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教育讲座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观后感了。
在写观后感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感恩教育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
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10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10篇于丹讲座观后感于丹讲座观后感(一):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
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
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用心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讲座观后感(二):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精选5篇)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1“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深入、细致、认真的阐述了“儒家”思想在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并对家长如何正确认识中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讲解,本人感受如下:第一,每位家长和老师都应把学生的德育教育放在第一位,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要想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对社会有用的人,首先,要教育孩子该怎样做人,培养孩子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和正确的做人意识,加之努力的文化学习,孩子才能成为品学兼优,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第二,正如于丹老师所说:孩子的德育教育要从每位家长和老师自身做起,家长和老师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榜样,是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的导师,我们必须以身作则、身体励行、言传身教,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第三,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上政府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以后踏入社会将面临各方面对高学历的要求,要面对各类竞争激烈的应试,这又迫使学生不得不以应试的方式完成学业,这是我国无法从现在的应试教育体制改革为素质教育体制的关键所在。
只有政府、社会、学校和家长达成共识,从根本上改变教育体制和用人体制,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才能取得真正进步。
总之,教育立国、教育树人,这是中华民族历来的根本,我们应努力教育好每个孩子,做一个对社会和民族有用的人才。
于丹老师讲座的观后感篇2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论语》是熟悉的,于丹是陌生的;但今天观看了《百家讲坛》推出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后,《论语》有了新鲜的别样风味,于丹也渐渐靠近了我们的心岸。
《论语》,流传2500多年,影响世代中国人,它的经典语句,每一个中国人耳熟能详。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紧扣21世纪人类面临的心灵困惑,结合其深厚的古典修养,运用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从中国人的宇宙观,心灵观,处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养之道,理想和人生观等七个方面,从独特的个性视角出发来解读《论语》。
于丹讲座观后感6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6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星期天的早晨,我被爸爸叫醒,一齐收看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于丹教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节目,看到深受启发。
讲座中讲述了超多的故事和实例,尤其是一颗大树的故事,途述它把自己的全部都贡献给那个小孩,为了满足她的愿望,最后只留下一棵老树根,而小孩一向到头发白了,满脸沧桑的时候,才明白大树的用意,才感恩它,才来真心的陪伴他。
我们的父母都像那棵大树一样,付出了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来哺育我们,盼望我们能实现梦想,长大后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同时有时间,我们也要多出去走走,多结交些朋友,不能让自己整天守在书桌旁和电脑桌旁,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潜力,平时注意多观察外界的各种食物,这都是知识的积累。
只有在德智体各方面都优秀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好学生,我会努力的去争取,是自己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2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很受启发。
共分四个主题,一是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是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四让我们懂得感恩。
于丹老师的话,让我们明白了许多道理。
作为新时代的学生,我们不但要努力学习,跟更让自己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才。
父母对儿女的爱是无私的,父母对我们的教育是尽心尽力的,可我们是怎样对待父母的呢?我们只知道索取,可我们又给父母什么呢?我们有没有给父母干活?有没有给父母洗脚?动物上有小羊跪乳,乌鸦反哺之心,跟何况我们人呢?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不仅要对父母感恩,还要对身边的同学、老师朋友感恩,特别是我们老师。
老师天天为我们上课,还要批改作业,默默无闻,没有一句怨言,在这里我由衷说声“老师你辛苦了”!同学们,让我们都有一颗感恩的心,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于丹讲座观后感3看了于丹老师的《中小学感恩教育》之后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感触很多。
