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吴彬《五百罗汉图》

合集下载

明

明·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4480万元明·吴彬《临李公麟画罗汉》4480万元1255 临李公麟画罗汉卷手卷白描淡设色纸本作者吴彬类别中国书画>绘画尺寸31.8×1675.8cm估价RMB 7,500,000-10,000,000成交价RMB 44,800,000HKD 50,909,091USD 6,720,000EUR 4,928,000钤印:吴彬、吴彬之印、吴氏文中题识:枝隐头陀吴彬仿龙眠笔法。

鉴藏印:秘殿新编、珠林重定、秘殿珠林、乾清宫鉴藏宝、乾隆御览之宝、嘉庆御览之宝、宣统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古希天子、寿、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1、2、3、5、8、9、10、11、12印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弘历》44、70、49、147、93、153、152、150、107印,243-247页;6印参见同书《颙琰》4印,1561页)须弥百相说上品----吴彬和他的《临李公麟画史汉》卷尹光华吴彬,明万历、天启年间杰出画家,福建莆田人。

青年时离乡北上谋求发展,初居杭州,山水受浙派影响,继又折中吴门诸家,但出笔便不愿为蹊径所缚。

从他的少作看,他很早就崭露了处理繁复景物的构图能力和敏感的造型变形能力,①这种近乎“生而知之”之天赋异禀,使他一出道就显得不同凡响。

他好游,刚到浙江时就曾赴雁荡考察。

万历初,他以才艺被召为中书舍人。

作为一名宫廷画家,他经常往返于南北二京,经历的山川愈多。

因闻“西蜀剑门岷峨之胜”曾奏游蜀中,②看来他对险水奇山,嵯峨诡奇之景特别有兴趣和感悟,亦与他的个性禀赋有关。

吴彬成熟期后的山水,壮伟瑰奇,若真若幻,近代研究者认为是因为他任职宫苑,有机会看到历朝名绘,受了北宋画的影响有关。

这种说法自有其道理,但细察之,吴彬晚年画作中山石的造型皴法,特别是其雄峻气象,与范宽的画风更加血脉相连。

明清绘画中的关羽形象鉴考_兼论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发展衍变_尹恒

明清绘画中的关羽形象鉴考_兼论明清时期关羽形象的发展衍变_尹恒
南宋 刘 松 年《罗汉 图》中关羽 面色 如 常人, 并不 似 小说《三 国 演 义》、话 本 或 戏 剧中 形 容 的 “面如 重枣,唇若抹朱”,也不似 元代《全相平 话三国志》中所 形容的“神眉凤目虬髯,面如紫 玉。” 明人李开先(1502~1568)在《中麓画品》 中贬 抑 商 喜,认 为其 画中的 关羽 像:如 神庙 塑 像,四体矩 度,意义笑 死,然颜色 既 乏生气,胚 胎复是墐泥。〔8〕
明代人物画,不及山水花鸟画为盛。万历年间 谢肇淛曾云:“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 事,至于神像及地域变相等图,则百无一矣”。〔12〕
图二:《关壮缪立马图》, 明,李 士 达作 。立 轴 。纸 本设色。纵13 3厘米,横 5 8厘米。现藏 天津 博 物 馆。
图三:《蜀汉寿亭侯关 壮 缪 公像》,明,丁云 鹏 作 。立 轴 。纸 本 设 色 。纵13 3 厘 米,横 47 厘米。私人收藏。
【关键词】 明清;关羽;宫廷画;文人画 【中图分类号】 I2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8-0139(2013)01-0096-8
提到关羽,很多人都会想起《三国演义》中对 他 的 描 写:身 长九 尺 三寸,髯长一尺 八寸;面如 重 枣,唇若抹朱;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 凛。〔1〕
商喜此画笔墨设色皆承南宋院体一脉,宗法 马远、李唐,但其用笔刚劲有力,线条缜密,构图 饱 满,整 体气 势 较 宋画 更为雄 浑、人物 设色也更 为鲜丽。画家生动地描绘出了关羽绝伦逸群的上 将风范,与庞德誓死不降、宁死不屈的形象。
此画背后有两点值得注意。 一 是 画作中对《三国志·魏书·庞德 传》翔 实 生动的重现,反映出画家对三国历史的深入了解。 画关羽,并不仅限于《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画家选取了关羽政治军事事业中的辉煌顶点—— 襄 樊 战 役 加以渲 染。以 强敌白马 将军庞德 之 败, 反衬关羽水淹七军之睿智武勇,匠心独运,构思精 巧,不拘成习,堪称历史人物画中的精品。 二是 此 画 从侧 面反 映了三国中关羽 故事 在明 朝社会的流行。画家商喜本为民间画匠,并不属于 文 人 阶 级,但 从 此 画 可观 其 对三国历史的熟 悉 程 度 并不 亚于 传 统 文 人,由此可见 关羽 故事 在 民间 的普及程度。 历代中国人物画,并不循西方透视法,不论远 近前后,人物大小比例常趋于一致。佳例远有敦煌 千佛洞壁画,近有明代仇英《汉宫春晓图》、吴彬 《五百罗汉图》等。然而,《关羽擒将图》中,关羽 一人比例超乎众人,位于三角形构图的顶端,此构 图关 系明显受 到 前代 道 释人物画(如台北 故 宫 博 物院藏南宋刘松年《罗汉图》)和民间水陆画中关

漆缣本《五百罗汉图》作为吴彬早期佛教作品的意义

漆缣本《五百罗汉图》作为吴彬早期佛教作品的意义

2020-10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漆缣本《五百罗汉图》作为吴彬早期佛教作品的意义廖媛雨陈霞(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江西南昌330022)摘要:两套漆缣本《五百罗汉图》补充了吴彬在南京的活动时间,同时是吴彬较早体现其佛教绘画文人化的作品。

