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富仇官”现象折射群众痛恨官商勾结贪贿腐化

合集下载

仇官与仇富

仇官与仇富

“仇官”与“仇富”有人仇官,有人仇富,有人既仇官也仇富。

自己不奋斗不努力,看着有当官当干部的、经过自己努力先富起来的、生活比自己好一些的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

看见有官员落马了,欣喜若狂.听见有富人有病或家里出事了,兴高采烈。

自已还是大跃进时代的老观念,什么事也不干,等着天上掉馅饼,想着救济款、回销粮,打富济贫,平均分配。

这些人有的还装装门面,有些人连“装”门面的钱都没有,他们世代是中国的最穷一族,旧社会生活不好怨恨地主资产阶级,人民当家做主后别人都好过了,自己仍穷途潦倒又怨谁呢?这些人打土豪分田地时高兴过一阵子,十年文革又高兴过一阵子,明明贫穷源于懒惰,却不好好的承认,只给别人当医生或评论员,从不向自身找差距。

见到有钱人就牙痒痒,又恨又嫉妒,富人要出息了,就到处发议论、造谣生事、扑天盖地的骂,富人要倒霉了,就似取了眼中钉、肉中刺,做梦也在笑。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人,更不喜欢这样的人。

在中国,仇官(包括一切拿工资的人)仇富似乎都已经成为了某些人的习惯和本性,当不了官就跟当官的过不去,自己做不成有钱人就跟有钱的人处处过不去,但可不是跟官和钱有仇。

其实这是社会一个心态的真实写照,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管有钱,看不得别人有官、有钱。

间接地说明了社会在发展过程中,人们的物质文化较之以前有了很大提高,但在分配方面还存在不合理,人们的精神文化水平增长并未跟上GDP 的增长速度,人们对于别人的包容心在逐渐狭隘。

才会衍生出所谓的“仇官”,“仇富”。

其实,谁人生下来即大富大贵?建国初,人人都是一清二白,皆是经历了不断努力才有了如今的财富。

我们不应该只看到所谓官富光鲜的今天,更要知道昨天的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体会其中艰辛。

当我们也开始不断努力的时候,也许你就是下个个“仇”视对象。

仇官仇富现象探究

仇官仇富现象探究

(1)“卖官书记”黑龙江省绥化市委书记马德, 大肆买官卖官,其管辖县市的一半党政领导涉及此 案,举国震惊;但马德案余音未绝,最近又曝 出 “卖官书记”武保安受贿案,“卖官”等腐败 事件连绵不绝。 (2)2012-3-26日,江苏省无锡市公安局通过 “网上公安”权威发布了一则信息 :江苏外逃银 行行长孙锋在职期间热衷炒期货,并在去年下半年 损失惨重,无法归还巨额借贷。所以去年12月28日, 孙锋及其父母、妻子、一儿一女先后举家“出游” 泰国后失踪,造成巨额资金无法归还。
市场营销TAFE
李幸
康准
11140987
11140950
龚汝婷 11140963
冯雪碧 11140985
卢晓荧 11140965 张艳蓝 11140401
何谓“仇官”,“仇富”?
• “仇富”和“仇官”,从字面上理解,所谓“仇富”,就 是仇恨富人,“仇官”就是仇恨官员。谁在仇恨?当然是 富人的相对词“穷人”和官员的相对词“老百姓”。 • 仇有所指,仇的是滥用权力的官、取之无道的富 。
毛泽东时代,共产党的官叫做“干部”。毛 泽东主席说“干部干部,就是要先干一步”, “凡事都要替群众着想”,“要与民同甘共苦”。 毛泽东主席还告诉百姓:如果有那么一天,共 产党的干部不为百姓服务了,当官作起了老爷来 了,那么百姓就可以起来把他们打倒。
******本文来源求是理论网,原文网址: /lg/gc/201101/t20110120_62639.htm
贫富差距大
20%的富人占有社会80%的财富;而80%的普通百姓只占
有20%的社会财富,因而,人们心理失衡,仇富社会现象
凸现,指责富人为富丌仁,鄙视富人,仇视富人,甚至劫 杀富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铺张浪费,炫富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仇富问题探析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仇富问题探析

社会公平视角下的仇富问题探析作者:李贵成来源:《理论探索》2008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因仇富而引发的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仇富与其说是对富人的仇视,不如说是对社会诸多不公平现象的不满。

仇富的原因有很多,具体包括: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先富阶层的失范行为,富人鲜施慈善,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等。

要化解仇富心理、实现社会公正,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大力发展经济,不断增加财富;合理转移财富,切实帮扶弱者;实施协调发展战略,缩小城乡差距;加强机会控制,创造公平竞争的社会环境;在全社会培育文明进步的富者文化。