于丹老师谈到了“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6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优秀6篇于丹讲座观后感篇一教育是做家长永恒不变的话题,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孩子更是每个家长的心愿。
昨天看了于丹老师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德智体能全面发展》的讲座很受启发,于丹老师在讲座中提到百善孝为先,小孩子要懂得感恩;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状态,培养孩子自信自立自强的性格;在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这些值得我们做家长的细细体会和领悟。
现在的生活条件很好,独生子女家庭居多,每个孩子在家里都是小王子、小公主,父母、爷爷奶奶都伺候着,吃穿不愁,想要什么买什么。
久而久之小孩子便认为这样是天经地义的,如果有一天达不到他的要求便不高兴了,有的甚至还向父母恶语相向。
我认为家长对待孩子一定不能溺爱,这样不是爱他而是害了他。
我经常在家跟范智炫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爸爸妈妈的责任是做好自己的工作,你的责任是学好知识长本领,而且学习是为自己,老师和家长现在都是在帮助你,老师严格要求将知识传授给你们,应当尊重老师,家长辛苦挣钱供你吃喝,你应该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为家长分担。
责任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它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愿望。
有一次小范看到爷爷后背上有一道伤口自己都不知道,悄悄地拿创口贴为爷爷贴上,把爷爷感动了好久。
现在小范会主动帮我拎东西、按摩,帮助奶奶洗菜、端菜,每当这时我都觉得平时的教育很有作用,感觉很欣慰。
于丹老师说好的家教会形成好的家风,有了好的家风才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每个家长应该告诉小孩子的道理。
孩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家庭教育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我们做家长的要先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不是平时的言行举止不恰当给了孩子影响。
有一次在送孩子上学的途中,看到前面一位家长将吃完早点擦手的纸随手扔在地上,我想他家的孩子肯定也不会有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很多学长认为孩子还小,等到他长大了自然就会明白,或者说这些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在学校老师也会教的,殊不知这些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改掉。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
观于丹讲座观后感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5篇)观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篇1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
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
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明白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
我明白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
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
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
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齐,不要老呆在家里。
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齐聊天、玩耍。
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
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
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
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样了怎样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
我也想要。
”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
你能够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
买你想要的东西。
”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
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
大树问:“你怎样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
”大树说:“孩子,你能够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
”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
孩子之后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一天美丽的日出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
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
而且,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
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
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
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
这才是最完美的。
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
在爸爸或妈妈生病的状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
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