关键词:漆缣本《五百罗汉图》;吴彬;佛教绘画;文人化中图分类号:J10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29-0045-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9.033吴彬所画漆缣本《五百罗汉图》目前存世两册:一为1592年鄱阳县北罗汉寺的方丈智远专赴金陵请吴彬创作,于1593年完成。

两年后施主朱倍元又诚聘吴彬再画一套,供奉在鄱阳县步云寺的罗汉堂。

这两套为同一粉本,仅有一处不同,可放在一起讨论。

①本文认为此两套《五百罗汉图》对补充吴彬的活动时间以及分析吴彬早期佛教绘画风格具有重要的意义。

吴彬,字文仲,号枝隐庵主,枝隐发僧、枝隐庵头陀、一枝隐、织履生,又自号“金粟如来后身”。

莆田(今福建莆田)人。

吴彬生于万历年间,本为莆田画师,后入宫廷,授职中书舍人,但长年流寓金陵。

天启年间不满魏忠贤,被罢官。

其声望颇高。

目前没有文献记录吴彬的生卒年,学者们都是通过吴彬的存世画作及文献中的相关纪年来推测其活动轨迹。

其最早的活动记录来自现藏于私人手中的《雁荡山图》,②1656年画于杭州西湖。

1568年画的《仿唐寅万松山卷》未标创作地点。

③1588年画《岷江揽胜图》(南京博物院藏),可知吴彬到过四川。

有学者据此推断吴彬此时应已经是北京宫廷画家,并在1588之前从北京出发,经陕西蜀道入四川,由此经过剑门。

④16世纪90年代开始,吴彬的活动轨迹较为复杂。

《石渠宝笈续编》著录有吴彬1591年画于温陵的《十六应真卷》,藏于美国伯克利大学景元斋的《山水》也是于此年在温陵所画。

⑤可知吴彬此年在福建活动。

1592年《洗象图》(中央美术学院藏)又款题为“画于长安燕都”,此年吴彬又回到北京。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

線描18描:古人技法精妙絕倫中国画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特有的技法。

其中,勾法是中国画最基础的技法之一,指以笔线勾取物象的外廓,也叫描法,在工笔画中称为线描以线造型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特色,不管是人物画,还是山水画、花鸟画,都少不了以线勾勒物象。

古代画家把各种线描形式概括成十八种技法,称“十八描”,作为基本程式用于传授线描技法。

当然,十八描并不仅仅是人物画的基本画法,同样也是花鸟画的基本技法。

【游丝描】游丝描又叫高古游丝描,其线条纯用尖圆匀齐之中锋笔尖画出,有起有收,流畅自如,显得细密绵长,富有流动性,画人物如春蚕吐丝,后人也称之为“春蚕吐丝描”。

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女史箴图》所运用的线条,连绵不断,悠缓自然,具有非常均和的节奏感,被认为是典型的游丝描。

后来,曹仲达、李公麟、赵孟頫等人画中的线条,也属这类线描形式。

这种平滑、圆润、流畅、舒展的描法,适合于表现文人学士、贵族妇女、仕女形象等。

【铁线描】用中锋圆劲之笔描写,丝毫不见柔弱之迹,其起笔转折时稍微有回顿方折之意,如将铁丝环弯,圆匀中略显有刻画之痕迹。

在顾恺之、阎立本、李公麟、武宗元等人的作品中,都有“铁线描”的特征。

唐代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中,服饰都用中锋细笔勾勒,顿起顿收,笔势转折刚正,如以锥镂石,唤起挺劲有力之感。

它体现了书法用笔中的遒劲骨力。

这种描法是古代画家表现硬质衣料的重要技法。

【琴弦描】与高古游丝描属同一类型的描法,中锋悬腕用笔,画出的线条比高古游丝描更为粗劲而有韧性,宛若中国古代弹拨乐器的丝弦,五代周文矩擅用此法。

为了强调柔软的丝绸质地的衣纹和垂直飘摆时的姿态,在行笔过程中运用中锋缓慢画出,其线型平直、挺拔,其目的是为了较写实地表现出丝裙的衣褶。

如张萱的《捣练图》、周的《挥扇仕女图》、《行者文房》《调琴啜茗图》中的衣纹裙带的线条,正是琴弦描的典范。

有时画家为了加强某些裙裾部分的重量感,在行笔过程中用笔颤动,结果线条状似莼菜,起到了强化线条粗细变化的作用。

吴彬《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

吴彬《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

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C ALLIGRAPHY 吴彬从纪年来看,吴彬的作品主要集中在16世纪末到17世纪初期的二十几年间。

他的山水画以其险峻怪异的地质结构和变幻莫测的空间组合引人入胜,花鸟画则追求一种奇特之姿,而他为寺庙绘制了大量的罗汉及其他佛教人物像,风格新奇怪诞,被记载为“奇形怪志,迥异前人,自成门户”④。

吴彬的道释画在当时很有名气,尤以栖霞寺的《五百罗汉画》被名士广为传播。

如顾起元在《绘施五百罗汉梦端记》中记述:“文仲吴君八闽之高士也,夙世词客,前身画师。

飞文则万象缩于毫端,布景而千峰峙于颖上。

”⑤金陵文士焦竑为之震撼,在《栖霞寺五百阿罗汉记》中这样称赞:“真文下烛,悬少微之一星;俊气孤骞,发大云之五 色……居士释艺苑之斧斤,建心王之旗鼓,吮笔和墨,范素镕金,移众善于笔端,貌群形之云变。

”⑥董其昌看到画作后说:“而画罗汉者,或蹑空御风,如飞行仙;或渡海浮杯,如大幻师;或掷山移树,如大力鬼;或降龙驯虎,如金刚神。

是为仙相、幻想、鬼相、神相……以前人为眼,以自己为手。

作如是观者,进于画矣。

”⑦惜画作今已不存。

吴彬《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纵33.7厘米、横2345.2厘米,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末尾处有题款“枝隐头陀吴彬斋心拜写”,讲述五百罗汉朝拜南海观世音的系列故事。