〔关键词〕社会公平,仇富,现状,原因,思路〔中图分类号〕C9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175(2008)05-0099-04近年来, 随着与富豪有关的凶杀、伤害案件不断地被媒体报道,仇富这一社会现象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仇富与其说是对富人的仇视,不如说是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 〔1 〕(P10)因此,深入分析当前我国仇富问题的现状及其成因,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疏导,是我们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社会公平视角下我国仇富问题现状分析在我国,社会公平就是指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地分配,它意味着权利的平等、分配的合理、机会的均等和司法的公正。

这不仅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之一,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深厚基础。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已由当初在温饱线上挣扎的贫困国家而一跃进入了小康社会。

与此同时,我国涌现出一大批富翁,形成了一个先富阶层。

由于有些富人财富的获取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其权利与义务相分离,从而打破了人们的心理预期,加之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导致一些人产生了仇富心理。

当前的仇富人群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凡富皆仇。

仇富与仇官

仇富与仇官

仇富与仇官事实上,仇富心理在中国久已存在、一直存在。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从来都不是一个平等的社会,从来都是一个剥削社会。

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占据社会财富的,永远都是一小部分人;而社会的大众——老百姓则一直充当着被剥削的角色。

这样一种社会,怎能让老百姓没有仇富心理?仇富心理滋生的土壤,就是财富分配不公的社会制度,毫无疑问,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一直在滋养着仇富心理。

除了仇富,老百姓另外一种心理就是仇官(指贪官,下同)。

和仇富一样,仇官也是我们社会制度的产物。

在中国,向来有种奇妙的现象:官和富的中间往往是等于号。

我们的古人刻苦攻读,是希望有朝一日能金榜提名,步入官的阶层。

“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这句话是封建社会天下读书人的金科玉律,放到现在来看,这句话深刻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官本位文化,有这样一种文化,仇富和仇官,能不向来并驾齐驱,根深蒂固于中国社会之中?老百姓为什么仇富?因为有些人能利用自己的特权,剥夺了本该属于老百姓的财产;老百姓为什么仇官?因为有些人可以利用自己的官权,剥削了本该属于老百姓的财产。

仇富和仇官,向来是一对挛生兄弟。

当了官,就意味着手里有了权,手里有了权,就意味着有了聚敛财产的尚方宝剑。

权钱交易,权钱勾结,这种文化里的病根,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在科举时代,老百姓恨贪官,却不能逃脱官念的桎梏:有多少天下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刻苦攻读,有朝一日能金榜题名,吃上皇粮?老百姓恨贪官,却千万百计想着做官;做了官后,自己也变成了贪官。

这种现象,在我们当今的社会,尤为严重。

据说在有些地方,好官的下场只有两种:一是自己走人,二是和贪官同流合污,自己也要变成贪官。

可见贪官的势力之大——这种势力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这个地方的文化观念和制度,已经完全糜烂了。

老百姓仇富,但骨子里却难去媚富之态。

对财富的渴望,从来没有远离过老百姓的心眼。

改革开放了,好,老百姓也有机会成为富翁了。

为了成为富翁,不择手段,聚集财富,终于成了富人——这时候,大概富了的老百姓,早就忘了自己当初的仇富心理了。

官员被害为什么老百姓不同

官员被害为什么老百姓不同

官员被害为什么老百姓不同情今年2月18日和2月29日,分别发生了“山西省大同市副市长王伟国被杀案”和“山东桓台政协常委宋佃涛被害案”等多起针对官员的凶杀案件。

有人做过统计,仅2005年至今,媒体报道官员被害案件就有“甘肃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石星光被害案”、“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县县长文建刚一家六口被害案”、“甘肃临夏法院刑庭庭长一家四口被杀案”、“重庆野三关招商办主任邓贵大被杀案”、“山西临汾市洪洞县城一对警察夫妇被害案”、“北京丰台林业局副局长夫妇别墅内被害案”等十多起,官员被害与官大官小没有直接关系。

如今这社会到底怎么了?“当官”也成了“危险职业”。

更为奇怪的是,对官员被害的“事件本身”谴责者甚少,冷眼旁观者偏多,“在报道相关案件的网站的BBS上,奚落死者、称道杀手的帖子却大行起道。

一些充满了快意恩仇和恶毒诅咒内容的帖子被悬红‘置顶’”,且一顶再顶,官民矛盾有“恶化”的趋势。

中国几千年来,“官员”向来都是很好的职业,民间“谚语”说“升官发财”,可见,几千年来中国百姓都是将“官”与“财”联系在一起,就是人死了,处理尸体的容器也要以“升官发财”为谐音,称“棺材”。

