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自主探究(P28—P33)
1、大气由哪些成分组成? 2、大气成分对自然环境和生命 活动等有什么作用? 3、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有什么 影响? 4、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哪 几层?
大气的组成
水汽 低 层 杂质 大 气 干洁空气
78% 氮气 N2 21% 氧气 O2 0.032% 二氧化碳 CO2 (其他) 臭氧—O3
重污染天气
优良天气
大气的垂直分层
小组讨论 探究
读课本P31图2.5,完成下列问题: 1、大气垂直分层的划分依据及A、B、C 三层的名称。 2、描述各层的气温特点,并解析成因。 3、描述A层和B层的大气运动状况, 并解 析成因。 4、描述各层的主要自然现象及其与人类 的关系。
C层
B层 A层
大气的垂直分层 1.划分依据: 温度、运动状态和密度
平流层
自对流层顶至50~ 55km高度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臭氧大量 吸收紫外线增温) ②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
①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②气流平稳,有利于高空飞行
高层大气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 ①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电离层能反射短波无线电波,
界
②在80~500千米的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的中长跑运动员往往成绩优异。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在两个国
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
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在非洲地形图上,找出在两个国家,归纳它们共同的地形特点。由此, 你能推测这两个国家中长跑运动员成绩优异的原因吗?
埃塞俄比亚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肯尼亚位于东非高原上,均以高原为主, 大气稀薄,大气中的含氧量低,有利于激发运动员的运动潜能。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THE COMPOSITION AND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THE ATMOSPHERE
-.
课标解读
【课标呈现】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作用,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 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2.利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说明各层大气的特点、成因,并举例说明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物扩散的情形是(A )
A.①
B.②
C.③
D.④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The Ozone Hole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Km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思考题
人造卫星 高
层
大
气
流
50
星
平 流 层 12
气温垂直分 布
对
流
层 - - - - - - - - - - 0123456
100 9 8 7 6 5 4 3 2 1
000000
000000000
温度/℃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D
A.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特点的叙
C 述,正确的是
A.M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B.P层水汽、杂质少,多晴朗天气 C.N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P层集中了全部的大气质量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
-.
课标解读
【课标呈现】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生活的联系。
【课标解读】
1.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物质组成及作用,人类活动与大气环境的关 系,培养人地协调观。 2.利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图,说明各层大气的特点、成因,并举例说明对人类 活动的影响,提高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
物扩散的情形是(A )
A.①
B.②
C.③
D.④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The Ozone Hole
02 大气的垂直分层
高度/Km
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思考题
人造卫星 高
层
大
气
流
50
星
平 流 层 12
气温垂直分 布
对
流
层 - - - - - - - - - - 0123456
100 9 8 7 6 5 4 3 2 1
000000
000000000
温度/℃
2.同一季节,下列城市上空对流层高度从高到低正确的是
①新加坡 ②北京 ③漠河 ④摩尔曼斯克
D
A.①③②④ B. ②③①④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当堂检测
下图示意地球大气垂直分层,据此完成3~4题。
3.关于大气垂直分层中各层特点的叙
C 述,正确的是
A.M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B.P层水汽、杂质少,多晴朗天气 C.N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 D.P层集中了全部的大气质量
3.2003年10月,我国发射的“神舟”五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作者编号:39002
逆温现象逐渐消失。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新课讲授
3.过程
4.类型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 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 始的逆温。 •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
• 大气化学过程: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的含氯化合物(主要是氟里昂
类物质)参与的光化学反应破坏了南极大气臭氧层。
臭氧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流层的臭氧容
易造成大气污染,形成光化学烟雾,影响
人类健康。
作者编号:39002
新课讲授
臭氧层破坏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 平流层,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 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人们的 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 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 加 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 发育停滞等疾病。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 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 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作者编号:39002
新课讲授
2.分层特征--对流运动对流层
高度(千米)
120
100
电离层
80
高层大气
60 50~55
40
平流层
逆温现象逐渐消失。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减