画面如数描绘了五百个罗汉圣人、十八位侍从、一位菩萨,还有类似山海经里的狮象、龙虎、异兽等有趣怪物形象,是对五百罗汉神奇法力和日常生活的刻画,记载于《秘殿珠林续编》。

关于这幅画的创作来历,吴彬说画中殊形诡状的罗汉形象皆自己梦中所睹,顾起元也在《绘施五百罗汉梦端记》中记载了吴彬因梦而创作这幅作品的情节。

但中国古人自有作画托梦之说,以便立意绝俗,终能因此传世,故创作由来有主观臆度的因素。

吴彬师承关系不详,但关于《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画作的笔法传承,董其昌《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中有所提及:“莆中吴彬居士者,婆娑艺圃,泛滥珠林,翰墨余闲,纵情绘事……余发而观之,有贯休之古而黜其怪,有公麟之致而削其烦,其可传矣。

结缘《五百罗汉图》

结缘《五百罗汉图》

罗汉一直为世人所喜爱敬养,而最为推宠的则是明代宫廷画师吴彬的《五百罗汉图》,五百尊罗汉法像庄严,栩栩如生,精妙绝伦。

原画现在美国西雅图博物馆,昔日皇宫秘藏之宝,佛文化藏品备受热捧,兴业旺家、收藏、企业馈赠、投资、祈福迎祥,一举多得。

吴彬笔下的五百罗汉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在吴彬笔下,展现给人们描述的是以少胜多,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人物形态各异,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吴彬匠心独运,线条飘动而不轻浮,舒松随意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从吴彬塑造的那五百个形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扭曲的罗汉身上,人们不能不对吴彬超长的艺术才能感到惊鄂和叹服,感觉到他确实有一种画腐朽般的神奇般的能力,吴彬的过人这处,更在于其人物个体。

形态服从于群体造型,以及佛教大画面的魅力。

除了使人玩味不已这之外,还将视线引入那清洁无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

展现了佛教教育中、慈悲济世、智慧吉祥的美好寓意。

自吴彬的罗汉图问世以来,就被明清帝王奉为至宝,仅清朝就有三位皇帝鉴赏此画,并在画上钤下“乾隆御览之宝”、“秘殿新编”等印章。

《五百罗汉图》是经过国内高僧大德和西藏活佛加持开光的,能量具足。

总共四副佛教作品,现在大陆只有50套左右在流通:
《五百罗汉图》规格:17米长*37厘米宽。

价格58000元,
《法界流源图》(全佛图)规格16.35米*37厘米宽,价格58000元.
《十八罗汉图》规格2.8米*37厘米宽,价格28000元. 《八十七神仙图》规格2.1米*37厘米宽,价格28000元. QQ:2391265581,电话156********李先生。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图欣赏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图欣赏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图》局部大图欣赏吳彬,明代畫家,字文中,一作文仲,號枝庵發僧,枝隱庵主,生卒年不詳,莆田(今屬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蘇南京)。

萬曆(一五七三——一六二零)間神宗朱翊鈞召見,授以中書舍人,官工部主事。

擅畫人物,擅長佛像。

奇形怪志,迥民前人,自成門戶。

白描尤佳,脫出唐、宋規格,筆端秀雅,與胁煌潜蛟缒甑漠嫾#鄬僬y 文人畫派一路,晚年的畫,去除了部分奇險怪誕的形式,多趨于柔和簡潔。

吳彬《五百羅漢》一是吳彬爲南京棲霞寺爲所作,該畫爲絹本,現有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羅漢圖,卷末有“萬曆辛醜春敬寫,施于棲霞禅寺供奉,枝隱庵頭陀吳彬”,該畫可能爲棲霞寺所作。

除此之外,清宮舊藏有兩本,一爲吳彬摹李公麟的《五百羅漢》,並自題是“仿龍眠筆法”,其二是設色畫《五百羅漢》,款爲“枝隱頭陀吳彬齋心拜寫”,是吳彬自己創作。

吳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純粹是一位隱迹山林的民間畫家,他自稱“枝隱頭陀”。

頭陀是梵文的音譯,意即“抖敗保簿褪且獪毂M人間一切塵垢和煩惱。

“頭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習“頭陀行”有十多種清規戒律。

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丟棄的破爛衣物縫補成百納衣、糞掃衣;吃飯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住要遠離人家,常于曠野樹林之下清心靜慮。

吳彬樂以“枝隱頭陀”自勉,其中寓有隱居山林,一心修禅,專心學畫,勇猛精進的遠大抱負。

吳彬擅長山水,尤工佛像。

神宗在世時十分欣賞其才華,所畫佛像“入爲供奉”。

吳彬的傳世之作《五百羅漢》畫中山水、花鳥、人物畫得片紙爲珍奇,其山水畫絕不摹古,每出新奇,人物畫更是形狀奇異,迥異舊人,自立門戶。

這幅《五百羅漢圖卷》就是明代人物畫爲後人留下的一座裏程碑。

東漢時期,隨著佛教的傳入,佛教繪畫應叨撂朴阑账哪辏ü洞蟀⒘_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後,對羅漢之崇拜日熾,並開始繪畫或雕刻羅漢像。

道釋人物畫中的羅漢是千百年來畫家們最喜愛的創作母題,“畫家羅漢誰第一,前有立本後貫休”。

唐代王維、五代貫休、宋代張玄以及明代張仙童、吳偉等曾創作下大量的羅漢像,可惜流傳後世的作品卻寥寥無幾。

500罗汉图释及解签大全(001-020)