近年来官员“不好当”,针对官员的人身伤害案件有增多的现象,且呈现有预谋、手段残忍和“非斩草除根不快”的倾向。

“官员跳楼不问原因纷纷拍手称快,女官员被锤击得不到丝毫同情,从不同侧面反映官民对立情绪正在逐渐蔓延。

”官员被害百姓不同情,关键问题并非百姓“缺乏同情心”,而大多是官员对百姓缺乏“同情心”造成。

有官员“行为不端”、“为官跋扈”,特别是“一部分官员以权谋私,一部分商人凭借贿赂和不正当竞争而一夜暴富”。

“贿赂、贪污、以权谋私、权钱交易等现象频繁出现”,这种情况直接加深了民间“无官不贪,无商不奸”的直观印象。

医学专家钟南山说过这样一句话:“邓小平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实现共同富裕。

我看现在只实现了前面一句,后面那句啊,还差得很远。

论古今仇富心理

论古今仇富心理

论古今仇富心理作者:吕露露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08期随着杭州胡斌飙车案,北京宝马女撞车案,富二代们一次次被推向风口浪尖。

细察这些富二代犯罪并不是很多,可是每当出现了这样的一个案子,就会引起很大的社会舆论。

仇富现象已成为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而仇富从古至今是一直存在的,那么笔者试对其生成原因进行理性分析。

一、对古代仇富心理的分析(一)原因一:古代富人的主体是贪官污吏和奸商中国社会的求富活动的时候,事实上,大部分是不公平竞争;引起仇富心理的富人主要是滥用手中权力的贪官污吏和与贪官污吏相勾结的奸商(奸商分三种:官员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利用权力经商形成的官商;花金钱买通官吏求得其权力庇护的普通商人;主营或者兼营制造假冒伪劣和从事坑蒙拐骗等活动的商人)这两种类型,而他们恰恰违背公开的规则和公认的理念去获取财富和使用财富,财富的原始积累不合法性,严重损害社会其他阶层(特别是占总人口多数的社会底层)和整个国家的利益(比如造成极端的贫富分化:富者田连阡陌,而贫者无立锥之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等等)。

(二)原因二:失控的权力在实行“天无二日,民无二主”,“家天下”的专制独裁的背景下,人们获得财富和使用财富寄托在君主和各级官吏的道德素养特别是自觉性。

这种格局推动重道德修养的儒家文化长盛不衰。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

但是皇帝的权限无法受到制约,作为皇帝权力的延伸(比如皇室亲戚、宦官以及任何可以染指皇帝的亲信们)和打着为皇帝办事的各地的各级官吏的权力都不可能受到有效的约束。

当权力的掌握者们滥用失控的权力来实现自己的贪欲时,就会巧取豪夺,大量的收取不义之财。

百姓的日子本来就不好过,还要忍受官吏们的层层剥削和压迫,心中必然会埋藏着仇富的心理,要不然人们也不会去一年有一年的背诵八股文,考取个一官半职,只为脱离这个穷苦的底层。

(三)原因三:靠农立国在古代社会占总人口数很大部分的普通劳动者——农民和手工业者在天灾人祸面前总是那么不堪一击的。

2021年“三仇”心理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2021年“三仇”心理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三仇”心理对公安工作的影响及解决办法张家界市武陵源公安分局甘敬“仇官、仇富、仇警”被网络上总结为“三仇”心理,三者表达的意思很简单,无须过多的解释。

但三者并列存在,很值得思考,尤其是“仇警”直接关系到我们基层一线民警的安危,他们处在与群众打交道的第一线,所做的每件事都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

这个问题如果不能解决好,不仅牵涉到民警的人身安全,而且影响到公安工作的成败得失。

一、“三仇”心理形成的根源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消亡的过程,“三仇”心理依附在群众头脑里,表现在群体性事件上,为什么会形成并传播,我们要认真地分析。

1、社会分配不公是产生“三仇”心理的根本原因。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新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以前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挤兑替代。

据网上披露,中国民间财富90%部分为10%的人持有,而90%的人只持有10%的财富,“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和有权势的人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有人总结:一堆奥迪集在一起,那是官员开会;一堆宝马集在一起,那是富二代聚会;一堆奔驰集在一起,那是老头子(富翁们)聚会。

而与之对应的是,很多群众还在为一日三餐,孩子的学费发愁。

加之我国的社会福利和救济,教育医疗保障等都还很不到位,贫富之间的差距逐步扩大,普通群众社会心理失衡日益严重。

2、政府公信力下降是产生“三仇”心理的直接原因。

一是某些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将眼光投向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

强征强拆,在安置补偿上忽悠群众,不是先迁后拆,而是先拆后迁,并且在补偿数额上一压再压,一拖再拖,使得群众意见很大,全国出现许多“最牛的钉子户”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是官场腐败。

跑官卖官,买官跑官已是公开的秘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水草吃泥巴,层层盘剥,一级一级“孝敬”,最底层的自然是普通群众,他们看在眼里,恨在心里。