气温随高度 升高而递增
新课讲授
3.过程
4.类型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 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 始的逆温。 • 辐射逆温厚度从数十米到数百米,在大陆上常年都可出现 • 夏季夜短,逆温层较薄,消失较快
• 大气化学过程: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大量的含氯化合物(主要是氟里昂
类物质)参与的光化学反应破坏了南极大气臭氧层。
臭氧也并非有百利而无一害,对流层的臭氧容
易造成大气污染,形成光化学烟雾,影响
人类健康。
作者编号:39002
新课讲授
臭氧层破坏
雷阵雨过后,我们有时候会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臭氧主要分布在 平流层,臭氧层是指平流层中臭氧集中的层次。臭氧层变薄、浓度降低的现象,称为臭氧层 破坏。臭氧层破坏可能引起一系列不利于人类的气候生物效应,这种情况已经受到人们的 广泛关注。据科学家研究,大气中的臭氧含量每减少 1%,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辐射就增 加 2%。过量的紫外线辐射会增加人的皮肤癌患病率,还会引发白内障、免疫系统缺陷和 发育停滞等疾病。在距南极洲较近的智利海伦娜岬角,当地居民只要走出家门,就要在暴露 的皮肤表面涂上防晒油,戴上太阳眼镜,否则半小时后,皮肤就会被晒成鲜艳的粉红色,并伴 有痒痛;羊群则多患白内障,几乎全盲;河里捕到的鲜鱼也多是盲鱼。
作者编号:39002
新课讲授
2.分层特征--对流运动对流层
高度(千米)
120
100
电离层
80
高层大气
60 50~55
40
平流层
大气的组成和大气垂直分层课件
大气垂直分层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
气候变化
大气垂直分层的变化会影响地球表面 的热量和水分的散布,进而影响气候 的变化。
天气现象
生态影响
大气垂直分层的变化还会影响生态系 统的结构和功能,如影响植物的生长 和散布等。
大气垂直分层的变化还会影响天气的 变化,如风切变、降水等。
04
大气垂直分层的研究方法与技 术
热带气旋等。
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平流层特征
气温随高度降低
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降低,这是因为太阳 辐射是主要的热源。
湿度的垂直变化
在平流层内,湿度随高度增加,这是因为水汽主要集中在较高层次 。
天气现象相对稳定
由于平流层内气和蔼湿度的垂直变化相对稳定,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的天气现象相对稳定,包括多云、降水等。
对流运动
由于温度垂直递减率的存在,导致大气中的热量和水分在垂直方向上产生流动 ,形成对流运动。
风带与气压系统形成
风带
由于地球自转和地球表面的海陆散布等因素的影响,大气中的风向和风速在水平 方向上产生差异,形成不同的风带。
气压系统
在风带的影响下,大气中的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形成高低压系统,进而形成 气压梯度力。
高原地区的臭氧层特征
1 2
臭氧浓度较高
在高原地区,由于空气稀薄,臭氧浓度较高。
臭氧层较薄
由于高原地区的大气层较薄,臭氧层也相对较薄 。
3
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互作用
高原地区的对流层和平流层交互作用较强,这会 对臭氧层的形成和散布产生影响。
06
大气垂直分层现象的未来发展 趋势与挑战
全球气候变化对大气垂直分层的影响
预测方法
利用数值模拟、统计模型等方法预测大气垂直分层现象的发展趋势。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D A.北极上空 B.南极上空
C.赤道上空 D.青藏高原上空
A 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对点训练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 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回答3~4题。
气体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氩气(Ar) 二氧化碳(CO2)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 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运用示意图,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3.充分利用各种大气成分与大气层,发挥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积极 影响。 4.绘制大气垂直分层图,参与减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的生活实 践。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情境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情境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超音速自由落体跳伞 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千米的高空携带降 落伞自由落体跳下,成为世界上首位成功完成超音速自由落体的跳伞运动员。他 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 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总结——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N2 主要成分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干洁空气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微量成分
C.赤道上空 D.青藏高原上空
A 2.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 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 C.地面辐射 D.大气辐射
对点训练
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千米以下干洁 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回答3~4题。
气体成分 氮气(N2) 氧气(O2) 氩气(Ar) 二氧化碳(CO2)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课标要求
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 生活的联系
学习目标
1.了解低层大气的组成及其作用。 2.运用示意图,分析大气垂直分层的特点及与人类的关系。 3.充分利用各种大气成分与大气层,发挥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积极 影响。 4.绘制大气垂直分层图,参与减缓全球变暖和臭氧层破坏的生活实 践。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保温
固体杂质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情境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情境探究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超音速自由落体跳伞 奥地利“坠落人”菲利克斯·鲍姆加特纳,从距地面高度约39千米的高空携带降 落伞自由落体跳下,成为世界上首位成功完成超音速自由落体的跳伞运动员。他 配备的特制宇航服,外表绝缘,密封的内层中填充加压氧气,头盔内有液氧系统,护 目镜中装有温度调节器。
①植树造林 ②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 ④森林、草原开垦成农田 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总结——大气的组成
大气组成
主要作用
N2 主要成分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O2
维持生物活动的必要物质
干洁空气
CO2
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
微量成分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件PPT
当水汽在上升过程中,遇冷便会凝结 成小水滴;或被凝华为小冰晶;当这 些小水滴和小冰晶逐渐增多,并“相 聚”在一起达到一定数量时,便形成 肉眼可见的云.