500罗汉图释及解签大全(001-020)

500罗汉图释及解签⼤全(001-020)001阿若憍陈如尊者⾻相清秀禀性坚定,浓眉锐⽬才思敏捷。

⾯慈⼼善⼼地纯真,当居五百罗汉第⼀尊。

得此偈者,颇具灵⽓,风⾻神采也定能与众不同,内在潜质极⼤。

如果能择善⽽⾏,宽厚仁慈,便会早于他⼈获得成功。

便命途也不完全由⾻相决定,⾻相不佳之⼈通过后天的修炼和重塑,也能逐渐开悟。

002阿泥楼尊者⾝世⾼贵早早成道,谦恭和顺便能安然⽴⾝于世。

凡事努⼒⾃会成功,⼼胸宽⼴⽆所持碍位列⾄尊。

得此偈者,⽬前⾏事多有不顺,均因遇事过于急切所致。

若意识到⾃⾝的,凡事不强求,事情便会朝着希望的⽅向发展。

切记谦恭和顺、真诚纯朴,切不可矫情⽽为。

003有贤⽆垢尊者注重修⾏的⼈,⽴⾝正当,内⼼清净,少有私⼼杂念,能够抵御世间的诸多诱惑。

得此偈者,应端正⾃⼰的⾏⽌,不然会招致他⼈的诸多议论。

但若⾃⼰⽴⾝正派,也不可⼀遇⾮议就改变初衷,反⽽更宜坚持,并会因此最终获得世⼈的⼴泛赞誉。

004须跋罗尊者尽⾃⼰的⼒量勤苦⾏事,能⼒也许有限,但能做的事却很多,再加上⾃⼰慈眉善⽬,做事冷静,那么,还有什么事不能做成功呢?得此偈者,能⼒不⼀定很强,但若⾃⼰刻苦勤奋,遇事冷静清醒,少冲动,待⼈慈善,则不不仅能做很多事,⽽且很多事都能做成。

005迦留陀夷尊者命本清贵者,注定时运享通;性格沉静的,做事必定从容。

所有烦恼都会随风⽽去,这是因为其天⽣为⼈⼗分谦恭。

得此偈者,诸事顺利,少有烦恼,这都因为⾃⼰性格沉静,做事从容,待⼈谦恭所致。

得此偈者,若遇事不顺,则应以此⾃醒。

006闻声得果尊者取得成功的关键在精诚,因果循环是世间万物得以繁荣的关键。

欢乐的⽣活来⾃勤奋,神奇通常也只能从平凡中修习⽽得。

得此偈者,遇事⼼中⽆底,缺乏信⼼,其实⼈⽆须畏惧资质平凡或起点太低,⽤积极的⼼态诚恳去做,最终也会有不凡的收获。

007旃檀藏王尊者精诚所⾄⾦⽯为开,积累的量达到⼀定程度,便会出现惊⼈突破。

正直是为⼈的根本,也是诸事顺利的基础。

吴彬《莲社求友图卷》及画主考

吴彬《莲社求友图卷》及画主考

2010年3月号 总第138期
40
THE WORLD OF CHINESE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图 明 吴 彬 莲社求友图卷 28.3cm×68.9cm 浙江省博物馆藏
冬春间,复闻九江分司钱塘葛公加意道 业,亟往依之,冀成斯事。比度章门,荀公幅 巾归越,而栖贤老释乐愚寔来。乐愚故有净行 可语者,旋告之故,乐愚曰:“亦其时也。高 天销于炽炭,大地沉于积流,况此聚沫之躯, 悬舆之晷乎。虽然,非有同心,安能久处?曷 若遂踪林、远,大启宗、雷,庶使鸾鹤相依, 兰菊无绝耳。
李公麟亦曾以莲社为题进行创作。目前能见较
早的一个本子是传为李公麟外甥张激所作的手
卷《白莲社图》(今藏辽宁省博物馆)。
显 然,吴 彬所 作《莲 社 求 友图卷》所 传 递
出的信息,也正是符合汤显祖“应须绝想人间,
澄情觉路,非西方莲社莫吾与归矣。”的决心。
汤显祖在《续栖贤莲社求友文》中忏悔了
自己从事戏剧创作、为情所困的一生,回顾古
往今来诸多名人弃官皈依佛门的故事,表达了
自己一心向佛、志在莲社的夙愿。
汤显祖 是明 代 戏曲家,生于15 5 0 年,卒于 1616年,字义仍,号若士,祖籍江西临川。万历
十 一年(公元 15 8 3 年)登 进士,历 任南 京太常 博士、詹事府主 簿、礼部 祠 祭司主事,与顾 宪 成等东林党人 过 往甚 密。万历十九年(公元 1591年)因抨击朝政,被 贬 为广东徐闻县 典 史 。万历二十 一年(公元 15 9 3 年)被 任 命 为浙 江遂昌知县,任职5 年。万历二十六年(公元 1598年)眼看横行不法的税监到来,他在北京 述职后径直返回故里临川。万历二十九年(公 元1601年)他52岁正式罢职赋闲在家,晚年以 茧翁为号。汤显祖的思想比较复杂矛盾,他视 科 举为唯一出路,同时又 对科 举、八 股 文字 表示厌弃;30岁时潜心佛学,企图在宗教中寻 求人生的意义,同时又讥笑 服食丹药的迷信 者 和 嘲 讽佛 学 的 轮 回 说 教 。他 思想中 不 同的 侧面,都在他的戏曲创作中得到反映。但是, 汤 显 祖 以 思 想 家李 贽 为友,李 贽 的 诸 多学 说 带有市民阶层个性解放色彩,对汤显祖 产生 了积极的影响,强烈地反封建 思想占据主导 地位。官场中的腐败与尔虞我诈使 意气慷慨 的汤显祖 厌恶 政治,辞官归隐故 里 玉 川,潜 心戏剧创作,二十几年时间里陆续创作了《紫 钗记》《牡 丹 亭》《南 柯 记》《邯 郸记》,合 称 “ 临 川四 梦 ”。以《牡 丹 亭》为 代 表 的“ 临 川 四梦”的相继问世,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与重 视,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