三是依法行政不力。

权大于法,人治现象普遍存在,透明度不高,官僚作风和机关作风让人民群众很反感。

“仇官仇富”的背后逻辑等

“仇官仇富”的背后逻辑等

“仇官仇富”的背后逻辑等作者:暂无来源:《廉政瞭望》 2013年第5期一条平常的微博很难火,但只要植入对官员对富人的仇恨,就很容易迅速被海量转发。

不过,国人的潜意识中对官和富即权力和财富,绝非仇恨,而是羡慕、崇拜和追逐。

从每年那千军万马奔向公务员考试的队伍就知道,怎么会“仇官”呢?每天辛苦忙碌的大多数人追逐的不正是财富?其实,公众仇恨的其实不是权力和财富,而是不公、垄断和掠夺。

而不公和掠夺的制造者恰恰是一些权力和富豪。

虽然对富人和官员表现出了仇恨,但它并不指向一个阶层,而是指向这个阶层中的那些作恶者。

那些靠非法手段和垄断方式获得的财富,那些背叛了公益承诺而为个人捞钱的权力,当然应该被仇恨。

这种仇恨不是嫉妒和眼红,而是“不平则鸣”支撑的一种道德感和正义感,也是公民正当的表达。

因为权力的不透明和创富的隐秘,很多官员和富人因为“恨屋及乌”而躺着中枪了。

他们所要做的,不该是去抱怨被无辜“仇视”,不是感慨“对市场和商人的仇恨是社会最大的敌人”,而应是寻求法治的力量并进行切割。

我们要以官员财产公开制度使不贪污腐败的官员免于被仇视,以良法使合法财富免于被敌视,以法律保障市场远离权贵资本主义的染指,使“好的市场经济”不被那些伪市场、伪改革所污名化。

(据《中国青年报》,文/曹林)小改革大改革,都须动真格云南省红河自治州宣传部部长伍皓提出微改革的话题,即针对现实中大家都司空见惯却是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突出的最现实、最直接的问题,它要求从细节、细微出发,通过微小领域的改革,解决与老百姓密切相关的问题。

然而,不少人提出异议。

他们认为,微改革不能替代宏观改革,改革与否、改革的成败,只取决于有没有顶层设计层面的制度改革。

制度改革面对的是历史沉积下来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严重程度和改革难度都非同一般,也是通常所说的深水区、硬骨头。

对于它们,唯有当断则断,才会有所收效。

假如以不激进、不冒进、不急于求成为由,有可能不是警示了激进,而是延缓了改革。

仇富

仇富

仇富、仇官、仇警---“三仇”是一个新的社会病有关方面在分析瓮安事件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时,有这样一段表述让人深思:瓮安社会中存在着仇富、仇官、仇警的心理,没有及时予以疏导,累积的社会矛盾越来越激烈,因此发生这样的事是迟早问题。

其实,“三仇”---仇富、仇官、仇警,不仅在瓮安,而且在全国各地许多人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这种新的社会病,实质上是新时期社会矛盾的最集中、最典型的表现。

它的产生既有社会、政治方面的原因,更主要表现在经济上的原因。

当人们的经济活动和物质生活受到影响时,当人们的物质欲望得不到满足时,特别是当人们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得不到保障和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受到来自政府方面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的影响、制约时,并会集中感染和暴发。

仇富、仇官、仇警不仅从我们身边一个个具体的人,一个个具体的事例中得到佐证,而且,在当前发生的几起特别典型、影响全国的事件中也得到证实。

仇富的例子就不必多举,精英和富人们不时谈起,而仇官,即也表现在仇视政府所有的官员,不满政府作出的所有行政行为。

比如华南虎事件,抛开真伪不说,如果照片仅仅真是一介农民所拍得,如果没有官方背景的支持,打虎派绝不会有这么多,这么“热情”地参与。

而现在,当陕西方面宣布虎照为假,周正龙被拘捕时,遍观网上的评论,转为同情周正龙,为其喊冤叫屈者居多。

如果深思各种因素,我想,就像国际上发生的“逢中必反”一样,网络上也存在着逢官必反的必态。

而网络正是社会民意的一种反映,不少人正是通过网络来表达自己或本阶层、或小团体、小圈子的共同诉求的。

比如上海发生的袭警事件,还有瓮安对公安大楼的打砸抢烧,从已经公布的图片与事实看,令人触目惊心。

更让有关方面应该警惕的是:竟然有不少的人,发贴表示支持杀人凶犯、暴徒或不明真相卷入非法行动的人,甚至千方百计为其辩护。

我想,这当中,除了极少数别有用心的敌对分子外,大多数人是思想认识问题,是仇官、仇警的心态在作怪。

仇警导致的心理荒漠化还表现在对于警察的牺牲不仅不心痛、无丝毫同情心,而且还带有幸灾乐祸的情绪。

浅析“仇富”现象

浅析“仇富”现象

浅析“仇富”现象近日,网上突然曝出湖北黄石“赵美美”炫富门,其高调炫耀自己在美国的奢侈生活,挎LV、逛赌场、开奔驰车等,经各方调查,其母亲为黄石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张林伟,父亲是一家房地产公司的法人代表。

这一事件的爆发,再度引起了人们对于“炫富”和“仇富”的思考。

近年来,排富现象比比皆是,从保时捷撞人案到宝马撞人事件,从“我爸是李刚”到“我爸是双江”,而郭美美事件更是让中国人的仇富感情达到了井喷的状态。

国人的生活为什么会出现“仇富”这种现象?其答案各有分说,从文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仇富情结渊源于中国文化中根深蒂固的“为富不仁”观念。

