戏,关心弱小同伴;到大班时的目标则是能够主动地带年幼的同伴共同游戏,体验大带小的快乐,愿意与众多的同伴合作游戏。
可见,年龄阶段目标来自于社会教育的总目标,是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具体和深入,而不同年龄阶段的目标之间应该是连续的、衔接的。
我们对学期儿童社会教育阶段目标表述如下:……(见张明红《学前儿童社会教育》P97)(1)小班社会教育目标(2)中班社会教育目标(3)大班社会教育目标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单元目标目前,越来越多的幼儿园在开展各种活动的时候,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有助于培养 儿童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如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关 心集体等,为其未来的成长奠 定基础。
通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儿童 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掌 握基本的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不仅关注儿 童个体的发展,还强调家庭和 社会的共同参与。通过教育活 动,加强家庭与学校、社区之 间的联系,促进家庭和社会的 和谐发展。
大班阶段
提高学前儿童的自主性和 创造性,培养其独立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 社会适应能力。
03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自我认知教育
自我认知教育是帮助学前儿童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
通过自我认知教育,学前儿童 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了解 自己的特点、兴趣爱好和价值 观。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尊、自信和 自主性,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认 识自己并做出正确的自我评价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 容
汇报人: 2024-01-10
目录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案例分析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活动,帮助学前儿童 学习社会规则、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技巧,培养其良好的社 会适应能力和公民素质的教育。
反思与调整
定期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进行反思和总结,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 育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0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挑战与对 策
挑战
社会环境变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 普及,学前儿童面临的社会环 境日益复杂,需要适应新的挑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儿童在社会环境中适应、交往和合作的能力,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行为习惯。
具体目标包括:
1.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帮助儿童认识自己的情绪、需求和能力,学会自我表达和控制情绪,培养自信心和自主性。
2.人际交往和合作:培养儿童与他人相处的基本礼仪、沟通和合作能力,学会分享、倾听、尊重他人和解决冲突。
3.社会规范和价值观:引导儿童了解社会规则和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念,如诚实、友善、公平等。
4.多元文化和社会意识:让儿童认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培养尊重和包容的态度,增强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
5.社会参与和责任感:激发儿童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参与社区活动、公益事业,培养关爱他人和社会的意识。
通过社会教育的实施,学前儿童可以逐步建立起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行为模式,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基础。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编辑课件
34
点评:事先提问,反映了教师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社会性的目标意识 ,即利用游戏培养幼儿的轮流、负责、勇敢、合作等社会行为和态 度。
编辑课件
35
【案例二】
“老师,我的孩子不会穿鞋,请老师帮助穿好;我的孩子吃饭慢,老师 多给喂喂”之类的话。他从来不提及让孩子学习生活方面的技能,而是一 味得让老师代劳。此类家长在家一定是包办代替,什么都帮孩子做好, 完全不考虑孩子的能力,这是包办代替型家长。此种类型的家长容易培 养出生活自理能力差的孩子,做事情自信心不足,不适应集体生活。
给家长。
编辑课件
36
横向结构(分类结构)
分类目标是从横向的角度对总目标的展开。它反应了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内容全面性与完整性。
可以从心理结构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
也可以从内容板块分为人际交往、社会环境与社会规 范、多元文化等几个方面。
编辑课件
37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表述
(一)表述角度 教师角度: “示范……”“让幼儿……”“使幼儿……”“引导幼儿……”
15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议:
以身作则、尊重他人、接纳差异
关心他人的表现: 同情心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帮助关心他人,学前儿童的 同情心主要产生于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爱护。
编辑课件
16
2.社会适应
儿童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 困难、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学 会生活。
编辑课件
24
二、主题目标
(一)了解自己的爸爸,知道爸爸的姓名、生日、职业和 兴趣爱好。
(二)通过亲子活动和家园互动,孩子能在欢快的气氛中 感受爸爸的爱,亲近爸爸、喜欢爸爸。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社会教育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总目标在各年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段儿童社会性发展提出的具体要求。
(一)小班社会教育目标1.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自己身体主要部位的主要特征和功能,初步懂得自我保护。
2.引导幼儿知道自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初步萌发幼儿的独立性和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