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

67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 黄志强·敬老崇文CHINESE A RTISTS I N P AINTING & C ALLIGRAPHY 2018 12.总第 期110李耕(1885-1964),原名李硕耕,字砚农,号一琴道人、大帽山人。

出生于福建省仙游县度尾镇中岳村凤池,是一位集中国古典人物画之大成的福建籍画家。

李耕的古典人物画创作,是民间美术和文人画的圆满结合。

而他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贵在能自出新意、大而化之,于有法处变无法,不落前人窠臼。

一、淳朴无瑕的民间艺术诉求李耕的古典人物画作品和雕塑作品都带有浓厚的民间美术特质,这无疑受其家学影响。

李耕的祖父李泰不仅能为村民们铸造各种迎神器皿,而且受村里画工李启成的影响,涉足壁画艺术。

李耕父亲李墀,从小随父学习清代仙游画家杨津的画技和莆田曾鲸的肖像画技法,时常为寺庙作壁画,为人作衣冠像。

李耕9岁时到附近凤仪祠看社戏回家后,能用木炭在壁上随意涂鸦戏里的生、旦人物,邻里以为“奇才”。

13岁那年,因母亲去世,李耕便和他父亲一起过着为寺庙绘制壁画的生活。

民间美术的艺术营养从小滋润着李耕的古典人物画艺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福建闽中地区建有诸多寺庙、道观、宫祠、府第等需要绘上各种不同内容的释道人物画和历史人物画,以满足民众的艺术需求。

李耕的一生,足迹遍及莆田、仙游、永春、德化、泉州各地,绘制了无数的壁画作品。

他绘制的壁画,品类繁多,主要内容有《林龙江故事》《妈祖传说》《十八罗汉》《十殿阎君》《二十四孝》《忠孝廉节》等。

虽然李耕绘制的壁画内容有严格的程式要求,如十八罗汉的身份、姓名、形象、服饰、法器乃至不同的情景呈现,都有约定俗成的要求,可是他通过“默其意”而赋“旧本”以新面貌,不仅使功德主更加满意,还竞相邀请他继续为其他寺庙绘制更多的壁画,遂逐渐声名鹊起。

李耕还通过默识心记的方式将生活中典型的人物形象纳入画本。

有一次,他在家乡霞溪村顺得府创作《地狱变相图》壁画,把十位掌管人生死轮回的阎王和八个皂衣高冠的衙役刻画得形神兼备。

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的渡海图像

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的渡海图像

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的渡海图像作者:廖媛雨陈霞来源:《美与时代·中》2020年第08期摘要:文章提出清代许从龙《五百罗汉图》所画大量的罗汉渡海,继承了佛教渡海题材的图像传统,同时又能将佛教的其他题材转变为渡海图像,丰富了《五百罗汉图》的图像类型,反映了明清时期人们的海洋观念。

关键词:许从龙;《五百罗汉图》;渡海图像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江西省社科规划一般项目立项“江西鄱阳县藏吴彬漆缣本《五百罗汉图》研究”(16YS32)研究成果。

清代画家许从龙所绘《五百罗汉图》创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 年),原作共 200 幅,每幅纵274 厘米,横125 厘米,纸本设色,共画500个罗汉形象,故称《五百罗汉图》。

现存113幅,112幅藏于庐山博物馆,1幅藏于南京博物院。

画中共有大小罗汉280余个,描绘龙、凤、蛇、狮、虎、牛等各种动物十余种。

许从龙的这套《五百罗汉图》(以下简称“许版”)的粉本来源现在还无法确定,但同《石涛百页罗汉》(以下简称“石版”)有大量的相似之处。

《石涛百页罗汉》纸本墨笔,图共100页,纵42厘米,横31厘米,大约作于1667年到1672年之间,是石涛30岁前后的作品,画人物310余人[1]。

许版浓墨重彩,造型夸张,线条遒劲有力。

石版纸本墨笔,用笔含蓄内敛,衣纹线条组织简洁,极具文人气息。

两个版本均画有踏浪、移山、持法器各显神迹、坐蒲团、依神兽、读经卷、论佛法的僧人生活场景,也有补衣挠背的世俗生活。

两版相同或相似的图像高达71幅。

石涛的百页罗汉大约作于1667年到1672年之间,他于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卒于扬州。

许版的时间大约为1706年。

从时间上看,许版晚于石版。

这两套作品的关系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许从龙或许见过《石涛百页罗汉》,并以石涛的罗汉为粉本进行创作;第二种是许从龙和石涛在绘制时借鉴了同一个图像系统。

许版与石版有71幅相同或相似的图像,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石涛百页罗汉》中没有的。