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
2023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2023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今天早上的七点十分,我和妈妈一起收看了于丹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教育专题节目,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的讲座主要讲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怎样培养孩子的孝心、爱心、责任心;二是怎样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坚强勇敢的性格;三是怎样培养孩子抗击压力、面对挫折和防止被骗的能力;四是家长面对孩子叛逆、爱发脾气不听话、不爱学习等问题怎样正确与孩子交流沟通。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首先要做一个有孝心,孝敬长辈,尊重老师,关爱他人,对学习对社会有责任心。
然后才是学会学习。
而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是学生学习适应性的表现,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品质的不可或缺的组成。
所以,从今天起,我会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持之一恒地“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讲座中提到“如果孩子在平时生活中能和父母建立起良好融洽的关系,那么他便容易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反之则可能会产生负面影响,心里留下阴影。
”,这让我意识到和父母之间存在的'沟通问题,希望从现在开始,多和父母沟通,注意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以便能促进之间的了解,增进感情。
观看完于丹老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讲座,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我懂得了如何提高自己,希望自己以后成为一个有孝心,有爱心,有责任心,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人!于丹讲座观后感2今天我和儿子一大早就起床了,一起观看于丹讲的教育节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并且从中学到了许多,解决了我们困惑已久的难题。
每个家庭都是围绕着孩子转,现在不比以前了,只要学到书本上的知识就够了。
现在的孩子,除了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学习各种技能,怎么优秀怎么来。
现在小孩压力大,大人压力大,感觉都是在比较中生活着,真的是印证着于丹老师说的这句话:生与死是确定性的,其余的都是不确定性,兴趣班是为了提供不确定性,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所作为。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写一份观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1今天,在学校的推荐下,我观看了黑龙江卫视少儿频道播放的《于丹讲座》,于丹教授告诉了我们如何孝敬父母,建立人格。
我听了之后想到了许多……于丹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她的讲座栩栩如生,给人一种很亲切、舒服的感觉。
她向我们描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建立人格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还举了好多生动的例子:如胡萝卜、生鸡蛋、和干茶叶的实验,孔融让梨等小故事,让我们更容易地领会其中的道理。
听过讲座之后,我突然感觉到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多么美满、安逸!因为我们都是独生子女,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父母心里的一块宝,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从没说过一个“不”字。
可是我们却不懂得感恩,甚至认为这是天经地仪的事,更别说好好孝敬父母了,多数时候还任性地惹父母生气!这个讲座让我突然间长大了,懂得了很多。
看着父母每天为我们操心,白发渐渐出现头顶,皱纹也刻上面容,心里感觉一阵酸楚,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回报父母,让他们天天开心。
现在我要对我他们说:“爸、妈,我长大了,可以体会你们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感恩,现在起我决定要好好孝敬你们,让你们为我感到骄傲和自豪!”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3篇2今天早晨,我收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
它令我受益匪浅,使我完美了的自己的品质,提升了自己的修养,完美的自己的人生!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5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 今天早上,我匆匆忙忙的翻开电视机,收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的于丹教授的讲座。
看了她的讲座之后,我感受颇深。
今天早上7:40,于丹教授开场了她的讲座。
这次讲座的三个主题是:第一讲: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第二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一开场,于丹教授讲了一个寓言:很久以前,有一个小男孩,天天跑到一棵树下去玩,树非常喜欢这个孩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男孩长大了,他跑到树底下,说他想要钱,树把他的果子奉献给了他,树好快乐……一天,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间屋子保暖,树让他把他把他的树枝砍下来,树好快乐……过了很久,男孩又回来了,他想要一艘船,环游世界。
树让他把他的树干砍掉,树好快乐……最后,他们快快乐乐的在一起。
这件故事也许是虚构的吧,但是他给我们带来的道理是非常的深化:树就是我们父母,我们就是那个男孩,小时候,我们离不开爸爸妈妈;长大后分开了父母,经常不回家看望他们,难得回去一次,却是索取父母之时!难道我们就是应该向父母索取的吗?所以我们应该记住:爱是不能无限索取的,我们应该懂得孝敬父母。
过了一会,于丹教授又讲到:“她上大学的时候,曾和他的同学一起爬泰山,从凌晨开场爬起,就是为了看日出。
她不像其他同学呆在那里看日出,而是单独一人走后山的小路去看日出。
虽然上山的时候被密密麻麻的荆棘割出了许多道血口子。
但终究还是看到了日出。