引领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儒家思想体系中早已建立“贵义贱利”、“崇公抑私”、“存理灭欲”的道德价值,进而以道德价值取代事实判断,得出义利对立、公私矛盾、理欲冲突的“普遍真理”。

由此提出了,“为富”必然“不仁”,故“为富不仁”。

而纵观中国历史也不难发现,在传统中国社会中也确实存在着大量义利对立、公私矛盾、理欲冲突和为富不仁的现象。

更有与此相关的许多民间谚语作为佐证,“人无横财不富,马无夜草不肥”、“无官不贪,无商不奸”、“不穷千家,不富一家”、“发财一家,苦死万家”、“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等。

由此可见,“为富不仁”的观念在中国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

但是“为富不仁”的观点并不能够揭示“仇富”的真正原因,毕竟“富”中也有好“富”,个人认为“仇富”现象的深层原因绝不仅仅只是因为传统的“为富不仁”,而是应该与富人本身的行为和当今的社会有着一定的关系。

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富人自身的原因:在当今社会整体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富人为了谋取最大的利益,往往通过非法的手段,靠行贿来获取某些特权,靠偷税漏税钻政策空子等来获取暴利,这样的暴富,不是阳光的、公平的,而是血腥的残酷的,是建立在其他人的痛苦贫困之上。

正是这些行为富人对社会不负责任的行为触发了人们的“仇富”心理。

在改革开放后的中国,由于法律法规的不健全,社会资源掌控力度的不平等,一些具有稀有资源的人,靠着其独特的背景、资源,人脉,公权私用,钱权交易,一夜暴富。

社会仇富仇官的原因

社会仇富仇官的原因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市委书记朱小舟指出:社会上有仇富仇官心态,切忌将权力当做商品。

<br><br>作为吾等深处草民之中的人,以已小人之心度一下君子之腹,为什么社会上有仇富仇官的心态呢?<br><br>1.0:为什么仇富?<br><br>第一是因为:公众有理由对财富来源的合法性存在着深度质疑!一方面是不法的官商构结,造成太多的空手套白狼式的一夜暴富,另一方面,管理当局的失职使得欺行霸市\黑恶势力\假冒伪劣等成为敛财的有效手段!公众仇恨这些"富"实属正常!<br><br>第二是因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尚在着大量吃"低保''\失业大学生\农民等困难群体的时候,少数狂张的富人及其富二代之挥金如士或造成公共事件,都引起了公众极大的反感,仇富也不足为奇了!例如;力帆公子3000多w买一辆\杭州跑车事故等......<br><br>特别是:当百姓的小孩上学连摩托车也不能接送而富人的孩子却有公车\奔驰宝马接送时,如果这仇富的心态落在这幼小的心里,那更加可怕!<br><br>当然,只要有贫富差距就有某种仇富心里!西方也有!所不同的是:西方人会这样想:这个社会提供了平等的发展机会,贫穷更多的是怪自己,而少怪富人和社会,并且公众尚有选票来出气这一个出口,而我们则恰恰相反!<br><br> <br><br>2.0为什么仇官?<br><br>第一:腐败问题,尽管反腐力度不可谓不大,但当一包烟\一个瘦肉精\一栋倒掉的楼房\一个火烧的舞厅都可以扯出一个个贪官时,更有甚者一个贪官扯出一窝贪官时,公众有理由"恶"想一下.:还有哪一个箩卜拔起不会带出一堆泥?退潮后哪一个当官的不是裸游呢?还有的高官在位时其"婊子"的豪言壮语<例如李大伦\许忠衡之流.>被媒体广泛宣传报道,但因腐落地后则成了笑柄!公众对其痛眼淹齿,进而也殃及无辜亦不足为奇!<br><br>第二是庸政问题,有的政策出台,稍有常识的人都觉得搞笑,河南新密市整治人居环境\把大烟囱涂成"蓝天白云"\还有某县发文整治手机黄段子,并召开了300多场讨论会,...如此弱智的政策层出不穷,公众有理由怀疑那些"县太爷\市太爷......'"的能力和水平!!再加上经常大张旗鼓地宣称'"坚决杜绝..."'坚决刹住...'",结果是"杜而不绝'''刹而不住〞...循环如是,公众的失望成为必然!<br><br>还有的不少"领导",在他执政的理念里,:我是领导啊....领你导你啊.....我就是要做你的主\为民作主啊...我就是三个代表!要公众认同这样的人难!!!!<br><br> 从飙车案到邓玉姣案,一个单纯的个案能演化为公众事件,只不过仇富仇官心理的具体反应。

社会心理学-浅析我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仇富、仇官”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社会心理学-浅析我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仇富、仇官”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途径