历代名画欣赏:明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

历代名画欣赏:明 吴彬《十八应真图卷》

历代名画欣赏:明吴彬《十八应真图卷》吴彬,生卒年不详,宇文中,又字文仲,自称枝庵发僧,福建莆田人。

流寓金陵,万历间以能画为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

工山水,布置绝不摹古,佛像人物,形状奇怪,迥别前人,自立门户。

十八应真图卷手卷设色纸本31×571cm题跋:乾隆(1711-1799):贯休十八应真图,文中斯别开生面。

形状奇怪夙所称,耳熟闻之目新见。

苍鳞若龙若非龙,擎爪来闻法以现。

第一。

据树坐椸钵多罗,鸦鹊来餐香积饭。

第二。

飘然白鹤驾以降,屈眴七条披已惯。

第三。

数珠在手。

第四。

把明珠。

第五。

自摇箑其貌颟顸。

第六。

端立左铃而右杵。

第七。

扶童者迵顾彼崖。

第八。

是皆渡海履水物。

水物狰狞名不辨。

拍持具叶。

第九。

促舍汉。

第十。

白泽曳轮坐以晏。

别有袖手乘骞槎。

第十一。

相参法喜作佳伴。

据石入定若无人。

第十二。

牛哀跪伏如猫豢,傍见共谘二大士,其一默坐。

第十三。

一持扇。

第十四。

似步而迥更迥,第十五。

臃肿披缁目光炫。

第十六。

跏趺相对谈二禅。

云空。

第十七。

云色。

第十八。

色空幻,是为不二法之宗。

绣居士说法编,向曾韵统考同文。

位号次第订梵汉。

莆田愚者不羁士。

传神何碍后前舛。

长歌笑我尚拘墟。

山阴讶似镜中按。

乾隆乙巳(1785)仲秋,御题。

印文:古稀天子、犹日孜孜2009年11月22日北京保利中国绘画夜场中,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拍出1.6912亿元,当时创下了中国书画的最高价格。

明代没有画院建制,宫廷画家的编制一般隶属于其它省、部,如吕纪、吴伟、边文进受职于锦衣卫。

吴彬以其艺术上的才情与名声在万历年间官拜中书舍人,以画家供奉内廷。

此后,进入江南的文人圈,以山水、佛像闻名于世。

他长期在南京生活,与江南文人交游,对艺术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作品多为明清两代宫廷重视并收藏。

吴彬笔下的山水作品气势撼人,被学界誉为“不逊于宋代巨匠”。

对于吴彬的研究,海外学界的重视程度远甚于国内。

在西方,学者们对晚明绘画进行整理研究时,吴彬绘画中所表现出的特异图式自然地凸显出来。

明代吴彬《岁华纪胜图册》

明代吴彬《岁华纪胜图册》

明代吴彬《岁华纪胜图册》吴彬是万历年间宫廷画家,其存世作品只有50余幅,且真伪尚待进一步考证,上世纪七十年代,美国学者高居翰首先将吴彬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重新唤起,认为他是晚明时期最有趣且最具原创力的画家之一,通过复古的方式再造真实的存在感,给予了吴彬极高评价。

之后,台北故宫举办晚明变形主义画家作品展,吴彬位列重要的位置,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今人对吴彬画艺的研究,除了高居翰在一系列著作中作过讨论之外,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胡光华教授曾分析其奇诞风格,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孙晓听则以吴彬作个案研究,从其画风谈晚明变形主义风格的形成,浙江省博物馆研究员王小红对《莲社求友图》,中国美术学院周小英对漆缣本五百罗汉像,台北故宫博物院陈韵如对《画楞严二十五圆通册》,学者尹光华对《临李公麟画罗汉》卷,都有专题讨论。

吴彬《岁华纪胜图》册为纸本设色,描绘的十二个月的主题依次是:元夜、秋千、蚕市、浴佛、端阳、结夏、中元、玩月、登高、阅操、赏雪、大傩。

翻开这套册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不仅仅是引人入胜的十二个岁时场景,更是吴彬成熟画风的展现。

在吴彬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画作中,这套册页无疑是一个精品,一是从作者本身对之的重视程度来讲,这套册页为二次创作;二是画的内容题材和布局让人不得不惊叹绘者的奇思妙想;三从画面本身精雕细琢的细密画风来看,绘者的心思缜密跃然纸上。

然而画中却无年款,也无任何题跋可供参考,不过可以肯定的,它己是画家的成熟期作品。

吴彬《岁华纪胜图》册共有十二幅,第一幅「元夜」画的是一月元宵节庆赏灯的情形,巨大的灯山,华丽的灯饰,引来许多人驻足观赏。

第二幅「蚕市」,所谓的蚕市是买卖蚕具的市集,苏辙诗序:「眉之二月望日,鬻器于市,因作乐纵观,谓之蚕市。

」眉是四川的古称,以二月十五日为蚕市。

画中农家采桑、择茧、煮茧、缫丝、织布等等,庭院中还有正在制作织布机。

老老少少全体总动员,分工合作,忙得不亦乐乎。

第三幅「秋千」,秋千是我国古代妇女喜爱的游戏,原是北方山戎用来锻炼身体的习武活动,春秋时代传入中原地区。

五百罗汉的来历与传承

五百罗汉的来历与传承

五百罗汉的来历与传承展开全文五百罗汉的来历与传承地中海蛋白石百家号17-08-0509:20上期跟大家分析了“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的渊源,同样今期带大家了解气势庞大的“五百罗汉”。

●五百罗汉的来历提起“五百罗汉”信仰佛教的朋友不会陌生,因为在我国许多地方的佛寺都建有五百罗汉堂,例如北京碧云寺、上海龙华寺、成都宝光寺、苏州西园寺、武汉归元寺、昆明筇竹寺、广州华林寺等。