于丹老师是想通过这个故事给我们阐述一个道理:首先,得学会让孩子去融入社会;之后,的学会让孩子自立、自强。
这样才能给孩子们带来一个美妙的人生,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开展的人。
于丹讲座观后感2 看完了于丹老师主讲的《中小学生感恩教育》之后。
连动物都懂感恩的含义,感恩大自然。
海伦·凯乐的经典代表作《假设给我三天光明》作者她以一个身残志坚的柔弱女子的观念!在你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感恩父母,就没有新颖的氧气成分,就好比人类要是失去了那参天的大树,知道别人给你的爱是无限的,珍惜大自然零与造物主赐予的一切,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倒杯茶,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告诉身体健全的人们应珍惜生命,保护花草树木,感恩大自然中的所有的生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最好的感恩方法。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在于丹导师的箴箴良言下,以创新的行动来塑造孩子成熟完美的人格。
这里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于丹讲座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于丹讲座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
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
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
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
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
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
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
于丹的讲座观后感(优秀10篇)于丹的讲座观后感篇一李乐山说,要家长看一个片子,写一篇观后感,是于丹的中小学人格教育,网上搜到了,片子长度约2个小时,仔细的看了一篇,收获很大,感受如下:人格教育与建立正人生于丹以精神补钙为切入,分别从寻找生命的快乐与尊严、唤醒内心的强大与力量、勇敢承担爱与责任、成就别样人生四个环节,讲述中小学人格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于丹认为,学生要注意培养工艺能力、挫折能力、职业能力三大能力,目的就是构建一个人的创造力、可能性和和谐人际关系,从而成就一个能发现世界的自己。
我认为教育是让孩子意识到我们是独一无二的领袖,而要做事先做人,通过正觉、正行为构建个人的正能量人格,成就自己正人生。
自己动手——创造力从学会付出开始。
为什么我们不快乐?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好、乐,三个阶段,核心是乐,如何寻找到快乐?于丹认为从控制以自我为中心开始,构建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如何让他人也快乐的人格魅力。
孩子从学会自己动手开始,用创造力让被人幸福,这样的收获比付出更有意义。
比如鼓励让李乐山擅长快乐他人,比如为大家书写春联等方法,支持李乐山成长。
脚踏实地——可能性从不放弃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感到无力?于丹认为,我们要学会脚踏实地的做人做事,不要成为草莓族,而优秀不在于外表的个性和光鲜,要在于内心的'坚韧态度,更是在于是否拥有在挫折中如何修复生命的能力,坚信只要你自己不放弃,就有可能性。
学会爱——和谐人际关系从二个人开始。
为什么我们有时易走极端?于丹认为,是没学会爱,就无法构建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好的表达和好的内容一样重要,从确定两个人的和谐开始,构建更多人的人际关系。
让孩子勇敢的承担爱和责任,大人和孩子要和一起成长,学会互相爱。
改变自己最难,老师让家长看这个片子,因为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如果家长做不到以上于丹老师讲的,我们又如何要求孩子做到呢?,我们大人就和孩子一起成长吧,付出、不放弃、处理好与每个人和谐关系。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范文五篇于丹讲座观后感1今天早上,我观看了江苏教育电视台的“于丹讲座”,深有感触。
于丹老师首先就说:“做人,就要学会自我控制。
”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故事:从事有一个小男孩,他脾气非常暴躁,一天要发火许多次。
他的爸爸拿过一块木板,对小男孩说,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上钉一颗钉子,一天下来,木板上竟有30多颗钉子,小男孩很是惊讶,“我不记得我发过那么多次呀!”他的爸爸对他说:“所以,你要学会自我控制。
”在几十天的努力之下,有一天他终于不再发脾气了。
他的爸爸首先给予他鼓励,接着让他把钉子全拔下来:“你现在虽不发脾气了,但对人家造成的伤害就如这木板上的洞一样,永远不能磨灭。
”接下来,于丹老师讲了有关“孝”,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
看到这儿,我不禁联想起我的生活。
在生活中,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发脾气。
有一次,我做完了《一课一练》,却忘记检查了,妈妈提醒我检查。
虽然我明知是我忘了,但我还是嘴硬“我知道的。
”检查完毕后,我开始做《补充习题》,但一做完又忘记检查。
妈妈再一次提醒了我,那时我却显得极不耐烦,“都怪你把我弄得心烦意乱,不然我肯定会记得检查的”我对妈妈吼道。
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我好心提醒你,你还不耐烦了!”……回想起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的惭愧,爸爸妈妈平时对我要求严格,学习上的关心,生活中的照顾,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成长,而我却经常摆脸色给父母看。
孔子曰“色难”,易指给长辈好脸色。
尽管做起来很难,我也依然要努力去改正我的不足。
因为生活中有许多的挫折与失败,我们不能被困难击倒,要很快地进行自我修复。
越快,你享受的快乐时光也就越多。
同学们,让我们脚踏实地,不说空话地一起实践于丹老师的理论吧,一起加油!于丹讲座观后感2今天我看了北大于丹教授的感恩讲座,看了这个讲座我深受感触,讲座的主题是-----感恩教育。
于丹老师先讲了孝道,说岳母刺字和周恩来敬母的故事,有一个人特别让我感动,他为了救母亲,偷偷给母亲捐了一个肾。
观看于丹的讲座观后感心得5篇