另外,如果空气中没有任何 杂质,而是绝对纯净的,大气中的水 汽分子就无法依附,因此需要额外的 凝结核,此时杂质就可以充当凝结核.
一、 大气的组成
3.大气的组成及变化
120
高层大气
100
气温随高度升高先降低后升高
C
80
平流层
60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40
B
20
0
A
-100 -50 0 50 100 温度(℃)
对流层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对流层
对流层高度和气温变化图
归纳对流层的主要特点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每上升100米降低0.6℃。
200m (10℃)
1200m (4℃)
臭氧洞带来的影响不包括( ) A.人体免疫系统下降 B.人类患上皮肤癌的概率增加 C.沿海地区海平面下降 D.农产品减产,品质下降
PART TWO
大气的垂直分层
vertical stratification of atmospheric
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依据:
高度 (km)
140
根据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特征, 对大气自下而上进行划分:
A.汽车尾气的排放——杂质增多 B.大量砍伐植被——二氧化碳增多 C.矿物燃料的使用——二氧 化碳、二氧化硫增多 D.制冷剂的使用——臭氧增多
课堂练习
臭氧在大气层当中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能够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从而保 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过量紫外线的伤害。下图为南极臭氧洞示意图,据此回 答下列问题。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思考】 1.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2.什么是干洁空气? 3.干洁空气的成分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4.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探究三 乘机注意事项,认识高层大气
作为中国机长,请结合“大气垂直 分层示意图”及电影情节③,探究飞机 在起飞、巡航、下降过程中需注意的事 项,并分析原因?
电影情节③
课堂小结
大气 的组 成与 垂直 分层
大气的 组成
大气的 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作用
温度变化 特 运动状况 点 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陆地>海上 城市>乡村
时间分布:冬季>夏季
水汽和杂质因时因地而异
一、大气的组成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2016年4月20日,新华社在人民网发表了题为 《青藏高原冰川持续融化消退》的文章。文章说在过 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 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了15%。
高
[问题驱动1]为什么在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要提醒
层 大
乘客关闭信号设备?
气
[问题驱动2]飞机和手机接收的信号来自哪个大气层? 50-55km
[问题驱动3]高层大气在哪里?
0
[问题驱动4]高层大气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驱动5]高层大气中有哪些景观?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思考】 1.低层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2.什么是干洁空气? 3.干洁空气的成分及其与生活的关系? 4.水汽和杂质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大气的组成
1 大气的组成成分及作用
组成成分
作用
氮气 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干 洁
氧气
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参与有机物的燃烧、腐败和分解过程
探究三 乘机注意事项,认识高层大气
作为中国机长,请结合“大气垂直 分层示意图”及电影情节③,探究飞机 在起飞、巡航、下降过程中需注意的事 项,并分析原因?