浅析我国当代社会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途径“仇富、仇官”现象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摘要】随着我国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阶层分化加剧、中产阶层壮大、公众民主意识增强、各种文化思潮泛起、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等.现阶段”仇富、仇官”话题持续受到社会的关注,并围绕新闻事件不断形成舆论热点。

"仇富仇官”现象已成为我国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对”仇富仇官”现象进行理性剖析.可从不同层面得出不同的原因。

如经济层面和历史层面。

也包有人性中忌妒的非理性和阴暗的一面。

对于仇富仇官现象,不应该等闲视之,而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积极的手段稳妥地予以遏制和消弭。

【关键词】仇富,仇官,公平,民主法制【正文】当前我国社会心理问题呈高发态势,解构权威,使价值观混乱.最直接的后果是族群撕裂和社会分化,使得社会整合困难.社会心理问题高发的原因,一是社会快速变化导致的“失范”、价值观的分化与制度变迁的滞后,使社会心理的“不适应性”上升,心理问题的出现难以避免.二是生活节奏加快,使心理紧张、压力加大。

三是被社会公认的不平等状况长期得不到解决,诸如农民、教育、医疗、住房、垄断企业高收入、权力部门高消费,等等.社会相对剥夺感强烈,“均贫富”思潮容易引起底层社会的共鸣,从而形成心理与情绪上的对立。

四是社会缺乏舒缓心理紧张、安慰心灵孤独和医治心理疾病的制度结构。

各级政府对社会心理问题的处理显得被动.五是社会教育体系的功能缺失.在众多的社会心理问题中,笔者就“仇富、仇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仇富】定义:仇富现象多指对于富人阶层或富人个体的致富手段的合法性、依法纳税等操守所持有的怀疑和否定倾向的社会心态。

仇富事件:网民称为欺实马事件().是指发生于2009年5月7日,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文二西路发生一起改装三菱车(车牌:浙A608Z0)因超速驾驶撞死人的事件。

杭州飙车撞死行人案件发生之后,社会各界对此都十分关注,而且事态还在不断升级之中。

这已不是一件简单的交通肇事案,已经引来了社会上对于“仇富”理论的新争论。

老百姓从来“仇腐”不“仇官”

老百姓从来“仇腐”不“仇官”
同样不 “ 官” ,他们 仇的是 贪污腐 仇
败 、违 法乱 纪 、祸 国殃 民之 辈。世 间
2 日 《 京报 》 。 8 新 ) 这 则新 闻上 网不久 ,即有成 千上
万条跟 帖 ,笔 者建议 为官者 不妨 去读

数 次地 诅 咒他们 发 生交通事 故。 而令
读 。 直 面 那倾 向 性 的 民意 反 应 !这
7 1 《 月3 日 京华 时报 》消 息:北京市房 山 区燕 山
存在着乱收 费现象。他们一方面拿着 国家的公共服务
投入资金 ,一方面还向被服务对象索取 着 “ 酬”。 报

清洁 队队长王远 利在 19 年8 97 月至2 0 年 1月先后 担 05 2 任燕 山清洁队业务员、队长等职务期 间 。偷偷 匿下垃
终 于发 生 “ 乐极 生悲”之 事 ,幸 灾乐 祸情绪就 自然地 流露 了出来。 近 年 来 。 大凡 名 声 不 好 的 官 员
“出 事 ” , 百 姓 就 会 “ 过 年 一 像
没有 无缘 无故 的爱 ,也 没有无缘 无故 的恨 。 中国老 百姓从 来 不生无缘 的仇 恨 。仇 富 、仇 官 中的 “ ”都 是 富 仇
非作 歹、作 威作 福 。不许 百姓仇 恨愤
苦 ,全 然 不 顾 那 也 是 7 鲜 活 的 生 条 命 ,那 背后也有几个 哀恸 的 家庭。 但是 。冷静 下来 ,理性 而观 ,就
会 发 现 公 众 “ ” 的 不是 这 几 个 官 仇
笔 者想起 了近 日的 一件 事 : “ 杂交水
份厚礼 ,便轻 易放行 ,让之过关。
这个清洁工作孽 自受,终 于落马 了。但这绝不应 文
是服务型的政府公益单位的收 费还很 混乱 ,还

“仇和现象” ---能人腐败问题分析

“仇和现象” ---能人腐败问题分析

“仇和现象” ---能人腐败问题分析读罢《法学》2006年第11期郭延军的《地方“一把手”应认真看待公民宪法权利——评秦中飞编发短信被拘案的起落》一文,心中不禁引起共鸣,深感“一把手”对于地方法治与公民权利保障的重要性。