观看于丹的讲座观后感心得5篇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1这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职责.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透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那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明白感恩,总惹他们生气,悲哀,太不就应了.在那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齐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用心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2我看了于丹老师教育讲座,受益匪浅.人要懂得孝顺,还要仁爱.对于于丹老师的讲座,我知道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和人在社会.在生活中,所需要的准则.我知道了,人从小到大,都要建立两两关系.多在人群中学习.娱乐,而不是信赖于网络,老在家里上网,不出去与同伴玩耍.交流,孩子要多动手,相信只要动手做,没有不成功的.要信赖于用双手实现梦想,实现未来.人从小要建立两两关系,多与同伴们在一起,不要老呆在家里.要与同伴互帮互助,经常聚在一起聊天.玩耍.其次,做家长的,不要娇惯孩子.于丹老师讲了一个寓言故事.从小有一个孩子,天天与大树玩耍.有一天,孩子愁眉苦脸,大树问:〝孩子,你怎么了?怎么不高兴了?〞孩子说:〝别的同学都有玩具,各式各样.我也想要.〞大树慈祥地说:〝孩子,你别担心.你可以把我的果子全摘了,去卖钱.买你想要的东西.〞孩子摘了全部的果子,买了想要的东西.时间一天天过去了.有一天,孩子仍旧愁眉苦脸.大树问:〝你怎么了?〞孩子说:〝我的同伴们都出去,去世界各地了,而我却没有.〞大树说:〝孩子,你可以把我的树根做成独木舟,去世界各地漂泊.〞孩子把树根做成独木舟.孩子后来回来了,游玩了世界各地后,坐在大树旁,与大树一同看每天美丽的日出了.这个故事告诉我,这个大树就是父母,而这个小孩子就是我们孩子.孩子要什么,父母就给什么,使孩子享受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待遇,而不是靠自己的劳动获取回报.而且,父母的教育与孩子的成长也有关系,俗话说〝子不教父之过〞教育是一个起点.是一种鼓励.在人格中学会爱.学会尊敬.这样一个孩子,不论在社会.在生活中,都有一个成功的生活位置,在等着他的到来.一个人,在社会的煎熬下,舒展个人的生命.这才是最完美的.做人首先要孝,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在爸爸或妈妈生病的情况下,送一杯温水.一杯热茶.足以表达女儿的孝心.其实,帮妈妈拿东西.洗几次衣袜,就表现出来.不用做得那么重大,只要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就会非同寻常.于丹老师讲座点燃了我心灵的空间.让我懂得.理解人生中的酸.甜.苦.辣.懂得做人如何孝.顺.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不能低头,要舒展个人的生命,才是最完美的.于丹老师的讲座让我懂得了很多道理.我非常感谢于丹老师的精彩演讲.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3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萝卜.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社会,沸水.态度,茶叶.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社会如沸水,态度决定成败.我,决心做片茶叶!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4今天早上,我观看了江苏教育电视台的〝于丹讲座〞,深有感触.于丹老师首先就说:〝做人,就要学会自我控制.〞于丹老师还讲了一个故事:从事有一个小男孩,他脾气非常暴躁,一天要发火许多次.他的爸爸拿过一块木板,对小男孩说,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往上钉一颗钉子,一天下来,木板上竟有30多颗钉子,小男孩很是惊讶,〝我不记得我发过那么多次呀!〞他的爸爸对他说:〝所以,你要学会自我控制.〞在几十天的努力之下,有一天他终于不再发脾气了.他的爸爸首先给予他鼓励,接着让他把钉子全拔下来:〝你现在虽不发脾气了,但对人家造成的伤害就如这木板上的洞一样,永远不能磨灭.〞接下来,于丹老师讲了有关〝孝〞,和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主题.看到这儿,我不禁联想起我的生活.在生活中,我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发脾气.有一次,我做完了《一课一练》,却忘记检查了,妈妈提醒我检查.虽然我明知是我忘了,但我还是嘴硬〝我知道的.〞检查完毕后,我开始做《补充习题》,但一做完又忘记检查.妈妈再一次提醒了我,那时我却显得极不耐烦,〝都怪你把我弄得心烦意乱,不然我肯定会记得检查的〞我对妈妈吼道.妈妈气不打一处来〝我好心提醒你,你还不耐烦了!〞……回想起这件事情,我感到十分的惭愧,爸爸妈妈平时对我要求严格,学习上的关心,生活中的照顾,一切都是为了我的健康成长,而我却经常摆脸色给父母看.孔子曰〝色难〞,易指给长辈好脸色.尽管做起来很难,我也依然要努力去改正我的不足.因为生活中有许多的挫折与失败,我们不能被困难击倒,要很快地进行自我修复.越快,你享受的快乐时光也就越多.同学们,让我们脚踏实地,不说空话地一起实践于丹老师的理论吧,一起加油!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5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题讲座,感触很深.于丹老师在讲座中主要是强调我们中小学生在完成必修课的同时,还要懂得孝敬父母,尊敬老师,关心他人,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然后谈到〝仁〞.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最后谈到〝自立,自强,自信〞.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会直接决定人生的轨迹,孩子的成长不是填鸭式的灌输,知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和悟性.不要墨守成规,按部就班,而是要在这个处处混沌喧嚣的社会中,学会发现其中的有效信息.通过于丹老师讲的这堂课,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学生最重要的并不是学习,学会做人才是排在第一位的,如果不会做人的话,就算学习成绩再好,也不是一个健全的人.想想自己,有时爸爸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啰嗦,有时让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总不情愿,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很内疚,爸爸妈妈为了我,不知操了多少心,受了多少累,我还不知道感恩,总惹他们生气,伤心,太不应该了.在这里,我想对爸妈说:〝我错了,我以后要听你们的话,好好孝敬你们,好好报答你们的养育之恩!〞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掉以自我为中心的坏习惯,跟同学们一起快乐的学习,树立自己的远大目标,乐观,向上,积极进取,做一个优秀的合格人才.观看于丹的讲座精选观后感心得。
于丹的教育讲座心得体会(3篇)
第1篇近日,我有幸参加了著名文化学者于丹的一场教育讲座。