电影情节③
课堂小结
大气 的组 成与 垂直 分层
大气的 组成
大气的 垂直分层
干洁空气 水汽 杂质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作用
温度变化 特 运动状况 点 天气现象
空间分布:陆地>海上 城市>乡村
时间分布:冬季>夏季
水汽和杂质因时因地而异
一、大气的组成
2 人类活动对大气组成成分的影响
材料一:2016年4月20日,新华社在人民网发表了题为 《青藏高原冰川持续融化消退》的文章。文章说在过 去约30年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由5.3 万平方千米缩减至4.5万平方千米,退缩了15%。
高
[问题驱动1]为什么在飞机起飞前,空乘人员要提醒
层 大
乘客关闭信号设备?
气
[问题驱动2]飞机和手机接收的信号来自哪个大气层? 50-55km
[问题驱动3]高层大气在哪里?
0
[问题驱动4]高层大气的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问题驱动5]高层大气中有哪些景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空难多数发生在飞行的哪一阶段?为什么飞的越高越安全?
空难多发生在起飞或降落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对流层中, 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天气多变。当飞机穿越对流层在平流 层飞行时,天气晴朗,天气稳定,飞行安全。
情境拓展
王老师为什么会遇到起飞前后不同的天 气?
力材料一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可以分成四层 最下面一层是热带雨林,中间的腰部有一条沼泽地带,再 上面是高原沙漠,而顶部则是高山雪峰。远远地看,乞力 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 马扎罗山就像一位拖着长长的洒地的绿裙,系了一条细细 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人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好。 的腰带,身着紧身淡黄衬衫,头上俏皮地戴了顶白色小帽 的青春少女。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பைடு நூலகம்气
当堂训练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 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 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器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下图示意“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路径
当堂训练
5.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 ) A.臭氧层变薄 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
课后作业
绘制环境小报 主题:同呼吸,共命运,保护我们的大气层 内容: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成分变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PART
大气的垂 直分层
1
观察右图,归纳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 分为哪些不同的垂直分层?划分依据
是什么?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
归纳总结各层大气的高度范围、主要 特点及成因
空难多发生在起飞或降落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对流层中, 对流层大气对流旺盛,天气多变。当飞机穿越对流层在平流 层飞行时,天气晴朗,天气稳定,飞行安全。
情境拓展
王老师为什么会遇到起飞前后不同的天 气?
力材料一 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的山,可以分成四层 最下面一层是热带雨林,中间的腰部有一条沼泽地带,再 上面是高原沙漠,而顶部则是高山雪峰。远远地看,乞力 起飞时细雨蒙蒙是由于飞机仍在对流层大气中, 马扎罗山就像一位拖着长长的洒地的绿裙,系了一条细细 当飞机穿过对流层,进人平流层飞行时,天气晴好。 的腰带,身着紧身淡黄衬衫,头上俏皮地戴了顶白色小帽 的青春少女。
A.对流层
B.平流层
C.臭氧层
D.高层பைடு நூலகம்气
当堂训练
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返回器在距地面高 度约120 km处高速进入地球大气层,实施初次气动 减速。下降至预定高度后,返回器向上跃出大气层。 之后,返回器再次进入大气层,实施二次气动减速, 在距地表50 km的高度返回器与大气层激烈摩擦。 下图示意“嫦娥五号”返回器返回路径
当堂训练
5.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中水汽含量相关的是( ) A.臭氧层变薄 B.酸雨加重 C.旱灾频发 D.全球变暖
课后作业
绘制环境小报 主题:同呼吸,共命运,保护我们的大气层 内容:大气污染的防治、 大气成分变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等
PART
大气的垂 直分层
1
观察右图,归纳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 分为哪些不同的垂直分层?划分依据
是什么?