可时隔不久,笔者又看到类似问题的探讨,但观点与立场却与郭延军的文章大相径庭。

2007年1月7日的《法制日报》用了整整两个版面(第7版、第8版)专题探讨了一个人物、一个现象,那就是“仇和”和“仇和现象”。

一份全国级别最高的法制类报纸用如此大的篇幅探讨这么一个问题,足见该报对此事的重视程度。

两个版面的文字总体上还是肯定“仇和现象”的,例如:第7版的大标题是“‘仇和现象’启示录”,三个子标题分别是:“由‘潜’到‘显’仇和成为政绩规则标本”,“铁腕,执政者能力建设的生动诠释”,“异乎寻常的决策能力”;第8版的大标题是“仇和:在法律与政策之间舞蹈”,三个子标题分别是:“他是‘仇’吉诃德吗?”,“善于把握政策的红线”,“不从根本上突破法律底线”。

尤其是将仇和描述为“善于在政策与法律间长舒广袖、翩跹舞蹈的行家”的主题语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笔者认为,根据该报所列举的八个事例,仇和的许多行为明显违法,而不是所谓的在法律与政策之间舞蹈的行家。

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做些分析。

1.关于“勒令5000干部做‘清洁工’”一事。

仇和上任沭阳后做的第一件事,就带来了争议。

上任当晚,他夜巡城区,结果在路边4次踩到大便。

于是,全县5000多名机关干部被仇和勒令充当“清洁工”,两周之后,环境有了明显改善。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有其法定职责范围,如果说仇和通过沭阳县党委发出为全县环境卫生学雷锋做好事的号召,那是无可厚非的,如果是靠个人命令去让5000多名干部搞清洁,则超出了县委书记的权限,县委书记无权强迫所属下级干部从事体力劳动,公务员也没有去当“清洁工”的义务,这不属于公务员的法定职责范围。

其实,这只不过反映出仇和的家长式的管理作风而已,完全不符合法治原则对公权力的基本要求,即权力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行使。

“仇官”“仇富”现象的探究

“仇官”“仇富”现象的探究

仇官仇富现象现在的探究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李君如,去年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讲,“一旦公务员在社会上的基本人权的不到保障,得不到尊重,那就意味着这个社会失控了。

一旦这个社会失控,倒霉的不是官员,倒霉的是老百姓。

”李的论调受到广大网友的反对。

在参加去年两会的3月10号,李君如接受新快报记者采访时再一次说:“‘仇官’最终倒霉的是老百姓是肯定的”。

“在谈到‘仇官’、‘仇富’现象是否会愈演愈烈时,李君如说,这取决于社会本身的发展过程中还会产生怎样的问题,这其中“括我们的‘官’和‘富’是否能善待社会,也包括普通老百姓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官’和‘富’的心态”。

李君如认为,社会内在的和谐比什么都重要,所有人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

按李君如以上的话理解,“仇官”、“仇富”是不和谐表现,是对人不“尊重”、不“理解”的表现,是“普通老百姓”未“能够正确理解‘官’和‘富’的心态”的表现,似乎“普通老百姓”以李君如所要求的“正确理解‘官’和‘富’的心态”行事,不“仇官”、不“仇富”,社会就和谐。

不!我们绝不会按李君如所说的行事。

他作为中央党校原副校长,却提出这样无理的论断这证明了他的虚弱,然而却装出一副才高八斗的样子。

“仇官”、“仇富”我是这样认为的,从字面上理解,所谓“仇富”,就是仇恨富人,“仇官”就是仇恨官员。

谁在仇恨?当然是富人的相对词“穷人”和官员的相对词“老百姓”。

为什么现在日子越来越好过,群众却有那么多疑的意见,甚至出现仇官、仇富的现象?说到底是跟风气有关,与腐败有关。

有些官员经不起权力的诱惑,太把自己当个官,甚至今天任命书一宣布,第二天走路都不一样了!还有些领导干部把说话看得很轻,大话、空话、套话、假话,什么话都敢说,把话说到头了、说到顶了,做的时候却忘记自己当初怎么说的了!群众为何有仇官仇富现象?如果怀疑他人的财富来源不端;你就嫉妒,就是犯了“红眼病”,就是心里有问题,就是“仇富”。

自以为是的官员,遇到问题就装憨,似乎在说:你们对官员成见太深,恨我们官员?有些官员就是想模糊群众的视线,转移群众的注意力,打乱国家治理社会财富分配不公,整治贪腐之风的战略部署。

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精)

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精)

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我们现在回顾60年来民营经济的发展,自然地会把这60年分为两个部分,即改革开放的前后30年。

前30年,我们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实际上是走了弯路的,有着惨痛的教训。

1948年的西柏坡会议中,刘少奇受毛泽东的委托讲了一个进城以后的计划,“三年准备、十年建设民主主义,然后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

”毛泽东在这个会上也说,进城以后主要矛盾转化了,转化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在这样的精神指引下,共产党进城以后开始组织工会和资方做斗争、接管,后来出了问题就有天津讲话,把这些问题平息了。

之后没过两年,“三反五反”又来了,来回的这样,经济不好了强调那条,经济好了又强调另外一条。

就这么折腾,一直折腾到文化大革命以后。

那时候的民营经济,不是奄奄一息了,是斩草除根了。

改革开放以后,对于民营经济问题,才逐渐纠偏。

在十五大上说得很清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以国有为主导这句话还有,虽然话是老话,但是这个主导的含义变了。