于丹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见解,为我们带来了一场关于教育的思想盛宴。
在这次讲座中,我深受启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教育的本质于丹在讲座中提到,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她认为,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激发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发现和创造。
这种唤醒,既包括对知识的渴望,也包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憧憬。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一些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对生活毫无热情。
这正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被唤醒,没有找到自己热爱的事物。
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的潜能,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
二、教育的目标于丹指出,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她认为,独立人格是人才培养的基础,只有具备独立人格的人,才能在未来的社会中立足。
而创新能力则是人才培养的核心,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不断推动社会进步。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于丹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者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教育者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综合素质是一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志,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审美情趣等方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育的方法于丹在讲座中强调,教育方法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
她认为,传统的教育方法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我们要改革教育方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育。
以下是她提出的一些具体教育方法:1. 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教育者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 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教育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最新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优秀5篇
最新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优秀5篇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1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
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
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
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
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
”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妈妈的话,做一个好孩子。
于丹讲座视频观后感2《感恩教育》的内容很贴近我们的生活,于丹老师讲解的也很透彻,不仅教育了孩子,也给我们家长带来了许多启示。
节目中讲到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如何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自信。
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
于丹讲座观后感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看完一部作品以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需要写一篇观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观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1于丹教授说,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生命篆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了我们的不朽,我们的墓志铭。
什么是生活?说的通俗点,就是生下来,活下去。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追求理想,享受情调,努力过着自己理想中的日子。
若只是为生存而活的话,抛弃了理想,放弃了朋友,埋没的亲情,忘却了情怀,那自问和那些茹毛饮血的禽兽有什么区别呢?观看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领悟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是对身边朋友的理智看待,是融入生活中的一种道德,更是追求自我完善,通向自我幸福的路。
在这个物欲横流,信仰缺失的年代,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充斥着各种诱惑困扰,不是想要的太多,而是看清的太少。
激烈的竞争不仅提升着每个人的能力,同时还改变着大家的心态。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家国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无数先哲们的智慧告诉我们,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要学会自省,清醒地看到自己的缺点和弱势,而后慢慢地去学习,去完善。
待到机会来时,才能厚积薄发,展翅鹏飞。
当理想得到放飞,价值达到升华,才能真正体会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宽容是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