(九华山五百罗汉堂)但是面对这五百尊罗汉像,能一一说出名称或分辨出来的人,应该寥寥可数,而且五百罗汉的来历的说法很多。

第一种说法:他们是跟随释迦牟尼听法传道的弟子。

据《十诵律》卷四所记,释迦牟尼在世时,有随他听法传道的五百弟子,被称为“五百罗汉”。

第二种说法:参加第一次结集三藏或第四次结集三藏的五百比丘。

《佛五百弟子自说本起经》记载,佛祖灭度次年,迎叶召集五百比丘,汇编释迦牟尼遗教,参加这一次结集的五百比丘即是五百罗汉。

第三种说法:为五百只大雁所化。

《经律异相》卷四十八说,佛祖在波罗捺国为四众说法时,五百只大雁听到佛祖的声音便飞到佛祖面前,听佛讲法,死后全部升入仍利天,成为五百罗汉。

第四种说法:为五百只蝙蝠,因专心听诵经之声而不避火灼,死后托生为人,普证圣果,全部成为罗汉。

《西域记》卷二中有记载。

除了以上四种说法,还有其他关于五百罗汉流传的来历,不过多以这几种说法为主。

●五百罗汉的确立很多读者疑惑,到底“十六罗汉”、“ 十八罗汉”都是在“五百罗汉”里面吗?其实五百罗汉最早出现在浙江天台山,时间为东晋年间。

直到唐代及五代,罗汉崇拜兴盛,显德元年(954年),道潜禅师创建五百罗汉堂。

宋太宗雍熙二年(985年),将十六罗汉与五百罗汉一起,合成五百一十六罗汉,奉安于天台山寿昌寺。

自此以后,五百罗汉堂开始在各地纷纷建立,形成了一个五百罗汉热。

(台州国清寺五百罗汉堂)最初,五百罗汉是没有名号的,佛经中都没有太多记载,是我国人后期给五百罗汉冠名的。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白描(附彩图)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白描(附彩图)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白描(附彩图)吴彬,明代画家,字文中,一作文仲,号枝庵发僧,枝隐庵主,生卒年田(今属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

万历(一五七三——一六二零)间钧召见,授以中书舍人,官工部主事。

擅画人物,擅长佛像。

奇形怪志,迥民前人户。

白描尤佳,脱出唐、宋规格,笔端秀雅,与众不同。

吴彬早年的画迹,亦属正派一路,晚年的画,去除了部分奇险怪诞的形式,多趋于柔和简洁。

明·吴彬临李公麟《五百罗汉图》吴彬绘制的《五百罗汉》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奇特怪异,不同流俗的人作者不惜力气,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于背景的描写却采用了以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夺目。

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吴彬匠心独运,线条飘动流畅而不轻浮,舒松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示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

从吴彬塑造的那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扭曲的罗汉身上,人们不能不对吴彬超常的艺术才能感到惊服,感觉到他确实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力。

吴彬的罗汉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观而且对弘扬佛法产生了助推作用。

吴彬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其人物个体的形态服从于以及宗教大画面的能力。

他的画除了让人们玩味不已之外,还将人们的视线导入那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里。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祖国传统文化之精萃,堪称罗汉图中,乃至历代之上品,充分显示了吴彬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才华。

其人物造型丰富而夸张,给人以之感。

其简洁得近于空的背景处理,则令画面顿入清净无为之境。

其取法于吴道子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调完整和诣,的确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作。

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俗,可视为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是明代人物画为后人留下的一座难以逾越的。

吴彬,《五百罗汉图》(长卷)。很...

吴彬,《五百罗汉图》(长卷)。很...

吴彬,《五百罗汉图》(长卷)。

很...
吴彬,《五百罗汉图》(长卷)。

很长,很长,很长,吴彬扛鼎之作。

字文中,又字文仲,别字质先,别称文中父、文中子,自号壶谷山樵、枝隐居士等,万历年间试殿中第一,授中书舍人,历工部主事,供职于宫廷画院,其工山水、佛像人物,自成一家,是晚明人物“变形主义画风”和“复兴北宋经典山水画风”的主要倡导者和领导者之一,享有“画仙”之誉。

纸本设色(手卷)
37.7×2345.2厘米
此卷是所有罗汉图国画题材之上品,就长卷中的构图而言,都堪称国画前二十名,吴师本人游历过当时众多寺庙而感,画作反映的也是社会世俗和生活现实,并非凭空想象。

此作有两个版本,另一版为临摹前人之作,而此版是吴师原创之作,人物繁多自不用说,各有造型不同之美,加之各背景不一样的寓意和婉转有层次的设色,更添涤尽人间一切烦恼之意,每一位罗汉的表情都不是随手而就,要一位一位来解说,我受不了这烦恼,感兴趣的老铁可自查。

画罗汉哪家强,前有立本后有贯休,然后就是吴师傅。

明代《五百罗汉图卷》全卷卷内有三希堂精鉴玺印等

明代《五百罗汉图卷》全卷卷内有三希堂精鉴玺印等
本文《五百罗汉图卷》是清宫旧藏本,为吴彬临摹李公麟的《五百罗汉》,画尾有吴彬落款“枝隐吴彬”。吴彬自称为“枝隐头陀”,有隐居山林,一心修禅,专心学画,勇猛精进的远大抱负寓意。头陀是梵文的音译,意即“抖擞”,也就是要洗尽人间的一切尘垢和烦恼。“头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习“头陀行”有十多种清规戒律。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丢弃的破烂衣物缝补成百纳衣、粪扫衣、吃饭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等。
一、《五百罗汉图卷》卷(横向)赏析:
二、《五百罗汉图卷》卷内吴彬落款放大赏析:
三、《五百罗汉图卷》卷内钤印放大赏析:
除本卷之外,吴彬的《五百罗汉图卷》还有3本,一本为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的绢本《五百罗汉图卷》;再一本就是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罗汉图,卷末有“万历辛丑春敬写,施于栖霞禅寺供奉,枝隐庵头陀吴彬”;还有一本也是清宫旧藏,为设色画《五百罗汉》,款为“枝隐头陀吴彬斋心拜写”,是吴彬自己题材创作。
《五百罗汉图卷》其人物造型丰富而夸张,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其简洁得近于空的背景处理,则令画面顿入清净无为之境。其取法于吴道子的线条,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调完整和诣,的确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传世佳作。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色艳而不俗,是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在罗汉图中,堪称历代人物画中之上品,充分显示了吴彬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才华。
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色艳而不俗是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
明代《五百罗汉图卷》全卷卷内有三希堂精鉴玺印等
本卷《五百罗汉图卷》,明代,吴彬绘,仿龙眠笔法,是临李公麟的《五百罗汉图》。吴彬,字文中,明末变形主义绘画大家。生卒年不详,约16世纪后期至17世纪前期,福建人。其人物、佛像吸收了五代贯休的画法,奇形怪态,或粗劲厚重,或秀雅绵密,画风奇特,独具一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吴彬五百罗汉图卷美国克里夫兰美术馆藏(碎片拼)
朝代(年代):明
作者姓名:吴彬
作品名称:五百罗汉图卷
材质:纸本
装裱形式:卷
作品规格縱:37.7公分橫:2345.2公分
题材(书体):設色畫
收藏地:克里夫兰美术馆藏
作者简介:吴彬,明代画家,字文中,一作文仲,号枝庵发僧,枝隐庵主,生卒年不详,莆田(今属福建)人,流寓金陵(今江苏南京)。