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 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 ➢对流层 ➢平流层 ➢高层大气
2
归纳总结各层大气的高度范围、主要 特点及成因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辐射名称
辐射类型
大气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逆辐射
④
__________ 长波辐射
辐射方向 射向宇宙空间
射向地面
作用
大__气__逆__辐__射__在一定 程度上补偿了地面 辐射损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了 _____保__温___作用
[易混易错·理一理]
1.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气吸收的热量主要为长波辐射,对 短波辐射吸收很少。因此,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热量主要的、直接的来源。 2.青藏高原所处的纬度较低,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大气对太阳辐射 的削弱作用弱,因此太阳辐射强。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热量的能力小,通过大气逆辐射 返还地面的热量少,造成青藏高原地表热量散失多,温度较低。 3.大气逆辐射白天比晚上强 大气逆辐射在白天和夜晚都存在,而且白天比晚上还要强烈,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 即午后2时(14时)左右。
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
___吸__收_____
对流层大气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等
平流层大气中的臭 氧
水汽和二氧化碳等主要吸 平流层中的气温随高度
收___红__外__线___
的增加而上升;地面生
臭氧主要吸收
物免遭过多紫外线的侵
_____紫__外__线_(有选择性) 害
2.大气的受热过程
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
A.气温在-50 ℃到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核心精讲] .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2.大气的垂直分层
[训练突破] 角度 大气的垂直分层 无动力翼装飞行是指运动员穿戴着拥有双翼的飞行服装和降落伞设备,从飞机、热气球、悬崖绝壁、高 楼大厦等高处一跃而下,用肢体动作来掌控滑翔方向,用身体进行无动力空中飞行的运动,在到达安全极 限的高度后,打开降落伞平稳着陆。无动力翼装飞行进入理想飞行状态后,飞行时速通常可达到200千米/ 时,翼装飞行的滑翔比约3∶1,即在每下降1米的同时前进约3米。据此完成1~2题。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海拔2366米
河北兴隆
海拔2118米
云南海埂、呈贡 海拔1888米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表2.2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问题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为 1800-2400km,请你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 绩的原因。 ①随着海拔升高,氧气含量越来越低;②在更高海拔地区训练,含氧 量过低,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力,反而会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温室气体)
一、大气的组成
【问题探究二】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
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图2.3北京重污染天气与优良天气对比
一、大气的组成
【问题探究二】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33页自学窗: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回答以下问题:
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 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烟 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 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 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 严重大气污染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
3.臭氧空洞带来的危害? ① 臭氧减少导致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皮肤癌、白内障 的发病率提高; ② 破坏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农产品减产 及其品质下降; ③ 加剧全球变暖。
一、大气的组成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
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河北兴隆
海拔2118米
云南海埂、呈贡 海拔1888米
活动:了解大气含氧量减少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表2.2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m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问题3:目前,世界公认的平原运动员进行高原训练的最佳海拔为 1800-2400km,请你推测运动员在更高海拔训练反而达不到理想成 绩的原因。 ①随着海拔升高,氧气含量越来越低;②在更高海拔地区训练,含氧 量过低,超过人体的最大耐受力,反而会使运动员的整体表现下降。
水汽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影响地面和大气温度(温室气体)
一、大气的组成
【问题探究二】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大气,会影响大气的成分和含量,产
生大气污染,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
图2.3北京重污染天气与优良天气对比
一、大气的组成
【问题探究二】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产生的环境问题 阅读教材33页自学窗:全球合作,保护臭氧层,回答以下问题:
逆温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逆温造成局部上热下冷, 大气层结稳定,使大量烟 尘水汽凝结物等聚集在它 的下部,易产生大雾天气, 使能见度变坏,甚至造成 严重大气污染
本课结束,谢谢观看
3.臭氧空洞带来的危害? ① 臭氧减少导致射向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皮肤癌、白内障 的发病率提高; ② 破坏生物的生长繁殖,使农产品减产 及其品质下降; ③ 加剧全球变暖。
一、大气的组成
【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2.人类活动对大气成分的影响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人类活动