宽恕自己,学会放弃,坦然与淡定地面对这个大千世界,可以化解心中很多的遗憾。
宽恕他人,更需要一种无畏的胸怀。
这时,你会发现,身边充满了真诚、热情和信赖。
都说半部论语治天下,其实只要我们从中寻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就能终身享用。
于丹讲座观后感精选范文五篇2放假之前我们观看了于丹为大学生进行得讲座,于丹教授极富人生哲理的话语,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洗涤,使我深深感到,古人的一些行为准则和至理名言在这天依旧有着其独特的魅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稿:八5班 于朋文自古以来老祖宗教导我们:忠孝传家、勤俭持家、尊老爱幼、明事知礼……这些,是家风家教的永恒主题,家风家教一直都是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好的家风家教,让一代又一代人健康成长,给儿女们无穷的正能量。
于丹老师就现代社会风气而言了“家教 门风”:一、明辨是非: “过去的人大都不能识文断字,却通情达理,大多数人的家教和门风都教孩子厚道做人,勤俭持家,守着农民的本分,不能辱没祖先,这是基本的家风,也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 于丹认为,首先要教育孩子做一个明辨是非的人,说成大白话就是人得知道好歹。
关于明辨是非,孟子把人的仁义礼智都归结到一颗初心、本心。
所谓仁爱,就是侧隐之心;所谓大义,是羞恶之心;所谓礼,是恭敬辞让之心;所谓智,是是非之心。
今天,我们的知识教育如此发达,但知识等同于智慧吗?智慧是是非之心吗?不是,所以我们需要回到原点。
二、独立承担:隔辈教育现在也是一个非常热门的探讨话题。
于丹认为,这是当下社会特别现实的一个问题,于丹打趣道:“六个大人供着一个孩子,那这个孩子就是宝塔尖上的孩子,所以这种孩子现在叫‘六一儿童’。
我老开玩笑说中国人现在好多词都变了,过去养孩子吧,叫拉扯孩子,就是拉一个扯一个,后头还跑着俩。
现在你敢拉谁扯谁啊,都是供奉的。
”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时,不小心将邻居家的玻璃打碎,邻居愤怒不已,向他索赔12美元。
这12。
5美元在当时可谓是天文数字,足够买下125只生蛋的母鸡了。
男孩儿把闯祸的事告诉了父亲,并且忏悔。
见儿子为难的样子,父亲拿出了12美元,说:“这笔钱是我借给你的,一年后要分毫不差的还给我。
”男孩赔了钱之后,便开始艰苦地打工。
终于,经过半年的努力,他把这“天文数字”分毫不差地还给了父亲。
这个男孩就是后来的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
他还回忆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到底什么是责任。
”无论怎样,家庭教育都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独立承担,“家教里首要的是明辨是非。
第二点,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能承担责任。
”我以父母之心向大家呼吁:重建中国的家教与门风。
明辨是非仍然是这个民族的顶级大智慧,让我们回到常识,能够让我们不被伪命题绑架;让我们遵守秩序,让我们做一个有尊严的公民,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买单。
不犯错不可能,但是能认错比不犯错重要,会改错比能认错更重要,这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一个不能对自己有所担当的孩子,是没有办法去面对未来社会的。
更重要的一点,是让他们笃信科学与艺术。
他们在面对这个大变化时代的时候,永远坚持一些万变中的不变,那就是人性的善良。
供稿:八5 张依凡供稿:教师 马智今天我看了于丹老师的专家讲座,十分有感触。
她教给我很多对我有帮助的人生道理。
于丹老师的演讲分为几个主题,分别是:1.父母应怎样认识孩子,如何拟定合理的人生目标。
2.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正确引导教育。
3.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
4.培育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其中我最有感触的是第2个主题。
在讲这个主题的时候,于丹老师先讲了一个小故事,这个小故事想必大家都知道,但它却再一次的带给我心灵上的震撼: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十分爱发脾气。
有一天,他的爸爸把他带到院子里的篱笆跟前,对他说:“孩子,以后你每发一次脾气就在篱笆上钉一颗钉子。
”这个男孩便照着爸爸说的去做了。
第一天快结束的时候,小男孩去篱笆跟前看,他这一天就钉了30多颗钉子,他十分惊讶,怎么自己一天中就发这么多次脾气呢?他自己都没感觉到。
这时,爸爸走到他的旁边说:“要想让钉子更少就只能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小男孩就尽力控制自己的脾气,于是每天钉的钉子越来越少:十几颗、十颗、五颗、三颗,终于有一天,他高兴地跑到爸爸跟前说:“爸爸,我今天一颗钉子也没有钉!”爸爸说:“那就把钉子全拔了吧。
”待小男孩把钉子全拔了后,爸爸又对他说:“今天一颗钉子都没定这固然很好,但你有没有想到这上面的钉子孔还是会留在别人的心上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乱发脾气,发脾气就像在别人的心上钉钉子,钉子孔会永远留在别人身上的。
转过头来看看我,整天对家人发脾气,妈妈督促我学习我总嫌妈妈啰嗦,爸爸让我干什么我总是不耐烦,想到这里,我不禁感到内疚:我在亲人的心上留下了多少个难以磨灭的伤口啊。
在以后的生活中,我要改正乱发脾气这个坏习惯,听爸爸 家庭是育人的起点,是德育教育的第一课堂,要以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我觉得于丹老师讲的非常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效率是最重要的过程,成绩是最后的结果。
比如:通过;通过看电视百家讲坛引导2.博览群书精益求精。
知识是互动的,触类旁通。
特别是英语、语文、历史是3.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
孩子成长过程中肯定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暴跳如4.发挥孩子的特长。
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也都会做好学生,只是平时我们!总之,教育孩子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讲道理、教方法开始,自己从认;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老师一起帮助孩子成长,向共同的美好目标前进;向行家靠拢,向里供稿:七1 田雨荷 妈妈供稿:七1 田雨荷 妈妈河北公共频道在2016年3月5日早上7:40播出由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教育专题节目,节目的欣赏性、教育性很强,启发很大,我明白了爱是整个教育的核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现代教育的核心因素是“爱”和“理解”。
教育的最优化,就在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心理认同所产生的“爱”。