3.引导幼儿逐步熟悉集体生活环境、认识集体中的同伴与成人,初步了解他们与自己的关系、使幼儿初步适应集体生活。
4.使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不好哭、不怕生,愿意与他人交往,鼓励幼儿积极参与集体生活。
5.引导幼儿初步掌握目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使幼儿初步能有礼貌地同他人交往,见了老师和长辈会问好。
6.使幼儿初步了解和掌握基本的卫生要求,养成初步的卫生习惯。
7.使幼儿初步懂得主要的交通安全常识。
8.培养幼儿初步的学习习惯,引导幼儿遵守最基本的学习活动规则。
9.激发幼儿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劳动的兴趣,引导幼儿初步了解父母和老师的劳动。
10.教育幼儿初步懂得不提无理要求,不无故发脾气。
11.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活动,不争夺或独占玩具。
(二)中班社会教育目标1.使幼儿能初步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异同。
2.使幼儿能初步了解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初步懂得同情和关心他人。
3.萌发幼儿最基本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不损害同伴。
4.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周围主要的社会机构、设施、初步知道它们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萌发幼儿最初的爱家乡的情感。
5.引导幼儿初步了解重大的节目,并使幼儿感受节日的快乐。
6.初步激发幼儿与他人交往的愿望,引导幼儿在与同伴及成人交往中,能初步准确地使用礼貌用语。
7.引导幼儿初步懂得与他人合作,初步懂得分享和谦让。
8.引导幼儿了解固围成人的劳动,歧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9.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使幼儿初步能克服困难,完或任务,鼓励幼儿能有始有终地做一件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前儿童了解社会、认识自我,培养社交 能力和良好品德,为其未来社会生活奠定基础。
社会认知
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家庭、幼儿园、社区等社会环境,认 识社会角色和规则。
社交技能
教授学前儿童基本的社交礼仪、沟通技巧和合作能力。
主要内容
本课程将涵盖以下内容
自我意识
培养学前儿童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能力。
网络时代背景下的挑战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
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学前儿童可能会接触到不良 信息,需要学会辨别和抵制。
网络社交问题
网络社交的普及使得学前儿童可能会过早接触网 络社交,需要引导其正确使用网络社交平台。
网络成瘾问题
部分学前儿童可能会沉迷于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 ,需要关注其网络使用行为并及时干预。
针对挑战的对策与建议
录。
谈话法
个别谈话
评价者与学前儿童进行一对一的谈话,通过引导性问题和开放式问 题,了解儿童对社会规则、情感、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和理解。
小组谈话
组织学前儿童进行小组讨论,观察他们在团队中的表现、倾听和表 达能力,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家庭访谈
与家长进行谈话,了解学前儿童在家庭中的社会行为表现、家庭环境 对其社会化的影响等。
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培养儿童诚实、守信、勇敢、公正等 道德品质,为其未来成为有道德的人 打下基础。
促进儿童社会化进程
了解社会角色和规则
01
让儿童了解不同社会角色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理解社会规则的
重要性。
学习社交技巧
02
教育儿童学习基本的社交技巧,如与人沟通、分享、合作等,
提高其社交能力。
适应集体生活
03
06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汇报人: 2023-12-23
目录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评价 •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与影
响
0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总体目标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 社会品质和行为习惯 ,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
评估学前儿童在生活自理、卫生习惯 、时间管理等方面的表现。
情感态度培养
关注学前儿童在自信心、好奇心、同 理心等方面的情感态度发展。
评价方法
观察法
测验法
通过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 表现,了解其社会性发展状况。
通过标准化测验或教师自编测验,评估学 前儿童在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
作品分析法
问卷调查法
对学前儿童的作品进行分析,了解其思维 方式和创造力等方面的表现。
通过家长、教师和儿童自评等多种方式, 收集学前儿童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信息。
评价过程
确定评价目标
明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确定评价 的具体内容。
反馈与调整
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家长和教育者,并 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育方案,促进学前儿 童社会教育的持续改进。
家庭教育指导
家长需要接受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 了解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
幼儿园实施
01
02
03
角色扮演游戏
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孩 子了解社会角色和人际关 系,培养孩子的社会适应 能力。
集体活动
组织丰富的集体活动,让 孩子在与其他孩子的互动 中学习合作、协商、解决 冲突等社交技巧。
设计评价方案
根据评价目标和内容,制定具体的评价方 案和实施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综合贯通的原则
主要是指不同部分,不同层次的社会教育内容, 以及社会教育内容与其他领域内容之间应该建立 一种有机的联系,使幼儿的学习完整而又全面。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策略
教育内容的组织一般有两种思路。
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的内容组织。 二是以心理经验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内容组织。
(一)总目标
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 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的内容取向分析
第一、以儿童为本的价值取向。
一方面在于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育活动;另 一方面在于从幼儿一日生活中捕捉教育机会; 最终目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基础