对大气成分的影响
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ppt课件
50~55 40 臭氧层 20 8~18km -100 -50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电离层
高层大气
气温变化
大气运动 天气状况
对流层
人类活动
0 50 100 温度(℃)
臭氧吸收太阳辐射, 气 温 随 高度增加而上升(上热下冷) 水平运动,大气平稳
水 汽 杂 质 少 , 天气晴朗, 能见度好
适合航空飞行
2.分层特征--高层大气密度小
气压很低,密度很小 中国空间站轨道高度为400~450公里
80~500千米高空有若干电离层, 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离地面远,引力小
电离层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 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国产大飞机C919在一次测试飞行中,巡航高度达到8km。下图为“试飞区域气温 随高度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P72 活动1-气温的垂直变化特征
近年来,贵阳将“中国避暑之都”作为城市名片,着力打造“避暑”旅游产品,大力 发展“避暑”经济。
• 在我国地形图上,找到贵阳、重 庆、武汉、长沙、上海的位置
• 读图3-7,说明贵阳打造避暑旅游 名城的优势条件,并分析其形成 原因
图3-7 我国5个城市7月和8月平均气温示意
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集中在该层 对流运动显著,易成云致雨
对流层顶 到50~55千米
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小; 30千米以上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
该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该层大气上热下冷,大气稳定
有利于高空飞行
水汽、杂质极少,云雨绝迹,气流平稳
平流层顶到大气上界(高 度约2000~3000千米)
4.甲层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 A.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B.二氧化碳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C.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 D.水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对流层内密度变化显著
在对流层内,由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变化较 为显著。
温度对大气密度影响
温度升高,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 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降低,大气密度升高
温度降低会使气体分子运动减缓,分子 间距离减小,大气密度升高。
密度变化对天气影响
高密度区易形成高压系统
监测和评估全球环境变化
大气成分监测
定期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 体浓度,以及臭氧、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含量。
气候变化评估
分析全球气温、降水、海平面等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 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估
研究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水资源等环境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06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及意义
全球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共享 研究成果和数据,推动全球 大气科学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
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环境 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研 究大气现象和变化。
高新技术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 高新技术手段,对大气进行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 研究。
平流层特性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 气晴朗,适合飞行。
主要功能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 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和生 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对人类影响
平流层是大气层中适合飞 行的一层,对人类航空事 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间层结构与变化
中间层结构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稀 薄,水汽含量极少。
生态影响
大气成分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 产生影响,如臭氧层破坏导致 紫外线辐射增强,对生物造成 伤害。
在对流层内,由于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密度变化较 为显著。
温度对大气密度影响
温度升高,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升高会导致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 子间距离增大,从而使大气密度降低。
温度降低,大气密度升高
温度降低会使气体分子运动减缓,分子 间距离减小,大气密度升高。
密度变化对天气影响
高密度区易形成高压系统
监测和评估全球环境变化
大气成分监测
定期监测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等温室气 体浓度,以及臭氧、气溶胶等污染物的含量。
气候变化评估
分析全球气温、降水、海平面等气候指标的变化趋势, 评估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环境影响评估
研究大气污染对农业、林业、水资源等环境的影响,提 出相应的治理和保护措施。
06
全球大气研究计划及意义
全球合作开展研究项目
国际合作
各国科学家共同参与,共享 研究成果和数据,推动全球 大气科学的发展。
跨学科合作
大气科学、地球科学、环境 科学等多学科交叉,共同研 究大气现象和变化。
高新技术应用
利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 高新技术手段,对大气进行 高精度、高分辨率的观测和 研究。
平流层特性
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 气晴朗,适合飞行。
主要功能
平流层中的臭氧层能够吸 收紫外线,保护人类和生 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对人类影响
平流层是大气层中适合飞 行的一层,对人类航空事 业具有重要意义。
中间层结构与变化
中间层结构