教师的爱,是启迪学生心扉的钥匙,是促进学生奋进的催化剂,是师生之间达到心理相融的接触点。
中学教师对学生的爱是理智和情爱结合的爱,具有强烈的情感特点。
教师在塑造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认真地不断地塑造自己。
因为中学生对教师所组织的教育活动和发出的信息和态度,总是带有他个人的情感色彩,甚至附带着对教师形象的评价。
教师应当拥有使学生既热爱又敬畏的形象。
按照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对其进行具体分析,给予充分理解,扬其长,避其短,才能引导青少年健康地发展人格。
教师对学生的师爱传导应有特殊性:优秀生需要尊重其自尊心,给予严厉的爱;对情感强烈的学生需以温柔的爱;对热情、冲动的学生却要以明智的爱?这样会使各种性格、各种心态、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和重视,感到老师给了他们以理智的塑造和感召,并在不断的进步中认识到自己的成长,进而发现自己对社会的价值,体验到人格发展。
快乐环境的基础应是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应该有相对统一的精神,有较为稳定的风格,有权威性的舆论,有带倾向性的价值观。
这样才能让学生不仅真正生活其中,而且为它服务、争光,与它共欢笑,同悲伤,从而产生真正的快乐——一种生机勃勃的愉悦感。
同时,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可促进人格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教师应通过培养集体主义精神来实现这一目标。
而这当中,又只有以“爱”为纽带,将学生与周围的人及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时,才会使他们产生责任感和自觉性。
在培养学生对集体的爱时,应为学生创造许多为班集体服务的机会,并及时得到集体的认可。
哪怕只是一次出色完成的作业,或一种礼貌行为等,都得到及时的集体肯定,久而久之每个人都爱学校、爱同学、爱老师,,既有对集体的依托感,又有对集体依赖的 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是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塑造真正人格的广阔天地。
教师 学习活动是发展青少年人格的重要环节。
老师应以自己高质量的教学活动去激,从而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从而感受到“表达” 总之,学生完善人格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只有在充满理智美的环供稿:葛世佳家长:于国红供稿:八3 关鹏举家长陪孩子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心里健康与学习习惯》的讲座,感慨颇深,收益匪浅。
讲座围绕“家教门风”的主线展开讲解,分别沿用他人事件、自身事例等方式告诉我们关于培养孩子“孝心、爱心、责任心;明辨是非能力、独立担当精神;面对挫折要有积极健康心态及自保能力”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常言道: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孩子第一所学校。
一个家庭如果有良好的家教门风,且父母能很好的继承并传授给孩子,让孩子从小懂得百善孝为先,时刻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师长,那么孩子长大定是个明事理的人,也绝不会做出各种埋怨社会的事儿来。
我们做父母的如今越来越看重孩子的考试分数,往往忽略孩子心理健康与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味的只会去苛责孩子,逼迫孩子去学习,因而造成大部分孩子要么学习压力过大,心理素质差,我们要对孩子进行有爱的教育,从小教会孩子怎么正确与人交往,谨记“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啊!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学校会安排家长要陪孩子一起观看此讲座了,大部分的事理是讲给父母听的。
告诉我们只会把孩子当祖宗一样供奉着,保姆似的伺候着的父母是糊涂愚蠢的,而能把人生常识、社会常识等一些生活技能教会给孩子并正确引导的父母才是明智的。
孩子真正需要的绝不是一个以物质生活堆积出来的无爱的学习生活环境,今后我要像于丹老师学习,尽最大的努力做一名合格、称职的母亲。
在70年代和80年代,学校提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时至今日,好学生、好孩子的标准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90后甚至00后的教育发展趋势,却更注重培养智育而忽略了其它方面。
那么要如何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德之人?于丹教授的报告,给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最好的办法是让孩子在假期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去儿童福利院或者敬老院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儿童福利院,如果他们能够利用自己的资源,给那些不能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或者和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新游戏,能够让他们体会到自身的幸福,从而学会珍惜;在敬老院,如果他们能为敬老院的老人表演节目或者他们谈谈心,可以培养他们的孝心和耐心。
同时,在和人们交往中,孩子们不仅会提高交往能力、工作能力,更重要的是体会到把爱给别人时的幸福感,为探索人生价值奠基。
供稿:教师 张翼供稿:八3班 张欣怡“儒家”思想,几千年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不管各种思潮的涌入和融合,都改变不了它在每个中华儿女思想深处的基础地位,它将世世代代伴随着和指导着我们生活、成长、奋斗。
于丹老师首先谈到“孝”。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化传统提倡的行为,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
要对生活充满感恩的心,感谢父母,尊敬老师。
孝不但是外在要求,也是内在的一种责任。
然后谈到“仁”。
仁就是要学会怎样处理两者的关系,要充满爱心,和善待人。
《三字经》里说道:“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意思是说,人在刚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性情也很相近,但随着各自生存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习性就会产生差异。
教育孩子要与人和睦相处,懂得一个人的痛苦,由两个人分担,痛苦就减少一半,相反,一个人的快乐,两个人分享,快乐就增加了一半,与人交往,多关爱他人,使自己健康,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