2.教师应合理的分解目标
(1)分解目标要逐渐具体化
( 2 )注意目标的连续性和一致性以及与其他领 域发展目标的联系
3.选择利用科学有效的活动
( 1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良好的环境中实现的;
概括說法
刻板印象
偏見
歧視*
1 、知道自己家的地址、车牌公交路线,电话和父 母的手机号码,并能主动地、正确地将这些信息 制作成卡片、绘制成地图告诉好朋友,邀请朋友 来家里做客。
2 、乐意主动获取朋友的信息,在父母的协助下, 自主选择方法,线路去同伴家里做客,做礼貌的 小客人。
三、确保实现社会领域的教育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应有明确的目标意识
《幼儿园整合课程》所选的《各行各业这一主题,其核 心是对各种职业的认识。其主题计划将课程设计分为 “各行各业”,“各行各业的工作”,“跟住和穿有关 的行业”“感谢的心”四个部分,通过“我的爸爸不上 班”,“大街上”,“我开店啦!”“走在田埂 上”“小小建筑师”“理发师”,“英勇消防员”“谢 谢您,医生”等 24 个活动来将各行各业的人与事放在一 个主题活动中来加以了解和学习,让儿童对社会生活中 的常见职业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这里面既有社会环 境的认识,也有社会文化的学习。
从目标的表述看,是从儿童学习的角度来表述的, 如能“主动参与”,“乐意与人交往” ;从目标内容 的表述顺序看,主动与自信放在幼儿社会领域教育目标 的第一条,这符合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也符合幼儿 学习自主建构的特点。
第二、以幼儿情感性发展为基础的目标取向。 在《纲要》的5条目标中,有四条用了情感属性词, 第一条和第四条的“能”字,表达了目标重在儿童的行为 与态度意愿的培养。第二条的“乐意”与“同情”,第五 条的“爱”都直接是情感词,这表明情感性目标在幼儿社 会性发展目标处于重要位置。相对于知识和技能,情感与 态度是更为内在的目标取向,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提供方 向与动力,它会伴随儿童终身。
1、基于活动的渗透式组织
即将社会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幼儿的各个活动环节当中。结 合各种具体的活动来组织学习的内容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一个重要特点。
2、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 即从某个核心的社会性主题出发,将其他领域 的内容围绕这一核心主题加以整合。大多数专门性的社会 性主题教学都会运用这一组织策略。
社会认知
1.自我意识
2.对周围人的认识
3.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4.对社会环境和文化生活的认识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组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
1、由近及远的原则
提出这条原则的主要依据是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经验性与拓展 性。来自2、由易到难的原则
是指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儿童容易理解与把握的内容开始,逐 步提高难度与要求。
(2)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活动中实现的
( 3 )幼儿园的社会教育要与家庭、社区密切结 合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依据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
2、社会现实
3、幼儿的发展
第二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教学内容 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2.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教学要求: 1.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依据。 2.理解: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制定的原则;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3.掌握: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的基本内容
第三,以社会关系建构为维度的内容取向。
让儿童学会恰当的处理各类关系,是让他习得成长 为一个“人”的基本能力与方式。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 目标的内容是从各类关系的维度展开的。这几个维度分 别是人与自我、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与群体和社会的关系。 这几类关系构成了儿童作为一个人的基本关系类型。
中班《去做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及其内容分析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从纵向(层次 结构)来看可以分解为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
从横向(分类结构)来看可以从心理结构 划分为认知、情感、行为几个方面,也可以从 内容板块分为自我意识、人际交往、社会环境 与社会规范认知、社会文化几个方面。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范围
《纲要》中有关内容和要求的规定。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社会行为
社会情感
社会认知
社会行为
是指人们在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对周围环境中的人 或事情做出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反应。
1.帮助幼儿掌握交往技能,发展交往能力 2.引导幼儿遵守规则
社会情感
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因自己的需要能否满足而产 生的主观感受!
3、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
即从儿童的基本经验出发,结合教育的目标在已 有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拓展学习的内容。 这一组织策略既可用于具体主题内容的组织。如 儿童对自我的认识一般遵循由表及里的线索,即:我 的外部特征—我的行为特征—我的情感、情绪特征— 我的角色特征;
也可用于大的社会教育内容板块的规划, 如儿童对自我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其内容一般 遵循自我—家庭—幼儿园—社区—祖国—人类 的扩展线索进行组织。这种内容组织一般根据 儿童经验与年龄增长的线索进行。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含义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指人们对社会教育活动给幼儿身 心发展带来变化的标准与要求的预期规定
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与需要。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2、社会发展的需要。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外在 依据。 3、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这 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操作性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