十五大的前进就是有进有退。

我原来不大赞成民营经济的说法,现在我越来越赞成了,为什么呢?十五大其实没有划分公有非公有,因为要寻找可以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形式。

在十五大前的讨论中,发展研究中心提出的建议是要发展社会保障基金持股的公司制,我们认为这是最好的公有制形式。

你说这个是公有还是私有?说不清楚。

而民营经济是对国有而言的,这个还好一点。

在民营经济发展问题上其实有很多教训值得吸取,这么做会有什么结果、那么做会有什么结果,都是具有规律性的,我们现在不要重犯过去的错误。

发展面临机制体制问题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重镇是台州,2008年以来,台州制定了一个计划,就是要大量引进外资和国企,特别是中央国企,要在3年内把民营企业的比重降低10个百分点。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问题呢?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个问题,从2003年底2004年初开始,旧体制、旧路线的回潮一浪高过一浪,有人又重提阶级斗争。

腐败和民众利益被剥夺会导致仇富

腐败和民众利益被剥夺会导致仇富

腐败和民众利益被剥夺会导致仇富
莫林浩
【期刊名称】《经济研究信息》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近日发布《对中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结构现状的总体判断》,称当前我国城市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已比较大。

对此有专家评论说,贫富差距过大会让低收入阶层产生“相对剥夺感”,心理失衡严重将导致仇富、报复社会等行为,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总页数】2页(P30-31)
【作者】莫林浩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40
【相关文献】
1.城市居民收入差距偏大将导致“仇富”
2.仇富浪潮从本质上利于腐败分子——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看法
3.黄华华:仇官仇富仇城管社会心态可探讨
4.于建嵘百姓为何仇官仇富?
5.“仇官仇富”的背后逻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仇富”与“原罪”

“仇富”与“原罪”

“仇富”与“原罪”
韦法明
【期刊名称】《中国工商》
【年(卷),期】2003(000)008
【摘要】你富了,你被恨了;你穷了,你被同情了。

有人这样劝慰我们,说所谓“富人和穷人,不过是学者,传媒和广告商给人们贴上的标签而已”,你不用想得那么多,最好“快快乐乐地享受上帝赐予你的所有”。

【总页数】1页(P166)
【作者】韦法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67
【相关文献】
1.黄华华:仇官仇富仇城管社会心态可探讨 [J],
2.于建嵘百姓为何仇官仇富? [J], 陈样平;
3.“仇富”的本质是“仇腐” [J], 吴敬琏
4.中国社会仇富仇官的根源何在? [J], 冯学平
5.“仇官仇富”的背后逻辑 [J], 曹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仇富仇官”现象折射群众痛恨
官商勾结贪贿腐化
仇官仇富倾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必须查找根源、提高认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消除。

当前,“仇富仇官”倾向的主要现实表现为:一是公开讥讽泄私愤。

这是一种非常情绪化的表现,面对富有者和为官者,心怀妒忌和憎恨却又无可奈何,于是以谩骂、讥讽为手段,达到宣泄情绪、平衡心态的目的。

此类表现者胆子不够大,不会走极端,却常意气用事,不择场合,影响较广。

二是暗做手脚搞破坏。

一些人“红眼病”严重,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

还有一些人酷爱搬弄是非,毁人名誉,诬告造谣事件时有发生。

三是不理不睬划鸿沟。

有些人视富有者与为官者为异类,看不惯。

在交际中,自觉与富有者和为官者划定鸿沟,不理不睬,不相往来。

四是破罐破摔混日子。

破罐破摔者往往自认为世界是别人的,好日子是别人的,与己无干、无涉、无缘,于是仇富仇官、破罐破摔。

他们要是犯浑使蛮,则无所畏惧,其破坏力最强,风险性最高,危险性最大,是社会稳定和谐的隐患,也是化解、治理、转化的重点。

公平正义是人们心理平衡的前提,是社会和谐的基石。

当前人们“仇富仇官”倾向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方面是社会财富的不公平分配和官员的腐败,以及滋生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的土壤大量存在。

如社会财富与官位取得的非正当性,为富不仁、做官负民。

近年来,官商勾结危害一方的案例仍时有发生,这更加剧了仇富仇官心态。

另一方面长期的“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思想,让少数群众“红眼病”严重,连正常的差距也看不惯,只看到别人成功风光的一面而看不到别人长期奋斗的艰辛,仇富仇官心态遂得以形成。

第三,社会保障水平不高、两极分化拉大也是导致仇富仇官心态的现实原因。

要预防及根除仇富仇官倾向,需要准确抓住社会主要矛盾,调整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加大社会发展比重,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纪检监察机关要立足自身岗位职责,、切实将中央民生政策监督检查落实到位,切实维护执纪执法的公正公平,切实加大对违纪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以反腐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