中间层位于平流层之上,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空气稀 薄,水汽含量极少。
生态影响
大气成分的变化会对生态系统 产生影响,如臭氧层破坏导致 紫外线辐射增强,对生物造成 伤害。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PPT课件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2)逆温的影响 对天气而言:表明大气结构稳定,对流微弱,天气晴好为主。 对环境而言:它可以阻碍空气垂直运动的发展,使大量烟、尘、水汽凝结物聚集 在其下面,使能见度降低等。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素养应用 例2:(地理实践力) 由于“逆温层”的存在,大气很稳定,对流作用减弱,空气中水汽、尘埃和其 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只能滞留在近地面。张华居住在某重工业城市,他习 惯于在清晨的林荫道上跑步。根据下图说明他选择的锻炼时间是否科学?请你帮 他分析原因,并说出他应该在什么时候锻炼身体最适宜。
氯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化合物,主要用于制冷剂、火箭推进剂等,到80年代中期
为止,全球氟氯烃的年消费量已达到100万吨。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探究] 大气组成的这种变化,会产生什么影响? 提示 如果二氧化碳继续增加,地球持续变暖,对人类生存将产生严重影响。 它将使极地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世界上许多的桑田将变成沧海。氟氯烃给人 类带来的危害是损害大气的臭氧层,导致全世界皮肤癌发病率上升和全球气温增 高。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
基础·自主学习
核心·互动探究
课标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观察、识别、描述与大气有关的自然现象,形成科学探究
的意识和能力。【地理实践力】
运 用 图 表 等 资 料 , 2.利用不同区域对流层高度的变化,分析飞机飞行高度变化。
说 明 大 气 的 组 成 和 【综合思维】
基础·自主
核心·互动
提示 不科学。清晨,大气逆温层存在,大气对流运动微弱,城市空气中的水 汽、尘埃和其他污染物不易向高空扩散,大气污染物质浓度较高。日出前绿色植 物以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为主,造成清晨林荫道上的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 。他应该把锻炼时间改为下午或傍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的组成和分层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O2 —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大
气
的
组
成
及
其
作 用
水汽
N2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CO2 —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对地 面具有保温作用
O3 —吸收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 受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充当凝结核 1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温__度___、_密__度___ 和__运__动__状__况__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2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3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_减__
_(_0_._6_°__C_∕__1_0_0_m_)
平均为10-12
对 流 层
(主因其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地面)
②空气的_对__流___运动显著
KM,高纬度: _低__(__8_-_9_k_m_)_, 低纬__高___(_1_7 _-_1_8_k_m_)_____
大
③__天__气___现象复杂多变
气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_增___
的 垂
平
(主因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自对流层顶
直 流 ②气流以__平__流____运动为主 至50-55KM
分层 层
③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
于高空飞行
空气稀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自平流层 高层大气 ,形成电离层,电离层反射无 顶以上4
A. - 5 °C C. 0°C
B- 2°C
√随高度变化 情况:
A.①
B.②
√C.③
D.④ 5
逆温:①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的现象,被称为“逆温”。②如果由地面 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 低于0.6°C,也算逆温。逆温出现会严重阻 碍空气的垂直运动。
例、如果近地面温度为20°C,对流层中距 地面3000米高度处的温度高于 时,空气 垂直运动受阻。
一、大气的组成
干洁空气 O2 —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大
气
的
组
成
及
其
作 用
水汽
N2 —组成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CO2 —植物光和作用的原料,对地 面具有保温作用
O3 —吸收太阳紫外线,使生物免 受伤害
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固体杂质 —充当凝结核 1
二、大气的垂直分层
(一)划分依据
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__温__度___、_密__度___ 和__运__动__状__况__等物理性质的差异。
(二)大气的垂直分布
2
高层大气 平流层 对流层
3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_减__
_(_0_._6_°__C_∕__1_0_0_m_)
平均为10-12
对 流 层
(主因其热量绝大部分直接来 自地面)
②空气的_对__流___运动显著
KM,高纬度: _低__(__8_-_9_k_m_)_, 低纬__高___(_1_7 _-_1_8_k_m_)_____
大
③__天__气___现象复杂多变
气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_增___
的 垂
平
(主因O3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
自对流层顶
直 流 ②气流以__平__流____运动为主 至50-55KM
分层 层
③天气晴朗,大气平稳,利
于高空飞行
空气稀薄,大气处于电离状态 自平流层 高层大气 ,形成电离层,电离层反射无 顶以上4
A. - 5 °C C. 0°C
B- 2°C
√随高度变化 情况:
A.①
B.②
√C.③
D.④ 5
逆温:①在对流层底部,气温随高度增加而
增加的现象,被称为“逆温”。②如果由地面 到高空气温垂直递减率每100米下降的温度 低于0.6°C,也算逆温。逆温出现会严重阻 碍空气的垂直运动。
例、如果近地面温度为20°C,对流层中距 地面3000米高度处的温度高于 时,空气 垂直运动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