万历(1573-1620)间神宗朱翊钧召见,授以中书舍人,官工部主事。

擅画人物,擅长佛像。

奇形怪志,迥异前人,自成门户。

白描尤佳,脱出唐、宋规格,笔端秀雅,与众不同。

吴彬早年的画迹,亦属正统文人画派一路,晚年的画,去除了部分奇险怪诞的形式,多趋于柔和简洁.
作品简介:吴彬《五百罗汉》一是吴彬为南京栖霞寺为所作,该画为绢本,现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罗汉图,卷末有“万历辛丑春敬写,施于栖霞禅寺供奉,枝隐庵头陀吴彬”,该画可能为栖霞寺所作。

除此之外,清宫旧藏有两本,一为吴彬摹李公麟的《五百罗汉》,并自题是“仿龙眠笔法”,其二是设色画《五百罗汉》,款为“枝隐头陀吴彬斋心拜写”,是吴彬自己创作。

吴彬在未出任工部主事之前,纯粹是一位隐迹山林的民间画家,他自称“枝隐头陀”。

头陀是梵文的音译,意即“抖擞”,也就是要涤尽人间一切尘垢和烦恼。

“头陀”是佛教苦行之一,修习“头陀行”有十多种清规戒律。

比如,穿衣要用人家丢弃的破烂衣物缝补成百纳衣、粪扫衣;吃饭要向人家乞食,日只一餐;住要远离人家,常于旷野树林之下清心静虑。

吴彬乐以“枝隐头陀”自勉,其中寓有隐居山林,一心修禅,专心学画,勇猛精进的远大抱负。

吴彬擅长山水,尤工佛像。

神宗在世时十分欣赏其才华,所画佛像“入为供奉”。

吴彬的传世之作《五百罗汉》画中山水、花鸟、人物画得片纸为珍奇,其山水画绝不摹古,每出新奇,人物画更是形状奇异,迥异旧人,自立门户。

这幅《五百罗汉图卷》就是明代人物画为后人留下的一座里程碑。

东汉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佛教绘画应运而生,至唐永徽四年(公元654)《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后,对罗汉之崇拜日炽,并开始绘画或雕刻罗汉像。

道释人物画中的罗汉是千百年来画家们最喜爱的创作母题,“画家罗汉谁第一,前有立本后贯休”。

唐代王维、五代贯休、宋代张玄以及明代张仙童、吴伟等曾创作下大量的罗汉像,可惜流传后世的作品却寥寥无几。

吴彬绘制的《五百罗汉》展现给人们的是一个个奇特怪异,不同流俗的人物形象。

作者不惜力气,着意刻画人物动态和内心世界的同时,对于背景的描写却采用了以少胜多、以虚衬实的手法,几乎舍掉了众多人物存在的自然环境,使一个个形态各异的人物更加鲜艳夺目。

在线条造型与表现技巧方面,吴彬匠心独运,线条飘动流畅而不轻浮,舒松随意而不散乱,结构严谨而不拘束,时时处处显示出作者娴熟的艺术功力。

从吴彬塑造的那五百个形象奇诡,五官极度夸张扭曲的罗汉身上,人们不能不对吴彬超常的艺术才能感到惊愕和叹服,感觉到他确实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般的魔力。

吴彬的罗汉不但具有非常高的观赏价值,而且对弘扬佛法产生了助推作用。

吴彬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其人物个体的形态服从于群体造型以及宗教大画面的能力。

他的画除了让人们玩味不已之外,
还将人们的视线导入那清净无华、神秘平淡的永恒世界里。

明代吴彬《五百罗汉》祖国传统文化之精萃,堪称罗汉图中,乃至历代人物画中之上品,充分显示了吴彬极具创造力的艺术才华。

其人物造型丰富而夸张,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

其简洁得近于空的背景处理,则令画面顿入清净无为之境。

其取法于吴道子的线条,轻盈流畅而疏密有致.通卷格调完整和诣,的确是一幅兼具艺术鉴赏及宗教氛围的传世佳作。

此画构图不落俗套,富有情趣,人物造型怪诞而不失法度,线条疏密有致,用色艳而不俗,可视为吴彬罗汉图中的典型作品。

第五件是1596年,顾起元在《绘施五百罗汉梦端记》云:“丙申(1956年)春有比邱无借者自四川来参丈室,以五百大阿罗汉应真像丐文仲图之……文仲惊悟,于是发心写《大阿罗汉五百应真诸像》,因悉梦中所见,以为羽卫既成,乃奉藏之摄山之栖霞。

文仲尤以法自心生,缘从事起。

绘长2345.2厘米,宽37.7厘米的《五百罗汉图》长卷。

”该作因末代皇帝溥仪偷带出皇宫,后流落海外,现藏在美国克利夫兰美术馆。

与董其昌所记《栖霞寺五百阿罗汉画记》(1602年作)不是同一卷。

之前专家学者大多混为一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